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X250是公司配的,沒辦法,當初選擇的T440,T450沒有配額了,又不想選HP的機器,最好只好選了X250.本來以為12寸的屏幕很小,操作不太方便,現在實際用下來,發現除了有時候操作某些比較精細的東西,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12寸的電腦背在身上,也感覺蠻重的,還好14寸的沒貨啊,不然還真要多費點力氣。
經典的小黑造型。lenovo看起來像金色的,其實也是銀色的了。
乞丐版配置:沒有攝像頭,沒有指紋,1366的屏幕。4G內存,32位windows7,i5低配CPU。升級成本高啊
看小黑施展鐵板橋絕技。不過貌似沒什么作用。
順便曬曬08年的F41A。經歷過顯卡門,顯示屏花屏最近剛換過,雖然換了以后就沒有使用過了。外觀實在有點臟了,當初可是經常被人以為是蘋果的本本的,哈哈。F41A后蓋比較好拆,很方便清理灰塵。
大家都說小黑的鍵盤手感好,可是我覺得小黑的鍵盤比較軟啊,按得比較費勁,當然這只是一個習慣問題,用習慣了也感覺打字很輕松。F41A的鍵盤按得較輕松點吧。有一個不方便的是X250的觸摸屏不能用快捷鍵開關。對我來說的話,觸摸屏和指點桿都用得比較少,也許取消掉都沒有問題了。
X250單獨看著雖然也不是特別薄,但是14寸的F41A一筆,就感覺是身材少了一圈。不過這是以前的14寸了,現在的T440和T450有是很薄的。
選250的一般都是看重輕巧,也特地秤了下,X250有1456克,F41A有2444克。
續航是我感受最深的,雖然帶了一塊凸起的電池,不過剛好也方便散熱。一般來說電池2小時充滿,基本可以用6小時吧。不過電池管理軟件計算的時間經常變化,希望過了一年后,還能堅持這么久吧。
看評分的話,只有圖形稍微拉后腿點,不過平時也就是做做PPT,看看文檔啥的,所以也算是夠用了吧。也許以后可以換個固態硬盤吧。本來想裝個win8.1的,可惜公司的安全政策不允許,只好作罷。不過由于裝了公司N多的軟件,開關機都是慢如牛啊。
屏幕當然是越大越好了,12寸當然習慣就好。
雖然感覺12寸沒有想象中的輕,不過更重的我都背過,所以習慣就好。所以如果對性能沒有特別的要求,也有移動的需求的話,選擇X250是個不錯的選擇。
下面附京東購買鏈接,當然我不是京東購買的,因為京東的我看了下都有攝像頭啊,我手中的是沒有的。
外媒報道,2014年夏季,蘋果與IBM建立了合作關系,從此IBM公司允許員工在PC機或Mac電腦之間進行選擇,很多人選擇了后者。至于背后的原因,IBM職場副總裁弗萊徹·普雷文指出,完全因為便宜。
IBM說公司電腦換成Mac更省錢(圖片來自baidu)
弗萊徹·普雷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使用時間越長,Mac電腦越省錢。即使IBM從微軟拿到最好的價格,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在IBM的4年使用期內,每一臺Mac電腦平均可節省273-543美元,其幾乎不需要技術支持或維修,Windows PC不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維修都要翻倍”。
另外,員工對投入精神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得到改善,從而使IBM公司賺到更多錢。“觀察員工的最快方法是看他們手上拿著什么,或是桌上擺著什么,”他說。“實際上,我們購入的每臺MAC都在為IBM省錢。”
其實IBM的說法,早前蘋果CEO蒂姆·庫克就曾說國,其在財報會議上表示,IBM的員工從Windows電腦改用MacBook之后,每個人可以節省約270美元的技術支持費用。
據了解,IBM有近10萬名員工,他們被允許在PC機或Mac電腦之間進行選擇。IBM透露該公司所部署的Mac設備即將突破10萬臺。根據IBM公布的數據,自2015年6月1日以來,該公司已經累計部署超過9萬臺Mac。
除此之外,IBM還表示其部署的iPad設備超過了4.8萬臺,同時他們還向公司內部分發超過8.1萬部iPhone。
者:魑魅魍魎12345
自從1999年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之后,就對這個東西產生了興趣,以至于現在也以電腦為生,雖然不是什么高手,只是勉強靠這個混飯吃。
記得我第一臺電腦是賽揚366A的處理器,64MB內存,8G希捷硬盤,什么牌子的8MB 3D顯卡。就這么一個電腦讓我度過了初中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歡樂,什么紅警、帝國、fifa、nab、古龍群俠傳玩的不亦樂乎。
我的第二臺電腦也是組裝的,這個是自己攢的,那配置可以相當燒包,2001年,買的奔騰4 1.7G 478針的CPU,256MB DDR內存,40G IBM硬盤,64MB GF3 Ti300的顯卡(這塊顯卡當時就2000塊),17寸優派顯示器,創新5.1聲道聲卡配上漫步者5.1聲道音箱,羅技的極光旋雕鼠標,打游戲看電影聽音樂,當時可以叫無敵了。
我第三臺電腦是大學時候買的筆記本電腦,LG的,說實話,這個被中關村的奸商給黑了,什么配置我也記不清楚了,反正從此再也不相信中關村那些奸商了。不過也就是這次,我家里終于組建了局域網,也可以在家里打打聯機游戲了。
第四臺電腦是工作之后,2007年,在原有第二臺電腦上升級來的,其實只保留了機箱、聲卡和音箱。配置是技嘉的全固態主板EP35DS3,話說那個年代全固態可是很火的,CPU是低端的酷睿E4500,也第一次有了多核的CPU,內存是DDR2 800 2G的,后來升級到了4G,硬盤是250G,后來也升級成了120G固態硬盤和1T的西數黑盤,顯卡是9600GT 256M,訊景的,還配了當時dell 22寸的液晶顯示器,具體型號記不清楚了,反正是銀色的,帶攝像頭矩陣麥克風和音樂棒的那款,當時可是很高端的,這個電腦現在為止還在服役,雖然不怎么開機了,他也讓我領略了使命召喚和英雄連的震撼。
第五臺電腦是傳奇的X200,2008年購入,我個人認為是聯想收購IBM筆記本事業部之后出的最經典一款了,就連我現在用的X1也感覺不如那個經典,畢竟X200可是性價比很高的,至今仍在服役。我買的時候是學生機,就為這個還托人給買的,最后還搭進一頓飯錢,P8400的處理器,2G DDR3內存,160G硬盤,當時在筆記本里很厲害了,后來被我升級到了4G內存和500G硬盤,去年升級成了8G內存和240G固態硬盤,加裝了藍牙、攝像頭,并且把無限網卡進行了升級,今年把固態硬盤升級成了460G的,貌似這個本本還能再戰N年。
第六臺電腦,也就是我今天要說的了,這個是距我第一臺電腦也有17年了,從我十幾歲到三十多歲,這跨度也太大了。我是春節前買的,這個配置也是相當燒包,skylake的i7 6700處理器,不過說實話,雖然自帶風扇沒人用,intel也太縮水了,散熱片上的銅芯都被省略了,不僅沒有改進,還退步,不過CPU性能沒得說,4核8線程,家用領域可以說幾乎無敵了。intel這幾年可是把amd打的夠嗆,再沒有奔騰雙核那種被AMD吊打的局面。為什么買K,其實是因為沒錢……
英特爾(Intel)酷睿四核 i7-6700 1151接口 盒裝CPU處理器...
我很早就想裝小機箱了,無奈itx的板子找了好久,也沒有發現支持4條內存的,無奈只能選matx的了,在技嘉和微星中考慮了好久,還是用技嘉吧,畢竟也是老用戶,華碩那種高級貨可不是窮人用的……不過話說回來了,微星的BIOS可是非常炫酷的,技嘉的太low了……沒有用DDR4,因為這貨確實太貴,不舍得,就選了B150MD3H,這款帶M.2接口的板子。 當時還送內存一條,賣掉折現100。
技嘉(GIGABYTE)B150M-D3H DDR3主板 (Intel B150/LGA 1151)
機箱發燒買的海盜船air 240的,雖然看起來還可以,不過價格確實太貴,沒有什么性價比,稍后介紹。
海盜船(CORSAIR) Carbide系列 Air 240 立方形迷你ITX游戲機箱 白色(雙倉...
電源買的安鈦克半模組電源,其實全模組也沒有什么用處,畢竟幾根常用的電源線你都要接的。散熱器本來想用九州風神送的那個玄冰400,結果因為機箱高度限制,只能又買了一個,原來的賣掉了換了點兒銀子。買的一體水冷的,也是安鈦克的,因為便宜,大神不要笑話用一體水冷的。
安鈦克(Antec) 額定550W 新模尊 Neo Eco 550M 電源(80PLUS銅牌/模組電源...安鈦克(Antec)H1200 Pro 水冷散熱器 (CPU散熱器/石墨軸承/揚程達2.3m/...
硬盤買的是創見的240G的M.2接口的固態硬盤,為什么選他,因為便宜,這個是天貓上買的,旗艦店當時做活動買的,這么一個配置當時各種用券、湊單,花了好像6K左右。
后來有人在什么值得買上介紹sandisk 960G固態硬盤,我又買了一塊,用上原來X200淘汰下來500G的筆記本硬盤,這個電腦上總共有三塊硬盤,M.2的硬盤做系統裝程序,960G固態盤用來跑虛機,500G筆記本硬盤用來存資料。
說到這里,有人要問了,顯卡呢,你這配置不會用集成顯卡吧!沒錯,我就是用集成顯卡,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來現在用顯卡的地方了,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看上的顯卡都太貴,我目前就是用這個電腦跑虛機用,說到游戲都是淚啊,現在單機游戲沒落了,尤其是電腦上的,之前還有使命召喚和英雄連撐著,現在真沒有什么興趣了,另外我有Xbox,如果玩游戲,這個完全可以,另外家里3個ipad也夠我玩的了……
我又入手了一塊技嘉的無線網卡,雖然我用有線,但是他有藍牙,我新買的鍵盤也是藍牙的,如果用那種USB的,我感覺太low了,所以就買了一個擴展卡。
里面的物品還是很全的,做工不錯。
一個m.2轉PCI的卡,上邊一個無線網卡帶藍牙功能。無線網卡接口部分還有塑料防護,大廠就是不一樣。
這個是天線,可以調節方向,底部有吸鐵石,可以吸在機箱上。
海盜船機箱側面,有鏤空,里邊有燈會很漂亮,不過我是一體水冷,沒法玩燈,浪費了。
正面圖,這個機箱就是上下左右和前方都能拆卸,都有防塵網,正面的商標也是吸鐵石吸住的,可以按照喜好改變方向,電源燈是白色的。正面還貼上了i7的logo,和內存的logo,內存忘記說了,金士頓駭客8Gx4。
整個機箱幾乎是免工具的,除了電源外,都不用工具,PCI插口部分,只要一扳,一卡,就完成安裝,很方便。
機箱內部照,機箱本來帶3個風扇,水冷有2個風扇,算上電源的,總共6個風扇,運行起來很安靜,很不錯。另外用水冷確實讓整個機箱看著整齊了。機箱內部全黑設計,支持背板走線,主板在一個區域,硬盤和電源在另一個區域,這個就是這款機箱為什么很胖的原因。
M.2的固態盤,速度非常快。
內存插滿。
大大的水排帶走CPU全部熱量。
為什么商標是反著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這么裝比較順手罷了,不過安鈦克的卡扣設計部方便,反正一個人裝起來比較費勁。希望可以改進,水冷就是在CPU部分沒什么太多要求,不管主板設計多花哨,也不影響安裝。
裝入無線網卡,如果要用藍牙功能,要占用主板一個USB3.0的擴展槽,相信這個也沒有什么問題,因為擴展口一般也不會插滿,另外他還提供了一個USB3.0的輸出,不過我真覺得在機箱內部,這個接口能有什么用處?
背板走線,有橡膠保護,不會把線劃傷。
機箱底部,還可以加裝風扇,如果用itx的板子,可以把水排放在底部。
機箱頂部,有大風扇,還有2.5寸硬盤的盤位。另外我家寶寶老搗亂……
另外一層是硬盤和電源。
兩塊2.5寸的硬盤。
3.5寸硬盤的盤位,這個都能拆卸。
半模組電源,可以減少一些電線,讓機箱內部看著整齊,其實我個人而言,如果用獨顯,這個電源不一定有普通電源看起來干凈。
大水排,大風扇,前方是進風,上方是排風。
燒包的鍵盤,tinkpad鍵盤,藍牙的,支持電腦,安卓和蘋果三個系統切換,手感和筆記本差不多,感覺還可以,不過400的價格也真高……
4核8線程,32G內存,配置雙固態硬盤的電腦。
什么評分就各位自己百度了,各大網站這些評測多的是,我也不專業,就不獻丑了。
寫到最后,其實我個人認為,什么理性消費其實也就說說,在很多時候還是感性促進消費,買東西我的觀點就是買適合自己的,讓自己開心的,沒有必要糾結于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