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來短信沒有聲音,在日常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短信提示應對于及時獲取信息至關重要。
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收到短信時,手機卻沒有任何聲音或者橫幅提示,甚至在鎖屏狀態下也沒有任何震動。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其實這很可能是我們不小心更改了某些設置。那么今天就分享解決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排查,最后確定原因。
第一,確認信息鈴聲是否正常。我們打開手機里面的設置,(如上圖所示)
進入設置以后往上滑,找到聲音與震動,(如上圖所示)
然后找到這個鈴聲,把它的聲音調到最大。(如上圖所示)
我們看一下它的鈴聲是否能正常播放,如果他的聲音是正常的,那么我們就要確認一下當前是否開啟了靜音或者勿擾模式。
在這里就有一個靜音模式,那么我們主要是檢查一下這個開關有沒有被打開,以及這里的勿擾模式有沒有打開。(如上圖所示)
第三,確認信息通知渠道的重要程度設定是否合理。
我們先返回到設置首頁,然后往上滑,找到通知與狀態欄,(如上圖所示)
然后點擊這里的應用通知管理(如上圖所示)
進入此頁面,我們往上滑,找到信息并打開,(如上圖所示)
然后向上滑,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一個新消息,通知卡,一新消息通知卡二,我們點擊任意一個,(如上圖所示)
那么在這里就有一個重要程度點進去,(如上圖所示)
千萬不可以選擇無聲通知,一定要優先顯示。(如上圖所示)
那么第二點呢就是將攔截通知的重要程度設為靜默通知。
我們先返回到此頁面,我們往上滑,在這里就有一個攔截通知,點進去(如上圖所示)
接著選擇重要程度。(如上圖所示)
一定要選擇優先顯示(如上圖所示)
第四,在原子通知開啟后,確認原子通知提示音是否開啟。
我們在進入設置以后,還是打開通知與狀態欄。(如上圖所示)
那么在此頁面我們找到原子通知提示音,點擊查看原子通知提示音是否開啟。當開關關閉時,提示音為靜音狀態。當開關開啟時,在二十三點至次日七點時,提示音為靜音狀態,但是有的手機有顯示,有的沒有。
那么今天的視頻就分享到這里。好,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視頻再見。
歷者說
全家戰疫時間線:交卷!這場特殊的“考試”
2022年12月18日,我抗原轉陰的第6天。盡管已經“陽康”,但不適還未完全消失,咳嗽、多痰、流鼻涕,嗅覺和味覺也雙雙玩起了“失蹤”。查了權威來源的科普信息,這些都是康復期的常見癥狀。
我在第7天轉陰,病程堪稱“標準”模板。其他家庭成員戰線略長,從“陽”到“陰”,孩子8天,老公10天;婆婆第一個出現癥狀,直到今早才轉陰,用了整整15天。我們感覺,盡管婆婆平時身體很好,但畢竟上了年紀,癥狀雖然不重,但恢復起來還是相對慢一些。
癥狀時間線
晚飯時我問家人,感染后最難受的階段是什么,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發燒是痛苦指數的拐點。一旦發燒告一段落,整個人的狀態會明顯好轉,身體迅速進入“清理戰場”階段,咽喉痛、咳嗽、流涕輪番上場,但起碼人能打起精神來,足夠支撐著補覺、補營養,甚至補課、補作業……
很多同事、合作伙伴也中招了,線上會議里時常聽見沙啞的嗓音、濃重的鼻音和隱忍的咳嗽聲。朋友們發來問候,往往先互問一句“到哪個階段了”,再互換養病與護理經驗,最后互道一句“愿您早日轉陰”“祝您早日康復”。
各處聽來了一些戰疫軼事。有人全家皆“陽”一人獨“陰”,喜提“天選做飯人”榮譽稱號;有人三天“陽轉陰”速戰速決,快到自己都不敢相信;有人足不出戶還是未能幸免,感嘆病毒狡猾防不勝防;有個朋友家的孩子才一年級,在爸媽帶病指導下當起了家政“臨時工”,家務技能進步神速……
也有一些幸運的朋友未被感染,令我心生羨慕。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些朋友往往聽上去既忐忑又矛盾,時而表現出“早晚都得中招”的豁達,時而產生“是不是已經陽過但是沒感覺”的自我懷疑,時而發來自嘲的段子和表情包,時而流露出“到底什么時候輪到我”的焦慮。
養病的過程中,刷手機是免不了的。在社交媒體上,我會關注和分享類似“鵝頸式封扎生活垃圾”的倡議、“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注意事項”的推文以及“如何做好居家環境消殺”的科普視頻等等。但偶爾也能在家庭聊天群里見到一些營銷文,要么陰陽怪氣地調侃,要么故弄玄虛地擺拍,要么打著科普的旗號造謠。反手舉報之余,少不了還要提醒家人和朋友注意甄別、謹防上當。
病中人因為憂心病情,往往手機刷個不停。“癥狀清單”對號入座,“必囤藥品”照單全收,一不小心就陷入信息過載、心情過慮的境地。最開始,我也不能免俗,有天晚上因為心臟不太舒服,徹夜搜索“新冠病毒誘發爆發性心肌炎”的各種信息,自我加戲,反而影響了睡眠。直到后來,我要求自己適度接收信息,甚至故意放下手機,轉移注意力,讀一會書,喝一杯茶,放松心情的效果著實不錯。
于我而言,家里的“一老”不算太老,“一小”不算太小,平時在我看來不夠細心的老公,這次還算給力——這些都值得慶幸。共處一個屋檐下,迎戰奧密克戎注定是場“團戰”,每個成員既要照顧好自己,又要互相照顧、組團打怪升級。
從我和家人的情況來看,平日里身體的薄弱環節,都在“迎敵時刻”被無情放大:老公平時容易腰疼,這次是全家唯一腰疼的一位;我平時耳后淋巴結常會腫痛,這次也趁機發作起來;感染前我突發耳鳴剛好不久,感染后令人心煩的噪音又再次刷起了存在感……而這一切不適,仿佛再一次提醒我們,關注身體健康,不僅僅要在“戰時”,更重要是在“平時”。
最近這幾天明顯感到,電商物流、同城跑腿在悄然提速。此前久不發貨的退燒藥和抗原試劑盒慢慢到貨了;定好鬧鐘的話,網購新鮮食材也變得不那么難;熟悉的甜品店提供外賣服務,偶爾下個單,能有效安撫一下自己……盡管是無接觸配送,每次隔著門聽見快遞員、外賣員的聲音,都倍感親切。感謝這些為了城市運轉提供服務、辛苦奔波的身影!
抗原轉陰的那天,我發了朋友圈宣告“交卷”,引來很多朋友的祝賀和留言,有的說自己正在“答題”,有的說還沒拿到“準考證”。調侃之余,能感受到,至少在我周圍,朋友們面對疫情的心態更加開放、更加積極,也更加“有備而來”。
一個人,感染了奧密克戎,身體的免疫系統在“考試”;一個家庭,共處一室,互相照料,也是在結伴“考試”;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面對疫情,同心戰疫、共渡難關,又何嘗不是在完成一場大型的集體“考試”。
這場持續了三年的疫情,如今迎來了新形勢、新挑戰。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正是因時而動、因勢而為。
這張試卷,你我都在作答。
這場大考,我們注定勝利。
彼鯨
2022年12月18日
于北京朝陽
來源: 人民網
思誠的新片《解密》,可以說是其導演生涯最大的一次豪賭。
從題材來看,陳思誠選擇了大眾基礎非常雄厚的諜戰,原著作者是締造了《風聲》《暗算》等諜戰經典的麥家;
從陣容來看,主演劉昊然、吳彥祖、陳道明,老中青三代男神,再加上好萊塢明星約翰·庫薩克,堪稱國產片TOP級的豪華配置。
但陳思誠卻用這個王炸組合,拍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神棍片”。
用釋夢的方式破解密碼,再加上各種不知所云的夢境,《解密》的劇情不斷顛覆著我們對諜戰片的認知。
不過,不得不承認,《解密》是陳思誠迄今為止藝術水準最高的作品。
華麗的攝影,繁而不雜的細節以及回味無窮的隱喻,充滿深度的哲理思考和時代氣魄。
電影一開始,身為大學校長的小黎黎乘船來到容家老宅,見到了天賦異稟的孤兒容金珍。
此時的屋子里暗沉喑啞,瘦弱的容金珍蜷縮在屋子的一角,微弱的燈光在黑暗中撕開一道裂縫,守護著這個快要被陰影吞噬的孩子。
墻上眼花繚亂的算法公式,顯露著眼前這個少年的非同凡響,“以墻為紙”的習慣也讓容金珍在701的宿舍墻上寫就了令人震撼的“密碼墻”。
這一并不復雜的場景,卻在光影的明暗對比中理清了容金珍的角色屬性,也為日后的劇情埋下了微妙的伏筆。
比如小黎黎從桌上拿起的舊書,是一本英文版的《愛麗絲夢游奇境記》。
多年后容金珍成為破譯專家,收到了希伊斯寄來的甲殼蟲樂隊的唱片《我是海象》。
歌曲中提到的海象人和蛋人,正是來自《愛麗絲漫游奇境記》。
包括書中身陷夢境卻不自知的愛麗絲,亦是容金珍自身經歷的縮影。
還有桌上的那盞燈,與《盜夢空間》里的陀螺如出一轍,是容金珍區分現實與夢境的依據。
燈光隨著操作可以亮滅,就是處于現實,如若不然便是身處夢境。
在那些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他都會通過開燈和關燈,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但在進入701后,面對密碼破譯的重重壓力,特別是美國策劃的暗殺事件之后,容金珍越來越難分清夢與現實,他甚至會在公眾場合瘋狂開燈關燈,平復自己的恐懼。
最后這個依據也不再可靠,燈的指引作用一旦消失,也意味著容金珍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
類似這般巧妙又值得玩味的細節,在片中比比皆是。
比如“籠子”的意象,貫穿于容金珍的全部人生。
小時候生活的容家老宅,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牢籠;
成為破譯人員后,701大院又成為新的籠子。
片中有一幕是容金珍站在701的大院,望著圍墻上的鐵絲網企圖逃出去。
此時的鏡頭透過鐵絲網俯拍院子里的容金珍,讓我們明白他的想法只不過是無妄的空想,鐵絲網內的他顯得渺小而無助。
包括在希伊斯老師家玩國際象棋時,鏡頭隔著鳥籠拍攝容金珍和希伊斯的對弈。
容金珍的一生,是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籠中鳥”,他將生命之火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國家。
但最精妙的細節隱喻,被隱藏在容金珍那一個個光怪離奇的夢里。
容金珍看似玄而又玄的“釋夢”,其科學支撐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說過,夢是人的心理活動,來源于人的真實體驗。
比如夢中的金發美女,來自多年前容金珍在希伊斯家看到的日歷,是他對異性的渴望;
美女身后的摩天輪,還有女兵們圍成圈跳舞,拉長的影子呈現出的鋸齒狀等符號,是關于機械密碼的暗示。
在游樂場的夢中,容金珍看到了和希伊斯對弈的國際象棋,離家前小黎黎送給他的鋼筆,還有在容家用的茶壺茶碗,都是過往時光的美好回憶。
而三個巨大的摩天輪代表的是希伊斯設計的機械密碼,是“紫密”的加密核心之一。
伴隨著機械式的咔噠聲,摩天輪如同巨型齒輪般不斷翻滾,26個座艙則對應著轉輪的26個字母,破譯的機密以這般荒謬詭異的形式“泄露”給了容金珍。
童年的生活經歷,潛意識的欲望,外部的感官刺激,都會經過變形和偽裝后轉化為夢中的形式符號。
就像容金珍讀大學時,有一次他和希依斯下國際象棋,希伊斯將容金珍吃掉的一個卒悄悄藏了起來。
一個毫無意義的棋子,卻擾亂了容金珍的節奏和思維邏輯,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多年后,希伊斯利用容金珍的這一弱點,先是寄來《我是海象》的唱片,之后又偷走記錄夢境的筆記,一如那顆無關緊要的棋子,將容金珍引入真相的盲區。
直到在巨型計算機的夢中,容金珍撿到那顆丟失的棋子,他才意識到,解開密碼的那道門,其實只是障眼法,它始終不曾存在。
一枚看似不起眼的棋子,卻在最后成為解密的關鍵,這也是本片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妙處所在。
或許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會覺得不知所云,對電影真正想要表達什么一頭霧水;
但等你真正讀懂了片中埋下的各種細節,明白了影片關于歷史與現實的種種隱喻,你會愛上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
《解密》的片名一語雙關,不僅只是針對密碼進行解密,更是要破譯人的內心,參透人的行為心理。
就像片中容金珍說的,密碼是設計者頭腦和思維的體現,要用潛意識深處的直覺去感知它。
解密,亦是解人,是為了解開困縛自己內心的那把鎖。
陳思誠用一個個或詭異或斑斕的夢,讓枯燥的密碼破譯變成一場關于個體與時代的思維冒險。
這不僅是容金珍一個人的傳奇,更是千千萬萬心懷家國,活躍在隱秘戰線的無名英雄的真實寫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