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我們做了一些商用筆記本的A/I對比(AMD和Intel),然后有小企業主給我們反饋,說我們比對的機器還是“太高端”,因為真正的企業采購,給員工的電腦,單價4000元左右就不錯了,且大多數情況還是買臺式機。他們希望能看到臺式機的對比,方便他們的采購決策——于是,就誕生了這個選題:我們按照總價4000元左右,把主機的價格限定在3300元左右,并買了同一品牌,配置也相近的A/I平臺同一機型,來看看低價位商用臺式機采購上的抉擇問題。
對比機型:惠普戰(ZHAN)99商用臺式機
對比配置:AMD R6 5600G集顯平臺 vs Intel i5 12500集顯平臺
提示:目前AMD帶集顯的桌面處理器6000G系列尚未上市,所以只有選擇5000G系列。
還是那套玩法:配件/接口層面就有差異
兩臺惠普戰99商用臺式機,處理器都是6核12線程,都是集顯平臺,京東自營價格只差99元,內存/硬盤都是16GB/512GB,所以總體算是非常公平的比較。
不過,和之前商用本對比的情況類似,兩臺戰99臺式機在接口規格上就出現了差異:
AMD款的前面板6個USB大口分別是2個USB2.0口、2個USB3.0口和2個USB3.1口;而Intel款則是4個USB3.0口和2個USB3.1口——規格更高。
另外,兩臺主機的SSD不同,AMD款為美光的,Intel款是Intel自家的。成績對比之下,優劣一目了然▼。
小結下來就是:類似價格、配置和定位的同一款臺式機,A/I平臺對比,Intel款的接口規格、SSD規格往往會更高一些。
處理器功率釋放情況對比:59W vs 62W
兩臺戰99的處理器功率釋放情況較類似:
·R5 5600G款從考機初期就穩定在59W附近,室溫24℃時,Aida64考機40分鐘,處理器內部溫度81℃;
·i5 12500則經歷一個小幅上升的過程——考機最初封裝功率也是59W,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功率反而略微提升了點,最終穩定在62W上,且溫度只有77℃,還比R5 5600G款低。
這個環節我們就不談優劣,總之兩機溫度都不高,且功率相似,對比就更為公平。
理論分析環節
我們先根據“技術指標”來做個簡單的分析:
·R5 5600G為7nm制程,i5 12500為10nm制程,前者制程更先進;
·兩者同為60W左右;
·兩者都是6核12線程處理器。
在同樣的高負載或滿負載情況下,R5 5600G的頻率會更高▼。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R5 5600G的勝算應該是更大的。
▲Blender CPU渲染,可看到CPU部分100%滿載,而正如我們分析的,R5 5600G的頻率(全核4.1GHz)比i5 12500高(全核3.84GHz)。
實際性能對對碰:結果完全逆轉
Part1:純CPU性能部分
先上CPU基準測試,主要是大家熟悉的CPU-Z和Cinebench系列。
▲CPU-Z基準性能,單核,612分對比671分,i5 12500領先R5 5600G幅度為10%;多核4643分 vs 5126分,i5 12500領先R5 5600G幅度為10.4%!
▲基于Cinema 4D這款三維建模渲染軟件,考驗渲染能力的Cinebench是大家最熟悉的CPU短時爆發性能基準測試軟件(準確說都不算基準測試了,算是單幀渲染的Cinema 4D應用),結果依然是頻率更高的R5 5600G反而輸掉了,12代酷睿i5 12500以同樣的核心/線程數量,略低的頻率反而勝出了6.4%~17.9%。
那么,其他建模和渲染軟件中,兩顆CPU的實際應用性能表現如何呢?
▲Blender是當下非常熱門的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廣泛地應用在廣告宣傳、產品設計、動畫設計、游戲場景設計中,由于兩臺戰99的處理器功率輸出達到了60W左右,所以也能勝任簡單的建模和渲染工作。而兩者的效率差異也非常明顯,i5 12500依然勝出,渲染耗時比R5 5600G少10.4%。
可能有讀者會說:作為商用機,它們的“第一要務”還是辦公和日常應用。那么它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采用了跨平臺、跨系統的CrossMark來進行測試。
▲CrossMark將日常應用分為三類,第一個是常見的Word、表格等“生產率”應用,然后有簡單的設計和多媒體應用,隸屬于“創造性”。最后還對整機系統的反應能力有一個評分。而無論是子項得分還是總分,R5 5600G都大幅落后于i5 12500,后者勝出的比例高達25.0%!簡單說就是:日常應用,R5 5600G和i5 12500也沒得比!
Part2:結合GPU(集成顯卡)的應用性能
坦率說,頻率更高的R5 5600G在CPU部分落后比例這么大,讓我們有些吃驚。但接下來或許是“逆轉的機會”:結合GPU(集成顯卡)的應用。
這里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兩顆處理器的集顯知識:
●首先大家要知道,AMD的桌面處理器絕大部分是不帶集顯的,必須結合獨顯使用,只有G結尾的才帶集顯,比如R5 5600G、R7 5700G,也有人喜歡稱其為APU。而R5 5600G搭載的Radeon Graphics和移動端的R5 5600U/5600H的集顯架構相同,且都是7個GPU核心,只是最高頻率略高100MHz,分別是1900MHz/1800MHz/1800MHz。但遠不及如今銳龍6000系R7/R9的Radeon 680M集顯。
●而12代酷睿i5 12500的集顯是什么呢?熟悉Intel移動端的朋友可能會自信地說:“那自然是強大的Iris Xe!”錯了,Intel桌面處理器的顯卡和移動端完全是兩回事,i5 12500上使用的是最高頻率1450MHz的UHD Graphics 770,執行單元數量只有32個?;蛟S大家沒概念,這里簡單做個對比:移動端主流的12代酷睿H/P的i5/i7處理器,其Iris Xe集顯執行單元數是80/96個。
現在,相信大家都已明白:兩顆處理器的集顯都不算強!且都還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兩臺電腦標配都是單通道內存,等于是集顯的顯存位寬被減半,會讓集顯性能再打折扣!
▲由于顯卡較弱且標配單通道內存(注意,兩者都可以擴容到雙通道內存),所以我們只用了針對入門顯卡的3DMark Fire Strike測試項目。結果也符合預期, Radeon Graphics在3D性能上(箭頭所指顯卡得分)略微強于UDH Graphics 770。
但,3DMark僅僅是“游戲3D性能”,而這種低價位的商用臺式機,游戲并不是主要應用訴求。那么,在結合顯卡的應用上,到底誰勝誰負呢?往下面繼續看▼。
▲先來個輕量級的應用,也是很多辦公/商業應用中會涉及到的:照片/圖片的處理。包含基礎的亮度、對比度、白平衡、曝光補償、色彩飽和度、銳度、暗部/亮部調節等,也包含各種批處理。測試軟件是UL Proycon,它使用Adobe的Photoshop和Lightroom進行照片的真實應用測試,并給出效率得分——而這類應用是會調用集顯加速的。
▲在該項目上,R5 5600G終于依托著更強的集顯縮小了差距,綜合得分6664分,僅落后i5 12500(6820分)2%。
接下去是常見是視頻編輯(包含轉碼、視頻剪輯等)應用——如今所有行業,包括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有視頻制作和編輯的需求(內宣、外宣、市場宣傳等),所以,視頻編輯,也已是當下商用電腦的常態應用。而Adobe主導的視頻編輯軟件是全系列都支持顯卡加速的(甚至可由顯卡主導計算)。
▲Pr常見應用:視頻剪輯。可以注意到:不同的處理器,采用不同的方案效率不同。R5 5600G由于顯卡相對不錯,所以選擇集顯主導的OpenCL方案時(CPU也會輔助計算),耗時最短,60秒。而i5 12500由于集顯較弱,所以選擇CPU方案,CPU主導計算,集顯輔助,耗時最短,只要37秒。
而肉眼可見,兩者的效率差異的確很大,R5 5600G相對于i5 12500多耗時62%。即便“反過來算”,i5 12500相對R5 5600G也少耗時38%!而且,i5 12500就算拿效率低的OpenCL方案,也比R5 5600G的最快方案少耗時12秒。
▼接下去是Pr的另一類應用:生成視頻。本文中,我們用一堆高清美食圖片,用Pr組合成一個帶有轉場特效的美食宣傳視頻。這一應用負載比單純的視頻鏡頭剪輯高了很多,且方案的選擇也有所不同!
▲Pr的視頻生成應用,可很好地利用GPU進行加速,所以,R5 5600G從CPU方案改為GPU主導的OpenCL方案后,耗時從282秒狂降到了152秒(不過任務管理器上體現不出來GPU占用)。i5 12500這次也是OpenCL方案更高效,150秒,從任務管理器可看到GPU的占用率高達97%,CPU只是輔助計算(19%占用率)。而這次,最高效率vs最高效率,R5 5600G終于算是能叫板i5 12500了,當然,依然有2秒差距。
TIPS:集顯電腦,Pr視頻剪輯和Pr視頻生成,銳龍6000移動平臺、11代酷睿U和12代酷睿H/P/U的效率反而比桌面平臺高——原因就是其集顯更強大!
▼然后是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如今機關、企事業單位制作的各種視頻,通常都會多平臺分發,所以分辨率、格式、碼率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而由于兩顆處理器的GPU都不算太強,所以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都是CPU方案效率最高。
▲之前我們總說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是Intel的強項,說是在輕薄本領域,由于11代酷睿U就有Iris Xe,所以11代酷睿U輕薄本就能掀翻8核16線程的銳龍本。不過,由于這兩顆桌面處理器的集顯都偏弱,所以CPU方案(GPU輔助)成了更高效選擇,但即便這樣,i5 12500的優勢依然很大,2分30秒對R5 5600G的3分24秒,少耗時26.5%。反過來說,R5 5600G比i5 12500多耗時36%!
最后,我們再與時俱進地引入AI應用測試。如今AI應用已大范圍進入各種應用,尤其是圖像編輯領域,Photoshop、Lightroom等都有各種AI應用子項,如智能選擇、智能填充、一鍵換天、智能色彩等。而我們來個稍微新穎點的,AI圖像放大與細節重塑——這在商業應用中已走向普及:大家往往會為圖片精度達不到要求而苦惱,而通過Gigapixel AI,就能利用AI算法進行最高6倍放大并重塑細節。
▲這次AI運算測試更加公正公平,我們加入了打開圖像后的“校準”過程,將校準耗時計算在總耗時中。我們將一幅2000分辨率的紅葉照片放大到4倍變成8000分辨率并AI重塑葉片細節,以滿足大幅面沖印需求。R5 5600G的校準時間為10秒,導出耗時為47秒,總體耗時57秒;而i5 12500的總耗時僅為36秒,少耗時37%——雖然這顆i5 12500的集顯不理想,并未能達成更高效率(11代酷睿U、12代酷睿輕薄本速度更快),但總體效率依然大幅領先銳龍處理器!
總結來說,無論是純粹的CPU應用,還是結合集顯的應用;無論是日常辦公還是專業應用;無論是圖像處理還是視頻編輯……各種形態,i5 12500都勝出同功率的R5 5600G,不少應用甚至是碾壓級的優勢!那,如果讓i5 12500“敞開了跑”,恐怕就是“一騎絕塵”了。
兩臺戰99主機的抉擇一目了然
至此,惠普戰99商用臺式機的抉擇問題也就有清晰答案了!兩臺差價僅99元的3000元級臺式主機,Intel平臺款不僅接口規格更高,SSD性能更好,且在商用領域會涉及到的各種日常應用、專業應用上,都有明確的性能優勢,大量應用優勢甚至是碾壓性的!所以Intel酷睿i5 12500款毫無疑問是更好選擇。進而,我們也可以將這個結論和選擇思路擴展到更多的商用臺式機選擇上。
論是經典的塔式電腦、時尚的一體機還是節省空間的迷你 PC,今天的臺式機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簡潔的設計和更多的價值。
我們為什么選擇它:大多數買家的最佳預算
許多經濟型機型都配備了英特爾奔騰或賽揚或 AMD 速龍處理器,坦率地說,這些處理器如今已達不到要求。戴爾的 Inspiron 臺式機 3891 是個令人高興的例外,經測試價格低于 2800人民幣的 Windows 11 PC 配備性能強勁的英特爾酷睿 i3 CPU、Wi-Fi 6 甚至 DVD 刻錄機。它的迷你塔式機箱有一些(雖然不是很多)擴展空間,除了游戲之外——它的集成顯卡根本不適合它——戴爾可以處理任何主流任務。
為誰而設
它只為您提供基礎知識,但這并沒有錯。家庭和小型辦公室企業家都會發現 Inspiron 靈越 3891 是一款方便的生產力和在線通信站,而且價格低到足以購買一對。
我們為什么選擇它:最佳主流或預算游戲臺式機
游戲臺式機可能是笨重、閃亮的機器,其側面板窗口顯示精心制作的 RGB 照明組件,其價格可能達到平流層。聯想的 Legion Tower 5i 在最后一項上不及格——它的價格低于 7000人民幣——但在其他方面卻出人意料地與大男孩掛鉤。它的透明側展示了三個照明區域(前面的聯想標志是第四個),它提供令人愉快的 1080p 游戲,一對六而不是四:一個六核而不是四核的英特爾酷睿 i5 處理器和一個6GB Nvidia GeForce GTX 1660 Super 顯卡而不是 4GB GPU。
為誰而設
我們可以質疑 Legion Tower 5i 缺少前置 USB-C 端口,您可能希望將其 8GB 標準 RAM 升級到 12GB 或 16GB,但除此之外,這是一個很好的游戲交易。預算較低的中級玩家會發現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我們為什么選擇它:最佳高端游戲臺式機
如果純粹的性能是您的目標,而金錢不是問題,那么 Falcon Northwest Talon 就是桌面游戲無可否認的巔峰之作。該公司的旗艦中塔游戲 PC 價格高得驚人,每臺設備都是從 AMD、英特爾和 Nvidia 的優質組件中訂購的。此外,從磁性鎖定側面板到定制的液體 CPU 冷卻器和微妙的照明,塔的每一英寸都專為卓越性能而打造。這是最高端的產品,我們配備了 AMD Ryzen 9 7950X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 顯卡、64GB DDR5-5600 內存和 2TB SSD。這種頂級硬件在我們的基準測試圖表中大放異彩,使其成為物美價廉的游戲臺式機的明確選擇。
為誰而設
不是每個人(甚至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 Falcon Northwest Talon。但是,如果錢不是問題,這就是您通往最好中的最好的門票。對于任何優先考慮質量、個性化、工程和設計的人來說,Talon 應該是您的必備清單。
我們為什么選擇它:獵鷹西北爪的可靠替代品
Falcon Northwest 在超高端游戲領域幾乎沒有同行,但 Alienware 是其中之一,Aurora R13 展示了戴爾異國情調的子公司的最佳表現。曲線優美的塔不是很緊湊,尺寸為 20 x 8 x 23 英寸,但非常漂亮,可以放置在您的辦公桌下,而不是放在您的辦公桌下,蜂窩前面板和帶窗的側面可以展示華麗的燈光和完美的組裝。基本型號實際上非常實惠,盡管您可以使用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i9 和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進入天空。(我們的測試裝置接近 32000人民幣。)
為誰而設
Aurora R13 是 Alienware 的游戲旗艦產品,主要針對無成本人群,不過中端配置會讓您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它的風格。它的塑料外殼可以說不如一些金屬雕塑那么優雅,它的冷卻風扇在壓力下會發出噪音,但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我們為什么選擇它:最佳高端臺式工作站
得益于史詩般的 64 核 AMD Threadripper Pro CPU,聯想的 ThinkStation P620 甚至可以超越雙 CPU 工作站,例如我們之前的高端工作站首選 Dell Precision 7920 Tower。Precision 的售價高達 158000人民幣,這讓 ThinkStation 的 1114691人民幣測試價格看起來很劃算。當然不是,但您確實物有所值:64 核 Threadripper Pro 5995WX、兩張專業顯卡、五個 3.5 英寸存儲驅動器,以及高達驚人的 1TB 內存。單純的像AutoCAD這樣的二維設計軟件,是這家聯想的開胃菜;它專為接近超級計算機級別的數據科學、3D 渲染和模擬建模而構建。
為誰而設
顯然,像戴爾更主流的 Precision 或惠普的 Z 或聯想的 ThinkStation 臺式機這樣的普通工作站可以處理幾乎所有的創意、架構和數據分析工作。許多軟件應用程序(包括我們的性能基準測試)實際上無法充分利用 P620 的強大功能。但是,當只有最終能做到時,科學家和工程師才會對這個怪物的肌肉感激不盡。
家都知道買臺式電腦最主要是性價比高,用最少的價錢買到最好的性能配置,但那些大老牌子為了賺平民百姓的錢售價實在貴得太離譜了,性價比非常低
今年什么臺式電腦性價比最高?
今年2022年各大電子科技論壇已經公布了,今年10月22日風暴系列會上市一款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臺式電腦叫【外星人風暴P8】性價比直接打敗以前所有舊老牌子,攜搭配置英特爾處理器十核20線程,獨立帶光線追評顯卡RTX1060-6G D6 32G運行內存 除此之外,升級硬件優化縮短讀取時間約百分之59,+1000GB 純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是普通sata固態硬盤速度的5倍 ,完美運行GTA,吃雞等所有熱門游戲,經多次測試可以完美運行所有辦公軟件和大型游戲,還有支持7天免費試用無理由退換 能讓我們百分百放心使用,今年這款外星人風暴P8電腦各方面的優點確實很值得入手。主要性價比非常高3000元左右. 很適合追求性價比的朋友,外星人風暴P8電腦可以電競直播,,可辦公,學習,高清影音等全面覆蓋,暢玩市面上百分之99.99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