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系統:安卓
微信暗黑模式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但需要手機系統自帶該模式才可以開啟,那么如果手機沒有自帶該怎么辦呢?其實使用暗黑模式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在黑暗中保護自己的眼睛不受手機強光的傷害,但其實"藍光護眼"模式也是可以的!話不多說先給你們看看效果圖
藍光的能量較高,長期看藍光人會導致眼睛產生各種疾病,但是由于現在人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使用藍光保護膜來保護眼睛,藍光保護膜對眼睛確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為藍光保護膜可以過濾掉藍光,避免藍光對眼睛產生刺激。
但是現在有"藍光模式"也能充當藍光保護膜來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想要的朋友可以在 雷科技 公眾號后臺回復256 即可
第一次使用,需要開啟"懸浮窗"權限,接著首先選擇"背景顏色",并調整藍光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藍光效果越明顯,界面被藍光覆蓋度也會越深),接著點擊"開關按鈕",即可進護眼模式,這時返回手機桌面或其他地方,界面就已經呈藍光效果啦!
通常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一般都不需要開啟,所以我們可以開啟"定時開關",選擇你所需的時間段,讓藍光效果在設定的時間自動打開!(當然如果想要一天24小時都護眼的小寶貝就可以選擇不打開定時開關啦!)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其他護眼小功能,比如可以自己檢測視力、散光、疲勞度、眼保健操等等,還有手機使用時長的護眼提醒,可所謂是非常貼心了!
總之對于平時經常看手機的我們來說真的是非常實用了,以后邊玩手機還可以邊護眼也是太棒了!小雷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就結束啦,老規(guī)矩之后還有什么好玩的還是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最后說一句,大家真的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畢竟是心靈的窗戶嘛!好啦下期我們不見不散哦!
源: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 桑雪騏
電子屏幕無處不在,藍光也如影隨形。藍光是否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藍光危害應該如何預防?防藍光產品應該如何選購?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不是所有藍光都產生危害
“開學了,孩子的視力又成了讓人操心的事。”女兒上高二的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每次催促她學習,心里都很糾結,主要是擔心她的近視度數再升高。孩子班級的家長群里有人建議團購防藍光眼鏡,不知道這個管不管用。”
記者調查發(fā)現,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聽說過藍光有害健康,特別是有損眼睛健康,但是對其原理并不清楚,對防藍光產品的效果也是將信將疑。
“其實對于藍光沒必要談虎色變,適度的藍光是對人體有益的。”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健康家電檢測中心總工程師岳京松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解釋說,的確有多種研究表明,藍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比如在2010年國際光協會年會上光學專家指出: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藍光照射視網膜會產生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上皮細胞的衰亡會導致光敏感細胞缺少養(yǎng)分,從而引起視力損傷,而且這些損傷是不可逆的。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藍光可能造成因視疲勞引起的視力下降和人體加速老化等。“但事實上,并不是有藍光的存在,就有藍光危害。藍光危害問題實質是輻亮度、藍光加權函數和時間的共同作用,只有光源的輻亮度高、藍光成分豐富、作用時間長,才會損害健康。”岳京松說。
岳京松舉例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用量最大的是白光LED。而白光LED是基于藍光LED芯片激發(fā)黃色熒光粉轉化后形成白光,這其中的藍光就是大眾所以為的會造成危害的藍光。但是目前,正規(guī)的LED光源的峰值光譜基本都在450-470nm(納米,長度單位)范圍內,常規(guī)光環(huán)境照度一般不會超過600lx(勒克斯,照度單位),并且LED照明燈具都會在LED光源的外面進行結構封裝。因此,目前大多數正規(guī)廠商生產的LED照明燈具,只要正確使用,就不會對視網膜造成直接傷害。
防藍光技術如何實現
據專家介紹,目前防藍光主要有通過防藍光技術來進行外部防護、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用眼習慣及增加營養(yǎng)等方式,加強人體內部防御藍光的能力。其中,防藍光貼膜技術是目前有效的解決方案。
“常見的防藍光產品的原理基本上是通過反射或吸收阻止藍光穿透。”岳京松表示,目前兩種常見的鏡片防藍光手段分別為基材吸收和膜層反射。基材吸收是鏡片基材中加入了防藍光因子,對生活中的有害藍光進行吸收,使其表面不會有明顯的藍色反光,實現藍光阻隔的防護目的。膜層反射是鏡片表面鍍膜,通過膜層將有害藍光進行反射,實現藍光阻隔的防護目的。它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非藍光鏡片上定制防藍光膜層,在原有鏡片功能的基礎上增加防藍光功能。
岳京松建議,對于長期看電腦或者手機的人群,集中用眼的時候佩戴防藍光眼鏡,平時可以按照個人喜好和需求選擇是否使用防藍光眼鏡。抗藍光鏡片分為染色鏡片和鍍膜鏡片,染色鏡片可直接吸收藍光,依染色深淺可防止60~70%藍光;鍍膜鏡片外觀是透明的,通過反射阻隔藍光,約可防10%-12%。“藍光的危害只能減少,不能完全消除,適量的藍光對人體是有益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對藍光有正確的認識,對其有害的一面,要從內到外做好防護。”岳京松說。
按需選購防藍光產品
岳京松介紹說,防藍光產品按其工作原理分為不含光源的防護型產品與含有光源的發(fā)光型產品。消費者應在選購時注意區(qū)分發(fā)光型產品的防藍光原理,針對自身的需求,如價格、用途等因素進行選購。
對于不含光源的防護型產品(如藍光防護眼鏡產品),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GB/T38120-2019《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明確了對標注防藍光產品的藍光透射比要求。該標準將藍光分為4段:385-415nm(紫外線),415-445nm(有害藍光)、445-475nm(有益藍光)、475-505nm(可見綠光)。其中,對每段波長范圍的光,都提出了明確的透過率要求:385-415nm波段藍光透過率應小于75%,415-445nm波段藍光的透過率應小于等于80%,445-475nm、475-505nm這兩個波段范圍光線的透過率應大于80%。滿足上述要求的防護型產品才是合格的產品。防藍光眼鏡也不是簡單的隔斷所有藍光,而是針對有害藍光部分進行阻攔,消費者應注意選購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產品。
今年初,上海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對電商平臺上銷售的防藍光眼鏡進行了專項監(jiān)督抽查,重點關注大型電商平臺和主流網售品牌中熱銷的防藍光眼鏡,共涉及5個電商平臺的72批次防藍光眼鏡產品。抽查結果顯示,72批次防藍光眼鏡中有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達26.4%。其中9批次防藍光眼鏡明示藍光透射比與實測不符,也就是存在虛標的問題。對此,岳京松建議,對于藍光防護眼鏡,消費者應到專業(yè)機構、眼鏡店購買。
對于含有光源的發(fā)光型產品(如防藍光顯示器產品),在宣傳上通常分為軟件防藍光與硬件防藍光兩種方式。
軟件防藍光一般是指通過一些軟件的設置調整或內置模式的改變,通過調整顯示器調色板中各像素藍光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藍光的亮度,但是類似設定往往也會使顯示器整體亮度和色準受到影響,而且以此實現的僅僅是藍光亮度的降低,并沒有實質上改變光源光譜。
相比于軟件防藍光,硬件防藍光一般是通過在LED等光源材料中添加了磷等化學元素,通過改變藍光強度峰值的光譜來實現防藍光的效果,即實際光源發(fā)出的藍光總量不變,而只是減少了有害藍光的強度。因此,總體上說,硬件防藍光可能是更為有效、更為徹底的防藍光方式。
代人每天都有很長的時間面對著顯示器,所以如何護眼也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其中常見的是顯示器的濾藍光功能。那么有必要為了濾藍光功能加錢嗎?
“藍光危害”主要和顯示器背光光源從CCFL過渡到LED有關。因為顯示器內的主要藍光來源于背光光源,白色背光LED是通過高能短波的藍光LED晶片激發(fā)熒光粉產生黃色光,然后黃、藍光一起從LED中射出復合生成為白光,由此會帶來藍光過量的問題。
一般過濾藍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軟件層面,降低顯示畫面中的藍色成分,可以降低背光中的藍光,但是會導致顯示畫面明顯偏黃,如果你的顯示器控制窗口中有“一鍵切換至濾藍光”功能的話,基本采用的是這種方式,另外通過第三方軟件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
另一種則是通過改變色溫來減少屏幕上的藍色光,因為暖白LED光譜比冷白LED光譜的藍光量要低,所以在硬件上改變背光光源也是一種方法。
很多用戶對藍光的疑問在于,400~450nm的高能短波藍光真的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嗎?雖然沒有得到臨床的證實,但是類似的藍光實驗在鼠、兔、猴等動物身上證明有害,所以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還是要結合一下自己的使用環(huán)境,如果每天看顯示器的時間較長,那還是選擇具有濾藍光的顯示器更好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高亮度和長用眼時間對視力造成的危害更嚴重,也得到了證實,如果購買了一臺濾藍光顯示器,就可以不注意適當用眼了,那還不如不用濾藍光顯示器。
此外,除了科學用眼,合理控制觀看顯示器的時間外,適時降低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打造照明環(huán)境一致的使用環(huán)境也是必須的,把濾藍光和多種護眼措施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視力。
(784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