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科技日報
視覺中國供圖
肖立權 劉于藍攝
譚郁松 國文成攝
◎劉于藍 本報記者 張 強
黑色機柜被整齊排成數行,高速運轉的機器持續發出低沉的嗡鳴聲,星星點點的負載指示燈不斷閃爍……這里是“天河二號”的機房,碩大的超級計算機正在飛速運行。
過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來勢洶洶。憑借超強算力,“天河二號”助力藥物虛擬篩選,只用了3天時間便迅速定位了30余種潛在有效藥物。在“天河二號”上搭建的新冠肺炎CT影像智能診斷平臺,15秒即可完成一次CT圖像診斷,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幕后功臣,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天河”高性能計算團隊(以下簡稱“天河”團隊)功不可沒。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團隊上下60余人堅守崗位,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為祖國守歲。
肖立權:用光互聯替代電互聯
肖立權,“天河二號”副總設計師、“天河”團隊互聯通信方向負責人。
我國高性能計算起步較晚,要想趕上西方國家,唯有奮起直追。為了讓我國高性能計算早日趕超西方國家,肖立權一拼就是30年。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很難,但我喜歡挑戰!”這是肖立權常說的一句話。20世紀末,大規模計算機系統中通常采用電互聯技術,信息傳輸速率慢且易受干擾,影響系統穩定性。這是我國研制千萬億次級超級計算機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搬開這塊“絆腳石”的最優解決方案,就是用光互聯替代電互聯,上級將這一重任交給了肖立權。
這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注定充滿坎坷。接下任務后,肖立權立即著手解決這項技術難題。然而,按照他的思路做出來的系統根本“跑不起來”。
“是哪里出了問題?”肖立權滿腦子都是問號,午休時閉上眼睛,他腦海中全是屏幕上滾動的數據。
“沒法睡!去實驗室!”架起示波器、邏輯分析儀,肖立權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生怕錯過關鍵數據。
解決方案被一次次提出,但又被一次次推翻。有一天,肖立權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是不是數據傳輸有問題?這次靈光突現,讓他一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由此,我國光互聯技術在大規模計算機系統中得到有效驗證,這為后續該技術在超級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3年,是“天河”團隊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年。當年6月,“天河二號”研制成功,登上了世界超級計算機排行榜的榜首。
同年11月,為升級“天河二號”系統,肖立權和團隊成員展開了為期10個月的封閉式攻關,力爭完成核心器件國產化替代。經過這一輪攻關,肖立權帶領“天河”團隊大幅提升了“天河二號”高速互聯通信系統的性能,使其運行速度達到當時國際商用互聯系統的2倍,為下一代超級計算機研制奠定了基礎。
郭揚:讓國之重器澎湃“中國芯”
“天河二號”的“成長環境”并不十分“友好”,長久以來,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對我國實現嚴格的技術封鎖。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信息系統軟、硬件受制于人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為攻克這一難題,“天河”團隊再次奔赴戰場。
“天河”團隊微電子方向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郭揚就是核心芯片這個戰位上的先鋒。
芯片制造技術是制造業的核心技術,超級計算機所需的芯片更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為了摘取這顆“明珠”,郭揚堅守了20余年。今年春節,他依舊堅守崗位,在機柜間不停穿梭。在僅有幾十米寬的機房里,他每天可以走出數萬步。
運算速度(俗稱算力)和功耗是超級計算機芯片的核心指標。通常來說,要想實現更高算力,就需要在芯片中集成更多的晶體管,但這就會增加芯片面積和功耗。研制超級計算機芯片的難點在于,要在保證高算力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芯片的功耗。為了早日攻克這一難題,曾有一段時間,郭揚四處奔波,到軍隊內外各地調研考察,出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研究業內發展趨勢,幾經周折最終確定了走“基于自主指令集的異構融合架構”的技術路線。
這是一條崎嶇難走的路。研制自主指令集的處理器芯片,意味著研發團隊不僅要研制芯片,還必須同步研制出配套的編譯器、算法庫等全套軟件系統。若采用現成的指令集芯片,工作量將減少數倍。
“這條路必須走!跟在別人后面、走現成的路,已無法實現技術領先。這條路,我們就算披荊斬棘也要走!”郭揚說。
此外,他還帶領團隊攻克了芯片研制中的其他大量技術難題,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最終使新一代超算芯片性能比前一代芯片提升了10倍以上。
20余年,從反向設計起步,到正向設計前行,再到向自主創新跨越;從架構設計,到前端驗證,再到后端實現,郭揚和大家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孕育出了芯片領域響當當的“飛騰”品牌。
2017年,“天河二號”系統升級完成,當時國內性能最優的4000余顆“飛騰”芯片被裝在“天河二號”的“心臟”部位;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嵌有“飛騰”芯片的多款戰機、導彈在天安門廣場亮相;2020年,北斗三號組網、嫦娥五號奔月、“天問一號”飛赴火星,這些裝備上都鑲嵌著“飛騰”的“中國芯”。
“未來,我和團隊還要繼續努力,讓更多國之重器澎湃‘中國芯’。”郭揚說。
譚郁松:實現國產系統零的突破
“飛騰”芯片不是孤軍奮戰,“麒麟”操作系統是它的最佳搭檔,它也是“天河二號”的“靈魂”。它們一硬一軟,為“天河二號”搭臺唱戲。今年春節期間,負責系統調試的人員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手指不停地敲擊著鍵盤。
忙碌之余,“天河”團隊國產基礎軟件方向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譚郁松說:“麒麟是中國的傳統瑞獸,寓意吉祥和長壽。以它的名字命名,是希望系統能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最終能實現國產系統的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麒麟”是為超級計算機研制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其誕生之初,該團隊將這一操作系統和國際主流操作系統進行了比較,而后發現了不少問題。一時間,網絡上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怎么辦?
譚郁松覺得,光在實驗室里埋頭搞研究不行,必須要走出實驗室,在實踐中摸索前進。
當時,“麒麟”深陷質疑聲中,推廣應用十分困難。“別人不用,我們自己先用。”從2011年開始,譚郁松帶領團隊成員,挨個給國防科技大學學員做工作,逐一幫助他們在電腦上安裝系統。一圈兒下來,超過3萬名學員的電腦上安裝了“麒麟”系統。系統適配了超過300多款筆記本終端及外接設備,為后續大規模推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經過反復推廣、試用、驗證、升級,“麒麟”的用戶數量不斷攀升,連續多年成為活躍用戶量最多的國產操作系統。
成為國內第一,只是第一步,要想趕超,必須爭分奪秒。多年來,對于譚郁松及其團隊成員來說,“5+2”“白+黑”已是常態。
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麒麟”操作系統已經成為我國安全等級最高、應用最廣的國產操作系統,被成功應用于各類國防裝備、重點信息系統上。
近年來,基于“飛騰”芯片、“麒麟”操作系統的服務器、臺式機、一體機、筆記本等系列產品,已在一些領域得到規模化應用,為實現我軍信息系統自主可控、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媽說唱片機里都多是音樂,想挺唱戲的,讓我給下載。我就想著去下載些評書、唱戲的資源,拷到TF內存卡上就行了。
把TF卡插到電腦上,看到下圖沒,它居然是加密的,哎呀我去,生氣呀,我買的唱片機我自己還不能做主啦,絕不能忍!
TF卡被加密
在網上找了下解密方法,有說用數據恢復軟件可以讀取的,有說裝到手機里可以復制出來再放入新TF卡再寫進去的,這些我都沒試,因為我手機不能裝TF卡
然后我就看到一個說diskgenius可以的,剛好我有。diskgenius以前叫diskman,非常好用的一款中文磁盤分區軟件,新版本也可以做數據恢復。網址就是三w點diskgenius點cn,一搜就能看到。
diskgenius軟件安裝就不說了,和別的軟件都一樣。打開diskgenius后,如下圖,找到你的TF卡,挨著排的(依次一個一個的)打開文件夾,找到最后出現評書為止。這里最后的是LastF文件夾。
diskgenius中TF卡文件目錄
在LastF文件夾上右鍵,把該文件夾復制到別處即可,這里選復制到指定文件夾。
復制出加密文件夾
等待diskgenius復制完成即可,如下圖,就是復制出來的文件,已經沒有密碼了。
復制后的文件
那TF卡要怎么辦呢,直接格式化就行了唄,格式化好后,把想要的文件復制到TF卡里即可。
格式化TF卡
若你有數據恢復軟件,也可以讀取。我下載了一個試用版的,選中TF卡后,選擇“誤刪除掃描”,
數據恢復類型
然后讓它掃描“音頻”類型的文件就可以了,
掃描結果
把需要的文件“恢復”出來就行了。
格式化TF卡,向里面復制就不用說了吧。
可以使用這個小軟件來下載故事,
下載評書故事
把下載后的MP3復制到TF卡就可以使用了。
家統計局近日發表了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消息一出,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視頻制作、小說寫手、美妝博主……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欣欣向榮,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就業方式。人們開始逐步摒棄對靈活就業的偏見,認為選擇靈活就業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并不等于找不到工作,也不是打零工。
浙江寧波的越劇演員陳譽,對此深有體會。她本是當地一家民營越劇團的演員,疫情發生之后,線下演出大量取消,正常時期,她一年能演200場,現在驟降至20場。拿不了演出費,一度,她入不敷出,經濟壓力特別大。2021年4月,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朋友的建議下,陳譽開始直播唱越劇,有人打賞就能掙錢。“當時沒有多大期待,反正直播一下成本不高,不行就算了。”陳譽回憶。
陳譽發布的短視頻作品,她扮演小生。
開直播前,她留意看了直播平臺上曲藝類的直播,有人彈古箏,有人唱黃梅戲,效果都很好。她學著別人直播間的樣子,買來燈光,聲卡,電腦,話筒,先從便宜的入手,不過單件也要一兩千元。她在家里收拾出一個小房間,作為專門的直播工作室,早上9點和晚上7點,各播一場,每場唱3個小時。
第一次,看直播的人寥寥無幾,她收到了幾十塊元的打賞,堅持一個月以后,最多的一次直播間在線人數達到了近五千人。現在,她每個月收入和之前在民營劇團相比翻了3倍,最多時一場直播收入上萬元。
陳譽在直播間成功實現了再就業。這樣靈活就業的形式給她提供了“單飛”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興趣,創作出優質的成果,給自己搭建展現能力的平臺。起初,直播間里也有質疑的聲音和不好的評論。“有人說我這么拼,開直播就是為了賺錢;還有人說好好的戲曲演員,不在舞臺上唱戲,這個行業看來要涼。”陳譽承認,她開播就是為了掙錢。另外,她認為,在全民直播的時代,網絡大平臺上看不到戲曲演員的身影,這個行業才真是過時了。
陳譽(右)和同事一起直播唱越劇。
業內同行對她在直播間唱戲都很支持,好幾個同事特地跑來跟她請教如何開直播。這幾年,不少傳統戲曲劇團人才流失嚴重,生存困難。像她曾經供職的民營劇團,全靠輾轉四地,拿演出費掙錢。她曾因出差太頻繁,照顧不了家庭,嘗試做了一段時間幼兒園老師,不過最終還是因為熱愛,又回到劇團。疫情發生之后,陳譽很多劇團的同事都轉行了,有的去了工廠,有的做起了小生意……陳譽把越劇帶進直播間,獲得不錯的打賞收益,讓仍留在這個行業的演員們被大眾看到,也讓一些同行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最近,關注陳譽直播間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粉絲通過她了解到越劇,喜歡上越劇,“這么看來,好像是對越劇的繼承發揚起到了一點作用。”陳譽笑著說。粉絲的熱情也給了她信心,現在她對待直播唱戲,早已不是玩一玩的態度,每天開播前,她花一個多小時化妝,硬件設備也都換成了上萬元的高檔貨,“把直播當做一份事業去發展,正是大有前途的時候。”陳譽說。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個人利用社交軟件、知識分享、音視頻網站等新型平臺就業創業,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像陳譽這樣,不拘泥于就業形式,自己多方尋找機會,把靈活就業發展為個人事業的越來越多。比如,視頻“UP主”(上傳者)何同學早在大學期間,就憑借測試5G網速、制作可以給手機充電的桌子等視頻出圈,甚至和蘋果公司CEO庫克對話,去年,他大學畢業,在杭州開辦自己的工作室;本職工作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的羅翔,因為在視頻網站上,講解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接地氣的方式為人熟知……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靈活就業,給求職者提供了更多嘗試空間和選擇機會,也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干勁。不過,對于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制度及相關措施還待逐步完善。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鞏持平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