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TC已經離開平板電腦市場一段時間了,上一款還是在2011年發布的Jetstream,在那之后HTC似乎斬斷了和平板電腦所有的聯系,不過今年,谷歌的垂青讓我們再一次在平板電腦上見到了HTC的身影,而有著全新系統加成的Nexus 9,也是安卓平板挑戰iPad的攻城號。

    規格:

    • 8.9英寸IPS屏幕,分辨率為1536×2048,288ppi;

    • 英偉達Tegra K1處理器,雙核丹佛架構,最高主頻2.3GHz,192核心開普勒GPU;

    • 2GB RAM;

    • 800萬像素主相機;

    • 內置式6700毫安時電池;

    • BoomSound雙揚聲器;

    • aGPS、藍牙4.0、NFC;

    • 16GB和32GB內存可選;

    • WI-FI和LTE型號可選。

    外觀設計:

    出自HTC之手的設備在外觀上總是標新立異的,比如HTC ONE M8,而這次出自HTC之手的NEXUS 9自然也不例外,機身上HTC的元素自然是處處可見。

    NEXUS 9的機身由塑料制成,背面有軟質的磨砂涂層,整體設計簡約大氣,NEXUS 9在厚度和重量上確實都沒有什么突破之處,但是大體上非常合適的設計使得NEXUS 9不論是單手握持還是雙手操作,都有著非常好的手感。

    NEXUS 9的設計當然不是十全十美的,整體的外觀設計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過于平庸,尤其是用手指頭敲背部的時候,NEXUS 9就是沒有索尼Xperia Z2 Tablet和iPad Air 2那種扎實感,此外,NEXUS 9的后置鏡頭還是凸出的,可能會被磨損,不過NEXUS 9還是能夠穩穩地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的,不會戳一下晃一下就是。

    背部最顯眼的就是大大的NEXUS標志,HTC的標志則低調地被放在了邊上。

    機身的四周則很常規地安置了數據線接口、3.5毫米耳機接口以及電源和音量按鈕。

    既然是HTC出品,那么正面的BoomSound雙揚聲器自然是要有的,良好的位置設計使得不論怎么握持都不會擋住揚聲器出口,并且這倆揚聲器的音質一如HTC之前的手機那般優秀,并且設計師也很巧妙地讓揚聲器和屏幕面板的邊框融為一體,而LED通知燈則是在屏幕下方,和正面上方的攝像頭相呼應。

    NEXUS 9的硬件功能也就這么多了,比如它沒有防水防塵能力,不能拓展存儲,也沒有遙控電視的功能,但是……又不是不能用。

    屏幕:

    NEXUS 9的屏幕細節表現很好,但是真正讓我們驚訝的是這塊屏幕的色彩還原能力,不管是實際觀感還是我們測量得到的數值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參數方面,這塊屏幕的大小為8.9英寸,1536×2048的分辨率讓這塊屏幕的分辨率達到了288ppi,雖然跟三星Galaxy Tab S 8.4的359ppi還有點差距,但是在正常使用的時候,這塊屏幕不會有明顯的顆粒感。

    屏幕的最大亮度達到了453尼特,伽馬值達到了非常優秀的2.17,色溫為6942K,總體色彩還原非常準確,這些參數也輕松地打敗了iPad Air 2和三星Galaxy Tab S 8.4,并且這塊屏幕即使在戶外陽光直射之下也能夠清晰地顯示內容。

    可視角度方面,NEXUS 9的屏幕表現依舊優秀,在IPS屏幕之中屬于上等。

    色彩還原以及灰階表現同樣出色,黑不動。

    除了出色的測試數據以外,這塊屏的觀感也非常出色,清晰細膩,可視角度廣,準確的色彩還原,讓我們評價評價這塊屏幕的話,也就只剩下“好頂贊”三個字了。

    系統:

    作為Android平板的標桿,NEXUS 9自然是運行著最新最干凈的Android 5.0系統,而在我們啟動NEXUS 9進入系統的那一剎那,就被新系統所散發出來的勃勃朝氣所環抱,作為首臺出貨的Android 5.0平板電腦,NEXUS 9在操作體驗以及視覺效果上,都是一個全新的層次。

    5.0系統之中可以說的實在是太多了,為了篇幅起見本文也就挑幾個能夠確確實實在用戶體驗上有著顯著提升的點來說。

    首先,谷歌從Android L開始就引入了全新的“Material Design”,而從視覺角度上來看,整個界面的UI被重新設計,并且徹底扁平化,去掉了不必要的細節,造就了史上最簡約的Android UI,通知項目被非常直觀地顯示在屏幕的最頂層,而從APP的圖標到設定界面里的圖標也經過重新設計和重新排列,一句話來說,新的UI真是太美了。

    在功能性方面,5.0再次大幅領先了iOS,并且在某些時候操作5.0系統甚至比Windows 8.1還要順手,5.0最新的特性在于可以將通知根據優先級分類,所以我們在接收到通知的時候,系統將優先顯示比較重要的通知。并且我們對于5.0的鎖屏通知界面也是喜愛有加,因為在鎖屏界面上直接雙擊通知就能夠直接啟動對應的應用。除此之外,用戶管理功能也非常有用,有了這個功能,你就再也不用擔心你的朋友在拿走你的平板假裝上1024然后實際上是用你的微博帳號來玩惡作劇了,因為這個功能允許用戶設定每個帳號可以使用什么應用,而未經授權的帳號是不能訪問被鎖定的應用的。

    但是,純粹原生的系統也就注定了NEXUS 9在多任務處理的能力上會不如其他經過定制的系統,而這跟性能無關,只是因為5.0原生是沒有同屏多任務功能的,應用切換當然是沒問題。

    不過總的來說,新系統的優點實在是太多,谷歌本次在用戶體驗的提升方面是下足了功夫,而結果自然是令人滿意的,并且NEXUS應該在今后陸續的系統升級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從此Android系統就不再會是Android平板的短板。

    相機:

    雖然NEXUS 9是HTC出品,但是HTC卻并沒有給NEXUS 9加入自家旗下手機里面各種各樣的拍照功能,NEXUS 9有的僅僅是一顆800萬像素的F/2.4鏡頭而已,最大可以錄制1080P的視頻,和同類平板電腦的攝像頭規格差不多,不丟人,但也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東西。

    5.0的相機UI一如繼往的干凈,拍照模式也僅僅是夠用,之前在NEXUS 5上面出現過的球形照片、全景照片、鏡頭模糊效果等等,不過在5.0的選項之中HDR+的開關反而消失了,谷歌也是期望用戶使用觸控對焦來選擇測光點和對焦點,然后省下的東西交給手機來完成吧。

    樣張解析:

    NEXUS 9在日間或者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拍出來的照片是令人滿意的,照片細節表現充分,色彩飽和度略有一丁點偏高,但是總體還是不錯。缺點則是對于手比較抖的人來說,NEXUS 9的拍照成功率不夠高,很容易拍糊。

    而在光線不理想的情況下,NEXUS 9的表現就比較一般了,拍出來的照片偏暗,對于細節的保留不好,不過好在噪點控制出色,總的來說,NEXUS 9也就是這個等級的平均水平,要想用NEXUS 9拍出好照片,還是找個光線好的地方吧。

    性能:

    終于到了最激動人心的部分了,性能對于NEXUS來說從來不是問題,這次NEXUS 9搭載了超強悍的Tegra K1處理器,而且NEXUS 9上的K1使用的還是丹佛架構的雙核,最高主頻達到了2.3GHz,與之搭配的192核心的開普勒GPU以及不那么厚到的2GB RAM,對于喜歡玩游戲的用戶來說,有如此的硬件配置簡直是太爽了。

    不服跑個分?NEXUS 9的的跑分成績輕松的秒掉了許多Android平板電腦,而在日常使用時,NEXUS 9的操作沒有任何的卡頓或者遲疑,并且即使是在運行大型游戲時,NEXUS 9已經游刃有余,也表現出了和跑分相符的強悍。

    續航和充電:

    NEXUS 9內置了一塊6700毫安時的電池,這當然是利用了不算薄的機身空間,而即使是在使用了K1這種電老虎的情況下,NEXUS 9的續航依舊很不錯,幾乎是我們測試過的平板電腦之中續航最好的之一。

    在實際使用之中,NEXUS 9能夠堅持一天半的使用,這個成績已經是非常值得表揚的了,而在系統化測試之中,NEXUS 9的電池續航成績為9小時24分鐘(用瀏覽器不停運行定制的WEB腳本),和谷歌官方宣稱的9.5小時非常接近,這一成績也輕松干掉了iPad Air 2、三星Galaxy Tab S 8.4和LG G Pad 8.3,漂亮。

    在充電時間方面,NEXUS 9的0~100充電時間為254分鐘,表現還OK。

    結論:

    優秀的外觀設計,優秀的軟件體驗,出色的性能和出色的電池續航,這就是NEXUS 9,399美金的起售價也比競爭對手更便宜,也許但看規格表,可能覺得NEXUS 9貌似還不夠給力,但是把價格標簽貼上去之后,感覺就非常良心了,再者NEXUS 9還有著最快的系統升級速度和最獨家的軟件體驗,好評是必須得給的。

    HTC離開平板電腦市場也是有一段時間了,并且即使HTC之前推出的平板電腦也沒有什么存在感,但是搭上NEXUS這班順風車也許是HTC的另一個機會,在NEXUS上面注入HTC特有的元素之后也讓NEXUS 9競爭力大增。

    本次的5.0系統作為Android一次極其重要的更新,用戶體驗的提升不僅來自加入的新功能,更多的是經過優化的小細節,從娛樂游戲平板到生產力工具,NEXUS 9的5.0系統都能夠無壓力勝任,和強悍硬件結合之后,讓Android平板終于能夠全方位挑戰高高在上的iPad,從此,真正的挑戰者,應該會越來越多。

    ViaPhoneArena

    Nexus 9解析綜述:最貴的谷歌平板

    沒有盛大的發布會,沒有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谷歌新一代平板Nexus 9低調走入人們視線。不過低調露面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關注,而這似乎只因兩個理由:它搭載了代號為丹佛的TegraK1處理器,它擁有了全新的安卓5.0系統。

    當最強大的硬件丹佛K1處理器遇見革命性升級的安卓最新操作系統,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希望本文可以給你答案。

    Nexus 9的市場定位

    自從2010年第一款Nexus產品誕生,谷歌便定義了其存意義:為開發者提供源代碼公開無鎖的產品;為其他安卓廠商樹立硬件以及價格的標桿;不受運營商控制的產品。

    32G蜂窩數據版的價格達到599美元(折合人名幣近3700元)

    強悍配置,價格合理一直是谷歌Nexus系列產品的優良傳統。但令人遺憾的是,Nexus 9沒有延續之前產品低廉的定價策略,其32G蜂窩數據版的價格達到599美元(折合人名幣近3700元)由此看出谷歌想要讓Nexus產品擔負起高端谷歌產品的形象。但市場是否認可這一定價,尚需時間檢驗。

    關于代工方:

    之前谷歌推出的兩款Nexus系列平板電腦皆由華碩代工,而Nexus 9的代工方為HTC。我們知道HTC曾經推出過一款Flyer平板,但由于銷量不佳最終放棄平板業務。為什么谷歌會選擇一家在平板市場鮮有作為的廠商來代工呢?在我看來原因有四點:

    Nexus one是谷歌與HTC合作打造的第一款產品

    1:自從第一代Nexus設備開始,谷歌便已經與HTC有過密切合作。所以合作經驗充足。

    2:華碩,三星,LG等和谷歌關系密切的廠商已經在平板市場布局自己的產品,如與他們合作勢必會和其所對應的同價平板產品產生競爭,而這對雙方都不利。

    3:HTC擁有自己的工廠,擁有自行生產高端平板的能力。

    4:通過與谷歌合作,HTC可以重新在平板市場分一杯羹。

    2Nexus 9解析外觀篇:融入金屬元素

    前文我們提到,Nexus 9是由HTC代工的谷歌平板,那么放棄了華碩代工是否意味著該機的設計會融入HTC的基因呢?帶著懸念,讓我們來看看Nexus 9的外觀設計吧。

    從機身正面看,采用4:3比例8.9英寸屏幕,令Nexus 9不再像上一代產品那么修長。窄邊框設計令該機的屏占比比較出色。如果不是因為機身正面上下兩端分別設計有揚聲器出音孔,并取消了實體按鍵設計,我們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縮小版的iPadAir。

    Nexus 9的機身正面設計與iPad Air非常相似

    Nexus 9機身背部與上一代采用同樣的類膚材質,但比iPad更容易沾染指紋

    背部攝像頭采用半突起設計,所以平躺在桌子上并不會磨損鏡頭

    Nexus 9機身背部的設計與上一代產品材質非常相似,背殼為工程塑料,表面經過類膚處理。中間設計有醒目的“Nexus” LOGO。背部右上角設計有面積較大的攝像頭,在攝像頭的底部還新增加了LED補光燈,不僅可以用于拍照補光,還可以配合系統開關,當手電筒用。在筆者看來這個功能比LED補光還要實用!

    Nexus 9的機身邊框采用金屬材質

    該機僅有兩個接口,Micro USB以及3.5mm耳機接口

    筆者認為Nexus 9與上一代產品外觀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機身邊框上體現的。新一代Nexus平板的機身尺寸為153.68*228.25*7.95mm,盡管厚度上比8.65mm的Nexus 7略薄,但由于邊角采用更具棱角的設計所以沒有Nexus 7那種邊角弧度設計那么顯薄。

    Nexus 9機身重量與主流機型對比

    但這樣的設計也是有原因的,我們看到Nexus 9的邊框表面反光明顯,這是因為它采用了更具質感的金屬材質。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機身的設計美感,而且也令機器更結實耐摔。

    3Tegra K1處理部分解析:1

    K1處理能力解析

    今年年初,在美國CES大展上英偉達推出了兩款Tegra K1處理器。其中有一款代號“Denver”(丹佛)的64位處理器核心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14年初,Nvidia黃仁勛在CES大展上發布了Tegra K1處理器

    年末,Nexus 9成為首款搭載Tegra K1 64位處理器的安卓機型。默認主頻為2.3GHz,峰值主頻可達到2.5GHz,核心數量為兩顆。而該款處理器最大看點便是在于采用了基于ARM架構而由英偉達自行設計的處理器核心。

    接下來,筆者以提問的方式與大家探討一下這款處理器受人關注的地方,由于知識儲備有限,如果哪里說錯了,還請網友指正。

    為什么代號為丹佛的Tegra K1 64位核心會經常占據媒體頭條?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追溯到2011年。當時英偉達在CES上宣布與ARM公司進行秘密合作,共同設計基于ARM架構的新型高性能處理器。想要以此來制衡intel與AMD在桌面級處理與圖形技術的統治地位。而這一行動被英偉達命名為“丹佛計劃(Project Denver)”

    2011年英偉達在CES上宣布與ARM公司秘密合作,并公布了“丹佛計劃”

    市場從未停止過關注丹佛計劃的進程,因為這將影響整個芯片產業的格局。經過了幾次跳票,終于英偉達于2014年初的CES上高調發布了代號丹佛的64位Tegra K1處理器,它基于ARM架構由英偉達獨立開發,搭載了基于桌面級Kapler架構192核GPU,圖形與運算性能皆達道移動平臺性能的新高度(那時候距離蘋果A8X發布還有半年多時間)。所以K1的發布無疑是“丹佛計劃”執行過程的里程碑。

    Nexus 9成為首款搭載64位Tegra K1處理器的平板產品

    有了出色的性能,極高的市場關注度,那么將這顆核心搭載在Nexus 9上面,再配合最新的64位安卓5.0 系統,最強安卓平板就這樣誕生了。這一定是Google非常得意的選擇。

    4Tegra K1處理部分解析:2

    Tegra K164位處理器版本有什么特別?

    目前安卓5.0也已經全面采用64位計算來提升系統性能,但只有64位處理器才能將它正常運行。所以采用安卓5.0系統的Nexus 9也必然選用支持64位運算的Tegra K1。

    前文已經和大家介紹了,這款代號為“丹佛”的Tegra K1處理器是Nvidia自行設計的,它承載著英偉達構建一套強大計算平臺的帝國夢。然而自行設計處理器架構是一件既耗費成本又風險極高的事情,所以英偉達必須保證自己設計的處理器足夠優秀,否則幾年的努力便都灰飛煙滅了。

    32位K1的技術細節

    從技術細節上來看,英偉達在Tegra K1上的改動可謂大刀闊斧,采用7發射超標量執行體系,非對稱一級緩存,64-bit指令集架構,等等,但改動歸改動,這些并不能為處理器帶來決定性的效率提升。很大部分因素還是在于英偉達以及未來的應用開發者在軟件上的優化才能實現。

    “動態核心優化”(Dynamic Code Optimization)是英偉達為K1配備的一項“黑科技”,它能將頻繁使用的軟件程序轉換成高度優化的微代碼等價程序,并為此配備了獨立的、基于主內存的128MB優化緩存。簡而言之,這是一項可以明顯提升處理器性能的新技術。該技術才是我們最值得關注的點。

    說了這么多,那么64位Tegra K1的性能到底如何,讓我們通過跑分一探究竟吧。

    K1跑分單線程多線程跑分對比(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從圖中的跑分可以看出,單核Tegra K1的跑分幾乎和單核蘋果A8X持平,但由于蘋果采用三核心設計,所以在多線程跑分中,蘋果明顯勝出。

    人家都八核了,高大上的K1為什么還采用雙核?

    要想解釋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多核處理器并不能自己決定運行哪個程序的什么指令,所以如何分配任務給每一個核心是多核處理器最核心的問題。

    根據筆者采訪業內人士了解到,任務在不同核心之間切換需要透過cache,處理器的cache帶寬本來就捉急,再拿來分配給不同核心任務完全就是給自己添堵。而且這個過程還不是說輕松愉快的想在某個線程當中插一個指令就可以分配給其它核心那么簡單,你必須在轉移核心時把整條線程全端到新核心上去,這對執行過程和編程都是災難性的。

    結論是,目前很多廠商生產超多核心芯片的目的是“性能不夠,核心湊”,從而增加產品買點。所以在這里提醒讀者,不要盲目相信多核心便會擁有更強性能。

    如果想要證明過多的核心并不代表性能一定強勁,我們只要看看蘋果的處理器就可以了。當業界已經將8核當作主流配置的時候,蘋果還在用雙核處理器。兩個核心數雖然不多,但相對便于編程者對軟件的優化則要輕松很多,所以蘋果設備的使用體驗并不比配備8核處理器的產品差。因為再強悍的處理器,如果缺少軟件的優化,那也只是泛泛之輩。

    64位K1的兩顆超級核心面積明顯比32位K1四加一核心的面積更大,技術優勢非常明顯

    所以,與其增加處理器的核心數,不如在處理器的設計上下功夫,并利用軟件優化來實現理想的運行效果。而64位的Tegra K1便是這樣做的。我們可以從上圖看到,盡管相比32位K1少了兩顆核心,但64位K1的處理器面積明顯更大,內部設計更精密。

    當然,我們依然要說,自行設計處理器不僅燒錢,而且風險極高。

    總結來說,對于該芯片處理部分我們應該明白:

    1:盡管這是一顆雙核芯片,但它的技術以及性能不亞于市面上的4核乃至8核處理芯片。

    2: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盡管該芯片擁有7發射超標量執行體系,非對稱一級緩存,64-bit指令集架構,但性能提升緊限于理論層面,而并不是絕對性能的提升。

    3:“動態核心優化”(Dynamic Code Optimization)是英偉達為K1配備的一項“黑科技”,值得關注

    4:64位Tegra K1是英偉達“丹佛計劃”的一個開始,一個初代產品。

    5Tegra K1圖形性能解析:1

    K1圖形能力解析

    前面我們花了大量篇幅介紹了Tegra K1的處理器部分,筆者認為這是Nexus 9在硬件上最為閃亮的地方。然而亮點并不單單于此,作為圖形處理芯片的最早概念提出者,英偉達有較深的圖形芯片設計經驗。

    英偉達稱Tegra K1的圖形性能一越晉升到了桌面顯卡的水平

    果不其然,他們為Tegra K1芯片搭載了桌面級Kepler架構的圖形顯示核心(GPU)。接下來,筆者就與大家探討一下這個GPU所值得關注的地方。

    192核心意味著什么?

    很多廠商會宣傳自家的GPU有多少核心,似乎核心數多性能就會很強。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不同廠商對顯示核心的定義不同。總之核心數量與GPU的架構有很大關系。不然的話K1的192核豈不是比蘋果A8X的8核GPU強大太多了!

    具體的技術,由于篇幅所限,筆者不便多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英偉達所宣稱的192核GPU,的確有偷換GPU核心概念的嫌疑,以此來宣傳產品性能。不過檢測GPU性能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只需要用跑分軟件跑個分,性能孰強孰弱便一目了然了。

    下面幾幅圖,是筆者找到的Tegra K1的圖行測試跑分圖,盡管這些跑分來自英偉達Shield平板電腦的32位版Tegra K1,但它與64位K1的圖形單元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僅以此作為參考:

    3D Mark 1.2跑分測試結果對比(圖片來自AnandTech)

    BaseMark X 1.1跑分對比(圖片來自AnandTech)

    GFXBench 3.0各機型跑分對比(圖片來自AnandTech)

    從上面三大圖形跑分軟件,我們總結出來的結論是,Tegra K1的圖形處理核心可以稱的上是目前安卓平板電腦中圖形性能最強的,但是相比iPadAir 2的A8X圖形核心還有些微距離。

    但我們也要知道,盡管從跑分上看,英偉達64位Tegra K1以及多線程運算性能不及蘋果A8X,但這并不能說明蘋果在芯片架構設計上要先進于英偉達,因為畢竟Tegra K1采用的是臺積電的28nm HPM工藝打造,而蘋果采用的是臺積電20nm工藝打造。蘋果A8X在芯片工藝制程及處理器核心數量上存在一定優勢。

    6Tegra K1圖形能力解析:2

    Tegra K1所采用的Kepler架構GPU與桌面顯卡的區別

    對于Tegra K1圖形處理器的另一個關注點,在于其采用了與桌面顯卡相同的Kepler架構。支持DirectX 11、OpenGL 4.4、曲面細分等圖形技術。這些特性使得該芯片可以支持目前最先進的虛幻4游戲引擎。要知道這是虛幻4引擎首次應用于移動平臺。

    支持DirectX 11、OpenGL 4.4、曲面細分等圖形技術,理論上可令K1展現更細致畫面

    利用虛幻4引擎,Tegra K1可以呈現如此的畫面效果

    但我們也必須清楚,目前支持這些技術的移動端應用還少之又少,所以業內普遍認為K1更像是一款面對未來的產品,目前還難以發揮它的價值。

    盡管技術優勢明顯,但Tegra K1運行游戲《2K》的畫面有明顯的鋸齒感,

    這是由于游戲軟件并沒有兼容K1上的先進游戲技術

    以上說了Kepler架構能夠為移動平臺帶來的先進技術,但K1芯片的GPU真的與桌面級顯卡相同嗎?

    左邊是kepler架構桌面顯卡的單個圖形單元,右邊為K1的圖形單元

    二者架構相同,皆為192核心(圖片來自英偉達)

    Kepler架構桌面顯卡由多個圖形處理單元組成{圖片來自網絡)

    答案是不完全對。盡管K1的GPU架構與桌面顯卡架構相同,但由于移動芯片對于功耗的要求較高,芯片面積不宜做大,所以K1上的GPU為精簡版。

    詳細一點說就是我們可以把K1上的192核GPU看成一個圖形處理單元,而桌面顯卡因為不用過于擔心功耗問題并且具有更好的散熱水平,所以可以放置多個這樣的單元從而形成一個甚至幾個陣列。如此,我們就清楚為什么英偉達會宣稱移動芯片圖形核心會有桌面級的性能了。

    對于64位Tegra K1的圖形處理單元,我們需要名白:

    1:Tegra K1的圖形處理能力在所有平板電腦中屬于佼佼者,性能幾乎和蘋果的A8X持平。

    2:這個192核心的GPU擁有出色的圖形技術以及堪比桌面顯卡的配置。但目前還很少有移動平臺應用能夠滿足它,所以目前還很難體現出它的優勢。

    3:這個GPU擁有與桌面顯卡相同的架構設計,但屬于精簡版,性能與主流Kepler架構的桌面顯卡相距甚遠。

    7Nexus 9解析系統篇:為“材質”贊

    去年,蘋果對iOS 7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舍棄了擬物化的設計風格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設計。一年后的今天iOS8依然沿用這一設計,著實令筆者審美疲勞。所以當我了解到谷歌最新的安卓5.0系統將采用新的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時,不禁燃起了興趣。

    什么是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

    在筆者看來,Material Design是一種比最新的iOS系統更加注重視覺交互的設計語言。在操作安卓5.0系統的過程中,筆者感到很多細微的小細節,系統都能給我即時且恰當的反饋。例如當我點擊一個圖標,會有一個逐漸擴大的圓點出現,當我松手這個圓點會立刻快速填充該圖標所在的框格,從而給我一個長時間觸摸的視覺反饋。而這在iOS系統中是沒有的。

    概括來說,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為安卓5.0帶來了以下幾點設計上的特色

    1:更加注重觸摸的視覺反饋從而保持注意力

    更加注重觸摸的視覺反饋從而保持注意力

    2:更加注重層級的概念使操作邏輯簡明

    層級概念在系統的很多標簽界面體現,圖為鎖屏界面的通知標簽

    3:善長用高光與陰影來突出主要元素

    多任務界面不僅采用層級概念,而且將靠前的標簽進行高光處理,更醒目

    4:在扁平化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3D與陰影效果,從而實現更加立體卻簡約的界面

    以上只是筆者在短暫的體驗時間內,對安卓5.0系統設計特色的總結,但還有很多特色等待著大家一一去發掘。

    8Nexus 9解析拍照篇:最廣的廣角

    Nexus 9那前置160W后置800W像素攝像頭,光圈皆為2.4。這個配置本沒有提起我的興趣,但抱著體驗新系統拍照功能的好奇心,我打開Nexus 9的拍照應用。結果它的功能令我眼前一亮。

    隱藏拍照菜單可以通過手指滑動操作呼出

    Nexus 9的主攝像頭像素800W足以應對日常風景拍攝

    夜間成像暗處的噪點略多

    想要打開拍照應用非常容易,只要雙擊屏幕將其喚醒(安卓5.0具備屏幕雙擊喚醒功能),然后在鎖屏界面做一個向左滑動的手勢,拍照界面就打開了。有木有很方便?下圖有GIF演示:

    Nexus9的拍照功能演示

    打開拍照界面的一剎那,屏幕左邊的拍照功能菜單便滑出屏幕,藏了起來。這盡管是個小細節,但對于初次使用應用的用戶來說,是一個非常直觀的功能展示。

    安卓5.0系統充分利用手勢操作進行人機交互。我們可以通過從機身邊框向內側滑動手指呼出應用菜單。所以剛才隱藏到屏幕外面的拍照設置菜單便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再拉回來。這種人機交互方式在微軟Windows 8操作系統中較為常見。

    創意拍照:

    在安卓5.0系統的原生拍照應用中,擁有Photo Sphere,全景,鏡頭模糊這三種創意拍照模式,以及相機,視頻在內的兩種普通拍攝模式。其中創意拍照功能操作非常簡單,只要根據相機的指示,便可以輕松拍攝出360度無死角的創意照片,非常有意思。

    利用Photo Sphere功能拍攝的超大廣角照片,谷歌街景或許用的也是這個技術吧

    利用Photo Sphere功能拍攝近處景物較容易出現圖像錯位

    Nexus 9拍攝的全景照片由于各區域色調不統一,給人的感覺略怪異

    盡管功能新穎,但是創意拍照的算法還是有些不盡如人意,例如在全景拍攝過程中,機器需要拍攝多張照片并最終合成一張,但由于這些照片的曝光,白平衡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所以最終合成的全景照片就會出現冷暖色調不一,明暗不符合邏輯的情況。

    9Nexus 9總結:實力最強不等于最好

    同級別競爭對手

    iPadAir 2無疑是Nexus 9至今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以前一直嘲笑iOS設備內存不足,而這一次iPad Air 2成為首款配備2GB內存的iOS設備,而A8X的三處理器核心以及來自imagination的6系最高端八核圖形顯示核心都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性能最強大的iOS設備。

    Nexus 9的厚度在平板機型中并不算薄

    左側iPad Air 2要比右側Nexus 9薄2mm

    反觀Nexus 9,搭載實力雄厚的NvidiaK1丹佛核心處理器,2GB內存以及煥然一新的安卓5.0操作系統,軟硬件都不輸于iPad Air 2。如果說最大差別還是在機身材質以及厚度上。iPad Air 2擁有驚人的6.1mm厚度,而Nexus 9厚度達到7.94mm。整整差了近2mm之多。

    從軟件層面上講,iOS8以及最新推出的安卓5.0系統都采用了扁平化設計元素。盡管主界面少了陰影以及立體元素,但在滑動、點擊、切換等特效上,都做了改進,使得操作更流暢,邏輯更鮮明。

    但這種界面設計并不意味著誰先推出,那么后者就模仿了誰,安卓4.0版本中便已經擁有了很多扁平化的元素了,只是不像5.0這么大刀闊斧而已。

    在應用軟件生態上,蘋果憑借廣大的用戶群以及較少的終端產品規格,使得開發者更愿意先開發它們的軟件,并且在軟件體驗上做的也相對較好,但這個差距隨著安卓設備的用戶群不斷擴大而已經越來越小。

    與nexus 7二代對比

    今年谷歌在平板電腦產品線的布局與往年有顯著區別,除了價格有所提升之外,平板屏幕的尺寸也加大了。上一代谷歌平板Nexus 7二代屏幕尺寸為7英寸16:9比例屏幕,而這次卻采用了8.9英寸的4:3比例屏幕。

    筆者認為,從新款Nexus平板屏幕尺寸的變化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一個趨勢:未來或將以9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平板為主流。小尺寸平板由于受到大屏手機的沖擊,市場份額肯定會越來越少。

    圖為iPad Air 2屏幕細節放大圖,已經足夠精細,Nexus 9分辨率更高所以也不用擔心

    在屏幕分辨率方面,盡管Nexus 9擁有更高的2048*1536分辨率,高于Nexus 7二代的1920*1200分辨率,但前者由于屏幕更大,所以像素密度反而從323PPI降低到了288PPI,但高于iPad Air 2的264PPI,保證了足夠的畫面細節。

    價格與購買方法

    遺憾目前還沒有任何關于Google硬件產品在中國大陸開售的消息。不過近日,Googleplay回歸中國的喜訊牽動著數碼愛好者的心,這或許是一個開始。

    如果您想要購買Google產品包括Nexus 9平板,除了購買水貨或者海淘以外便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了。購買方式僅能通過登陸Google在線商店(內地已被屏蔽),登陸Nexus 9售賣頁面訂購。

    目前Nexus 9有三個版本,16GB WiFi版售價為399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444元;32GB WiFi版本售價479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34元;高配LTE 32GB版本售價599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69元。

    編輯點評:

    Nexus設備品質的好壞關乎谷歌的品牌聲譽;而安卓系統的優劣則關乎整個安卓產業鏈的興衰。從硬件本身講,盡管Nexus 9的外觀沒有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甚至售賣的價格也值得人們吐槽一番。但不可否認,由于英偉達K1 64位處理器的加入,令這臺機器的硬件性能直逼蘋果,而安卓5.0的設計水準則空前的得到提升。谷歌這一步棋叫做“軟硬兼施”,而對手顯然就是那個占據市場份額達60%的iPad。

    但盡管Tegra K1與安卓5.0看似無敵的強強聯手,卻依然有一塊觸及心臟的硬傷,那就是應用生態環境相對薄弱。目前針對Tegra K1核心專門優化的應用少之又少,多數常用應用為了普適安卓硬件碎片化而不得不犧牲使用體驗,而使兼容性提升。就好似一匹好馬,卻用來推磨,實在是可惜。這是留給所有安卓終端廠商一道繞不過的難題!

    10Google Nexus 9詳細參數

    Google Nexus 9詳細參數

    CPU/GPU
    • 處理器架構ARM架構
    • 處理器型號Nvidia Tegra K1
    • 處理器主頻2.3GHz
    • 處理器核心雙核心
    多媒體功能
    • 音效技術內置揚聲器
    • 麥克風內置麥克風
    • 視頻播放支持播放2060P視頻
    • 攝像頭雙攝像頭(前置:16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 拍照功能自動對焦,F2.4光圈
    • 視頻錄制支持錄制1080P視頻
    格式支持
    • 音頻格式支持MP3等格式
    • 視頻格式支持MP4等格式
    • 圖片格式支持JPEG,GIF,BMP格式
    • 文本格式支持TXT等格式
    按鍵/接口
    • 數據接口1×Micro-USB2.0
    • 音頻接口3.5mm耳機接口
    • 其他接口電源接口,nano-SIM卡插槽
    • 功能按鍵開關按鍵,音量按鍵
    電源參數
    • 電池類型鋰電池,6700毫安
    • 續航時間9.5小時左右,具體時間視使用環境而定
    • 電源適配器DC(5V,1.5A)自適應交流電源供應器
    外觀參數
    • 產品尺寸228.25×153.68×7.95mm
    • 產品重量436g
    • 機殼材質復合材質
    • 機殼顏色白色,金沙色

    *本信息來源于ZOL產品庫

    歌新一代 Nexus 9 平板由HTC設計代工,并且運行最新的 Android 5.0 系統。瓦力剛拿上手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該死的指紋,正面屏幕上布滿了指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Nexus 9 的配置不錯,首先值得一說的便是屏幕,Nexus 9 使用的是8.9英寸的屏幕,雖然聽上去有點奇怪,不過既然這么設計就有它的道理。

    Android 大尺寸平板電腦一直都沒有什么好產品出現,這也給了 Nexus 9 很大的壓力。如果說之前的 Android 平板像是一個大號的 Android 手機,那么 Nexus 9 一定能算的上是一款真正的平板電腦。

    由于屏幕變得更大,屏幕比例回到了傳統的4:3,而不是主流的16:9。當然如果是看一些電視劇或是老片子這個尺寸還是很完美的,再也不會有黑邊框了。

    2048x1536 的分辨率在顯示效果上非常的出色,不管是看視頻還是玩游戲完全沒有問題。

    對于 Nexus 9 沒有 MicroSD 卡槽這件事瓦力表示有點遺憾,這意味著我們只能選擇合適的版本,不能自己擴展,對于電影控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攝像頭方面,前置16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最大的亮點是 Nexus 9 配有閃光燈,這讓喜歡用平板拍照的朋友們再也不用淚奔了。

    2G 系統內存確實有點少了,如果是 3G 在玩很長一段時間后優點就能體現出來了,安卓平板越玩越慢這是揮之不去的痛,雖然 iOS 也會,但并不明顯。

    下面來說說玩游戲的情況:

    《狂野飆車8》、《水果忍者(炫酷版)》均出現閃退現象,玩不了。

    (以上兩款游戲嘗試多次重新進入游戲,并重啟嘗試恢復問題,但最后仍然無法運行,暫時沒找到原因。)

    《水果忍者(變態版)》可以玩但很卡,那些水果還是緩慢的飄上來的,這場景......

    《釣魚發燒友》 運行毫無卡頓,振動及水花效果體驗不錯。

    《NBA2K15》游戲剛進入時有卡頓現象但不影響操作,游戲在試玩過程中十分流暢,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后置攝像頭下方會有明顯的集中發熱現象,不過停止游戲后散熱效果較快。

    《Real Racing 3》 游戲全程運行太卡,比較影響操作和效果。

    其它測試的所有小游戲運行全都非常流暢,完全沒有卡頓問題。

    選擇 Nexus 9 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會搭載最新的 Android 5.0 系統,由于是谷歌的新“兒子”,不僅系統純原生而且會第一時間得到更新。那些自主定制 UI 的產品只能等廠商推出相應更新之后才能用了。

    我們開機之后,界面非常的清爽,可能是看多了iPad 的緣故,感覺 Nexus 9 非常不錯,操控上也很順手。

    網頁版視頻播放加載速度較快,但切換模式的時候較慢,流暢及高清的成片效果差異較小(有可能片源的原因,試了幾個視頻效果差不多),超清播放加載速度較慢,但是成片效果好,且播放流暢無卡頓。

    音頻測試:

    格式:WAV、AAC、FLAC、M4A、MP3、WMA,其中WMA格式在測試過程中無法播放。

    視頻測試:

    格式:AVI、MKV、MP4、MPG、WMV均支持。

    (瓦力只是選擇性的測試了一些較常用的格式)

    綜合來說,Nexus 9的運行比較流暢,是安卓平板陣營中不錯的一款產品,至于售價方面可能稍微麻煩一點,這款產品目前還不能在國內買到行貨,只能選擇代購或是去淘寶、電子城購買,價格并不貴,完全在可接受范圍內:

    港版(16G)白色2550元左右

    港版(16G)白色2600元左右

    港版(32G)雙色3200元左右

    6700毫安的電池容量也夠用了,不過屏幕分辨率已經是2K級別了,相信在耗電上也會有些影響。

    不要用那些所謂的跑分數據來評定一款產品的好壞,一定要以實際操控為依據。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對跑分進行優化,當你看到這些產品在跑分過程中有多坎坷的時候,就會想到那個結果已經沒有意義了,這一點瓦力相信所有的評測網站編輯都知道,當然說不說就是他們的事了,也或者說他們在跑分的時候出去吃泡面了,根本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瓦力評測”只發布輕評測,那些沒有實際用途的數據瓦力一概忽略。

    只拿跑分說事的評測毫無意義,只拿跑分說事的產品也毫無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關注瓦力,關注最新的產品使用報告。不僅有手機,電腦、相機、甚至家電,瓦力都會有輕評測產出,還等什么?快快行動吧。

    微信名:瓦力評測

    微信號:walipingce

    投稿或合作郵箱:walipingce@163.com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