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 飛向群星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在2014年,俄羅斯一家媒體爆出蘇丹軍隊選用中國的97式步槍做為他們“未來戰士”系統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97步槍很可能成為蘇丹軍隊的下一代制式智能武器系統。雖然蘇丹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非洲小國,但還是給97步槍配上了個人計算機、液晶顯示屏、晝夜用儀表,科技氣息十足。
97步槍實際上是中國95式步槍的外貿版,在非洲和東南亞等幾個國家都有裝備使用,而我們中國解放軍自用的95步槍已經開始服役20多年了,但是近年來備受爭議,不少人喊出要換槍的呼聲,那么這款比不少人年齡還大的老槍性能到底怎么樣?
▲中國95式自動步槍
95式突擊步槍是中國緊隨世界小口徑步槍潮流裝備的第一款小口徑步槍。相比以前傳統的步槍小口徑步槍具有彈道平直、威力大、后坐力小的優點。
▲95步槍射彈出口的洞有拳頭大小
上個世紀60-70年代,由于美軍小口徑M16的成功,以及試驗發現小口徑槍彈的綜合性能高于傳統中口徑槍械,蘇聯也換裝了5.45mm的AK74。在世界小口徑潮流下,中國也決定采用5.8mm作為下一代小口徑,經過多年研制,對應的95步槍在95年也完成了設計定型。
95采用的是短活塞行程導氣式原理,相比AR的氣吹式原理更加可靠,而且比AK系列的長行程射擊過程更加平穩,精度更高。在保證槍身很短的情況下有一根堪比有托步槍的長槍管,威力也能得到很好地保證。
▲95射擊原理
和他的前任81杠的對比一直是所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相比81步槍,95步槍具有鮮明的優點。一是采用無托設計且大量采用高強度的輕型材料,使得重量大幅下降,握持舒適,便于操作特別是有利于機械化步兵攜行作戰。
▲手持95,身輕如燕
二是同等負重條件下,95步槍攜彈量可比81杠增加約25%,從而提高了持續作戰能力;
▲和左邊的7.62彈相比,5.8彈細長,重量更輕
第三是威力大,95射出的5.8彈初速高達960m/s,遠遠超過7.62彈約720m/s的初速,在100m射擊距離上對普通鋼板的侵徹深度為8-10mm,而7.62普通彈只能擊穿6-8mm鋼板,空腔效應也更好,也就是說95步槍的殺傷力要比81更大。
▲小口徑子彈驚人的空腔效應
四是后坐力小,據測試95步槍的后坐力比81杠降低約30%,后坐力的減少,使操作使用更加容易,有利于提高射擊精度。
▲95步槍后坐力較小,
沒打過槍的妹紙也能輕易打出好成績
五是機械瞄準具改為覘孔式,更加有利于精確瞄準。
95步槍是我國跳出蘇系槍械設計理念后,在小口徑和無托化道路上的第一次嘗試,雖然相比81杠有所提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從它亮相之日起,圍繞著它的批評不斷,爭議不絕,軍迷們對國產槍械愛之深痛之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全然無視95的優點,把95噴得一無是處,那就有點過了。
▲你們怎么舍得黑我的95
作者:daitoさん
網上噴95最多的,不外乎高基線、易打臉等老生常談。其實這些黑點有的只是瞎說,靠譜的幾個很多是無托步槍固有的缺點。先說高基線,應該說自從使用光學儀器輔助瞄準以來,瞄準基線就已經升高了。
▲基線言論黨眼中的好槍,這個夠低了吧?
事實上,95的基線高也沒高多少,個別照片中的挺脖子瞄準是因為加裝了對抗模擬器而已。
▲95式、FAMAS、G36的瞄準基線對比,95略高,但也沒高多少
▲據槍后的目標大小,其實主要和姿勢有關
和基線高低關系不大
另一個主要被噴的是附件擴展性不強的問題。其實95研制的那個年代還沒有附件擴展概念,那個年代的海灣戰爭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用的M16A2也基本沒啥擴展性能。雖說后期也可以改裝,但是改裝幾支可以,以95龐大的裝備量,改裝幾十萬支可不是說說而已。
▲91年海灣戰爭中的M16A2不也是光禿禿的?
再說易打臉,其實這也是無托槍的通病。無托槍設計緊湊,拋殼窗不可避免的靠近射手臉部,當左手射擊時,確實有打臉的風險,但這并不是不能解決的,臉往后靠靠就可以了。
▲彈殼打臉是無托步槍的通病
▲國外槍迷演示97左側射擊,事實上問題不大
自1997年驚艷亮相,95步槍至今伴隨我軍走過了21個年頭。它是我國自主研制小口徑步槍的一次有益的探索,盡管帶著缺陷出生,也沒少挨罵,背負著苛責默默前行。
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碧波蕩漾的南海,在風急浪高的亞丁灣,在硝煙彌漫的中俄軍演戰場,到處留下了95的身影。95步槍再差,也是默默守護祖國的衛士,AR再好,也是侵略人民的幫兇,對于95來說,希望大家能客觀和憐惜些,不求贊美,但求別黑。
▲別等到95真的退役了,才想起它的好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器測試-03:各種槍械射擊蘋果筆記本。
多少臺筆記本電腦可以擋住子彈?強子從爺爺的倉庫里順來12臺蘋果筆記本,這可是爺爺被忽悠購買的理財產品,專業坑爺的強子將用不同槍械逐一射擊。
·首先下場的是格洛克44手槍,一槍下去僅在第1臺電腦上開了個洞,但是沒能擊穿。強子又拿出發射9毫米金屬彈的格洛克19手槍,瞄準射擊一氣呵成,這一次擊穿4臺電腦。
·接下來上場的是老伙計黃金沙漠之鷹,金燦燦的十分亮眼,舉槍射擊,這一次擊穿了7臺電腦,兇殘的子彈連電腦的內存條都打了出來。傲嬌的強子祭出發射.500馬格南子彈的轉輪手槍,迅速射擊毫不拖泥帶水,這一次僅僅擊穿6臺電腦。電腦上被開出的大洞讓我不禁菊花一緊,更讓人驚奇的是射出的子彈居然沒有變形。
·下面上場的是AR15突擊步槍,一槍下去貫穿4臺電腦,威力居然不如手槍彈,這讓強子很沒面子,直接讓才藝拿出壓軸武器BLT,先發射一枚曳光彈開開葷,一槍下去火光四濺,直接射爆前兩臺電腦又貫穿了7臺,最終擊穿9臺電腦,這要是打到頭上可以直接吃席了。
·不信邪的強子繼續射擊,這一次射擊.50BMG穿甲彈,直接射爆前面3臺電腦,遺憾的是發生了彈道偏移,最終止步于第十臺電腦。
你覺得如果沒發生彈道偏移,能否擊穿全部電腦?評論區告訴晴天。
提卡拉什尼科夫輕機槍(RPK)——也許是蘇聯系列中最具爭議和誤解的射擊武器。對RPK(及其后來的改進型號)的用戶沒有人無動于衷。有些人對它情有獨鐘,樂于使用,但大多數人卻不喜歡它,這其中有原因。也許他們只是沒能正確使用它?
RPK
所以,我來看一下RPK系列。從歷史到現代再到未來的視角,關注它的一些不太標準的應用場景。
RPK和AK
1959年,經過改進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AKM)開始在蘇聯軍隊中逐漸取代1947年型號的AK。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使用7.62x39mm中間彈,當時的軍隊對其非常滿意。這是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登上世界武器“奧林匹斯”的開端。
RPD
與此同時,從50年代初開始,捷格加廖夫的RPD(RPD-44)一直充當主要的輕機槍。這種武器在研發、改進和驗收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困難。設計師似乎在不斷測試RPD,但沒有解決其主要問題,仿佛在向軍方傳遞信號:“你們最終還是會接受的。”
RPD存在氣體系統容易堵塞、可靠性不高、每百發子彈就可能有一發炸膛的問題。而且,重量也不小:空槍重7.4公斤,裝滿彈藥時為9公斤(100發7.62x39mm中間彈)。
考慮到AK和后來的AKM的簡潔結構和高可靠性,軍方自然要求卡拉什尼科夫設計一款輕機槍,以替代令人厭倦的RPD。
卡拉什尼科夫7.62x39輕機槍
不需要革命性的設計。RPK基于AKM,有以下不同:
1. 加長的槍管:590毫米(相比AKM的415毫米)。
2. 更厚的槍管。
3. 加強的機匣。
4. 配有折疊的兩腳架。
5. 40發彈匣(當然,也可以使用AK和AKM的標準30發彈匣),還有75發的彈鼓。
6. 類似于RPD的槍托,可以握持。
加長的槍管提高了精度和射擊密集度,也增加了子彈的初速:745米/秒(相比AKM的715米/秒),提升了殺傷力。
更厚的槍管在連續射擊時不容易過熱,不需要更換。而且設計也不考慮更換。
公民版出口型 RPK-203 7.62х39。卡賓槍 VPO-137。安裝在雙腳架上,配有30發彈匣和紅點瞄準鏡
雙腳架提供了支撐和穩定性,增加了連發射擊的精度和密集度。
裝有40發彈匣的RPK重量為5.6公斤。相比RPD的9公斤,即使考慮到彈藥數量的差異,RPK的重量也是壓倒性的優勢。
與AKM零件的統一化是RPK的另一個重要優點。
中間的戰士使用的是RPK-74
盡管RPK在許多方面相對于RPD取得了進步,但它存在一個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于,RPK之所以被稱為機槍,僅僅因為它的名稱中有“機槍”這個詞……實際上,它不過是經過升級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這個特點一直貫穿RPK家族的所有型號,直到現代。
RPK-74M
作為替代許多人憎恨的RPD,RPK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只有理解這一背景,才能為這種武器的出現找到堅實的理由。
那時候還沒有PK……
RPK的可靠性彌補了其火力提升的不足,相比簡單的AKM來說尤為明顯。盡管RPK的彈匣容量相對較小,但其優勢使得這一問題顯得微不足道。相比RPD的100發彈鏈,RPK的40發彈匣在作為機槍來說顯得少得可憐。而75發的彈鼓在60年代不可靠,如今仍然經常出現故障。
5.45x39口徑的AK-74和RPK-74
隨著使用小沖量彈藥的AK-74的出現,RPK系列也發展出RPK-74。
武器的總體輪廓保持不變。
彈匣容量增加到45發。
槍管長度與其前身相同:590毫米。
子彈初速:960米/秒(相比之下,AK-74為910米/秒)。
對單個目標的有效射程:600米。
滿彈匣的重量:5.46公斤。
為空降部隊開發了帶折疊槍托的RPK-74型號,還有可以安裝瞄準鏡的版本。這些在RPK時代已經存在。
RPK-74
在AK-74M步槍現代化之后,RPK也得到了改進。RPK-74M配備了折疊塑料槍托、塑料護木,并增加了“燕尾槽”支架,用于安裝光學或夜視瞄準鏡,不僅限于特殊系列。
基于出口型RPK-203的民用卡賓槍VPO-137,7.62x39,折疊槍托
我們再一次看到的是RPK-74(RPK-74M),本質上是“類固醇版”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但絕不是一挺機槍。
RPK-74M安裝在“燕尾槽”上的瞄準鏡
這一論點的最佳證明是我們的統一機槍PKM。這種步兵版武器配有兩腳架,重量為7.5公斤,加上裝有100發7.62x54R子彈的彈箱重3.9公斤。是的,滿載的PKM比RPK重兩倍多。然而,除了是統一機槍,PKM還是一款相當輕便的輕機槍。
“自信的PK用戶”臂章,來自特別軍事行動
PK的火力、有效射程、彈藥量遠遠勝過所有版本的RPK。
特別軍事行動區陣地上的PKM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看出RPK的定位。當時需要淘汰RPD,在當時的現實下,這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但隨著PK(PKM、PKP)的出現,把RPK當成機槍就顯得很尷尬了。與步槍子彈相比,中間威力和低沖量子彈在機槍領域完全沒有競爭力。火力密度、有效射程、穿甲能力,尤其是對車輛和掩體的打擊能力,PK都是無可匹敵的。
有一種替代觀點認為,機槍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使用低沖量子彈(5.45/5.56)和彈鏈供彈。比如美國的“Minimi”輕機槍。相對輕便的槍體,至少100發子彈,最好更多。由于彈藥輕,可以攜帶大量彈藥,長時間壓制敵人。有人認為RPK-74配75發彈鼓或60發高容量彈匣是一種早期嘗試,朝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如果讓PKM的戰士對上“Minimi”的戰士,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在野戰中,前者根本無法接近,而在城市中,前者將被PK步槍子彈的威力壓制。機槍的定位不適合RPK,也不適合“Minimi”。
步兵戰士持RPK-74
今天,RPK-74(RPK-74M)在“404地區”被用于戰斗。就像在蘇聯時期一樣,有一些狂熱的愛好者,但也有大量的懷疑者,他們不愿為了可疑的優勢而攜帶只是更重更大的一款自動步槍。如果需要機槍,他們會選擇PKM。
有AK、RPK和PKM
然而,在一些狙擊手或是承擔了“準狙擊手”角色的戰士手中,RPK-74變成了另一個樣子:一款適用于近中距離作戰的狙擊步槍,并具有自動射擊模式。
RPK-74。更換了槍帶。前護木配有導軌。準星被去掉,照門換成了裝有紅點瞄準鏡的導軌。槍托上裝有自制的臉托
他們進行以下改裝:
1. “消音器”,用于消散聲音和抑制槍口閃光,以提高火力點的隱蔽性。
2. 從“燕尾槽”到皮卡汀尼導軌的轉換支架。
3. 現代光學瞄準鏡、紅點瞄準鏡(或者使用老式的PSO瞄準鏡)。
特別軍事行動初期。在基輔附近的一個檢查站。RPK-74M裝有替代照門的導軌,上面裝有紅點瞄準鏡
熱成像瞄準鏡(夜視瞄準鏡較少)。
60發四排彈匣,比普通30發彈匣僅長1.5厘米。比“紅色塑料”45發彈匣更短、更方便、更隱蔽。
如果有需要,他們會使用獨立的三腳架,如果標準的兩腳架不適應某些射擊位置,例如從建筑物內部、房間內射擊。
有些人還會更換帶導軌的前護木,并在上面裝上手柄,以便更舒適的手持射擊。根據情況,還可能使用其他配件。
VPO-137民用出口型RPK-203,7.62x39,塑料材質。更換前護木并裝有皮卡汀尼導軌槍帶也已更換,裝有瞄準鏡
如果遇到帶有固定槍托的RPK-74,可以更換為現代、輕便、折疊且可調的槍托。
AK-74M上裝了帶導軌的前護木、兩腳架、PSO瞄準鏡和非標準的槍口制退器。RPK-74將大大擴展他的能力
這種改裝后的RPK不再被視為機槍,而是一種狙擊自動步槍!在這種情況下,更長、更厚的槍管是有其理由的。獲取“消音器”比SVD容易得多。自動模式也讓這把槍在半自動狙擊步槍甚至栓動狙擊步槍中脫穎而出。可以裝填60發穿甲彈BS子彈。向目標發射連發,而不是單發射擊窗戶中的快速移動目標。
RPK-74裝有“消音器”
這種改裝適用于城鎮戰斗。頓巴斯地區充斥著這樣的環境。距離300米的射擊是罕見的,通常在建筑物中是150-200米。但如果需要,500-600米的自動狙擊射擊也是可能的。對于在防御中行動和在野外、樹林帶支援攻擊的行動,這種RPK的改裝也是有用的。在那里通常沒有超過500米的射擊距離。而在更遠的距離上,重型武器會起作用。
戰士(左)持有未改裝的RPK-74M。戰士(右)持有改裝后的RPK-74M,裝有“消音器”、紅點瞄準鏡和75發彈鼓
下圖是2022-2023年冬季戰斗視頻截圖,地點在居民區。視頻中蘇軍射手使用裝有“消音器”和熱成像瞄準鏡的RPK-74M,安置在三腳架上。戰士坐在房間深處。通過另一個熱成像瞄準鏡監控額外的區域。圖像傳輸到旁邊的平板電腦上。當敵人出現時,他進行射擊,保持在敵人的廣域視野之外。
RPK裝有“消音器”和熱成像瞄準鏡。房間深處的陣地。城市戰斗。
如果有RPK-74,并進行相應的改裝,那么在狙擊手和狙擊武器緊缺的情況下,或需要在戰斗編隊中增加“準狙擊手”,可以作為不錯的替代品。
戰士持RPK-74M,身著迷彩服。在特別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