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塊,顧名思義,是指固態硬盤中存在的無法正常進行讀取或寫入操作的閃存塊。這些塊在出廠時或是在使用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而損壞,導致數據無法正確存儲或讀取,從而影響用戶的正常使用。
壞塊的產生一般有2種情況,一種是在制造環節,也就是在固態硬盤出廠前就已經存在,通常是在晶圓檢測、切割、封裝等工藝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固態硬盤廠商會使用專門的測試設備和軟件來識別并標記這些壞塊,確保它們不會被用于數據存儲。
另一種是在使用環節,隨著固態硬盤的使用時間增長,一些原本正常的閃存塊可能會因為磨損而無法正常工作,是固態硬盤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耗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環節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意外斷電、振動等情況導致了數據沒有完成在指定區塊的寫入操作,導致數據無法讀取,或者執行讀取命令出錯,也會導致主控將其判定為壞塊,但實際上這塊區域可能是正常的,這種小概率事件我們不做過多討論,大家知道有這種情況即可。
為了有效地管理壞塊,固態硬盤的主控會創建一個壞塊表(Bad Block Table, BBT)。壞塊表就像是一個“黑名單”,記錄了已經被檢測出的壞塊的位置信息。當主控需要進行數據的寫入或讀取操作時,會首先參考壞塊表,避開這些無法正常工作的區域,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壞塊表會在獨立的區域進行保存,但是為了防止壞塊表本身因意外情況(如閃存損壞)而丟失,主控芯片通常會對壞塊表進行備份,并在需要時進行恢復。
固態硬盤在出廠時通常會預留一定比例的備用空間。當檢測到壞塊時,硬盤的控制器會自動將數據重新映射到備用空間,以保證數據的正常存儲和讀取。
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建議大家給電腦配額定功率充足的電源,確保供電穩定,電腦在使用時盡量避免撞擊和磕碰,另外SSD盡量留出10%以上的剩余空間,剩余空間嚴重不足時避免頻繁讀寫,尤其是當做系統盤使用,能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不過為了防止壞塊導致的數據丟失,定期備份重要數據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的SSD出現了讀寫速度下降,響應不及時等問題,就可以借助一下第三方軟件檢測一下SSD的各項參數,如果出現壞塊過多的問題,就需要及時備份重要數據,同時更換硬盤,保障數據的安全。
(8904616)
電腦無法識別固態硬盤怎么辦?#當電腦無法識別固態硬盤(SSD)時,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排查和解決這個問題。
1. 硬件連接檢查
檢查電源和數據連接:
確認SSD已正確插入SATA或NVMe接口,并且數據線和電源線都已牢固連接。
嘗試更換數據線和電源線,以確保不是線纜的問題。
如果是M.2 NVMe SSD,確保SSD已完全插入插槽,并且固定螺絲已擰緊。
更換接口:
將SSD連接到電腦上另一個可用的SATA或NVMe接口,排除接口故障的可能性。
嘗試將SSD插入另一臺電腦,確認SSD本身是否有故障。
2. BIOS/UEFI 設置
進入BIOS/UEFI:
啟動電腦并進入BIOS/UEFI設置界面(通常按下DEL、F2、F10或其他指定鍵)。
在BIOS/UEFI中檢查是否能夠檢測到SSD。若未檢測到,嘗試重置BIOS設置或更新BIOS固件。
檢查SATA模式:
如果是SATA接口的SSD,確保SATA模式設置為AHCI,而不是IDE或RAID模式。
3. 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設置
更新驅動程序:
進入操作系統后,打開設備管理器,查看是否有未識別的設備或驅動程序問題。
使用主板制造商或SSD制造商提供的最新驅動程序進行更新。
磁盤管理工具:
在Windows中,按下Win + X組合鍵,選擇“磁盤管理”。
檢查磁盤管理工具中是否能看到SSD。如果可以看到但未分配分區,右鍵點擊SSD,選擇“新建簡單卷”并按照提示進行新分區和格式化操作。
4. 其他排查方法
電源管理設置:
打開設備管理器,找到“磁盤驅動器”中的SSD,右鍵屬性,檢查電源管理選項。
確保沒有啟用“允許計算機關閉此設備以節約電源”的選項。
第三方軟件掃描:
使用第三方磁盤檢測和恢復工具,如CrystalDiskInfo、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等,檢查SSD的健康狀態和是否有硬件故障。
5. 固件更新
固件更新:
訪問SSD制造商的官方網站,下載并安裝最新的固件更新工具。
根據工具的指示更新SSD的固件,這可能解決某些兼容性問題。
6. 數據恢復和專業幫助
數據恢復:
如果你懷疑SSD有硬件故障或者數據非常重要,盡量避免自行操作,防止進一步損壞數據。
考慮聯系專業的數據恢復服務提供商,他們具備專業的設備和技術來恢復數據。
通過以上步驟,你應該能夠排查并解決電腦無法識別固態硬盤的問題。如果所有嘗試都未能解決問題,建議聯系硬件制造商的技術支持或尋求專業維修服務。
注意:排除硬件問題,就是驅動問題!
在已經是2024年7月份了,廣東正式進入到了夏天模式。小白觀察了一下這段時間的氣溫,偶爾是有過30攝氏度的跡象。
在這個炎炎夏天,如果沒有空調歪壞西瓜,那簡直就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
在溫度這么高的環境下,小伙伴們都會覺得異常煩躁。何況是服役中的電子產品呢?
咱們電腦上,重要的部分都會有加散熱器,比如:CPU有水冷、風冷、自然冷、 被動散熱器等。顯卡則有被動散熱片、單風扇、雙風扇、三風扇的散熱模塊。
電腦只需要保證這兩個主要硬件不壞就可以了嗎?不!小白很明確告訴你:還有一個重要的硬件需要考慮散熱!
這個硬件其實就是咱們的固態硬盤。小伙伴們可能用習慣了機械硬盤,認為電腦的機械硬盤不需要散熱,因為它沒多燙,所以不需要管。
從固態硬盤普及到現在開始,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已經遠遠遠超過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但是由于機械硬盤都沒有考慮過散熱,所以就會認為固態硬盤也不需要安裝散熱。
殊不知,這個正是固態硬盤損壞的最大原因之一!
當前的固態硬盤分為很多種類,比如Sata協議的固態硬盤(有sata接口和m.2接口兩種、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有PCIe 3.0 / PCIe 4.0 / PCIe 5.0)。
這里有個小知識:硬盤讀寫速度越快,硬盤就越容易發燙。
一般走Sata協議的硬盤速度最高不會過600MB/s,高速讀寫的時候溫度相對還好一些。但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可就不一樣了,高速讀寫的時候,溫度可能會迅速飆升。
所以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最好加個散熱片或者散熱器。
如何查看硬盤溫度?打開AIDA64。
點擊【計算機】-【傳感器】,就能看到各個硬盤的溫度。
小白的臺式機上安裝了兩個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夏天待機的溫度大概是在41攝氏度左右。如果要檢查高速讀寫下的硬盤溫度,則使用AS SSD Benchmark軟件:
打開AS SSD Benchmark,點擊【開始】之后,同時觀察AIDA64的對應固態數據顯示。
如果數據沒有更新,則需要點擊一下AIDA64的刷新按鈕
小白自己的固態硬盤使用基本上不超過50攝氏度。一般來說,NVMe的正常工作溫度應該在40℃至70℃之間。如果常年溫度在65攝氏度或以上,那這個硬盤可能就容易損壞。
這時候就要給固態硬盤加一個散熱片或者主動散熱器。
--End-
希望固態硬盤不會因為溫度過高而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