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問題來了,現在買電飯煲大家都在說日本的好,國產的和日本的到底差多少呢?趁著這次買國貨,決定徹底做一個大比拼,看看你家到底適合買個什么樣的電飯煲?
趁著當年我扎根順德半年多,潛心研究電飯煲的技術就為了做出一支客戶滿意的廣告片,攢下的技術底子,做一個小小的掃盲,專業人士和傳媒業競爭對手可以跳過哈!
電飯煲是上世紀50年代在日本被發明的,是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廚具。日本是食用米飯的大國,此廚具極大提高了日本人的煮飯效率。初期的電飯煲都是靠底部的加熱盤來加熱,通過加熱盤將熱能傳到內膽,然后通過內膽加熱來使得米粒加熱。這種方式節能、簡單、安全(相比較高壓鍋),但是加熱不均勻,對于高端大米的烹煮還是不能完全擺脫人工的調節。
后來出現了IH電磁加熱技術,這是通過電磁線圈將電流轉換為熱能,直接對鍋體金屬內膽進行加熱。這樣的好處是加熱均勻、升溫迅速,而且可以通過數字溫控的方式,對溫度進行準確控制。就等于傳統的電飯鍋是只在底部加熱,IH電磁的方式就變成了對整個鍋體進行均勻的全方位加熱。這樣的好處就很明顯了:首先是火力更強,升溫更快,米飯就不會因為煮的時間長而碎掉;其次是準確控制火力,完全可以做到大師級溫度控制;第三能做到受熱均勻,避免出現飯鍋巴。
IH電飯煲中國的起步較晚,在日本廠商已經開始在IH+壓力、特殊的內膽材料等方向開始新的創造的時候,中國家電廠商才剛開始研究IH技術。我當年接觸的美的產品,算是較早開始研究IH電飯煲并有所成績的廠商了。當然近幾年這項技術的普及,也使得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美的的客戶也承認,IH電磁線圈技術上,兩國產品并沒什么大區別,但在內膽的鑄造上,中日產品的差距還是明顯的。
這次PK的兩個對手是國產的美的IH電飯煲和日本的象印IH電飯煲,兩個產品從技術指標上基本處于同一個級別。當然我這次也采用了同樣的米,同樣的水,盡可能最公平地比拼,到底看看國產IH電飯煲和日本IH電飯煲,誰更好?差距有多大?
1、靜態比較——美的
先說好我不是賣鍋的,凡是不小心出現的二維碼啥的都是產品上自帶的,大家查價格或者購買還是請到專業家電賣場或者正規網店。
美的外箱,產品不多說了,價格大概是進口鍋的1/2,當然你不能用國產的去比你自己從日本背回來的100v的那種,現在國內有220v的日本原裝貨,當然更貴,但是保修上更有保證。
5kg的毛重,這個鍋是真重啊!1250w的功率,做一鍋飯也得費不少電吧。鈦金釜的名字,一聽就覺得挺厲害的。
開箱拿去上面的泡沫保護層,就看到了鍋的本體了。這個顏色屬于耐臟的,家里的車也是這個顏色,比起隔壁的黑色的車,洗車頻率明顯低了很多。電飯鍋的腔體里放著各種附件,第一眼看過去還是比較整潔。
凈重也得4.8kg以上,這個鍋的分量還是夠敦實的。提在手里還是挺重的,不過電飯鍋大部分時間還是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所以重一點也穩當吧。那些喜歡做完飯直接把鍋端到飯桌上的朋友們忽略我的意見,就當健身了。
有提手,整體的造型有點點流線型。拉絲和鍍鉻的裝飾采用,讓這個鍋看起來還是挺耐看,雖然不像小米產品那么有設計感,不過這也屬于符合大多數人審美的吧。
操控區域,大部分電腦操控按鍵都是觸摸式的,當然關鍵的幾個按鍵還是實體的。看著菜單上的功能還是挺多的,而且大多數可以做的主食類還都是常規的中國家庭最常做的。看來在設置上還是比較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的。
鍋體背后就是銘牌,功率很大。這也是能保證電飯鍋電磁加熱的效果吧,220v電壓這是最適合中國使用的。有時候老房子還是要慎用變壓器的,所以100v的日本電飯鍋也并不是適合所有的中國家庭。
這個拉手質量看著不咋地,塑料感十足,十分低廉的質感。
鍋的上面有一個奇怪的小窗口,這就是蒸汽閥。美的搞了一個很有科技感的渦輪,看說明書說這個叫渦輪除泡技術,據說可以在煮飯時候在這里通過渦輪轉動產生負壓,防止鍋內的蒸汽和湯水溢出。
打開鍋蓋,指示說明可以通過拆除蓋板卸下整個鍋內膽,便于清洗。而鍋蓋上的透氣孔區域也是建議經常清洗的。
鍋內部有螺旋狀的紋理分布,大概是為了受熱均勻的吧,反正不明覺厲的感覺。不知道刷的時候是不是方便?四個卡扣是固定內膽的,塑料的卡子看起來不太結實,不知道用幾年以后這會不會是一個高更換率的配件。
鍋底部有很大的一個散熱風扇,往下吹的風不知道是不是會特別熱。所以做飯時候,鍋底還是盡量放一個隔熱墊,別把桌面燙壞。電源接口在側后方,電線長度是夠的,大部分廚房里的電源插口也都不會太高或者太低吧。
這就是美的電飯煲的內膽,看著有點像......吸走白娘子的神器啊!號稱八層鈦合金制造,高導熱耐腐蝕。外邊是金色的,里面是黑色的,外面的底部有很多的圓形凹陷,也是不明覺厲的科技感。
國產貨的做工吧,實在不夠好,這新的上面就能看到劃痕和瑕疵,而內側的底部上也有一個砂眼。其實我是很希望多用國貨的,但這個質量啊,實在讓人不知道說什么。
內側有標線,提示不同的用途,相關的食材、水的比例關系。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學日本鍋的,反正以前的老鍋里都沒這個,后來日本鍋里面有這個了,于是所有的鍋就都有了。不過這個標尺的涂層有沒有毒會不會脫落,就真的不好說了。
內膽八百多克,也不輕呢,刷鍋的時候要抓緊,不然摔一下也夠嗆。
配件還是不錯的,有一個圓形的蒸格,蒸格可以做飯時候同時蒸點啥,不浪費熱能。兩個勺子一個是盛飯的一個是舀粥的。還有一個綠色的米量杯。
這飯勺子還是不錯的,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接觸飯的部分是不會碰到桌子的。這個設計還是很好的!有點設計感和實用感。
2、靜態比較——象印和美的
另一口日本進口電飯煲是象印的一款中端IH電飯煲,這個從日本背回來的,5.5合容量大概就是五碗飯,適合一家三口人的飯量,還能有點剩飯第二天早上做蛋炒飯吃。這大概就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容量了,現在還有個更小的,不過性價比不好,并沒有因為小就便宜,和大的一樣貴。
這個鍋賣點也挺多,什么豪熱沸IH技術、強火持續、提升米飯甜味、厚球釜米飯對流技術等等,100v的電壓,1105w的功率。看著從數據上和美的那一款沒什么大區別,這也是兩款能在同一個技術水平線上比較的重要原因。
這款鍋已經用了兩年左右了,不是帶壓力的那種,就是普通的IH電磁電飯煲。在功能上和美的也沒太大差別,也是能做各種飯和蒸面包。
兩個鍋擺在一起比一下,這個日本的鍋明顯小一號,忽然想起來我們愛叫的“小日本”,3.6kg的重量和尺寸上的差別,感覺象印的似乎比美的的小一個級別。
外觀的全方位比較來看,象印的仿佛在做工上還是要強過美的。比如從背面來看固定鍋蓋的螺絲美的只有一個而且小小的,而象印的兩個大螺絲看起來很粗壯。內腔體上來看,象印的就顯得比較普通了,而美的那個旋渦狀的造型,還是看起來很酷的!提手上美的這個就太弱了,總覺得會斷掉吧。大概美的認為自己這個鍋就不該離開廚房的固定位置,所以又重又不能提。而且關鍵的是美的的提手并沒有設計在中心點上,拿起來感覺鍋是傾斜的,不會把一鍋飯都倒在地上吧?
象印的電腦版設計的更合理一些,雖然沒有那些時髦的觸摸式按鍵,但是操作一目了然,屏幕字體也大,按鍵手感也好過美的。底部的電扇口看起來灰塵并不多,估計平時的風力也不是很強吧。鍋側面專門有一個放鍋鏟的地方,這個設計其實比美的的那個更實用一些,估計成本也能低一些。而且電源線是自動收縮的,收納起來還是很方便的。這點上人性化設計層面象印還是要比美的好一些。
這款的象印并不是最高科技的羽毛釜,就是普通的黑金剛球釜。所以和美的的法海神器比起來,賣相上就顯得普通了許多。而且尺寸上也小一圈,可以整體完全放進法海神器里面去。側面的日文標尺,用兩年以后還是和新買的時候一樣,看來這個是不會被煮掉的。
兩款產品的蒸汽閥,看起來美的的更科技感一些。象印的這個就樸實無華了,好像也沒什么新鮮的功能,就是純透氣而已。但不得不承認國產貨的做工、細節、看不見的地方還是粗糙了很多!真心希望中國的產品能夠更有匠心一些啊!
3、實戰較量
真刀真槍的比拼來了!上面比較了外觀、細節、人性化設計的幾個層面。那對于一個電飯煲最重要的實力——做飯,兩個鍋的能力又如何呢?
這次用同一款米,同樣的米量,同樣的水量,進行最公平的橫評。米就用山姆超市買的100塊錢10kg的石板米,這款米受到了絕大多數山姆擁躉們的好評,屬于山姆必買的十大產品之一。這個米的特點就是米粒飽滿,口感非常香糯,口感彈性十足,米香撲鼻。
相同的淘米方式,相同的米量和水量的情況下,因為象印的鍋子直徑小,所以水量看起來更多一些,水平線更高。
美的選用柴火飯精煮的方式,象印采用白米標準模式煮飯。兩個鍋都是用他們最擅長的煮飯方式,都沒有選快速或者故意慢速的煮飯模式。
啟動后,兩個鍋都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提示開始煮飯了。象印屏幕上直接就開始倒計時。而美的屏幕上出現的循環繞圈,并不能直接提示完工時間。操作上美的的觸摸屏可能因為剛開始用,還沒有習慣,手指粗的我總是會誤操作。
象印的時間已經看到走過去一段時間了,而美的的線圈還在循環中,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做好飯。急性子和強迫癥的人估計會很難受吧。
美的的這個旋渦不斷轉動,看起來像是滾筒洗衣機一樣,站這里我能看半天。這個也能緩解不知道何時做好飯的緊張情緒吧。
當象印提示還有24分鐘的時候,美的終于開始顯示完成時間了,還有6分鐘做好飯。這么么看美的的標準做飯程序還是要快得多啊!這么看兩個鍋的標準做飯時間差15分鐘左右吧。
美的做完飯的時候因為象印還在工作,所以并沒有馬上打開蓋子,而是等到兩個鍋都做完飯以后一起開蓋,所以美的多燜了15分鐘吧。打開蓋子看到的兩鍋飯的第一印象,米香四溢,還是不錯的!這么看起來,兩鍋飯賣相上沒大差別。
雖然看著沒區別,但是當飯勺插進去的時候,手感上還是有區別的。首先象印的飯明顯軟,美的的飯硬。下面兩碗飯,左邊是象印的,右邊是美的的。能看得出來左邊這個明顯成團。
用筷子夾出一坨飯,拍個特寫看看。先看美的的,飯粒一顆顆很分明,感覺很緊實。實際吃起來也是緊實但略顯干硬。
下面是象印的,米粒更顯得軟黏一些,顏色更白。有一些水潤晶瑩的顏色。實際吃起來更軟糯一些,應該說米粒吸水更飽滿,口感更糯一些。
中日PK結果大總結:
等量的米、水、同時開始煮飯,用的都是兩者最普通的煮飯模式。象印慢一些,美的更快一下完成。看起來雖然美的更快,但看來象印多出來的15分鐘讓米飯的口感更軟糯。其實如果是國內品牌的橫向比較,美的這款IH電飯煲已經是很強的了。但和日本老牌強手相比,還是在細節、功能、成品上的區別差了一點。不過要是從人為上干預一下美的的煮飯時間,我覺得兩款鍋還是有的打!
其實口感這個事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有的人就愛吃硬飯,有的人就喜歡軟糯的。這個沒有一個正確答案。畢竟中國古話叫眾口難調啊!北方人平時吃的米飯大多是東北米,因此軟糯的口感更被人接受,而廣東地區的米飯大多比較硬,可能那邊的人吃起硬飯來更覺得習慣吧。兩個產品做飯時候的噪音都是差不多的,但并不是完全沒有,這個還是要有點心理準備的,畢竟電磁還是有噪音出現的。
美的相比于象印,我覺得差距在如下幾點:
1、做工有點差,細節、提手、電線這些方面還要多學習日系品牌的人性設計;
2、電腦程序設計上還是要更精進一些,比如煮飯時間再加長一些時間;
3、觸摸鍵間距過小,科技感是夠了,但是誤操作率太高;
作為國產電器品牌的翹楚,還是有很多地方讓我看到了驚喜:
1、技術進步明顯,與日本品牌的很多地方已經非常接近了,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在逐漸拉小的差距里,形成突破并不是沒有機會的!
2、性價比更高,畢竟價格上已經能做到幾百塊錢了,相比于日系中端品牌上千元的價格以及為了安全需要配碩大的變壓器來說,國產的優勢更明顯!更何況還經常有促銷;
3、設計上還是有亮點的,而且針對中國人飲食習慣開發出的一些功能,是非常適合于中國人的。內膽設計、蒸汽旋渦閥、飯勺都有設計上的加分,但設計上的出彩不能掩蓋做工上的粗糙,這個需要從細節上注意。
4、外觀設計和功能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考慮到中國家庭的特點,一機多能的屬性還是很適合中國,畢竟不是所有的家庭廚房里能放得下七八個專用的機器。
總之,如果你的預算并不高,或者暫時不想花太多錢買個日本的,美的的已經可以了,口感上的差別可以通過實踐來不斷調節。不過你的預算更高,而且可以長期購買日本米的話,還是買個日本的,你能感受到更高的生活質量!
100個理想的家#
如今的生活就是我們理想的家,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就是頭等大事,做飯就是最重要的,家家做飯基本都用電飯煲,一開始叫電飯鍋,簡單容易操作,就一個摁扭,米下鍋摁一下開始煮飯,飯好了就自動跳閘。
現在的叫電飯煲,真可謂是琳瑯滿目眼花繚亂,品牌特別多,想買一個好用的電飯煲真費腦筋,不是打聽鄰居,是上網查一查搜索一下便知分曉。我家用的電飯煲名字叫《美的》IH電飯煲MB一HS410。
智能電飯煲優勢方面,煮飯速度快,基本上需要時間15一18分鐘,就可以完成米飯煮熟過程。假如家里突然來客人了,需要加飯,這個時候就是美的電飯煲大顯身手的時刻,趕緊把米洗好放入電飯煲里,在客人和家人聊天的時候,米飯悄悄就煮熟了。
除了手動操控電飯煲之外,還可以直接通過下載手機APP,利用手機來來遠程操控。比如,家人在外游玩,臨走之前把米洗干凈放在電飯煲里,游玩結束,提前通過手機開啟煮飯模式,等家人回到家馬上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米飯。
障現象:一臺美的MD-BGS40B型電飯鍋,上電后面板顯示和操作都正常,但不加熱。
檢查分析:經檢測發熱盤電阻正常。上電后繼電器K111沒有吸合的聲音,測得K111線圈兩端電壓為6V (低于額定電壓12V,故K111不吸合)。該機繼電器線圈控制電路有些特殊,實繪電路如圖1所示。
220V交流電經CN102電容降壓后,由橋堆整流及R110限流、ZD101穩壓成5V電壓,給控制板供電。
待機時,CPU的加熱控制腳(HEAT )輸出低電平,Q112導通,5V電壓通過Q112和R112 給Q111的基極提供偏置電流,Q111導通,由ZD102和ZD103組成的12V穩壓電路被短路,K111不工作;當CPU發出加熱指令時,HEAT信號為高電平,Q112和Q111截止,繼電器線圈得到12V電壓吸合。
測得5V供電正常,HEAT信號電壓為5V高電平。檢查12V穩壓電路,發現ZD102已擊穿,換新后故障排除。
提示:繼電器控制電路多采用控制元件和繼電器線圏串聯的形式,如圖2所示。另外,電容降壓的特點是輸出電流由電容的容量決定(1uF約可供應50mA電流),即具有恒流特性。
因此,當Q111導通或截止時,輸出電壓5V~17V之間變化,但流過ZD101的電流變化不大,所以這里可以采取控制元件和繼電器線圏并聯的形式。再者,控制板的供電負端(即控制板的接地端)接在ZD101的正端,所以輸出電壓的變化并不影響控制板的供電電壓。
維修不好做,這位師傅兼營賣螺螄粉了。
小編推薦,好吃不貴,絕對良心價!
點擊了解更多進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