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好的游戲耳機,以陪伴您喜歡的游戲。


    分解我們測試過的最佳游戲耳機

    臺式機和外圍設備

    最佳游戲電腦
    最佳游戲顯示器
    最佳游戲鍵盤
    最佳游戲鼠標
    最佳游戲耳機
    最佳網絡攝像頭
    最佳麥克風

    尋找最佳的游戲耳機與選擇最佳的圖形卡或最佳的游戲鍵盤幾乎一樣重要。畢竟,虛擬世界的聲音以及如何與朋友交流都取決于您戴在頭上的設備。

    但是,為您選擇最佳的游戲耳機并不容易,部分原因是我們目前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飽和。隨著電子競技的日益普及,以及將現成的音頻硬件與舒適的耳罩相結合的相對簡單性,少量的軟件向導以及可能的RGB,現在無論他們打算如何,PC游戲玩家現在都可以得到比以往更多的選擇將他們的耳機插入最好的游戲PC或最好的游戲筆記本電腦之一。

    快速游戲耳機購物小貼士

    在尋找最適合您的游戲耳機時,請牢記以下幾點:

    • 有線還是無線?有線頭戴式耳機通常價格較低,不需要充電。因此,如果您通常在辦公桌前玩游戲,則可能希望堅持使用有線選項,以使事情更便宜,更簡單。有線耳機也不會在戰斗中喪命。
    • 頭帶和耳罩。舒適度比測量音頻輸出和輸入更為主觀,但是通常來說,您應該警惕帶有厚凸出物,廉價泡沫和布套的豪華游戲耳機。當我們測試了這些類型的頭戴式耳機時,我們常常發現令人失望的聲學性能。耳墊材料可以對您的耳朵最終產生巨大的影響。
    • 音頻和麥克風質量。如果您想要最好的游戲頭戴式耳機,這些功能非常重要,但無法在一兩個樓層的型號上進行評估。我們在評論中將重點放在這些方面。簡而言之,詳細的再現和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尤其是在涉及復雜噪聲和具有多個聲源的環境時,比任何嘗試模擬環繞聲都重要。
    • 關鍵的藍牙規范:aptX。如果您確實要無線并選擇藍牙(不需要USB加密狗),請尋找支持Qualcomm aptX技術的頭戴式耳機,這是一種壓縮技術(編解碼器),在電視和電影語音工作,電影院音頻以及數十萬種音頻技術中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廣播電臺。如果您幾年前曾經聽到過藍牙音頻并且討厭它(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肯定不好的),請給支持aptX的耳機監聽一下。只要基礎硬件良好,聲音輸出就會令人驚喜。

    可以買到的最好的游戲耳機

    1. HyperX Cloud Alpha

    最佳游戲耳機

    驅動器: 50mm釹| 阻抗: 65歐姆| 頻率響應: 13–27,000 Hz | 麥克風:單向| 連通性: 3.5mm | 重量: 0.7磅(317.5克)

    中性音質

    堅固的制造質量

    好的材料選擇

    舒適貼合

    有點重

    頻率曲線中的小谷和峰

    HyperX Cloud Alpha是大多數游戲玩家的最佳游戲耳機,可提供近乎完美的音質。這些罐子發出的噪音聽起來自然,駕駛員可以避免過分激進的低音或高音等缺陷。它不是革命性的耳機,但它的價值超乎尋常,特別是如果您能以低于700元的價格找到它。

    在長期可穿戴性方面,該耳機以優質材料制成的輕巧舒適貼合而贏得了Cloud品牌。這包括在頭帶和耳罩上的厚記憶泡沫墊,以及HyperX在某些重要領域選擇采用鋁而不是塑料的決定。整體外觀是品質之一。
    如果你喜歡云Alpha的設計,但想要的東西有一些更多的功能,另外還有駭客神條云阿爾法小號。它基本上是相同的耳機,但具有7.1虛擬環繞聲,一個嵌入式控制器和每個耳罩上的低音滑桿。黑色或藍色或全黑顏色選項(而不是Cloud Alpha的黑色和金色或黑色和紅色)也添加了更多選項。

    2. SteelSeries Arctis 7

    最適合的最佳無線游戲耳機

    驅動器: 4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20-20,000 Hz | 麥克風:雙向電容| 連接性: USB Type-A無線加密狗| 重量: 0.8磅(375克)

    自在

    可訂制

    出色的聲音清晰度

    不像HyperX Cloud模型那樣輕松

    與2018年車型相比非常微妙的變化

    不是最令人興奮的設計

    無線的價格可能超過1200元,但是最新型號的SteelSeries Arctis 7以更實惠的價格著陸,同時提供比其前輩更大的音頻。同時,盡管音量不高,但高音量無失真,整體音頻清晰豐富。

    我們希望在較小的音量下具有更強的性能,并且低音不如上面的HyperX Cloud Alpha所聽到的那樣好。但是,除了游戲外,Arctis 7還適合進行輕量級視頻編輯和混合。DTS Headphone:X v2.0虛擬環繞聲還增強了游戲音頻的細節,例如腳步聲。

    3.華碩TUF游戲H3

    最佳預算游戲耳機

    驅動器: 5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20-20,000 Hz | 麥克風:單向冷凝器| 連通性: 3.5mm | 重量: 0.6磅(272.2g)

    開箱即用的音質令人印象深刻

    令人難以置信的舒適

    可疑的建造質量

    廣告宣傳的虛擬7.1環繞聲是Windows Sonic,可用于任何3.5mm耳機

    華碩TUF Gaming H3是保持預算的最佳游戲耳機。這些可能很難找到,但是您通常可以發現它的售價約為300元。盡管價格較低,但開箱即用的耳機仍然合身并聽起來不錯。這意味著您無需玩弄軟件就可以玩游戲。當我們測試這些罐頭時,其性能可與包括華碩TUF Gaming H7在內的價格更高的競爭對手媲美。我們將其歸功于H3的舒適性以及人造革接觸點,可防止聲音泄漏。

    缺點是這些并不是特別漂亮。而且,如果您對虛擬7.1環繞聲感到興奮,請注意,H3是3.5毫米耳機,僅使用Windows的Sonic空間音頻,任何3.5毫米耳機均可使用。

    但是,在游戲和聆聽聲音提示(例如武器開關)方面,這款耳機可以輕松完成工作,而無需您費力或對銀行帳戶造成嚴重損害。

    4. HyperX Cloud Orbit S

    最佳虛擬環繞聲游戲耳機

    驅動器: 100mm釹| 阻抗:未公開 頻率響應: 10-50,000 Hz | 麥克風:單向冷凝器| 連接性: 3.5毫米,USB Type-A,USB Type-C | 重量: 0.8磅(362.9g)

    沉浸式3D音頻

    柔軟,柔軟的頭帶和耳罩

    電池壽命長

    準確的頭部追蹤

    有點重

    頭部跟蹤的音頻影響因游戲而異

    HyperX Cloud Orbit S是一對昂貴的優質,是最適合揮霍的游戲耳機。憑借其具有頭部跟蹤功能的可自定義3D模式,它為您帶來了明顯的游戲優勢。當您使用頭部追蹤進行游戲時,敵人的位置很明顯,并且聽覺環境也隨之移動。您還可以將頭部跟蹤用作游戲控件,以騰出雙手進行更多操作。(有關具有高級功能的另一個頭部跟蹤選項,請查看價格類似的JBL Quantum One)。

    有價格低廉的耳機,具有真實的環繞聲(而不是Orbit S的虛擬環繞聲)和無線功能。但是Orbit S具有與HyperX的Cloud系列中的其他耳機相同的舒適記憶泡沫頭帶和耳墊,可提供您真正注意到的游戲優勢。

    我們也喜歡這款耳機的多功能性。除了提供高分辨率,虛擬環繞聲和3D音頻外,您還可以將耳機與3.5毫米插孔,USB Type-A端口或USB Type-C端口配合使用。

    5.愛國者毒蛇V380

    RGB最佳游戲耳機

    驅動器: 53mm釹| 阻抗: 64歐姆| 頻率響應: 20-20,000 Hz | 麥克風:全向| 連接性: USB Type-A | 重量: 10.9磅(310克)

    虛擬環繞聲對游戲,電影很有幫助

    環境噪音消除麥克風可產生優質聲音

    合理的價格

    軟件是基礎

    僅USB Type-A連接

    RGB在耳機世界中并不那么突出,可能是因為很難看到耳朵上有燈光。但是,如果您打算進行流媒體,視頻聊天,或者只是想擁有盡可能多的RGB舒適性(您看過我們最好的RGB鼠標墊列表嗎?),愛國者Viper V380就是最適合您的耳機。每個耳罩都有一個可編程RGB環。這只是適量的顏色,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頭戴式耳機仍然設法看起來很有品味。

    Viper V380不僅提供漂亮的燈光,還提供更多功能。它擁有可成功限制測試過程中背景噪音的麥克風,以及可增強FPS游戲中聲音發聲效果的虛擬7.1環繞聲。耳機的53毫米驅動器的體積也比50毫米的平均體積大,足以滿足需要。只要確保您有可用的USB Type-A端口,因為沒有其他連接選項。

    Viper V380具有我們在耳機中看到的一些最佳RGB實現。但是,如果您正在尋找更閃光的東西,那么JBL Quantum One可以通過可編程的三個RGB區域實現一些野外效果。

    6.海盜船Virtuoso RGB無線SE

    最佳游戲耳機

    驅動器: 5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20-40,000 Hz | 麥克風:全向| 連接性: USB Type-A 2.4 GHz加密狗| 重量: 0.8磅(360克)

    強大的高分辨率音頻

    完美的展示

    續航時間長

    無線范圍取決于房屋建筑

    頭帶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凹陷

    略重的混響

    Corsair Virtuoso RGB無線SE是外觀上聽起來不錯的稀有耳機之一。它提供了高品質的音頻,可進入發燒友的領地,看上去漂亮而有光澤,而不是笨拙而笨重。SE版的Virtuoso RGB擁有炮銅色鋁,并通過Corsair徽標印有觸摸RGB。總體而言,它看起來很昂貴。

    在我們的測試中,Virtuoso RGB SE提供了強大的音頻,包括高分辨率支持。n它的50mm驅動程序在《無主之地3》(Borderlands 3)等槍戰中聽起來也很棒。罐頭的音樂再現位于重低音罐頭的中間,例如Audio-Technica的ATH-G1和聽起來更討人喜歡的罐頭,例如下面列出的SteelSeris Arctis Pro Wireless

    海盜船的Virtuoso RGB Wireless SE具有20小時的無線電池續航能力,是一雙出色的罐,外觀和聲音都很高。

    7. SteelSeries Arctis Pro + GameDAC

    最佳高清游戲耳機

    驅動器: 4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10-40,000 Hz | 麥克風:雙向降噪| 連接性: 3.5毫米,USB Type-A或S / PDIF | 重量: 0.9磅(426.1g)

    高端材料散發出堅實的建筑質量

    單獨的GameDAC對于音質和可用設置有很多作用

    頻率響應均衡

    窄頭舒適

    頭帶不適用于大頭

    人為限制輸出

    SteelSeries Arctis Pro + GameDac具有出色的制造,音質和價格標簽,非常適合發燒友。它使用了ESS ES9018 Sabre32參考DAC,它本身物有所值,并且可以放大耳機的功能。我們痛心地發現,該DAC具有音頻人為限制(以幫助防止聽力損傷)。但是,DAC可以通過許多設置輕松導航,這些設置用于調整音頻以進行游戲和聊天,而無需打開軟件。

    Arctis Pro + GameDAC表現出深沉的低音,可以滿足游戲和人聲的中音范圍,并在不聽起來過于金屬化的情況下主宰高頻。

    如果您正在尋找高性能的PC游戲耳機(也可與PS4配合使用),則Arctis Pro + GameDAC對于游戲和音樂來說是非凡的-只要您的頭部不是特別大即可。

    8. Corsair Void RGB Elite USB

    最佳游戲耳機麥克風

    驅動器: 5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20-30,000 Hz | 麥克風:全向冷凝器| 連接性: USB Type-A | 重量: 0.9磅(390克)

    超柔軟的泡沫墊

    非常透氣

    小頭上的一些合適問題

    聲音泄漏會影響低音緊密度

    尷尬的麥克風靜音按鈕

    如果您經常在頭戴式耳機上聊天,或者與守望先鋒隊的隊友,同事或媽媽聊天,Corsair Void RGB Elite USB可以確保您在聆聽任何人時都聽起來像自己。對于這個價格,我們對麥克風的質量感到滿意,當您需要喝水或打噴嚏時,麥克風可以方便地折疊起來。它也獲得了Discord認證,并顯示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低端響應性能,雖然沒有最好的游戲麥克風或任何USB麥克風所提供的溫暖,但已經接近了。

    另一方面,當我們以較小的頭部測試耳機時,由于聲音泄漏而缺少低音。您的頭大小可能會改變。Void RGB Elite USB還具有虛擬7.1環繞聲,但并沒有證明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對于聊天盒,這是中端價格,舒適的填充和RGB飛濺的最佳游戲耳機。請注意,還有Void RGB Elite USB無線版本。要獲得更多麥克風選項,請考慮購買昂貴的JBL Quantum One,它配備了單向和可拆卸的動臂麥克風以及單獨的校準麥克風。

    9. SteelSeries Arctis Pro無線

    最佳游戲耳機揮霍

    驅動器: 40mm釹| 阻抗: 32歐姆| 頻率響應: 20-40,000 Hz | 麥克風:雙向電容| 連接性: USB Type-A無線加密狗或藍牙4.1 | 重量: 0.8磅(357克)

    舒適的頭帶設計

    無對等可更換電池系統

    清晰的高分辨率音頻

    功能豐富的基站

    需要基站充電

    頭帶耐久性問題

    SteelSeries Arctis Pro比其他SteelSeries(包括上面列出的Arctis 7無線)提高了一個或兩個級別。即使是無線耳機,價格也非常昂貴。但是您可以選擇無線加密狗或藍牙連接,這意味著您可以在不占用USB端口的情況下使用Arctis Pro Wireless。

    這些具有較大的頻率響應范圍和高分辨率。無損游戲,例如《 德軍總部II》,在Arctis Pro上聽起來更清晰,但深度也很大。最終,游戲聽起來更具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我們可以聽到不同層次的聲音。您還可以通過發射機基站獲得DTS Headphones:X虛擬環繞聲,它具有其他有用的功能,例如ChatMix和常規音量控制。

    盡管價格較高,但Arctis Pro Wireless并沒有比便宜的Arctis 7無線罐舒適得多,并且提供的詳細音頻沒有兩倍。但是Arctis Pro Wireless在其智能設計,藍牙功能和可更換電池方面具有優勢,可以使聚會在旅途中繼續進行。

    對于更便宜的藍牙選項,請考慮使用Sennheiser GSP 670;為實現最終的便攜性,請考慮使用Asus ROG Strix Go 2.4。

    多小白還不知道電腦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雕哥裝了那么多年的機,是時候給大家放送干貨了!

    純手打!拿走不謝!

    計算機是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通俗的講,硬件是它的身體,軟件是它的靈魂!

    硬件部分

    硬件主要分為7個部分:CPU、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主板、顯卡、機箱、電源。

    1.CPU--中央處理器

    10代酷睿CPU

    CPU負責處理數據、執行程序,相當于人的大腦,是電腦三大件之一。CPU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我們熟悉的“牙膏廠”Intel和“按摩店”AMD,兩位大佬的撕逼之戰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知如何選購的小伙伴們可以看看雕哥之前的測評。如果是跟雕哥一樣是個電競狂熱粉的小伙伴,買Intel就完事了,游戲性能666;如果是以工作為主的親,也可以考慮入AMD!

    2.存儲器

    技嘉內存

    存儲器主要負責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我們常說的內存條就是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它是計算機的短期存儲器。與機械硬盤(HDD)、固態硬盤(SSD)相比,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的讀寫速度要快得多。

    3.輸入輸出設備

    這個概念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輸入設備即輸入信息,輸出設備即輸出信息。你可以想象下,當你在玩LOL的時候,是不是要用你的鼠標來指揮隊友的走位?是不是要用你的鍵盤或者耳麥來和隊友溝通交流?這類的硬件就叫輸入設備。

    海盜船鼠標

    而顯示器就負責給你輸出游戲畫面,所以稱它們為輸出設備。

    技嘉G32QC顯示器

    4.主板

    技嘉Z490 MASTER 主板

    主板也是電腦的三大件之一,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包括BIOS芯片、I/O控制芯片、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等。每個主板,都含有各自不同的接口和芯片組,分別支持不同的CPU。小伙伴們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CPU適合哪些主板,再去選購。

    5.顯卡

    電腦三大件的最后一名,也是雕哥最常接觸到的電腦硬件——顯卡,它決定了電腦的游戲性能,顯卡有核芯顯卡(集成在CPU里面)和獨立顯卡。獨立顯卡則由NVIDIA和AMD兩位大佬壟斷著,NVIDIA旗下主要有GTX和RTX系列。

    七彩虹 RTX 2060顯卡

    AMD旗下主要有RX系列。

    技嘉RX 5600XT顯卡

    6.機箱、電源

    這一部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機箱不僅需要容納硬件,還要兼顧散熱性、美觀性。

    海盜船570XT鏡面機箱

    而電源則是能量的傳輸中介,沒電你怎么玩游戲呢!一款好的電源,能夠避免出現電腦花屏、燒壞主板和CPU的情況。

    海盜船CV550電源

    別問我為啥上那么多賊船的產品,問就是好用!

    軟件部分

    軟件部分就很簡單了,一般剛裝好機,大家都能看到左下角有個小風車?或者是小窗子?

    一按它,就能看到很多子菜單,像是計算器、畫圖、以及控制面板等等,這些都是WINDOWS這個系統軟件的一部分。

    而現在,常規的系統軟件已經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了,所以就有了五花八門的應用軟件,雕哥的快剪輯、WPS都是比較常用的辦公軟件。

    好了,今天就先說到這里啦!小伙伴們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寫在下方評論區。雕哥說電腦,怎一個有趣了得?!

    腦耳機作為一種常見的電腦外設硬件,卻是近幾年才重新火起來的。

    原因就是,在之前普通電腦用戶對音頻的功能需求并沒有那么高,聽聽音樂玩玩游戲,普通的電腦音箱就能勝任,而且不用戴在頭上那么麻煩,所以電腦耳機大多都是網咖之類的公共場所用得比較多。

    但隨著像吃雞之類的大型競技游戲的發展,電腦耳機在電競方面的作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現在對于游戲用戶來說,不僅要能聽得清,還要能準確地聽聲辯位,而且還必須配備麥克風跟游戲好友進行語音溝通,所以每次游戲打不贏時,怪耳機不好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聽聲辯位的網頁測試工具,除了要有一副好的耳機,還需要多加練習才能聽得準,有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試試能得多少分。)

    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如何挑選電腦耳機:


    一、耳機造型

    常見的電腦耳機分為入耳式、掛耳式和頭戴式。

    1、入耳式

    入耳式的耳機其實就是我們常用的手機耳機,只是商家將原本單條的3.5mm音頻接口轉換成單獨的3.5mm音頻+麥克風的接口,來適配絕大多數電腦。

    入耳式耳機攜帶方便,也可以通過轉換線在電腦和移動設備上來回切換使用,但是長時間佩戴入耳式耳機容易造成耳道疼痛。還有就是入耳式耳機因為體積較小,所以它的音頻單元的在音質和聲場上相比同價位的頭戴式耳機就吃虧不少了。

    所以并不推薦臺式電腦用戶使用入耳式的耳機,如果是筆記本電腦用戶,考慮到移動辦公或者外出使用,就可以為了便攜而做出妥協。

    2、掛耳式

    掛耳式也屬于常見的電腦耳機,對比頭戴式耳機,它用起來也比較輕便,而且臨時要接個電話什么的,只摘一邊的耳機就行了。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電腦耳機,掛耳式耳機無論是體積還是音質上都屬于中規中矩,價格定位也相對較低,就好比別人常說的“聽個響”。在選購掛耳式的耳機時,主要還是注意它的掛鉤材質的舒適性,還有掛鉤調節后的耳機貼服性。但以我個人的使用情況來說,還是不太喜歡那種有東西咯著耳朵的感覺,或許經常戴眼鏡的用戶就不會有這種突兀感。

    3、頭戴式

    頭戴式耳機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電腦耳機,頭戴式耳機的造型設定還是相對比較適合電腦用戶。其中頭戴式耳機分為包耳式耳罩和非包耳式耳罩。

    非包耳式的耳機在產品定位上其實更像掛耳式耳機,只不過是把掛鉤改為頭戴而已。而常見的電競型耳機都是用包耳式的結構,使用包耳式耳機的好處就是它的隔音更好,可以隔絕外界噪聲的干擾,而且由于包耳式耳機的體積較大,音頻單元可以發揮的空間就更大了,聲場的營造也更加得心應手。

    但是包耳式的耳機也不是沒有缺點,由于它需要把整個耳朵都包裹起來,所以空間相對密閉密閉,對耳機材質的透氣要求也比較高,一些材質差的耳機皮罩,在夏天長時間使用時,真的很容易把耳朵捂出病來。還有就是使用頭戴式耳機時,耳機會一直擠壓耳輪,對于耳機棉舒適性差的耳機,在長時間佩戴時,容易因為壓迫感導致耳輪發疼和頭痛。所以如果選擇包耳式耳機,就千萬不要因為省那點錢去購買用料差的品牌型號了。

    二、接口類型

    目前耳機的連接方式主要分為3.5mm音頻接口、 USB接口和無線連接。

    1、3.5MM音頻接口

    單條3.5mm音頻接口在主要是在一些筆記本上會看到,它的接口跟大多手機耳機的接口是一樣的。而兩條3.5mm音頻接口是臺式電腦上最常見的,其中一端為耳機音頻輸出,另一端為麥克風輸入。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為什么傳統的3.5mm音頻接口的耳機買不到7.1聲道的?其實主要還是聲卡接口的問題,在之前寫的接口大全的文章有提到過:

    對于電腦耳機,如果要一條線上配置那么多條3.5mm音頻口,估計強迫癥用戶看了得抓狂了吧?P一張效果圖給你們補一下畫面:

    2、USB接口

    在針對7.1聲道的支持上,USB接口的耳機就派上用場了,這種萬能接口似乎只要是數字信號,就沒有它傳輸不了的。(大多電腦耳機的7.1聲道為虛擬環繞音效,并非物理7.1聲道)

    耳機使用USB接口還能解決一個音頻接口的痛點,就是大多電腦音頻接口,在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接口松動,導致音頻傳輸容易斷斷續續,而USB接口就沒有這個困擾,哪怕一個接口壞了,還有其他接口可以替用。

    USB接口的耳機大多是自帶聲卡的,所以在使用時需要安裝對應的驅動軟件。

    有些耳機會把USB聲卡接口和音頻線獨立出來,這樣耳機也可單獨連接在傳統的3.5mm音頻口上使用,例如像手機、pad這種沒有USB接口的設備。

    (注:有些電競耳機雖然配置了USB接口,但是它不是用來傳輸音頻的,而是給耳機燈源和震動模塊供電用的,購買時注意看清音頻接線說明。)

    3、無線傳輸

    目前電腦耳機的無線傳輸方式主要為2.4GHz無線技術。

    對于無線連接,電腦耳機基本會配置一個專用的無線接收器來連接電腦使用(有些也會使用傳統的藍牙連接模式)。無線傳輸會偶爾出現聲音延遲或者干擾等現象,使用專用的無線接收器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信號干擾和支持更多的音頻設置功能。不過通常配置了無線傳輸功能的電腦耳機,也都會配置一條可拆卸的音頻線,以備在耳機沒電時,或者是一些沒有USB口可以插接收器的設備上使用。

    三、聲道

    現在主流的電腦耳機基本都是立體聲耳機,普遍為左右兩聲道:L(左聲道)和R(右聲道)。

    立體聲必須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獨立的音頻單元才能實現,立體聲耳機在游戲中通過對耳機的左右兩個音頻單元進行不一樣的聲音處理,才使得人們能感知到這些立體音效,所以才能聽聲辯位。

    在佩戴耳機時,記得左右兩邊別戴反,不然會影響音頻的分辨率的音效,特別是在玩競技游戲時,會影響判斷發聲物體的位置。

    那么電腦的立體聲耳機怎么實現5.1和7.1聲道的呢?

    目前大多采用的是虛擬聲道,通過聲卡的控制,將音頻虛擬成7.1聲道音效,再傳入原本的雙聲道耳機中。所以虛擬7.1聲道對聲卡的性能和調校要求很高,對于調校不好的虛擬7.1聲道,有時反而更加不好判斷聲音的發聲位置。

    而一些高端的電腦耳機,會直接采用多個音頻單元(喇叭),用聲卡進行環繞音效控制,因為傳統的物理5.1和7.1聲道是需要用多個音響布置在四周進行發聲,給人營造聲音環繞的效果,而耳機因為空間受限,哪怕使用多個音頻單元,聲音的空間處理還是需要通過聲卡進行音效優化,所以有些人才會認為這樣的方式不是正真意義上的物理7.1聲道。但相比直接用兩個音頻單元來進行虛擬7.1聲道,這些采用多音頻單元的耳機在立體聲的還原上已經靠譜很多了。

    四、音頻單元(驅動單元、喇叭)

    音頻單元是耳機音質的核心,但是電腦耳機跟平時手機耳機的挑選還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是使用場景的區別,畢竟手機耳機對輕便的需求比較大,所以對一些細分值比較敏感,例如單元材質、結構、阻抗、頻響范圍等等,而電腦耳機的音頻單元就無需為這些精密性付出太多的代價。

    相對于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的音頻單元尺寸可以做得很大,同等價格頭戴式耳機的音質比入耳式高出不少檔位,所以哪怕你買的是一兩百塊錢的電腦耳機,也不用對音質方面抱太大擔憂,這也是推薦使用頭戴式耳機的原因。

    而對于音頻單元參數比較敏感的消費者,我這里再簡單說下,目前市面上音質較好的電腦耳機,音頻單元大多采用釹鐵硼(磁鐵),耳機都配置了Hi-Fi等級的耳放芯片,頻響超過100hz-10kHz(更寬的頻響可以發出更多頻率的聲音,一些好一點的耳機可以達到20hz-20kHz),至于阻抗,基本在32Ω左右。

    五、麥克風

    電腦耳機的麥克風主要分為線控式和側邊式(折疊式、軟管式)。

    對于這兩種款式的麥克風,入耳式的耳機沒得選,只能用線控式麥克風,掛耳式的也大多為線控式,但是只要能選側邊式的,就只推薦使用側邊式的。

    原因就是側邊式的麥克風,它在使用時,位置是可以固定的,可以很容易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在用麥克風講話時,聲音大小相對穩定。而線控式麥克風,因為不能固定,經常會甩來甩去,聲音大小不穩定除外,磨蹭到衣服或者磕碰到時,那種噪音是很擾人的。

    相對于耳機端,電腦耳機的附帶的麥克風沒有詳細的等級標準,一般都是以降噪麥克風作為賣點。而不同廠家的降噪標準都不一樣,但畢竟麥克風技術相對成熟,敢標出降噪麥克風作為賣點的,信噪比基本不會太差。至于它的阻抗和頻響范圍,畢竟是買耳機送麥克風,所以就沒必要那么苛刻了,只要降噪做得好一點,別在跟游戲好友溝通時老是“炸麥”就可以了。

    六、個性化配置

    電腦耳機,特別是電競耳機,大多會在耳機上配置燈效,有單色LED和RGB炫彩燈效,這個按個人喜好挑選即可。

    還有就是個別電競耳機會配置震動單元,在游戲中如果出現爆炸聲等低頻音效,會在產生震動回饋,讓爆炸效果更加逼真,不過耳機的震動單元聽久了會覺得挺吵的,所以我一般都會把震動調到最低或者關閉。

    一些高端電腦耳機,還會在線纜上再接入一個獨立音效聲器,能根據需要進行快速調節。

    七、品牌選擇

    相對于其他音頻產品,電腦耳機的品牌,特別是電競分類的耳機,主要還是以羅技、雷蛇這些外設廠家為主導,當然像漫步者、飛利浦這種傳統的音頻廠家也不錯,而如果是發燒友的話就可以考慮像敗家之眼(ROG)、森海塞爾這種自帶信仰的品牌了。

    基本對于普通電腦用戶,如果沒有自己比較喜歡的知名品牌的話,那在這幾家里挑選即可。其實在100-300的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其他不知名的品牌,他們的耳機并不是說音質做得不好,更多是在佩戴的舒適性上有所欠缺。


    以上為挑選電腦耳機的常見方式,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內容,或者文章中有錯漏的地方,歡迎評論告訴我。

    如喜歡此文章,求點贊支持,謝謝各位!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