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電腦發展史,華為后發制人。
你知道近十年安卓平板電腦的發展有多坎坷嗎?一個視頻帶你回顧近十年平板電腦的發展歷程。
·遙遠的2014年之前,主流的安卓平板只有三星比較有名。當時的手機屏幕并不大,而平板電腦高達8寸以上的大屏,用來觀影和玩游戲都是非常爽。那時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星的素皮后蓋和塑料中框,練習時長比較久的機身成色實在無法直視。
·而來到2014年,小米平板1發布,起售價僅1499元。英偉達K1的處理器,iPhone5C同款的高光無痕注塑工藝,配置并不算高端,但在當時已經是一款很有知名度的國產安卓平板了。
·2015年,小米繼續發布米板2代,搭載凌動Z8500的四核處理器。這顆桌面端的CPU在之后將近8年的時間都沒過時,感覺現在也還有在用的小伙伴,各種魔改DIY層出不窮。而在三星和華為這邊陸續發布了三星Tab S2和華為M2的正統旗艦系列,產品命名更加簡單。不過此時的蘋果已經發布了12.9寸的iPad Pro,簡直是降維打擊。
·2016年,安卓平板的產品依舊比較混亂。安卓這邊并未有銷量和知名度兼備的產品,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華為M3。此時的用戶在選購平板類的產品,依舊把iPad作為自己的首選或者是唯一的選擇。
·2017年,安卓平板市場依舊不溫不火。iPad Pro拿出了蘋果A10X芯片+120Hz的刷新。三星這邊拿出了驍龍820處理器的Tab S3。小米姍姍來遲的三代平板卻搭載了聯發科的處理器,雙雙擺爛。
·2018年,iPad再次發力,拿出了全面屏的iPad Pro11,A12X處理器,高速USB-C和面容識別。安卓這邊華為發布了麒麟960芯片的M5。小米發布了搭載驍龍660的米板4。三星發布了驍龍835的Tab S4。雖說都有在努力更新,但還是被大灰屏的iPad2017和2018吊打銷量。主要是當時的iPadOS實在太好用的,實用的手勢加上一些獨占的筆記軟件,一大半的用戶都是沖著系統去買iPad的。
·來到2019年,安卓平板市場終于有所起色!三星發布了旗艦Tab s6平板,驍龍855的處理器終于追上當年的旗艦。華為發布了麒麟990的MatePad Pro,雖說挖孔屏有點丑,但還是當年當之無愧的國產平板機皇。平行視界加多屏協同,為之后的華為全家桶生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來到2020年,疫情使得當時的線上教學成為主流,平板電腦需求量大增!由于多年的累計,蘋果、三星和華為成為三大頂梁柱,占據著將近60%的市場份額。不過在低端市場,聯想發布了低端入門產品,小新Pad 2020。預算不多的小伙伴,聯想這個系列的平板電腦肯定都知道。
·2021年,小米時隔三年后發布米板5系列,再次入局平板電腦市場。華為發布好評度超高的MatePad11,從此長達三年的套娃機。聯想發布小新Pad Plus和小新Pro,性價比直接拉滿,銷量首次來到全球第三!
·來到2022年,平板市場百家爭鳴的時代終于到來!OV榮耀全面入局,發布旗艦級產品!低端有臺電和酷比魔方,千元價位有紅米、聯想和榮耀的入門級平板。2000元價位有米OV,旗艦有三星、華為和蘋果,大家的選擇范圍相當豐富。
回想五年前的2017年,我們那個時代都沒有這么多選擇,你們現在的條件可太好了。2023年至今,國內平板市場的變化格局不大,iPad早已標配蘋果M芯片,性能繼續吊打安卓。華為隨著麒麟芯片的回歸,未來有望在國內登頂。雖然銷量還差很多,但依舊是最有希望的。小米雖總被吐槽,但還是穩居第三。榮耀和聯想分列四五名,OPPO和vivo的產品雖然不差,但銷量還是others。
對于你來說,你用過哪些印象深刻的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似乎從來就沒有將辦公和娛樂兩個要素完美融合在一部設備中。蘋果的iPad系列在娛樂方面表現突出,但在辦公方面即便加入了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也難以真正成為辦公利器;而微軟的Surface則完全是為商務辦公所定制,娛樂方面堪稱雞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Windows想要在娛樂平板陣營中立足尚需時日,而iOS和Android想要在辦公領域有所成就也絕非易事,雙系統似乎是一個大家都容易接受的解決方案。
●外觀 形似Surface但內有乾坤
話說臺電TBook 16S的外觀還真的與Surface非常相似,如果不是機身背后臺電的Logo提醒,很多人會誤認為這是微軟的Surface,因為筆者在為產品拍照時已經有無數同事路過將它誤認為是Surface,當被告知是臺電的平板電腦時,仍然對它精致的外觀和手感贊不絕口。金屬材質帶來的獨特質感的確不是普通的大塑料材質能夠比擬的。
金屬材質機身
非常簡潔的機身設計
外觀精致只是一款產品成功的一部分,好用才是王道。MacBook的外觀同樣非常精致,但只有一個Type-C接口的設計使得用戶在需要接駁U盤、讀卡器、鼠標或者其他設備時困難重重,必須借助Type-C轉接USB HUB才能解決,同樣對于2in1平板電腦來說,接口設置能夠充分考慮用戶需求會為產品爭取到不少的好感。
一個標準USB接口稍顯不便
臺電TBook 16S的接口對于2in1平板電腦來說算得上標配,但依舊有改進空間。標準USB接口、Micro USB接口、MicroHDMI接口、Micro SD卡槽以及3.5mm耳機接口一應俱全,無論是連接U盤鼠標還是連接投影儀顯示器都不成問題(連接顯示器需要Micro HDMI轉標準HDMI,但至少是一根線可以搞定的事兒,畢竟PC連接投影儀也需要一根線纜)。但是只有一個標準USB接口意味著無法同時連接鼠標和U盤,這會給用戶在使用時帶來一定的不便。
隱藏式的Micro SD卡槽
Micro SD插槽是隱藏式的,需要打開塑料塞才能看到,但是塑料塞下并不僅僅只有一個Micro SD卡插槽,一旁還有一個類似大小的插槽但無法使用。筆者猜測這或許是為支持SIM卡準備的,未來臺電TBook 16S是否會推出支持移動數據的版本呢?
0-90°無檔位金屬支架
與其他國產品牌2in1產品不同,臺電TBook16S支架采用無檔位支撐的方式,即支架開合角度為0-90°任意調整,盡管這樣的開合角度沒有Surface可調節范圍大,但對于日常使用來說還是要比3檔位調節的支架好很多。
●體驗篇 Android系統部分
實際上,Android運行在一款類似于Surface的設備上,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當然你需要忍受很多無法實現橫屏展示的應用以及Android對于鼠標和鍵盤的一些不友好行為,除此之外,它與普通的Android平板并沒有什么太多不同。
Android 5.1系統輕車熟路(一鍵切換可轉換到Windows 10)
對于不支持橫屏的應用也是無力吐槽
播放本地視頻流暢自如
既然有Windows在一旁默默主持著辦公方面的工作,Android便安安心心用來進行日常休閑娛樂即可。看視頻玩游戲刷微博這些在手機上受制于屏幕尺寸而無法盡興的項目統統交由平板電腦完成,更大的屏幕,眼睛也更加輕松。
聽聽小曲兒
Android更適合娛樂,這一點相較于Windows毋庸置疑,無論是聽音樂還是看視頻,它都對于觸控操作都更加友好,玩游戲也擁有更多的應用資源。在筆者的體驗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應用不支持Intel處理器的情況,不過這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應用都能夠流暢運行,體驗與傳統的Android平板無異。
●體驗篇 Windows系統部分
既然有Windows系統,那么辦公之類的工作便大可不必Android操心,有完全版的Office2016加成,基本上沒有什么文檔無法處理,再安裝一個Photoshop之類的圖像處理應用,論一個編輯的日常基本上便完成了大半,至于視頻剪輯之類的,這個還是交由桌面性能級PC來完成好了。
這樣的畫風看起來比Android更加協調
Windows的強項在于辦公(Office 2016完整版)
簡單的PS處理圖片也沒有問題
不過鍵盤托真的很容易臟
臺電為TBook 16S配備的鍵盤軟硬適中,輸入起來感覺非常流暢,手感不輸高端筆記本電腦,用來辦公處理文件非常得力,觸摸板在使用過程中感覺稍顯粗糙,如果需要精確的操作還是建議配備一個鼠標以提升工作效率。湖水藍的鍵盤托漂亮且好用,唯一的缺憾就是易臟,需要我們經常進行清潔。
●性能篇 又見Intel Z8300
“又見Intel Z8300”這個小標題筆者已經多次使用,經常關注平板電腦的用戶也一定對于Intel Z8300這款處理器非常了解。從去年年底到現在,這款CPU已經成為了眾多需要平衡功耗和性能的2in1設備的標配選項。作為之前Intel Z3735f的升級版,盡管性能小幅落后于專攻便攜超極本的Intel Core M系列,但滿足日常應用依舊不成問題。
臺電TBook 16S便采用了IntelZ8300處理器,搭配4GB RAM,無論是在Android還是Windows系統下,都能夠為用戶帶來不錯的使用體驗。當然跑分環節是需要實測數據說話的,接下來我們通過在Android和Windows下不同的跑分軟件來看看這款設備性能究竟如何。
安兔兔跑分接近60000分
視頻格式支持稍顯不足(點開查看大圖)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兩天我們點評的“千元圾皇”吧?
超低的價格,幾乎不能用的性能,以及恐怖的設計,沒看過的同學可以點我回顧其中一臺。
上次的經歷告訴我:千元出頭的筆記本真的沒法用!
但平板電腦不是這樣,千元出頭不僅有高色域觸屏、流暢的系統,以及最重要的——知名度較高的大品牌
今天這臺千元平板是我們之前的庫存機,當初筆吧評測室嘗試開樂唄店的時候,賣過一陣子。
它的實測表現如何?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聯想 小新Pad 11
它的配置如下:
驍龍662 處理器
6GB 內存
128GB USF2.1 存儲
11英寸 2000×1200分辨率 60Hz刷新率 LCD屏
電池容量 7700mAh
厚 7.8mm
機身重 480g
適配器重 76g
目前售價1199元
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價格實惠
2,電池較大,續航較長
3,四揚聲器音量夠大
缺點!
1,僅20W充電,速度較慢
2,軟件優化比較差,而且系統更新較慢
最新的ZUI13暫不能更新
3,SoC性能較弱,不適合大型高負載應用
【容量挑選】
聯想 小新Pad 11共有兩個存儲配置,是4+64GB以及6+128GB,官方差價是200元。
為了額外的2+64GB性價比不是特別高,再加上4+64GB版本日常活動都可以899買到,所以更加推薦購買4+64GB的版本。
【購買建議】
1,對網課培訓有需求的用戶
2,需要續航較長
3,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聯想 小新Pad 11最大的特點是便宜,且配置還行,屏幕、電池、揚聲器、做工等方面都比較均衡。
屏幕方面,它被稱為“2K”屏,分辨率為2000x1200,實際比標準1080p略大一點點,但也符合宣傳規范。
色彩表現方面,實測色域容積102.3%sRGB,色域覆蓋95.9%sRGB,平均 ΔE 3.27,最大ΔE 7.9,刷新率為60Hz,在這個價位的表現還算不錯。
續航方面,三小時重度使用(微博、原神、視1080視頻各一小時)剩余電量64%,它的PCmark續航測試成績為14小時14分鐘。
(PCmark10的安卓平臺測試負載很低,僅供參考)
充電方面,它從0%充至100%時間為2小時44分鐘,充電速度較慢。
接口方面,機身下方有一個USB Type-C(2.0速率),傳輸速度較慢。
如果你想要一臺千元級的網課利器,那么這塊平板的表現還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想要用它來暢玩大型手游,那我覺得有點難為它了。
【豬王的良心結語】
上圖是小新Pad 11的拆機實拍圖,沒有我們熟悉的熱管和風扇,僅有金屬導熱片覆蓋。
室溫25℃
反射率1.0
系統版本:12.6.116
針對平板電腦,我們使用原神模擬散熱壓力測試。
半小時后,大核2016MHz、小核1305MHz左右,波動幅度較大。
暫時無法讀到SoC的功耗和溫度數據。
Wild Life Extreme壓力測試穩定度96.2%。
表面溫度如上圖所示,正面最高37.1℃在機身底部,中心區域為28.2℃,背面中心點30.4℃,核心區域42.6℃。
總的來說,小新Pad 11的散熱沒問題,手持部位溫度都比較低,沒有特別明顯的熱感。
說實話,這臺平板的用途還是相對單一的,驍龍662的性能放在今天確實是太不夠看了,所以想要暢玩游戲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針對小新Pad 11,我認為不如發揮它大電池+大屏幕的優勢,專注于影音表現,拿來看看網課,下幾部電影在路上看,體驗還是可以的。
試用完平板我們發現,如果預算真就一千元,僅需要一臺設備用于影音、在線聊天、簡單小游戲,那么平板電腦不僅性能夠用、屏幕更好,且品牌知名度更高,簡直是各方面吊打同價位的筆記本電腦。
這不禁讓我感嘆,筆記本電腦真是臺昂貴的設備,手機、平板都能買到便宜能用的,筆記本電腦至少也得三四千的預算,實在太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