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意義上說,華碩并不是PC電源中的老牌廠商,但是從他確定要進入這個領域開始,短短幾年間產品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主流級到發燒級的覆蓋,例如面向主流平臺的TUF GAMING突擊手系列、面向中高端平臺的ROG STRIX雷鷹系列以及為發燒級玩家而生的ROG THOR雷神系列,其中作為首發先鋒的ROG THOR雷神系列還憑借出眾的顏值以及強悍的性能獲得了眾多ROG粉絲的認可,已然是當前最受歡迎的發燒級電源產品之一。
而隨著英特爾發布第12代酷睿處理器的正式發布,華碩ROG THOR雷神系列電源也迎來了一次升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看的ROG THOR雷神II系列電源。新電源仍然是80Plus鉑金認證產品,在外觀設計上基本延續了第一代的設計,但是加入了更多的RGB燈光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入了12pin造型的PCI-E 5.0供電接口,可以說是迎接下一代顯卡的先鋒產品。
這是ROG THOR雷神II 1000W Platinum II電源,額定功率為1000W,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采用全模組線材設計,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外觀基本沿用了第一代雷神電源的設計,保留了自帶的功耗儀,RGB角燈也從“平面”的形式改為了“立體”的形式,使電源看上去更加炫酷。
電源正面仍然是獨立的格柵面板
側面仍然整合有功耗儀
AC輸入接口有獨立開關,風扇支持0 dB FAN智能停轉,可一鍵切換為常規溫控模式
電源采用全模組接口設計,模組接口大體上可以分為3組,18+10pin的組合可擴展出24pin主供電接口,8pin模組接口可用于擴展CPU供電與PCI-E供電接口,6pin模組接口則用于擴展SATA供電以及D型4pin供電接口。旁邊的3pin接口則用于連接ARGB燈光同步線,可以與主板配合實現AURA Sync神光同步功能。
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采用單路+12V輸出設計,+12V輸出電流高達83A,相當于996W功率,+5V與+3.3V最大輸出電流為25A,聯合輸出功率為125W,可以滿足發燒級平臺的使用需求。
電源的模組線材分為獨立編織網包線以及黑色扁平線兩種,前者主要應用在主供電、CPU供電以及PCI-E供電等主要線材上,后者則應用于SATA供電與D型4pin供電線材,共計提供有1個24pin主供電、2個CPU 4+4pin供電、8個6+2pin PCI-E供電、1個PCI-E 5.0 12pin供電、12個SATA供電以及6個D型4pin供電接口。附件方面則包括有一次性塑料扎帶、魔術貼扎帶以及理線卡扣,都是非常實用的配置。
電源的模組線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那就是12pin的PCI-E 5.0供電接口,需要使用2個8pin模組接口擴展出來,理論上可以提供不低于450W的供電能力,目前只有RTX 30系列的FE公版顯卡可以使用,但據說PCI-E 5.0時代的顯卡都會改用這個供電接口,因此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可以說是一款面向未來推出的電源產品。
電源側面的ROG標志是帶有RGB燈效的
第一代ROG THOR雷神電源本身就擁有角燈設計,不過當時是“缺角式”設計,而第二代ROG THOR雷神電源則是用一個透明的立體組件把這個角補上,再配合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的RGB燈光效果,可以使電源看上去更加炫酷。
電源可配合ARUA SYNC實現燈光同步功能
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風扇格柵采用與第一代ROG THOR雷神電源相同的設計,都是獨立面板,采用鋁合金與CNC工藝切割而成。拆下風扇格柵后我們可以看到其采用的是這是一款自帶扇葉環的軸流式風扇,可以形成比普通扇葉更高且更具導向性的風量和風壓,增強電源的散熱能力。
電源所用的散熱風扇來自Champion,型號為CF1325H12D,是一款直徑為135mm,輸入規格DC12V 0.6A的雙滾珠軸承風扇,實測最大轉速可以達到2300RPM的水平,支持PWM調速,在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中擁有0 dB FAN智能停轉以及常規溫控兩種調速模式。
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由海韻代工,使用的是與海韻Prime系列同款的主動式PFC+LLC全橋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但是華碩的要求更高,加入了大量定制化的設計,例如散熱片換用了規格更高的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PCB以及部分元器件也進行了外觀上的黑化設計,與電源外觀設計更為搭配,此外還加入了包括內置功耗儀、AURA Sync燈光同步等獨有設計,使得這款長度為19cm的電源產品也擁有了一個相對緊湊的內部環境。
電源的PFC控制器與諧振控制器分別為NCP1654和CM6901T2X,管控IC是Weltrend的WT7527V,可以提供OVP,、UVP、OCP、SCP等多種保護措施,這三顆芯片均布置在各自的子PCB上。主PCB背面則主要是+12V的同步整流電路,8顆MosFET都位于這個主PCB的背面。
這兩顆Si8230BD是主開關管的驅動IC
+12V同步整流的8顆MosFET均為PSMN1R4-40YLD(40V/214A@100℃/2.65mΩ),整流管與續流管各有4顆
電源的EMI電路分為兩個部分,一級EMI位于AC輸入插座上,擁有獨立PCB并配置有屏蔽罩,包括有2個X電源與1對Y電容,二級EMI則在主PCB上,具備1個X電容、2對Y電容與2個共模電感,MOV與NTC齊全,其中NTC位于主電容旁邊,配置有獨立的繼電器。
電源配置有兩顆主電容,均為日化的KHE系列,規格分別為420V/680uF/105℃與420V/390uF/105℃,等效1070μF的總容量。
電源的整流橋、PFC開關管、PFC二極管、主開關管所用的散熱片均為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與普通的散熱片相比體積更大,散熱能力更強。在風扇啟用0 dB FAN智能停轉模式的情況下,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可以讓電源更長時間地維持零噪音的被動散熱,讓電源工作起來更加安靜。
電源配置有整流橋有2個,型號為GBUE2560,規格LVB2560(600V/25A@105℃);PFC開關管有2個,是英飛凌的IPP65R065C7(650V/21A@100℃/65mΩ);PFC二極管則是CREE C3D08060(600V/8A@152℃);主開關管有4個,每2個為一組,共計配置有2個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模塊,使用的開關管型號是英飛凌的IPP60R180P7(600V/11A@100℃/180mΩ)。
電源的主開關管位于主變壓器旁邊
+5V與+3.3V采用DC to DC設計,但具體元件被散熱片阻擋無法觀察
電源所使用的管控IC是Weltrend的WT7527V,與風扇、AURA Sync神光同步以及功耗儀的控制電路都放在同一塊子PCB上,可以提供OVP,、UVP、OCP、SCP等多種保護措施。
電源的PFC控制器與LLC諧振控制器都配置有獨立PCB
電源的模組接口上配置有大量的日化固態電容進行濾波
我們會評測中對額定功率不超過1000W(包含1000W)的電源進行120%額定功率下的230V輸入均衡負載測試以及紋波測試,該項測試的成績不納入超能指數的計算中,單純是用來觀察電源的功率余量。除此之外所有的參測電源都會進行OPP過功率保護測試,并在下表給出對應的OPP過功率保護點。
經測定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OPP過功率保護點為1521W,而在超載不超過120%的情況下,電源是可以維持穩定輸出的,整體電氣性能也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PS:超載測試是評測需要,我們并不建議玩家超載電源,如果確實需要更高的輸出功率,請使用額定功率更高的產品。
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是一款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的電源,在230V輸入環境下,其輸出50W時轉換效率在75%左右,輸出100W時轉換效率則在85%,從輸出200W開始就能一直維持90%以上的轉換效率,最高可達到94.4%的水平,而且即便是在超載至1200W的情況下也能維持93.4%的轉換效率,輸出的整體平均轉換效率超過92%;在115V輸入下最高轉換效率超過93%,滿載效率在91%的水平,符合80Plus鉑金電源的效率標準。
不過如果單純是與同樣結構的其他產品相比,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轉換效率其實要略低一點,雖然所差距還不到1%。這是因為電源里面還有功耗儀的LED屏以及RGB燈光等額外的電路組成,這些部分都是要算到整個電源的轉換效率中的。因此為了彌補這部分的差距,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在用料上其實進行了加強,減少了轉換效率上的損失。
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電源的+5V待機在0.1A/0.25A/1A的負載下轉換效率應該高于50%、60%、70%,空載功率應小于1W。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電源的空載待機輸入為0.15W,+5V待機輸出電壓足額,轉換效率表現優秀。
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支持0 dB Fan風扇智能啟停功能,在低溫低負載的情況下風扇會自動停轉,也可以通過獨立開關切換成常規溫控模式。經我們測試,得益于高規格的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在ECO模式下,電源大部分時間都能保持風扇停轉的狀態,直至輸出功率達到900W后風扇才開始以低轉速運轉,即便滿載時也不過是500RPM的水準,噪音基本可以忽略。而在常規溫控模式下,電源從開機后就會一直維持大約500RPM的風扇轉速直至滿載,噪音同樣是屬于可以忽略的水平。
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輸出電壓非常穩定的,其中+12V與+3.3V的電壓偏離度不超過1%,+5V輸出的電壓偏離度則不超過2%;調整率方面的表現則更為突出,三路輸出都可以維持在0.5%以內,這樣的表現確實是頂級水準。
紋波和噪聲是電源直流輸出里夾雜的交流成分,如果用示波器觀察,就會看到電壓上下輕微波動,像水波紋一樣,所以稱之為紋波。按照英特爾ATX12V 2.52規定,+12V、+5V、+3.3V的輸出紋波與噪聲的Vp-p(峰-峰值)分別不得超過120mV、50mV、50mV。我們使用數字示波器在20MHz模擬帶寬下按照英特爾規范給治具板測量點處并接去耦電容,對電源滿載以及超載至120%功率下的輸出紋波進行測量,以低頻下的紋波峰峰值作為打分基準。
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延續了前輩的優良傳統,其在100%滿載時的+12V、+5V、+3.3V低頻紋波為28mV、12mV和14mV,超載至120%輸出功率后輸出紋波有一定的增加,分別上升至32mV、16mV和18mV,僅僅是數字上有些許變化,性能水平并沒有改變,可見電源在輸出紋波的抑制上確實強悍。
交叉負載測試項目我們按照Intel ATX12V 2.52和SSI EPS12V 2.92電源設計指導的要求,制定出1000W電源交叉負載圖表。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并非原封照搬設計規范,而只選擇其中比較有實際意義的4個測試點,分別是交叉負載框里的左下、左上、右上和右下角四個點。
這四個點的意義分別為:
左下角(A點):整機最小負載;
左上角(B點):輔路最大負載、12V最小負載,例如多個機械硬盤同時啟動的情況;
右上角(C點):輔路最大負載、整機滿載;
右下角(D點):12V最大負載、輔路最小負載,例如使用單個固態硬盤運行3D游戲的情況;
測試點的X坐標表示總的+12V的輸出功率,Y坐標表示+5V和+3.3V的輸出功率之和。
交叉負載的測試與前面的均勻負載測試的評判標準一致,電壓偏離額定值越少越好,各路偏離率允許的值都為±5%。
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在+5V和+3.3V輸出上使用了DC to DC設計,這個設計在交叉負載(拉偏測試)中是比較有利的,基本上在不同的負載環境中,三路輸出的電壓變化都是比較小的,而且在不同的負載中表現都非常一致,幾乎沒有電壓波動,成績是非常優秀的。
掉電保持時間(Hold-up Time)是指電源掉電之后電壓輸出值跌出范圍允許的5%的時間,我們測量的是+12V、+5V和Power-OK(Power-Good)信號的保持時間。
SSI EPS12V 2.92服務器電源設計指導中對輸出電壓保持時間的要求是電源在75%的負載下保持時間應該大于18ms,而Power-OK信號的保持時間要求是大于17ms。
掉電保持時間如此受關注,是因為其很大程度上關系到硬件的壽命,Power-OK保持17ms意味著面臨17ms以內的掉電情況時電腦能持續運行而不出現關機、重啟的狀況,而各路電壓保持18ms或者更長的時間,是為了在掉電發生時各個硬件能夠做出應急處理,比如機械硬盤的磁頭歸位 、SSD的掉電保護。
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保持時間是在75%負載(DC輸出750W)的情況下測得。
對于+12V和+5V,合格的標準是保持時間等于或者大于18ms,Power-OK(或者稱PG,Power-Good)時間應該等于或者大于17ms。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12V保持時間為32.6ms,+5V為36.8ms,Power-OK為28.3ms,三項保持時間全部達標而且留有充分的余量。
按照我們目前的評分標準,華碩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的超能指數為94.37分,屬于頂尖級別的電源產品,適合對電源性能有極致追求的玩家選用。
華碩ROG THOR雷神系列的電源本來就是一款高起點的產品,而這次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是其第二代產品,主要是在保持第一代高性能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RGB燈光效果并加入了PCI-E 5.0供電接口的支持,因此其整體性能是完全符合我們預期的,在轉換效率、電壓穩定性、輸出紋波以及保持時間等各個方面都有優秀的表現,0 dB FAN智能風扇停轉技術也保證了電源在噪音和散熱上的平衡,這使得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成為了一款難以挑剔的優秀產品。
電源迷你天梯榜
對于額定功率1000W或以上的電源,其天梯榜成績將在超能指數的基礎上加1分
那么怎樣的玩家才需要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呢?首先當然是你的預算要比較充足,畢竟電源盡管提供有10年質保,但官方售價畢竟是達到了2799元的水平,并非任意玩家可以輕松接受;其次就是你需要一款高性能、高功率的產品,那這款電源在這方面是毫無問題的;最后就是玩家需要有比較長遠的目光,如果你需要電源在PCI-E 5.0時代也能繼續發揮作用,那么自帶PCI-E 5.0供電接口的第二代ROG THOR雷神電源確實是目前少有甚至是唯一的選擇。當你同時滿足上面三個需求的時候,我想你肯定無法拒絕ROG THOR雷神1000W Platinum II電源。
√ 優點:
- 80Plus鉑金認證
- 輸出紋波控制優秀
- 輸出電壓非常穩定
- 保持時間非常充足
- 支持0 dB FAN風扇智能停轉
- 支持AURA Sync燈光同步
- 支持PCI-E 5.0供電接口
X 缺點:
- 無明顯缺點
2022年(最新)DIY電腦配置推薦|配置清單通用篇
電源不同于顯卡CPU,電源制造技術發展并不快,現在新電源比起10年前老電源也沒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所謂“買新不買舊”的說法在電源領域并不適用。
電源作為電腦的心臟,自然不能差。但不要有瓦數焦慮,比如明明是整機功耗300w的電源,上850w,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好的電源——能讓你的身體有著持續穩定的血壓,在身體高強度運動下,也有著強勁有力的血液供給。你以為短跑冠軍光靠腿就能跑那么快?
渣渣電源——那就有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也許平時活動尚顯穩定,但在高強度運動壓力下,孱弱的心血系統無法支撐,突發性心臟病boom!!!瞬間爆炸,完成單殺!
所以啊,請善待自己的電腦,給他一顆好的心臟!
不同于CPU只有intel和AMD兩家對戰,電源市場的品牌還是很多的,包括自主研發生產品牌和代工貼牌品牌。
不知道怎么選的話,銀欣日本官推總結了一份不錯的電源選購指南,針對RTX 3090、RTX 3080及RTX 3070都做了推薦,并且有AMD及Intel處理器兩種版本。
先看RTX 3090顯卡,搭配酷睿i9-10900K的話,至少推薦1000W電源,預算高點的可以上1200W電源。
如果是搭配AMD的銳龍9 3900X(銀欣表格上寫錯成銳龍7了),電源可以放寬一點,最低850W,1000W更好。
RTX 3080顯卡,搭配AMD銳龍7 3700X處理器,電源是750W-850W之間,搭配Intel的酷睿i7-10700K,電源推薦850-1000W之間。
至于RTX 3070顯卡,搭配銳龍5 3600X處理器,電源推薦550W到650W,搭配酷睿i7-10700K要650W-750W。
總之,RTX 30系列三款顯卡搭配的電源不要湊合,最低550W,高玩建議直接850W起步,1000W甚至1200W也不算夸張。
當然,這不是說這樣的平臺功耗就有1000W,實際上是為了保證各種情況下的需求,留出足夠的空間,畢竟電源在不同負載下的效率還是不一樣的。
當然 上圖也只是寫了一部分而已,沒有標注在圖中的該怎么選擇呢?
(CPU的TPD功耗+顯卡TDP功耗)×1.8+100=電源瓦數。
比如i5-10400的TDP為65W,RTX3060的TPD為180w,就是(65+180)×1.8+100=541,取整數就是550w電源。
所以買550w電源即可。
我認為比較合理的算法是300W+顯卡功耗,比如集顯主機直接300W起步(實際使用200W),大部分的CPU65-105W之間,然后你使用的顯卡是多少W直接加上去就行,比如2080TI+260W,1660+120W,理論上600w電源通吃,但是考慮到水冷散熱,650W也問題不大,當然800W更好,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電源并非800W就是800W功耗,你使用442W,只耗電442W,更大的電源冗余可以有效提高動態功耗的負載能力。
很多老鐵經常認為一個極限750w的電源,運行功耗一定是750w,費電得不行。
這個觀念在至少90%號稱老鳥玩家的腦子里還存在。但是很可惜,這個觀念大錯!!
電源的功耗是根據電腦的運行需求變化的,假設待機功耗35w,那么在待機時間,風扇都懶得轉,一小時下來就是35w/h/轉換率,而暴力游戲,顯卡高負載,才有可能達到更高的功耗。
能拉10噸貨的車,不代表空載、輕載也要消耗同樣的汽油。
如果是長期玩游戲全高畫質,顯卡高負載,電源越大越好,可以減少發熱和噪音!
1. 穩定
電源對一臺電腦的穩定性,壽命,安全性等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不穩定的電源容易電容爆漿,導致硬盤掛掉,所以主要考慮牌子, 一線品牌的電源,絕對不能因為便宜選擇山寨牌子。
2. 功率足夠
如果是使用集顯或者AMD2400G的核顯這些沒有獨立顯卡的話,300W是夠的,但是如果哪天心血來潮想加個顯卡,就有點扛不住。顯卡畢竟也是用電大戶,如果功率不夠,或者經常滿載,整個電源會燙的可以烤紅薯,通常電源要滿足極限功耗需求,但是不能長期滿載工作(超頻最容易炸電容)。
電源的品牌比較多,比較知名的有:海韻、振華、臺達、全漢、EVGA、酷冷至尊、分形工藝、安鈦克、海盜船、航嘉、長城、先馬、鑫谷、康舒、安耐美、銀欣、金河田、華碩、Tt、恩杰等等。
電源這個產品比較特殊,不能只看品牌就選擇產品,因為幾乎每個電源品牌都有不同市場定位的產品,一些一線品牌的入門產品,縮水縮的不像樣子,同價位下,甚至還不如二線品牌的入門產品。
所以不要迷信品牌,大品牌不一定都是好產品,還是需要看具體產品和型號的。
最后,挑選知名品牌的具體靠譜產品才是硬道理,淘寶那種70塊錢就能買到700瓦的雜牌,還是建議不要碰了。
1、測評
有個比較取巧的方法,就是看專業人士的電源測評。
不過這也只是一個參考,因為專業人士測評的產品有可能是“特供”的,或者已經被“充值”了,所以測評也就沒了意義,所以看測評只能作為參考。
不過相對來講,剛提到的兩種情況比例并不高,所以看實際測評的參考價值還是比較大的。
2、價格
有個說法是“電源1元1瓦隨便買”,意思是,就比如用500元買一個500W的電源,相當于1元1瓦,這樣價位的電源一般定位中高端,用料做工和方案都比較令人放心,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說法。
不過入門電腦或中端主流電腦沒必追求這個,0.5元~0.8元每瓦就可以,完全可以放心用,性價比還高些。
如果是最入門上網辦公機,沒有獨立顯卡,功耗比較低,選擇0.3元~0.5元每瓦也OK,低于0.3元每瓦的不建議選購。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現實的市場規律,不要幻想能占到商家的便宜。
振華銅皇 450W 259元
優秀的入門級單路電源,單路12V輸出高達420W(12V主要是給顯卡和CPU供電),而且安靜無噪音,沒明顯缺點。
銅皇450W是振華很用心做并且用心宣傳的產品,一般這種帶有“門面招牌性質”的產品很少會坑爹,基本都可以放心買。類似微星的Mortar系列主板,早已成為微星的代表作。
注:這個電源適合配置小于等于I5 10400/R5 3600x+1660super的用戶使用
全漢GD 550W 399元
五年質保全日系電容的金牌電源,自帶雙8pin cpu接口是一個亮點,現在低價位電源中雙8pin cpu接口的產品很少很少。非全模組,故便宜,扁平線設計讓走線變得沒那么困難。
GD550雖然是額定550W電源,但是12V輸出比額定600W的Jumper 600更高,GD550的12V輸出竟然是也550W,比大部分600W電源都要高。沒錯,越是好電源,12V輸出就和額定輸出越接近。
注:建議i5 10400/r5 3600x+2060super顯卡的用戶不要考慮550W以下的電源,高配電腦真的沒必要省那個幾個錢。
酷冷GX 650W 469元
酷冷至尊的良心產品,五年質保全日系電容的銅牌電源,非模組。
因為性價比太高,廠家利潤少了,酷冷的GX系列不知道因為何種原因,在淘寶上只有少數幾家店鋪還在銷售,京東倒是一直有貨。質量比自家MWE 650更好,基本屬于無腦推薦的類型。
當然,酷冷GX550也同樣值得購買。
注:建議i7 10700/R9 3900X+2070super顯卡的用戶不要考慮650W以下的電源,高配電腦真的沒必要省那個幾個錢。
ntel新推出的10代酷睿CPU普及了超線程技術、大幅提升了頻率,可謂是誠意滿滿,相信不少用戶已經準備好打造一款性能強悍的10代酷睿主機了吧。不過在裝機時很多用戶都面臨著一個問題:該買多大的電源才能和10代酷睿產品完美匹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
要玩超頻,配1000W電源不夸張
看到要上1000W電源,肯定有玩家覺得很震驚:現在的旗艦主機需要這么高的功率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電腦報》之前的測試數據,Intel最新的旗艦CPU酷睿i9 10900K在之前的烤機測試中,當默認頻率時,AIDA64顯示的整機功耗為285W,將酷睿i9 10900K的頻率超頻至全核5.3GHz時,AIDA64顯示的整機功耗更是飆升到420W。而即便是次旗艦酷睿i7 10700K,默認頻率下滿載功耗都有261W,全核超頻至5.2GHz之后,頻率也有390W。要知道這還僅僅是CPU滿載時的整機功耗,顯卡還處于空閑狀態當中。
酷睿i9 10900K、酷睿i7 10700K肯定搭配的是旗艦顯卡,要知道RTX 2080Ti的最高功耗高達285W,RTX 2080的最高功耗也達到了215W,也就是說全核5.3GHz的酷睿i9 10900K+RTX 2080Ti組合滿載狀態下功耗都會超過700W,再加上其他硬件的供電,以及以后的升級需求,1000W額定功率并不夸張。
航嘉MVP K1000
對于高功耗的旗艦游戲平臺來說,由于電源經常都要在高功率、高負荷下運行,要是產品質量不好或是穩定性、安全性設計不夠完善,就很容易出故障,甚至導致平臺上其他硬件的損壞。所以玩家在選購這些大功率電源的時候,不是說額定功率夠大就行,整體的做工、穩定性設計同樣不可忽視。
航嘉MVP K1000采用了紅黑配色,極具游戲范。額定功率達到1000W,+12V電路能提供單路83.3A的電流,輸出占比達99%。除了額定功率夠高之外,產品采用了配有定制化銅片式主變壓器的LLC+DC-DC架構,效率更高更穩定,并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典型負載最高轉換效率接近91%,平均效率達到89.55%,再加上產品符合RoHS等多項認證,達到高效節能的效果。
產品內部輸出濾波電容堆配備足量日系電解電容和固態電容,性能穩定、輸出電流純凈。還有平均故障間隔時間>5000小時,采用45℃高溫設計的開關管,增強平臺運行的穩定性。航嘉MVP K1000支持100V~240V寬幅電壓,擁有五大保護設計,讓電源在各種惡劣天氣、環境中也能平穩運行。
散熱方面,電源配備了高可靠性啟停轉子的雙滾珠軸承風扇,耐用性出色還具備智能啟停功能。作為一款高端電源,航嘉MVP K1000少不了采用全模組線材設計,所有的線材均可拔插,能帶來更高的使用自由度,也便于讓機箱保持整潔。此外電源的線材長度都在500mm以上,輕松走背線。線材表面都有網管覆蓋,更耐用
不玩超頻,650W產品剛剛好
10代酷睿i7中除了酷睿i7 10700K之外,還有不能超頻的酷睿i7 10700,這就對電源的要求低得多。畢竟其TDP只有65W,比酷睿i7 10700K少了整整60W,滿載運行時肯定沒有261W這么高。再加上酷睿i7 10700比較適合用來搭配RTX 2070S、RTX 2060,所以額定功率為650W的電源就完全夠用了。
航嘉WD650K
參考價格:499元
想要側重寬幅穩定、高效,就得選航嘉WD系列金牌電源。作為爆款WD600K的升級版,航嘉WD650K除了將額定功率提升到650W之外,能夠提供單路50A的最大輸出電流之外,依舊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在在國內電網使用時最高轉換效率可達92%,更省電。產品采用了成熟穩定的主動PFC+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數字穩壓設計,大量采用高品質固態電容和一線大廠電容、低損耗封閉式PFC電感,可以有效降低紋波、磁損和抵御干擾。
該電源配備了12cm液壓智能溫控靜音風扇,在保證散熱效果的同時,還能更好的控制工作噪音,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產品配備了全包裹網管線材不但更加防割耐磨,同時也更加美觀易用,700mm長的電源線輕松實現走背線。還有雙4+4PIN設計,能更好的滿足旗艦主板超頻的供電需求。
如果你想升級10代酷睿高端平臺,還要追求一定的性價比,那么不妨來看看航嘉WD650K吧。
應付新酷睿i5,550W產品足矣
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酷睿i5才是最適合他們的產品。即便是能超頻的酷睿i5 10600K的TDP為125W,默認頻率下滿載功率為176W,而TDP僅65W的酷睿i5 10600、酷睿i5 10400的功耗就更低了。再加上酷睿i5也就搭配GTX1660Ti、GTX 1660S等顯卡為主,功耗也很有限,所以只要不是那些玩極限超頻的玩家的話,550W電源基本就夠用了。
航嘉GX550PRO全模組
參考價格:429元
航嘉GX550PRO全模組機身上的型號文字紅綠搭配非常的搶眼,可以滿足玩家組裝炫酷游戲主機的需求。產品的額定功率為550W,單路42A強電流,滿足高端顯卡供電需求。產品通過了80PLUS銅牌認證,國內使用最高可達92%效能,節能省。電源內部采用的是主動PFC+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數字穩壓設計,電壓精度高,交叉負載表現優秀。再加上高品質固態電容、一線大廠電解電容,輸出電流純凈,有效延長硬件使用壽命。同時電源的120mm風扇采用了液壓軸承,搭配智能溫控設計,為用戶、玩家打造靜音舒適的使用環境。
從產品名就能看到航嘉GX550PRO全模組采用的是全黑并排模組線材,按需使用讓機箱內部保持整潔的同時,還有利于提升機箱的散熱效率。同時CPU電源線的長度達到了700mm,這樣的線材長度足以應付全塔機箱的連接需求。而且電源提供了雙8pin接口,滿足高端主板8pin+8pin或8pin+4pin的供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