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16號第14代英特爾酷睿桌面處理器正式發布,延用了創新性混合架構為電腦用戶帶來更強勁的處理器性能。本次發布會一共帶來了6款全新的未鎖頻的桌面處理器。分別是i9-14900K/KF、i7-14700K/KF、i5-14600K/KF。
第14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使用intel 7制程工藝制造,不僅加強了AI超頻功能,最高自動加速頻率來到6GHz,還同步增強了DDR5內存超頻性能,更強的IMC性能使內存超頻可達得到8000MT/s。這代酷睿處理器的升級,相對于第13代處理器進一步加大了處理器的性能優勢。
第14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依然延用LGA1700接口,這意味著除了全新上市的主板,原700/600系列芯片組主板也可以通過更新BIOS的方式,來支持第14代酷睿處理器。這對于正在使用700/600系主板而需要升級的用戶來說,可以保留正在使用的主板,在更新BIOS之后,即可以享受第14代酷睿處理器帶來的高性能流暢體驗。
七彩虹作為大陸板卡領創者品牌,率先更新支持第14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的最新BIOS。首發上市支持14代酷睿處理器的主板型號有:iGame Z790D5 FLOW、iGame Z790D5 ULTRA、CVN B760I FROZEN WIFI D5登陸艦等型號。
另外,部分正在熱銷的主板型號也同時更新支持第14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的BIOS,分別是CVN Z790D5巡洋艦 、CVN Z790 DDR4巡洋艦 、CVN Z790M D5戰列艦等型號,其他700/600系列的產品的BIOS會在官網陸續更新,敬請留意。
七彩虹京東自營旗艦店傳送門:https://mall.jd.com/index-1000000267.html?from=pc
【【前言:酷睿第14代臺式機CPU來了】】】
前段時間,我們三易生活曾經出品了一篇頗帶“劇透”性質的英特爾酷睿Ultra移動版CPU解析文章。
當時我們指出,新的架構將會在CPU性能、內存帶寬、GPU核顯性能以及AI加速器性能等多方面,提供革命性的進步。并且和其他媒體不同的是,我們直接給出了信源可靠的,相當詳細的產品信息,以佐證自身的觀點。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初代的酷睿Ultra,或者說“流星湖”架構,至少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說,大概率只會是筆記本電腦、至多加上品牌一體機的專屬平臺。當前并沒有任何信息顯示,它會有對應的LGA接口版本。
那么對于DIY市場、對于臺式PC的玩家來說,大家接下來又能“玩”到什么新花樣呢?
答案就是我們三易生活今天的測試對象,英特爾酷睿第14代臺式機CPU。
【【【硬件解析:“限量版”敞開賣,i7加核心是大亮點】】】
從架構上來說,酷睿第14代的架構是“Raptor Lake-S Refresh”。看名字就知道,它是基于13代酷睿桌面版,也就是Raptor Lake-S所衍生出的改進版。
改了哪里呢?我們將目前已知的幾款14代和13代的具體信息列出來,制成一張表,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是的,實際上本次的酷睿i9-14900K,在硬件層面上基本就可以看作是“大批量生產+再優化版”的酷睿i9-13900KS。畢竟后者當年是限量特挑的核心,因此溢價一直非常嚴重。相比之下,14900K這一次就有望讓更多玩家能夠用上日常6GHz的CPU。
這還沒完,我們接著往下看,會發現在酷睿i7這一檔,14代這次倒還真變化不小。和13代相比,新的i7-14700K直接多了50%的能效核,同時頻率也略有提升。很顯然,這會直接、且顯著地拉升CPU的多核表現,變相增加了“性價比”。
至于酷睿i5,第14代和前代相比,則又主要以頻率提升為主了。可以看到,它的性能核比前代峰值主頻高了0.2GHz,能效核頻率也上漲了0.1GHz。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由于制程細節上的成熟,這代的i5在超頻潛力上其實或許改進不小,這部分我們后面再說。
【【【功能解析:性能優化、AI超頻,還有新款主板】】】
在架構沒有明顯改動的情況下,酷睿第14代如何保證對DIY玩家和一般臺式機用戶的吸引力呢?這就要說到它這次的幾個“新玩意”了。
首先,是基礎性能、應用適配層面上的“英特爾應用優化器”。這是一個主要針對游戲進行性能調優的上游優化工具,支持部分酷睿第14代S系列K/KF處理器。
根據英特爾的說法,在通過該優化器工具進行性能優化之后,部分游戲的幀率可以得到額外的13%-16%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這優化器主要是針對開發者的,所以并不需要玩家自己折騰。只要你用的是受支持的酷睿第14代處理器,運行了經過優化的程序,就會自動起效果。
其次,在超頻表現上,英特爾酷睿第14代有兩個兩點。一是它現在支持了超過8000MT/s的,更高的內存頻率。此前甚至有一些說法聲稱可能有望達到10000MT/s以上。
第二就是在最新版的XTU工具里,英特爾專門給酷睿第14代的部分型號適配了“AI Assist”自動超頻功能。它基于英特爾自行訓練的AI模型,基本只需要簡單的“一鍵操作”,就能引導用戶完成對CPU的超頻調校。
而且,和此前一些品牌主板上內置的AI超頻相比,英特爾的這個官方“AI超頻”不需要重啟電腦,自動調校的速度也更快得多,可以說進一步降低了普通玩家從處理器里額外“壓榨”性能的門檻,提高了CPU的可玩性。
最后,在與之搭配的主板、PC平臺方面,酷睿第14代一方面依舊可以兼容600、700系主板,也就是說老用戶只需要升級BIOS就可以直接換U,無需更換主板或者散熱器。
但另一方面來說,伴隨著新處理器的上市,各大廠商又都基本上推出了改進款的Z790主板新品。這些新主板普遍擁有更高的內存超頻兼容性,同時其中的不少也都會支持WiFi7、雷電5等等,前一代所不具備的連接特性。
因此,如果你特別追求極致、或者本就打算趁著第14代上市的當口才重新配電腦的話,“一步到位”選擇這些新主板、新的內存和處理器搭配,也確實可以帶來一些過去所不能及的性能與功能體驗。
【【【平臺介紹:全套頂級平臺伺候,超高頻內存是亮點】】】
首先,來看一下我們三易生活為本次英特爾酷睿第14代處理器準備的測試平臺吧~
在主板方面,我們選用了微星Z790 Carbon WiFi主板。倒沒有別的理由,主要是這是當前能自己掏錢買到的,PCB層數和供電設計符合高端平臺需求、且BIOS已經為14代準備好的,為數不多的“新主板”之一。
然后,與之搭配的內存條,我們準備了兩種方案。其一是針對超頻愛好者,極端的游戲玩家,我們選擇了來自影馳的名人堂HOF Pro D5-7600 C36的16GB*2套裝。
它采用影馳標志性的白色10層PCB搭配特挑顆粒,并且有散熱效果優異的白陶瓷散熱片,頂部還有大家喜聞樂見的RGB燈帶,可以說是一款將出廠高頻率、高穩定性、高顏值,以及后期的超頻折騰潛力完美結合的產品。
與此同時,針對需要更多內存容量的用戶,我們還準備了一套來自金士頓的FURY RENEGEDE DDR5-7200 24GB*2套裝。
從外觀風格來說,金士頓的這套48GB內存套裝就和它的名稱一樣,更加“狂野”。其銀黑雙色的金屬散熱片采用層疊造型,并通過螺絲緊固夾持在內存條兩側,可以有效避免長期使用后散熱片松動的問題,同時也固定住了頂部的RGB燈帶。
而更大的3bit容量設計配合其實也完全不低的7200MT/s速度,對于追求“生產力”的用戶來說,自然也顯得非常夠用。
接下來在電源部分,針對不同平臺對于功率的不同需求,為了盡可能貼近玩家的現實使用情況,我們三易生活為本次測試準備了兩款電源作為“動力”,它們分別是海韻VERTEX GX-1200和FOCUS GX-850。
為什么要選這兩個電源?一方面從功率上來說,現代的旗艦顯卡TGP普遍可以到400W上下,如果還算上額外解鎖超頻的話,單卡峰值功率破500W并不稀奇。因此要保證游戲PC的絕對穩定,一款符合ATX3.0規范、原生支持PCIE5.0供電標準的850W電源,確實可以說是比較穩妥的起步方案。至于本身TDP就更高的酷睿i7和酷睿i9處理器,我們則準備了更充足的1200W方案。
另一方面,雖然電源的功率、技術標準肯定要“給足”,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鼓勵大家無腦“加錢”。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選擇老資格電源廠商海韻旗下的金牌產品線,而不盲目選擇那些更貴的代工品牌、或者鉑金、鈦金電源的原因。
最后,為了不讓顯卡成為這次測試的瓶頸,我們還準備了一塊影馳RTX4090金屬大師AIO OC水冷顯卡,作為整個平臺的GPU方案。之所以選擇它,除了看中360mm大冷排的散熱潛力和RTX4090出廠預超頻的性能外,緊湊易安裝的尺寸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畢竟傳統的三風扇顯卡現在是普遍越做越長、越來越厚了,許多發燒友單純為了換顯卡甚至不得不更換機箱,也是件讓人挺煩心的現實問題。
【【【理論性能實測:超高頻+超多核,全系提升都不小】】】
首先,我們先來測測一下酷睿i9-14900K在各環節的理論性能表現。
內存讀取
內存寫入
照片編輯
CPU-Z核心性能測試
CineBench R23 多核心性能
PCMARK10 整機性能
測試期間的頻率指標
Crossmark 2642分
可以看到,依托于更高的主頻,以及對超高頻DDR5內存的良好兼容性,酷睿第14代i9-14900K在多項理論性能測試中都取得了當前成績榜的第一名。無論是對比前代的i9-13900K、還是競爭對手的銳龍9 7950X,它在單核與多核性能方面都有著顯著的領先。
內存讀取
內存寫入
照片編輯
CPU-Z核心性能測試
CineBench R23 多核心性能
PCMARK10 整機性能
測試期間的頻率指標
Crossmark 2648分
接下來,是i7-14700K。由于在酷睿第14代的i7處理器中直接增加了一組小核心簇,所以它的多核性能得到了非常顯著的增加,不僅與前代相比帶來了15%、甚至更多的提升,而且與i9的差距也進一步縮小。換句話說,就是性價比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內存讀取
內存寫入
照片編輯
CPU-Z核心性能測試
CineBench R23 多核心性能
PCMARK10 整機性能
測試期間的頻率指標
最后則是i5-14600K。正如在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樣,它的核心配置依然維持在6P+8E的規模,但是因為頻率的改進,實測單核/多核性能已經超過了8P+4E的12代酷睿i7,甚至接近12代i9的水平。此外,還能明顯感受到酷睿第14代里即便是i5處理器,內存控制器也有所提升,至少它現在可以毫無問題地直接通過XMP使用頻率高達7200的DDR5內存,并因此在多媒體相關測試中也表現出了非常強勢的性能。
【【【游戲實測:再次定義最強游戲U,i7和i5性價比更高】】】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實際的游戲相關性能考察環節。
14900K 3DMARK CPU測試得分
最終幻想14 BENCHMARK 42972分
街霸6 BENCHMARK 100/100分
很顯然,一般的高畫質網游或者格斗游戲,對于14代i9已經不可能構成任何挑戰,所以讓我們也加大了測試壓力。
古墓麗影·暗影 全最高畫質 平均301幀
賽博朋克2077 全最高畫質 路徑追蹤開啟 平均174.01幀
裝甲核心VI 境界天火 全最高畫質 平均110幀
地鐵·離去 全最高畫質+光追 平均262幀
即便繼續加大難度到目前單機的頂尖水準,但面對主頻高達6GHz、又有多達24核32線程的i9-14900K,這一切顯然都構不成任何壓力。很顯然,英特爾再一次成功地為玩家帶來了一顆世界上最強的游戲CPU。而且這一次它并不限量,也不需要加價。
14700K 3DMARK CPU測試得分
最終幻想14 BENCHMARK 40336分
古墓麗影·暗影 全最高畫質 平均293幀
賽博朋克2077 全最高畫質 路徑追蹤開啟 平均173.01幀
裝甲核心VI 境界天火 全最高畫質 平均110幀
地鐵·離去 全最高畫質+光追 平均210幀
與理論性能測試結果類似,i7-14700K憑借著增加的核心數量,在游戲場景中也顯著縮小了與i9之間的差距,甚至比理論性能測試的差異還要更小一些。在部分高畫質游戲里,兩者的幀率差異可能不到5%。換句話說,這次14代i7的性價比是可以說是非常高,特別是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更是如此。
14700K 3DMARK CPU測試得分
街霸6 BENCHMARK 100/100分
古墓麗影·暗影 全最高畫質 平均260幀
賽博朋克2077 全最高畫質 路徑追蹤開啟 平均171.02幀
雖然考慮到i5-14600K的定位,用它來搭配4090,與前面兩款高端CPU一起測游戲性能,其實多少是有點“不現實”的。但從實測結果來看,雖然14代i5在中等畫質的游戲里,性能可能與i9會有大約13.4%的差異,可真“拉滿”畫質后,CPU之間的差距反而變得相當小。也就是說如果這么玩,其實它的性能還真沒啥大問題。
【【【超頻測試:i9獨享AI超頻,但i5其實更能超】】】
最后,我們來聊聊酷睿第14代在超頻設計上做出的改變。
首先,針對這一代的i9-14900K/KF,英特爾專門在官方性能調校工具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里,提供了全新的、基于他們自己AI模型進行超頻的AI Assist功能。
從結果來看,以我們手頭這顆酷睿i9-14900K為例,在使用360水冷壓制的前提下,按下超頻按鈕后,AI模型大約只用了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完成了對CPU體質、超頻潛力的判定,并自動將所有核心的主頻都進行了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AI Assist超頻并不會一味追求“拉頻率”,它也會根據當前的系統供電、散熱情況,進行一些增強CPU穩定性的調整,比如降低AVX偏移頻率、壓低安全溫度限制等。
超頻后的內存讀取,提高了0.6%
PCMARK10綜合分數 提高4.2%
3DMARK CPU多核性能 提高2.4%
CROSSMARK綜合測試
而且從實測結果來說,AI超頻后的i9-14900K在內存帶寬、計算性能,乃至游戲性能等方面,也確確實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其實很適合“小白”用戶,不需要任何折騰就能同時獲得更高的性能和穩定性,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代表著酷睿第14代的i7、乃至i5型號就“不能超”了。實際上,它們只是不支持AI Assist超頻而已,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可以依靠XTU內置的另一個工具“Speed Optimizer 2.0”來進行全自動化超頻,而且速度一樣很快,只需要不到一分鐘,超頻、調整功耗、設定溫控就一鍵搞定了。
更有意思的是,或許是因為“出廠頻率”沒有i9、i7那么激進,我們手頭這顆i5-14600K在使用XTU“一鍵超頻”時,它的提升潛力反而還要更大一些,最高可達5.5GHz,性能核全核可達5.4GHz。
i7-14700K超頻后,單核性能進一步逼近13代i9
i5-14600K在超頻后,成績也已接近、甚至部分超過12代i9了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與自行調教或基于主板廠商方案進行的自動超頻相比,英特爾這套XTU工具給出的超頻結果,其實是普遍相對保守的。這就意味著它的超頻雖然可能看起來不夠“有氣勢”,但會更適合長期使用,甚至可以更好地綜合性能提升與發熱、功耗控制。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全可以將其看作是官方給相應CPU提供的“隱藏福利”,一鍵操作即可、不要白不要的那種。
【【【總結:性能再創業界新高,綜合體驗值得升級】】】
說實在的,雖然我們有時候會說,民用CPU有游戲、生產力、低功耗等各種各樣不同的產品取向。但對于DIY市場而言,“誰能做到最強的游戲性能,誰就能拿下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一直以來都是顛補不破的真理。
從這一點來說,英特爾在酷睿第14代臺式機CPU上的“思路”顯然是非常清晰、而且目的明確的。
通過改進工藝和技術,他們一方面再次提供了當前市面上主頻最高、游戲性能最強的家用旗艦CPU。另一方面,核心數量增加的i7、主頻更高且超頻幅度更大的i5,也都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性能和性價比提升。
當然,在這樣基礎上,通過軟件層面對超頻、游戲調度優化,以及新主板里更強的連接設計、更高的內存支持頻率,英特爾實際上也成功地給酷睿第14代臺式機CPU增加了更多的“新玩意”。對于還在使用著12代或更早之前平臺的朋友來說,升級到14代的新處理器無論如何都是絕對不虧的。
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近日了解到了一款備受矚目的硬件——14代酷睿i9-14900K和i7-14700K處理器,它們的發布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不僅如此,技嘉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專為這兩款處理器設計的Z790X系列主板,其中以冰雕XZ790為代表。今天,我將分享一下這個令人興奮的硬件世界中的一些精彩時刻。
首先,讓我們聚焦在這款主板的外觀與細節設計上。
技嘉冰雕XZ790主板采用了典雅霧面白色設計,搭配銀白色散熱裝甲,簡直顏值爆表。它的材料扎實,采用8層PCB板,有效降低了電量損耗。18相CPU核心+1相核顯+2相外圍供電的規格更是強悍。同時,大面積的散熱裝甲通過復合式剖溝設計,內部搭載8mm熱管和高品質導熱墊,極大地提升了供電散熱效果。
在存儲和插槽設計方面,這款主板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配備了四條DDR5插槽,采用菊鏈式布線和抗干擾屏蔽,完美支持高頻DDR5內存。
此外,PCIe5.0x4M.2SSD插槽的設計更是巧妙,金屬撥桿的設計便于拆卸,配備加厚散熱片和高品質導熱墊,使得存儲更為穩定。而五個M.2插槽則采用了EZ-Latch設計,不需要螺絲固定,方便用戶拆卸。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主板的擴展接口與IO設計。PCIe5.0x16插槽采用UDSlotX設計,實實在在的鋅合金金屬框架增強了承重強度。而一體式I/O背板上提供了豐富的接口,包括8個USB-A接口、2個USB-C接口、WiFi7無線端口、HDMI和DP視頻接口、音頻接口以及RJ45網絡接口,滿足各類外部設備的連接需求。
在冷卻與散熱設計方面,技嘉也是下足了功夫。散熱裝甲不僅覆蓋了20Gbps的USB3.2Gen2x2Type-C前置擴展接口等部分,而且采用了金屬撥桿、高效散熱底座和導熱墊,有效散發高熱量,確保主板持續穩定運行。
網絡和音頻方面同樣令人期待。主板采用了聯發科WiFi7方案,為用戶提供更為穩定和高速的無線網絡連接。而音頻方面則使用了Realtek ALC1220芯片,支持DSD訊號,提供高品質的音頻體驗。
同時,主板還貼心地提供了5V/3針和12V/4針ARGB端口,用于連接RGB周邊設備,支持燈效同步,讓整個電腦看起來更加炫彩動感。
不得不提的是,這款主板的BIOS設計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更新。銀白色的界面與主板外觀呼應,提供了多種模式,包括Optimization、Unleash、SpecEnhance、Instant6GHz+以及E-coreDisable等,功能十分豐富。
BIOS界面以使用者中心為核心,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為用戶帶來更加流暢的體驗。
對于超頻實測,技嘉冰雕XZ790也表現得游刃有余。不同模式下的超頻效果多樣,其中Instant6GHz+模式更是能夠將預設最高頻率提升至6.2GHz,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然,在Unleash模式下功耗和溫度相對較高,需要更大規模的散熱器來保持穩定運行。
而在DDR5內存性能測試中,使用影馳HOF PRO DDR5-8000 24GBx2內存,成功開啟XMP-8000。
內存性能得到顯著提升,讀取、寫入、復制速度以及延遲均有明顯改善。這為用戶提供了更為流暢的操作體驗。
總的來說,技嘉冰雕XZ790主板是市面上罕見的全白色主板,不僅顏值高,還搭配14代酷睿i9-14900K處理器,能夠輕松超頻至6.2GHz。豐富的擴展功能,友好的高頻DDR5內存支持,以及特色功能如High Bandwidth和Low Latency進一步提升了內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