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年的索尼移動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我至今都忘不了它那重如半斤的健身器材 Sony XZ2 Premium,杠鈴的費用都省了,每一次拿出來玩耍都是一次鍛煉的機會。

    而今年的索尼,有點不一樣,Xperia 1,索尼移動今年的旗艦手機,其最大的亮點就是不再重如半斤,最大的亮點在于機身搭載了 4K 21:9 OLED 屏幕,此前的索尼手機已經標配 4K 屏幕,但都是使用 LCD 的材質,這次 Xperia 1 使用了三星的 4K OLED 面板,這應該是手機上的首款搭載 4K OLED 的手機了。

    屏幕

    我們先看一下這塊屏幕的詳細參數,分辨率 3840 × 1664,屏幕比例 21:9,支持顯示 HDR 內容,面板供應商為三星。

    別的廠商都是以 16:9 比例的原生 2K 分辨率,去拉長縱向分辨率達到 2K 級別的分辨率,例如三星、一加,分辨率都是通過 16:9 下的 2560 x 1440 拉伸到 19.5:9 的 3120 x 1440。

    而索尼的做法更像是把 16:9 下的 4K 橫向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壓縮到 21:9 上,用上一代的 XZ2 Premium 就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Xperia 1 分辨率 3840 × 1664,而 XZ2 Premium 分辨率的 3840 × 2160,明顯是在縱向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把橫向分辨率縮減,導致了 Xperia 1 總的像素數量僅有 XZ2 Premium 的 77%。

    這也并不能說索尼是虛假宣傳,因為 4K 的定義是屏幕任意一邊的像素數量達到或者接近 4000 個像素,Xperia 1 縱向像素數量為 3840,毫無疑問是接近 4K 的。

    系統中集成了兩種可選色彩模式,分別是:大師模式、標準模式,默認的選項是標準模式。

    按照慣例,測試了一下屏幕的客觀數據。

    手動最高亮度 380nit,全白激發亮度 642nit,局部激發亮度 800nit。

    標準模式下,sRGB 色域覆蓋達到了 133.5%,而 P3 色域覆蓋 98.4% 。伽馬和灰階的數據也都不錯。屏幕第一觀感比較好,看的比較舒服。

    大師模式下, sRGB 色域覆蓋 95.4%, 平均色彩偏離 1.9,最大色彩偏離 4,非常優秀,還有 10bit 的色深,雖然這個 10bit 色深是通過 8bit 進行像素抖動實現的,但屏幕的硬素質不錯。

    另外,Xperia 1 這塊屏幕還支持 BT.2020 色域。BT.2020 是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頒布的面向下一代 UHD 視頻制作和顯示系統的色彩標準。BT.2020 標準定義了超高清圖像的顯示分辨率為 3840 × 2160(4K)和 7680 × 4320(8K),畫面顯示比例為 16:9,并使用逐行掃描。

    BT.2020 標準相對于 BT.709 標準大幅提升了視頻信號的性能規范,色彩深度由 BT.709 標準的 8bit 提升到 10bit 或者 12 bit,色域覆蓋的面積也遠大于 BT.709 標準,能夠顯示更加豐富的色彩。

    上圖分別是 BT.2020 和 BT.709 在 CIE 1931 色度圖的占用面積,可以看到 BT.2020 比 BT.709 面積上大上許多,也就是說 BT.2020 可以比 BT.709 顯示更多的顏色。

    BT.2020 色域廣泛應用在專業領域,比如專業的顯示器、專業的攝影機、電影行業。4K HDR 視頻便是使用 BT.2020 色域。

    上面的對于 BT.2020 的描述可能比較難理解,簡單來說,BT.2020 是一種規格更高的色彩范圍,且是下一代的色域標準。

    我們手上這臺 Xperia 1 這塊屏幕覆蓋了 49.4% 的 BT.2020 色域。

    再來說到這塊 4K 屏幕的日常使用:

    日常瀏覽文字的體驗比 1080P A 屏真是高到不知道那里去了,文字更加銳利。更重要的是屏幕縱向顯示的內容比目前主流的 19.5:9 全面屏手機更多。首次在手機上看到這種比例的帶魚屏,瀏覽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視頻觀看,得益于這塊 4K OLED HDR 屏幕,在看一些 21:9 的電影非常爽,電影占滿手機整塊屏幕,沒有浪費任意一塊位置,真是一種享受。


    但是以上的場景在日常的使用中是比較少遇到,因為目前除了一些電影使用 21:9 比例外,其它的視頻大多還是維持 16:9 的畫面比例,這個時候用這塊屏幕看視頻就會有種適得其反的感覺了,橫屏的時候左右兩邊的黑邊特別寬,浪費不少的屏幕空間。實測,國內的網絡視頻軟件騰訊、愛奇異均不可以開啟 4K 分辨率和 HDR,所以想看到優質的片源只能是科學上網或者上網找資源看了。

    游戲體驗,得益于使用安卓系統非常強的兼容性,目前比較熱門游戲基本上都可以運行在 21:9 的比例上。但還是會有一兩個游戲沒有適配。對于我這種手游玩的少的人來說影響并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 Xperia 1 并不是按照屏幕的原生分辨率去渲染的,而是按照 2560 × 1096 分辨率渲染的。

    這就導致了實際的清晰度甚至不如使用原生分辨率渲染的 2K 屏。就拿一加 7 Pro 來做比較,兩臺手機打開同一個網頁并截圖,然后把截圖放到電腦上面去對比。

    可以看到右邊的一加明顯比索尼更加清晰,無論是文字的邊緣,還是截圖里的圖片,都是一加要略勝一籌,Xperia 1 字體顯得有點發虛。當然,手機的物理分辨率是達到 4K 的,所以在手機上看不會像截圖放大那么明顯,所以自然就比那些 1080P A 屏高到不知道那里去了。

    那么索尼 Xperia 1 什么時候使用原生 4K 分辨率去渲染呢?

    筆者嘗試了手機上大部分應用,發現,只有相冊和播放 4K 視頻的時候,才會完全使用屏幕原生分辨率來進行渲染,平常瀏覽網頁、看視頻、玩游戲都是按照 2560 × 1096 分辨率渲染的,這么做想必是擔心 Xperia 1 的續航所做的妥協吧。

    外觀

    本次 Xperia 1 采用前后是玻璃加金屬中框的設計,正面 6.5 英寸屏幕,無水滴、劉海設計,好評。


    但是,額頭和下巴的寬度并不一致,額頭要比下巴略寬一丟丟,沒發現的時候還好,當知道這個殘酷的真相后,會不由自主地留意額頭和下巴。額頭集成了通知燈、光線傳感器、前置攝像頭和聽筒,聽筒和底部揚聲器組成立體聲揚聲器,支持杜比音效。

    中框就有比較多的槽點,首先是按鍵的分配,Xperia 1 所有的按鍵都放到了機身右側,這一代回歸了側邊指紋識別,指紋識別按鍵和電源鍵是分開設計的。還有索尼祖傳的快門按鍵。

    所以中框的左右兩側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邊是沒有按鍵,另一邊則是凹凸不平的按鍵。電源鍵的面積比較小,增加了盲操作的難度。

    指紋識別的體驗也比較一般,解鎖速度一般般,成功率也不高,對于習慣左手玩手機的同學來說體驗太不友好。

    中框的頂部有 SIM 卡槽,SIM 卡槽不需要取卡針就可以取出,有防水膠圈,卡槽使用 3 選 2 設計,可以拓展 TF 卡,算是彌補了機身只有 128GB 存儲的遺憾。

    但是,索尼總是給我機會說但是,這一代依舊是不支持熱插拔,當你手賤把卡槽拔出來就能看見那幾個熟悉的“正在重啟”字眼。

    背面使用玻璃設計,Xperia 1 一共有 4 個顏色:夜黑、霧灰、雪白、霞紫, 這 4 個顏色的質感都不錯,都挺好看。筆者最喜歡的是紫色,可惜買的時候沒貨,只能退而求其次買了霧灰。

    背面最顯眼的就是攝像頭設計,攝像頭豎置排列,模組突出。從上到下分別是:主攝、長焦、超廣角。攝像頭模組左邊還有一個 NFC 標簽。索尼的 LOGO 放在了中間的位置,這個 LOGO 是這臺手機的價值所在。Xperia 1 機身支持 IP68、IP65 兩個等級認證的防塵防水,這是索尼手機的標配了。

    總的來說索尼 Xperia 1 質感不錯,對得起這個 SONY 的 LOGO,整機精致、透露著高端的氣息,重量也是成功降低到了 190g 以內,顏值也是比較符合筆者的審美。但是有一些小細節做的就不那么好了。

    相機

    索尼 Xperia 1 搭載了流行的三攝組合,標準廣角、超廣角、長焦鏡頭的組合,這個組合在今年已經成為了旗艦級的標配。

    Xperia 1 的三攝參數如下:

    • 主攝:IMX445,1200W 像素,1/2.6"傳感器尺寸, 1.4μm 單位像素尺寸,f/1.6 大光圈,支持 OIS 光學防抖。
    • 長焦:S5K3M3,1200W 像素,1/3.4"傳感器尺寸, 1μm 單位像素尺寸,f/2.4 光圈,支持 OIS 光學防抖。
    • 超廣角:S5K3M3,1200W 像素,1/3.4"傳感器尺寸, 1μm 單位像素尺寸,f/2.4 光圈。

    評價一下索尼這次 CMOS 組合,主攝使用內供的 IMX445,而長焦和廣角都使用了三星的 S5K3M3,在超廣角上用上 S5K3M3 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聽說是 CMOS 打包屏幕賣會更加便宜一點,所以就出現了兩個 S5K3M3 了。

    單看表面硬件的參數比較接近去年的 IMX363,實際硬件上比今年的 IMX586 都要高到不知道那里去了,IMX445 使用了三層 dbi 技術,Gen6 類架構,(IMX586 為 Gen2),內置 DRAM 芯片,960fps 超級慢動作視頻模式也有所加強 。

    但索尼一向都是用最好的硬件,拿最爛的成績。下面來看一下樣張:

    首先來看一組逆光場景,Xperia 1 天空過曝嚴重,樹枝的地方出現了虛影,深綠色也被還原成淺綠色,一加的還原相對正確。

    Xperia 1 的曝光依舊偏高,畫面泛白,而一加曝光偏低,真實的場景介于兩臺手機之間。

    再來一張陰天的科學園,Xperia 1 的畫面像是后期把暗部、陰影的提亮,所以整體看來照片有點“灰”,飽和度和對比度都比較低,有一種電影的感覺。

    這一張 Xperia 1 還是和上面一張做法一樣,暗部提亮,降低對比度和飽和度。

    放大看細節,發現 Xperia 1 畫面的純凈度比較差,噪點和涂抹的痕跡比較明顯。

    總結 Xperia 1 白天畫面曝光偏高,時有泛白,偏灰,HDR 的效果也是時好時壞,畫面純凈度較差。

    夜景

    到了夜晚,Xperia 1 就和白天的表現完全相反,這時候亮度對比一加 7 Pro 已經不占優了,暗部陰影的曝光比較低。

    Xperia 1 的高光過曝,暗部欠曝,燈箱,畫面觀感明顯不如一加 7 Pro。

    放大看高光已經胡成一片,顏色細節丟失嚴重。

    最重要的是,抗眩光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這里 Xperia 1 像是拍出了整個宇宙。大大影響照片的觀感。



    如果不是遇到光線很復雜的情況,Xperia 1 的成像質量還是可以的,至少在解析力上和一加 7 Pro 沒有明顯差距。

    長焦

    Xperia 1 的長焦鏡頭是 2 倍變焦,下面測試的都是兩臺手機的兩倍變焦。


    可以看到 Xperia 1 使用長焦鏡頭的解析力還是要比一加 7 Pro 使用主攝數碼裁切好的。

    超廣角


    超廣角延續了主攝的算法,優先照顧暗部細節,天空過曝了。

    拍照體驗

    Xperia 1 擁有獨立的快門按鍵,息屏的情況下長按快門按鍵可以激活相機,相機內半按快門進行對焦,按到底是拍照。

    索尼這個拍照體驗槽點還是比較多的,首先是:

    1. 取景器的分辨率較低。好幾次我都以為是沒對上焦,按道理說 4K 分辨率的屏幕會比較清晰,而 Xperia 1 的取景器則很模糊。
    2. 近距離容易虛焦。靠近物體進行拍照的時候,手機有時會對焦到邊上,需要手動點擊屏幕對焦才能解決。
    3. 后臺合成的時間比較長。按下快門后照片還會在后臺處理,這時候是沒辦法看到成片的,需要等待片刻。

    總結,索尼 Xperia 1 的相機綜合實力還是和目前國產陣營有比較大的差距, 體驗也是和索尼的微單相機一脈相承,離好用這個詞還差一個 iPhone。但畢竟這是索尼,也都習慣了,大家也沒有對索尼手機的拍照質量和體驗有多大的期待。

    續航充電

    那么既然上面提到了續航,這里就來測試一下 Xperia 1 的續航表現。

    Xperia 1 標配 3330 mAh 電池,對于一臺使用 4K OLED 屏幕的手機來說,索尼僅給它配備了三千多毫安時的電池,索尼心真的大。

    經過愛搞機兩小時續航測試,Xperia 1 剩余電量 79%,果不其然,對比電池容量相近的小米 9 續航更差。使用 4K 屏幕加上 3330mAh 電池續航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只是想不明白索尼為什么不給 Xperia 1 配備更大的電池。今年發布的旗艦手機已經陸陸續續用上了 4000mAh 電池,包括國際大廠三星,而索尼依舊特立獨行,任你行業再怎么進步,我索尼依舊原地踏步。

    索尼 Xperia 1 隨機標配 C to C 數據線和 PD 充電頭,數據線向國際大廠谷歌靠攏,如果需要連接 PC 傳輸數據的話可能需要買一條 A to C 的數據線。此外,索尼 Xperia 1 的 Type-C 口支持 USB3.1 Gen1標準,在有線的傳輸速度上比常規的 USB2.0 要快上不少。

    充電頭支持 PD 協議和 PPS QC4+ 快充協議。使用電流表誘發協議測試,一共有 4 個定壓檔位和 2 個 PPS 檔位,最高功率 18W。

    索尼 Xperia 1 這個標配的充電頭比較有趣的是:標配的充電器很少會有 PD 充電頭提供 7V 的定壓檔位,而且這個充電頭支持 PPS 協議,看上去非常不錯的充電頭實際上最高充電功率也僅有 18W,不可以給那些 27W 電荷泵快充手機充電,顯得有點雞肋。

    使用原裝充電頭進行充電,最高功率約 15W,握手的是 PD 協議 7V/2.57A 檔位。充電過程的功率變化如上圖所示。

    Xperia 1 充電前 40 分鐘功率保持峰值功率約 15W,之后就掉到 8W 左右,充電一小時后功率掉到 5W 左右。從 0% 開始充電,半小時充電 47%,一小時充電 81%,完全充滿需要 1 小時 40 分。對于一個僅有 3330mAh 電池來說,并不算快,甚至覺得很慢。

    筆者也用其他的 PD 充電頭進行充電測試,此時 Xperia 1 會優先選擇 9V/2A 的 PD 檔位。

    使用第三方 PD 充電頭實測,最高充電功率約 15W 與原裝充電頭相差無幾。

    實測,0% 開始充電,半小時充電 45%,一小時充電 79%,完全充滿需要 1 小時 45 分,和官方的充電頭在充電的時長上并沒有區別。

    另外,筆者還測試了 Xperia 1 的充電兼容性,發現 Xperia 1 并不支持 PD 以外的快充協議,也就是想要給 Xperia 1 快充只能使用 C to C 的數據線加上 PD 充電頭才能實現最高 15W 的快充。

    系統體驗 & 使用體驗

    索尼 Xperia 1 系統不好用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Xperia 1 系統基于安卓原生,所以很多原生的特性都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了。

    使用體驗也和原生安卓非常接近,這就意味著這臺手機沒有任何的本地化服務,電話黃頁、自動阻攔、復制驗證碼、云備份服務、公交卡這些你就別想了,沒有的。微信和支付寶也不能使用指紋支付。

    Xperia 1 使用電信 4G 卡需要注意,只有在支持 VoLTE 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數據上網和通話,如果你所在的地區不支持 VoLTE 或者你的電信運營商不能開通 VoLTE,意味著你的 Xperia 1 手機將不能上網和通話。移動和聯通當然沒有這個限制。

    震動馬達經過拆解確定是使用橫向線性馬達,但是這個震感,真的沒有讓我感覺是一個正常的橫向線性馬達該有的體驗,反而不如一些縱向線性馬達,把橫向線性馬達優化成這樣估計只有索尼有這實力。

    而且這個系統明明已經這么難用了,官方的系統更新頻率也是慢,這臺手機從六月份買回來到截稿日(7.12)就升級過兩次系統,有一次更新還是剛買到開箱時候更新的,升級日志也沒有寫清楚更新了哪些內容,索尼這是對自家的系統感覺良好?

    總結

    索尼 Xperia 1 是一款特點非常鮮明的手機。圓潤的 R 角,更窄的邊框,無線充電,屏下指紋等等這些現代智能手機的流行元素,它統統都沒有。

    相比之下它擁有其他手機沒有的黑科技,比如:21:9 的 4K OLED 屏幕、X1 for mobile 圖像處理芯片、“電影大師”攝錄功能、BRAVIA 黑科技的顯示技術等等。

    所以說索尼 Xperia 1 是一款值得推薦購買的手機嗎?顯然不是,¥6,299 這樣的高價足以購買除了 iPhone XS Max 以外所有主流手機了,Xperia 1 在他們的面前表現并不占優。

    所以這臺手機推薦以下人群購買:

    天早些時候,IT之家為大家報道過,有網友在索尼Xperia博客放出了索尼新UI的試玩視頻。現在,Xperia博客又流出了這套新UI的刷機包,支持索尼Xperia Z3(D6603版本)。

    據刷入了該版本的網友稱,這套UI還算比較穩定,但若想要回滾,只能通過刷機的方式,所有的資料都將被清空。此外,這套UI是基于安卓5.1.1,運行速度還算不錯,預裝了很多Google軟件,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可能不是特別方便。當然,和之前索尼基于Android5.1.1的系統一樣,該UI也可以任意更改圖標大小。

    注意:索尼的“Concept for Android”僅在小范圍機型上進行測試,目前僅支持Xperia Z3 D6603版本。如果您手中的Xperia不是該機型,請謹慎刷機。

    下面是下載鏈接和教程:

    D6603 Concept for Android:

    Sony mobile flasher刷機工具:

    步驟:

    ? 備份所有數據(刷機將清空所有數據)

    ? 下載Sony mobile flasher,并安裝

    ? 下載Sony's Android?Concept ROM for XPERIA Z3 D6603

    ? 將下載的tft文件粘貼至C:\Users\~\.flashTool\firmwares(~為計算機用戶名)

    ? 打開Sony mobile flasher,點擊閃電按鈕,選擇Flashmode

    ? 選擇下載好的固件,然后點擊ok

    ? 關閉你的Xperia手機,靜候30秒,當電腦屏幕上出現請插入手機時,按住音量減,并用數據線連接電腦

    ? 等待刷機成功

    在去年底,芬蘭公司 Jolla 宣布為索尼 Xperia 部分機型定制的 Sailfish X 系統推出正式版本進行售賣,可以說在進行了多年的適配研發之后,Sailfish 3 系統終于成熟了(雖然跳票了很長時間)。Jolla 最新的 Sailfish 3 系統官方一共適配了四款索尼的 Xperia 機型,分別是 Xperia X、Xperia XA2 系列(XA2、XA2 Ultra、XA2 Plus),不像此前測試版,這一次四款機型無論單卡、雙卡版本均有 Sailfish X Free 版本,而 Xperia X 更是有售價高達 49.9 歐元的完整版 Sailfish X。

    Xperia X 已經是 2016 年 MWC 上發布的舊機型,索尼官方為其提供的技術支持已經到期,十分適合用來體驗 Sailfish。良心的 Jolla 官方提供的教程頁面有 Windows、Linux、macOS 三大桌面系統的詳細刷機過程,請大家盡量參考,筆者在這邊的說明中更多是針對刷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闡述并幫忙找到解決方案。

    一,刷機前的準備

    • 1 臺可刷入 Sailfish 的 Xperia 設備(本文使用的是雙卡版本的 Xperia X,型號為 F5122)
    • 1 根可靠的 USB 數據線
    • 1 臺 Windows 電腦(本文系統為最新的 Win10,可支持 Win7 以上)
    • 從 Jolla 商店下載好的對應機型的 Sailfish 固件
    • 可以科學上網的環境

    筆者希望大家最好有科學上網的環境,一是去注冊賬號從 Jolla 商店下載固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Jolla 只在部分地區提供服務,需要有歐洲地區的 IP 才能完成(有網友測試新加坡的也行);二是在索尼開發者官網下載對應的驅動時,沒有這環境容易出現驗證碼錯誤無法下載驅動的問題。當然國內有不少好心網友會進行搬運,實在沒有的話可以對照著到論壇或者各種云盤查找下載。

    順帶一提的就是請保證 Xperia 設備的各項功能使用正常,硬件沒有問題,同時升級到最新的官方系統,否則會出現問題,基本上 Xperia X 是 Android 8.0、Xperia XA2 系列是 Android 8.1 即可。至于為什么要用 Windows 系統進行展示,純粹是因為筆者用 macOS 刷機失敗了。

    二,安裝 Fastboot 驅動

    大家先到索尼開發者官網下載好驅動并解壓,Jolla 官方教程頁有鏈接可以直接跳轉,因為基本上有 9 成 9 的幾率是要手動安裝驅動的,筆者就沒試過哪臺機器插上去能自己裝好 Fastboot 驅動的。

    (圖中是驅動安裝完成后的狀態)

    首先將手上的 Xperia 關機,按住「音量+」鍵用 USB 數據線連接電腦,看到 LED 指示燈變成藍色即可,如果變綠了請重新來過,這是標準的進入 Fastboot 模式操作,相信機油們都很熟悉的。接著電腦應該會自動開始安裝驅動(基本上是失敗的),進入設備管理器會看到一個新的設備,但是前面會有黃色感嘆號的標識。

    緊接著就是右鍵該設備,選擇「Update driver」—「Browse my computer for driver software」—「Let me pick from a list of available drives on my computer」—「Have disk」,進入到剛才解壓驅動的具體文件夾,選擇「sa0114adb.inf」文件后,確定安裝即可。

    P.S.Win10 和 Win8、8.1 的系統可能會安裝失敗,這時需要重啟系統設置“臨時禁用強制驅動簽名”再安裝

    三,解壓 Sailfish OS 固件包

    將從 Jolla 商店上下載好的 Sailfish OS 固件包解壓(默認提供的是 zip 壓縮文件),建議找一個自己熟悉的文件夾解壓,請一定要記住對應的路徑,因為后期需要用到固件包里提供的 fastboot、flash 等程序。

    四,解鎖 Bootloader

    因為需要解鎖才能刷入 Sailfish,如果已經為 Xperia 解過鎖,可以直接跳過該步驟,簡單的解鎖操作步驟如下:

    • 1,到索尼開發者官網申請 Xperia 設備的解鎖碼并記錄下來,基本就是選好對應的設備,填入 IMEI 號碼,勾上同意相關事項,附上郵箱地址即可立刻生成解鎖碼;
    • 2,Xperia 上啟用「開發者選項」,打開 OEM 解鎖以及允許 USB Debug,建議先插上一次電腦設置驗證通過;
    • 3,進入 Fastboot 模式,可選擇 Xperia 關機,按住「音量+」鍵用 USB 數據線連接電腦或者可以通過「adb reboot bootloader」命令實現;
    • 4,在剛才解壓 Sailfish OS 固件文件夾中,按住「Shift」鍵右鍵打開「Open PowerShell window here」(從此處開啟 PowerShell),輸入「fastboot -i 0x0fce oem unlock 0x解鎖碼」進行解鎖。

    在這個解鎖過程中,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遇到的坑:

    一是命令的問題,「fastboot -i 0x0fce oem unlock 0x解鎖碼」該條命令是索尼官方解鎖教程提供的,但是在 Win10 上的 PowerShell 需要修改成“.\fastboot.exe devices”這樣的形式才能被執行,所以實際上在 Win10 操作的命令應該是「.\fastboot.exe -i 0x0fce oem unlock 0x解鎖碼」;

    二是解鎖碼的問題,因為 Sailfish 此次支持雙卡機型,所以在申請解鎖碼的時候請兩個 IMEI 號都申請吧,筆者就是遇到了用第一個 IMEI 號申請的解鎖碼無法解鎖,第二個 IMEI 號申請的順利通過;

    三是一個小建議,在解鎖前可以先用「.\fastboot.exe devices」或者「fastboot devices」命令看一下是否連上了設備,然后再進行解鎖,這樣解鎖失敗時可以確認是在哪一步出現了問題。

    P.S.解鎖 Bootloader 會恢復成出廠設置,請注意備份好相關的數據資料

    五,處理 Vendor 鏡像

    (解壓復制完后大概是這樣)

    照舊到索尼開發者官網下載對應機型的 Vendor 鏡像(Jolla 官方教程頁可以直接跳轉),并解壓出來(應該是個 img 文件),將該鏡像文件復制到解壓 Sailfish OS 固件包的同一目錄下。

    六,刷入 Sailfish

    到最后刷入 Sailfish 就超級簡單了,同樣是將 Xperia 進行 Fastboot 模式連接電腦,進入到 Sailfish OS 解壓的文件夾,雙擊「flash-on-windows」的批處理,彈出窗口后按鍵確認進行刷機即可,整個刷機過程大約 6~7 分鐘(不同機器略有區別),等到窗口顯示 finished 字樣,就可以拔下數據線開機了。

    尾巴

    刷入 Sailfish X 之后,Xperia X 算是老樹開新花了,畢竟索尼對其的支持僅到 Android 8.0,新的 Pie 吃不上,內在的那顆驍龍 650 也不算給力,切換到 Sailfish 有些新鮮感,當作備機使用也還湊合,算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當然全文基本是按照 Jolla 官方的教程進行操作的,其實在第五步之前的解鎖等操作,都能換用 Windows 平臺的 flashtool 直接完成,相對索尼的機友來說會更加熟悉一些。至于如何回退 Android,Jolla 官方給出的辦法是使用索尼開發者官網提供的 Emma,不過筆者覺得還是 flashtool 直接強刷會更方便一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