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看到一條新聞,中國移動前陣子宣布 “ 和飛信 ” 9 月 30 日停止服務。
和飛信?
世超只聽過飛信,這 “ 和飛信 ” 才第一次見面,就成最后一次了?
后來一查才發現,它其實就是咱們的老朋友 “ 飛信 ” 。
飛信在 16 年改名叫 “ 和飛信 ” 的,業務方向也從 IM 即時通訊工具轉到了企業服務。
就是說不搞純 IM 模式了,微信江山太穩了,打不下來。
還不如學學釘釘,看能不能搶企業管理工具這塊兒,攻下一塊地皮。
但結果證明,這地還是沒搶到。
所以飛信這次算是徹底進入棺材板板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新聞,有何感想?
反正世超就一個字:震驚,飛信居然活到了現在?
印象中,我們很多年都沒聽到這個詞了吧。
但說起來啊,飛信多少也承載了不少人一小段回憶。當年情侶啊、大學輔導員可是靠著飛信省下了死貴的短信費。
在最巔峰時,飛信也有了足足 5 億注冊用戶, 1 億活躍用戶。
那它是怎么沒的呢,今天給大家簡單嘮嘮。
2007 年,中國移動推出了飛信。
那年重新定義手機的 iPhone 才剛出第一代,大家用的基本都是功能機,塞班系統。
這當中短信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是 00 后,無法理解的話,可以默認當時的短信代表了現在手機里面所有的 APP。
短信獲取彩鈴,短信查詢姻緣,短信投票就是那個年代的正確寫照。
想要這首《 香水有毒 》作為你的手機彩鈴嗎,編輯短信發送 ** 到 168*** 。
緣分是天定的,幸福是自己的。想知道你和 ta 有沒有緣分呢,編輯短信 “ 姓名 ” , “ 姓名 ” ,發送至 168899**** ,如郭靖,黃蓉,就能查看你和 ta 的緣分了。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短信的娛樂作用,在當時它主要還是用來人和人溝通。
2007 年,每天就有 16 億條短信被發出。
你可能會說那會不有移動 QQ 么。
沒錯,但是消耗流量多。
要知道那會流量巨貴巨稀有。25 塊錢的套餐,只有 30 M 流量。
30M 啥概念啊,你看完我們今天的文章,一個月流量就被榨光了。
而且人家要是沒登著 QQ ,你還聯系不到他。
所以移動 QQ 還沒到一個人人都在用的地步,靠著短信聊天的人并不少。
但眾所周知,發短信 1 毛 1 條,世超那會和女同學聊天,都巴不得一條短信把字數拉滿。
在這種說話都要摳搜搜的環境下,移動突然放出一個飛信,說自己發短信不要錢,你說誰不想要。
而且對方就算沒登飛信,消息也會直接送到系統短信,不怕對方收不到。
記得當時身邊人都在推薦飛信,用飛信給沒開通飛信的人發消息,短信后面還跟著一行字,大概意思就是:
此條信息通過飛信發送發送,回復 xx 開通,享受免費收發短信。
靠著口口相傳,營業廳的各種活動,飛信只用了 5 個月時間就獲得了 1 億用戶。
雖說用戶數漲得飛起,但飛信并沒有輝煌多久。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流量降價,智能機時代到來。
基于免費短信為主要賣點的產品,如果不做出其他亮眼功能,被時代淘汰是必然的。
2011、2012 年 IM 通訊工具雨后春筍般崛起,有微信、有米聊。
既然都是免費聊天,大家為啥還會局限于飛信呢?肯定是誰更好用用誰。
然而,飛信并沒有給大家多好的體驗。
就比如 2013 年 12 月,它才推出視頻通話功能,但這功能微信已經玩了 1 年半了。
另外 ,飛信還時不時有信息發送延遲、甚至丟失信息的問題,搞得人可煩了。
不僅如此,飛信還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在早期,飛信服務只開放給了移動用戶。
聯通電信用戶注冊不了飛信,你用飛信發給聯通,電信用戶,也還得收費。
圖源:利利川 ▼
這一步看起來是想逼著大家伙為了使用飛信來選擇移動,其實反而阻礙了飛信的擴張。
到了 2012 年 5 月,飛信終于知道要開通給所有用戶用了,但已經遲了呀。。。
2 個月前,微信剛剛突破了 1 億用戶,而 4 個月后,微信就突破了 2 億用戶。
半年時間漲 1 億用戶,這勢頭誰都攔不住。
通訊軟件就是如此,一旦別人掌握了優勢,這個優勢就會快速擴大。
因為周圍人都在用了,那自己也會跟著用。
這就和語言一樣,別人都說普通話,為了溝通,你也會轉去說普通話。
到這里,飛信頹勢就很明顯了。2014 年,飛信零消息用戶為 55%,這個數字在 2015 年增長到 83%。
基本就是涼涼的程度了。
飛信這么一手好牌打得稀碎啊,世超看著是挺唏噓的。究其原因呢,網上有一種觀點,是說它背后關系太復雜。
曾經就有飛信前員工就痛斥過這件事情。
大概意思么,就是中國移動只是一家通信公司,它又不會開發軟件,所以只是飛信名義上的品牌和投資方。
實際開發飛信的是神州泰岳。
負責運營的呢,是互聯網基地( 之前是卓望 )。
至于飛信在全國各地的推廣和投入,由移動各省公司負責。
如果你無法理解,可以把飛信看成一個練習時長兩年半的非個人練習生。
中國移動只是飛信的土老爹,有錢有權。
神州泰岳是一手把飛信帶大的導師,教它唱跳 Rap 籃球。
互聯網基地和卓望是飛信的經紀公司,平時定點 KPI 啥的。
中國移動各省公司嘛,就是給飛信打榜投票的。
這當中復雜的關系,導致彼此的付出和回報不平衡,大家都沒有積極性去搞好飛信。
比如導師神州泰岳靠著飛信上市,造出了大量百萬富翁,員工也獲得了的股權激勵。
但老爹和經紀公司,并沒獲得什么好處。
那些下面打榜的移動省公司,飛信賺了多少錢,他們又能分得幾杯羹呢,不過是完成 KPI 罷了。
導師自己雖然賺到錢了,但這畢竟是人家的孩子,人生怎么規劃和培養,自己說了不算。
最關鍵的是,這孩子一出生,就是充滿矛盾的。
你想想一條短信 1 毛錢,一天幾億短信,我也能賺個幾千萬吧?
飛信不收短信費,如果不能帶來明顯的收益,那老爹們肯定會吵架。。。
所以簡單一句話,因為關系太復雜,其實沒人真正心系飛信。
一個娃子如果有一百個爹養,有的爹嫌吃力不討好,有的爹覺得他不是親生的。
那他遲早營養不良,自然會被別的娃子打敗。。。
丨狐貍?@bigfun社區
昨天,《朱一旦》又更新了。
【朱一旦】灌旦高手
雖然是一部推廣夾心巧克力的廣告視頻,但仍然笑點滿滿、埋梗密集。各種neta《灌籃高手》、《籃球火》的名場面,搞笑夸張的同時,也著實讓人陷入回憶,回味無窮。
而視頻最后的這個片段,最讓我忍俊不禁:
裁判攔球
這個片段neta自2008年周杰倫主演的電影《大灌籃》最后一場比賽的名場面:
《大灌籃》名場面之一(人均能跳三米高)
突然勾起了我曾經的回憶,不禁讓我想再次回顧一遍這部電影。電影整體質量我不多做評價起碼歌還是很好聽的嘛。但在將近100分鐘的重新觀影體驗時,這個畫面突然讓我心弦一震,思緒驟然回到了屬于2008年的那個時代——
中國移動旗下通訊工具——飛信
飛信LOGO
說起飛信,可能大多00后都并不了解,甚至幾乎沒有聽說過這個軟件的存在——畢竟現在幾乎已經是騰訊一家獨大,QQ、微信統領聯絡工具的時代,就連短信聯系都并不多見,更何況這款早已沒落的時代眼淚。
但飛信的來頭可并不小,飛信最早發行于2007年,是中國移動當時最賦予期望的手機對手機通訊軟件。
中國移動
2007年,iPhone2G——iPhone的第一代智能手機發布,宣告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Mobile Phone”這一單詞,正式進入人們的眼簾。
但實際上,iO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時應該已經是2009年的中國聯通作為發行商引入iPhone 3G,也就是說人手一部智能機的時代就要更為往后了。
iPhone 3GS
因此在飛信剛剛發行的2007年,大多數人使用的“智能手機”可能還都是這樣的:
當時的神機——諾基亞N95
盡管大多數人們使用的的互聯網聯絡工具QQ當時已經占據線上交流軟件的半壁江山,而手機QQ也早已于2003年發行于塞班系統。但不可置否的是,當時的手機QQ并不好用,界面簡陋的同時操作也并不流暢。
同時要注意一點,3G推廣于2008年。這意味著在這之前的手機互聯網的用戶體驗并不友好,因此這就導致當時的手機QQ有著令用戶最無法忍受的痛點——無法進行即時通訊。
早期QQ手機版LOGO
可能最早用過手機QQ的小伙伴們會深有感觸,早期的手機QQ并不像現在的QQ、微信這樣,消息即發即收:當發送方發出QQ信息時,收信方在打開手機QQ前無法收到信息。這就導致我發出信息后,你可能會在一個月后才能收到消息——這不是耽誤事嗎。
因此在移動3G推廣以前,大多數人的手機通訊仍然以短信為主——毫無疑問,話費是個痛點。而這時,站在風口的移動公司察覺到了市場的需求,飛信也就隨之出現。
當時的飛信能夠通過自身優勢——直屬于中國移動,做到QQ做不到的強大功能——即時通信。飛信以移動作為技術支撐,可以將軟件信息直接免費轉為短信,發送給對方,飛信對QQ這類產品近乎已經成為降維打擊的存在。
《大灌籃》中植入廣告對飛信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于背靠移動公司,財大氣粗的飛信直接進駐校園,在大學范圍大力推廣,這也導致了飛信幾乎在當時成為了信息通知不可或缺的一個軟件。飛信在當時幾乎已經是地位難以動搖的存在了——甚至如今做上3G/4G的微信、QQ也無法完全做到當時飛信的優質功能。
然而飛信卻并沒有一路輝煌下去,反而逐漸摔下了神壇。
圖源互聯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飛信因為移動走向輝煌,也正是因為移動跌落谷底。
最早的飛信,是僅限于移動用戶的使用的。盡管當時移動公司是最大的通信公司之一,坐擁幾億用戶。但毫無疑問,用戶的壟斷限制,已經初步導致了大量用戶的流失。
雖然在2009年前后,飛信在大學校園大力推廣的同時,已經對所有用戶開放使用。但因為背靠移動公司的局限性,用戶在移動以外的公司發送飛信時,是要收取話費的。
圖源互聯網
甚至由于飛信是綁定手機號的,哪怕是在電腦上用飛信回復非移動用戶,也是會收取話費的,這一點與使用飛信的初衷也已經略有不同了。
圖源互聯網
如果非移動用戶間發送飛信收費只導致了部分用戶的怨聲載道,那么接下來飛信的改變才真正將飛信送上“斷頭臺”。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飛信”與短信雖然都是移動公司的業務,但飛信與短信是屬于競爭關系的,移動公司想要通過飛信“躺著掙錢”的同時,也難以割舍短信帶來的巨大營收——雖然這在現在看來幾乎是難以理解的,這導致當時的移動公司并不想全力發展飛信業務,就連公開的競標書也是在為飛信尋求代理運營商,而非進一步優化飛信的功能。
而2011年,飛信的新用戶政策出臺,想進一步增強短信方面的營收。因此在當時的一次版本更新以后,如果收信方處于離線狀態(即未打開飛信APP時),發信方會支付話費進行信息發送。
這一點哪怕在如今看來也幾乎是難以理解的吃相難看——最初使用飛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法隨時APP在線,而飛信的這一改變直接導致了用戶的初始需求的崩塌。
而這以后飛信的用戶開始驟減——反正都要收費,我何必再打開個軟件發信息,用短信不方便嗎。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3G井噴式的推進。微信QQ坐上時代的快車、站在了新的風口上,而飛信自然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棄子。
其實我一直在暢想,假如飛信沒有收到當時時代的局限,而是妥善利用自己對其他通信軟件的降維打擊,同時積極發展自身業務,將手機運營商與通訊軟件相結合,這樣的優勢,在手機通信領域上,又怎能是微信QQ這類第三方軟件所能企及的呢?
但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現在的視角來看,當時的移動公司是做出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舉措,但想要突破時代的局限性并不簡單,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做到敏思,盡可能的掌握時代的動向——而飛信,只是不走運地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罷了。
起飛信,很多用戶可能感到很陌生,甚至從來都沒聽說過。其實小編隊飛信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在大學的時候班委用飛信給班級同學發短信通知不收費而已,本質上是個聊天社交軟件。
其實在早些年,飛信還是很火的。中國移動自家出品,廣告當然少不了,免費發短信也功能也很吸引人。只不過后來沒有跟上潮流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被QQ和微信等即時通訊類軟件打敗了。
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官方正式宣布,將投資8390萬元,下月正式啟動“和飛信”的商用,其實從2016年6月開始,飛信就更名“和飛信”,并轉型企業服務。這次正式啟動商用服務,將致力于為企業、機構提供通訊、信息和技術服務。具體包括幫助企業建立工作臺、企業應用商場、組織平臺等,可實現考勤、OA、審核、輿情監控等功能。
復活的飛信能打敗競爭對手,突破重圍么?
喜歡數碼科技資訊的你記得訂閱[安卓中國]。
根據機哥第八定律,93.94% 愛搞機的人都關注了「好機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goodjiyou】,看啥看,就差你啦~
登陸[鋒潮科技]官網瀏覽更多精彩內容(https://www.anzh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