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略懂的大龍貓
最近發現免費的虛擬顯示器軟件spacedesk升級了,已經支持Windows11系統。于是下載安裝體驗了一下,總體效果很滿意。通過軟件可以讓手機或者平板作為電腦副屏使用,實用性非常強。虛擬顯示器軟件有好幾款,spacedesk是免費中使用體驗最好的(免費/無廣告/精簡)。
在此之前先普及一個知識點,要想實現流暢的1080P 60fps圖像傳輸,應該要達到HDMI 1.0/USB3.0的帶寬。所以要想完美使用spacedesk,手機最好要支持USB3.0。不然必須要降低圖像品質和刷新率,達不到很好的顯示效果。
USB3.0也是手機和平板進行有線投屏的標準。這里普及一個小知識,小米手機基本不支持USB3.0,即使是最新的旗艦機(雖然我買過的小米產品挺多的,但是我覺得這點挺耍猴的)。
當然spacedesk其本質是通過網絡傳輸,所以如果你的手機和路由器都夠快應該可以達到1Gbps~2Gbps的連接速度,如果你的手機是USB2.0,可能體驗還比不過WiFi下的連接。但是無線在延時肯定和穩定性肯定是不如有線連接的。
我測試用的手機是紅米K20Pro,通過數據線連接雖然帶寬夠嗆,但實際上也夠用(看視頻和代碼還行)。主要缺點是在顯示上延時感較大。介紹一下具體設置:
在電腦上安裝spacedesk(僅支持Windows系統),手機上安裝spacedesk的apk文件。電腦上打開服務端程序即可,無需設置。
如果你的手機是USB3.0最好在網絡共享里開啟USB網絡共享,并通過數據線連接電腦。然后打開spacedesk的手機APP,設置圖像質量,如果是USB3.0圖像質量可以拉滿,如果是USB2.0或者WIFI,圖像質量可以60%左右。要想畫面看的不別扭,后面的3項目均要調整到最高,這樣色彩才不會失真:
如果是USB2.0或者WiFi我建議副屏就用來看看視頻或者打開文檔即可,因為操作的話拖滯感明顯。
另外如果是手機作為副屏,需要在Windows上調整縮放比例,不然顯示圖標太小不便于觀看,基本縮放要在175%以上。
總體來說,軟件使用上沒有什么問題。目前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支持USB3.0的手機或者電腦了,網上搜了一下好像華為M6還不錯 。轉念一想,我連個最便宜的顯示器副屏都買不起哪買得了平板,只能想想作罷。安卓其他幾家對于USB3.0的支持都挺不錯,小米算是獨樹一幟。
不過手機或者平板支持USB3.0的朋友值得嘗試,體驗還不錯。
若有收獲,就點個贊吧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edmi品牌自獨立以來,一直秉持著“高端產品大眾化,大眾產品品質化”的產品理念,不僅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旗艦手機,也推出了包含筆記本、洗衣機、電視等在內的一系列產品,產品線正不斷豐富。其中的RedmiBook 14自發布以來憑借極高的性價比收獲了用戶的廣泛好評。僅在京東商城單平臺就獲得了超過18萬+的評價,好評率達96%。10月14日,盧偉冰宣布首批搭載酷睿10代處理器的RedmiBook 14增強版在京東、天貓平臺獲得銷量雙第一,可以說是筆電產品中的一匹黑馬。
現在,Redmi對RedmiBook 14做出了更新,推出了RedmiBook 14銳龍版,搭載AMD Ryzen處理器,我拿到的這一款為Ryzen 5 3500U版本。AMD平臺的產品向來在性價比方面更具一籌,RedmiBook 14無疑更加實惠。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對這款筆記本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和測試。
一、外觀簡析,全金屬機身為品質加分
首先,RedmiBook 14銳龍版整機的設計非常簡約,就A面來看,幾乎沒有任何冗余的設計元素。與小米筆記本不同的是,它在A面一側印上了Redmi logo,以及“DESIGNED BY XIAOMI”字樣,但并不與整機的簡約設計相沖突。剛見到這款筆記本的第一眼,我以為是15款的MacBook Pro,整體外觀體現出了一種原不屬于這一價位產品的檔次感。
RedmiBook 14銳龍版的機身A、C、D面均為金屬材質,這在3000元左右的產品中并不多見。金屬材質的使用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無論觀感和觸感都相比塑料材質更顯檔次。而且,金屬材質也會更利于整機的散熱。
位于A面一側的Redmi logo。
B面的設計沒有非常多的亮點,中規中矩。14英寸16:9比例屏幕,1080P分辨率。這塊屏幕做了霧面防眩光處理,不會因強光而影響觀看,有著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屏幕素質方面,亮度、對比度算中規中矩的水平,挑不出什么毛病。
它屏幕的邊框還是比較窄的,左右邊框為5.75mm,屏占比達到了81.2%。但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RedmiBook 14銳龍版并沒有配備攝像頭。邊框材質經過了細膩的磨砂處理,不易留下指紋或油污,長期使用也會看起來更干凈。
屏幕下邊框的RedmiBook logo。
C面的設計也完全遵照了極簡設計的風格,與MacBook Pro非常類似,我是很喜歡這種風格的。它的鍵盤我也是非常喜歡,按鍵表面是細磨砂的質感,長期使用應該也不會發生那種油光锃亮的情況。按鍵間距較大,能有效減少文字錄入時的誤操作,按鍵回彈軟硬適中。用了RedmiBook 14這個鍵盤,再用MacBook Pro的蝶式鍵盤的話,就感覺是在敲鐵,非常不適應。
觸控板的面積也相對較大支,支持Win 10系統下的多指操作,如整屏滾動、畫面縮放、程序切換等。觸控板的觸感相比C面的其它部分更加細膩,應該是使用了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但是觀感上,觸控板與C面看起來還是沒有什么差別的,保持了很高的一體性。
C面邊緣設計有方便開啟上蓋的凹槽,目前大多數筆記本也都采用了這種設計。RedmiBook 14銳龍版的開蓋阻尼相對較大,無法單手打開,但開蓋整個過程還是比較順滑的,不會有頓挫。在使用過程中,上蓋不會有明顯晃動,很穩。
擴展接口方面,機身左側為電源口、全尺寸HDMI、2個USB 3.0接口。
機身右側則是一個USB 2.0接口和一個耳麥接口。這些接口基本上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日常所需了。
側邊有一個收邊的設計,視覺上會顯得更加輕薄。
整機重量為1.5kg,可以隨手拿起或放進背包里。女生用的話,也比較合適,不會顯得笨重。
D面,散熱風扇位置分布有大面積的散熱開孔。揚聲器則位于左右兩側,是比較常見的設計。
底部的兩個墊條有效抬高了D面與桌面的間隙,便于空氣流動、冷熱交換。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兩個墊條的高度是不一樣的,后部那一條更高。這樣,就使得C面鍵盤產生了一個自然的傾角,更符合人體工程學,文字錄入的體驗會更加舒適。
二、硬件性能測試,同價位最強
這一款RedmiBook 14銳龍版搭載的是AMD Ryzen 5 3500U處理器,它基于zen+架構,采用12nm工藝制程,四核八線程,TDP熱設計功耗為15W,整體性能相比上代的Ryzen 5 2500U提升大約10%。
CPU性能方面,我印象中,它應該與Intel酷睿i5-8265U大致相當。后邊會進行具體測試。但Ryzen 5 3500U所集成的VEGA 8核顯性能肯定是遠勝i5-8265U的Intel UHD Graphics 620的,接近MIX150低功耗版。但是,i5-8265U平臺的產品價格多在4000元左右,Ryzen 5 3500U平臺有較大的性價比優勢。
CPU-Z基準測試,單核得分為419.7.1,多核得分為2230.3。
CINEBENCH R15測試,Ryzen 5 3500U單核得分137,多核得分649。那么i5-8265U這項測試的得分是如何呢?
援引自太平洋的測試數據,i5-8265U在CINBENCH R15測試中多核性能得分為607。Ryzen 5 3500U的多核性能超過i5-8265U。
國際象棋測試也驗證了這一點。Ryzen 5 3500U的分數為12671,i5-8265U分數為11057。
RedmiBook 14銳龍版預裝8GB DDR4 2400 MHz內存,通過AIDA64的內存與緩存性能測試,讀取速度為32323MB/s,寫入速度為31446MB/s,拷貝速度為28732MB/s,延遲為119.4ns。該規格下,屬于一個相當不錯的表現了。
硬盤速度直接影響系統的流暢度、響應速度,RedmiBook 14銳龍版使用的是一塊256GB PCIe SSD,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讀取速度為2320.14MB/s,寫入速度為1297.86MB/s,綜合得分1977。實際使用中,系統流暢,應用響應迅速,毫無卡頓。
通過3D Mark對其進行顯卡性能測試。
Ryzen 5 3500 U所集成的VEGA 8核心顯卡在幾項測試中的得分分別為:Night Raid 8903、Cloud Gate 14819、Fire Strike 2471。
通過以往的測試數據對比可以看出,Ryzen 5 3500 U所集成的VEGA 8核顯的性能雖然不及輕薄本上常用的MX 150,但比i5-8265U所集成的UHD 620性能強太多。
PCMARK10擁有一套完整的測試項目,涵蓋了日常生產力任務到數字媒體內容等各項活動,是現代辦公的完整基準測試,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RedmiBook 14銳龍版在這項測試中的總分為3956,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7567、生產力的分6016、數位內容創作3691。完全可以應對日常的辦公使用。測試期間,在多個測試場景下,RedmiBook 14銳龍版都運行流暢,沒有出現卡頓。
基于以上的測試數據,我認為RedmiBook 14銳龍版的性能在3000元以內的價位段,暫時是沒有對手的。
三、小米互傳,高速便捷的跨設備互聯生態
手機、筆記本電腦甚至平板在我們的日常使用中應該占據了最大的比重,跨平臺設備間的文件互傳是一個人人都會遇到的一個需求。這一方面,蘋果的AirDrop就做得非常好。但Windows、安卓平臺的產品由于硬件規格難統一,很難做到跨平臺的文件互傳。但在RedmiBook 14銳龍版上,我們看到了Redmi致力于改善用戶體驗、解決用戶需求的這樣一個產品思路。
RedmiBook 14銳龍版首發小米互傳功能,它支持筆記本之間,筆記本、手機之間的多端文件互傳。照片、穩當、視頻等都可以輕松分享,而無需安裝第三方應用。
傳送一個圖片文件進行測試,對需要傳送的圖片右鍵就可以看到“使用小米互傳”的選項,然后選擇相應的接受設備即可。
接收端我使用的是小米9 Pro 5G版,在手機段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手機端打開小米互傳功能。整個的使用體驗與AirDrop其實非常類似,但查找設備的時間非常短,響應非常快。官方數據,筆記本之間最高傳輸速度可達50MB/s。而且,小米設備間傳輸數據無需網絡。
隨后我又測試了一個1.9G的視頻文件,傳輸速度確實快得可以。整個過程用時不超過30秒。Redmi、小米在打造自己設備間的互聯生態。
四、總結
這次評測,我們對RedmiBook 14銳龍版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相比CPU性能相近的i5-8265U平臺的產品,僅2999元的RedmiBook 14銳龍版體現出了極大的性價比。雖然這款產品售價低廉,但它整機的外觀設計簡約,展現出了與其定價不相匹配的優異質感。這也是Redmi品牌“大眾產品品質化”產品理念的具象體現。
除了外觀、硬件性能這些基礎體驗,通過小米互傳這一功能,我們看到了小米正在打造屬于自己品牌的跨設備互聯生態。實際體驗也非常令人滿意,高效、方便。長此以往,用戶一定會對小米設備形成較高粘性,用了就很難再回去。預算在3000元左右的話,RedmiBook 14銳龍版是相當值得買的一款。
在什么級別的手機最火?毫無疑問是千元左右機型,這個價位段的手機,充斥著各色定位的機型,選擇種類多,并且性價比極高。而千元級別究竟是從什么時候火起來的,這個我們也可以肯定的說,是紅米手機開創了千元市場的火爆前景。
紅米出世之后,廉價的性價比機型便開始橫行。時至今日,消費者們對于性價比的追求,也不在僅限于硬件方面了。從小米方面之前剛推出的紅米Note 3我們就能看出,不單在硬件上要足夠超值,同時在材料、設計、做工、功能上,都要足夠優秀才行。
紅米3作為一款售價699元的手機,在價格上肯定是我們所歡迎的,但是其它方面,紅米3是否也能入得了大家的法眼,就要進行深入了解了。
從配置上來看,紅米3完全對得起它的售價,設計上也有著金屬機身,而全網通的特性也方便了所有用戶的使用。紙面數據上其完全稱得上是一款優秀的入門機型了。
第2頁 繁星點綴獨特設計 金屬機身手感上佳
紅米3因為售價的原因,在成本上必然會受到非常苛刻的限制,對于這種低價機型,我們的要求其實并不會太高。你可以沒有高大上的造型設計,但是至少要做到不丑,材料上的選擇也可以妥協,但是基本的手感和舒適度要保證。而以這些標準來看,紅米3不單做到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了。
紅米3設計的最大特色,肯定是其背部的金屬機身部分,這部分采用了鏡片拋光與曝光顯影工藝聯合打造,微微反光觀察后,猶如繁星點綴一般,這4166顆“繁星”成了紅米3最成功的裝飾品,讓該機完全擺脫了廉價的概念。同時這種設計在目前屬于絕對的獨一無二,讓紅米3成了最個性化的手機。
在這里我們簡單提及一下紅米3的背部工藝,據小米方面介紹稱,這其實是兩年前的工藝,與iPhone 5背部LOGO的設計工藝相同。但是除了iPhone之外,在近年來從未有其它手機廠商使用,紅米3算是吃了第二只螃蟹。另外,紅米3是具有多種配色版本的,其中大部分均是采用背部繁星設計的,僅有一款金色配色版本,是沒有此設計的,因此對于不喜歡這種設計的用戶,購買金色版本即可。
紅米3的背部設計其實是三段式的,中間主體部分為金屬材料,手機靜置時摸上去,會有著明顯的金屬冰冷手感。手指在此區域上滑動,會感到明顯的阻尼力,顯然“繁星”與機身是存在這細微的水平面差異的,繁星部分的略微凸起,也就造就了這種獨特的手感。
頂部與底部的材料為聚碳酸酯,它們與主體機身有著明顯的光澤差異,手感的差異也非常明顯,其所表現出的是一種順滑的感覺,不像主體那樣有明顯的阻力。兩種不同的手感,讓我們在持機是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而不管是背部的那一部分區域,都對于指紋和人體油脂有著極高的耐性。
在紅米3的背部邊緣區域,都是有著比較圓潤的弧形設計,即保證了邊緣部分不硌手,還使得其符合人體工程學,持機時會更為貼近手掌。
另外,機身背部的攝像頭是與背面完全在一個水平面的,不凸起的設計讓人看著舒服,平放在水平面上也更穩健。
相比起背部設計的大放異彩,紅米3的正面設計則有些中規中矩。其采用了紅米系列的經典造型設計,經典的上下對稱面積,底部設計的LED指示燈,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款小米的手機。
紅米3的頂部正中具有一個紅外發射口,其旁邊分列降噪麥克風與3.5mm耳機接口。底部設計同樣簡約,USB 2.0接口+麥克風,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紅米3的整機尺寸為139.3x69.6x8.5mm,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厚度,它比起上代產品薄了足足0.9mm,這個差距讓我們感覺紅米3薄了一大塊。紅米3的側邊其實就是背部的延續,不過側邊沒有進行“繁星”點綴,畢竟在這里要設計一些按鍵和接口,不利于進行裝飾。右側的物理按鍵位置合理,5英寸的機型具有天生的單手操控優勢,拇指對于這三個按鍵可以隨意操控。手感上,音量控制更硬,按下去反饋感十足,電源鍵的手感則偏軟。
左側的SIM卡插槽則是采用嵌入式設計,需要使用專門工具進行配合使用。這是一個二合一的插槽,即可以安裝兩張SIM卡,也可以使用一張SIM卡+一張擴展存儲的TF卡,使用起來比較靈活。
總體來看的話,紅米3的設計水準完全超越了其售價,并且其設計具有創新性,我們姑且不論背部的繁星設計是否好看,畢竟審美標準無法統一。但紅米3至少拿出了了新花樣了,而這是目前國產手機所最為欠缺的。對于我們開篇所提到的標準,紅米3也切實的超越了,因此在設計上,我們應該給紅米3一個高分。
紅米3是一款主打性價比的手機,因此在配置上必然會有較高的配比,從小米為其打造的這套配置來看,紅米3在同價位段上,依舊是高配。
處理器方面,紅米3從之前的高通驍龍410處理器升級到了最新的高通驍龍616處理器,性能上的提升非常大。高通驍龍616是一顆八核64位處理器,分別是由4個1.7GHz高主頻A53+核心和4個1.2GHz低主頻A53核心組成。GPU方面依舊是Adreno405。
與高通驍龍615相比,驍龍616在小四核CPU主頻由1.0Ghz提升到了1.2Ghz,從參數上看性能稍微有些提升。其他細節方面,高通616和615區別不大,均支持2560×1600 分辨率屏幕(支持2K分辨率)、2100萬像素攝像頭、Quick Charge 2.0快速充電、LPDDR3-800單通道內存、eMMC 4.51存儲、NFC、1080p60 H.265/H.264硬件解碼、藍牙4.0及802.11ac Wi-Fi(MU-MIMO)。
高通驍龍616采用了X5 LTE基帶,支持TD-SCDMA、LTE FDD、LTE TDD、WCDMA、CDMA 1x、EV-DO、GSM多種網絡制式,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平時理解的全網通。而紅米3這次也不再提供多個版本機型了,而統一出售全網通版本,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均可使用該機。
存儲方面,紅米3采用了2GB RAM LPDDR3內存,在清理完后臺程序后,紅米3的可用內存空間約在1.1GB-1.2GB之間,這個其實已經足夠大部分用戶平常的使用了,畢竟2GB內存是足夠保證系統的基本流暢運行的。內部存儲上,紅米3為16GB ROM,用戶可用空間10.96GB,其最高支持額外128GB存儲擴展,因而容量也不是什么問題。
紅米3使用了一塊5英寸大小的720P分辨率屏幕,像素密度294ppi,清晰度上還是有保障的,雖說分辨率在現在看來較低,然而在5寸屏幕上,卻并不會造成明顯的視覺差異,圖標邊緣的圓滑程度很不錯,肉眼是基本無法分辨出鋸齒的。
另外這塊屏幕的最大特色其實是其可調節功能,它能夠實時根據環境光線,動態調整屏幕對比度,在強陽光下讓我們看清屏幕,在夜晚使用亦可保證眼睛的舒適度。同時其還支持夜間閱讀模式,可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自定義的色溫調節,也能讓我們打造出一款最適合自己的屏幕。
性能表現穩定
性能表現上,我們不妨先跑個分。紅米3在安兔兔6.0測試中,成績能比較穩定的跑出33000分以上,這個得分段算是標準的中端得分。以紅米3的售價來比較的話,這個性能已經足夠出色了。
在大型3D游戲的表現上,紅米3也得益于較低的分辨率,有著流暢的游戲體驗。以《極品飛車》為例,紅米3的運行流暢,并且畫質也相當不錯。
紅米3的電池可謂是其另一大特色,該機的電池容量足有4100mAh,這對于一款5英寸屏幕尺寸的售價來說,實在是一個大的驚人的電池容量。尤其是在紅米3的厚度是只有8.5毫米的情況下,就更值得稱道,畢竟厚度的降低會壓縮機身內部的物理空間。
紅米3電池容量如此之大的秘訣,就要歸功于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模組,高達685Wh/L的電芯,壓縮了足夠的空間,并保持了電量。
再看紅米3的整套配置,高通驍龍616是高功效的處理器,5英寸720P分辨率的屏幕,在省電上也有著絕對的優勢,這些與4100mAh的大容量電池相結合的話,續航能力很讓我們期待。
紅米3的續航能力,我們先使用PCMark進行理論測試,14小時51分鐘的續航時間著實的驚艷到我們了。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續航成績,目前較為主流的旗艦機手機,在此測試中的成績也難超過8小時。
在實際使用過后,我們發現紅米3的續航確實給力,普通使用的話,用個2天完全沒問題,高強度使用的話,堅持一天回家充電也完全沒問題。
續航的表現好壞,在現在是必須要考慮充電快慢的問題的。紅米3所使用的高通驍龍616處理器,是支持高通Quick Charge 2.0快速充電技術的,小米官方也宣稱紅米3支持快充。那么紅米3的充電速度,就是由小米官方所提供的充電器所決定的了。紅米3的標配充電器為5V/2A,10W的輸出功率只是達到了Quick Charge 1.0的標準,因此其充電速度上還是略有不足的。
實際充電上,我們從16%的電量開始進行充電,充至90%的電量時,耗時1小時54分鐘,進入到涓流充電后,再過40分鐘差不多充滿至100%電量。紅米3的整個充電過程是超過2小時的,這在快充泛濫的現在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慢的充電速度了。
紅米3直接搭載了MIUI 7.1版本,它有著MIUI以往的優秀體驗,同時還添加了一些新功能,眾多的新功能讓紅米3的使用體驗相當不錯。
MIUI 7.1具有可視化的文件管理界面,這個功能對于平時的使用相當有幫助。像是平時QQ或微信中的圖片,文件管理系統均可直接通過可視化的圖片,讓我們直接找到文件位置。
MIUI 7.1正式支持了磁力鏈接與BT種子下載,讓這些文件的下載不會在依賴電腦了。同時MIUI 7.1系統繼承了迅雷高速下載技術,可以使用迅雷會員加速,讓下載速度暴增。
私密文件夾對于隱私數據的安全很有幫助,我們可以將我們重要的文件設置私密,MIUI可以將這些文件徹底隱藏,私密文件夾不僅對文件本身加密,還會將文件名也一并修改,即使連接電腦讀取,也不會泄密。這種安全性極為靠譜,即使手機意外丟失,也不用為數據安全發愁。而對于私密文件,必須通過我們預先設置的手勢圖案或者密碼才能查看。
以往的手機系統,往往偏重大字體的呈現,畢竟對于年齡偏大的群體,大字體更有助于手機的使用。但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年輕群體對于時尚的需要,對于視力優秀的年輕人來說,標準大小的字體仍然偏大。MIUI 7.1提供了六檔不同大小的字體,用戶的選擇面更廣了。
拍出來的照片,有些仍然難以表達重點,此時來個涂鴉或許就完全不一樣了。MIUI的涂鴉功能可以自動畫筆顏色和尺寸,并具有撤銷和修改功能。
小米的個性主題商店一直是個性化的首選,小米官方在2015年11月開始,開始每月推出官方月度主題,至今已連續推出《暖秋時光》、《冰雪精靈》等三款免費月度主題,下載次數均達到數百萬。此外還有米粉們設計的各式各樣的個性主題。
我們先來看看紅米3的硬件配置,1300萬像素主攝像頭,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5片式鏡頭,f/2.0光圈,PDAF相位對焦。作為一款699元的手機,有這些配置表明在硬件上已經合格了。
紅米3的拍照UI一如既往的容易上手,完全的圖形化界面,在點擊某個功能后,在拍照界面就會出現相應的關閉選項,這樣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哪些功能被開啟了,以便在拍照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時關閉它。
紅米3也提供了眾多濾鏡效果,它實時展示取景效果,在拍照時就能體現出效果,不用后期制作。
紅米3拍照樣張:
紅米3在室外光線良好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拍照素質非常優秀。借助PDAF相位對焦的幫助,真正的是“指哪打哪”。其樣張的表現出的特色就是白平衡準確,細節還原真實,即使放大至100%,也很讓我們無可挑剔。
夜間的拍照上,紅米3的噪點控制比較不錯,畫面比較干凈。但是缺少光學防抖的支持,在慢快門的情況下,很容易照虛。另外紅米3的抗眩光能力也不錯,高光出的光暈控制非常好。
作為紅米系列的最新款機型,筆者以為紅米3的整體素質要明顯高出紅米2一個檔次,無論是從屏幕尺寸、設計做工、材料選擇上,紅米3都是完爆紅米2的,這才是消費者所追求的迭代產品。當然對于紅米3的好感,還要有紅米2的襯托,畢竟紅米2相比紅米1的提升實在太微乎其微,這也使得紅米3的大踏步前進,有了更加突出的效果。
即使不與紅米2相比,單單與同價位的產品相比,紅米3也有著絕對的優勢所在,或許在配置規格上的優勢沒有那么明顯了,但論及設計與新花樣上,紅米3依舊在領跑699元價位。
通過紅米3其實我們也能發現,小米對于中低端手機的設計,也開始高度重視起來,廉價的塑料、大眾化的單一設計,在紅米3上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只獨一無二的繁星設計,質感優秀的金屬材料。
而除了設計之外,紅米3的第二大特色無疑是續航,高能量密度的4100mAh電池,兼具的設計與續航,高電量的電池與低能耗的硬件,將紅米3的續航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當然,紅米3也并非十全十美,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來看,紅米3也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首先就是對于指紋識別功能的缺失,在699價位段中,其實已經有了指紋識別的機型,小米作為以往的顛覆者,沒有引領出這個潮流,或許會讓小米用戶略有失望。
第二,紅米3的充電速度略慢,超過2小時的充電時間,顯然是超過部分用戶的心理預期的,沒有高人一等的充電速度,對于現今碎片化的充電和使用上,顯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第三,紅米3這里只提供了全網通版本,電信用戶肯定是會大呼給力,這讓電信用戶不用去等待幾個月苦等電信版了。不過對于移動用戶來說,可就有些性價比缺失了,畢竟此前的移動版會便宜100元,而現在統一的699元,無疑會讓移動用戶多花些錢。但對于小米來說,也許會稍稍提升些利潤率。
紅米3作為小米的最新力作,其有著小米的創新,又有著一些不足之處,但目前來看,紅米3應該依舊是一款成功火爆的手機。本周的紅米3首發,依然是我們熟悉的搶購,熟悉的供不應求。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89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