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買理由

    至上一年入手K30Pro后,對于這塊真全面屏還是挺滿意的,當然除了沒有高刷之外。但是拋開屏幕跟攝像頭,還是有其他的缺點,本身208g的重量,加上升降攝像頭導致的頭重腳輕之后,哪怕憑借我單身多年的強壯左手拿在手里都是感覺死沉死沉的。

    也是因為升降攝像頭,倒是人臉解鎖相對較慢,攝像頭上面的呼吸燈也基本成了擺設。還有單揚聲器的配置也相對不太厚道。

    這次K40Pro宣揚的E4屏幕+120Hz刷新率,195g重量、7.8mm的機身,杜比全景聲,最小的前置挖孔攝像頭是我這次想要換代的原因。這次讓我們來看看K40PRO和K30PRO的同場PK吧。

    聲明:非專業評測,純屬個人看法。

    雙機對比展示

    首先是外觀對比

    K40Pro幻境的背部拋光不夠,我是看不出什么境了 ,還不如直接白色或者黑色。

    K30Pro的閃光燈太靠下,有時會影響閃光燈下的拍攝效果。至于攝像頭模組外觀我還是偏向居中的。

    雙機邊框對比,K30PRO全金屬邊框,讓后蓋跟邊框有一種一體成型的感覺。

    至于K40PRO的邊框。。。好家伙,塑料加鑄鋁,在加上后蓋玻璃,三種材質混合在一起,感覺就像三國演義一樣,根本合不來 ,這個只能戴套解決。

    邊框厚度對比,K40PRO相對K30PRO還是薄了不少。

    接下來是屏幕對比

    兩部機子都沒有貼膜,系統色彩風格都是自適應,K40Pro關閉真彩顯示,60Hz模式。

    白屏下正面對比。

    ×

    雙屏側視對比,K30PRO基本沒有出現偏色的情況。K40PRO居然有點發紅,不知道是不是個例。

    彩色背景對比1,左邊K40Pro的紅色大門柱子顏色有點過于發紅。

    彩色背景對比2,左邊K40Pro色彩有點過于鮮艷,導致部分花朵的細節丟失。

    這里是上傳到B站的HDR視頻對比,因為沒有專業設備,手持iPhone12Pro 4K杜比視界拍攝,僅供參考。

    視頻里面K30Pro有點發白可能是拍攝角度的問題,實際色彩還原很好。K40Pro還是老問題,第一眼色彩艷麗吸晴,但是細看部分細節丟失。視頻的峰值亮度上基本沒區別。

    屏閃對比

    K30Pro最低亮度,開啟DC調光后,屏閃很輕微。

    K40Pro最低亮度,無DC調光,屏閃嚴重,60Hz和120Hz也什么區別,希望以后固件更新可以支持吧。

    K40Pro真彩顯示對比

    關閉狀態

    開啟狀態,嚴重發黃

    下面是跑分對比

    梟龍888跑分還是挺強的,不過室溫15度的情況下,相對溫度比865高出8點,夏天跑游戲溫度會不會起飛

    隨便的網絡測試

    測速

    左K40Pro

    1000次PING

    左K40Pro

    最后是攝像頭對比

    這兩個攝像頭除了K40Pro被閹割了光學防抖之外都是一模一樣,那就沒必要對比了

    其他使用感受

    K40Pro的雙揚聲器音質表現上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還是有個通病,就是音量最大聲的時候后蓋震動還是比較厲害,帶上手機套也不能完全緩解 。

    前置攝像頭對比隔壁的GT挖孔小了一半,但是屏幕的下巴有點大。大概是出于厚度控制和成本,這次使用了側面指紋,不過解鎖還是很靈敏的。最令人滿意還是保證電池容量來做出厚度和重量的控制,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的手感很舒適。

    續航方面,120Hz下晚上待機3%,亮屏上網不看視頻8%-10%,正常上下班一天一充沒問題,游戲續航沒測試。攝像頭拍攝一般,等國外網友做的谷歌相機兼容之后才有提升了。

    總結

    這次K40Pro屏幕并不算太完美,對于上代K30Pro來說有得也有失,但是對于直屏控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升級選擇,希望以后系統升級能把這塊E4屏調教得更好。33W充電功率跟上代K30Pro一模一樣,這次說是滿血版(超頻),充電速度相對還是有10%-15%提升的。

    總得來說還是K40性價比最高,不過作為K30Pro的用戶,選擇K40只能說是反向升級了,如果K40Pro的屏幕都不能讓你滿意的話,K40那也不用考慮,CPU870對于865只能算是超頻,還有閹割版的內存,丑爆的邊框,千元攝像頭,只有選擇了沒性價比的K40Pro。如果不急著入手的話,在芯片不短缺的情況下K40Pro還有降價的余地。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壕殲滅者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發布會之前,一加3的外觀和配置便已遭到全面泄露。但一加官方對這些曝光似乎表現的很坦然,一副“且看真機,上手說話”的態度。在發布會結束后筆者有幸摸到實體機,除了保護蓋外,細節處的打磨確也有幾分一加手機的影子,弧度的處理讓一加3依舊保持貼手的手感而不滑手。旗艦的配置不用多說,倒是體驗上的一些升級讓一加3飽受好評。DASH閃充,超快的指紋識別以及輕薄的手感是筆者在這段時間中聽到最多的褒獎,而氫OS的基礎功能完善依舊是大家對一加3的期望。虎哥說一加3是一臺真機比照片好看的手機,這點沒有異議,但實際體驗是否如配置參數和宣傳文案說的那么好,一加3是否對得起眾多媒體和用戶的好評,下面跟大家分享下這半個月的使用感受。

    ◎ 一段話看配置

    一加3搭載了驍龍820處理器,搭配6GB RAM和64GB ROM的超大內存,旗艦配置。正面采用5.5英寸 1080P的AMOLED顯示屏,超窄邊款,屏幕下方有一枚不可按壓的橢圓形指紋鍵。后置攝像頭1600w像素,前置800w像素,支持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Type C接口依然保持,而且重拾回一代的NFC功能,支持雙卡雙待全網通。電池容量為3000mAh,支持5V4A的Dash閃充功能。外觀上,背面采用三段式金屬機身,正面采用2.5D玻璃,整體手感圓潤而不滑手。一加3有冰川灰和薄荷金兩種配色可供選擇,沒有低配版,售價2499元,可謂性價比超高。

    ◎ 顏即第一

    早在發布會之前,一加3的外觀就已經完全被曝光,那時候還覺得三段式的金屬后蓋有點公模的味道,直到親自上手,才理解了虎哥口中的細節打磨。一加3順應當今趨勢的采用了金屬機身,不可避免的就是舍棄了可更換的個性后蓋。然而一加并沒徹底放棄自身特色,而是委曲求全的采用了個性化保護殼,絕逼比市面上常見的清水套和塑料殼有逼格得多。一加3的傳承之處不止于保護蓋上,會中毒的手感也是一加手機一貫的堅持。在機身的弧度上能看到一種外觀與手感的平衡。當然,再形象的文字描述都不如一張圖片來的直觀,先上一組美圖,這樣的顏值,你會動心嗎?

    一加3的背面采用一整塊的陽極氧化鋁金屬成型面板,通過納米注塑工藝實現信號溢出,比塑料夾金屬的三段式更有整體感。目前筆者拿到的冰川灰版本,信號條帶是黑色的,感覺比常見的白色更好看。主攝像機的IMX298傳感器集成了光學防抖模塊,導致鏡頭凸出于機身。四周的倒角金屬稍高于玻璃面,雖說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還是得小心。機身正面采用2.5D弧面玻璃,黑色面板在光線下有很好看的弧度,拍起照來也特別好看。依賴于這次細邊框的收窄作用,一加3正面看起來更顯緊湊,屏占比更高。指紋home鍵采用更耐刮的陶瓷蓋板,釉面的反光發亮性在某些角度下看起來沒玻璃面板黑。耳機孔從機身頂部移位到底部,所以底部的孔位布局比較密集,從左到右依次是螺絲孔、六孔單揚聲器、Type-C接口、Mic孔、耳孔孔以及螺絲孔。當然,左側中框上方依然保留有三段式靜音鍵,按鍵非常緊實,需要稍用力,還好表面的網格紋不易滑手。最后要特別贊下聽筒的細節,平齊面板的高度不易積灰,而且從一、二代稍顯粗糙的塑料開孔升級為更精致的金屬網。

    一加3繼續在手感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一來圓潤但不滑手,二來做到了輕薄。背面的弧度很有講究,兩側弧度較大,中間看起來是平的實則有一點點弧形,而且連中框都有弧度,這一切都是為了更貼合的手感。而后側與邊框的銜接之處并沒有像iphone 6s那樣圓潤過渡,也沒有像HTC M10那么粗暴的大倒角,而是直接采用了硬朗的拐角線,這樣的設計能有效的減少金屬機身的滑手意外。之前還說一加3像某某某手機,但看到真機的這些弧線后你就會覺得這就是一加。除此之外,一加3的厚度僅為7.3mm、重量158g,跟一加2近1cm的厚度、175g的重量相比,輕薄的手感加分了很多。

    ◎ 極速美拍

    一加三采用1600w像素主攝像頭,搭載IMX298傳感器,支持PDAF相位對焦,兼具OIS光學防抖和EIS電子防抖。相機優化上,和高通合作研發了680DSP技術,將一部分運存單獨用于相機運行,極速處理的同時還降低功耗。像素優選將1600萬次像素級優化,成像效果可謂旗艦水準。拍照素質怎樣,樣片來說話。

    一加3相機在拍攝食物時,顏色有種非常討好眼睛的艷麗感,完全無需再調色。當筆者把其中的兩張圖分享到朋友圈后,好幾個朋友評論這是一張有味道的照片。食物拍攝的訣竅就在于靠近,越近越能表現誘人的細節。當服務員把食物段上桌的時候,筆者雙按電源鍵啟動相機,卡擦卡擦兩下就拍完照開吃了。要知道,對于不愛吃前拍照的伙伴來說,等待我拍完照的這段時間會讓他狂翻白眼,所以拍照快很重要。得益于一加3的680DSP極速處理技術,官方宣稱一加3相機可以在暗屏下0.9s啟動,0.2sPDAF相位對焦,實際體驗足光下對焦和快門的速度都挺快,體驗感非常利落。對于喜歡分享食物的可惡吃貨們,一加3絕對是個利器。

    手機相機要想拍出被人驚嘆單反效果的照片,近距拍攝就是首選之一。不知從哪里聽來這樣一句話,“不是你拍的不夠好,而是你靠的不夠近”。在光線足夠的環境下,一加3近距拍攝對焦時會出現常見的拉風箱效果,畢竟從無限遠到無限近的變焦過程,不過合焦后對焦框沒有變綠,有時會誤判對焦成功,所幸一加3相機還是比較少出現脫焦的情況。

    暗光環境和夜拍模式是最考驗相機素質的場景。上面的照片都拍攝于傍晚時分,由于陰天并沒有什么自然光,拍攝時不可避免的快門速度降低,所以拍照速度會比平時稍慢個零點幾秒。因此弱光下拍照時手持相機的穩定性非常重要,一加3支持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技術,即使在弱光下也不會容易出現糊掉的現象,比較穩定。弱光下除了怕抖,還怕滿屏噪點。一加3對于噪點的控制還算不錯,在拉暗減少噪點的同時,還能保證暗處的細節表現,看看下面的夜拍樣張。

    看到這些拖動的云層,拍照愛好者應該能判斷出這是長快門拍攝的。一加3手動模式提供了ISO、白平衡、快門時間、對焦距離的手動項目,大大增加了相機的可玩性。通過設置ISO最低100,快門時間30s,三腳架固定,可以把普通模式下只能拍到的黑麻麻學生宿舍拍出肉眼都看不到的亮度,而且很少噪點,畫面純凈,連星星都能拍出來。這樣的照片曬在朋友圈,說是相機拍的也不會有人懷疑。有興趣的加油,還可以用長快門去拍攝車流和光繪。

    一加的相機除了快之外,準確的白平衡也是一直以來的優勢。這次的一加3采用DTI像素隔離技術,拍出來的照片會更加很純凈,色彩更加準確。

    氫OS默認情況下為自動HDR,在合適的情況下會自動打開HDR模式。這種智能模式在拍攝中會有更好的成像效果,避免出現背光太黑的情況,而且在拍攝建筑時會顯得更為立體有表現力。

    氫OS的相機界面有點接近原生,碩大的圓形拍照鍵還是比較好觸及的,默認的4:3比例下拍照鍵所在的黑色菜單欄占據了屏幕太大的空間,如果設成16:9則拍照鍵欄變成透明,拍照范圍也更大,筆者是偏愛16:9的片幅。操作體驗上,還記得第一版的氫OS相機開創性的帶來了新的劃動體驗,即上下劃動切換模式,左劃進入照片,結果實際體驗誤操作率太高而體驗太差。經過多版的改進,左上角多了一個三杠按鈕,點擊即可選擇拍照模式,然后上下滑動切換,或者直接點擊目標的模式,體驗舒服了很多。而之前的拍照界面上下劃動變成拍照和視頻兩模式的切換。

    拍照模式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僅有自動、手動、延時、慢動作、和全景可供選擇。一加3相機的模式太少,導致可玩性比較低,像白天下長曝光拍攝水面河流,又或者更長時間的快門時間,以及雙曝光都是現在比較常見的功能。全景模式僅支持豎屏拍攝,這樣可以獲得上下更大的取景面積。

    更多樣張欣賞

    一加3雖然采用了驍龍820芯片,但卻沒有采用匹配的QC3.0快充技術,而是選擇了5V4A的低壓方案來保證大功率的輸出。有了解過的朋友應該知道,DASH閃充的方案來源于VOOC技術,筆者看過拆機視頻也發現一加的DASH閃充適配器內部架構與VOOC基本一致。經過了市面上采用VOOC閃充方案的幾代機型的驗證,這個技術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并且很多用戶都反饋,“用過就回不去了”。DASH閃充沒有電壓的轉換過程,所以充電過程中不會有功率轉換成熱量,很好的解決了其他快充時手機發熱的問題,安全性更高。實測一加3充電時還是有溫熱感但不到燙,倒是充電器明顯發燙,將發熱源轉移到了適配器上。

    一加3必須同時搭配原裝閃充適配器和數據線才能達到快充速度,當然,采用同樣技術的友商OPPO家的適配器和數據線也是可以的。因為DASH閃充方案的獨特性,目前市面上其他的適配器和數據線都無法對一加3進行快充,只有5V2A輸出,但還是能用的。所以如果要想方便,采購多一套DASH閃充套裝非常必要,159有點小貴但還是得咬咬牙買了,一套放家里、一套放單位,有車一族還可以整個車載閃充。同樣還有個問題,市面上其他移動電源都無法達到一加3的快充要求,而OPPO的VOOC閃充移動電源又是固定一體的傳統micr USB接口,無法給一加3使用。說完這些,筆者有一點思考,那就是DASH閃充技術沒能得到普及,使得消費者需要為這樣的獨特性去重新購入充電的裝備,如多一套的閃充適配器和數據線,還有支持DASH的移動電源,如果一加能再適當降低這些配件的售價就再好不過了。

    DASH閃充時,一加3呼吸燈為藍色,并且鎖屏界面有閃充提示;而用其他適配器和數據線時達不到快充速度,呼吸燈亮紅色。息屏下使用原裝適配器和數據線,從一加3電量為0時開始充電,記錄下不同時刻的電量,繪制曲線圖如下。從圖中可以分析,電量從0到90的充電速度比較快,到達90以后,充電速度減慢,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涓流充電階段,但鎖屏界面由始至終都顯示閃充,這點感覺不怎么合理。電量從0充滿到100,總共需要65min,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經常在電量降到20以下便開始沒有安全感,所以假如從電量15開始充電到90,只需要37min,也就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在需要快充的情景下能帶來非常直觀的便利性,迅速解除缺電之急。最后再來看看官網的數據,30min充電63%,筆者實測30min真的剛好充入63%,如此的一致性讓筆者有點不可思議。一加并沒有像很多廠家一樣在宣傳上夸大,為這樣的操守點贊。

    跟其他快充方案相比,DASH閃充的20W功率輸出優勢并不大,而真正讓筆者感覺到DASH閃充魅力的,是亮屏下的充電速度。高通和聯發科的高壓快充方案,在充電過程中高壓轉化為低壓產生功率耗損并轉化為熱量,亮屏后會加大熱量的產生,此時出于保護會降低充電速度,而DASH閃充依賴于低壓閃充的低發熱性可以繼續保持快充的速度。這是DASH閃充對快充應用的一種人性化考慮,常規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在睡覺時間,又或者在單位辦公桌前進行充電,因為這個時候不需要用到手機而且有足夠的時間去充電,所以有沒有快充其實意義不大。反而是在電量不足,同時有使用手機的需求時,快充才真正發揮作用。筆者有手機隨拍記錄生活的習慣,有時候碰到有感覺的畫面會拿出手機拍個不停。而拍照是很耗電的應用,如果這個時候有個支持DASH閃充的移動電源來供電,就能邊拍照邊快速充滿手機。這是筆者從官網的一個邊拍照邊充電的對比圖所考慮的場景,不過感覺官方有點考慮欠缺,目前支持DASH閃充的移動電源還沒推出,用戶不可能充電器插在插座上去邊快充邊拍照,倒是玩游戲或追劇的這個設定比較合理。筆者也跟朋友借了一臺小米5與一加3進行亮屏充電速度的對比,兩者的電池容量都是3000mAh,比較有可比性。兩臺機子同時清空后臺,亮度調到最亮,同時播放一個本地視頻,從充電曲線圖可以直觀看到,一加3充滿電所耗費的時間僅為小米5的3/4,優勢就出來了。

    這次去北京玩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一加3亮屏快充的好處,航班延誤幾個小時,在機場無聊只能刷微博聊微信,快沒電的時候找了插座繼續邊充電邊玩,充了20多分鐘就通知可以登記了,電量也有70%了。要是以前,可能擔心等下到達目的地后沒電不能導航和打滴滴,只能乖乖放著充電。到了酒店后放下行李小歇片刻就要出門,同樣利用這段時間邊充電充查地圖,呆了30min就把手機充滿了。

    最后說下一加3的正反插Type-C,出門記得帶數據線或轉接口,不然沒電了到處找不到線的痛苦只有經歷過才知道。一加2數據線的USB接口跟Type-C一樣可以正反插,算是一加數據線的一個特色,但這次的新數據線用回了傳統的單面接口,據說這是出于閃充的安全性而作出的妥協。在傳輸速度上,一加3依舊用USB 2.0,而沒有采用最新的3.1,雖遺憾但也可以理解,畢竟2499的售價放在那里。考慮到手機端比較少用來傳輸一些大文件,常見的也就一G多的電影,USB 2.0的速度還是足以應付的。

    續航方面,這次一加3的電池稍微有點縮水,只有3000mAh的容量,但畢竟用了更省電的AMOLED屏,所以續航上也不比二代差,像筆者這樣的中度使用習慣,在上班日還是可以堅持一天的,但周末就必須一天兩充了。從設置中看電量的使用記錄,屏幕是耗電最多的組件,100%的電量可以支持亮屏5h20min,睡覺8h(飛行模式,清空后臺)掉電4%,這樣的成績對于3000mAh的電池來說表現很不錯了。

    ◎ 極速指紋

    一加3的指紋home鍵跟二代一樣,都是開創性的采用了不可按壓的觸摸按鍵,但是從體驗上來說成熟了很多。如果說未來的指紋識別都會與前面板一體化,那么這樣的不可按壓home鍵就是前進的一步,或許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采用。因為無需按壓,home鍵和兩側按鍵保持了一致的操作手感,指紋解鎖或返回桌面都只需要輕輕一碰,而無需費力按下。觸摸home鍵后會有小幅的震動反饋,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不如按壓反饋來的實在,但習慣后真的覺得省力很多。但同時也會有一個誤觸問題,比如說手機拿在手上可能掌心碰到了home鍵,又或者放在口袋里,有時會感覺到手機一震,其實就是因為誤觸home鍵。

    一加2的home鍵在體驗上有點遲鈍,因為需要更用力的觸摸,導致當時筆者并沒有感受到虎哥強調的與兩側觸摸鍵一致的操作感。但在這次的一加3上,非常靈敏的home鍵讓筆者開始體驗到不可按壓方式的便捷操作感,再去按回傳統的按壓home鍵反倒覺得有點麻煩。所以說,這個不可按壓的指紋方案是好的,只是剛推出的時候在體驗上還沒有完善。一加3的暗屏指紋解鎖速度絕對是一個亮點,甚至可以說是筆者目前用過的手機中最快速的,因為快到就像沒有設置指紋鎖。省去了按壓下去的過程,暗屏下一碰即進入解鎖后的界面,沒有什么過渡的動畫銜接,也就是夠快才敢有這樣的無動畫底氣。除了解鎖,單次觸摸返回桌面也非常靈敏,甚至用指甲尖都可以操作,大家可以試一下。

    指紋識別功能除了用于解鎖外,還可用于安全支付。以往時候我們在線支付時,在別人的注視下輸入密碼并不是很安全,而指紋支付則完全規避了這樣的風險,而且比手動輸入更快速。目前一加3的指紋支付除了支持常見的支付寶外,還是市面上少數支持微信支付的機型之一,不過在微信端好像還沒匹配成熟,偶爾發紅包時還提示需要輸入密碼,這點一加的工程師還需多測試完善。

    ◎ 純真AMOLED屏

    一加3的屏幕采用5.5寸的1080P的三星Optic AMOLED屏,色彩上當然就是三星風格的艷麗透亮感,默認色溫下偏暖并且可以調節,而不是很多人說的大黃屏或者黃斑。暖色溫看起來飽和度比較高,很討好眼睛,而且白底下沒那么刺眼。但是在跟其他手機屏幕對比下,會發現一加3在白屏下會有點偏紅,所以筆者在設置中將色溫稍微調冷了一點,并且開了護眼模式,這樣有了改善。此外,設置中還有暗色模式,開啟后部分系統界面變為暗色,這樣可以使AMOLED屏更聲色,而且黑底搭配黑色2.5D玻璃目前的一加3出產版本中并沒有sRGB屏幕選型,在6月29推送的ota中加入了sRGB屏幕選項供用戶自行調節。

    有人質疑這塊Optic AMOLED屏是不是三星的,會不會比平時熟悉的Super AMOLED屏差,還有人擔憂AMOLED屏是不是比IPS屏更顯顆粒感,其實一加Optic AMOLED屏就是將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做了定制化的調試,在對比度、色溫以及強光下的顯示效果上都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實際看起來這塊屏幕很通透艷麗,陽光下不用最高亮度也可以看得清楚,不過看久稍顯視覺疲累。至于顆粒感,在正常的使用距離內實在是看不出來,這點倒是不糾結。

    最強勁的驍龍820處理器,最大的6GB內存,這樣的強大配置讓一加3坐穩旗艦定位。日常使用下來,流暢、不卡頓是肯定的,開了30個應用下切換使用也很溜。試玩了下目前最大型3D游戲之一的掠奪者,畫面沒有明顯掉幀,屏幕對于3D顯示的效果也很精細立體,不過由于揚聲器的開孔位置,在雙手兩側握持時容易堵住開口導致聲音變小,需要注意手持的姿勢。在發熱上,一加3的發熱控制比起二代來說好很多了,當然這主要跟處理器有關。筆者坐標南方廣州,夏天溫度算高的了。一加3在日常使用中,長時間才會出現溫熱感,但不到發燙,只有在連續拍照或游戲時會感覺到燙手。好在金屬散熱快,發燙后清理所有應用,鎖屏后十分鐘內溫度就能降下來了。

    ◎ 其他

    NFC 一加1就有的NFC功能,可惜在二代被取消了,隨著近期云閃付功能的推廣,一加3又重拾回這個重要功能。目前NFC的應用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快速的文件傳輸,第二是公交卡充值,第三就是近期流行的移動支付。一加3的NFC模塊分布在攝像頭位置,所以使用時需要將攝像頭區域貼近其他設備。近距離文件傳輸是大家對NFC比較熟悉的功能,但畢竟不是每臺手機都標配,在生活中還是很少看到人用,大部分還是習慣用微信直接發送。筆者坐標廣州,使用的是羊城通公交卡,將卡貼放于一加3背面攝像頭位置,即可在微信中進行公交卡充值。但目前還無法直接用一加3的NFC刷地鐵和公交車,有點遺憾。

    相信大家已經開始習慣了用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支付,確實很便利,但用NFC近場支付的云閃充你又用過沒?筆者也是在這次拿到一加3才開始研究云閃付的使用,學習成本有點高,下面給大家簡單的說下支付的過程和感受。

    首先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支持銀聯云閃付的對應銀行APP,要注意每個銀行的APP都不相同,這個可以在銀聯錢包中查詢得到,比如筆者的建行信用卡對應的是隨芯用APP,廣發信用卡對應廣發銀行APP。然后在APP內的云閃付中添加、激活銀行卡,有的銀行支持信用卡和借記卡,有的只支持其中一種。添加后可以設置暗屏、亮屏或亮屏后解鎖情況下進行支付,每家銀行APP選擇不同,當然暗屏下支付是最便捷的,但亮屏解鎖是最安全的。每家銀行都要下載對應的APP,而且APP內的界面功能各不一樣,對于用戶來說很混亂,學習成本很高,這是目前云閃付的一個問題。當然,艱難的設置好后,以后使用就很方便了。筆者去過711便利店和麥當勞快餐店使用過,付款時告知使用云閃付,然后將一加3靠近POST機并指紋解鎖后即完成支付,而無需輸入密碼、點開軟件或簽名確認,所以比微信、支付寶和刷卡都更快捷。

    一加3云閃付還能在ATM機進行取款,但在便利性上其實跟直接插卡無異。下面是筆者用一加3在建行ATM機上的取款過程,各家銀行的機子操作可能有差異。首先在機子上選擇非IC卡(經測試,選擇三星pay和蘋果pay也可以),后面就按照它的提示操作,將手機放在感應區,讀取成功后在機子上輸入取款密碼,然后就可以查詢或者取款。實測在切斷網絡的情況下,也照樣能讀取成功。云閃付ATM取款就是將插卡的操作換成手機感應讀取,同樣要輸密碼,所以相較傳統插卡取款并沒有便利性優勢,只能適合沒帶卡的情況下通過手機取款時使用。

    全網通 一加3這次終于支持全網通,而且虎哥宣布一加以后的機型都只有全網通版本了。雙卡盲插,兩個卡槽都支持全網4G,而且在設置就可以對數據卡進行切換,無需重啟。實測電信卡可以作為副卡,即移動4G上網,電信2G通訊,這一點應該解答了很多雙卡電信用戶的疑慮了。

    ◎ “氫”且有趣

    一加3搭載了基于安卓6.0的最新版氫OS(V1.4.0版本),在經歷了半年的迭代完善和三代機型的驗證測試,那個當初什么都不會的藝術家已經獨當一面。氫OS的界面UI非常符合筆者的審美口味,Material Design的風格文藝而不落艷俗,自家的應用界面風格統一。基礎體驗上,基于安卓6.0的氫OS可謂做到了暢快和省電,穩定的系統用起來省心不少,但很多基礎功能依舊缺失。功能上也有著一加的一些特色模塊,如頗具辨識性的氫視窗和人性化的卡片式短信。新版的氫OS還增添了幾個功能,如相冊照片濾鏡、耳機音質調節和主題暗色模式等,但如云服務這類的必備應用仍未加入,軟件研發進度較慢。

    氫視窗 要說氫OS最特別的地方,那絕對是主桌面1/3壁紙區域的氫視窗。長按氫視窗區域可進入壁紙編輯模式,系統會自動抓取壁紙配色去提供五個不同的桌面色塊選擇,并且新版氫OS還增加了第二屏的桌面模糊背景選項。筆者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設計的,上部可以根據喜好設置壁紙,下部的純色背景干凈而又簡潔,這樣不怕圖標會遮擋到壁紙。就在筆者認識的加油圈中,經常聽到“最美第一屏”的稱贊。

    氫視窗的功能不僅于壁紙的美觀設計,還具有更智能的功能性。單觸氫視窗即可打開信息類聚合中心,目前已有運動記錄、日歷、卡券和便簽四個卡片。第一版的氫OS僅有卡券卡片,可根據短信自動收納火車票、登機牌及電影票信息,僅提取關鍵詞以讓信息獲取有效率。例如讀取火車票短息后在氫視窗生成卡片,僅顯示車次、起點站至終點站、日期時間、車廂以及座位號。不過卡券提取信息經常出錯,例如有時火車票的終點站無法顯示,這時候只能再擊該卡片顯示原短信文本內容,甚至有時候會沒讀取到卡券信息而完全不顯示。其他的日歷卡片和便簽卡片,放進氫視窗的意義其實不大,感覺把卡券讀取的功能完善好就行了。

    新加入的樂動力運動卡片,可以顯示每天的步數、距離公里和卡路里,點開卡片進入應用內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將樂動力與微信綁定后,會將步數同步到微信運動中。筆者在初次使用中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微信運動中步數一直為0,可一加3明明配備了步數記錄的傳感器。后來在網上搜索后發現好些人遇到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案就是退出微信后重新登陸,親試成功,這也是個小bug吧。

    卡片式短信 氫視窗的卡券其實來源于卡片式短信的推送,但卡片式短信除了能讀取電影票、登機牌和火車票外,還覆蓋到一些服務短信,如驗證碼、話費流量查詢詳情等。火車票卡片信息比氫視窗中的卡片更詳盡,除了可以查看列車時刻表,還能直接設置日程提醒,而且下方的菜單還能直接鏈接到攜程旗下的鐵友網進行余票查詢。平時查話費、查流量,當收到一條啰里吧嗦的詳情時,其實心里是有點奔潰的,這時卡片短信能直接提取出關鍵信息,不過也存在信息不全的情況,比如下面的流量卡片,原短信中定向流量、隨意玩流量以及流量加油包,但在卡片中都丟失了,這個時候需要點擊卡片右上角的感嘆號,就能看到原短信內容。同樣在下方也有鏈接菜單可以直接進行充值和業務辦理。卡片式短信的理念很智能也很人性化,但在信息提取的準確性上還要再完善。

    快速應用搜索 氫OS另類的取消了底下的dock欄,而且主桌面只能放下九個應用圖標。在經過一番摸索熟悉后,筆者竟然只在主桌面就可以找到所有需要打開的應用。當需要打開主桌面外的應用時,只需在桌面任意區域下滑即可喚出T9應用搜索界面,再輸入應用名字的拼音首字母所對應數字,例如“一加社區”只需要輸入數字9577即可。而且它會記住你最常搜索的應用,這樣的話下滑打開搜索界面后在下方即顯示搜索頻率最高的應用。

    圖標整理 新版氫OS還增加了桌面圖標整理模式,相較以前方便了很多。可以在桌面空白位置長按,然后點擊需要移動的圖標到下面的方框,可以單獨或者合成文件夾再移動到其他桌面。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長按APP圖標后不松開,用另外一個手指滑動到其它桌面,松開長按圖標的手指,就可以把圖標移到相應位置。文件夾圖標也有了變化,以前是只顯示文件夾內第一個圖標,現在顯示四個圖標,確實這樣更有利于判斷應用在哪個文件夾內。

    作為一加手機的老用戶,已經依賴上這樣的實體靜音按鍵。以前亮屏-解鎖-開快捷菜單-點擊靜音繁冗的操作步驟,現在只需要一個靜音鍵。特別是在一些安靜的特殊場合,像圖書館、會議或上課的過程中,手機響鈴是件很尷尬的事,這時候就會慶幸有這么一個快捷的靜音鍵不用讓自己手忙腳亂的關掉聲音。三段式的開關中,從下到上分別是響鈴、勿擾和靜音。因為靜音是相對勿擾更常用到,感覺可以調換下這兩個模式的位置,或者將響鈴放在中間,這樣直接上推靜音,下推勿擾,更方便。靜音鍵在筆者的使用中還是比較高頻率的,每天午睡的時候,會開靜音模式,中午不睡,下午奔潰;有時候做實驗需要專注的時候,會開勿擾模式減少分心,只接聽重要來電;到了晚上睡前的玩手機時間,也會開靜音模式,因為怕不小心點到一些不可描述的小視頻,那多尷尬。畢竟筆者還住學校宿舍,還有一個舍友。嗯,我只是怕吵到他入睡啦。

    優先通知 安卓系統的通知欄一向是個戰爭現場,各家應用爭相彈出,就怕占不到一席之位。但在用上氫OS之后,安卓的通知欄也可以像IOS一樣干凈而有條理,同時不會怕忽略掉一些重要信息。氫OS對應用的通知權限做了三種不同等級的分類,優先通知適合微信這樣需要時刻接收信息的,像淘寶賣家就可以設置旺旺為優先通知,這樣在鎖屏下也會顯示通知,狀態欄顯示為圖標,同時又聲音和呼吸燈提示,確保能第一時間看到。正常通知適合像QQ這樣信息多但沒那么重要的應用,它只會在通知欄顯示一個數字表示接收到多少條信息。還有一些經常推送廣告或者無用咨詢的應用,基本除了微信、QQ外的應用,我都直接選擇屏蔽通知,這下總算清凈了。筆者的一加3通知欄只會有微信的圖標,或者一個數字,誰還說安卓的通知欄可怕,那是你沒用過氫OS。

    圖庫 氫OS的圖庫新加入了編輯功能,包括旋轉、裁剪、濾鏡、調色以及畫筆,功能簡單但還算全面。這次選擇了跟最文藝的網易LOFTCam合作,內置了十五個濾鏡模式可供選擇。試了著對幾張一加3照片的照片進行處理(圖片如下),基本都可以找到合適的選擇,比較百搭。濾鏡是一種最偷懶的一鍵式修圖工具,但是用不好也是個后期過度的災難。氫OS的濾鏡功能可以自主選擇強度,對于新手來說最保險的就是一半強度就夠了。

    平時習慣了用snapseed裁剪調色,再用黃油相機加邊框文字,所以很少會用到手機自帶的圖片編輯功能,但是氫OS圖片編輯中的幾個小功能恰好彌補了那兩個軟件的功能空白。第一個是馬賽克,平時發送一些圖片時常常碰到要遮住一些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比如身份證號碼;第二是畫筆功能,一來可以做標記,圈出重要信息,二來可以在照片上做畫,畫個小耳朵扮下萌還是可以的;第三是少用到的翻轉功能,比如一加手機自拍后照片是鏡像效果,再用翻轉就可以恢復一致。

    生活服務 在電話程序內,還集成了生活服務的快捷功能,基本覆蓋到了衣食住行,常見的如充值、查快遞、打車、電影票、飛機票等功能都可以在這里完成。當然這些服務并不是氫OS自己的功能,而是來自第三方軟件的支持(比如支付寶的充話費,滴滴的打車,去哪兒的機票)。通過集成服務讓怕用戶在一個界面內得到滿足,這樣的理念還是不錯的。對于怕麻煩的用戶來說,可能很多軟件都不用安裝了,直接在生活服務這里就可以操作。

    個性化設置 一加3的多任務鍵和返回鍵都是原點,取代了之前的橫杠,同樣可以進行左右替換。依舊保留有暗屏手勢,快速啟動相機和手電筒,雙擊亮屏不如直接暗屏解鎖快速。暗屏下雙按電源鍵快速啟動相機,這個對于抓拍太好用了,省卻了繁冗步驟。還有三指截屏,從一加1就延續下來的操作,比同時按兩個鍵輕松得多。音質調節是之前一加調調的精簡版,只提供了四種耳機型號的開關,開啟后音質會有針對性的調節,對于木耳用戶是個不錯的功能,建議后期加入調調的自主調節板塊。

    緊急服務 在偶然亂點到的情況下,發現點擊鎖屏界面下的緊急服務后,即可彈出撥號界面,特別的是在上面還會顯示當前的定位地址,以及附近的醫院和派出所的聯系電話。這點很有必要普及一下,或者在別的手機系統中推廣,因為在某個危及時刻可以報出位置,并且聯系到就近的派出所請求幫助,分分鐘可以救回一命。

    ◎ 總結

    一番體驗下來,一加3不但在硬件上給出了旗艦的配置,在體驗上也有很好的表現。冰川灰在外觀上沉穩內斂,機身輕薄貼手,對手感的堅持依舊沒有落下。驍龍820搭配6GB運存、64GB內存,無論是多開程序還是游戲運行都有很流暢的體驗,對于大型手游愛好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性價比之選。一加3最大的亮點在于DASH閃充和超快指紋識別的“快”速體驗,感覺就是用上了就回不去了。相機的成像素質也頗讓筆者頗感滿意,快速的對焦速度和快門,一貫準確的白平衡,夜拍的亮部細節和暗處純凈度,以及這次更討好眼睛的色彩調教,很多時候拍出的照片都無需在后期調色,要知道筆者原先可是個snapseed的中毒患者,不修不發朋友圈的。最后說下系統,發布會上說氫OS經過了多代的版本升級和修復,但對于用戶來說更新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目前已推出的自家應用如一加便簽、天氣、管理中心都挺好用而且有自家辨識度,某些軟件如音樂、視頻也有更好用的第三方應用替代,但在基礎功能上還是欠缺,像云服務、多模式截屏、網速插件等到現在都沒。如要要說一加3哪點不好,我只能想到氫OS的不完善,不過一加3的底層開放會帶來很多ROM,新一代刷機小王子可能就要誕生了。最后,給仍在猶豫入手的觀望者一點建議,如果你注重產品的做工、配置和體驗,而又喜歡精簡的系統,而且不介意一加目前仍是個小眾的品牌,那么一加3可謂是2499售價上的首選。

    ◎ 開箱圖賞

    by:一加社區 vincent1127

    、分布式數據庫,正當時

    向下發揮硬件算力,向上支持上層應用,數據庫作為IT行業的根基,不可或缺。

    數據庫是基礎軟件皇冠上的明珠,幾十年來與操作系統齊名,是每一家公司業務系統的核心,以剛需“收割”企業利潤。

    在過去幾十年間,集中式數據庫占主流。

    如果將數據庫的處理能力和容量類比為“馬拉車”,集中式數據庫的解決方案是把“馬”做大,讓單機實力更加強勁,帶動數據的存儲和處理。

    數據庫的速度、易用性、穩定性、擴展性、成本等對企業的基礎業務以及增長彈性至關重要。

    數據的產生速度和使用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呈現出海量規模和高速增長的態勢,數據的部署環境也日益復雜。

    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應用負載快速增加,容量需求急劇增加。但面對新時代,集中式數據庫已分身乏術。

    一是“馬”的增長很難跟上“車”的速度,二來集中式數據庫存在容量限制,一般只能達到TB級別,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數據快速增長的存儲和處理需求,再者持續的金錢投入,讓成本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傳統集中式數據庫整體性能和穩定性,過分依賴于底層硬件本身的性能及穩定性,這也是為什么傳統核心數據庫往往采用小機型及高端存儲設備,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加了客戶的建設成本,以及后期運維成本 。

    既然獨木難支,為何不“眾人拾柴”?

    分布式數據庫,就是動用許多“小馬”,一起來拉動這輛“大車”。

    相比傳統的集中式數據庫,分布式數據庫可擴展性更強。面對飛速增長的需求,后者不依賴單機,可以做到簡單、便宜的擴容。

    分布式數據庫容災性也更強。分布式數據庫“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當體系中某個單機出現問題時,數據庫仍然能夠穩定運行。“兩地三中心,同城雙機房”,提供超高系統可用性。

    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利用分布式技術,突破了傳統集中數據庫的容量與性能瓶頸,簡化了運維工作,并有助于降低對高性能硬件的依賴。

    其實,分布式數據庫時代,已經勢不可擋。

    過去數十年內,數據庫的牌桌上鮮有中國廠商的身影,但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出現,讓中國廠商有了更多底牌。

    業務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業務對數據庫的高可用性、并發處理能力、彈性擴展等方面要求更高。分布式數據庫能夠根據需求彈性伸縮,能處理幾乎無限量的數據。

    云計算場景,分布式數據庫將數據庫進行資源池化管理, 具備多模式、多租戶、HTAP、彈性擴張、高可用等特性,與云計算、分布式應用開發模式恰如其分地匹配。

    云與數據庫的融合,快速部署、高擴展性、高可用性、可遷移性、易運維性和資源隔離,減少了數據庫參數的重復配置。

    曾有知名數據庫廠商CTO對雷峰網表示:“相比于傳統單機版的經典數據庫,由于其積累的時間更長,自主創新的數據庫的成熟度肯定還是會差一些。但是在云數據庫領域,我國與國外的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差距,甚至在一些高并發的場景上更具有優勢。”

    政策上,國家和行業層面不斷出臺各種政策文件牽引分布式數據庫產品的發展與落地,自主創新的步伐已經快步走。

    而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也逐漸成熟。場景應用的逐步增多,數據庫廠商和產品自身迭代加速,技術成熟度比前十年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這個賽道上,如今已是群雄逐鹿,中國數百家數據庫廠商,傳統數據庫廠商、云廠商、新興數據庫廠商、大數據廠商、數據庫服務商、系統集成商等多種類型供應商都相繼推出產品,市場異常火熱,其中,分布式數據庫產品就有100多款。

    云數據庫的發展讓自主創新數據庫實現了“變道超車”。

    二、數據庫+服務器的珠聯璧合

    數據庫是基礎軟件的三架馬車之一,關乎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可這一領域屬性重、壁壘高:

    它需要各類數據庫專業技術人才,它需要高并發、大數據量的嚴格復雜業務場景驗證,才能錘煉產品的穩定性和性能,但不是每家公司具備企業給予的驗證機會。

    它需要經過時間的運行沉淀,才能錘煉產品的成熟度,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去投資一項長期才會見效的產品。

    換句話說,數據庫產品研發門檻極高,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資金、精力,不是基于“開源中間件+開源數據庫”就可研發出一款合格的市場產品,廠商必須戒驕戒躁,沉下心來長期投入。

    利刃磨成,非一日之功。“長期投入”應該有多長,沒有標準答案,而騰訊云數據庫已經度過了十七年。

    騰訊云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從2007年就開始內部孵化,2009年,互聯網進入全面社交高速發展時期,騰訊云數據庫支撐計費支付業務,在7*24小時高可用、數據強一致的基礎上,對高性能吞吐、分布式水平擴展、分布式KV存儲等進行了研發布局,幫助擺脫業務系統流量對服務器數量的依賴,以及突破了性能瓶頸、數據可靠性保障、高可用等“不可能三角”的技術難題。

    云計算時代,騰訊云數據庫產品能力,經歷了公有云上海量實際用戶場景的打磨。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采用互聯網分布式技術架構的銀行,也是首家核心系統未采用Oracle等集中式商業數據庫的銀行。在其背后,TDSQL作為其分布式數據庫底座承擔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2020年12月騰訊云數據庫品牌升級,騰訊云原有的TDSQL、TBase、CynosDB三大產品線將統一升級為“騰訊云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 。全新升級后的騰訊云TDSQL針對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涵蓋分布式、分析型、云原生等多引擎融合的完整數據庫產品體系。

    TDSQL產品體系中的金融級引擎,具備極高事務處理能力,支持全局一致性,在金融、保險、運營商等行業應用中,TDSQL的Oracle兼容引擎轉為去“O”而生,兼容度高達95%以上,超高壓縮比,大幅節省資源,幫助行業低成本、快速、平穩地完成數據庫替換升級,加速在傳統領域的落地實踐。

    TDSQL還曾助力10億級數據規模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實現全面電子化。如今TDSQL服務橫跨金融、公共服務和電信等多個垂直領域,超過4000家客戶。

    而浪潮信息,則是服務器領域的老大。

    浪潮信息作為全球領先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為騰訊云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硬件支持。

    浪潮信息和騰訊云不只是技術上的互補。

    在市場共享上浪潮信息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和市場渠道,能夠幫助騰訊云拓展市場覆蓋范圍,提升市場份額。騰訊云則在互聯網、金融、電商、游戲等多個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客戶資源,能夠為浪潮信息的硬件產品提供更多的應用機會和市場需求。

    客戶需求上,浪潮信息深入了解企業級客戶的需求,能夠為騰訊云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定制化硬件解決方案。而騰訊云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完整和優化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魏健表示,未來高性價比、高性能、高可靠性是數據庫方案重要三大衡量標準,而TDSQL都有著優異的表現。

    同時,浪潮信息也是騰訊云最大的服務器合作伙伴,因此在深化合作上也有著天然的優勢。

    雙方基于歷史友好合作經驗,進一步結合各自優勢產品強強聯合,實現軟硬件深度融合優化,推出了如今的分布式數據庫一體機產品。

    三、元腦TDSQL數據庫一體機過人之處

    將核心業務遷移到自主創新分布式數據庫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并非所有的遷移都是簡單的數據庫替換,更多的是關于整個技術堆棧的替換,并且涉及整個業務鏈路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

    客戶對分布式數據庫選型,有五大核心要素分別是可靠性和穩定性、整體成本、產品功能和易用性、兼容性,以及可擴展性。

    可靠性、穩定性和可用性。數據庫是整個應用系統的核心,一旦癱瘓意味著承載應用和業務中斷。

    魏健告訴雷峰網,高可用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單一某一模塊/層的高可用設計都不足以為用戶需要的系統高可用性。

    金融領域,其安全級別高、交易頻次高、數據環境復雜、技術標準嚴格,高并發、高可靠需求最為突出。

    因此,他們在元腦TDSQL一體機的設計上,實現了從架構、軟硬件配置、最終到方案上實現全維度的高可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設計,讓任意節點故障都不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感,實現故障無感知,比如:

    架構上,浪潮信息在整體架構上構建了全冗余的分布式軟硬件集群,避免單點故障,任何節點故障都不會影響到業務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軟、硬件機制/配置上,軟件上有一主多從、分片、副本、強一致性等機制;硬件上利于內存自動故障隔離及“預診愈”、硬件冗余陣列、多網卡綁定等機制確保各模塊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魏健表示,分布式數據庫一體機對于硬件的要求能力比傳統集中式數據庫更高,他們從內部的研發質量、生產測試、交付,它所遵循的質量流程、質量標準是比通常的服務器更嚴格。通常的服務器24小時的老化時間足夠,他們基于數據庫的關鍵業務的場景,對元腦TDSQL一體機進行了48小時的老化時間。加倍老化測試,只為打磨更好的落地能力。

    公共事業、企業客戶,可能對于一體化智能運維管理、多系統數據庫統一納管等方面有所要求。

    對于運維部分,使用分布式架構會導致整個數據集群運維和備份等操作的難度增大,同時運維人員也會擔憂遷移到自主創新分布式數據庫后,運維技能和方式與原來相比有過大差異,無法對數據庫進行有效運維。

    元腦TDSQL一體機為了客戶使用的高效便捷,在交付管理、運營體驗上,騰訊云和浪潮信息通過軟硬件優化、預制,一體式交付,避免傳統交付的復雜度和風險不可控的問題;利用軟、硬件統一的運維管理界面,以及全白屏可視化、智能分析的工具降低用戶的運維難度。

    “元腦TDSQL一體機做到了開箱即用,把復雜留給我們自己,我們做好各種的聯調、聯試,讓用戶能夠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在應用上去。”魏健表示,數據庫一體機的調優與否差距非常大,他們做到了讓客戶開箱即用。

    一款真正的一體機的技術壁壘并不低,它不是組裝的,而是軟硬件結合。

    軟硬件聯合調優,比如BMC調什么,不同場景下怎么調,軟件廠商并不熟悉,還有OS層面、數據庫層面的參數組合,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量,沒有多年積累,難以做到極致,浪潮信息和騰訊云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做軟硬件聯合調優,讓元腦TDSQL一體機達到最優水平。

    其次,元腦TDSQL數據庫一體機軟硬件管理系統,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態,一旦檢測到數據庫及硬件設備異常情況,將觸發自動告警,以降低故障風險。

    另外,元腦TDSQL一體機提供完善的備份、容災機制,從方案層面,避免從人為誤操作、到自然災害對業務可用性的影響。

    可擴展性被認為是分布式數據庫最具吸引力的特性之一。分布式產品過去更多用于泛互聯網領域,因此可擴展性高。

    未來,在應用場景上,基于雙方強的研發實力,結合行業需求,他們將持續優化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優的、更加滿足其需求的一體機專屬產品。雷峰網雷峰網雷峰網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