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潔修哥喜歡通過觀看電影來放松身心。然而,近期他在選擇新電腦時卻遇到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難題——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影需求,精準地挑選合適的電腦尺寸?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型號各異、尺寸參差,讓這位經驗豐富的家庭維修專家也不免陷入糾結。
身為一名專業維修師傅,潔修哥對各類家電設備了如指掌,但對于電腦屏幕尺寸的選擇,他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擾。面對市場上13英寸、15英寸、17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電腦,他不禁疑惑:“這些數字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觀影體驗差異?難道選擇電腦尺寸,真的只是一場數字游戲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潔修哥決定運用他的專業知識,深入探究電腦尺寸與觀影效果之間的奧秘,幫助自己和廣大影迷們解開這個謎團。
在深入研究后,潔修哥發現,電腦尺寸并非簡單的數字比較,而是與觀影體驗息息相關的重要參數。以下是他總結出的幾個關鍵因素:
1. 視覺舒適度
首先,屏幕尺寸直接影響到視覺舒適度。一般來說,更大的屏幕能提供更寬廣的視野,減少眼睛聚焦移動的頻率,減輕長時間觀影帶來的疲勞感。潔修哥建議,如果你是電影發燒友,經常長時間沉浸在影片世界中,那么選擇較大尺寸的電腦會更為適宜。
2. 圖像清晰度
其次,尺寸與圖像清晰度并非成正比關系。實際上,相同分辨率下,屏幕尺寸越大,像素密度(PPI)可能越低,導致畫面略顯粗糙。因此,選購時不僅要關注屏幕尺寸,還要考慮其分辨率是否足夠高,以確保大屏下的觀影依然細膩清晰。潔修哥提醒大家,對于追求極致畫質的用戶,應選擇高分辨率與合適尺寸相結合的電腦。
3. 便攜性與空間適應性
最后,電腦尺寸還關乎設備的便攜性和使用場景的適應性。大屏電腦固然帶來震撼的觀影體驗,但可能犧牲一定的便攜性,不適合頻繁外出或狹小空間使用。潔修哥建議,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和使用環境,權衡尺寸與便攜性的需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了解了電腦尺寸與觀影體驗的關聯后,潔修哥決定分享一套實用的選屏指南,幫助大家根據自身需求,精準挑選理想的電腦尺寸。
1. 明確觀影習慣與偏好
首先,審視自己的觀影習慣。你是喜歡獨自在家享受巨幕影院般的沉浸感,還是更傾向于隨時隨地隨心觀看?你是否經常需要在旅途中或咖啡館等公共場合觀影?明確這些問題,有助于確定對電腦尺寸及便攜性的基本需求。
2. 計算適宜觀看距離
其次,根據你的常用觀影環境,計算適宜的觀看距離。一般來說,觀看距離應為屏幕對角線長度的1.5至2.5倍。潔修哥提示,如果你的使用空間有限,可以通過這個公式預估最佳屏幕尺寸,避免購買過大或過小的電腦。
3. 關注分辨率與PPI
最后,務必考察電腦的分辨率與像素密度(PPI)。理想情況下,高分辨率(如1920x1080以上)結合適當的PPI(至少200以上),能在大屏幕上呈現細膩逼真的影像。潔修哥建議,不要盲目追求大尺寸,而忽視了分辨率這一關鍵參數。
通過以上步驟,潔修哥成功破譯了電腦尺寸與觀影體驗之間的密碼,也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觀影設備。他堅信,只要大家根據自身需求,科學計算、理性選擇,就能找到那臺既能滿足觀影樂趣,又兼顧便攜性和空間適應性的專屬“觀影神器”。從此,電腦尺寸不再是煩惱,而是開啟精彩觀影世界的鑰匙。讓我們跟隨潔修哥的腳步,精準計算,輕松破解觀影難題,盡情享受光影世界的無限魅力吧!
ED顯示屏的價格計算涉及多個因素,包括點間距大小、燈珠規格、封裝技術、尺寸數量、品牌因素等。一般來說,LED顯示屏的價格是以平方米為單位計算的。
影響LED顯示屏價格的關鍵因素是屏幕本身,其中包括點間距的大小,因為點間距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LED顯示屏的清晰度和價格。
除了點間距因素外,影響LED顯示屏費價格的因素還包括燈珠品牌與封裝技術等。
再者,LED顯示屏燈珠是用的哪種封裝技術也會影響價格,比如一些小間距LED系列,可以選擇COB封裝工藝或SMD封裝工藝,而COB是一種新推出的封裝技術,它的穩定性要比傳統的SMD封裝就技術好,而且掉燈率更低,其價格自然會比SMD封裝的高。
此外,不同的LED顯示屏品牌的定位不同,服務也有所不同,所以價格自然也不一樣,有的LED顯示屏廠家提供上門安裝服務以及售后服務,而有些廠家則沒有,這些也會體現在價格上。
總的來說,LED顯示屏的價格計算涉及到多個因素,需要綜合考慮。在選擇LED顯示屏時,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和預算進行選擇。
晨 西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今天,微軟重新定義了個人電腦。
剛剛發布新一代Copilot+PC,讓上市還沒幾天的第一批AI PC直接過時了。
在新一代PC里,打游戲時可與AI實時對話,提供吐槽陪玩或攻略指導,由GPT-4o提供支持。
<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任何文件或網頁瀏覽記錄都可以用自然語言搜索,輕松回憶任何東西,“之前好像在哪看過”這個問題被徹底解決了。
實時翻譯音頻或視頻字幕,目前支持40+種語言。
沒錯,在專為AI重構的新版Windows 11上,許多功能都是實時的。
這要求硬件AI算力達到40 TOPS以上,或者說每秒40萬億次運算,超過英偉達RTX4060。
而目前市面上的AI PC,僅能提供10 TOPS左右。
例如微軟自己的新版Surface Laptop Copilot+ Pro,就比上一代Surface Laptop 5要快80%。
甚至純看AI性能,比蘋果M3芯片的最新Macbook Air還高58%,同樣擁有全天候的電池續航。屏幕還沒劉海
那么Copilot+ PC到底與傳統PC有什么區別?如何實現眾多AI功能?
微軟CEO納德拉指出,需要構建能夠理解我們的計算機,而不是我們必須去理解的計算機。
為了做到這一點,微軟引入了全新的系統架構,將CPU、GPU和新的高性能神經處理單元NPU結合在一起。
在本地小模型和Azure云端大模型加持下,Copilot+PC運行AI工作負載的功能增強了20倍,效率也提高了100倍。
NPU負責在后臺實時運行AI,比如前面展示的Recall功能,背后就是AI對你屏幕上正在處理的所有內容做分類。
包括網頁、電子郵件、文檔和聊天記錄,所有數據將保留在本地設備上,不會用于訓練AI。
微軟還重新設計了Copilot應用程序,現在它不只是存在于側邊欄,也可以變成獨立窗口或全屏瀏覽,并支持文件拖入操作。
使用鍵盤上獨立的Copilot鍵輕按一下即可喚出,并且在接下來幾周內將接入OpenAI最新模型GPT-4o,支持自然的語音交互。
連大家熟悉的“畫圖”都得到史詩級更新,隨手打草稿就能實時與AI一起創作。
此外,微軟還透露了一些即將到來的功能:
為了做到這一切,大約有40多個AI模型深度集成到Windows 11中。
第一批Copilot+ PC的CPU主要由高通驍龍X Elite提供支持,英特爾和AMD的版本隨后跟上。
ARM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續航,新Copilot+ PC一次充滿電支持播放本地視頻續航22小時播放, 或瀏覽網頁15小時。相比之下2022年的Surface Laptop 5瀏覽網頁只支撐8小時38分。
微軟還特意在發布頁面注明“本地視頻播放時的電池續航比MacBook Air 15英寸高出20%”,各方面來講都是沖著蘋果來的。
從x86過渡到ARM也不是問題,Microsoft 365(原Office)、Chrome、Adobe等系列常用軟件都已支持Windows ARM版。
換句話說,今天的人們在87%的時間里使用的APP,都已經或即將提供原生ARM支持。
對于尚未支持ARM的應用程序,微軟也推出了Prism模擬器,聲稱它與蘋果的Rosetta 2一樣高效。
在軟件生態上,也有眾多合作伙伴迅速跟進。
比如Adobe,旗艦APP包括Photoshop、Lightroom、Express等今天即可體驗Copilot+PC帶來的全性能優勢,可比以往更快速的展現創意。
Illustrator、Premiere Pro等應用也會陸續推出。
此外,使用DaVinci Resolve Studio中的NPU加速Magic Mask功能,可以輕松對視頻主體添加視覺效果。
通過NPU加速,CapCut的自動剪切功能,可實現快速、輕松地一鍵移除視頻背景。
Cephable中由NPU驅動的新攝像頭pipeline,能利用頭部運動或面部表情等自適應輸入控制,使操作更加快速和靈敏:
所以跟隨蘋果步伐,Windows轉型ARM也是大勢所趨了,接下來再來了解一下背后提供支持的ARM芯片們。
第一批Copilot+ PC,全部搭載高通驍龍處理器,英特爾AMD暫時缺席。
微軟官方介紹,新款Surface Pro將比配備M3處理器的MacBook Air快58%,且電池壽命可持續一整天。
其中驍龍X Elite,之前量子位也有介紹過——
高通在去年10月驍龍峰會上發布;采用4nm制程;集成Oryon?CPU、Adreno?GPU、Hexagon?NPU;支持130億參數大模型的本地運行,70億參數模型可每秒生成30個token。
此外,驍龍X Elite的AI引擎算力可達75TOPS,AI處理速度可達競品的4.5倍,Hexagon NPU算力達到45TOPS。
CPU、GPU性能均是競品的2倍,相同峰值性能功耗比競品低68%。
有意思的是,微軟發布會同一天,英特爾也宣布了全新Lunar Lake處理器。
Lunar Lake將集成CPU、Xe2 GPU和NPU,其NPU每秒可執行超40萬億次操作(TOPS),遠高于前代Meteor Lake的10 TOPS。
因此,整體AI性能方面,Lunar Lake相比前代Meteor Lake提升了三倍。
重點是,英特爾還強調其Lunar Lake處理器使用Stable Diffusion 1.5的性能比基于ARM的驍龍 X Elite快1.4倍。
至于“___,Yes!”這邊,雖然沒有官方發布,但也有被微軟cue到。
AMD針對Copilot+ PC推出的芯片系列名為Strix。
根據之前的泄露消息,Strix系列雖然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問世,但AI算力方面可能會超過驍龍X Elite(45 TOPS)。
其中代號Strix Halo的型號預計擁有60 TOPS,Strix Point vanilla預計跑分50 TOPS。
到那時,搭載蘋果M4芯片的Mac電腦或許也會發布。
總之對于關注家用PC和筆記本的朋友來說,今年下半年將會非常熱鬧。
說回到微軟Copilot+ PC,除Surface系列外,知名OEM廠商如聯想、華碩、宏碁、戴爾、惠普、三星都公布了首發型號,起售價999美元,今天開始接受預定,6月18日開始陸續發貨。
那么,你會買一臺Copilot+ PC么?或者已經買了AI PC正在后悔
參考鏈接:
[1]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4/05/20/introducing-copilot-pcs/#_ftn1
[2]https://www.theverge.com/2024/5/20/24161095/intel-ai-lunar-lake-cpu-release
[3]https://www.tomshardware.com/laptops/microsofts-copilot-pc-just-made-ai-pcs-obsolete-leaving-anyone-who-bought-a-2024-laptop-behind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