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是儲存數據的一個載體,用來保存數據。打開一個文件,編輯完成后,Ctrl+S 就保存到了硬盤,斷電不會丟失。硬盤分為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
機械硬盤(HDD)
機械硬盤即是傳統普通硬盤,主要由:盤片,磁頭,盤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等幾個部分組成。
機械硬盤在生產過程中全程位于無塵廠房,任何一粒微小的灰塵落到盤面在其一分鐘上千轉的工作狀態下對整個磁盤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常見的機械硬盤有5400轉/分和7200轉/分,所以各位小伙伴千萬不要自己拆機械硬盤。
磁盤面上有很多小格,在機械硬盤工作時,磁頭會懸浮在磁盤面上對磁盤中的小格中的數據進行讀取。與其說是磁頭在讀取數據,倒不如說磁頭在讀取小格的磁性。每個小格都由小磁粒組成,磁??梢燥@示出不同的磁性,兩種不同方向的磁性對應著計算機二進制中的0和1,這樣磁頭就可以讀取數據了。在寫入數據時,寫磁頭可以改變小格中小磁粒的極性的方向,這樣就做到了將數據寫入磁盤。
機械硬盤壞了的癥狀如下:
1、硬盤發出“咔咔咔”異響。這是磁頭損壞后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正常硬盤工作時也會發出微弱的響聲,但需在極安靜的環境下才能分辨,這是正?,F象,用戶無需擔心。但硬盤磁頭損壞時發出的聲響即便在嘈雜環境下也能聽到。
2、硬盤開機不轉或旋轉幾秒后停轉。硬盤開機不轉多由于電機或電路板故障造成;硬盤自動停轉多由于磁頭損壞后,為保護碟片而自動停轉,常見于希捷、三星硬盤。
3、系統藍屏,提示相關錯誤代碼。這三類代碼均表明硬盤出現物理損壞,例如壞道、固件損壞或磁頭損壞等故障。
4、BIOS無法識別硬盤。造成硬盤無法識別的原因很多,常見故障有壞道、固件損壞、磁頭電機故障、電路板燒毀等。
固態硬盤(SSD)
固態硬盤,因為臺灣的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
固態硬盤壞了的癥狀如下:
1、固件故障,SSD硬盤固件構成比較復雜,許多SSD硬盤故障通常只是在極端情況下發生,僅在正常運行參數范圍之外才會出現問題。不過有一點比較好的是,當出現嚴重的固件問題時,大多數SSD硬盤會自動進入故障保護模式。
固件故障主要指:固化在硬件上的軟件發生了損壞,包括有壞塊、讀錯誤、模塊丟失、邏輯壞道和校驗出錯等。SSD修復的方法主要有:固件修復、芯片數據重組、接口轉換、物理替換的等方法。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技術方案。
2、過熱,過熱雖然是計算技術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但新興產品NVMeSSD硬盤也避免不了。特別是如果正在執行諸如高級計算之類的密集操作時,很容易過熱導致故障。即使在常規操作下,NVMeSSD硬盤也會產生引起問題的溫度。
提供足夠的冷卻可以確保SSD硬盤不會過熱,從而防止其發生故障或節流到較低的速度。其挑戰在于尋找一種從驅動器中散熱的方法。有多種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比如可以使用大型機箱,在其中可以確保芯片上有大量直接的外部氣流,或者可以安裝散熱器,風扇或液體冷卻系統等。或者,將室溫降低到較低的溫度也能夠顯著解決與SSD硬盤熱量相關的問題??傊?,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其想法都是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增加冷卻和/或降低系統機箱內部的環境溫度。
3、濫用,SSD硬盤濫用,最常見的形式是硬盤過早磨損,因為它與數據中心的工作負載不匹配。
但由于可以準確地預測和建模耐久性,因此很容易提前計劃以減輕SSD硬盤故障。一開始就知道SSD硬盤支持什么DWPD(硬盤每天寫入的數據)和TBW(寫入的兆字節),然后對企業的工作量進行建模,并確定哪種SSD硬盤最好,這樣就比較妥當。為了預測驅動器的失效日期,可以使用有用的工具,例如一些SSD硬盤久性估算器。
4、潛在問題,越早知道存在問題,企業就可以更快地響應情況并最大程度地減少影響盒損失。最好是確保使用硬件監視軟件來跟蹤組件的I/O速度,壞塊和其他故障模式,以便在出現問題時盡快知道。
總而言之機械硬盤相對固態硬盤的優點就是容量大,價格實惠,數據修復相對比較容易,但缺點也不少,譬如傳輸速率,相對較低,抗震性較差,功率比較大,重量以及體積都比較大等等。
固態硬盤相對機械硬盤的速度快,體積小,安裝方便等等優勢。缺點則是售價高,發熱相對較大,數據損壞后修復較為麻煩。
家好,我是老蓋,感謝觀看本篇文章,本文做的也有視頻,也可以看我發布的視頻。
今天和大家講一下通過電腦的系統日志,判斷硬盤是否有問題的一個方法,最近這幾天我這個電腦偶爾會卡一下,有的時候還會藍屏,判斷硬件故障之前,先打開系統日志看一下是否有提示,對著桌面計算機點右鍵管理。
在計算機管理中,左側有一個事件查看器,然后我們依次點擊windows日志,系統,這里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系統日志的信息,我們篩選一下。
右側點擊篩選當前日志,事件級別中把關鍵,警告,詳細和錯誤勾選上,然后點擊確定。
篩選之后可以看到有一堆的Disk警告日志,這個就是提示硬盤有問題的信息。
我們點擊一個,可以看到有顯示硬盤檢測到一個錯誤,這里顯示dr1錯誤,我一共有三個硬盤,dr0是第一個,dr1是第二個,到此就可以判斷這個硬盤出了問題。
當硬盤出現問題的時候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軟件,檢測一下硬盤是否有了壞道等一些錯誤,比如mhdd等一些軟件,我以前也發布過針對硬盤檢測的一些視頻和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感謝觀看本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由老蓋聊技術原創,本文是出于愛心幫助人的目的所寫,請隨意分享轉載,感謝正能量傳播。
段時間我的電腦機械硬盤突然壞了導致電腦很難正常進入操作界面,存放好些年的照片、視頻和一些重要文件日常沒備份都在里面,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幸好,后面折騰了一段時間,總算把東西基本都找回來了,網上教程不少,還是踩了不少坑的,不過今天要講的主題不是恢復文件,后面會另外寫文章去談,今天先講講怎么預防的問題,就是電腦異常時判斷機械硬盤是否損壞嚴重避免資料找不回來。
目前大家用的硬盤分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同等質量和容量下,一般固態硬盤比機械硬盤貴,但運行速度比較快,所以大部分人追求性價比會將系統安裝在容量較小的固態硬盤上,另外買一塊大的機械硬盤用于存放資料。
如果你使用電腦時常聽到之前沒有的異響,并且發現聲音是從機械硬盤傳來的,或者是近期常有開機進入桌面很慢甚至常出現黑屏百分比加載界面的問題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你的硬盤已經出現問題。
給小白普及下這個誤區,機械硬盤損壞并不是指整個硬盤都不能用也打不開了,通常不是嚴重碰撞或從高處摔下來的,這個損壞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就是機械硬盤是由很多個扇區組成的,損壞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還可以正常讀取內容。
如果感覺電腦異常,可以使用一些軟件去檢測硬盤健康狀況,目前這類軟件很多,對于技術小白來說肯定是操作簡單,界面是中文的最好啦!所以推薦使用國產的DiskGenius,純中文界面,操作很容易。
搜索引擎上搜索DiskGenius,找到官網下載軟件后安裝。
(1)安裝完成后,我們打開軟件,如圖所示,左下角區域是當前電腦識別到的所有硬盤和分區(C盤、D盤等),其中黑色字是硬盤名稱。
(2)假設我們要監測的硬盤是第一塊,那么,鼠標停留在如上圖紅色區域,然后點擊鼠標右鍵。
(3)這時候會彈出來一個菜單,如下圖所示,我們點擊其中的“查看S.M.A.R.T信息”
(4)這時候會彈出來硬盤相關的信息,以下是之前我損壞那塊硬盤的情況,如圖所示:
(5)可以看到,整個硬盤已經提示健康狀態為損壞,這種狀態已經很嚴重了,底下的各個參數表示每一項的健康狀況,其中紅框處的參數是一個重要的值,可以看到當前值已經低于臨界值140很多,通常當前值接近臨界值并且越來越低就要注意了,可能硬盤離報廢也不遠了。
(6)如果硬盤健康狀況尚可,我們看到可能是類似下面的情況,可以看到,當前值距離臨界值還比較遠。
有時候我們的硬盤用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并且也不像上圖這樣,而是比較接近臨界點了,但又因為個人經濟狀況原因不舍得那么快換,想著能撐多久撐多久,不行了再買新的,這時候我們可以進一步檢查下,看是不是可以這樣做。流程如下:
(1)如下圖,我們可以在對應硬盤上(紅框處)點擊鼠標右鍵。
(2)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壞道檢測與修復”,如下圖:
(3)然后我們點擊下圖中的“開始檢測”,這個時間通常比較長,全盤掃描檢測的時長與電腦的性能和硬盤大小都有關系,建議可以選擇在夜間,電腦保持待機狀態,第二天醒來一般就都檢查完畢了,如果檢測結果硬盤狀態還相對比較好的話,狀態可能如官網所示,如下圖,壞道數量只有6個,可以嘗試修復,問題不大暫時還可以繼續放心使用。
(4)如果硬盤掃描結果如下圖和我的情況差不多,壞道數量很多,那就是損壞比較嚴重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這個掃描的只是硬盤的四分之一左右,并且還沒掃描完成,所以實際壞道數量比這個要多很多。
那么,是不是壞道數量很多就一定不能用了呢?其實壞道是漸進式的,當硬盤開始損壞后,會不斷擴張,就像一些日常用品一樣,壞了修修補補還可以用,但一般都是會比較容易再次壞掉的,也容易導致數據丟失,所以如果還要使用,建議先備份好照片等文件。
我們可以查看色塊圖中硬盤壞掉的情況,其中紅色的是壞掉的柱面,如果壞道的區域很集中,就是在某一個比較密集的區域里,其他區域幾乎都是綠色的,那么可以在劃分硬盤的時候,排除這部分區域不用,并且遠離這些區域,這樣你的硬盤還能撐一撐。
網上有不少修復硬盤的,雖然有些情況下我們的硬盤損壞后可以嘗試修復,但建議重要文件都要備份好,因為當硬盤損壞比較嚴重,修復原理也只是隔離開這些壞道的區域不用,隨時有可能會損壞更嚴重,導致部分文件丟失,或者更嚴重的情況是整個硬盤無法打開,那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