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024年6月6日,以“綠色向新,釋放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英特爾?至強? 6能效核處理器新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英特爾重磅推出首款配備能效核的英特爾至強6(Xeon 6處理器產品(代號Sierra Forest),為高密度、橫向擴展工作負載帶來性能與能效的雙重提升,同時攜手金山云、浪潮信息、南大通用,以及記憶科技等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分享基于該處理器的端到端創新解決方案,及其在諸多領域的實踐成果與應用價值。

    英特爾首款至強6能效核正式上市:最高144核,能效提升66%

    根據研究數據預測,到2025年,全中國的數據中心的耗電總量相比2022年增長48%,將達到4000億千瓦時,相當于4個三峽大壩的年發電量,足見數據中心能耗增長之迅猛。與此同時,全國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卻降到1.3以下,國家樞紐節點進一步降到1.25以下。顯然,在國家“雙碳”目標之下,如何提升數據中心能效成為了一大關鍵挑戰。

    同時,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企業也亟需更新其老化的數據中心系統以節省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機架空間,從而在企業內部創造全新的數字化能力。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王稚聰也指出,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與落實,加快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改造已成為行業迫切需求。對此,英特爾正積極采取行動,煥新算力底座,不僅通過打造更為智能、高效且低碳的芯片產品與解決方案,應對眼下數據中心的能耗挑戰,同時亦與廣大生態合作伙伴一起,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英特爾此次正式上市至強6能效核(E核)系列處理器正是專為應對這些挑戰所設計。

    作為至強6能效核上市的首款產品,至強6700E系列,擁有最高144個E核(144線程)。此前曝光的資料顯示,其主頻為2.20GHz,配備了108 MB 的 L3緩存、64 MB 的 L2緩存、4 MB 的 L1 數據緩存和 9 MB 的 L1 指令緩存,TDP可低至200W左右。

    此外,至強6700E系列還提供高達1.4倍的內存帶寬,可單次處理更大量的數據。相較于第五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I/O帶寬提升了1.1倍,為數據吞吐提供了更快、更高效的傳輸系統。

    從性能表現來看,英特爾公布的數據顯示,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相比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網絡與微服務性能提升最多2.6倍,每瓦媒體轉碼性能提升最多2.6倍,數據服務性能提升最多2.7倍,網絡性能提升最多3.4倍,多媒體轉碼性能提升最多4.2倍。

    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針對網絡和邊緣工作負載進行了優化。基于英特爾以太網800系列的測試結果顯示,與第二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相比,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可為用戶帶來高達2.7倍的5G UPI(用戶平面功能)每瓦性能提升,以及高達3.5倍的下一代防火墻每瓦性能提升這將有助于提高整體計算效率,并支持從5G網絡和邊緣到云基礎設施的計算能力。

    與第五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相比,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在廣泛的工作負載當中,雖然性能與其相近,但是能效則提升了20%-66%。

    針對企業亟需更新老化的數據中心系統以降低成本并節省空間,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相比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能夠帶來顯著的機架密度優勢,并以3:1的比例進行機架整合。

    得益于能效與物理空間上的優勢,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也可為眾多AI創新項目釋放空間。

    英特爾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事業部副總裁兼至強能效核產品線總經理Ryan Tabrah表示,今日上市的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可提升高密度、橫向擴展工作負載的性能和能效,包括云原生應用和微服務化網絡功能、分布式數據分析、內容分發網絡,以及消費者數字服務等。憑借高核心密度和出色的每瓦性能,該處理器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時顯著降低能源成本,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還有至強6性能核及288核的至強6能效核

    根據英特爾的規劃,代號Sierra Forest的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系列,除了已經正式上市的至強6700E系列,還有至強6900E系列。代號Sierra Forest的至強6性能核(P核)系列則包括:至強6900P、至強6700P、至強6500P、至強6300P。

    其中,能效核處理器專門針對高核心密度和規模擴展任務所需的高效能優化,而性能核處理器則面向計算密集型和AI工作負載所需的高性能進行優化,兩者架構兼容,共享軟件棧和開放的軟、硬件供應商生態,為多種優化產品提供多功能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其中包括針對DDR5(雙倍數據速率)、PCIe 5(外圍組件快速互連)、UPI(超級通道互聯)和CXL(開放式互連標準)的代際改進。

    今年三季度至強6性能處理器——至強6900P系列將會上市,核心數最高128個P核(256線程),可支持多任務并行理,支持12內存通道,以及最新的DDR5和MCR DIMM內存模塊,可以實現更大的數據傳輸帶寬。此外,英特爾AMX通過對于INT8、BF16和FP16數據格式的支持,使得AI推理性能進一步提升。

    相比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至強6900P系系列處理器的AI推理性能是其2倍,科學計算性能是其2.3倍,通用計算性能也達到了它的2倍。

    另外,相較于第五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至強6900P系列產品的插槽間帶寬提升高達1.8倍。這使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通信能夠更快、更高效,從而顯著提升要求嚴苛的工作負載性能。

    在2025年一季度,英特爾還將推出至強6700E系列的加強版——至強6900E系列,將封裝兩個144個E核的計算模塊,使得核心總數達到288個E核(288線程)。

    總結來說,至強6能效核系列,主要面向高密度、可擴展負載等場景,優化應用的效率表現,最高288個核心。至強6性能核系列,主要針對高性能計算、數據庫與分析、人工智能、網絡、邊緣和基礎設施/存儲等計算密集型和AI工作負載,最高128個核心。同時,二者在硬件平臺、軟件開發堆棧上彼此共享。

    英特爾至強6平臺將通過全新的能效核與性能核SKU為客戶提供靈活的選擇,滿足從AI和其他高性能計算到可擴展的云原生應用等多種用例和廣泛的工作負載需求。

    多家合作伙伴已推出基于至強6能效核的服務器解決方案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行業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銷售部總經理梁雅莉表示:“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面向云原生和大規模分布式工作負載所設計,滿足云化數據中心對于高性能、高密度、高能效的需求,有效降低數據中心TCO。我們希望通過與廣大行業伙伴的合作,構建更多更具創新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為諸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助益。” 本次發布會上,多家本土生態伙伴分享了其基于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產品的最新解決方案。

    其中,金山云發布了搭載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的金山云第九代高效型云服務器SE9,該云服務器在計算、網絡、存儲等多維度進行了深度優化,可大幅提升核心密度及關鍵工作負載運行效率。

    而同樣基于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的浪潮信息新一代服務器,則憑借高效節能、安全可靠、靈活架構和智能開放幾大核心特性充分釋放高能效算力,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以更高密度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的利用率,真正助力緩解當今數據中心所面臨的能耗問題。

    此外,南大通用亦分享了其專門針對提高數據中心能效比所打造的分布式邏輯數據倉庫解決方案,該方案借助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的多核能力以及在工藝與微架構方面的創新升級,幫助用戶提升業務部署密度及單節點性能。

    與此同時,記憶科技基于英特爾至強6獨特的創新設計,將“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貫穿至其數據中心服務器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推動兼具“高算力”與“低能耗”的高能效數據中心發展。

    伴隨著英特爾至強6處理器家族首款產品的推出,英特爾正在加速構建基于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的生態系統,助力諸多垂直領域企業的數字化升級。

    △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處理器新品發布會展區

    英特爾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導向,以領先的產品技術持續驅動生態創新,助力高能效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者|D.K.

    攝影|一顆皮劃艇

    來源|極果編輯部

    真的……今天要聊的這件事,光是把問題本身說清楚都不太容易。

    相信大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手機里的拍的視頻急著要,插到電腦上卻發現速度還沒有Wi-Fi快;新買了顯示器支持“一線通”,抄起充電線懟上去卻不出畫面……

    本該一統天下的TypeC,為什么會演變成如今的混亂局面?市面上到底有多少種TypeC線?應該怎么挑?投屏、充電、拷數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買線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猛戳上方視頻,讓果醬給你一次性徹底說清!

    當然不方便的朋友也可以往下接著看圖文。友情提示,前方知識點密集,可以先點個收藏插個眼

    TypeC的愿景,就是一個接口、搞定所有。不管是數據、音視頻、還是電力,全部一根線搞定。但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外觀和功能不對應”。

    舉個例子,HDMI的接頭就長這樣,線能懟進去,就能出畫面。但TypeC不是,長得都一樣,干啥的都有。以手機為例,有的又能快充又能跑高速又能出畫面,有的就只能兼容自家的私有快充,然后只帶一個USB 2.0。

    數據線也是,有的看著挺粗的,插上屏幕就是不亮。充電器的線行不行?手機送的線行不行?移動硬盤送的線行不行?光看外觀,根本無從判斷它有什么功能。所以買起來和用起來,都讓人一臉懵*。

    那這口鍋要扣給誰呢?當然還是我們的老朋友,USB-IF。

    熟悉科技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USB的問題豈止是線材混亂。他們就連每一代的版本號和推廣名稱,都是那么的……“令人迷惑”。

    1996年1月,USB 1.0標準推出,傳輸速度僅為1.5Mbps/ 12Mbps。但因為產品開發需要時間,并沒有多少產品。98年9月,1.1修訂版推出。該版本沒有任何速度上的改進,主要是關于集線器和12Mbps模式,以及一些錯誤更正,這也是第一個被大規模采用的USB版本。

    2年后的2000年4月,USB 2.0版本推出。新標準的速度大幅提升到了480Mbps,但同時名字也起的…非常考驗邏輯。

    1.x時期的兩種標準,分別被命名為低速(Low Speed)和全速(Full Speed)。而2.0引入的新標準呢,則被稱為高速(High Speed)。

    究竟是全速比高速高,還是高速比全速全,一時讓人摸不著頭腦。

    2008年,USB 標準來到3.0,傳輸速度再次暴漲,高達5Gbps。這一代被叫做超速(Superspeed),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大家還是覺得3.0比較好理解。畢竟數字越大越牛*,刷版本號就完事兒了。

    不幸的是,濃眉大眼的USB-IF,學會了套娃。

    2013年,新的USB標準問世了。新標準的傳輸速度從5Gbps翻倍到了10Gbps,名為“超速普拉斯”(Superspeed+)。

    看起來非常猛對吧?但它的版本號,既不叫USB 4.0,也不叫USB 3.1,而是叫“USB 3.1 Gen2”。然后反手把原來的USB 3.0,改成了USB 3.1 Gen1。

    更離譜的是2017年。這次新標準定義的20Gbps模式,既不是USB 3.2,也不是USB 3.2 Gen3,而是USB 3.2 Gen2×2。同時為了便于消費者理解,它被賦予了一個非常清晰易懂的名字:“USB雙路超速普拉斯”(Superspeed+ USB dual-lane)。

    而原來的USB 3.0,后來的USB 3.1 Gen1,現在叫USB 3.2 Gen1×1。原來的USB 3.1 Gen2,現在被刷成了USB 3.2 Gen2×1。

    懵了沒有?憋著急,后面還有呢。

    2019年,USB標準再次更新。最新版本在命名的作妖程度上,可以說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新版本號叫做USB4,注意啊,不是USB 4.0,也不是USB 4,而是USB4!沒空格了!

    然后新的USB4標準呢,沒有再玩套馬甲那一套,3.2標準的名稱它都沒動。但它有20Gbps和40Gbps兩種傳輸模式,大家可以猜一猜版本號是怎么起的。

    USB4 Gen1×2和Gen2×2?不,是USB4 Gen2×2,和USB4 Gen3×2。想不到吧,USB4,它既沒有Gen1,也沒有×1。

    由此可見,USB標準組織完全就是一群工科直男。在市場營銷這種直接跟小白消費者對話的項目上,還是……手法稚嫩,稍顯笨拙。其實剛才那個2乘2的名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小白用戶看了一頭霧水,可一旦你知道了它的具體工作方式,這個名字就會變得很好理解,甚至,非常合理。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你可以把數據包,想象成車。把數據線,想象成車道。

    對USB 2.0來說,它只要求一對“數據線”。不分方向,收發不能同時進行,最高能跑480Mbps。你可以把它看成是那種,沒有標線的鄉下水泥路。這在專業上來說,叫做“半雙工”。

    3.1 Gen1增加了兩對數據線,SSTX±和SSRX±,分別專門用來發送和接收,等于是雙向四車道,上高速了,這叫“全雙工”。

    其中Gen1在兩個方向上都是5Gbps。后來的Gen2標準則是進一步提高到了10Gbps。

    同時TypeC為了做到雙面插拔,上下兩排的針腳功能是對稱的,所以一共有4對數據線可用。正著插用A面的兩對,反著插就用B面的兩對,達到正反盲插的效果。

    這時候聰明的小伙伴就要問了:果醬果醬,那不還有兩對數據線閑著沒用嗎?如果把通道都利用上,是不是傳輸速度還能翻一番?

    把雙向8車道全部跑滿,這就是剛才那個版本號最離譜的傳輸標準,USB 3.2 Gen2×2。后面的×2,意思是“雙通道”。

    其實這次更新還給之前的標準也增加了×2工作模式,讓Gen1舊線的速度翻倍到了10Gbps,但這需要對應的主機和設備端。因為支持改版的舊標準這件事,跟做好新標準一樣費勁,效果又差。所以這個奇怪的模式,只存在于紙面上,實際應用到它的產品幾乎沒有。

    USB4也是一樣,速度更快,命名更怪。

    在單通道上,USB4 Gen2鏈接擁有10Gbps速度,USB4 Gen3則是20G。注意,雖然USB4 Gen2跟USB3.2 Gen2都是10Gbps,但他們的編碼方式不同,并不是套娃,真的是不同的東西。

    然后呢,USB4的兩種可選速度都工作在雙通道模式下,所以是USB4 Gen3×2這個代號的完整意思,是這樣的:

    怎么樣,是不是很合理?很好懂?很大信息量?

    看了剛才的科普應該知道,“雙向8車道”,才是滿血的USB線。實際上在最新的USB TypeC 規格書里,官方定義的雙TypeC線材只有2種:一種是滿線芯的“全功能線”,另一種是6芯的USB 2.0“充電線”。再加上電流通過能力3A和5A的區別,一共4種。

    但是因為前幾版標準的歷史遺留問題,市面上的線材種類遠遠比這個要復雜。假如只看雙TypeC的USB線,那么目前一共有8種在市面上共存。它們分別是:

    當然,理論上還存在USB4 Gen2 3A/5A這兩種線。但首先在物理上,他們除了emark內寫入的信息,跟USB 3.2 Gen2線應該沒有任何區別。其次目前也沒有對應上市的產品,所以就不算數了。

    假如連雷電線都算進來,情況就更復雜了。

    兼容TypeC的雷電線有兩代。其中雷電3除了3A/5A電流通過能力的差異之外,還有主被動之分。因為雷電的40G信號頻率太高,就如同放得太遠的視力表,超過一定距離,就會衰減到無法分辨的程度。

    因此主動線纜內部配備了放大器,用來保證信號經過長距離傳輸依然清晰可辨。但這種放大器不支持USB 3信號,所以主動雷電3線在USB主機上,最高只能支持USB 2.0。

    (除非該設備同時支持了 USB4 的雷電3替代模式并連接到了一個雷電設備)

    而被動的雷電3線,又分為滿速的Gen3線和半速的Gen2線,只有滿速線才完全兼容USB4的40G滿血模式。因此對USB設備來說,雷電3線纜一共有:主動、被動滿速、被動半速/3A、5A,一共6種規格。

    雷電4的情況要好一些。最新標準強制要求雷電4線纜和設備完全兼容USB4,而且都是40Gbps滿速。因此不論主動被動,都能當作全功能USB線來用,只有3A/5A過電能力的區別而已。

    所以全部加起來,一共有:

    1. USB 2.0 3A(常見)
    2. USB 2.0 5A(常見)
    3. USB 3.2 Gen 1 3A(已淘汰,很難買到)
    4. USB 3.2 Gen 1 5A(已淘汰,很難買到)
    5. USB 3.2 Gen 2 3A(常見)
    6. USB 3.2 Gen 2 5A(常見)
    7. USB4 Gen 3 3A(剛發布,沒人做,貴得要死)
    8. USB4 Gen 3 5A(剛發布,稀有,貴得要死)
    9. Thunderbolt 3 Active 3A(貴得要死)
    10. Thunderbolt 3 Active 5A(貴得要死)
    11. Thunderbolt 3 Passive 3A(貴得要死)
    12. Thunderbolt 3 Passive 5A(貴得要死)
    13. Thunderbolt 4 3A(貴得要死)
    14. Thunderbolt 4 5A(貴得要死)


    一共14種雙頭TypeC線。而他們在外觀上……幾乎都是一樣的。

    上面這14種還不包含一些非常特殊or扭曲的產品。比如因為實在太長,索性換成了光波導的“雷電光纖線”,和銷量應該極少的Gen1/2超長主動線。(這種線基于和雷電3主動線同樣的理由,不支持USB4)

    這還都是符合規范的產品,還有一些偷工減料的。比如這種雙通道模式推出之前出現的,明明是雙頭typec,卻只有一半線芯的東西。它也不分正反,也可以正常充電和傳輸高速數據。但是因為線芯數不夠,所以不支持3.2 Gen2×2和USB4,也不能拿來投屏。

    如果再加上各廠家生產的私有協議快充線,那簡直就數不過來了。

    好了,梳理清楚了USB的傳輸原理、線材種類,我們終于能回答“TypeC線到底應該怎么挑”這個問題了。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數據連接這種事跟快充是一樣的,都遵循水桶原則。你能跑出的最高速度,取決于你的主機、設備、線(以及如果有的話,拓展塢)三者當中,最拉的那個。

    比如說這個銀欣的硬盤盒最高速度是20Gbps,用Gen2的線連接到Mac mini 2021這個40G的USB4接口上。因為這個接口不支持Gen2×2,所以就只能跑到10G。不得不說3.2 這個雙工真的是孤兒模式,USB4和雷電4都沒有強制支持,太慘了。

    而這個40G接口的雷電3硬盤呢,用雷電線連到一個AMD筆記本上……

    笑死,根本讀不出來。(*注:USB 3.x完全不支持雷電外設,USB4僅強制要求拓展塢兼容雷電,主機和設備不做要求)

    好,TypeC線應該怎么買?四種情況,先說充電。

    一句話,2.0的充電線就別買了。雖然它便宜,但買回來也是電子垃圾。它只能兼容PD快充協議,搞根5A的給筆記本充電還勉勉強強。對手機來說,它充電慢、傳數據也慢,真的沒用。

    如果你這兩年剛換了手機,那你手機的充電頭多半都可以充你的筆記本電腦。如果送的不能,那就看看原廠最近新出的充電頭產品,多半可以,而且功率還都不低。來這么一套原廠的快充套裝,才更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如果是要傳輸數據,那果醬建議你買線的時候,認準Gen2/10Gbps、100W這兩個指標。這種線價格沒有貴太多,但充電、數據都是滿血。

    另外USB 3.2 Gen2×2的產品現在也開始普及了,硬盤盒、擴展卡的價格都算不貴。支持雙通道的產品,在這種線上也能跑滿20Gbps。考慮到很多電腦和筆記本最高還都只有10Gbps的接口,這種規格的產品就足夠用了。有的朋友可能要問連顯示器的線怎么選,這個咱們等會兒放到附加題里一起說。

    對于這些想要戰未來的發燒友呢,果醬只能說,再等等。

    首先USB4有個特性,那就是所有舊的滿芯雙TypeC線,都能以20Gbps的半速模式工作。算是個免費的升級福利。

    再來呢,USB4目前實在是太稀有了,不夠普及。主機只有蘋果的M1產品,配件又基本都是雷電兼容的,全都貴的要死。等到配件和主機普及了,全速線的價格自然也就下來了。

    現在就把線買好了去等產品?除非你是M1用戶,否則大可不必。非要買的話,雷電3被動線可以考慮。價格可能會比USB4被動線要稍微便宜一點,畢竟……賣了好幾年了。

    假如你財力雄厚,那目前的最佳選擇,其實是雷電4的線。不分主被動,兼容性最強。考慮到英特爾這兩年買U送雷電,以后說不定還真有用武之地。

    只是這個線吧,它真的肉疼。我們這根0.8m的被動雷電4線就要349,2米的主動線高達579,這比剛才那個銀欣的20G硬盤盒還貴了。

    誒,先別走!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咱再聊一道附加題:線都講清楚了,怎么能不聊聊另一個TypeC的大坑,轉接塢呢?

    這個問題相信各位mac用戶最受折磨,到底什么樣的線或者說轉接塢,才能同時支持4K60Hz的屏幕,和高速的USB接口呢?

    答案還是得到傳輸過程里去找。剛才我們說雙TypeC是雙向8車道,實際上這8車道上不光可以跑USB的車,還可以跑別的信號,方向也可以換,就跟潮汐車道一樣。

    這被稱為 TypeC的“備用模式”(Alt Mode)。絕大多數C口能輸出視頻的設備,都是通過DP Alt Mode進行的。在這種模式下,DP信號可以選擇占據8條車道中的一半或者全部。因為顯示信號只有一個方向,所以每2根信號線就組成一個DP通道。

    這種類似的問題底下果醬經常就看到有人問:USB帶寬就這點,怎么可能在一個10Gbps的線上,提供12.54G+10G的拓展能力呢?重點來了:DP跟USB一樣,通道數是可配置的。而且不同的版本,單通道能跑到的最大速度也不同。

    DP1.2每通道最多5.4Gbps,DP1.3每通道最多8.1Gbps。而4K60幀的帶寬需求是12.54Gbps。所以對于DP1.2的設備來說,4K60就需要占滿全部8條車道。(其實6條就夠了,但DP沒有3通道的配置,USB3也沒有半雙工模式)USB只能走舊的USB2.0通道。而DP1.3及以上的設備,就可以只占一半,把另一半留給單通道模式的高速USB。

    所以答案是,這取決于你的屏幕和電腦or轉接頭所支持的DP版本。如果雙方都支持DP1.3或以上,那就可以在4K60的同時保留高速USB接口。如果只有DP1.2,那就只能在4K60+USB 2.0和4K30+USB3.0中二選一。

    這反而跟線沒太大關系,只要是滿芯的“全功能線”就行了。

    但這道題對雷電用戶來說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雷電的DisplayPort over Thunderbolt模式可以將DP數據套在更高速的雷電協議中傳遞,因而可以不受物理上數據線數量的限制,最多可以建立8條DP通道,甚至可以根據需求,動態調整數據和顯示兩者的帶寬占比。

    因此,即使顯示器和主機都只支持DP 1.2,雷電3主機和顯示器在這種模式下,依然可以做到一線直通4K60幀和高速數據傳輸。唯一的缺點是,跟雷電沾邊的產品全都非常貴……

    TypeC大一統接口的愿望本來非常理想,可惜因為一些人為和物理限制,變成了現在的混亂局面。高速傳輸,強勁電力,一線通天下的理想背后,是龐大的線芯數數量、更粗的線徑,和日益嚴苛的屏蔽要求。

    這些反應在產品身上,都是實打實的成本。全功能線賣的貴、手機電腦基本不附送,大家要用的時候手里都沒有,也就很正常了。

    但造成混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USB-IF在制定標準的時候考慮不周。機器可以通過線材內置的emark芯片,很容易的識別它的規格,可人卻不行。外觀和功能不對應,名字又拗口,那當然是誰用誰迷糊。

    我們也在此發出一個大膽的倡議:USB線能不能恢復3.0時期的傳統,用注塑舌片或者其它部分的顏色,來標記線和端口的功能呢?這樣大家看到顏色一樣,插上去就能實現對應的功能,不是很好嗎?

    好在不論如何,隨著USB4和雷電4兩個新標準的推進,新設備的帶寬和供電能力越來越強,未來的情況肯定會比現在越來越好。希望那個可以一線通所有,而且別太貴的光明未來,可以早日到來。

    一次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體驗微星游戲筆記本是2019年發布的沖鋒坦克2。真的是久違了,微星的游戲筆記本;那么你好,微星全新發燒型游戲本——強襲2 GE66。微星進入筆記本研發與生產領域至今,發展速度之快,勢頭之迅猛實屬罕見。隨著NVIDIA將移動顯卡平臺從“RTX20 圖靈架構”升級至“RTX30 安培架構”,微星也迅速跟進,成為首發新移動顯卡筆記本的品牌之一。

    微星游戲筆記本整體系列架構圖

    我們從微星游戲筆記本的系列架構來看,強襲2 GE76/66系列位居高端,主要針對電競玩家及游戲發燒友用戶;該系列擁有強勁的硬件配置及眾多專屬的特色設計。其它還包括GT泰坦、GS絕影2、GP沖鋒坦克2 Pro、GL沖鋒坦克2,GF俠客系列等。其中,強襲2 GE76/67可以充分代表微星對于游戲型筆記本的自我理解及設計理念。它所擁有的顯卡直連、Cool Boost 5散熱系統、酷炫燈效,300Hz超高刷電競屏等也成為如今高端游戲本的標桿。

    對游戲來說最關鍵的顯卡方面,微星強襲2 GE66采用了來自NVIDIA的全新GeForce RTX30系列獨立顯卡。該顯卡內核為NVIDIA全新Ampere處理器架構,使用三星8nm制作工藝,內置第二代光追專用核心RT Core,第三代AI加速處理器Tensor Core。這一代顯卡在光線追蹤與效能方面有著較大提升;DLSS方面則更為智能,可提供更精細流暢的游戲畫面。

    NVIDIA RTX30系列顯卡采用全新8nm制程后,其內置的CUDA渲染引擎數量水漲船高。RTX3080 Laptop罕見地達到了6144個,RTX3070 Laptop也擁有5120個。包括RT Core,Tensor Core,ROPs,TMUs等在內的主要處理單元數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并配合工作頻率更高與帶寬更大的顯存。

    Intel與NVIDIA聯合推出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游戲性能

    微星作為首發NVIDIA GeForce RTX30系移動版顯卡的廠商之一,推出了從RTX3060到RTX3080等在多款游戲筆記本。本次強襲2 GE66所搭載的RTX3080 Laptop具有第二代Dynamic Boost技術,通過AI根據供電、功耗及散熱的實際情況,優化調整GPU的性能輸出及處理能力。當然,廠商也可根據所推出產品的具體配置,為用戶提供不同功耗表現,不同頻率的多種選擇。

    微星強襲2 GE66系列游戲筆記本全線采用英特爾十代酷睿系列處理器

    處理器方面,微星強襲2 GE66選擇了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870H處理器作為核心。關鍵配置中,其最高可搭配NVIDIA GeForce RTX3080 Laptop獨立顯卡,300Hz刷新電競屏等在內的高級配置。而英特爾i7-10870H作為一款8核16線程的主力款式,擁有可睿頻至5.0GHz的實力,這使其在高端電競以及創意設計等領域都可發揮出超常的水平。

    十代標壓酷睿處理器細分多個型號及規格

    隨著市場動向的變化,英特爾根據用戶反饋及需求在原有基礎上,更新投放了這顆i7-10870H處理器。它具有與原先i7-10875H相同的8核心16線程規格,只是在基本頻率與最高睿頻上分別降低了100MHz,但實際體驗基本一致。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說,這顆處理器將為他們提供新選擇的同時,也可降低一部分的購機成本。

    英特爾移動版十代標壓酷睿i7處理器全面邁向5GHz

    自英特爾將移動酷睿處理器分為低電壓(后綴-U)以及標準電壓(后綴-H)等版本之后,用戶群體被分為追求輕便移動以及性能輸出的兩大群體。標準電壓酷睿處理器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游戲電競、影音娛樂以及創意設計、科學運算,以及圖形渲染或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處理器逐漸向高頻,多核,高IPC等方面進行發展。

    英特爾酷睿Comet Lake核心X光示意圖

    制作工藝方面,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依舊采用14nm制程,Comet Lake-H核心架構。從英特爾官方給與的信息以及我們的長期試用結果來看,包括i7-10870H在內的十代酷睿處理器家族在多線程與單線程表現均有大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更高的頻率,更大的緩存以及執行效率更高的內核架構。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測試用機主要規格表

    注:以上規格為市售款實際配置,用戶購買款在軟硬件配置上可能有所不同,僅供參考

    本次我們所體驗的微星強襲2 GE66是正式發售版本,其所采用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統及驅動程序可能與用戶所購版本有著一定差異,文中描述及測試成績僅用于了解產品及對比參考。不過無論如何,高頻多核的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及NVIDIA GTX30系列顯卡給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其實際表現令人充滿期待。

    與上一代強襲GE65相比,微星強襲2 GE66外觀設計更為簡約流暢。拋棄了原本類“加強筋”一樣的左右裝飾條,采用更為一體化的A面設計。銀灰色金屬材質順滑細膩,透徹著一股鋼鐵堅固的硬朗風味。而“浮雕”樣式的微星標志性Logo——“紅龍”,也順理成章得變成了“銀龍”。

    微星強襲2 GE66的設計口號為“點燃宇宙 釋放潛能”——可想而知這款筆記本將在性能等方面將給與用戶更多的樂趣和可玩性。打開強襲2 GE66的屏幕,其下方本機前端的“極光矩陣燈效”亮起,并可根據用戶需要調整亮度,色彩以及不同的燈效播放樣式。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的外觀總體而言可以用“沉穩大氣”來形容。一方面取決于微星在表面所采用的名為“神秘金屬鋁”的材質;另一方面也因為其“橫平豎直”的主題設計,以及在四角做的切邊,底邊的倒角工藝等。而這些也讓強襲2看起來不是那么厚重。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定位于高端電競玩家和游戲發燒友群體,他們對于硬件配置,整體性能輸出,以及符合個性化的外觀和設計都十分注重。因此在這款筆記本上,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專為他們所做的設計與配置。

    微星強襲2 GE66外設及外接擴展接口十分齊全。提供了包括2個標準USB 3.2Gen1 Type-A,1個USB 3.2Gen1 Type-A,1個USB 3.2 Gen2x2 Type-C接口,1個USB 3.2 Gen2 Type-C(支持數據傳輸,支持DisplayPort 1.4a可輸出8K60/4K120),1個耳機/麥克風Combo接口(鍍金)。除此之外,該筆記本還提供包括1個HDMI 2.0b視頻接口,1個MiniDisplayPort 1.4,可支持三個4K級視頻輸出。為了保證網絡穩定,強襲2 GE66還配置了來自Killer的千兆網絡。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本也考慮到許多游戲玩家或電競選手有在線直播,或與親朋同事溝通的需要,因此也為其配置了1080P全高清攝像頭。相較傳統的720P款式,該攝像頭的視頻表現更為清晰。

    為了讓玩家們在競技游戲,特別是賽車、FPS,運動等游戲中更好得把握戰機,微星為該筆記本配備了一塊1080P分辨率,300Hz超高刷新率的IPS等級電競屏,來自AUO。色彩表現方面,該面板支持100% sRGB色域,能夠更好得還原游戲中的原色;同時對于那些需要制作游戲解說,vlog等視頻的up主來說也更為舒適。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本采用了來自steelseries的單鍵RGB可控款式鍵盤。該鍵盤具有較長的鍵程,回彈有力,手感極佳;考慮到緊張刺激的游戲中,玩家們需要明確的反饋,因此微星為保證手感,采用了每個鍵帽更大的鍵盤。從而保證玩家能獲得足夠的響應,而不是因盲打而誤觸或按錯鍵。

    微星強襲2 GE66的鍵盤RGB燈效很有特色,你可以為自己喜愛的游戲調用和設計專屬的燈效模式(即亮哪些燈/顏色/亮度),不僅獨特而且可在游戲中進行提示引導。你甚至可以為每一顆按鍵設置不同的色彩以彰顯個性。而當強襲2 GE66的鍵盤燈亮起后,與正前方的極光矩陣燈效一起有著相映成趣的體驗。

    微星強襲2 GE66拋棄了傳統的按鍵分體式觸控板,而是采用一體式多點觸控的主流款式。這個觸控板手感順滑,響應也十分靈敏,只是面積不大,不過考慮到游戲玩家基本都選擇使用鼠標操作,因此并不會有什么影響。當然該觸控板也支持Windows 10中多點手勢操作,可自定義配置。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本的亮點頗多,許多內部的構造,配置與設計將在下一拆解Part中為各位講述。其實單純從強襲2的外觀,接口等方面的規格來看,這確實是一款面向高端用戶群體的游戲筆記本,而它的內在則決定了該筆記本是否能滿足我們的期待。

    現在我們將微星強襲2 GE66游戲本的內部展示給各位網友。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該筆記本的內部空間利用率較高,和上代GE65有著本質的不同。微星提供了兩根標準DDR4內存插槽,2根NVMe M.2 2280 SSD插槽;電池容量也達到了驚人的99.9Wh。

    微星強襲2 GE66使用了新一代Cooler Boost 5散熱系統。該散熱模組有兩顆高效風扇與六根熱管組成,其中處理器使用4根;顯卡2根。機身左右及后部設置了4個出風口,能夠極為迅速得排出機身內的熱量。這些都在我們之后的測試中得到驗證。

    微星強襲2 GE66提供兩條DDR4 So-Dimm內存物理插槽,并運行在DDR4-3200MHz頻率規格下。標準配置下,強襲2 GE66采用來自海力士的16GB DDR4-3200MHz*2內存規格,4BG配置32GB容量,最大支持64GB。

    微星強襲2 GE66內部提供了2條M.2 2280規格的SSD插槽。插槽均支持PCIe X4規格的固態硬盤,最大容量可達4TB。該筆記本標配SSD為單根1或2TB容量,支持NVMe 1.3/PCIe 3.0 X4規范。我們所評測的款式采用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三星原廠PM981。

    無線網卡方面,微星強襲2 GE66標配為英特爾AX210NGW。該無線網卡支持Wi-Fi 6E規范(892.11 AX),支持2.4GHz,5GHz及6GHz三頻段,可使用更多頻段以減少干擾與延遲,最高理論速度從2.4Gbps提升至3.6Gbps。同時其提供了藍牙5.2的技術支持,方便接駁鼠標、鍵盤,游戲手柄及無線耳機等外設。

    微星強襲2 GE66內部安裝有99Wr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組,4芯電池,這也是筆記本能達到最大電池容量的上限,可以直接帶上飛機等有限制的公共交通工具。雖然游戲筆記本用戶極少不插電使用,但更大電池在應急時可以讓我們更輕松一些,或是在旅途中提供更長的娛樂休閑時間。

    微星強襲2 GE66的內部布局合理,利用率極高,在關鍵部分都采用了較好的輔材輔料,也體現了其高端的定位。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常規測試與多款主流電競或3A游戲來體驗這款產品。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采用了英特爾第十代酷睿標壓處理器i7-10870H。其核心架構為Comet Lake-H,14nm++制作工藝標準。其核心內構為8核16線程,標準工作頻率為2.2GHz,最大可睿頻頻率為單核5.0GHz,多核(英特爾睿頻加速MAX 3.0技術)4.9GHz。該處理器的緩存配置為8*32KB+8*32KB一級緩存,8*256KB二級緩存以及16MB三級高速緩存。TDP設計為45W,PL1及PL2設定值均為200W。

    微星強襲2 GE66實際運行的內存頻率為DDR4-3200MHz,因此其內存讀寫等方面的性能強于一般僅使用DDR4-2933MHz的產品。從AIDA64 Extreme中Cache & Memory Benchmark測試可見,與上一代酷睿平臺相比,i7-10870H的內存讀寫及復制都有著一定提升。而在AIDA64的GPGPU Benchmark測試中,處理器與平臺的提升也獲得了性能的提升。以下測試我們打開微星龍盾管理中心里的“顯卡直連”選項,試試它所帶來的“超級加倍”。

    PCMark 10為如今個人電腦測試軟件的標桿,通過對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數位內容創作及游戲等多個方面的測試對被測物進行評分。微星強襲2 GE66的表現十分出色,其8700多的總分十分驚人,與我自用的某款i7-10870H+RTX2060筆記本相比提升足有1700分。很難相信這是一臺筆記本所達到的成績,還以為誰把我們的10900K測試平臺搬出來了。

    PassMark得分超越某5800H+RTX3070筆記本約2600分

    R20單線程:457;多線程:3556

    R23單線程:1133;多線程:8679

    CPU-Z 1.95單線程:482.3;多線程:4424.6

    微星強襲2 GE66采用2TB NVMe M.2固態硬盤

    微星強襲2 GE66標配固態硬盤來自三星的MZVLB2T0HMLB。硬盤規格為標準M.2 2280接口,內部規范為NVMe 1.3,傳輸通道為PCIe X4 3.0;該固態硬盤容量設計為2TB,實際格式化后可用容量約在1.8T左右。

    Crystal DiskMark SSD存儲測試成績

    在CrystalDiskMark最新版本的測試中,微星強襲2 GE66寫入與讀取能力比較強勁。其寫入速度約在2339MB/s,讀取速度約在3346MB/s。該固態硬盤在之后的游戲啟動,科學計算,渲染加速等測試軟件中表現出了快速啟動及讀寫等方面的優勢,且工作溫度較低。


    從GPU-Z測試軟件的信息來看,微星強襲2 GE66采用了NVIDIA GeForce RTX3080 Laptop顯卡。其內部為8nm制作工藝的NVIDIA GA104m安培核心架構,6144個CUDA渲染單元,ROPs為96個,TMUs單元為192個。在頻率方面,微星強襲2 GE66的RTX3080基準為1185MHz;而Boost頻率為1605MHz;顯存方面規格為16GB 3500MHz GDDR6。

    V-Ray是由保加利亞公司Chaos Group開發的計算機圖像渲染應用程序,于1997年在索非亞成立.V-Ray是第三方3D計算機圖形的商業 插件軟件應用程序,用于媒體,娛樂,電影和視頻游戲制作,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和架構等行業的可視化和計算機圖形學。(摘自維基百科)。在該項測試中,強襲2 GE66在CUDA及RTX等GPU測試中相較之前體驗的RTX3070 Laptop,都表現出了200-300分的大幅提升。

    微星強襲2 GE66所搭載的RTX3080 Laptop獨立顯卡具有超大量的CUDA核心,高頻率及16GB GDDR6顯存。眾所周知,這一代NVIDIA的獨立顯卡對直連有著更高的要求,它可以讓獨顯輸出繞過集顯那可憐的緩存機制,以達到完全輸出至顯示設備的目的。而微星是一家十分厚道的廠商,這一代微星中端到高端游戲本大多都支持該技術。簡單一句話,用戶不花一分錢,性能多一份。

    微星強襲2 GE66采用了來自AUO的1080P IPS等級廣視角面板,支持300Hz刷新。經過基本校色之后,我們使用愛色麗(X-RITE)i1Display Pro Plus 校色儀測試其顯示能力。在色域方面,這款顯示器實測達到了94.7% sRGB色彩范圍。

    色調響應方面 微星強襲2 GE66各項測試成績優秀

    而在色彩精準度方面,我們進行了最嚴格的50項左右色彩測試。微星強襲2 GE66的這塊顯示屏的平均ΔE值僅為0.25,最大值僅為1.09,在整體色彩表面方面相當精準。因此我們認為這款筆記本不僅能滿足游戲玩家對色彩真實還原的要求,甚至可應對主流創意設計應用。

    單獨壓力測試 處理器 最大功耗66W 穩定3.0~3.2GHz

    單獨壓力測試 顯卡 最大功耗135W 穩定1.5~1.6GHz

    雙壓力測試 處理器 最大功耗45W 穩定2.7~2.8GHz

    雙壓力測試 顯卡 最大功耗130W 穩定1.5~1.6GHz

    溫度與散熱其實是如今筆記本電腦最大的性能輸出障礙。該筆記本擁有微星龍盾管理軟件的支持,可以根據需要讓系統運行于極致、均衡、靜音,節能及自定義等多個運行模式,以達到散熱與噪音的均衡。在自定義模式(Turbo,Cooler Boost,未超頻)下我們開啟雙重壓力測試,強襲2 GE66中的i7-10870H可保持約2.7~2.8GHz頻率長時間運行,顯卡也可一直堅持高頻。處理器最高溫度85℃左右,顯卡最高溫度72℃左右。

    風扇手動全高速模式下 筆記本鍵盤區最高溫度46.2℃

    在我們對微星強襲2 GE66進行處理器及顯卡雙重壓力考驗的時候,也同時測試了其散熱能力。通過手持式熱成像儀,可見其熱量主要集中于本體中部及后部兩側主要出風口附近。此時室內溫度約為20.2℃,筆記本表面溫度約在35-38℃左右。在比較重要的“WSAD”等游戲常用鍵位區域,溫度僅在31~33℃。這款游戲筆記本在夏天也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困擾。

    雙重壓力測試下,微星強襲2 GE66的雙風扇進入了全速運轉狀態。此時我們貼近機身本體測試其噪音值,最終得到結果為最高62dBA。該成績好于多數放開限制的高性能輸出型游戲筆記本。雖然此時強襲2有“一鍵起飛”的意味,不過其實常規使用時,用戶一般不會如此“壓榨”筆記本,我們也建議用戶使用“自動”風扇模式即可。

    微星強襲2 GE66作為一款游戲筆記本,最終還要以游戲實際表現來進行評判。為了更好的表現“顯卡直連”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對每一款游戲都分別進行了兩個模式下的運行測試。讓我們用實戰來感受下這項技術的重要性。

    最終幻想15的Windows版雖早已發布,但這款測試軟件多年來依舊是各大中高端顯卡的“殺手”級游戲。為了體驗其出色的游戲畫質,我們使用了全屏,在分辨率1920*1080分辨率,多個品質設置下進行測試。

    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在1080P分辨率High級別畫質設置下可獲得更多細節。而得益于NVIDIA DLSS的強大渲染及AI支持,該游戲Demo整體運行極為流暢。上圖可見,顯卡直連在FHD下帶來收益極多,只是在4K高壓測試是沒什么變化。

    在類似《DOTA2》這樣的MOBA類游戲中,強襲2 GE66的幀數表現更是可圈可點,我們完全不必擔心游戲是否流暢,甚至還可以在同一臺筆記本中開啟游戲高清直播。

    《刺客信條 奧德賽》同樣是一款追求視覺效果的3A級游戲大作。在該游戲內置的基準測試中,我們將畫質所有選項設置為極高,抗鋸齒等特效均為最高,分辨率為1080P。

    測試結果顯示微星強襲2 GE66運行平均幀數為84fps,最高達到了132ps。在實際運行中,我們可以關閉部分類似“體積云”之類“無關緊要”的特效,以獲得更為穩定流暢的表現。雖然提升不大,但顯卡直連技術仍舊可以讓該游戲保持更為穩定的高幀。

    在進行《古墓麗影 暗影》的游戲測試中,我們同樣設置了全高的游戲配置,特別打開光線追蹤等要求較高的特效選項,分辨率為1080P。最終,微星強襲2 GE66以平均69fps完成了測試。而同樣的設置,混合模式下的平均幀率僅為53。可見該游戲對顯卡直連有著極高的要求,運行該游戲也從“會卡頓”變為“十分流暢”。

    CS:GO是以1999年的“Counter Strike”為原型制作的新作,該作在團隊競技游戲模式的基礎上加以開發。游戲將玩家分為CT與T營兩隊,每個隊伍必須在一個地圖上進行多回合的戰斗。贏得回合的方法是達到該地圖要求的目標,或者是完全消滅敵方玩家。

    在全高設置及1080P分辨率下,強襲2 GE66可在250-300fps間流暢運行該游戲。可以充分體驗該筆記本300Hz的超高刷新電競屏。開啟顯卡直連后該游戲幀數整體提升30-40fps,十分有效。

    《控制》(Control)是一款由綠美迪娛樂(Remedy Entertainment)制作、505 Games發行的一款第三人稱動作冒險游戲。該作于2019年8月27日發售,登陸PC、Xbox One、PS4平臺,其中PC版本由Epic Games商城獨占一年。(摘自《百度百科》)

    《控制》對NVIDIA DLSS及RTX等技術的支持十分優秀,因此成為了英偉達推薦的光追系列游戲大作之一。當然它對顯卡的嚴苛要求,也讓上一代RTX20系倍感壓力。而如今RTX30系則捍衛了黃總的尊嚴與皮衣。

    《幽靈行者(Ghostrunner)》是賽博朋克風第一人稱游戲,游戲中玩家們需要在現實以及虛擬空間獵殺并征服敵人,在人類僅存的庇護所里,高塔之間被暴力、貧困和混亂撕裂,你需要尋找自己身世來源秘密,并獲得力量挑戰Keymaster。《摘自官網》

    前端時間《幽靈行者》正好發布Demo,我們拿來體驗了下賽博朋克風味的跑酷忍者。在FHD,全高特效及開啟RTX,高品質DLSS模式下,強襲2 GE66基本可在平均50-60fps幀數運行該游戲,而混合模式下幀數要更低一些。

    充滿各類RGB光影的CyberPunk 2077確實是極佳的體驗光追特效的游戲,與同樣支持RGB鍵盤光效與前部燈條的微星強襲2 GE66可謂是相映成趣。但是即便如RTX3080 Laptop想把FHD+全特效+光追統統拿下,我們仍不得不進行不同的設置組合,最終達到更高幀數這一理想目標(一般用戶直接選擇“光追中”或直接開啟DLSS自動即可)。我們分別測試了游戲設置中“超級”、“光追 超級”,“光追超級+DLSS”三種預設模式。從上圖可見,開啟DLSS后幀數的提升不僅明顯甚至“夸張”。這款筆記本能夠讓我們即享受游戲超強的畫質,又保證高幀穩定運行。

    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是一款對顯卡要求不高的3A大作,在實際運行中,最高FPS可達150,常態下一般在120-140FPS左右。該游戲對顯卡直連也沒什么要求。

    《全面戰爭 奧德賽》中,我們再次“喪心病狂”得開啟全部特效進行游戲內測試。該游戲對處理器的多線程能力及高頻都比較敏感,對顯卡直連更是趨之若鶩。最后的測試結果對比簡直“離譜”。那么本次我們著重體驗了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在打開和關閉“顯卡直連”技術下,不同的游戲運行表現。從上述結果來看,在大多數3A和FPS游戲中,顯卡直連都能帶來較大的提升,讓卡頓的游戲變得流暢,讓高幀的游戲能更上一層樓。這樣的游戲測試結果也再次驗證了之前我們所說的“不花一分錢,性能多一份”的結論。

    微星強襲2 GE66測試完畢,在感嘆這款產品出色的表現之余,我們還得為網友們介紹一番它隨機附帶的軟件。

    龍盾控制管理中心是每一個微星用戶都十分熟悉的系統軟件。在最新版中,該軟件能為筆記本提供十分豐富的控制與管理功能。微星為用戶提供了包括工作模式,散熱性能,色彩輸出,RGB燈效調整,超頻等多種調整與設置項目。

    場景設置:按需設置筆記本工作模式,極致模式中提供顯卡及顯存超頻

    自定義模式可設置效能等級,風扇轉速(Cooler Boost為全速)

    自定義模式中的高級選項內可設置處理器及顯卡不同溫度時風扇轉速

    基礎設置提供了顯卡直連/混合切換(需重啟)等實用設置

    性能概覽中提供處理器等配件的工作狀態

    真彩視界基于微星True Color技術,可按需配置

    若你擁有微星或兼容的第三方光效配件 即可在此設置同步

    對于需要直播或視頻通訊的用戶來說 降噪十分有用

    外接顯示器后可通過該功能科學靈活配置顯示器 提高利用率

    在線更新 時刻保持驅動及軟件為最新版本

    此處工具可調整管理電池

    備份或恢復原廠系統

    Nahimic音頻音效技術大幅提升游戲體驗 增強游戲體驗

    微星強襲2使用Killer有線千兆 搭配管理軟件提升游戲鏈接能力

    True Color內提供豐富的色彩配置及可選項

    對于部分游戲 可通過該選項提升畫面表現

    科技視訊數碼評測室對于微星強襲2 GE66游戲本的測試基本告一段落。事實上這款筆記本能夠說的地方還有許多。包括不限于steel鋼廠的RGB燈控軟件,通過內置顯卡及顯存超頻提升游戲幀數,為不同游戲設置鍵盤燈效等等。那么這些樂趣就留給微星強襲2 GE66等游戲本的用戶們來自行發掘了。

    微星強襲2的整體表現都無愧于一款高端游戲筆記本系列。單純從硬件角度來說就是“舍得用料”。除了可選RTX3070/3080 Laptop顯卡之外,該筆記本還標配了高達32GB內存及2TB SSD。要求更高的玩家們還可選用具備4K UHD分辨率、120Hz高刷新,100% Adobe RGB超高色域顯示屏,更高性能輸出的GE76系列。單純從強襲2 GE66來說,我們認為這是一款十分值得推薦和選擇的游戲筆記本。

    如果游戲筆記本也能提供不遜于臺式PC的游戲表現和性能輸出,那么對于一部分有移動需求,或不喜歡PC那巨大身姿的用戶來說,前者完全可以替代后者。更何況如今的業界和市場形式,NVIDIA全新RTX30顯卡猶如空氣一般——你需要它,你看不見它。而現在對于許多高端玩家來說,他們又有了新的選擇。我們也嘗試將微星強襲2 GE66通過外接兩臺4K顯示器,機械鍵盤與游戲鼠標之后,發現它完全可以勝任我們的常規工作與娛樂需求。

    我們使用強襲2 GE66運行了許多3A級大作,發現它們都可以在2.5K分辨率及高畫質下流暢運行,幀數較高且穩定;在4K分辨率級的視頻后期中,通過多核高頻處理器及RTX3080 Laptop的全新架構,可以在達芬奇等后期軟件中表現得游刃有余。甚至于我們使用強襲2 GE66運行OBS模擬游戲主播,配合全高清攝像頭與NVIDIA Broadcast技術,進行電競游戲都毫無問題。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微星強襲2 GE66可玩性很高,包括超頻,風扇調教,鍵盤與光帶的調教等等,玩家們可以充分體驗到個性DIY的樂趣和性能勃發的體驗。

    微星強襲2 GE66游戲筆記本優勢如下:

    1, 英特爾十代酷睿標壓i7-10870H處理器,高頻8C16T性能提升明顯;

    2, NVIDIA GeForce RTX3080 Laptop顯卡,支持顯卡直連;

    3, 采用300Hz刷新率電競屏,全新升級Cooler Boost 5散熱系統。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