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總有人反映,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出聲音,有時候這聲音還不小,嗡嗡的,跟電扇似的,如果是在晚上或者安靜的時候,分外的覺得這噪聲影響正常使用,很多人以為是電腦進灰了,刷刷擦擦管不了幾天又出現了,讓人郁悶。
其實電腦發出噪聲的主要位置是在風扇,而由于風扇本身結構的原因,很多人無從下手,望而生嘆,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看看,當風扇產生噪聲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1、灰塵
正如上面所說,這個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當風扇使用久了,因為扇葉轉動,從而導致扇葉上會有很多灰塵,甚至黏黏厚厚的,非常難清理。從而導致扇葉轉速變慢,旋轉力加大,發出噪聲。
這時我們可以拆下風扇,擦掉扇葉上的污垢,保持扇葉清潔,即可解決;
2、潤滑
當風扇使用時間長了,里面的潤滑油沒了造成。我們可以通過給風扇加潤滑油來解決;
3、轉速
某些電腦的噪聲是由扇葉小、轉速過快引起的,可以通過改裝大扇葉,或者調低風扇轉速來解決;
4、磨損
當風扇質量有問題,或使用過久,造成風扇軸承磨損,就會導致震動加劇噪音變大。這個只能建議更換風扇或者維修了。
上面說了風扇的幾大問題,那么下面再介紹下拆解風扇的小方法:
首先找到風扇安裝的底座,從底座上卸掉螺絲,底座一般是卡在主板上的,風扇及底座拆完后,注意連接的線路,看號方向,垂直拿起就可以了。
最后,現在很多電腦有智能溫控的功能,當cpu使用過高時就會提高風扇轉速,回復后聲音就變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種狀況,是屬于正常的啦,謝謝!
有人反映,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出聲音,有時候這聲音還不小,嗡嗡的,跟電扇似的,如果是在晚上或者安靜的時候,分外的覺得這噪聲影響正常使用,很多人以為是電腦進灰了,刷刷擦擦管不了幾天又出現了,讓人郁悶。
其實電腦發出噪聲的主要位置是在風扇,而由于風扇本身結構的原因,很多人無從下手,望而生嘆,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看看,當風扇產生噪聲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1、灰塵
正如上面所說,這個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當風扇使用久了,因為扇葉轉動,從而導致扇葉上會有很多灰塵,甚至黏黏厚厚的,非常難清理。從而導致扇葉轉速變慢,旋轉力加大,發出噪聲。
這時我們可以拆下風扇,擦掉扇葉上的污垢,保持扇葉清潔,即可解決;
2、潤滑
當風扇使用時間長了,里面的潤滑油沒了造成。我們可以通過給風扇加潤滑油來解決;
3、轉速
某些電腦的噪聲是由扇葉小、轉速過快引起的,可以通過改裝大扇葉,或者調低風扇轉速來解決;
4、磨損
當風扇質量有問題,或使用過久,造成風扇軸承磨損,就會導致震動加劇噪音變大。這個只能建議更換風扇或者維修了。
上面說了風扇的幾大問題,那么下面再介紹下拆解風扇的小方法:
首先找到風扇安裝的底座,從底座上卸掉螺絲,底座一般是卡在主板上的,風扇及底座拆完后,注意連接的線路,看號方向,垂直拿起就可以了。
最后,現在很多電腦有智能溫控的功能,當cpu使用過高時就會提高風扇轉速,回復后聲音就變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種狀況,是屬于正常的啦,謝謝!
IY的兩種玩法,一種就是自己買配件組裝機器,另外一種就是已有產品進行拆解改造。
我的一體機拆解計劃就屬于第二種,因為使用了個把月的感受其實性能和散熱都還可以,但一顆瞎折騰的心總是好奇,這個一體機內部到底怎么設計的?我是否可以自己升級改進一下?
說干就干,玩硬件的人不應該害怕拆機,就像喬布斯說他再怎么討厭也不能阻止我自己拆機更換IPHONE電池一樣。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下拆機的主角:名龍堂天御T706一體機,配置I7-6700+GTX1060 6GB,16GB內存和512GB M.2 SSD,屏幕方面是27寸三星曲面144Hz屏。
在開拆之前,我還是在網上認真的進行了相關資料查找,比如ZOL這篇文章就有拆解測評,但是過程不明,而且很多細節沒有談到,眼見為實我還是決定親自上手試一試。
另外一個就是保修問題,仔細找遍了機身上下也沒有發現任何易碎貼,也就是說只要處置得當的應該不會影響保修,當然做為多年的老司機,憑我的技術肯定是不會翻車的啦就算翻了我能自己修,實在不行還有很多華強北的朋友幫忙,嗯。。總之耐不住好奇心,準備動手吧!
1、開拆前準備
因為要拆解,所以首先還是要找個空曠干凈的位置擺好,仔細觀察機器的結構找到拆機的入口。
正面、側面和后面都沒有螺絲孔位,很明顯都藏在屏幕下方的底部了,畢竟整個主機其實都是集成在背后的,第一步還是要把這個活動支架拆下來。
毫無疑問,如果要拆一體機必須要“臉朝下”才行,為了不讓屏幕刮花,事先準備塑料泡沫墊保護。
然后就是DIY人人必備的拆解螺絲刀套裝了,一般只用來拆筆記本和手機的螺絲頭數量版本套裝也才10塊錢左右,但是因為丟三落四,這其實是我買的第三套了..
把機器躺平就可以看到底部的螺絲了,不知道為什么感覺這個姿勢很邪惡
各種接口一覽,這里吐槽下這個內凹的接口設計用起來非常不友善,經常要壓著頭接,不如蘋果IMAC集成在背后的設計方便。
左右的螺絲孔基本對稱,可以看到有三種不同規格大小的螺絲,不過實際上一把中號的十字頭螺絲刀即可。
2、正式拆解
因為不清楚外殼的固定方式,所以這里事先是把所有的螺絲全都卸下來了,實際上不用這么麻煩。
如圖所見,三種螺絲顏色長度不一,不過實際上只有黑色螺絲是固定后殼用的,白色螺絲是固定屏幕邊框的,如果不是換屏幕的話就不需要卸了。
第一次拆不是很懂,浪費了不少功夫。
底部的后蓋固定螺絲卸除后,支架部分還有一個固定扣,底部很明顯有一個用來解綁的按鈕設置。
按下按鈕就可以很輕松把底座拆開了,里面還有四顆后蓋固定螺絲,以及一塊PCB電路板,一開始我還認為這是防盜用的。
不過很明顯是我想多了,實際上這個PCB電路板對應的是底座上的四個針腳接口,用來供電給底座上的LED燈使用,LOGO可以發光的部分就是用這個控制的。
從上往下用力拉就可以打開后蓋,這點其實從底部螺絲的固定方向就可以判斷出來。
終于看到了一體機內部的硬件配置,熟悉的顯卡、主板和。。這個長方形的電源貌似主要在服務器上比較常見,中間還有一塊承重的金屬支架。
總體來說,從外殼拆解的過程來看,開蓋并什么沒什么難度的,EZ
3、內部細節分析
后殼上的呼吸燈,底部的線連著PCB板。
影馳的GTX1060 6GB版,這個造型看上去很像OEM的卡,實際上是海外MINI版的1060,相當有意思的一張GTX1060,這個等下后面會講。
顯卡的供電,接口是雙8PIN的,但是1060只用6PIN就夠了,這個機器標稱的電源是額定450W,所以如果換成了GTX1070接口和供電剛好也是夠的,不過。。。
注意顯卡旁邊有個粘的很死的海綿模塊,通過上面的飛線看的出是WIFI無線網卡的天線,但是讓我相當不解的為什么要放在這里?如果顯卡再長一點就剛好給擋住了,why?
本來很想把這個模塊挪個位置,但是我還沒有GTX1070顯卡。。SO,暫時還是放這里好了。
主板側臉和電源,擴展的USB3.0接口也是通過很長的飛線連接到主板。
主板上的ITE芯片,主要實現硬件監控功能,它將硬件健康狀況、風扇轉速、CPU核心電壓等情況顯示在BIOS信息里面。
旁邊有個白色的針腳插孔,左下第二根針腳缺失這就是F-AUDIO音頻接口,用來擴展前置音頻面板。
再次吐槽,為什么擴展了USB3.0又不帶音頻擴展?一塊這樣的擴展面板某寶價格才10塊錢左右,這里應該可以自己DIY,但是要在外殼上多開一個口, 拿小本本記下,以后有時間再弄。
無線網卡模塊,飛線基本都用了很多膠布纏繞處理,可能是為了防止電源的波紋干擾。
再看看USB3.0的擴展延長線,兩頭接口部分都用這種白色硅橡膠固定住了,一般來說這種膠在電源中很常見,用來固定零部件使用,用在USB3.0接口上有點意義不明,感覺不是很有必要,而且這樣用膠水固定了意味著換主板的話會很麻煩。。
顯示屏的數據傳說是通過一個定制的轉接頭,有且只有一個DVI。
裸背全家一張。
前面說到這張影馳GTX1060 6GB的顯卡,這張卡其實是海外版,而且個頭很小長度僅有17CM,國內的顯卡市場這么小的卡很難見了,某寶也搜不到,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做工上來看風扇和熱管一個都沒少,相當帶感,
對比下同樣影馳家的GTX1050TI,1060的不僅個頭更小,而且熱管更多,散熱還經過鍍鎳處理,GTX1050TI只有單純的鋁片高下立判,同樣的廠家為了迎合不同的市場做的兩款產品風格也能看得出國人消費者的一些心理。
顯卡明顯是可以換的,不過1050TI就沒必要了,估計了下大部分的雙風扇獨顯都還是可以用,當然記得把這個礙事的天線模塊挪開,可以用熱吹風很快就讓下面的膠水溶解,建議是粘到塑料后殼上避免金屬對信號的干擾,或者直接拆了用USB無線網卡也行。
接下來繼續拆機,把中間的固定支架卸下來,注意上面連著排線,輕輕的撬開即可,別太用蠻力。。(如果不小心拔斷了也沒多大關系,這只是一個電源呼吸燈而已 )
完整的內部硬件一覽,雖然都不常見的型號但是都是桌面級臺式機的硬件。
三星DDR4 16GB內存。
內存只有單條,雖然16GB完全夠用了,如果不是現在內存價格暴漲,多添一根組雙通道也不錯。
另外給小白同學打個預防針,雙通道對于獨顯平臺沒什么卵用,不要去糾結這個。
紅色4PIN接口猜測是顯示屏幕的供電。
主板24PIN供電。
主板上預留的2個SATA3.0接口。
由于一體機沒有電源和硬盤指示燈,所以跳線很簡單的只接了開機。
主板供電接口,只用了4PIN,但是電源可以用8PIN。
側插的PCI-E接口,使得顯卡可以平擺的放。好消息是這種主板并非零售不買到,可以自己換,
壞消息就是,目前我沒有找到Z170芯片組的款式,所以CPU超頻感覺無望了。
CPU散熱器,強行改成側吹散熱模式,渦輪散熱難免有點噪音,或許這就是這個機器聲音有點大的原因?
CPU用是I7-6700,理論上用原裝的也沒問題,這里改成渦輪側吹的定制款可能是為了照顧風道,但是我覺得還不如用下吹式的散熱器比較實在,比如喬思伯的HP-400。
大小的體積是完全放得下的,初步預定這個是DIY整改方向之二。
另外預留的2個SATA接口完全可以考慮再添加一塊SSD,用膠布固定在電源上即可,不是很推薦機械硬盤,因為很怕振動,可能會引起損壞。這個也是預定的DIY整改方向之三。
拆電源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因為線路都已經內置好了,至少還要拆到一層才行。
反過來看到電源的銘牌,又到了喜聞樂見的電源討論時間了,查了下,這個什么偉訓科技還真沒怎么聽過,百度也沒什么料,身為老司機的我還是很快找到了關鍵:LOGO和產品型號上的HEC字母,這不就是“骨伽”嗎?骨伽在機電產品中也算是一個老牌了,不過貌似機箱比電源要出名,低端產品坑也比較多。。至于這款HEC-500TC的產品萬能的某寶同樣也找不到從基本參數來說,12V供電35A大約只有420W的額定功率,不過注意到這款電源上多出了一個24A供電,應該是顯示屏的供電輸出。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電源故障,貌似替代品很難找了。。DIY的可能幾乎為零
最最最關鍵的點來了,本質上這臺一體機是通過延長線連接到的顯卡,那么實現擴展應該是有可能的:
1、首先找個工具切開底部的散熱孔,不知道為什么名龍堂一定要擋住這部分,留出顯卡DP和HDMI用來給其他外接顯示器做擴展使用不是也挺好的嗎?
2、可以考慮通過延長線,把顯示器輸入接口延伸外接其他設備,唯一的問題就是留出一條線尾巴,瞎折騰 (建議用DVI與DP轉換,HDMI和VGA不支持顯示器的144Hz)
另外就是顯卡的升級,要拆解的話還是相當簡單,和一般臺式機安裝方式沒區別。
影馳GTX1060 6B 海外版與GTX1050TI對比,除了沒有背板外我還是挺喜歡這塊小卡的。
考慮到A卡戰未來,把GTX1060 6B換成AMD NANO也不錯,但是NANO沒有DVI接口,尷尬
當然迷你顯卡不是只有蘇媽有,老黃家的1070MINI也不錯,未來可預定的DIY升級方向之四
最后剩下的就是CPU了,原廠是I7-6700非K版本,雖然主板只是B150的芯片組,不過也可以考慮升級為I7-6700K,后者比前者默認主頻也高出不少。
理論上也能用新出的酷睿7系列CPU,但是主板BIOS是否支持不清楚,因為技嘉的官方甚至都查不到這款型號,感覺有點懸。(前面提到的華擎B150M-PIO主板可能支持,畢竟是京東自營在售的公開版本)
CPU的散熱器,Id cooling定制的。
M.2接口和主硬盤被放在了背面,用的是三星PM951 512GB。
至此,該拆的都拆的差不多了,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下面我說說個人想法:
DIY的可行性分析
CPU:升級I7-6700K(主頻提升)或者第七代酷睿CPU(可能需要等一段時間找官方更新BIOS)
顯卡:N粉建議直接升級GTX1070 mini,A粉的話因為農企現在還沒有發布對位的產品,所以還是繼續用GTX1060 6B吧。
主板:技嘉、華碩、華擎等廠商都有同類型的B150M主板,不過目前能夠買到比較方便的就是華擎了,(問過KF了,確認支持第七代酷睿)
內存:有兩條插槽,喜歡使勁加。
硬盤:SATA接口齊全但沒有固定的SSD倉位,但是動手DIY一下添一塊SSD沒問題。(或者干脆懸著)
電源:自帶24A輸出的電源太特殊,這個估計沒戲了,還好額定450W夠用。
其他:可以考慮在后蓋的關鍵位置上開口,擴展顯卡畫面外接輸出的能力。(音頻接口還是建議直接用底部源生的,自己接起來太麻煩)
另外底座支架,我認為也可以定制,理論上內部的支撐鋼架的四顆固定螺絲加裝其他轉換架后就可以當一個標準的顯示器一樣用了。
總結:
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冒著不小心丟螺絲差點裝不回去的風險終于把這破機器給整明白了,只為確認了一件事就是可以自己升級CPU和顯卡,還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冷門硬件,給我一個可以繼續折騰的理由。
玩慣了標準臺式機平臺,像名龍堂這樣的一體機設備還是挺有意思的,簡約可以節省一部分空間,性能還不錯,I7+1060的配置可以通吃大小游戲辦公了,總之,自己開心就好,總不能花了錢還讓自己不開心不是?
但是屏幕和顯卡輸入/輸出接口的設計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明明只要換個殼就可以解鎖很多新功能,這就是廠家不夠人性化考慮的地方,這個解決起來技術難度其實不高,有能力的可以自己解決吧。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zhonggu8896”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本站首拆,名龍堂天御T706一體機拆解DIY可能性報告》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