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一:身為游泳高手的譚雅和海豹,高處落水反而會淹死。
我們都知道,作為盟軍陣營的特戰兵種,譚雅和海豹都可以輕松穿越河流湖泊,甚至海洋都阻擋不住他們飄逸的泳姿。各位應該也有嘗試過,讓一個譚雅站在橋中間,然后一個海豹炸橋,隨著譚雅的落水游戲傳出的語音竟然是“you need lost”?橫渡白令海峽都不要救生圈的他們,從高處落水竟然直接掛掉?普通士兵或者裝甲坦克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海豹特種部隊直接下水可以,改成跳水反而就蠢萌了。我正常人的腦回路想不通,只能呵呵噠。
現象二:空指部被打爆,在空中的飛機直接墜毀。
盟軍的戰斗機都是停泊在空指部里面的,每一座空指部可以停放四架。在游戲中空指部的數量也是不受限制的,換言之只要你有錢飛機隨便造。然而最大的笑話就是出在飛機的AI上,如果空指部遭襲被打爆,哪怕是遠離空指部在空中執行作戰的飛機也會突然墜毀。實在想不明白為什么,家被爆了你們在空中懸停等待一下或者緊急迫降都可以,為什么想不開要選擇“殉情”呢?這要是真實的戰場里,軍用機場被敵人占領了,戰斗機飛行員想都不想直接對地面極速俯沖?國家費盡那么多心血和資源培養出的天之驕子心理承受能力是不是太脆皮了。
現象三:坦克駕駛員寧愿死在里面也不棄車逃生。
玩了那么多年紅警從來沒見過坦克里面能有士兵逃生出來,按照人的正常反應如果坦克即將報廢或者面臨重大威脅無法躲避,在里面的駕駛員肯定會棄車逃生。在紅色警戒的游戲里,無論盟軍蘇聯還是尤里陣營,坦克手都出了奇的視死如歸!哪怕粉身碎骨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坦克,但是又有一點說不通,步兵車和防空車被打爆之后里面裝載的士兵和工程師依然還活著。這是游戲設計有些矛盾的地方,坦克里面如果有人,就該配置坦克手,如果坦克里面沒有人,那為什么尤里又能進行精神控制呢?
現象四:被尤里控制的單位無法再被另一個尤里控制回來。
這個現象在對陣幾方都是尤里的情況下會出現,自己這邊的單位被敵方尤里控制,是不能用自己這邊的尤里重新控制回來的,唯一解除的方法只能是擊殺敵方的控制源。反正同樣都是忽悠人,第二個忽悠竟然破解不了第一個忽悠的幻術,難道尤里的心靈控制比火影里面的“月讀”還要厲害?
現象五:間諜的偽裝術再高超,變成狗是不是有點扯了?
盟軍陣營的間諜可以化妝成敵方任何一個步兵單位,他們的偽裝術是非常高超的,但是化妝成狗是不是有點扯淡?從游戲里面的圖片來看他們能夠男扮女裝化成譚雅已經相當勉強,從人變成狗哪怕外形再接近,只要敵人的視力和智商正常這不可能分不出來啊!男人變個性不大注意能蒙混過去,人類變成狗,這怎么可能混得過去?
還有一個搞笑的地方,間諜偽裝成火箭飛行兵竟然飛不起來,只能在地上行走。盟軍國家在當今世界都是發達經濟體,那么有錢竟然舍不得給多配一個飛行器啊?話說一個落單只能步行的火箭兵進入基地,敵人的巡哨不該攔下來盤問盤問嗎?
現象六:核輻射的影響范圍只是地平面,不是球體延伸到空中?
伊拉克的輻射工兵非常強勢,這是大家都公認的。輻射圈內的所有步兵單位幾乎都是秒死,不可能生還,但是其影響范圍也僅限于地平面了,對空中單位是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可現實中的輻射傷害是一個以放射源為核心的球體,除了地平面也能滲透入地下,發散到空中。
真實的核輻射影響范圍就像火影里的結界一樣,不只是地平面,對空中的影響力同樣不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參與救援的直升機部隊在飛過核電站上空時也都遭受了強大的輻射傷害,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在參與行動后的數月死亡,稍微幸運的在痛苦的輻射病折磨下活了更長時間才死去。所以在游戲里把輻射設計得只要腳不沾地就能毫發無損,這是很不尊重科學的。
現象七:超時空傳送直接傳人會死,人坐進載具就沒事。
這是紅警系列一直困擾著大家的問題,無論是采用原子化的光速輸送還是撕裂空間蟲洞的原理,其巨大的能量對沖肯定不是人體可以承受。但是多功能步兵車,履帶防空車和裝甲氣墊船也都是俗物吧,至少從外形上看不出它們有什么逆天的防護性,人進入載具再進行傳送就能安然無恙?還有利用超時空機把空指部的戰斗機轉移到水上也會和坦克一樣沉底,飛機不是能垂直起降的嘛,里面的飛行員因為超時空傳送掛掉了?如果飛機里面的飛行員會被超時空能量殺死,那么坐在裝甲車里的士兵憑什么一根汗毛不少?
以上這些侮辱玩家智商的現象咱真是玩了十年都沒想明白,其雷人搞笑程度與國產抗日神劇真是難分伯仲。不過也正是因為游戲里存在這些BUG,反而給了我們更多的別樣樂趣。各位朋友你們還有遇到過什么奇怪的現象也歡迎多多留言討論,大家一起交流分析。
,會用電腦嗎?
聽到這個問題,估計在座的各位只會輕蔑一笑,認為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
哥們還不會騎車的時候,就已經左手開心網偷菜,右手在紅警里單挑 7 個冷酷的敵人了好吧!不會用電腦?別太搞笑。
先別急著噴我,且看下文。
前兩天,一個離譜的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叫 #Steam 代安裝。
說現在有一堆網店在提供收費服務:給別人裝 Steam 。
銷量最高的那家,已經賣出了 8000 多份。
安裝價格從 3 塊 6 到 19 塊 8 不等。
3 塊 6 標準版,是商家給你鏈接,自己下載安裝;7 塊 8 豪華版,商家遠程給你安裝好;19 塊 8 的尊享版,賬號幫你注冊好,加速器給你開好,上手就能玩。
看到這你一定會覺得,這玩意太智商稅了吧,我上我也行。
起初網友們反應也是如此,但看完買家秀后,他們的評價來了個兩極反轉:
這錢,人家活該賺。
因為真的有不少買家對電腦常識的缺乏,到了讓人無法理解和溝通的程度。
眾所周知一些 “ 風險鏈接 ” 在微信里是打不開的,所以商家用微信發送鏈接后,都會加一句瀏覽器打開。
但還是有買家因為 “ 微信里點不開鏈接 ” ,消息回復不及時,給了差評。
除此之外,還有買家搞不懂什么是 “ 安裝路徑不能有中文 ” ,什么叫 “ 其他瀏覽器 ” 。
我知道讀到這里,各位的低血壓已經被治好了,但你別跑,今天必須讓你試試高血壓的滋味。
只要在網上搜羅一圈,你就會發現:
怎么 2024 年了,不懂電腦的人越來越多了。
前陣子有個事特火,一個叫莊不純的游戲制作人被小屁孩罵了。
事情的起因,是他經常分享一些植物大戰僵尸的 MOD 。為了防止被網盤和諧,他都是先壓縮一下再上傳。
但網盤在線解壓縮需要會員,然后有人質疑了,這不就是變相花錢買游戲?
莊不純表示不理解。。。怎么自己每次發布資源,都有百來號人問他怎么從網盤下載,怎么解壓縮,為什么解壓縮后是一堆文件的。
Emm。。。
這種“ 電腦盲 ”越來越多的情況,還不局限于國內。
Reddit 上有老哥就說公司請一批 20 歲年輕人來試用,結果八分之七不會打開瀏覽器;
還有人吐槽自己要教一堆 18-21 歲的員工如何截圖、打印文檔、在不同軟件之間切換。。。
Damn!
中老年人不會用電腦,這很好理解,但按理說上面想要玩 Steam 、或是找 UP 主拿游戲資源的網友,應該是年輕人居多才對。
所以為什么科技進步了,網絡普及率也相當高了,年輕人們卻對電腦基礎知識越來越陌生了?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把時間撥回 20 年前。
在那會,玩電腦是一件非常值得在意的事,也充滿了儀式感。
它是我們接觸互聯網的唯一途徑。每個人在電腦上聊著 QQ 、在網頁里偷同學的菜,耳邊浮現樸樹的歌詞:
“ 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輕松一下, Windows98 。 ”
無聊時,電腦自帶的三維彈球和《 金山打字通 》就能玩一天;
在 4399 里玩《 狂扁小朋友 》和《 死神 VS 火影 》更是人間頂級享受。
如果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來說,我們那一代人對電腦是天然的 respect。
可這種情感,在千禧年之后出生的人,年紀越小,就越缺失。
因為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發,手機逐漸扮演起了電腦的角色。
一開始它只是電腦的平替。天可以用 3G QQ 聊,菜可以在 WAP 網頁端偷。
再后來,手機直接替代了電腦。
各大網頁和工具都做成了手機 App 。從上網查資料到網購,從開視頻到看新聞,這些原本都要借助電腦解決的需求,最后都換成了手機。
對很多 00 后 10 后來說,讓他們接觸到電子世界的,其實是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
而不是電腦。
《 2021 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里指出,未成年網民使用的上網設備里,有 90% 是手機上網。臺式電腦 / 筆記電腦均只占據 40% 左右。
而未成年人擁有的上網設備里, 60% 的未成年網民擁有自己的手機,只有 10% 擁有自己的筆記本 / 臺式電腦。
差評君也問了兩個同事的孩子( 都一年級 )。
其中一個孩子會用電腦,知道用百度去搜東西,這主要是因為父母會限制他使用 iPad 。
另外一個孩子,平時上網課、學編程都是用 iPad,iPad 用起來比爸媽都熟。但電腦只知道如何開機和移鼠標,具體操作完全不會。
電腦對于 00 后和 10 后來說,很可能已經不是必需品了。
但年輕一代玩不轉電腦的深層原因并不在此,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移動設備,都太 “ 好用 ” 了。
隨著數碼設備的易用性提高,他們失去了搗鼓電腦的動力。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的計算機水平主要是來源于自己的摸索。
差評君小時候為了玩盜版游戲,硬著頭皮研究什么是 ISO 和安裝路徑,彈窗閃退怎么辦,去哪挨個下載缺失的 dll 文件。
只有這些解決了,我才能進入那個電子世界,當游戲發行商 logo 亮起,是比通關還值得高興的時刻。
我的計算機技能,就在碰壁過程中逐漸嫻熟。
但現在的孩子使用電子設備,很少會碰壁了。
手機里的各項設置給你調好了,軟件也有自帶的應用商城,你根本不需要去搜索引擎里找資源,判斷軟件是不是病毒。
甚至電腦也早趨于穩定,報錯、死機不再那么頻繁,知道 “ 任務管理器 ” 的人也越來越少。
就算真遇到沒法解決的難題,只要下個訂單,師傅立馬庫庫給你修好。
當服務逐漸便利,價格也開始低廉,痛苦地摸索就顯得不再必要。此時人們往往會選擇 “ 破財消災 ” ,對電腦的了解自然也停步于此。
也許看到這你還有疑問:上學時,不是有一門課叫信息技術嗎?
想當初一到信息課,每個人都能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進機房。
一進去,大伙還要小心翼翼穿上腳套,輕手輕腳地坐在電腦前,最后鄭重地按下圓圓的開機鍵,盤算著今天能不能偷摸玩會小游戲。
難道手機普及了,這門課就被取消了?So sad.
信息技術課當然存在。
差評君咨詢了一個初高中的信息處老師 L ,他說如果從課標上來看,學的東西還挺多的。初中教科書上有計算機基本原理和操作,辦公軟件的使用, PS/Flash/ 網頁制作;高中會接觸到數據和算法的相關知識,嵌入式物聯網,還會上手實操 python 編程。
差評君也查了一下,發現國家也開始重視這一塊。2022 年,教育部就公開了全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
首先,這門課被改名成信息科技。
其次,它正式從 “ 綜合實踐活動 ” 中單飛,成為全國統一開設的獨立課程科目,并覆蓋到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階段。3-8 年級單獨開展課程,其他年級融入進語文、數學、科學等課程。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 20 年,信息技術都是僅僅被納入 “ 綜合實踐活動 ” ,只有部分省市作為單獨課程。
關于課程標準,差評君大概提幾個重點。
1-2 年級學生要說出常用數字設備的基本使用步驟;3-4 年級要會使用多種途徑獲取信息;5-6 年級能用自然語言、流程圖描述算法;7-9 年級要辨別數據的可靠性,具有自主動手解決問題的意識。
另外重點來了,信息課有課時標準了。它在九年總課時 ( 9522 節課 )占比須達到 1%-3% 。
換句話說,一個初中畢業的學生至少接觸過 95~285 節信息課。
講道理,這個課程標準和時長應該足夠讓學生對計算機有個非常全面的認知,對嗎?
并不。
L 和差評君吐槽說,他監考時就發現有學生不知道主機開機鍵在哪。
其實原因,就是執行不到位。
一是學生玩心重。
二呢,信息課老師幾乎都是兼任,并沒有對口的授課能力。L 曾旁聽過幾個 “ 信息老師 ” 上課,基本是照本宣科把教材讀一遍,然后讓學生自己操作。
L 還強調,如今的教科書內容也和實際情況脫節了。
每個電腦小白都經歷過這樣一個情況:
本想下個小工具,結果誤打誤撞打開了 P2P 下崽器。
桌面圖標一個接一個冒出,默認瀏覽器也被篡改,右下角不斷出現彈窗。油膩的師姐開始帶你冒險,渣渣輝嚷著讓你砍他,上古鯤鵬也打起了籃球。
但說實話,再怎么實用,教材上也不可能教你如何規避 “ 某軍軟件園 ” ,把所謂的 “ 高速安全下載 ” 作為例子。
那么年輕人為啥不懂電腦了,可以用一段話總結:
手機 / 平板替代了電腦。年輕一代對電腦的情感不及我們當年。用慣了方便統一的手機系統,他們沒有需求、更沒有耐心去搗鼓電腦,去探索電腦里那個克蘇魯般的世界。
其實類似的現象,過去也出現過。
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迎來了計算機狂潮,在那個啟動程序都要輸入代碼的年代,一批年輕人成為了程序員。
20 年后,XBOX 主機游戲開始風靡,年輕人的游戲技術一天天精進,但也漸漸遠離了編程。
同樣的,咱們家里燈不亮了,廁所風扇不轉了,父輩們總是挺身而出,七手八腳就修好了。但到我們這代,很少有人會修這修那了,與其費心費力維修,還不如直接在 App 上下單更換。
一個時代大環境,決定著一代年輕人的技能。
所謂 “ 年輕人不懂電腦 ” ,其實更多是因為兩代人之間出現了 “ 技能代溝 ” ,讓我們產生了一種 “ 傲慢與偏見 ” 。
與其說年輕人不懂電腦了,不如說電腦正在遠離年輕人。
如果幾十年后,有另外一種電子設備完全替代了手機,它不僅能接入互聯網,解決日常所需,而且續航更持久、體驗更流暢,最重要的是使用門檻更低。
到那時,也一定會有人發出類似感想,然后打開文檔洋洋灑灑敲下幾千字,標題大概就叫:
為什么年輕人都不會用手機了?
過紅警系列或者帝國時代系列的朋友,應該都打過8個最高難度的電腦吧。雖然AI的智商不見得高,不會各種戰術誘騙,但那種瘋狂的爆兵速度,以及一波接一波的進攻,卻讓無數玩家為之頭疼。這種情況在三國系列里其實也存在,不過相比較之下,像《三國志11》里的一些電腦AI,有時候卻也會有一些小小的謀略操作,不禁讓人想懷疑光榮的AI是不是會間歇性恢復理智?
在《三國志11》里,正常情況下,電腦AI的表現可謂相當頭鐵。大勢力也就算了,明明是一貧如洗的小勢力,也常常會排著隊上來送人頭,完全不顧資源獲取的艱難速度。但這也就算了,有時候派過來的部隊,還是文官帶隊,兵種的適性也沒怎么考慮,簡直毫無戰斗力可言。
因為電腦的智商太低,所以在很多復雜的劇本中的中小勢力,往往也可以通過堵路大法等騷操作,爭取到喘氣的時間。因為敵軍被堵住之后,經常進退兩難,只能在那干耗著直到滅亡。
不過,有時候,《三國志11》中的電腦AI也會做一些看起來有點沒章法的事,比如可能在一個偏僻的角落里建一些建筑,或者做一些陣,哪怕玩家的操作都是直來直往,根本不可能走那條路。他們也會提前做一些布局。而且當玩家占住某些地圖上的關口之后,他們也會重新計算行軍路線,甚至繞小路發起進攻。這《三國志11》要是有戰爭迷霧的話,攤上這樣的對手,那難度怕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容易了。
這種情況,在你使用sire修改游戲的工事間隔之后,或許就會經常遇到了。因為電腦會更加認真計算ZOC所帶來的影響,進而尋找通過小路發起突襲。
雖然在發起進攻的時候,電腦常常有欠考慮,但在被委任軍團后,電腦的防守水平卻會讓人刮目相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在被妥任后,電腦就如同基建狂魔一般,大興土木,用各種箭樓城寨將自己的城市團團圍住,以抵御外來的攻擊。
實際上,在后來很多的MOD中,比如血色衣冠,為了提升游戲的難度,不少玩家也喜歡通過調整sire功能,來強化電腦的AI水平。比如讓AI朝著更加具有進攻性的方向發展,或者更加懂得防御。當然,還有相對均衡的。
歸根到底,其實都是為了有更好的游戲體驗,畢竟作為一款策略游戲,如果自己的對手水平不太行,一味地智商壓制,也很有快感。這種作戰方式,其實在一些優秀的策略手游里也有體現,比如騰訊推出的三國社交對抗策略手游《榮耀新三國》。
《榮耀新三國》是一款以策略至上的新型三國SLG手游。比如為了提升玩家之間的策略對戰,推出了全新的通路機制。在過往的同類游戲中,目之所及,你都可以迅速調兵遣將。但在這游戲時在,因為通路的存在,你還需要考慮到和目標之間是否有斷點存在。而且為了提升行軍效率,也要計算最有效率的行軍路線。
因為慢人一步,就有可能被敵人識破意圖,通過奇襲和堵路等方式,將你甕中捉鱉。另外,因為取消了飛地、秒兵等影響公平的功能,在《榮耀新三國》中,你只能更加注重于排兵布陣時的合理性,比如武將和兵種之間的選擇,武將的技能方向,兵種的技能選擇等等,都有一系列深度的策略思考在里面。
不僅如此,作為一款自由布陣和實時戰斗的三國策略手游,《榮耀新三國》中,當雙方正式開啟會戰時,敵軍也會根據你的陣容安排,向你發起類似繞后突襲等騷操作,如果沒有提前探查敵情,作出相應安排的話,哪怕你的兵力高于敵軍,也有可能敗北。
現在就來感受到真實三國戰場的手游吧,還有豐厚的大獎等你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