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說:NAS服務器了解一下,作為一個數碼區創作者又怎么會不懂呢。當然因為比較窮,之前淘了蝸牛星際礦機,裝了個系統當做NAS用,雖然可以實現功能吧,但是僅有100M都不到的傳輸速度,根本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平時進行圖文、視頻創作會有大量的圖片、視頻文件需要存儲調用。就拿視頻剪輯來說想要在NAS中創建4K視頻的工程文件,讀寫速度必須要達到400M/S以上。隨著目前視頻創作內容的增多,我確信自己需要一臺支持萬兆傳輸速度的NAS。
京東上搜索NAS,篩選了一圈產品,威聯通TS-532X 2699元的價格是我的預算上限,它也是目前你能買到最便宜的萬兆NAS。
本期內容準備從萬兆NAS搭建、視頻剪輯體驗、文件資料備份以及影音娛樂體驗四個板塊展開,下面咱們就開始吧。
配件選擇
當然想要在Mac電腦上體驗萬兆傳輸速度,除了一臺萬兆NAS你還會需要這些配件:
雷電3萬兆網口轉接器(如果電腦自帶萬兆網口則不需要)
萬兆SPF+網線;
另外由于TS-532X 采用的是3塊機械以及兩塊固態的5盤位設計,這里還另外單獨購買了三塊4T西數紅盤以及兩塊500G 的西數固態硬盤。至于固態有啥作用,咱們后面再展開。
TS 532X整體體積不算大 ,放置于桌面角落倒也不會過分占地方。正面除了一個開關機按鍵,還有設有一個USB3. 0接口,用于外部存儲設備的數據備份;
再來看到nas主機的背面,接口就豐富了不少,兩個USB3. 0、兩個RJ45網口、兩個萬兆網口,還提供了3.5mm音頻輸出口。
這里先通過路由器與NAS的千兆網口連接,然后通過雷電3轉接器,一頭插入萬兆網口,另一邊通雷電3 接口與電腦連接。
此時你就可以在QNAP FINDER中搜索到10G的萬兆連接了。
進入系統以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新建存儲池,本身提供了快速創建向導。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威聯通的專Qtier自動分層技術,它可以將固態硬盤以及機械硬盤合并為一個存儲池,并將常用的數據移動至最快的固態硬盤,而不常用的數據則是存儲在容量較大但是速度較慢的機械硬盤中。此項技術就能讓NAS可以兼顧存儲容量以及傳輸速度,以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大容量的萬兆傳輸服務。
哦對了,Qtier技術對于系統的內存也有一定要求,TS532X標配的是2G內存,這里我給它換上了一根8G內存,讓自動分層技術可以獲得最佳性能。
三個盤位的機械硬盤,可以讓硬盤組建為raid 5陣列,raid5的好處就是當三個磁盤中出現一個硬盤損壞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不過代價就是,3塊4T硬盤可用容量會被降低至8T不到,不過為了數據的安全性,raid5的陣列方式肯定是最優選擇。
創建完存儲池,可以選擇新建厚卷。組建raid5需要一段時間,不過這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進行速度測試了。在測速之前還需要在網絡設置中將巨幀封包設置為9000,同時在Mac的網絡設置中也需要將MTU設置為特大9000。
通過Mac中的blackmagic測測速軟件,測得寫入速度530m/s,讀取速度800m/s,甚至超過了固態硬盤本身的讀寫速度。
有了足夠的讀寫速度,4k視頻在Nas中存儲調用剪輯就成為了可能。平時將拍完的素材直接通過讀卡器插入NAS的USB3. 0接口,輕輕點按一鍵復制按鈕,NAS就可以識別SD卡中的新增文件自動復制。
大家都知道蘋果文件服務一般都使用了AFP協議。但是SMB協議的通用性更強,當你同時擁有一臺window電腦以及一臺Mac電腦,并且需要共用NAS存儲文件的時候,SMB協議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并且現在FCPX剪輯軟件以及全面支持SMB協議,這里通過網絡驅動器映射,選擇SMB協議,我可以將NAS的文件夾直接當做我Mac電腦的本地文件夾來使用。這里需要注意Mac os會自動開啟smb簽章功能,雖然安全性更好,但是會影響傳輸速度,建議關閉。
打開FCPX首先選擇NAS中的共享文件夾創建資源庫,新建視頻項目。此時打開剛剛導入的視頻資源文件夾,直接將文件夾拖動到時間線就可以開始剪輯工作,由于超高的讀寫速度,文件存儲在NAS中剪輯幾乎不會有任何卡頓,我可以隨意的拖地時間線,幾乎和本地剪輯沒有差別。
終于可以愉快的剪輯視頻了,這里樓主為了方便備份保存,將原來存儲在外置固態硬盤中行的視頻工程文件,全部拷貝到NAS中進行存儲,可以看100G的文件寫入到NAS僅需3分鐘時間。
如果僅僅是用于剪視頻,肯定有人會說干嘛花這么大價錢買個那個NAS,多買幾塊外置硬盤不就好了。既然用上了NAS,它自然會有不少實用功能,下面我也用自己常用的一些功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時間機器
使用Mac電腦的用戶都知道蘋果有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時間機器,它可以將電腦中所有的內容都備份好,萬一電腦發生錯誤可以隨時進行恢復,時間機器可以通過外置硬盤來進行備份,不過每次備份都需要插上硬盤,實際上就失去本身的便利性。
在QNAP系統中,打開備份管理中心,直接提供了time machine設置選項,選擇好存儲卷以后。就可以在Mac的時間機器中搜索到NAS中的磁盤開啟自動備份。
iPhone照片自動備份
除了Mac電腦,像是iPhone手機平時經常會拍攝大量照片內容,以往都是存放在云盤。威聯通在手機端提供了Qfile APP可以將手機中的照片全部同步到NAS中,所有在外拍攝的照片,只需要連上家中WiFi就會自動后臺上傳,非常方便。
iPad管理NAS文件
最近剛好新買了一臺iPad Pro,Qfile功能也會被集成到IOS的文件夾功能中,如此一來我也可以直接通過iPad自帶的文件APP,在無線局域網環境中調用讀取nas中的內容。
除了在工作上NAS可以提供高速的存儲備份能力,在影音娛樂方面它同樣強大。平時樓主喜歡下載高清電影資源在電視中播放,最初沒有NAS的時候,我只能通過迅雷等軟件將電影下載至電腦然后拷貝到硬盤中,隨后插入電視機進行播放,這樣的辦法非常復雜并且不易于管理。
而在NAS中則是提供了downloadstation這樣的下載工具,只需要將下載鏈接或者種子文件導入,即可以讓NAS掛機下載。
樓自己使用的是Apple TV,直接通過infus PRO播放軟件可以直接讀取NAS中的視頻內容,并且還會自動生成封面評分簡介,如此一來我白天通過NAS下載完成的電影,晚上打開電視就可以開始愉快的觀影體驗了。
實際上這款威聯通TS532X 還有很多功能并沒有被我使用發掘,但僅僅是我視頻剪輯、文件存儲以及影音娛樂幾大需求,它完全可以滿足。最重要的是它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萬兆NA,目前關于NAS樓主也只是還在入門研究階段,如果文章有什么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當然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的話,也希望多多點贊收藏支持一波。
段時間,一個特別鐵的朋友,筆記本電腦屏軸壞了,非常老的一臺筆記本了,8年多以前買的,型號是宏碁M3-581TG,說一下CPU型號你們就知道有多老了,i5-2467M,找售后,售后說修的話要400多,這就太貴了,這么老的電腦,就是收個二手才多少錢。就拿回來了,找到我讓我幫忙給看看,有沒有什么修復的辦法。
我打開一看,果然,問題出在屏幕的螺絲眼上,螺絲眼脫落,這種問題我以前也碰到過好幾次。這個地方受力角度的問題,對強度要求非常高,挺容易脫落的。以前遇到這種情況,都是直接建議買個A殼換了,但是這次上網一搜,我的天,竟然都要好幾百。那這就很不劃算了。
朋友也猶豫了,要說修吧,給這么老的電腦花好幾百,還真不值;不修吧又舍不得,這臺電腦跟著他很多年了,見證了剛進入大學到進入職場,這種感情我特別理解,就像我大學時候,自從買了第一臺筆記本電腦之后,從當年的默默無聞,到后來在學校有了一定的名氣,甚至直接改變了后來的職業。這臺自己對電腦的感情,遠超電腦的價值所在。
然后我說,我給想想別的辦法試試吧。
第一個辦法是用膠粘,以前在學校還真給別人這么干過,但是情況很不理想,要么粘不住,要粘也得粘一大坨,很難看。最后都還是換殼了,但是這次想到一種膠水,叫鑄工膠,很多人甚至拿這種膠來粘發動機缸體,其結實程度可想而知。然后我就一頓操作,把螺絲眼粘好之后,常溫放置72小時。
這個膠真的已經是非常結實了,比以往用的各種膠都結實,上手掰了一下沒問題。但是,連續掰了幾下,沒出十次,又脫落了......
后來就一直扔在這,扔了挺長時間,我朋友也在網上找了很多店家,但是報價都很高。直到今天我問他,如果修好但是外觀會粗暴一點能接受嗎,他表示能接受,然后我就說了一個非常另類的方案。反正這螺絲眼的位置也是只是個殼子,沒有重要零件,干脆直接給打打穿,然后用螺絲從背后給固定住。他也同意了,說干就干。
出去到五金市場轉了一圈,買了差不多大的螺絲,型號是M3*5,只花了一塊錢。直接把外殼打穿,然后用螺絲擰上。上效果圖
看上去還不錯,也沒有那么夸張。感覺怪的話,找個什么裝飾品蓋上去,應該就完美解決了。要說結實程度,絕對比原來的設計更結實,以后隨便用。不過當時在市場上轉遍了,只有圓頭的螺絲,沒找到平頭的。導致邊框B面扣上之后會有比較大的縫隙,后續從網上買個平頭的螺絲,重新換上去就沒問題了。
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參考這個方案,不過能換殼就盡量換殼,一般的殼都不算貴。這只能是無奈之舉了。
快速拆卸機械硬盤
下面我們來拆卸該機的機械硬盤,在硬盤的最左側有明顯的標識符提示,僅需按下把手,再往左側推動整塊硬盤即可將其取下。
取下硬盤連接線,拿下硬盤后可以看到機械硬盤是有減震設計的,在硬盤固定釘與固定殼的連接處有一圈橡膠軟圈用來緩沖外部的震動。不過,這個固定釘比較簡易,需要膠布來固定。
硬盤有減震設計
●拆卸內存與SSD
在背部接口的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塊可以拆卸的金屬蓋板。在蓋板的左側有一處凹槽,這里也有標識符提示這里是內存以及SSD的所在位置。
在凹槽處稍微使些力氣就能夠比較輕松的取下這塊金屬板,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還有一條空余的內存插槽,用戶可以再自行添加一根8GB的內存條組成16GB內存。
以上就是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可免工具拆卸的全部零件了,用戶可以在不使用螺絲刀的情況下,快速更換機械硬盤、SSD、以及添加內存條操作,還是相當人性化的。
●免工具拆卸后蓋
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采用了免工具拆裝的設計,不需要使用螺絲刀就能快速的給你的一體電腦更換硬盤、SSD以及內存,可以說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我們在觀察了整個電腦背部之后發現的確沒有螺絲,最后我們決定從底部的兩個凹槽處下手,看能不能從這兩個凹槽處打開整個后蓋。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底部的格柵其實是整個電腦散熱通道的進風口,出風口則位于機器的上部。這個散熱通道設計則充分的利用了冷空氣重,熱空氣輕的道理,有效的提高散熱效率。
然而我們發現這臺機器的后蓋固定的實在是太緊,單從兩個凹槽處實在是很難摳開整個后蓋,最后不得不借助撬棒來一一打開后蓋的所有固定卡扣,才可以順利的取下后蓋。當然,初次取下后蓋肯定是會很困難,后期熟練之后便可以比較容易的取下。
另外,在后蓋邊緣結合處還有一個保修標簽,拆卸后蓋會造成這個標簽損毀。所以,大家如果有更換內存或者硬盤的需求,建議撥打客服熱線詢問自行打開后蓋是否會影響保修。
打開免工具拆卸的后蓋板后,可以發現其內部結構布局還是相當規整的。兩個大體積的揚聲器,以及一塊機械硬盤整齊的固定在機器內部。另外,機器的主板被金屬板包裹,有效的保護了主板的安全。
●快速拆卸機械硬盤
硬盤左側有拆卸標識符提示
西部數據(WD)1TB 藍盤
●拆卸內存與SSD
內存與SSD蓋板
金屬蓋板下的內存與SSD
三星8GB內存條
三星PM951 128GB PCIe NVMe SSD
●打開主板金屬蓋板
接下來我們擰下上半部蓋板的四顆固定螺絲,取下上半部分蓋板,即可看到該機的散熱風扇了。取下上半部蓋板時,注意蓋板的中部會頂到支架轉軸處,小心的慢慢拔出即可。然后再擰下右側主板金屬蓋板的幾顆固定螺絲,即可看到整塊主板了。
有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該機是預留有光驅的放置區域的,并且我們在主板上也發現了預留了光驅的數據接口,后期如果想要自行添加一個光驅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無線網卡
取下主板的金屬固定板后,即可找到位于下方的無線網卡。可以看到該網卡的天線連接處有蓋板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天線因為震動造成的意外脫落,影響WiFi信號接收。
該機采用了英特爾AC 3165無線網卡,內置了藍牙4.0模塊。
●散熱風扇
下面我們來拆卸散熱風扇,擰下一顆螺絲并拔掉數據線即可取下這個碩大的散熱風扇。
可以看到這顆風扇來自三洋,9.51W的功率遠大于普通的筆記本電腦風扇,當然它的厚度也相對較大。
●散熱模組
擰下散熱模組上的固定螺絲,并注意在散熱鱗片的末端(出風口)還有一顆固定螺絲。由于該機的散熱鱗片十分的厚實,重量也比普通的散熱模組大很多,這顆固定螺絲可以有效的保證散熱模組的牢固性。
從散熱模組可以看到,該機的CPU與GPU分別使用一根散熱銅管導熱,并且有厚實的鱗片負責散熱,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配合高速散熱風扇,有效的保證了整機的散熱效率。
●CPU
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采用了i7-6700T處理器,保證處理性能。同時,該CPU也采用了臺式機的LGA1151接口固定座,支持更換。
●揚聲器
該機的揚聲器沒有采用實體固定螺絲固定,而是使用橡膠釘固定在機殼上,斷開揚聲器連接線后就可以很輕松的取下。可以看到這對揚聲器的體積十分的巨大,為這款一體電腦帶來了不錯的聲音質量。
●主板
斷開主板上的屏幕排線、攝像頭麥克風排線,電源開關排線,再擰下主板的固定螺絲即可取下整塊主板了。該機的主板為長方形結構,原件分布整齊,并且都集中在正面,展現了聯想強大的獨立研發能力。
●拆解總結:
通過本次拆解,我們不難發現這款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可以稱得上是內外兼修,分布整齊的內部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定制的金屬殼包裹著主板的設計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內部下如此功夫,足以說明聯想對這臺一體電腦的用心。
另外該機內部采用了大部分來自筆記本電腦的設計思路,有效的控制了機器的體積,同時也保證了該機易于維修的特性。并且,免工具即可拆裝硬盤與內存的設計也相當的人性化。
經銷商報價: 6719 正品行貨 先行賠付 順豐包郵
聯想 致美一體機510(i5 6400T/8GB/1TB/2G獨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