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618,你剁手了木有?
手上已經服役兩年多的老古董電腦,戴爾E5440,配備英特爾i5-4210U處理器,主頻2.0G,低電壓,8G內存,按照道理來說,應付一般的辦公應用還是木有一點問題的。可是,500G 7200轉的機械硬盤,加上電腦上安裝的一大串加密程序(賽門鐵克殺毒、賽門鐵克PGP全盤加密程序、WebSense安全監控軟件),再打開OUTLOOK,IE瀏覽器和OFFICE全家桶,就捉襟見肘了。時不時的聽到硬盤瘋轉的聲音。
腫么辦?為了提高辦公效率,只能自己出血來一塊固態硬盤玩玩了。
所以,今年的狗東618,正好碰上電腦配件瘋狂兩小時促銷,而東芝Q300固態硬盤120G,也達到了229元的剁手價。感覺不買就對不起奶茶妹紙。。。。。。
為什么看上了東芝Q300?其實,主要還是優惠后價格太。。。太便宜了。而且,東芝自家的主控和閃存芯片,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更新了新版固件的東芝Q300,使得容量僅有120G的固態硬盤,讀寫速度就能夠超過500MB/S(宣傳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而7mm的厚度,重量更輕,剛好我的電腦也能塞進去。
三年質保,我就放心了。
但是,也會有同學說了,TLC的芯片是個大坑!真的如此嗎?
先百科掃盲:SSD閃存芯片種類MLC/SLC/TLC
早期的SSD閃存芯片有兩種,SLC和MLC。這個大家都清楚,SLC速度快、功耗低、存儲單元壽命長,約10萬次擦寫壽命,但價格昂貴;而MLC可降低生產成本,速度慢、功耗高、壽命短,約3000-5000次擦寫壽命,多用于低端消費級。
那TLC是個什么鬼?TLC閃存芯片技術是MLC和SLC技術的延伸,早期的TLC壽命較MLC更短,只適合用于U盤等存儲介質中。
而現在,多年的技術積累,TLC閃存已經日趨成熟,通過擴大備用區域的容量,128G變為120G,增加預留空間來保證SSD的壽命。
其實,壽命再短,SSD如果用于系統盤,在保證一定的預留存儲容量前提下,用個三五年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需求導致最終決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最終選擇了采用TLC芯片價格便宜實惠的東芝Q300。我的需求很簡單,也不玩大型游戲,只是為了將系統盤變為SSD為載體,將必要的辦公軟件安裝在固態硬盤上,從而實現更高的硬盤性能。因此,120G的東芝Q300完全能夠滿足我的需要,且所有軟件安裝后,也最多不過50G左右的空間,剩余的大部分空間,保證SSD的壽命是一點問題都木有的。
即便采用TLC的東芝Q300在五年之后掛掉也沒關系,因為只是作為系統盤,主要的文件資料還是存儲在機械盤上,系統盤掛掉我就換唄。到那個時候,不知道SSD都便宜成什么白菜價了。
【到貨曬單】
狗東到貨還是很快的。第一天下單,第二天就到了。
包裝和以往老版本Q300的配件已經不一樣了。這個版本的配件很簡單,畢竟便宜了嘛。就服務卡、說明書、Q300和一個黑框框(神馬東東?)
這個黑框框一開始沒明白是干神馬的。后來一想,Q300厚度為7mm,這貨應該就是7mm轉9mm的spacer吧。
合體后是這個樣子滴。。。。。7mm變9mm
Q300的保護,還是很給力的。八氣囊的享受,是怎樣的體驗????
Q300真身!鋁合金外殼,陽極氧化表面處理。磨砂質感!原來濃濃的OEM簡約范兒不見了。
整體重量也非常輕,僅115g。
背面也為金屬材質。上下蓋采用卡扣式設計,免螺絲拆卸。為了這貨提供的3年質保,我忍著就不拆了!!!
側面的接口,筆記本/臺式機兩相宜。
7mm的厚度,確實很薄!
【安裝測試】
安裝思路也很簡單:戴爾E5440有光驅位。因此,可以保留原來的500G機械硬盤,而將東芝Q300通過光驅位硬盤托架安裝。
托架我是在馬云家買的。買之前一定要和店主確定,托架支持的硬盤厚度及是否支持你所擁有型號的筆記本電腦啟動使用。我選擇的是7mm硬盤的托架,19.9包郵,哈哈哈。。。。。。
安裝很簡單,戴爾E5440筆記本D面朝上,卸掉后蓋鋁鎂合金外殼的五個螺絲,打開后蓋。
將東芝Q300安裝在買來的光驅位硬盤托架內
裝好后是這個樣子滴。。。。。。
抽出預置的光驅,將光驅位硬盤托架塞進去,擰上固定螺絲。
這個要注意哈,否則一不小心開機的時候脫鉤,你就杯具了!!!!!!別怪我沒提醒你!!!!!!
進入原有機械硬盤的系統,到東芝官網下載NTI Echo3磁盤克隆工具,將機械硬盤的系統遷移到東芝Q300上去。
遷移完成之后,重啟系統。
點擊F2進入BIOS或者F12激活多重啟動菜單,選擇東芝Q300作為啟動盤。
【性能測試】
開機,進入系統,7秒進系統,13秒見桌面。。。。。。
這個,應該就是質的飛躍吧!啊哈哈
【ATTO Disk Benchmark讀超550MB/s,寫超500MB/s】
首先是磁盤測速大殺器——ATTO Disk Benchmark
讀取速度超過550MB/s
寫入速度超過500MB/s
CrystalDiskMark性能測試,Q300的持續讀取達到521MB/s,寫入達到484MB/s
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在高隊列深度下,東芝Q300系列
順序讀寫速度達到502/430MB/s隨機讀寫速度達到440 /99.8 MB/s(112692、25552 IOPS)。
通過以上的測試,看得出來,對于只有機械式硬盤的筆記本電腦來說,特別是支持原生SATA3接口,固態硬盤SSD帶來的性能提升絕對是革命性的。
對于一般的辦公用戶來說,由于不需要諸如游戲這樣大數據內容的頻繁讀寫操作,而只是對大型辦公軟件運行提速,TLC內存低成本使得升級的成本進一步降低,而壽命又完全能夠滿足辦公用戶的需求。因此,絕對是一個“小投入、大產出”的升級方案。229元帶來的性能提升,比通過升級CPU和內存帶來的效果要明顯的多。
不明白為啥蘋果筆記本的128GB固態還能賣出去,我的512GB筆記本才用了沒多長時間,就空間頻頻告急了。當固態硬盤盤的可用空間不足時,能明顯感覺到系統變得卡慢。這就萌生了給筆記本升級固態硬盤的想法。
升級之前C盤、D盤都已經到了紅線狀態,C盤當時分配了200GB,主要用來安裝各種軟件;D盤分配了300GB,主要用來存放軟件的緩存文件及一些常用的特效插件;E盤塊500GB的固態移動硬盤,用來存放一些即時的素材。
此次升級除了考慮容量之外,還考慮了速度要更快一些,因為剪4K視頻和批量導入導出素材時,硬盤速度跟不上就會卡頓,特別是用LR批量導出圖片時,經常會導致LR假死。對比一圈之后,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盤就成了我的重點考慮目標,對了,東芝改名鎧俠了,后面看到鎧俠不要以為是新品牌。
東芝RD500 NVMe采用了原廠顆粒,穩定性和耐用方面的性能都很強,官方的給出的數據,這塊固態的順序讀取速度高達3400MB/s,順序寫入速度高達3200MB/s,很多游戲玩家比較喜歡這種高性能的固態。
對了,SSD的速度跟容量有直接關系,大家在選擇固態時,為了達到速度與性能的最優,建議sata3接口標準選擇256GB,而NVMe協議的高速M.2則優選1TB,這樣可以達到最高理論速度。
在顆粒方面,這款固態采用的是96層3D BiCS FLASH TLC存儲器,加之有8通道控制器,延遲時間更短、電腦響應速度更快,而五年質保也用起來更放心。
不多說了,直接拆機升級,微星Prestige 14 筆記本拆機成本很低,把背殼上面的6顆十字花螺絲拆下來就可以拆掉后蓋了。
這款筆記本板載16GB內存,內存沒有升級空間了,只能對原機器上的512GB固態進行升級了。
換任何硬件之前都建議要先斷開電源、電池,當然,也有藝高人膽大的可以不用在意這些細節。
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盤為緊湊型M.2 2280外形尺寸 ,可以很好的兼容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
我這款筆記本算得上超級纖薄了,14英寸,1.29KG,整機僅有15mm左右的厚度,剛開始還擔心用不了,結果無壓力的換上了。
因為本身筆記本的系統是正版的,加之已經安排了很多Adobe家族軟件,不想再費事重裝,所以就用系統備份軟件做了個C盤的整盤備份。
換完固態之后,再把整個C盤還原一下,這樣系統及軟件都不需要再次折騰了。
系統恢復完看一下,系統自動激活了,各種第三方軟件也都是正版激活狀態,一下子省心了不少。
接著對新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盤進行跑分測試,實測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3378MB/s,順序寫入速度高達3133MB/s,對比一下筆記本自帶的固態,這跑分性能直接達到了翻倍的效果。
性能的提升同樣的在魯大師跑分上得到了印證,升級前固態僅有2.1萬分,升級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盤之后,磁盤的性能直接飆到了5.5萬分。
再來對比下大文件的壓縮效率,5.73GB的圖片素材,換用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盤的壓縮時間僅用了32秒,原固態用了38秒,面對動輒好幾十好幾百GB的4K素材,東芝RD500的提速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除了文件操作之外,電腦整體操作流暢性、軟件啟動速度也都有明顯的提升,LR導入、導出素材時不會卡一下了。近幾天拍了一些九號電動E100的照片,原片是無壓縮的RAW格式,1張差不多有90MB,經過LR調整之后再不裁剪尺寸導出JPG格式(一張差不多有35MB左右),批量導出408張照片時,東芝RD500硬盤的占用率真基本在1%-20%間波動。而之前的固態,同時導出這么多照片的話,硬盤占用基本能達到90%左右,現在硬盤已經不是整機性能的瓶頸了。
除了圖片之外,我這邊也經常做視頻VLOG,拍攝的素材全是4K的,稍大點的視頻會有好幾十段4K速度,之前的軟件啟動之后,素材會存在一個幾秒的加載時間,換用東芝RD500 NVMe固態之后,軟件啟動完成時,項目基本也就加載完成了。再就是渲染導出時,也明顯感覺到速度比以前快了點,我這邊的視頻基本都是3-5分鐘左右的,之前導一個視頻會在3分鐘左右,現在2分左右就能渲染完成。
除了速度、性能提升之外,這塊固態硬盤還有個SSD UTILITY監控軟件,可以實時查看固態硬盤的性能、參數,這樣固態用起來心里更有數。
通過軟件就可以查看磁盤的讀寫速度、延遲等方面的性能。
還可以通過預先配置空間技術,來增進效能和延長壽命,實現原理類似于數據緩存,通過控制工具可以在SSD上設置一塊分區當成預先配置空間。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筆記本固態硬盤升級、正版系統正版軟件遷移過程,升級之后,不僅解決了筆記本容量不足的問題,更解決了電腦讀取速度的問題,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得到了更充分的挖掘,感覺這塊容量大、速度更快的高性能固態硬盤才配得上我的超級創作筆記本。
里有一臺華碩筆記本,型號是A42J(系統識別是K42JV),購買時間是2010年,到今天已經老邁不堪,反應各種遲鈍不說,電池也撂攤子了,于是閑置一旁。
7歲高齡的華碩A42筆記本
華碩A42J筆記本正面,已經頗多磨損
生產日期2010年10月,購買時間大概是12月初左右
近期臺式機更換了新的256G固態硬盤,換下來的128G東芝Q300固態盤就想著給這華碩筆記本換上,看看能不能續命三兩年。
SSD正面,金屬外殼,散熱方面應該有幫助
SSD背面
用螺絲刀卸下2顆十字螺絲打開硬盤倉
支持SATA接口硬盤
安裝螺絲固定 華碩筆記本磁盤支架很結實
裝好后看硬件識別情況
這款華碩A42J筆記本用的是初代酷睿i3-370M處理器,32nm制程,雙核心四線程,熱設計功耗35W,現在看著都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原配硬盤是西數的160G機械硬盤,以及2G DDR3-1333內存,自己又加了一條,組成雙通道4G組合。
加裝的東芝Q300固態盤工作正常
華碩A42筆記本(K42JV)概覽
內存信息
當時買的時候,就自己加裝了一條南亞易勝的2G DDR3 1333內存組成雙通道,在2018的現在看來,這個內存組合還是能滿足基本需要的。
跑分測試
下面進入實測環節,看看換了SSD的老爺筆記本是不是能夠重振雄風?
開機實測
多次開機實測,360開機助手顯示時間都在20秒內,最快一次13秒(剛裝完系統時),擊敗99%的電腦,還給與了“五星級神機”稱號,笑~~~看來上SSD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原先用HDD機械硬盤的時候,經常開機一分鐘以上,簡直讓人崩潰。
win7系統評分
這個配置就別折騰win10了,安分跑win7吧,系統評分4.9,是因為采集的是CPU集成顯卡性能,而不是獨顯,這是雙顯卡筆記本通病了,反正僅供參考。從這個分數看,跑win7應該還是可以勝任的。
魯大師跑分
魯大師跑分環節,處理器不足1.7萬分,GT335M顯卡不到7500分,內存性能6400多分,倒是和現在電腦差異不大(當下DDR4內存大約在8000-9000分),磁盤性能6700多分,受限于主板不支持SATA3.0,發揮不出SSD的應有水平。
實際應用測試
平時最常用QQ聊天,office軟件辦公,上網買買買,以及用Photoshop修修圖等,這就看看同時運行這些軟件,華碩A42老年筆記本是否硬朗。
筆記本運行實測
先是打開QQ掛著,用Photoshop cs6加載了1張桌面壁紙和4張照片(iPhone7 plus拍攝,約2-4MB/張),加載速度都很快,幾乎不用怎么等待,用筆刷、印章等工具修圖時也感受不到卡頓;再打開Chrome瀏覽器,同時打開京東和淘寶首頁,等待加載完畢后,在打開2個WPS文檔,最后用WPS文檔給老婆寫科目三考試要領,整個過程用Windows任務管理器健康CPU和內存占用,發現CPU占用在10%上下波動,最高不超過40%;打開那么多程序,加上360等后臺占用內存占用2.23G,約60%,使用感受很是順暢。
看來這華碩A42老年筆記本雖然已經7歲多的高齡,但是更換SSD固態硬盤后,又重回青春了,辦公用的話再撐幾年沒問題,一個200多元的SSD就能達到這個效果,就一個字:值!如果家里有老筆記本的話,不妨按照這個方法試試看,也許廉頗老矣,尚能吃好幾碗干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