2005年之前電腦、手機還屬于奢侈品,追求音箱的音質那更是不可能,多數人還是在聽音質更好的CD機。對于音箱也就是聽個響。
即使到2008年的時候,2.0的音箱還沒有現在這么流行,一款好用且性價比高的2.0音箱就更難得了。在那時市場上多數人還是購買2.1的音箱。2.0音箱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發燒友的專屬,價格普遍都是2000+。
在那之前,我還在使用畢業工作時在出租屋里使用的漫步者2.1音箱。直到自己買了房子,搬了新家,開始覺得2.1的電腦音箱已經完成不能勝任了。所以閑來無事,就著手自己做一套2.0的音箱。前前后后總共花了1個月的時間。
本文也是回顧一下在2008年制作音箱的歷程,雖然在現在看來覺得喇叭一般、功放一般、外觀也一般。但這就是當初我們的喜好,就好比那些年追過的女孩一樣。
2.0音箱就是只有左、右兩個聲道的音箱,而不帶有重音炮的音箱組合。對音樂的表現力是極強的。尤其是中頻方面。比較適合聽音樂、人聲。
2.1音箱是由一個低音音箱和一對低音較弱的全頻音箱組成。低音有優勢,但是中音的表現卻不如 2.0 音箱。所以,比較適合在電影和游戲中應用。
接下來就是當時的制作細節,2008年手機相機還沒有那么清晰,所以照片清晰度差點,畢竟只有150萬像素。
當時市面上比較多的是國產喇叭的方案,國外的喇叭價格高,參數少,要求的專業能力較高,不利于后期調整。
國內喇叭的品牌有:惠威、銀笛、飛樂、南鯨。惠威價格虛高,銀笛作為上海的老品牌,也給國外許多代工,價格也比惠威要便宜1/3。
喇叭的尺寸則選擇了中低音6.5寸的適中尺寸。8寸的話勢必會導致箱體過大,不利于桌面的布置。況且那時還是17英寸的CRT顯示器。
結合價格和品牌,最終選定了中低音:銀笛YD167-1506 6.5寸羊毛盆材質, 最大功率80W,單價106元/個;
高音:銀笛YDQG5-34防磁高音,最大功率50W,單價38元/個。
以及分頻器:佳訊AS-23C,分頻點3200HZ,功率160W;
(分頻器是音箱內的一種電路裝置,用以將輸入的模擬音頻信號分離成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部分,然后分別送入相應的高、中、低音喇叭單元中重放。)
箱體制作涉及到長寬高的尺寸,也就是箱體的內部容積,對應的喇叭參數需要有對應的容積來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以密封箱為例,音箱的容積=(內長*內寬*內高-單元等效體積)*吸音材料調整系數。
一般一只低音6.5寸喇叭的兩分頻音箱凈容積約14升左右。
接下來就是逛各大論壇,借鑒別人的經驗,好在那時候各大廠家都有針對自家喇叭單元的音箱箱體圖,所以最終選擇了以下方案
采用倒相管式(不打孔的稱為密閉箱或封閉箱;打孔的稱為倒相箱;),箱體尺寸360MM*220MM*280MM(高*深*寬),18MM高密度板。
當時淘寶上可以直接購買組裝好的成品小型功放,價格大概在500左右,自己購買配件組裝大概可以省去1/3,所以自己購買配件組裝。
功放板:集成2片3886TF芯片的功放板一塊,單片3886最大輸出功率65W,價格150元;
變壓器:最大輸出功率180W,輸入電壓220V,輸出電壓有雙25V,雙15V和單15V,價格60元;
調節音量大小和低音的電路板40元;
功放外殼含接線柱等配件,45元。
整套差不多合計:350元以內。
制作箱體、打孔、打磨
箱體的板材全部靠手工鋸完成,挖孔用飛機打孔器和手電鉆。中間加了一塊加強板,并開孔。
前面板開孔當時因為打孔器尺寸不夠,只能靠一點點鑿出來。所以看像不好,不過撞上喇叭就被蓋住了,不影響美觀。
箱體貼皮,前面板拋光、噴漆
組裝功放
組裝功放之前箱體已經完成,所以先接功放板試機,順帶調整箱體內的海綿。
功放組裝完成,參考賣家的走線,走線規整,位置合理,感覺還不錯。
用收來的二手建伍CD機配合試機,買房裝修幾乎花光了積蓄,電視柜和電視都還沒買。
2008年剛裝修完,甚至連買液晶電視都要等發工資
到此,制作全部完成,當然后面我給這對喇叭更換了更好看的半成品箱體,底座以及更好的功放。
所以的花費在1000元以內。直到13年后的2021年,仍然沒舍得扔掉,偶爾聽聽覺得音質比現在千元的2.0音箱要好很多,也許這就是種情懷。
數字時代,音樂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便攜而又擁有出色音質的小音響是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夢想。今天,我將引導大家如何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獨一無二的小音響。這不僅能夠鍛煉你的動手能力,還能讓你更加深入地理解音頻技術。
通過以上步驟,你現在應該擁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DIY小音響!這個項目不僅能夠提升你的手工制作技能,還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聲音的傳播原理。享受你的音樂旅程吧!
一個月,「哈曼卡桶」在短視頻平臺上爆火。
圖源:抖音博主 壹境界研究所
起因是某位短視頻博主分享了使用桶裝水桶自制的音箱,而這一DIY音箱的音質效果,沒想到堪比專業音箱,也因此被許多網友調侃為「哈曼卡桶」,甚至還吸引來了音響品牌「哈曼卡頓」的官方帳號回復,一句「誰教你這么弄的」回復,引得網友捧腹大笑。
「哈曼卡桶」的制作并不復雜,一只飲用水桶,再加上揚聲器單元、信號線等元件即可完成。得益于飲用水桶比較大的腔體結構,聲音效果“沉穩有力”、共鳴感極強,甚至還帶有一定的“環繞”效果。不少網友也調侃道,這效果比萬元音響都要好。
調侃歸調侃,「哈曼卡桶」的聲音效果自然是不如專業Hi-Fi音響的。不過,這也引發了相關的話題討論:不燒錢,到底能不能玩轉音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一、音響設備,「燒」的是什么?
談到音響設備,相信大家最常提到的關鍵詞是「Hi-Fi」,而「Hi-Fi」往往跟「發燒」「發燒友」等名詞相掛鉤。那么音響設備“燒”的是什么?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套完整的音響系統,通常包含了播放器、功放、揚聲器、音頻線以及播放源(CD光盤、黑膠唱片等等)。在上述的設備中,播放器、功放以及揚聲器,不僅是音響系統中最為重要的設備,同時也是公認的「燒錢」設備。
這「三大件」為何燒錢?就拿功放來說,功放的作用是將前級音頻信號放大,驅動后級揚聲器,來形成我們所聽到的聲音。這也就意味著,功放的性能,對聲音品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對于高端音箱而言,更需要搭配好的功放,來充分發揮聲音效果。
而好的功放,往往選用了高性能的電容、功放芯片等等,而部分優質元器件還需進口,例如來自德國的紅色威瑪電容就因音色華麗、高解析力等優勢,被發燒友稱之為「音頻仙丹」。高端元器件的采用,是導致功放價格普遍較高的因素之一。此外,其他的價格影響因素還包括較長的研發周期、較高的技術水平以及人力成本等等。
圖源:wima官網
而另一個音響系統中的大件——音箱,也是導致音響系統價格普遍高昂的重要因素。
其實音箱并不貴,一對2.0立體聲音箱的價格,在電商平臺的售價僅需數百元,真正貴的是「好音箱」。發燒友們對于「好音箱」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譬如高保真度、清亮通透的聲音效果、豐富的聲音細節等等。那么,好的音箱為什么貴?
剖析音箱本身的成本來看,首先是硬件的成本比較高昂,這個部分包含了揚聲器單元成本、分頻器成本、箱體成本等等。就以揚聲器單元的成本為例,一款高檔音箱的往往包含了高音單元、中音單元以及低音單元。其中,高頻單元如果想要擁有出色的聲音表現,則需要選擇振膜強度更高的材料,譬如合金甚至鉆石,這些材料本身的價格已是不菲。
除了較高的硬件成本以外,優質音箱較為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常被忽略。資深發燒友對于ELAC(意力)這個品牌肯定不陌生,其作為德國頂級發燒音響品牌,迄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而起初,意力專注于水下聲吶研究,并且因此被德國官方征召,并且將其聲吶技術運用于潛水艇中。而后,因為擁有雄厚的技術積淀,意力在大眾消費市場也取得了成功。
包括意力在內,不少國外知名聲學品牌,往往有頂尖的聲學專家、音響工程師、仿真工程師、電路工程師坐鎮。這些看似「隱形」的人力成本,實則在音箱的售價中占據了較高的比重。
二、不燒錢,能否玩轉音響?
伴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人們對于視聽體驗的要求也隨之變得更高。就拿看電影來說,不少觀影者愿意花費更多的錢,選購杜比全景聲影廳、或者IMAX影廳的場次,來獲得更加震撼、沉浸的視聽效果。
圖源:Dolby官網
如果想要在自家的家中,獲得更好的聲音聆聽體驗,能否在「不燒錢」的前提下實現?接下來的購買建議可以關注一下。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樣,音響系統的「燒錢大件」主要是功放、播放器以及音箱。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了,如果想獲得相對更好的聆聽效果,可以盡量將預算投入到這三類設備上。而這三者的選購,也是存在一定優先級別的:音箱>播放器>功放。
先從功放說起,雖然功放在整套音響系統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它并非無可替代的,而這則要從音箱的類型說起。音箱的類型分為兩種——有源音箱以及無源音箱,兩者的核心在于是否內置「功率放大器」。有源音箱因內置了功率放大器,也被稱之為主動音箱,因而可以直接連接至音源、無需外置功放的介入。而不具備功率放大器的無源音箱,在使用時則需要外置功放,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有源音箱的優勢十分明顯,它消除了對于功放的依賴,同時也省去了對功放的復雜調校,適合對音響系統配置不太熟悉的用戶。不過,由于內置了功率放大器,有源音箱音質效果,也受到內置功放的限制。而無源音箱因為需要外部功放來驅動,發燒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搭配不同的功放來使用,以獲得更好的音質效果。
一言蔽之,有源音箱是更具性價比的音響方案。它可以直接省去外部功放的成本。而有源音箱也存在著音質的局限性,因而更適合一般消費者以及家庭使用場景,無源音箱更適合專業的發燒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再說到音箱,為了追求立體聲效果,有的發燒友會選擇搭建多聲道系統,其中5.1聲道系統則是廣泛認為性價比最高的方案。5.1聲道系統包含了1只中置音箱、2只前置音箱、2只后置音箱以及1只低音炮。如果想要感受杜比全景聲帶來的環繞效果,僅需要在5.1聲道系統的基礎上,額外加入2只天空聲道音箱。
圖源:Dolby官網
不過,上述的方案相對來說也需要更高的成本,除了購置音箱本身的成本以外,還包括穿孔、選線布線的成本。而采用多聲道音箱系統,對于影音室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譬如在墻壁、天花板等位置需要選擇吸聲材料,房間需要經過一定的聲學設計等等,這些環節無疑都會大大增加花費成本。想要在有限的預算內獲得環繞、立體的聲音效果,回音壁是更好的方案。
一方面,回音壁對比成套的立體聲音箱系統,價格相對更加親民;另一方面,回音壁對于選線布線、環境搭建的要求相對更低一些,同時也無需比較復雜的調試,基本可以實現即插即用。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商平臺上部分5.1.2聲道的回音壁產品,價格已下探至2000元以下,而不少入門級別的回音壁產品,也僅需數百元的價格便能入手。
不過,受限于產品的體積,回音壁的音效自然無法與成套的立體聲音箱相比較。以前面提到的5.1.2聲道為例,在這套方案中,擺放在用戶不同方向的音箱,共同提供了環繞立體的聲音效果。而對于5.1.2回音壁來說,則依靠內部不同朝向的聲音單元,朝著不同方向發聲,聲音經過墻壁與天花板反射后回傳到用戶耳朵中,從而形式環繞立體聲的效果。顯然,在這兩種聲音方案中,成套的立體聲音箱能夠提供更好的發聲效果,但也意味著花費更高的成本。
圖源:Dolby官網
說完了功放與音箱這兩個音響大件,最后我們再來聊聊播放器。在傳統的音響系統中,一般采用Hi-Fi播放器作為整套系統的聲音輸出源。不過,專業的Hi-Fi播放器往往有著較高的售價,想要進一步降低成本,PC HiFi的方案值得嘗試。
顧名思義,PC HiFi也就是以電腦主機作為播放器。這類方案的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是音源的選擇更為豐富,既可以自己下載高品質的無損音樂進行播放,也可以直接使用流媒體平臺作為聲音的播放源。其次,音頻播放對于電腦性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兩千元的電腦與兩萬元的電腦,在輸出音質方面的差異并不明顯。
不過,若采用PC Hi-Fi的方案,還需要搭配DAC,也就是數字模擬轉換器。DAC的作用,是將音樂文件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揚聲器能夠識別的模擬信號。一般來說,不論是臺式機或者是筆記本電腦都內置了集成聲卡,集成聲卡也能夠起到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的作用。
不過,由于集成聲卡是安裝在電腦主板上的,它與主板上的其他元件共享計算資源與電源資源,因此在音頻處理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差,這也會造成輸出音頻不夠細膩、純粹,音質有所損失。因此,才需要外置DAC單獨提供數模轉換功能,來保障PC Hi-Fi的聲音輸出效果。
價格方面,部分國產DAC僅需數百元即可入手,對比專業Hi-Fi播放器動輒數千、上萬的價格而言,相對更為經濟實惠。不過,與前面提到的有源音箱、回音壁等平替解決方案一樣,PC Hi-Fi雖然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但對于追求高品質音樂效果的用戶來說,卻不是最佳的選擇。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選擇傳統的音響方案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
除了上述的三大音響硬件以外,想要「花小錢辦大事」,音頻線也是值得投資的音響設備之一。這里我們以綠聯HiFi級鍍銀AUX音頻線為例,線材內部采用了36根純銅鍍銀線芯,而鍍銀工藝的采用,有助于降低線纜電阻,提升音頻線的導電率,從而確保音頻信號能夠以較高的保真度進行傳輸。這樣一來,傳遞到我們耳朵中的聲音也將更加飽滿、細節層次更豐富。總而言之,對于一整套音響設備而言,音頻線是耗費成本相對更低的一類設備,但它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效用。
三、文末總結
在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列舉了一些「不燒錢玩音響」的解決方案,不過這些方案大多為「平替」屬性,如果想要獲得更優質的音響設備,無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花費。
而許多資深的發燒友也表示,玩音響「燒」的錢,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不斷嘗試、試錯所交的「學費」,包含設備更換、迭代所花費的成本等等。因此,想要以更少的花費和預算來「玩轉」音響,也可以多借鑒資深發燒友的經驗,“少走彎路少踩坑”才是降低成本、增加體驗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