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朋友對電腦的硬件了解較少,購買電腦時,聽到硬件配置參數,不知是說的哪一部分,今天 我來帶大家補一下電腦硬件內容,會使你知識面大漲,成為行家!
看完文章的朋友,你的關注,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一、世界是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
(日期好特別呀,難怪現在的計算機已經是我們離不開的“大眾情人”了!)
龐然大物:占地170平米,有18000只電子管組成,重30噸,耗電功率150千瓦
這是一個 電子數字計算工具
這是個龐然大物,怎么沒看見顯示器、鍵盤、鼠標呀?呵呵,當初的計算機的功能就是一個高級計算器,能編寫簡單的程序、只能用來進行計算。
用途: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做何用?打仗! 計算“彈道軌跡”,讓炮彈有效命中目標! 看來,當初“來者不善”呀。
二、最早的中國計算機(不是電子的)
采用 “N進制”處理數據,實現快速計算,有“口訣”就是程序規范
據說,在大英國歷史博物館中就收藏著中國古老的珠算,命名為“機械計算機”。
珠算就是計算的工具,并且很好的利用進制的方法,完成了復雜的計算。可不要小瞧這個珠算,上世紀50年代,中國沒有電子計算機,幾百個科學家,就是用珠算的計算方法,完成了大師的原子彈爆炸實驗、氫彈爆炸實驗、東方紅衛星發射的數據計算工作,功不可沒!大大的贊!
三、計算機之“父”
(注: 他是設計師之一,因為他提出了計算機發展架構理論,所以稱 計算機之父。他不是制造計算機的)
牛不牛: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因為他,計算機CPU 只認二進制 01010 1
四、現代的 計算機硬件介紹(下面 才是你要了解 的硬件 配件 )
1、主機、 顯示器、鍵盤、鼠標、音箱 (這些都認識,不詳細介紹了)
工作過程:從鍵盤輸入數據給主機中的CPU。主機把處理結果 在顯示器上顯示輸出 ,在打印機上打印輸出。
2、主機內的配件:
(1)主板:為各部件供電、為各種控制信息、數據信息提供傳輸通路。主板又稱“母板”、“線路板”。
這個印刷線路板有好幾層呢,哪個廠家說有自己的品牌的主板,就是自己的技術團隊自主設計的主板布局、線路走向。有好的主析設計,便于配件的裝配、元件的散熱,好的設計電路走向,使配件工作效率更高。
(2)CPU:CPU是計算機的心臟和大腦,負責 信息的控制指揮 和數據的計算處理
CPU 的速度,代表了計算機的速度,代表了計算機的數 據處理能力。所以,看CPU型號就知道這個計算機檔次。就好比,看一個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就知道這個車的性能和配置。
當初我們常說的“奔三”電腦、“奔四”電腦、雙核的計算機,i5 i7 AMD , 就是指的CPU。
不要跟我談 計算機“牌子”,這些品牌的公司,他們都不制造 CPU。 "牌子"說明不了 你的計算機的檔次高低!
CPU 的主要廠家:英特公司 Intel 和 AMD 公司,
當然, 中國也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龍芯、神威; 中國的”天河 II 號超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世界第一,甩美國好幾條街。 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也有國產自主品牌的CPU
中國的CPU芯片 剛產生時,有個小名,我不告訴你,自己查!
(3)硬盤; 硬盤就好比是倉庫,容量越大,存儲的內容越多。
存儲容量單位:GB TB 如 500G的硬盤, 2TB的硬盤; 1TB=1024GB;
硬盤分“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
機械硬盤:容量大、相對于固態硬盤 速度慢。因為通過電機轉動,帶動盤片旋轉,用磁頭來讀寫數據,這一系列過程,肯定耗費時間不少. ,如圖:
機械硬盤 容量大,傳數據時 需機械機構配合,(每分鐘 可轉 5400轉,7200轉)
固態硬盤:相對機械硬盤來說,容量少,但速度快。因為沒有機械裝置,屬于芯片存儲、電子數據交換,所以肯定比機械硬盤速度快的多,因此才會有 使用固態硬盤,7秒完成開機啟動,爽!
4、內存:在硬件配件中稱 “內存條”
電腦的速度(按順序來說)主要依照CPU的速度、內存的速度,再輔加硬盤的速度 ,來決定 。
內存是程序的運行空間,與硬盤比較,內存容量越小,但運行速度快。
主板上的中的內存容量 越大,程序運行越流暢、處理數據越快。
若內存接觸不良或內存損壞了,則系統沒了的運行空間,計算機是肯定是不啟動的。
現象:內存損壞后,屏幕黑,不顯示任何啟動信息、主機不啟動。 電腦不啟動的故障80%的原因是內存接觸不良或有故障。
看好了,哪些黃色的小條是數據傳輸線路,是鍍金的。 號稱“金手指”
5、顯卡: 顯卡有 “集成顯卡” 和 “獨立顯卡”
顯示器的的數據線,連接到主機內的一個負責顯示的卡上了,這個卡簡稱 顯示卡(簡稱 顯卡)。
顯卡上也有芯片組,也有顯示內存(顯存)。主板上插有顯卡,則WINDOW操作系統處理圖形數據時速度會大大的提升。
所以,購置電腦時,主機內有無顯卡是一定要考慮的事。當然了,沒有顯卡,主板上肯定會有負責顯示數據處理的顯卡芯片來工作,這個芯片直接 焊接在主板上了,我們稱“集成顯卡”。
如果電腦有獨立的顯卡,稱為有“獨顯”的電腦。
只有集成顯卡的電腦運行時,圖形、視頻處理時,要分占CPU的運行資源來處理顯示數據,所以,這就是采用集成顯卡電腦, 在關鍵的時候,總感覺計算機運行有些慢的原因。
這些都是 獨立顯卡。 集成顯卡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6、聲卡:有兩種 “集成聲卡” 和“ 獨立聲卡”
集成聲卡,是以芯片的形式焊接在主板上了。現在的電腦,用集成聲卡的音效足夠普通人的享用了。 所以,一般,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都用的集成的聲卡。
如果你是音樂發燒友、視頻剪輯愛好者,一定要買個獨立的聲卡喲。如下圖。
聲卡后面的接口,連接音頻線
這是集成聲卡的接口,在主板上直接“焊接”著呢
7、主機箱后面板 (這些接口連接外部設備:顯示器、打印機、鼠標、鍵盤等)
至此, 電腦所使用的相關配件已經介紹完。
看完文章了,千萬別忘記關注, 可私信咨詢相關知識,你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
么才能成為電腦高手?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事實我們對電腦高手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我總結了下,有三類這種所謂的高手:
⒈熟悉電腦使用,特別善用各種快捷鍵。2.能快速解決電腦遇到的各種軟、硬件問題。3.其他不一定怎么樣,最突出的是會編程。
見過很多同學所說的電腦高手,了解后才發覺,這類人最主要的技術就是快捷鍵用得比較溜而已,看起來比較酷,然后就成為眾人眼中的“高手”了。
第二類,更接近電腦高手這個稱謂。客戶公認的電腦高手大多是這類人。可是沒有人能解決所有的軟、硬件問題。不但要求對電腦硬件比較熟悉,而且要對各種軟件也比較熟悉。很多客戶是,你能幫他解決問題,就認為你是高手,如果有一、兩次不能解決,立馬認為你不是高手。
第三類,看起來了真的是高手。可是這類高手,未必能幫你解決電腦上的問題,甚至連裝個系統,連個打印機都不一定能搞定。綜合以后,我覺得真正的電腦高手,是以上三類的綜合。最主要的一點是愿意不斷的學習。想做電腦高手,大致需要熟悉了解電腦硬件及軟件的使用等,后面在需要點編程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1.熟悉基礎硬件,拆裝及連接熟悉電腦組成:CPU、主板,內存、硬盤,電源等。熟悉基礎硬件的安裝。加內存,加顯卡,換硬盤及電源的時候才能搞定。這些是最簡單的。因為分工不同不一定要求能對主板進行維修,但是換一下硬件的能力是必須要具備的。
??再進一步熟悉各款主板,CPU,顯卡等硬件品牌性能參數甚至價格。能熟悉一臺計算機怎么配置更合理,能達到客戶的各種需求。因工作性質不同,拆裝硬件是必須要掌握的。
2.系統安裝熟悉硬件后,就必須要熟悉系統安裝。熟悉系統安裝的各種方法。硬裝,ghost安裝,PE下安裝,甚至網絡克隆,系統封裝等。?電腦大部分系統問題,都是通過重裝系統解決。如果連系統安裝的各種方法都不熟悉,怎么來說,這高手都是有點勉強吧?
?3.各種軟件的安裝及使用很多電腦城的高手,其實就是對基礎硬件特別熟悉,安裝系統也很熟悉,在加上能安裝各種軟件,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是了不起的高手了。各種各樣的軟件很多,我們不可能都熟悉,只能說盡量熟悉。可是有些客戶就認為,能幫他們快速處理各種軟件硬件故障,你就是高手。只要處理不了,立馬認為你太差。還有真正的電腦高手是中立者,中立的評價各種軟件,不能依據自己的喜好,給客戶安裝軟件。?
4.網絡設置能做網線,連接設置各種網絡設備。沒有網絡,電腦發揮不出更大作用。網絡設置必須是要熟悉的。
5.辦公設備的安裝連接打印機,掃描儀等辦公設備的安裝和連接。
⒍系統優化能快速優化電腦系統。系統優化是經常要幫客戶處理的其中一個問題。我前面寫過具體優化方法。
7.熟悉各種快捷鍵能熟練使用各種快捷鍵,快速操作電腦,能為你帶來想不到的效果。
?8.能利用一定的編程知識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不一定是程序員,但是掌握一定的編程知識。能為解決電腦上的各種問題帶來方便。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一直學習。如果每一方面都比較好,加上心態夠好的,那是極品的電腦高手。也許只存在理想當中吧。
我所見過的高手都是有一定側重面,但是都是綜合能力比較強的。有興趣的可以按這個方向去學習,成為自己心中的電腦高手。你認為的電腦高手是怎么樣的呢?如果有用請轉發,想看到更多請關注我
樣的組裝電腦預算,為什么組裝出來的電腦性能卻不一樣呢?這就是組裝電腦的魅力所在,組裝電腦具有硬件選擇的靈活性,電腦高手組裝電腦都是按用電腦的需求針對性選擇電腦的配置,所以說:組裝能滿足使用需求配置的電腦才是組裝電腦的精髓部分,那如何才能組裝一臺滿足使用需求的高性能電腦呢?
高性能組裝電腦
決定電腦性能的硬件介紹
電腦中決定電腦性能的3大硬件主要是:CPU、內存條和顯卡硬件。CPU是電腦的綜合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是電腦中收發指令的核心硬件,CPU好比人的大腦,用戶對電腦的操作是CPU執行命令,可見,CPU是電腦中最重要的性能決定性硬件。內存條是CPU的忠實擁護者,CPU處理和運算數據都需要內存條的大力支持,內存條的內存容量也是第一個分配給CPU使用,CPU使用之余,內存條還需要為各類用戶軟件提供臨時存儲和加載空間。顯卡是屬于輸出型硬件,顯卡也是執行CPU的命令,顯卡主要負責局部渲染和圖形數據轉換與輸出的任務。
電腦硬件組成
組裝電腦時必須遵循硬件選擇的針對性原則和硬件性能的對等性原則
盲目選擇電腦硬件進行組裝電腦會失去方向,根據自己的用電腦需求來針對性選擇硬件配置才是光明的選擇,針對性選擇電腦硬件配置可以明確電腦的性能和價格,一臺性能優秀的電腦硬件配置絕對非常對等,所以,組裝電腦時硬件配置的選擇要均衡,切不可出現高CPU低顯卡和高顯卡低CPU的性能不對等現象。說到這里大家應該了解了組裝電腦中最重要的幾個關鍵性詞語了,硬件配置的需求針對性和硬件配置選擇的性能對等性。
按需選擇電腦硬件
一般游戲配置電腦選擇intel處理器,制圖配置電腦選擇AMD,CPU選擇至關重要,CPU的主頻數越高其性能就越理想,CPU可以適當彌補顯卡的不足,但顯卡不能彌補CPU的不足,辦公配置的電腦無需安裝顯卡硬件,裝顯卡也是擺設,毫無實質性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常見游戲,6GB顯存的顯卡已經可以“通殺”了,內存條選擇16GB就會出現內存容量過剩的現象了,搭配16G內存和6GB顯卡的CPU不能低于I5-7500或AMD銳龍R5-2600。專業制圖電腦對內存條要求比較高,盡可能選擇大容量內存條,顯卡也要選擇專業圖形渲染顯卡,CPU的選擇當然是線程數越多越好。
本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侵權盜用,一經發現維權到底,全網監測侵權必究。原創作者:王李軍,本文作者:王李軍。最后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評論,記住,點關注不迷路,下期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