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影像行業都會發布多款相機,奧運年前后更是會扎堆上市。每當有新相機上市,攝影愛好者除了會關注其性能之外,還會關注它的售價,買得起才是最重要的。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總結從2010年到2019年這十年間,每年最貴的一臺相機是誰,這些相機具有什么樣的賣點,它們是在什么背景下推出的。
2010年-2019年,每年上市售價最高的相機是誰?
我們的最貴相機排行榜,不會統計哈蘇、徠卡、飛思等距離大家很遠的品牌,否則每年最貴的相機都是哈蘇、飛思和徠卡的競爭,沒意思。
2010年,奧林巴斯E-5單反,上市售價11600元
2010年,剛過完2008奧運年不久,實際上對于影像行業來說,已經進入小年。但是這一年,發布了我們看來幾款很經典的機型。比如尼康D7000、尼康D3100、佳能550D、佳能60D、索尼A450、索尼A580、賓得K-5等等。而2010年最貴的相機,是奧林巴斯E-5。
2010年,尼康D7000上市,你用過嗎?
實際上2010年最貴的相機應該是賓得645D,4000萬像素的柯達CCD傳感器設計,但是這款中畫幅實在是與消費者距離太遠,因此我們就不算在內了。
奧林巴斯E-5單反相機是當時的旗艦
奧林巴斯E-5不用想就是一款M4/3畫幅的單反相機,因為時至今日奧林巴斯依舊堅守著M4/3畫幅,它們認為M4/3畫幅才是最好的傳感器尺寸。在2010年,奧林巴斯E-5是當時的旗艦機型,具有1230萬像素。
佳能60D搭載了1800萬像素
這個旗艦相機的像素在當時也不算是什么特別的,比如尼康D7000擁有1600萬像素,賓得K-5也有1620萬像素,佳能60D則是搭載了1800萬像素。
另外,對于奧林巴斯E-5的M4/3畫幅傳感器而言,鏡頭的轉換系數是2,也就是50mm的鏡頭連接在E-5機身上,實際等效焦距是100mm。E-5設計的SD和CF雙卡槽在當時確實非常實用的配置,不過D7000的雙SD卡槽也不甘示弱。
當時購買奧林巴斯E-5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當時,11600元購買M4/3系統的旗艦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當時這個價格可以賣到尼康D300s這個級別的APS-C畫幅旗艦單反相機。
2011年,佳能1D X單反,上市售價41999元
2011年,是2012年奧運會的前夕,也算是影像界的大年。這一年的影像界,迎來了大更新,更新的新品數量多達40款,其中哈蘇H4D-200MS、飛思IQ180、徠卡M9-P我們就暫時刨除在外了。
佳能1D X單反相機
2011年,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型號,比如佳能600D、佳能1100D、尼康D5100、尼康V1、尼康J1、索尼NEX-7、索尼NEX-5N、索尼NEX-3C、索尼A77、奧林巴斯E-P3、賓得Q、卡西歐TR-100、富士X10、理光GRD4、松下G3、松下GF3、適馬DP2x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其中最貴的相機,是佳能1D X單反相機。
2011年三星還在力推單電相機
在2011年的40款新品相機中,還有包括了三星NX200、三星MV800、明基GH700和明基LM100,當時三星和明基都還在為了相機事業而奮斗。卡西歐自拍神器TR-100也剛剛起步,還沒有開始大紅大紫,價格炒上天。影像行業還是百家爭鳴的狀態。
佳能1D X是為了奧運而生的高速相機
佳能1D X單反相機采用了1800萬全畫幅傳感器設計,因此升級之后不需要再考慮鏡頭轉換系數的問題。這種奧運機型主打的并不是像素,而是對焦性能、連拍性能和高ISO控噪能力。1D X提供了61點對焦系統,包含了41個雙十字對焦點。最高可以達到14張/秒的連拍速度,普通連拍速度也達到12張/秒。
此外,1D X還擁有一個獨特的、擁有10萬像素的RGB測光感應器,測光更加穩定、準確,同時還能夠實現人臉識別、自動主體識別等功能。
現在仍有人在用佳能1D X
別看佳能1D X上市的價格超過40000元,這個價格已經可以買一臺徠卡相機,但是1D X的持有量可以遠遠超過徠卡相機的。別不信,沒準你小區里的某些大爺和大媽就正在使用1D X搭配400mm、600mm鏡頭在拍鳥或者拍花。這種級別的相機,可是老法師們的最愛機型之一。
2012年,尼康D4單反,上市售價44800元
2012年是倫敦奧運會的年份,也是相機的大年,自然新品數量也是豐富到夸張。這一年發布的一些經典機型,比如佳能5D Mark III、佳能6D、佳能650D、佳能G1 X、尼康D800、尼康D800E、尼康D600、尼康D52000、尼康V2、尼康J2、索尼A99、索尼NEX-6、索尼RX1、索尼RX100、富士X-Pro1、富士X-E1、奧林巴斯E-M5、賓得K-5 IIs、賓得Q10、適馬SD1M、適馬DP2M這些耳熟能詳的產品。
2012年的尼康D800出盡了風頭
可以看到,這一年開始,有了入門級全畫幅單反相機佳能6D和尼康D600。這一年更新了佳能5D3和3600萬像素的尼康D800系列。這一年尼康還在推出APS-C畫幅的單電相機V2和J2。這一年索尼推出了RX1,打破了人們對于卡片相機的傳統印象。
2012年,自拍神器開始走向火爆
在2012年,三星也推出了幾款相機新品,其中包括類似于手機與相機融合的安卓相機MV900F,這時候三星的影像產品還算可以。同時卡西歐推出了TR-200,自拍神器從此風生水起,成為了年輕女性追捧的拍照神器,價格也炒到天上,如果是普通公司的年輕白領,還真不一定買得起這款相機。
尼康D4同樣為奧運相機
2012年最貴的相機,是尼康D4,同樣是奧運級別的單反相機,采用1620萬的全畫幅傳感器設計。改良51點對焦系統,最高每秒10張的全功能連拍,每秒11張的鎖定曝光對焦連拍,全新的91000像素矩陣測光系統,原生感光度范圍ISO 100-12800,可以擴展至50-204800,這些性能完全體現出這臺奧運機的特色和賣點。
2011年底發布的佳能1D X,它的對手就是這臺尼康D4,兩臺相機均為奧運相機,均在奧運會時間點發布,目的很明確。兩臺相機各有各的特色,包括搭配的鏡頭群也有各自的賣點。在現在的老法師市場,尼康D4的身影也是仍然可以看到的。
2013年,尼康Df單反,上市套機價格20800元
2013年,影像行業開始轉入小年。在這一年,有幾個重點的、十分有意義的產品上市。首先是世界上首款全畫幅微單相機索尼A7上市,同時3640萬高像素版本的索尼A7R一起上市,自此,索尼開始了長達5年的全畫幅微單相機領域的統治。
2013年首款全畫幅微單相機索尼A7上市
除了首款全畫幅微單相機,2013年還有一些很經典的機型,比如佳能G16,佳能700D,佳能EOS M2,尼康P7800,尼康D610,富士X-E2以及富士X100s等等。
三星推出的安卓系統相機
另外,2013年也出現了更成熟的智能相機,三星更著魔的推出了Galaxy NX,將安卓系統和相機相結合,不過這款產品并沒有那么成熟,屬于大膽的嘗試。
在2013年中,最貴的一臺相機則是尼康Df,我們俗稱“豆腐”。這是一臺外觀非常復古的全畫幅單反相機,這也是尼康推出的首款類似復古外觀的數碼相機。
尼康復古造型全畫幅相機Df
尼康Df采用了與D4相同的1620萬全畫幅傳感器設計,支持5.5張/秒的連拍速度,39點自動對焦系統,其中包括9個十字對焦點,100%視野率取景器。在當時的全畫幅單反相機中,尼康Df并沒有很大的優勢,不過他的外觀上的確吸引了不少膠片時代的用戶。
實際上,2013年的看點是微單市場,而單反市場比較平淡,大部分是常規更新。
2014年,尼康D4S單反,上市售價38800元
實際上,2014年售價最貴的相機應該是賓得645Z,一款5140萬像素的中畫幅相機,雖然說是針對民用消費領域推出的相機,但是與消費者距離依舊太遠。
尼康D4S旗艦級單反相機
第二貴的相機,是尼康D4的升級版D4S,上市時的售價是38800元。但是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就沒有必要再寫一次了。尼康D4S最大的升級就是搭載了EXPEED4圖像處理器,感光度最高可擴展至ISO 50-409600。全新的反光鏡箱設計使得D4S在11張/秒連拍時可以做到實時追焦。1080/60p的視頻拍攝能力也是第一次在尼康全畫幅單反上實現。
索尼A7S將ISO設置到可擴展至409600的高度
同樣的,索尼推出的首款針對視頻而生的全畫幅微單相機A7S也將ISO設置到可擴展至409600的高度。這其實是2014年第四貴的相機,但是值得一說。A7S搭載了有效像素約122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Exmor CMOS傳感器,它可以拍攝4K 25p的視頻格式。這是索尼第一款針對視頻而生的民用級微單,自此也成為松下最大的競爭對手。
松下GH4將4K視頻拍攝能力加入相機中
為什么提到了松下,因為在2014年,松下發布了GH4。在2014年,4K還算是比較新鮮的“玩意”,不論是拍攝設備還是顯示設備,當松下GH4攜帶著拍攝4K視頻的能力來到市場中,引起來不小的轟動。松下GH4也就一躍成為很多視頻團隊、視頻工作室的干活利器。之后,才有了索尼A7S和GoPro Hero 4等等這些同樣支持4K的民用級器材。
尼康D810將畫質再推高峰
剛才說了索尼A7S是第四貴的相機,第三貴的是尼康D810,上市售價20500元。尼康D810是D800/D800E的升級版。它采用了全新型號3635萬像素全畫幅CMOS傳感器,無低通濾鏡,支持12/14bit RAW格式記錄能力,增加sRAW,51點對焦系統,全畫幅FX格式5張/秒連拍,取景器視野范圍100%。實際上它的推出一躍成為了當時畫質最好的全畫幅單反,成為很多風光愛好者的購機首選。
三星NX1帶來的是414點的AF對焦系統
這一年,三星相機還在市面上,而且為我們帶來了驚艷。三星NX1,它帶來的是414點的AF對焦系統,刷新了記錄。從此,微單(單電、無反)相機的對焦點就開始爆炸式的增長,以2018年推出的佳能EOS R為頂峰,對焦數量達到了5655個。
富士X100T的電子快門速度達到了1/32000秒
還有一臺相機,富士X100T,這臺相機的特點不是鏡頭,也不是傳感器,而是它的快門設計,它的電子快門速度達到了1/32000秒,同樣刷新了當時135相機的快門速度記錄。此前的記錄保持著是尼康1 V3的1/16000秒快門。
2014年還有很多經典的型號,比如索尼A7 II
除了這些產品,2014年還有很多經典的型號,索尼A5000、索尼A6000、佳能1200D、索尼A7 II,這些相機在當時,都擁有很出色的口碑和銷量。另外,卡西歐的自拍神器已經出到TR500,不過火熱程度比之前有所下降。
2015年,佳能5DS R單反,上市價格24333元
2015年,徠卡M、徠卡SL、徠卡Q依然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2016年就是巴西奧運會了,那么自然2015年也來到影像界的大年,這一年更新了33款相機。但凡是影像行業的大年,各家都會更新主力的產品線。
2015年更新了33款相機
2015年涌現了很多相機市場的經典型號,比如佳能750D、760D、M10、M3,尼康D7200、D5500、J5,賓得K-S2、K3II,索尼A7SII、A7RII、RX100IV、RX10II、RX1RII,富士X-T10、X-A2,奧林巴斯E-M5II、E-10MII,理光GR II等等。是不是很多型號都非常熟悉。
尼康D7200
其中幾個比較值得探討的相機比如尼康D7200,它是真正意義上的D7000的繼承者,并且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升級,也是尼康中高端APS-C畫幅單反相機的主力。
索尼A7R II
索尼A7R II搭載了一塊4240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399點相位對焦系統(覆蓋率當時全幅第一),支持4K 30fps,24fps,25fps錄制,這些配置在當時已經非常有競爭力了。
索尼A7S II
另外一款索尼A7S II依舊是主打視頻拍攝,支持4K內錄,加入5軸防抖系統,相機的最高ISO達到了409600,支持14bit RAW。索尼A7S II發布至今一直未曾更新,A7S III要推出的消息也是從去年開始就瘋狂傳出,今年也爆料了多次要發布的傳聞,但是一直跳票。
在2015年,像素大戰越演越烈,在尼康達到3600萬級別,索尼達到4200萬級別,佳能推出了5DS和5DS R兩款全畫幅單反相機,像素達到了5060萬,一躍成為全畫幅像素最高的機型,直到2019年7月份才被索尼A7R IV的6100萬像素超越。
佳能5DS和5DS R均為5000萬級別的像素
佳能5DS和5DS R兩款相機的參數配置非常接近,主要區別是5DS R去掉了低通濾鏡。相機除了傳感器的亮眼表現外,機身性能也相當均衡,61點的AF對焦系統、5fps的連拍能力,都展現著這款佳能高像素機型拍攝性能上的的全面性。筆者自己體驗過多次5DS R,5000萬級別的像素,能夠帶來的就是高畫質和超級豐富的細節,讓用戶在拍攝風光的時候,獲得更好的效果。
2016年,富士GFX 50S無反,上市售價46000元
2016年,里約奧運會,影像行業大年。這一年也發布了幾十款相機,其中佳能、尼康和賓得都在年初就更新了自家的旗艦相機。2016年最貴相機的前三名應該是1億像素中畫幅的哈蘇H6D-100c、5000萬像素中畫幅的H6D-50c、5100萬像素中畫幅的哈蘇X1D,大家就當做沒看見就好。
2016年發布了很多經典型號
先來看看這一年發布了哪些非常經典的相機:佳能1D X Mark II、5D Mark IV、80D、M5、1300D、G7 X Mark II;尼康D5、D500、D5600、D3400、DL系列;索尼A99 II、A6300、A6500、RX10 III;富士GFX 50S、X-A3、X-T2、X-Pro 2、X-E2s;奧林巴斯E-M1 Mark II、PEN-F;松下G85、GF8;賓得K-70、K-1等等。
富士GFX 50S
除去哈蘇、徠卡、飛思之類的品牌,2016年最貴的相機應該是富士GFX 50S,上市售價46000元。富士在2016年開始進軍中畫幅市場,發布了GFX 50S,采用了5000萬像素的設計。這臺相機除了畫質優秀、底更大之外,比普通中畫幅相機增加了便攜性這個概念,這是一臺能夠帶出去拍照的中畫幅相機。
第二貴的是尼康D5、第三貴是佳能1D X Mark II,上市售價分別為42389元和39472元。
尼康D5
尼康D5采用了2082萬像素的傳感器,而最高感光度達到了驚人的ISO 3280000,機身連拍速度為12fps(使用反光板抬起為14fps),更突出的這款相機采用了全新的Multi-CAM 20000對焦系統,對焦點數為153點,其中99點為十字型對焦,對焦面積是D4s的130%。尼康D5采用了4K 30p的視頻拍攝,是第一款具有4K視頻拍攝能力的單反相機。
佳能1D X Mark II
佳能1D X Mark II像素為2020萬像素,新機器擁有4096×2160 60p的高碼率4K視頻,并且連拍速度達到了最高16fps。佳能1DX Mark II的具體提升還算比較全面的,像素、機身性能上都有不少的提升,雖然對焦點還是61點,但是對焦系統是全新的,而且全面支持F8對焦了。
除了尼康D5和佳能1D X Mark II,2016年索尼、賓得、奧林巴斯都發布了旗艦級相機。
索尼A99 II
索尼A99 II,上市售價21999元。作為旗艦相機,新相機仍然頗具看點。索尼A99 II采用了4240萬有效像素畫幅背照式傳感器設計,具備5軸防抖,79個混合相位檢測點和399個焦平面相位檢測對焦點, 12張/秒高速連拍,并且支持4K視頻錄制功能,足以媲美同級別的單反機型。
賓得K-1
賓得K-1,上市售價為11749元,這是一款全畫幅單反相機。而賓得的第一臺單反相機是2003年發布的*ist D,到2016年為止已經相距13年了。K-1這款單反搭載了3640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具有達到五檔效果的機身五軸防抖,感光度范圍達ISO 100-204800,搭載了全新研發的33點對焦系統,并且連拍速度達到了全畫幅下4.4fps。
奧林巴斯E-M1 Mark II
奧林巴斯E-M1 Mark II,依舊是M4/3畫幅旗艦。配備了約2040萬像素Live MOS傳感器與全新的雙四核TruePic VIII數字圖像處理器,AF/AE追蹤模式下的連拍速度也達到了18張/秒,還提供了影院標準的C4K視頻拍攝功能。
2016年還有很多經典相機
這一年,在全畫幅單反相機中還有佳能5D Mark IV,一直征戰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出色的實力。在APS-C戰爭中,還有佳能80D、尼康D500、索尼A6300、索尼A6500??ㄆ鄼C中,還有索尼RX10 III、佳能G7 X Mark II和尼康DL系列。
卡西歐EX-FR200全景相機
另外,在2016年出現了一股新風潮,那就是理光THETA和卡西歐EX-FR200兩臺全景相機。全景相機的應用實際上到現在也沒有完全火起來,但是也沒有被拋棄。這是一種全新的小眾應用,對于有需要的人來說,這兩臺支持4K的相機滿足了所有需求,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又會認為這種應用只是“看個樂”。
最后說句題外話,2016年大疆發布了Mavic Pro航拍器,讓民用級航拍領域再上一個臺階。大疆Mavic Pro不僅相對比較輕便,方便外出攜帶,在視頻拍攝和穩定、功能方面再次升級,虜獲更多航拍愛好者的心。
2017年,索尼A9微單,上市售價31999元
2017年,影像行業恢復成小年模式,因此發布的產品數量相比2016年來說減少一些,尤其是拔尖的高端機型數量銳減。還是老規矩,徠卡M10、徠卡Q這樣的相機我們就不討論了。
2017年也發布了很多用戶喜愛的產品
先來看看2017年發布的一些主要相機型號:佳能6D II、200D、M100、M6、77D、800D、G1 X III、G9X II;尼康D850、D7500;索尼A9、A7R III、RX10 IV;富士X-E3、X-T20、X100F;松下GH5、G9、GF9;賓得KP;奧林巴斯E-M10 III等等。其中不乏很多經典型號。
2017年最貴的相機是索尼A9,上市售價31999元,也就是索尼現在的旗艦級全畫幅微單相機。推出的目的是與佳能1D X系列和尼康D5系列抗衡。
索尼A9是現在的旗艦相機
索尼A9采用了242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設計,支持每秒20張高速連拍、靜音快門與1/32000秒高速快門,693個相位檢測對焦點覆蓋了93%的取景范圍,內置5軸防抖系統,可實現最高約5級的防抖效果。在2019年升級固件之后,對焦的能力有了十分巨大的提升。
第二貴的是尼康D850,上市售價28599元。尼康D850算是尼康百年的獻禮,在尼康處在下滑走勢的時候,成功的挽救了尼康。論高像素、畫質和寬容度,相信很少有相機現在能直接與尼康D850抗衡。
尼康D850挽救了尼康
尼康D850配備了約4575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CMOS,實現高畫質的同時還具有7張/秒的連拍速度(搭配手柄更是可以達到9張/秒),并且支持4K 30P的視頻拍攝以及8K延時攝影功能。
第三貴的是索尼A7R III,上市售價23999元。作為A7R系列的第三代,這款相機依然采用了4240萬像素。機身性能上,索尼進一步提升了機身的高速表現,可以在AF/AE連續追蹤模式下,實現10fps的連拍速度。機身進一步強化4K視頻錄制,擁有15檔寬容度的視頻拍攝能力。
索尼A7R III
還有一臺相機不得不提,它是微單,它是M4/3畫幅,它主打的是卓越的視頻能力,它就是松下GH5,上市售價可能連2017年的前五名都進不去,但是它確實這一年各大視頻團隊、視頻工作室競相搶購的一款視頻利器。
松下GH5的視頻性能非常強悍
雖然松下GH5并沒有后來的GH5S那么純粹為了視頻而生,但是這臺相機的也算是以視頻為主要賣點。松下GH5搭載一塊無低通濾鏡的2030萬像素CMOS、機身5軸防抖、368萬點EVF、3.2英寸可翻轉LCD、雙SD卡槽、兼容GH4的配件。它是全球首款實現4K 60/50p、4:2:2 10bit視頻記錄的微單。
可以看到2017年開始,微單的起勢就開始瘋狂加速。在新品方面,單反相機新品數量已經開始低于微單的數量,有彎道超車的感覺。微單的推出也更加全面化,入門級、中端、高端、旗艦全都包含,高像素、高速度的微單也都有產品,因此微單已經可以與單反面對對面的真正開始抗衡。2017年開始,廠商開始運籌帷幄,為2018年的微單全面崛起做準備。
GoPro更新了Hero 6運動攝像機
運動攝像機市場,由于需求量的提升,GoPro更新了Hero 6運動攝像機,索尼發布了RX0運動攝像機。不過對于一些車媒、旅行自媒體、美食自媒體等等人群,拍攝視頻欄目和Vlog更多的會選擇GoPro或者卡片相機,RX0更多的是運動愛好者選擇。
還是題外話,2017年,RED發布了新款的全畫幅傳感器產品Monstro 8K VV。這款新產品可以拍攝8K 60fps視頻,并且支持超過17檔動態范圍,性能強悍。自此電影工業的8K視頻能力再次得到進化。
2018年,富士GFX 50R無反,上市售價29900元
2018年,微單全面反撲單反,單反的新品寥寥無幾,剩下的鋪天蓋地的新品都是微單相機。2018年,佳能、尼康、松下進軍全畫幅微單市場,從此索尼A7、A7R和A7S三個系列不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2018年,微單繼續細分,視頻型、高速型、高像素型專業化微單的走向更加明顯。
還是那個規矩,飛思、徠卡、蔡司這些品牌我們就不算在內了。
2018年,全畫幅微單市場有非常大的變動
還是先來看看2018年發布的一些相機:佳能EOS R、M50、1500D、3000D;尼康D3500、Z6、Z7;松下S1、S1R、GH5S、GF10;富士GFX 50R、X-T3、X-H1、X-A5;索尼A7III、RX100 VI;奧林巴斯E-PL9等等,年份離得近了,很多型號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
富士GFX 50R
2018年最貴的相機是富士GFX 50R,也是一款中畫幅無反相機,5000萬像素。GFX 50R的機身重量是775克,比GFX 50S輕了140克,厚度方面縮小1英寸,更方便旅行使用。拍照及畫質表現達到了和GFX 50S相同的水準,而機身售價則有了大幅度降低。GFX 50R讓更多的用戶買得起中畫幅,對中畫幅的普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除了GFX 50R之外,2018年最大的看點就是下半年佳能、尼康、松下三家一同進軍全畫幅微單市場。
均衡型全畫幅微單
佳能EOS R和尼康Z6、松下S1都是均衡型的全畫幅微單,與索尼A7 III是同一級別的競爭產品。這幾款微單相機不僅可以在拍照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包括對焦、畫質,在視頻拍攝方面也有很出色的表現,其中尤其是松下S1的視頻性能。
高像素型的全畫幅微單
尼康Z7和松下S1R是高像素型的全畫幅微單,與索尼A7R III和A7R IV是同一級別的競爭機型。在尼康Z7(4500萬像素)和松下S1R(4700萬像素)推出的時候,像素上全部超越了索尼A7R III的4200萬級別。不過2019年索尼A7R IV一躍來到6100萬像素,成為目前像素最高的全畫幅相機,此前是佳能5DS和5DS R兩臺單反相機的5060萬像素保持記錄。
佳能M50的銷量很好
還有一臺入門級相機不得不說,就是佳能M50。這是一臺入門級的微單,2400萬級別像素,可以拍攝4K視頻,這個參數對于普通家庭用戶和入門用戶來說絕對夠用了。因此,這臺相機從2018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日本微單相機銷量的第一名,在國內也是銷量很大的一個機型。
正如前面所說,2018年,單反相機勢頭越來越弱,微單相機勢頭越來越強,各大品牌廠商也將研發和推出的主要精力放在微單相機上。根據廠商的路線來看,目前雖然并沒有放棄單反相機產品線,但是每年更新的數量會非常稀少,但是微單將會大量更新,而且包含所有定位的產品。
2019年到現在,富士GFX 100無反,上市售價67900元
2019年,也就是今年,影像行業進入大年,因為2020年就是東京奧運會了。既然是大年,那么今年勢必會發布很多的相機新品,并且會有一些重量級系列更新。
先說說已經發布的新品,幾臺徠卡相機依舊不算在內。佳能EOS RP、G7 X III、G5 X II、200D II;索尼A7R IV、RX100 VII、A6400;松下S1H、G95、G90;富士GFX 100、X-T30;理光GR III;奧林巴斯E-M1X等等。
富士GFX 100是一億像素的中畫幅相機
其中售價最貴的是富士GFX 100無反,這是一臺1億像素級別的大畫幅相機(富士稱其為大畫幅)。GFX 100還具備了五軸防抖、4K 30P視頻錄制能力等等賣點,讓它成為了可以攜帶出門手持拍攝的1億像素相機。這臺相機實際上與普通消費者并沒有太大的聯系,所以我們就不過多介紹了。
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布了三款全畫幅微單,佳能EOS RP、索尼A7R IV和松下S1H。
2019年全畫幅微單市場再添新品
佳能EOS RP是目前售價最低、尺寸最小的全畫幅微單新品,因此很多想要嘗鮮全畫幅的用戶可以選擇它;索尼A7R IV具備了6100萬像素,是目前像素最高的全畫幅相機,我們目前還沒有拿到評測機,因此無法過多的介紹。松下S1H主打視頻,是目前唯一可以拍攝6K視頻的民用級設備,視頻性能參考GH5的級別。
今年只有一款單反相機發布
另外,今年到目前為止,只發布了一款單反相機,佳能的200D II,目前最小巧輕便的單反相機之一,主打女性市場。反而卡片相機今年發布了多款,其中索尼黑卡7、佳能G7 X III、G5 X II和理光GR III都是更新的新品,各自具有非常出色的賣點。因為Vlog的興起,目前卡片相機的市場開始反彈,需求量增加。
松下G95/G90微單相機
M4/3畫幅方面,除了松下G90和G95之外,奧林巴斯更新了旗下的旗艦級微單相機E-M1X,它的售價在20000元上下,主要賣點是2000萬像素傳感器,雙TruePic VIII圖像處理器,全十字型121點混合自動對焦系統,AI智能學習模式。
大疆發布了Osmo Action
另外,在運動攝像機市場,大疆發布了Osmo Action(類似于GoPro),索尼更新了RX0 II,可以看到運動攝像機市場還是有紅利,不然大疆也不會貿然進軍這個市場。而理光THETA也在繼續更新,也就是全景攝像機也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并且小眾市場目前也以THETA系列產品為主力。
接下來的新品看點更足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2020年春季,我們還會迎來幾波較大的更新幅度。比如佳能1D X III和尼康D6這兩臺奧運機,比如能夠抗衡索尼A7R IV的高像素版EOS R和尼康Z8,比如D850的升級版尼康D860單反,比如佳能80D和7D II的升級版90D等等,總之接下來的影像新品將會有更多的賣點和看點。
接下來是潑冷水階段,雖然影像行業新品不斷,看似一片利好,但是實際上銷量和銷售額都在下滑,因此廠商的利潤已經大不如前。目前很多廠商采取的階段性辦法就是漲價,可以看到很多原先價格已經很親民的產品在今年價格都有所回升。
攝影成為小眾愛好
接下來的影像市場,只會越來越難。因為攝影現在已經變成很小眾的愛好,再加上智能手機攝像頭發展非??焖?,因此很多家庭用戶、入門用戶都放棄了相機,轉而購買一臺高端手機。而購買高端攝影器材的愛好者,很多人的器材還沒有到更新的時候,或者說新品不夠吸引他們,所以接下來的影像市場會更難。
但是,我們還是要報以希望,因為畢竟現在廠商不再慢慢“擠牙膏”,而是為了挽救市場拿出很多“壓箱底”的技術來吸引用戶,所以2020年的影像市場,會更精彩,筆者也更期待。
(7231979)
們更想做的是未來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的競技,全民競技,休閑競技,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局的競技。
《T3》是一款富有戲劇性的英雄射擊游戲。
我不是一個十分擅長射擊游戲的人,尤其不擅長帶有PVP元素的射擊游戲。而T3正是一款3V3多英雄射擊游戲,一局只要3分鐘左右的時間。目前游戲中有11位戰斗風貌各不相同的英雄,以及5個玩法模式和13張地圖。
今年的ChinaJoy現場,當接到《T3》試玩的任務時,我是忐忑的。但很快,這股忐忑感隨著試玩的進行,煙消云散。
因為我贏了。
第一局對決中,經歷了開局短暫的熟悉過程,很快我就進入了狀態,一路高歌猛進逆轉獲勝?!禩3》的裁判是肯定沒有帶傷上陣的,這比東京奧運會可公平多了,我贏得堂堂正正。
這樣的戲劇性場面,不只發生了一次。接下來進行的《T3》現場表演賽中,坐在左手邊的隊伍一路領先,壓著右邊的隊伍打,眼看就要毫無爭議地獲取勝利。然而在最終時刻,右邊的隊伍上演了驚天逆轉,改寫了最終的比分,引得現場的觀眾送出了陣陣掌聲。
這讓我很好奇,好奇《T3》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于是,我找到了《T3》的制作人老劉與社區經理Carlos,和他們聊了聊——而值得一提的是,老劉在10年前的PC端游時代,就有做過一款多英雄射擊的游戲,國內發行的名字是《創想兵團》,海外發行的名字是《Avatar Star》。
我們借此,打開了對話。
Q:您覺得《創想兵團》與《T3》之間有延續性嗎?
老劉:兩者之間的延續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作為英雄射擊游戲,本身就是一種延續性;其二,就是團隊?!禩3》凝聚了我們團隊這些年不斷積累的經驗,包括對英雄射擊游戲的認知,以及對玩家群體的深入了解。
與此同時,團隊對英雄射擊類游戲的設計難度、開發難度,也有著較為清晰的認知?;剡^頭來看,《創想兵團》在玩法上是不夠豐富的,商業化的表現也比較一般。到了現在的《T3》,對于如何制作一款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服務型游戲,我有了更為深層次的思考。
從制作到發行,整個團隊也在不斷成長,技術實力不斷提高,已經進入到一個足夠飽滿的狀態。因此,對于開發一款移動端的英雄射擊游戲,整個團隊都充滿了信心。于是,就有了《T3》。
Q:目前的《T3》與一些同類游戲相比較,與眾不同的特點是什么?核心競爭力又在哪里?
老劉:這個問題早在《T3》還未誕生、甚至連一行代碼都沒有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了答案。一個極簡的、輕量化的射擊游戲,是《T3》區別于其他射擊游戲的一大特點。
首先,在移動端,英雄射擊類游戲本身就不多,而且普遍較為復雜。一款輕量化的、短平快的英雄射擊類游戲,幾乎沒有見到。其實你會發現,主機端、PC端游戲移植到移動平臺后,其中一個分支就是做簡化,做輕量化,做碎片化。因此在制作《T3》的時候,我就已經帶著這樣的信念。
Q:整個《T3》的研發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點?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老劉:在做一款極簡的、輕量化的英雄射擊游戲時,我們沒有任何的參考對象,一切都是未知。在這個過程當中,團隊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驗證、推翻,然后重來,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過,還好目前我們比較樂觀,團隊一些初步的想法,得到了驗證。
我們發現在移動端,大家很難坐下來打一局冗長的戰斗,用戶的時間是被切割的。在《T3》里,你可以很快投入到一場戰斗中,2、3分鐘一局。一局結束后,你可以停下來,過段時間繼續下一局。而3分鐘的時間是不夠的,也就是說玩家剛剛進入興奮狀態,想要開啟下一局的意愿還很強烈。我們希望可以為用戶提供持續不斷的繼續下去的動力。
隨時可以拿起來,隨時可以放下,3分鐘就可以爽一局,這就是《T3》。
Q:能聊一聊3V3與自動射擊的設計思路嗎?這是《T3》很獨特的點。
老劉:雖然我跟我的團隊成員都有著豐富的射擊游戲經驗,但在長期的游戲經歷中,仍然發現了移動端射擊的一個痛點(射擊困難)。同時,我們觀察到身邊有很多人,他們真的很喜歡射擊游戲,但是卻被復雜的操作攔在了門外。為什么不能讓這些人,也享受到射擊游戲的樂趣呢?獨樂不如眾樂。
在《T3》開發之初,自動射擊就已經作為底層邏輯被設計出來了。自動射擊說起來簡單,但是在移動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一個體驗良好的自動射擊,并不是簡單地瞄到目標就開火而已。
《T3》的自動射擊之所以有著優秀的游戲體驗,是由一系列內容共同實現的。首先就是瞄準輔助,只有正確地進行瞄準,才能正確地進行自動射擊。同時,針對不同的英雄、不同的對手,自動射擊都需要進行專門的調試,并不是一套邏輯通用的。
很多游戲在設計瞄準輔助的時候,只做了準星吸附這一個維度。而《T3》在此基礎上引入了另外兩個維度,準星劃過對手的時候產生的摩擦力,以及彈道偏移。比如,在用霰彈槍進行射擊的時候,彈道是呈扇面擴散的。為了提升玩家的游戲體驗,實際彈道會向著目標聚攏,但在視覺表現上依然是扇面。
這會給玩家帶來一個正向的反饋:“我打得好準。”那么針對不同的英雄,這三個維度作用的時機,是不一樣的。有的英雄摩擦力會大一些,特別是一些近戰職業;有的英雄準星吸附會更大一些,比如用狙擊槍進行遠距離射擊的英雄。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什么時候開始自動開火?不同的英雄,武器是不一樣的,面對的場景也會不一樣。舉個例子,一個英雄召喚出一個炮臺,那么我的自動開火在攻擊其本體以及召喚物的時候,需要進行不同的處理,否則游戲體驗就會下降。
表面上看只是自動開火,實際上針對每一個英雄、每一個技能、每一把武器、每一個場景,還有每一個對手,我們是分情況逐個進行調整的。所有看似簡潔的設計背后,都需要開發團隊付出巨大的工作量和耐心。目前,《T3》也在篝火測試中,我們也會不斷對游戲進行迭代。
Q:針對不同英雄之間的強度調整是怎樣的?如何進行平衡?
老劉:其實我們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在監控一些能夠代表用戶體驗的數據,比如K/D、勝率、英雄的PICK,根據這些數據,安排后續的調整計劃。對于英雄跟英雄之間的平衡,我們會維持一個相對值。因為不同的英雄有各自擅長與不擅長的方面,再加上不同的模式與地圖,由此帶來的特點是,某一個英雄會在某一張地圖有優勢,這是我們有意設計出來的。
Q:提到英雄,目前《T3》對英雄的規劃是怎樣的?
老劉:《T3》已經擁有了11位英雄,實際上我們已經規劃到二十幾位英雄了。那么在未來,至少會以一個月一位新英雄的速度陸續上線。未來針對一些活動,我們也會樂意多推出一些英雄。對英雄射擊類游戲而言,英雄庫至關重要,當有二十幾位英雄、三十幾位英雄,甚至未來有五十幾位英雄的時候,《T3》的游戲體驗又會不一樣。
Q:除了3V3以外,《T3》還擁有很多模式,能和我們聊聊這些模式的設計思路嗎?
老劉:大體上,傳統英雄射擊類游戲該有的模式,我們都會陸續推出。比如個人亂斗、團隊競技、占點、推車、金幣模式等。未來可能還會有娛樂化的模式,比如大頭模式,某個玩家角色的頭會突然變大。甚至一些非對稱的模式,包括地圖更大、更強調團隊競技的模式。
但是這些模式同樣需要進行迭代,以此來適應《T3》的輕量化戰斗風格。我們也會有意控制戰斗的節奏,盡量讓競技性不要太強。對此,我們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傳統游戲競技性強是因為只有單一目標(獲取勝利),但我們會嘗試設置多個目標,比如除了擊敗對手外,在金幣爭奪模式中,可以通過躲在某個地方吃金幣獲勝?;蛘咴谟螒蚶镌黾右恍┎淮_定因素,弱化馬太效應。還有在金幣爭奪模式下,玩家被擊敗后金幣會掉落,以此保證弱勢的一方一定程度上可以翻盤,增加隨機性。
Q:是否會考慮在《T3》當中設計“吃雞”模式?
老劉:如果在《T3》當中做戰術競技或者說“吃雞”,那也會是一個極簡版的,我們會在它的基礎上做減法,整體的地圖大小、每一局的時長,以及每一局的人數會更少,引入更多的隨機性。最終呈現給玩家的,將是一個極簡版的、輕量化的戰術競技。
在未來,包括某個玩家化身領主的非對稱模式,以及PVE模式,都是有可能出現的。至于,我們為什么要不斷持續地設計新的模式?其實就是要給玩家帶來不同的節奏體驗?,F在《T3》的節奏,是比較恒定的小地圖短平快,雖然已經有了一些變化,有的地圖相對輕松一些,有的競技性更強一些,有的主推團隊合作,有的靠個人能力。但是總的來說,多樣化的游戲模式未來可期,而且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這就好比給玩家炒一盤菜,需要滿足玩家的各種口味,既可以吃肉,也可以喝湯。
Q:《T3》的英雄是有成長機制的,您認為這會破壞游戲的平衡——或者說玩家體驗嗎?
老劉:不會。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一定是我們的匹配沒有做好。我們的匹配機制一定會嚴格控制,當你的角色成長到比較高的階段,不會匹配到相對來說成長較低的角色。針對不同的時間段,匹配機制也會進行對應的調整。
另一方面,《T3》的成長機制是非常簡潔的,未來也不會加重成長的負擔。我們引入成長機制,其實是為了加強玩家的收集養成感,而不是為了收費。只要玩家一直在使用某一英雄,很快就能完成培養。隨著角色的養成,玩家會發現英雄獲得了能力的提升,獲得了新的技能(目前游戲中的英雄等級上限為9級,升級到7級后,每個英雄都可以獲得一個新的被動技能),在此過程中,玩家投入的時間、精力會得到直觀地展現。
未來,我們還會加入成就系統。
休閑競技類游戲的收費還是靠賣通行證、賣皮膚,基本上所有的角色都可以依靠免費的方式獲得。
Q:作為一款有角色定位存在的英雄射擊游戲,陣容固化似乎會是一個問題——《T3》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老劉:其實陣容固化背后的原因是用戶想贏。那為什么輸了體驗會很差呢?是因為我們在這上面的沉沒成本太高了。傳統的英雄競技類游戲,練一個英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一局游戲里操作并打好他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比如長達15分鐘或20分鐘的一局比賽,再加上人數也比較多,要湊夠6個人去打的話,這些累加到一起,輸掉比賽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會特別怕輸,這種情況下,玩家肯定會去尋求最優解。
《T3》會在各個環節做一些輕量化設計,比如說定位。雖然《T3》也有定位,但是一種輕量化的定位,我們不會去強調它,你可以理解為每一個英雄都有獨立作戰能力,比如某個角色定位是治療,但是他也是一個有獨立作戰能力的治療。與此同時,團隊配合的重要性隨之降低,我們會有意控制變量,盡量實現1+1+1=5的情況,既不會讓1+1+1=3,也不會夸張到9甚至更高。
當然,不同的英雄在不同的地圖,體驗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其實可以做到讓一名英雄在所有地圖的體驗完全一樣,但這會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同時,我們把一局時長壓縮到3分鐘,很快一局游戲就結束了??傮w上,我們會弱化單局戰斗的沉沒成本,即便輸了,用戶的負面體驗不會太差。
Q:您怎么看待移動端電子競技?
老劉:我舉一個場景,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里面是有《CS》競技比賽的。最后會有兩三支隊伍,他們在頂端去打幾場比賽,決出冠軍。那個過程還是很開心的,即便因為能力不夠沒有辦法沖擊冠軍。但是,玩《CS》,我們最最最開心的,是在宿舍里面,晚上沒日沒夜地和旁邊宿舍的人草臺班子式地組織比賽。
我想強調的是全民競技,因為在移動端,開啟一局游戲進行競技的成本變低了,隨時可以開始,那我們就會想著不如就沿著這條路走吧。以前的競技只是金字塔頂端的一群高手在進行競技,現在到了移動端,特別是《T3》這樣輕量化的競技,為什么不能讓更多的人都投入進來競技呢?所以我馬上就會想到我大學的時候,我們的技術不一定很高,我們哪怕是菜雞互啄,但是我們一樣在競技、一樣很開心。所有喜歡競技、想要競技的玩家,都應該得到認可。
所以,我們更想做的是未來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的競技,全民競技,休閑競技,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局的競技。
Q:《T3》在篝火測試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您覺得篝火測試對游戲的幫助大嗎?
老劉:非常非常大,篝火測試讓我們團隊可以和用戶,進行深入交流。包括今天的比賽中,參與篝火測試的用戶有來到現場,和策劃面對面聊游戲。但即便沒有來到現場,我們通過篝火基本上實現了一樣的狀態,玩家和我們策劃都是直接溝通的,他們不開心就直接噴我們,玩家教策劃做游戲,這不挺好的嘛!為什么不呢?大家一起都挺開心的呀。
篝火測試提供了一個項目組可以和玩家打成一片的橋梁,一方面可以提高玩家的體驗,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團隊通過這種方式,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如果研發團隊閉門造車,很容易進入到自嗨的狀態。
總的來說,通過篝火測試,團隊得到了正向的反饋,包括有的時候工作到很晚,打開TapTap看到玩家還在很熱情的回復,我們的一些小心思被玩家發現了,努力得到了玩家的認可,馬上又動力滿滿地繼續工作去了。
我在TapTap上面的名字是“客服老劉”,我努力做客服,服務好大家(就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
Q:您對目前TapTap社區的生態,如何看待?
老劉:這個問題交給我們TapTap社區經理Carlos來回答。
Carlos:TapTap的宣傳語是“發現好游戲”,我們在TapTap上面發現了很多優秀的游戲。不僅僅是這樣,TapTap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內容社區了。我們以《T3》來舉例的話,其實《T3》從今年一月份開始上線到現在為止,大概190多天的時間,已經產生了六千多條評價,五千多條的內容,包括帖子、視頻這些。玩家是非常樂于在TapTap上分享一些自己創作的內容的。以《T3》舉例,像是一些攻略,這些攻略會從非常基礎向的英雄技能介紹攻略,到比較高階的英雄使用技巧攻略。
除了攻略以外,玩家還會制作一些有趣的實戰解說視頻,我們有個玩家叫“東北老沙”,他很喜歡做一些實戰的解說,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玩家們會覺得很有意思,很樂意去看。所以說,TapTap在內容方面已經做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
另一方面是工具?!禩3》接入了TDS(TapTap Developer Services),其中的內嵌動態功能,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內嵌動態可以理解為,玩家可以在游戲里直接打開TapTap社區,瀏覽社區的內容,簡化跳轉過程。
以及,我們可以在游戲內植入一些類似按鈕的入口,比如可以在游戲內英雄界面植入一個英雄攻略的按鈕,方便玩家在游戲里直接打開我們設定好的TapTap社區里的攻略帖子。
這兩個方面,是我認為目前TapTap在生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Q:目前TapTap社區中,我們看到一些玩家對《T3》的評價與建議,然后您這邊也有一些回復,您認為社區氛圍與反饋,對《T3》的影響在哪里?
Carlos:玩家因為喜歡你的游戲、愛玩你的游戲,才會來和你進行交流。拿篝火測試舉例,玩家交流的意愿會更高,他們知道你的游戲可能是20%或30%的階段,他們希望能跟你進行一些更深度的交流,來幫助開發者把游戲做得更好,增加一些他們喜歡的功能。我們也有類似玩家共創這樣的活動,現在已經和一位玩家達成了合作的關系,我們在共同設計一張團隊對抗的地圖,玩家在前期的概念設計部分,有比較深度的參與。
在TapTap上,玩家和我們是平等交流的關系,我們很愿意和他們交流一些核心玩法上的設計思考。特別是新英雄或新玩法剛上線的時候,我們會直接聯系一些核心玩家,聽一聽他們的反饋。
Q:除了現有的這些內容以外,我們還能在《T3》中看到哪些新內容?
老劉:未來會不斷推出新英雄、新模式,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內容是主題包裝,賽季式的這種包裝,每隔一個賽季,大概是10周左右,我們就會推出一輪新的賽季主題。我們希望給玩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比如和主題對應的新英雄,與主題相配合的地圖美術,甚至如果有必要把游戲主界面全部換一遍都可以。比如春節的時候,我們就想做一個中國式的春節主題。雖然《T3》面向全球玩家,但是我們游戲內呈現出來的是東方的、過年的氛圍,也是不錯的想法。其實我們看到,一些國外的游戲,比如《堡壘之夜》都會加入一些中國元素。
包括到了夏季,我們可以推出一些和水相關的英雄皮膚,主題也會是沙灘、墨鏡這些,會令人感覺很開心、很娛樂。
有了主題存在,未來可以進行聯動,比如這一次和體育聯動,會加一些體育的元素進來,說不定還會和某些體育品牌進行合作。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階段性地為玩家帶來新的內容體驗。
Q:最后,請向玩家安利一下《T3》。
Carlos:當你上廁所的時候,你可以玩一把《T3》。當你等公交車的時候,你可以玩一把《T3》。用《T3》打發碎片時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老劉:我們爭取讓玩家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下,都能玩上一局《T3》,不管是在技術上,在游戲設計上,都是會去努力的方向。
在采訪結束后,我離開了TapTap的展臺。
路過《T3》的試玩區域時,我聽到有人在問“好玩嗎?”
“好玩?!?/span>
有人回答道。
事專業制圖、三維設計、影像剪輯等工作的朋友們對電腦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有了高性能之后,還得要注意顯示器的顯示效果,一般的顯示器雖然我們普通人看起來似乎效果已經不錯了,但如果和專業制圖要用的顯示器比起來,還是差得遠,只是平時我們沒有機會把兩個顯示器放一起對比所以不太能發現區別。
真到選購的時候,很多不太懂產品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怎么入手,其實可以參考ZOL熱門產品榜單。
01 AOC U2790PQU
AOC U2790PQU
AOC U2790PQU算是一款比較便宜的入門級高分辨率專業制圖顯示器,27英寸4K分辨率,支持屏幕旋轉升降,擁有delta E
02 飛利浦279C9
飛利浦279C9
飛利浦279C9浩瀚系列使用懸浮全面屏設計,四個邊都是窄邊框,視覺效果非常出色,多屏拼接也很合適,不管什么角度拼接都有不錯的效果。使用了LGD原廠IPS屏幕,HDR 400認證,帶有支持65W充電的Type-C接口,可以一線連接筆記本,用起來很方便。
03 明基PD2700Q
明基PD2700Q
明基PD2700Q是一款2K分辨率27英寸的專業顯示器,有潘通認證,可以更好顯示潘通色彩,10bit色深,顯示效果更豐富,明基也是非常老牌的專業顯示器制造商,產品品質有保障,值得入手。
04 HKC T3252U
HKC T3252U
HKC T3252U真是非常便宜的4K大屏顯示器了,31.5英寸的大屏幕,4K分辨率,廣視角窄邊框,擁有100% sRGB覆蓋,80% AdobeRGB覆蓋。最重要是售價很便宜,1299元即可拿到,今天的促銷活動還可以再減100元,到手1199元。
05 優派VX2880-4K-HDU-2
優派VX2880-4K-HDU-2
優派VX2880-4K-HDU-2是一款28英寸的4K專業顯示器,IPS屏幕,HDR400認證,10bit色深,有65W充電的Type-C接口,支持旋轉升降,三面窄邊框,是非常經典的設計師顯示器產品,價格也非常合適,非常有性價比。
(788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