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 有質感的香檳金
之前我們對于國產平板電腦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問題,什么做工粗糙賣一臺算一臺等負面評價不絕于耳,但是隨著進來國內平板電腦市場的洗牌以及資源的整合,國產平板電腦外在質感相較過去有了長足進步,如果放在兩年前,相信不僅是筆者,各位也一定相信臺電TBook10這樣外在質感的平板電腦絕對是國際一線品牌的高端之作。
一體化全金屬香檳金機身
溢美之詞并不是隨隨便便去迎合誰的喜好,沒有真材實料的產品也無法配得上最真誠的贊美。一體化的機身確實非常大氣,香檳金的配色盡管已經非常常見,不過就是因為大家對于這種配色的普遍接受所以才常見。
黑色屏幕與金屬機身很是大氣
如果只是香檳金的金屬機身,這樣的外觀只能說是大氣,但是高端和精致則無法通過一個單純的配色便完全反映。表面噴砂工藝處理使得整體手感更加出眾,在粗糙與細膩之間呈現出了最佳金屬質感。而機身邊緣的CNC倒角也是顯眼,金屬光澤非常明亮,質感亮邊果然有調調。
●細節體現 上乘之作
一款產品的細節往往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接縫、按鍵、接口以及邊緣,就算是山寨產品在大面上也是做得讓人挑不出毛病,但是往往在一些邊邊角角上,瞬間原形畢露。臺電TBook10平板電腦經過筆者仔細觀察,細節上雖然并不完美,但也是瑕不掩瑜。
CNC倒角閃耀金屬光澤
CNC倒角閃耀著金屬光澤,成為TBook10上非常引人關注的點,于是先來看金屬機身與屏幕的連接是否緊密。有些產品在屏幕與機身的連接處會留有縫隙,雖然不明顯,但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藏污納垢則是無法避免,而TBook10在這方面用嚴絲合縫來形容絕不為過。不過閃亮的倒角在使用過程中比較容易沾染手上的汗漬油漬,需要我們經常清理。
屏幕與邊框貼合非常緊密
鎖屏鍵和音量鍵雖然是塑料材質,但是無論是按壓的手感還是回彈力都還不錯。大多數消費者其實對于機身上的按鍵并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夠靈敏好用即可,而TBook10機身上的按鍵也不會讓消費者感到失望。
純黑色按鍵很有質感
機身背面有文字標注
在機身背面,臺電為每一個接口都進行了文字標注,使用者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個接口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筆者之前也曾經遇到過沒有進行標注的設備,不要說文字,就連符號也沒有標注,雖然筆者可以很清楚地分辨每一個接口的用途,不過對于第一次接觸這些產品的用戶來說可就有些撓頭了。至于接口一些詳細的方面,筆者要說的可能已經不止是細節了,所以特意在接下來單開一頁,我們細細講述。
●接口 功能豐富易于拓展
臺電TBook10的接口還是比較豐富的,包括我們常見的Micro USB接口、Mini HDMI接口、3.5mm耳機接口,也包括我們在平板電腦上并不多見的DC電源接口,此外還有一個連接鍵盤的10觸點接口,當然別忘了它還支持TF卡,所以還有一個TF卡槽。
機身側方DC電源、Mini HDMI以及Micro USB接口
各個接口的功能自然不必多說,無論視頻輸出還是連接外設,這對于豐富平板電腦的應用范圍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利用HDMI接口連接電視,平板電腦秒變電視盒子,還是Andriod和Windows10雙系統的;連接投影機,商務辦公妥妥的;利用Micro USB外掛USB HUB,連接打印機等設備成為現實,平板電腦瞬間化身多項全能。
10觸點鍵盤接口
3.5mm耳機接口以及TF卡插槽
接口邊緣沒有經過打磨,這算得上是一大瑕疵,從表面摸起來感覺有些辣手,不過貌似僅此而已,也沒有誰天天摸著接口感覺不爽,再說用一段時間之后未經處理的邊緣也會被磨的差不多了。倒是DC電源接口有些松動倒是可能會在充電的過程中導致連接不穩定,不過這個問題更多可能只是個體差異,畢竟DC電源接口都已經用了這么多年,相關工藝早就熟透了。另外,Mico USB接口也可以充電,出門在外不必非要用DC接口充電。
●Andriod系統體驗 簡潔流暢
在平板電腦上運行Andriod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對于雙系統的臺電TBook10來說,還是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的。當然整體Andriod系統也無需過多介紹,筆者簡單地聊聊在Andriod下的使用體驗吧。
TBook 10 Andriod 5.1系統
開機后是一個Andriod和Windows的選擇見面,我們選擇Andriod,之后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Andriod界面,一切都是那么和諧,只不過臺電并沒有對Andriod原生界面進行多少修飾,與國內各種大行其道的UI相比總有一種開發者版的意味。不過這種簡單也是一種風格,不加修飾的Andriod,好這口兒的大有人在。
開機后需要用戶選擇系統
安裝應用之類的還是煩勞各位去自行百度一些國內的應用商店來使用,或者您直接搜索所需應用直接下載,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Google Play在國內并不是非常好用,而與Google服務所相關的基本上也都處于癱瘓狀態,所以臺電也為大家預裝了UC瀏覽器以及百度手機助手以方便大家使用。
Andriod系統下應用非常豐富
看視頻和瀏覽網頁都比較迅速
由于采用了Intel的處理器,有一些軟件對于其支持并不好,例如微軟的Office安卓版本,打開時就會出現此設備上無法安裝Microsoft Office的提示,不過還好我們還有WPS可以用。至于輸入法,如果覺得Google中文輸入法不好用,那么就換成搜狗的X86版輸入法,與我們Andriod手機上的輸入法基本相同。
Andriod系統下Microsoft Office并不支持Intel處理器
至于其他的體驗,比如視頻游戲之類,筆者就不再過多介紹,畢竟Intel Z8300四核心處理器以及4GB RAM內存擺在這里,性能可以與一些八核處理器分庭抗禮,主流水準的硬件來處理一些日常的應用,流暢性還是不成問題。
●Windows 10系統體驗 筆記本的感覺
最近有消息稱微軟將會在新的Windows 10更新中提升對于硬件的最低要求,最低RAM內存要提升到2GB,這對于之前一些只有2GB RAM內存的Windows平板電腦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消息,因為這可能意味著此前一些平板電腦可能只是剛剛滿足Windows 10的最低要求,而臺電TBook10的硬件水平已經遠高過最低要求,接下來我們體驗一下TBook10在Windows 10下的表現。
Windows 10平板模式有待改進
應用商店中資源數量遠不及Andriod
筆者在安卓界面下沒有找到一鍵切換到Windows的選項,所以重啟設備回到開機那個系統選擇界面上。這次我們切換到Windows 10操作系統,開機過程比較迅速,沒有太多的等待便進入到我們非常熟悉的Windows界面。
任務欄中可以一鍵切換Andriod系統
說實話Windows 10在平板模式下使用還是有些問題,尤其是微軟的應用商店,時好時壞的連接簡直就是Bug般的存在。不過換到桌面模式下,回歸我們最熟悉的Windows,感覺瞬間好了不少。說實話微軟真應該在Windows 10平板模式下多花些心思進行優化以提升用戶體驗。
臺電TBook 10信息一覽
沒有安裝任何應用的情況下系統剩余18GB空間
在Windows場景下,我們日常出現頻率最高的應該是Office辦公場景了,筆者在臺電TBook 10上安裝了WPS辦公軟件,在連接外接鍵盤下和一般筆記本電腦體驗相近,整體使用流暢穩定,沒有出現卡死、報錯等情況。
WPS辦公軟件體驗與普通筆記本無異
Windows下瀏覽網頁也是日常非常高頻的一個場景,筆者使用Windows 10自帶的Edge瀏覽器進行了一番體驗,10.1英寸的屏幕顯示普通的網頁需要放大才能收獲良好的體驗,如果搭配鼠標或者觸摸板來使用的話操作會更加靈活。
使用Windows 10自帶的Edge瀏覽器瀏覽網頁
其實臺電TBook 10平板電腦是配有鍵盤的,只不過需要額外購買。TBook 10的鍵盤內置了一塊3500mAh的電池,搭配機身內部的6500mAh電池,續航能力可以獲得非常明顯的提升,而搭配鍵盤后在Windows 10系統下,TBook 10也更像一臺筆記本電腦。
附:Andriod和Windows下的跑分
臺電TBook10雙系統平板電腦采用了Intel Z8300四核心處理器,搭配4GB RAM內存,無論是在Andriod還是Windows平臺下都擁有良好的表現,筆者也是在這兩個平臺下分別進行了簡單的跑分測試,整體測試結果與硬件參數相匹配,可以說是目前雙系統平板電腦的主流配置。
Andriod下安兔兔跑分55411分
Vellamo測試成績
Andriod下3DMark Sling Shot ES3.1測試成績
Windows 10國際象棋測試成績
Windows 10中3DMark IceStorm Extreme模式測試成績
總結:
臺電TBook10外在做工已經完全可以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抗衡,而主流的配置情況也能夠很好地滿足Andriod和Windows 10的流暢體驗,雖然沒有體驗到外接鍵盤,不過據臺電官方介紹鍵盤可以額外提供50%的續航時間,這對于二合一平板電腦來說續航的提升便意味著效率的提升。
本文轉自:IT之家
作者:孤城
根據臺電官方的消息,臺電 X11 Win10 平板現已上線,搭載了 10.1 英寸小屏,配備賽揚 N4020 處理器,6GB+128GB 售價 1399 元。
據介紹,臺電 X11 搭載了 16:10 的長寬比例 10.1 英寸 IPS 屏,1920×1200 的全高清分辨率,支持觸控。臺電 X11 沿用了 X16 系列的可調節支架與外接磁吸設計(Docking 接口),前者具備 180° 自由調節的優勢。用戶還可以搭配專屬的磁吸鍵盤 + 壓感觸控筆使用。
配置方面,臺電 X11 搭載了英特爾賽揚 N4020 處理器,這款 CPU 采用了英特爾相當成熟的 14nm 工藝,2 核 2 線程,1.1-2.8GHz,6W TDP,配備 UHD600 核顯。
其他方面,這款平板搭載了 micro-HDMI 接口,USB-3.0 接口,前后各有一顆攝像頭,重量約為 550g,厚度為 9mm。
、前言:大浪淘沙 老牌廠商臺電推出全新移動電源
近年來,智能移動終端,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手機周邊配件的興起。其中特別是移動電源,更是有一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氣勢。
據不完全統計,早在2013年-2014年時,僅在深圳便有超過1萬家以上生產移動電源的廠商。但隨著2015年國家強制標準《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的實施,大批的小廠商很快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的縮水,移動電源廠商的減少反而讓整個產業脫胎換骨,能留在市場上的無一不是歷經考驗的精英廠商,截至2016年,移動電源市場規模已達到320億。
如今的移動電源已經成了人們出門時的標配,大眾對于移動電源的選擇也日漸挑剔。尺寸是否夠小、顏值是否夠高、容量是否夠大、是否有快充,這四項參數總得有一項優秀才能進入消費者的法眼。
近日,老牌廠商臺電帶來一款全新的移動電源產品,小巧的機身卻搭載了10000mAh的容量,支持雙向快充,最大輸出功率15W,今天的評測就來看看這款移動電源表現如何。
二、外觀:四色機身可選 重量比肩iPhone 8
臺電這款移動電源共推出了寶石藍、曜石黑、薄荷綠、珊瑚紅四種配色,外觀部分主要為大家展示的是最吸睛的珊瑚紅。
↑↑↑四色機身
↑↑↑抽拉式禮品盒設計,外包裝上碩大的Slim凸顯了這塊移動電源的纖薄的定位
↑↑↑移動電源正臉,3D高光鏡面效果和有規則的波點圖紋給人一種復古的感覺,尺寸為128*65.5*13.2毫米
↑↑↑背面,下側有輸出參數和FC\CE的安全認證
↑↑↑頂部接口,從左到右依次是Type-C/USB/Lighting(蘋果專用)
↑↑↑左側邊框 ,上側為四個電量LED燈
↑↑↑右側邊框,上側有開關按鍵
↑↑↑配件全家福,附贈一根面條Typc-C線和一個防滑皮套
據官方的說法,這款移動電源的外部是采用全新的IML處理工藝,具體技術細節沒有透露,不過僅從觀感上來看挺像有色玻璃的覆蓋層質感。
3D高光鏡面效果搭上有規則的波點低紋,整體看起來極具復古感,特別是筆者用于測試的藍色機身,給人的感覺像是從大衣口袋里掏出的皮質錢包一樣,有些懷舊的質感。
↑↑↑僅重168g
但S10有一點特別的加分項,那就是它的重量和尺寸是真的小。長度不過128毫米,厚度不過13毫米,重量僅有168g,也就一部略厚的iphone8,卻裝下了10000mAh的電池容量。
↑↑↑和僅5000mAh的小米移動電源對比,大小差不多容量卻多出一倍
三、輸出測試:1小時電量過半 全程12W高速輸入
臺電S10的輸出接口為USB和Typc-C兩個接口,其中USB口的輸出為5V2.1A,只有Typc-C口的輸出能達到標稱最高的5V3A充電速度。
↑↑↑空載電壓4.83V
按USB規范,USB接口的輸出電壓應該在4.75-5.25V之間,不帶載的充電接口電壓應該在這個范圍內,此時我們接入測試機。
本次測試使用華為Mate10作為測試機,開始測試時臺電S10移動電源的電量為100%,華為Mate10電池容量為4000mAh,初始電量為 8%,將其充滿至100%。
第一輪充電使用USB輸出口,使用POWER-Z充電檢測儀對整個充電過程進行數據監測,每隔10分鐘記錄一次。
↑↑↑測得實際輸出為4.77V1.77A左右
↑↑↑USB口充電輸出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華為Mate10的整個充電過程(電量:8-100%)持續時間為150分鐘,但其實在100分鐘時已經完成80%的電量充入,隨后進入涓流充電。
接下來對華為Mate 10進行放電,再次使用臺電S10充電。此時臺電S10移動電源的電量顯示為3格(LED顯示),說明此時移動電源剩余電量介于50%到75%之間。
第二輪充電測試使用Type-C to Typc-C線直充,此時無法使用POWER-Z充電檢測儀檢測功率,我們使用充電時間大致估算其效率。
↑↑↑Type-C to Typc-C口充電
第二輪充電,Mate10充至87電量時,臺電S10移動電源徹底徹底耗盡電量。
從圖中可以看到,同為100分鐘時,Type-C to Typc-C口直充的電量(87%)比USB口充電時100分鐘時(82%)高出5%,而且USB口是從8%開始充電的,Type-C口是從0%電量開始充電的,效率明顯更高。
此時,臺電S10移動電源已經連續對華為Mmate10進行了兩輪充電,一次8%到100%,一次0%到87%。也就是說臺電S10量從100%-0%過程中除去電路損耗、轉換效率等因素后手機實際上可以獲得4000*92%+4000*87%=7160mAh。
對比小米1000mA的移動電源額定容量為6900mAh,而臺電S10移動電源的實際輸出容量為7160mAh,后者高出約4%。
最后筆者測試了USB/Type-C同時工作,確認臺電S10移動電源支持同時為兩個設備充電。
↑↑↑S10支持雙口同時輸出
四、輸入測試:全程12瓦高速輸入 最終247分鐘充滿
手機充電速度快慢固然重要,但移動電源充電速度也是消費者關心的項目之一。臺電S10的輸入接口為Type-C和Lighting,但只有Type-C能達到最高的12W充電功率。
本次測試使用一個小米的快速充電頭,該充電頭支持5V/2.5A、9V/2A、12V/2A三種快充模式。
↑↑↑POWER-Z檢測儀檢測實際充電速率4.89V/2.56A,功率達到12.58W左右
因為臺電S10移動電源沒有電量電視屏,僅有4個LED燈顯示電量,從左至右每一個燈表示25%的電量,測試將分別每顆LED燈停止閃爍(表示充滿)的時間和功率。
在對臺電S10移動電源(0-100%)充電測試過程中,基本保持其最高的輸入功率,全程保持12W高功率輸入,僅在最后持續了約60分鐘的5W涓流充電,最終247分鐘充滿。
除開涓流充電時間,一小時就可沖入50%左右的實際可用電量,充電效率算是相當高了。
五、總結:最輕便的10000mAh移動電源
臺電S10移動電源采用了一個稍顯復古的外觀設計,高光的外殼和三明治的造型非常常見但也非常耐看。身材方面倒是不愧封面上的Slim之名,能裝下10000mAh的電池的機身卻在尺寸和重量都相當接近于一部 iPhone 8,便攜性呼之欲出。
充電方面,按理說使用臺電S10移動電源的USB接口為華為Mate 10充電,應該按照5V/2.1A的速度進行,但是實測時充電卻是以5V/1.5A左右的功率進行充電。
所幸的是4000mAh的Mate 10充電時間也控制在了2小時左右,而且功率保持十分穩定,在達到80%電量,進入涓流充電前一直保持最大輸出。
但若想完美發揮15W的充電速度,就必須得額外準備一根Type-C to Typc-C的充電線,這著實是對臺電S10的便攜性打了個折扣。
而其自身的充電時可以達到12W,1小時即可充入50%的實際可用電量,日常使用隨充隨走,不過臺電S10并未標配快充頭,實在有些遺憾。
前文已經說過,移動電源是如今出門的標配,很多人逛街都會把移動電源帶身上。相比什么快充、大電池,大家平時日常出門其實更在意的是移動電源的尺寸,畢竟誰也不想拿上一塊板磚出門不是。
臺電這款S10移動電源作為日常通勤、出街時使用可以說是十分合適了,不過其179元的售價怕是會讓不少消費者心里好好考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