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裝修布線的第二篇,主要跟值友們講一講家庭影院聲道的由來和發展以及不同聲道擺位位置的不同,下一篇也是布線篇的最后一篇,會具體講一講布線過程中的實操問題。
盡管雙聲道立體聲的音質和聲場效果大大好于單聲道,但在家庭影院應用方面,它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來。雙聲道立體聲系統只能再現一個二維平面的空間感,即整個聲場是平平地擺在我們面前,并不能讓我們有置身其中的現場感。當然,由于在音樂會現場,觀眾原本就是坐在臺下的,而樂隊演奏人員則位于舞臺之上,立體聲所能再現的這種簡單的聲場方位感與現場音樂會的方位感是基本符合的,因而它仍能滿足欣賞需求。但是,在欣賞影片時,整體聲場全方位的三維空間感無疑可以給觀眾一種鮮活的,置身于其中的臨場感,因此,多聲道技術也開始發展起來。
立體聲2.0
2.0也被稱為立體聲。立體聲,就是指具有立體感的聲音。自然界發出的聲音是立體聲,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立體聲經記錄、放大等處理后而重放時,所有的聲音都從一個揚聲器放出來,這種重放聲(與原聲源相比)就不是立體的了。這時由于各種聲音都從同一個揚聲器發出,原來的空間感(特別是聲群的空間分布感)也消失了。這種重放聲稱為單聲。如果從記錄到重放整個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原發聲的空間感(不可能完全恢復)。那么,這種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層次感等空間分布特性的重放聲,稱為音響技術中的立體聲。
我們經常聽的CD唱片、MP3、APE,都屬于立體聲的范疇,他需要兩個音箱才能回放出全部信息。而2.1則是2.0重放時的一個變形方式——2.1把重放中最難處理的低音,單獨用了一個聲道來回放,這個聲道的載體就叫低音炮。
實際上,多聲道也經歷了3.0、4.0、5.0、5.1最初的時代,是DVD中的AC3和DTS編碼,最早把我們帶入了5.1聲道時代。5.1聲道的錄制是非常復雜的,錄音師要采集各種材料,然后以全手工的方式混合在一起,再分別錄入5.1聲道的各個音軌之中。5.1的主要載體是DVD電影和DVD唱片(DVD audio,主要錄制5.1 LPCM為主)。
一般來說,在大部分電影中,中置聲道將會回放百分之90的對白,而立箱負責前面的聲場構建,環繞負責兩側的聲場構建 。
很多人喜歡在5.1時代說后環這個名字,這是因為他們想當然的把5.1負責后面聲場的環繞想成了后環。但實際,這兩個箱子并不是放在后面,他們在功放設置中一般叫surround或者side surround。沒錯,準確的說,他們是側環。
5.1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后方沒有實體音箱,而人耳對后方的聲音又特別不敏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杜比公司推出了一個基于Dolby digital5.1的升級版本Dolby digital EX,DTS則推出了對應的DTS ES,這兩者都是6.1的編碼格式。
杜比Dolby Digital EX就是在杜比5.1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后置環繞,增加的我們可以認為是“后中置”,這樣完成了從杜比5.1六聲道向杜比6.1七聲道的升級。有了這個后置中央聲道,我們欣賞大片時可以用身心感受后置左右聲道之間的重要過渡和暗示信號,從而體會到真實的現場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做身臨其境。目前支持杜比數字EX的影片已有不少,如《飄流者》《角斗士》《星戰前轉》《魔戒指環王》。
DTS-ES稱為“擴展環繞聲”,分為DTS-ES分離6.1及矩陣6.1兩種,DTS-ES 是DTS5.1聲道的增強版。當DTS-ES分離6.1解碼時,解碼器將DTS信號的核心部分與擴展部分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利用算術減法可恢復出環繞左/右聲道,環繞中置(又稱背環繞中置)是直接解碼而得,因此可產生完全分離的6.1聲場。而矩陣6.1解碼時只考慮信號的核心部分,忽略了擴展部分,但由于采用了DTS的專利后處理ES矩陣模塊,仍然能產生6.1“擴展環繞”聲場。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是原始錄音中就有的6.1,一個是基于算法算出來的6.1。
而在藍光機沒有出來之前,杜比trueHD和DTS HD發布之前,當時的7.1聲道都是基于5.1或6.1的原始錄音,然后用功放的算法升級為7.1聲道重放。所以,當時的兩個后置環繞一般在擺位上都比較靠近。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聲道。
次世代是日語中即將來臨的時代,由于家庭影院的功放換代最先往往都是從日本四大功放——天龍、馬蘭士、安橋和先鋒開始。于是,在藍光音視頻升級的過程中,音頻終于從數據量和原始錄音聲道數上的突破,讓7.1聲道的DTS HD和dolby tureHD披上了次世代音軌的稱號。這是歷史上真正的,原始7.1聲道的家庭影院格式,是真正的突破。而DTS公司也出了對應的格式DTS HD。
接著,我們來理一下思路,以后的后置聲道也稱為后置中央聲道,可以用surround Back來統一稱呼。隨然在后來也有通過電腦模擬出來的surround back L和surround back R,但他們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側面的環繞分別抽取的聲音。而基于Dolby tureHD和DTS HD的surround back L和surround back R, 是真正完全分離的。所以他們在擺位上,再也沒有要盡量靠近一說了。
當聲道在繼續進步的時候,有一個瓶頸出現了——以前所有的錄音都是基于聲道的,錄音師要考慮每一個聲道要出什么時候 ,然后再構成一個整體。如果只有5.1,那要簡單一些。而做成7.1已經很復雜,所以即便是有了7.1聲道的格式,依然有很多電影只做5.1。如果再升一級,做9.1或11.1呢?先不談制作難度,原始音軌在壓縮前龐大的數據量就把人搞瘋了。于是,有一種新的混音技術出現了,基于對像。
基于對像是相對于之前基于聲道來講的說活,以前是基于聲道,你要做5.1,就每個聲道去混音,你要混6個分別送到5.1聲道中。如果是7.1那么就要混8個。而基于對像則是,我不考慮你用多少個聲道回放,我只管電影中會出現哪些聲音,然后給這些聲音定出坐標和運動軌跡。
然后,你用的多少聲道的家庭影院,功放自動運算,把這些聲音分別送到相應的聲道放出來就行了。杜比ATMOS全景聲就是第一個運作這個技術的格式,同時為了讓聲音更逼真更有帶入感,杜比ATMOS還加入了頭頂上的天空聲道。
好吧,如果你還是沒懂,我用做飯打個最簡單的比喻。比如我今天要做五菜一湯(5.1),那么我要分別準備五個菜和湯的配料,然后一個一個用鍋來炒,然后分別裝盤。
而現在,我搞到一臺非常神奇的機器,這個機器能一口氣幫我做十一菜一湯(7.1.4)。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做這些菜和湯的所有配菜調料都準備好,然后按照一定的規范扔到這個機器里面去。接下來,機器會自動把這些菜分配成十一菜一湯出來。
神奇的機器便是杜比全景聲,上面中的音床和對象,就是做菜的原料們
上面講的,用鍋燒出來的五菜一湯,就是基于聲道的傳統5.1和7.1的音軌格式。而神奇的機器,就是基于對像的全新格式,像現在的杜比ATMOS和DTS X都是這樣的技術。并且,7.1.4這樣的格式也才僅僅只是起步。隨著家庭影院功放的進步(盤子增加),他可以把聲音分配到更多的聲道。下面,我們放上杜比全景聲,最常見的幾種擺位圖。
最高的杜比全景聲家用標準是34個聲道,如下圖。
寫在最后相信看了今天的文章,不管是5.1、7.1還是全景聲應該怎么擺位,大家都應該明白了。在此我只提醒一點——如果是沙發靠墻的用戶,就不要去追求7.1的后環繞了,如果音箱和聽音位拉出不距離的話,是沒有用的。
下一篇更新布線篇的最后一篇,給值友們講一講布線具體應該怎么操作。
過杜比影院的一定對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效果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實體驗杜比全景聲不必非得走進電影院,現在有不少電視都開始支持杜比全景聲,再加上杜比視界(Dolby Vision)技術,影音娛樂體驗也將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
什么是杜比全景聲?
杜比全景聲是杜比實驗室在2012年6月發的全新影院音頻平臺,它與我們都很熟悉的5.1、7.1聲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加了頂部發聲單元,因為實際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全方位的,通過杜比全景聲這種方式可以還原更真實的聲音,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杜比影院頂部的音箱排列
杜比全景聲最早應用在電影院,影廳的天花板上會有兩排音箱,它與觀眾席周圍和銀幕背后的音箱一起形成環繞包圍聲場,能夠讓聲音在影廳中流動,而且電影中聲音可以精確到由某一個音箱發出,甚至能辨別出聲音的位置,如今杜比實驗室正在將這一音頻技術帶到家庭和移動設備領域。
在家實現杜比全景聲的幾種方案
在家實現杜比全景聲音效可以配備一個采用杜比全景聲技術的條形音箱,通過天花板的反射來實現頂部聲音,或者增加兩個頂部揚聲器實現5.1.2或7.1.2布局,甚至增加4個頂部揚聲器組建5.1.4或7.1.4系統。隨著技術的提升,現在有些電視直接通過兩個內置揚聲器用虛擬的方式也能實現杜比全景聲的效果。
不管是增加頂部揚聲器還是支持杜比全景聲技術的條形音箱,實現起來都比較麻煩,并且成本較高,直接買一臺支持杜比全景的電視是最方便省事兒的,但是別急,在此之前還要搞清楚什么是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
關于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
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Dolby Atmos Sound System)和杜比全景聲并不是一回兒事兒,它是杜比精心打造的音響系統,之前像華為、聯想都推出過應用這項技術的筆記本電腦,今年電視廠商海信又推出了首款搭載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的電視產品——U8AC,音質表現相比傳統支持杜比全景聲的電視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會使用杜比專門定制的揚聲器,比如海信U8AC搭載的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是由杜比專業團隊設計,在杜比高保真實驗室反復進行音質調校,以及由杜比全球資深金耳朵團隊反復試聽完成產品最終音質確認。
雖然很多支持杜比全景聲的電視采用的音響單元名氣很大,但并不能讓軟件和硬件形成最佳的匹配,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的優勢主要是通過軟硬結合來打造更為完美的全景聲體驗。
海信U8AC是首款搭載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的電視產品
資料顯示,海信U8AC采用了雙驅動獨立低音揚聲器單元、1驅動獨立中音揚聲器單元和1驅動高音揚聲單元,實現了專業級的三路物理分頻和電子分頻相結合的對稱式揚聲器設計,同時左右聲道都采用了低音增強技術,而且中頻和高頻揚聲器朝前發聲,體現了杜比定制揚聲器設計方案的優勢。
配備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的電視可以提供更為清晰自然的聲音,會產生聲音在頭頂上方以及四周流動的效果,定制化調試的揚聲器因為頻率更多,可以提供自然栩栩如生的聲音,而且優化的揚聲器更易于聲音的流動,還能帶來更為豐富準確的低音效果。相比傳統電視,音質的提升不是一丁半點。
目前采用杜比全景聲音響系統的電視只有海信一家,相信不久就會有更多電視廠商跟進,如果你正在準備把自己的電視升級為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支持全景聲音響系統(Dolby Atmos Sound System)的電視產品是值得優先考慮的,比如海信U8AC這款機型,在音質上將為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喜歡聽歌的緣故,所以我也變得對音質很注重除了買好的喇叭來聽外(當然不會買太高價)也會買擴大機來改善音質因為這樣,導致我的電腦桌擁擠
(為啥后面有個狗頭?)我說的擠不是因為桌上一堆娃娃之類的,而是我一臺計算機就有2.5對喇叭
重低音在腳下(不過Bagel你真是陰魂不散,怎么隨便都拍的到你?)我的喇叭全都是3寸全音域的喇叭白色的喇叭是早起在DIY網站買的TB單體()和音箱回來自組的另一對則是買用來配上(KRATOR Neso 01 NB-16220的喇叭音質對我來說太差。不過有了喇叭(雖然是DIY,但音質很好),也要有擴大機來搭配因為是由計算機的USB輸出,音質一定會有影響所以我組了一臺DAC
上面那臺小黑盒就是DAC,用來譯碼USB傳來的訊號,只完成一半, 因為還想要做獨立電源。這臺小黑盒是用 XMOS 芯片做USB輸入, 數字/模擬轉換用 PCM5102接著,就由DAC接到前級--
我的前級是真空管哦,哈哈其實他本來是耳擴,不過用來當前級也很好用
真空管的音質真的是與眾不同,加了這臺整個聲音都亮起來了丫!!前級收工后,接下來就是要連到擴大機(被我拿來當后級用)了我有2個不同的擴大機,
這臺最主要就是接在白色喇叭,2聲道全音域喇叭至于另一個擴大機,大黑盒(下面那個)
是2.1聲道的擴大機,買的套件自己DIY。 這個帶一組低音輸出。所以當我想要聽比較ROCK或看MotoGP比賽時,我就會換接這個擴大機
我的電腦桌附近實在也很滿!!滿滿都是擴大機我的2對喇叭切換法其實也很簡單2個擴大機(大黑盒和TPA3116D2 kit)各有一條線用來連接前級想用那臺就將那臺擴大機的線連到前級就可以了我在拍時,除了老是拍到陰魂不散的黑白狗當背景外還有一個橘毛怪直接跑進鏡頭前
不然就是直接冒出貓頭來
或者就是賴著不走
你是想怎樣啦,小毛球!!后來還買了他專屬的殼
除了更美觀外,還可以保護內部零件比較不容易受灰塵引響不過對我來說最重要是要防止貓毛狗毛吧!!
(賤貓,你怎么又來這招)
裝起殼來后真的變漂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