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統計時間周期為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產品測試成績樣本不低于5000個,所以新發布的RX 5700系列、RTX 20 Super系列未計入,等年終榜單再看。
性能方面,NVIDIA壟斷了前六名,圖靈架構半專業卡、官方號稱終極PC顯卡、定價高達20999元的Titan RTX高居第一,其次是消費級旗艦RTX 2080 Ti,接下來是帕斯卡架構的半專業卡Titan Xp。
AMD Radeon VII只排名第七,它前邊還有GTX 1080 Ti、Titan X、RTX 2080,而有消息稱Radeon VII已經進入停產退市階段,而無論是之前的Vega 64還是最新的RX 5700 XT都缺乏絕對性能,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AMD顯卡將徹底放棄高端領域。
TOP20名單中,NVIDIA拿到了多達14個席位,TOP10更是獨占8個位置,和去年的態勢差不多。AMD整體排名略有提升,不過產品乏力,AMD R9 Fury這樣的老前輩都還在堅持著。
最受歡迎榜單上,NVIDIA更是十占其九,AMD唯一上榜的是RX 580,不過第三的排名還不錯,去年可是勉強進入TOP10。
GTX 1060 6GB、GTX 1050 Ti兩款帕斯卡時代的中端主流仍然是大家最愛的菜,特別是上半年經過不斷降價,性價比更加突出。
RTX 2060、GTX 1660 Ti、GTX 1660這些圖靈架構新卡陸續上榜,取代了GTX 1070等老型號,但排名仍然靠后。
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實話說手機目前看來早已經脫離“電話”這一簡單功能了,特別是安卓系統的普及,實話說不少人手頭的手機基本上除了是蘋果的智能手機就是安卓的智能手機了,因此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實際上基本上電腦擁有的功能和軟件,手機都可以通過軟件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也就是說,手機實際上定位為移動智能通訊終端才是真正的命名。
當然,作為目前日常生活中人民接觸的最多的數碼產品,像電腦一樣,智能手機同樣是需要像電腦一樣擁有CPU,內存,存儲等基本配置的,因此對于不少人來說,手機除了外觀和顏值好,攝像以及屏幕是否出色外,硬件跑分性能往往也是不少人看中的一個指標,因此在國內,目前安兔兔和魯大師算是最為知名和成熟的跑分軟件了,因此就在安兔兔發布了2016年年度手機性能排行榜后,在今天魯大師也發布了2016年度手機性能排行榜。下面對比一下。
可以看到,除了安兔兔把iPhone7和iPhone7 Plus排在第一第二位外,實際上整體排名安兔兔和魯大師算是大相徑庭的,例如魯大師性能排名第一的是華為MATE9,而在安兔兔的2016年排行榜里面,則是基本上沒有看到華為的任何手機,而安兔兔里面連續上榜了兩款的小米手機——小米5S和小米5S Plus以及VIVO Xplay6,在魯大師則是只上榜了一款小米5S,未見vivo,同時魯大師上榜了的360 Q5 Plus,nubia Z11,聯想ZUK Z2Pro等手機,在安兔兔都是沒有上榜的。
當然,安兔兔和魯大師官方也說這些排名顯然是僅供參考的,不過實話說在安兔兔里面完全排不上名詞的華為MATE9.到了魯大師那里就直接變成排名第一的機器,可以說這兩個榜單的差異化也是較大的。
大師2021年Q1季度消費級PC硬件排行數據包含2021.01.01-2021.03.31魯大師PC新版測試數據,本榜單僅展示top30排行。為減少小眾產品(服務器)沖擊榜單,使得榜單更具參考價值,數據采樣選取測試個數超過5000以上數據,了解詳情請前往魯大師公眾號(lulunews)查詢天梯榜。
魯大師PC新版重建測試算法引擎、改造內存硬盤測試、新增AImark和顯卡光追測試,擁有全新分數體系。天梯排行榜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擁有非常詳盡的硬件排行信息,可能是中國時間跨度最長、數據樣本量最大、硬件信息最詳細的硬件數據庫之一。
PC處理器排行:AMD表現搶眼
魯大師PC新版拉高了分數段位,CPU突破百萬的情況不常見,但突破50萬的在新版中已經遍地開花。
持續霸榜兩年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性能怪獸依舊穩穩的坐在屬于自己的王座之上,只能說英特爾不給力,能夠打敗AMD的只有AMD自己了。雖說在Q1季度AMD推出了Threadripper PRO 3995WX處理器,然而在昂貴的售價面前還是有很多玩家選擇了退卻,最終因為數據量無法滿足魯大師PC上榜要求無緣Q1榜單。
CPU排行與去年年度排行相比沒有特別大的變化,CPU產品迭代慢,產品上新也慢。縱觀整個榜單的前十位,top 5中留給Intel的只有1個非常靠后的席位,獲得者也都Intel i9系列后綴為“XE”的旗艦處理器。而這款i9-10980XE最終平均跑分也止步92萬分,與百萬大關失之交臂。臺式機處理器榜單中Intel的排名多集中與榜單中部,且占據了超半數的席位,從榜單中可以明顯看到,Intel產品性能跑分差異化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Q1榜單新出現了英特爾11代處理器的身影。第十一代酷睿目前一共發布了i9、i7、i5合計19個型號,沒有i3。但能上榜的也就是i9-11900K、i7-11700、i5-11400。排名最靠前的i9-11900K在核心數量上其實是要少于上代對位旗艦i9-10900K的,工藝制程仍舊留在了14nm+++。單核心睿頻高達5.3Ghz,相比于上一代產品來說核顯升級較大,也比上一代酷睿處理器多了4條PCI-E通道。
在桌面端大殺四方,在移動端AMD也沒閑著。
桌面端AMD系列產品布局顯得非常老道,線程撕裂者系列守住性能巔峰、銳龍R9系列站穩高端地位、銳龍R7以及銳龍R5系列則負責蠶食Intel的中端市場。在移動端的AMD就激進多了,或許是前幾年AMD翻車導致移動端沒人敢用AMD,移動端市場白白流進了Intel口袋中,AMD憑借銳龍回歸移動端后顯得非常生猛,時常出現AMD低壓CPU吊打Intel標壓CPU的情況。
在移動端性能榜單中,top 5全部被AMD收入囊中,11代Intel i7兩款產品只能蝸居第六、第七位。而這兩款產品也是top 10中僅有的兩款Intel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榜單中位列第13位的AMD銳龍R5 5600U低壓處理器已經成功超越了Intel10代酷睿旗艦產品i9-10885H處理器。
CPU熱門榜:旗艦產品難覓蹤影
相比于CPU性能榜的AMD一邊倒,CPU熱門榜單則是完全相反,性能失利的Intel反而在熱門榜上揚眉吐氣。性能榜意味著技術實力,而熱門榜則是意味著銷量。CPU熱門榜中上榜的產品背后都有大量基數的用戶支撐。
臺式機處理器熱門榜上top 5全部被Intel包攬,且上榜型號均為后綴為“F”的無核顯版本,無核顯版本處理器相比而言售價更低、性能也并沒有差不多,一經推出便迅速受到大量用戶擁戴,畢竟當CPU達到i5時獨顯就成了標配,核顯顯得非常雞肋。臺式機熱門榜AMD僅有兩款中端產品上榜。分別位于第七、第九。都是比較靠后的位置。
筆記本處理器熱門榜中AMD稍好一些,不過也是僅有三款產品上榜,分別位于第一、第四、第五名。而其他位置則全部被Intel收入囊中。
縱觀整個熱門榜單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兩個榜單中僅有臺式機熱門中第8位由Intel酷睿i9-10900K旗艦產品占據,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產品均為中高端產品。由此可見電腦處理器性能上升所帶來的價格上漲讓很多用戶望而卻步,轉而投向性能夠用價格較低的中高端產品中。中端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電腦處理器市場占比榜:AMD略有回升
Intel吃掉了整個電腦CPU市場近80%的市場份額,而留給AMD的僅有20%左右。相比于2020年Q1季度來說,AMD的市場份額上升了約3.37%,隨之而來的便是Intel市場占比有所下降,然而對于Intel超越7成的市場份額來說AMD短期內很難在市場占比上反超Intel。AMD任重而道遠。
電腦顯卡性能榜:RTX 3090穩坐卡皇寶座
去年當NVIDIA發布RTX 30系列顯卡時整個市場一片驚呼,正當所有人都以為NVIDIA將會把AMD打入萬劫不復之地時,AMD緩緩掏出了RX 6000系列,顯卡大戰一觸即發。
這場大戰也是近幾年來兩大顯卡巨頭在性能上最大的一次跨越,也是AMD旗艦顯卡首次和NVIDIA的對壘。
2021年Q1季度電腦顯卡性能榜相較于2020年年終整體變化不大,AMD RX 6900XT穩穩的守住了顯卡性能榜單top 2的位置,NVIDIA RTX 3090憑借著超越7萬分的差距穩居榜首。
RTX 2080ti以微弱的優勢超越了RTX 3070上升到榜單第7名,RTX 3060ti則是超越了RTX 2080super成為榜單第10名,RTX 3060已經降到了榜單第20名,不得不感嘆老黃刀法還是足夠精準。反觀AMD這邊,去年的旗艦產品AMD RX 5700XT已經跌落到了榜單第25位。
電腦顯卡熱門榜:老顯卡煥發第二春
受到年初礦潮的影響,顯卡廠商之間的軍備競賽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便是顯卡大幅度漲價,在漲價礦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讓自己的老顯卡再堅持一段時間。
電腦顯卡熱門榜單中除RTX 3070外均為中端顯卡,RTX 3070也是榜單top 10中唯一一款RTX 30系顯卡,位居第6位。
值得一提的電腦顯卡熱門排榜單全部被NVIDIA占據,AMD并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席位。同時受到礦潮帶來的顯卡價格飆升影響,2015年發布GTX 960顯卡也棲身榜單第4名,晚一年發布的GTX 1050ti則是一舉沖到了顯卡熱門榜中第3位。
顯卡市場占比:AMD份額再降
2021年Q1季度AMD市場占比再次被壓縮,僅占22.08%市場份額。NVIDIA則是占據了77.92%的市場份額。
相比于2020年年終報告來說,AMD的市場份額下跌了8.16%。NVIDIA的市場份額則由2020年年終的不到7成上漲至逼近8成。
內存性能榜:超高頻內存優勢不再
內存和硬盤是魯大師新版PC改變最大的部份。內存大容量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單條1G到如今8G起步。新的測試方法中,內存插得越多得分就會越高,大位寬的分數影響還在逐步的提升。同時,在新的分數體系下,內存和硬盤的性能跑分也來到了十萬級。
隨著內存技術的發展,高主頻=高性能的固有認知將會被改變。在電腦內存性能排行榜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榜單top 10中僅有一款來自影馳的主頻為4000MHz的產品,并且這款產品也只是位居第三名。除此之外top 3中其余兩款內存均為3600MHz中高頻內存,分別被芝奇和威剛奪得第1、第2位。而內存巨頭三星則是差點跌出top 5位于第5位。超高頻對于內存性能的提升則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內存占比排行榜:金士頓獨大
內存榜單相比于2020年年終來說變化并不大,top 3依舊是金士頓、三星、海力士三巨頭。金士頓內存市場份額上漲1.11%,直接來到了24.66%,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其他品牌的綜合,而海力士市場占比則是出現略微下降。
除了市場占比前三之外,排名第四的威剛與排名第10的金泰克拉開了將近4倍的差距,看來短時間內其他廠商難以逾越top 3的大山。
硬盤性能榜:PCIe 4.0屠榜
從機械時代而來的硬盤吞吐算法由于峰值不足,導致有分數溢出。PC新版全新算法下,除非硬盤性能再翻100倍,否則都不會再出現“1000”分現象了。
有PCIe Gen 4技術加持,硬盤的讀寫速度達到了堪稱恐怖的數值,在原生支持Gen4技術西數WD_Black SN850以順序讀取速度7000MB/S、順序寫入速度5300MB/s的高傲姿態奪得硬盤性能榜榜首寶座。整個硬盤性能榜top 3全都是支持PCIe 4.0的硬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四位的三星PM981在跑分上并沒有比排名第三的影馳HOF Pro低太多,雙方僅有不到1萬分的差距。除此之外三星還占據了整個硬盤性能榜一半的席位,存儲大廠果然名不虛傳。
硬盤占比排行:頭部廠商瓜分超四成市場
相比于三星在性能上超越對手來說,市場表現就要稍微拉垮一點了。硬盤品牌占比榜top 3的西數、三星、金士頓三大巨頭屹立不倒。相比2020年中來說西數、金士頓等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市場份額上漲,而三星則是top 3廠商中唯一一個市場份額降低的品牌。
位居top 3的三大廠商占據了44.2%的市場份額,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整體占比較2020年年終報告變化不多,固態硬盤依舊占據超75%的份額,機械硬盤占比再次被壓縮至24.15%,隨著SATA固態硬盤的降價,機械硬盤被淘汰的進度再次加快,但取決于機械硬盤優異的存儲量,短期來看機械硬盤未來仍有一席之地。
縱觀今年的榜單,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依舊牢牢占據CPU榜單top 1無法撼動,看來想要打敗3990X就只能指望AMD自家的Threadripper PRO 3995WX了。GPU榜單則是一場完完全全的軍備競賽,AMD和NVIDIA在top 3打的不可開交,戰況一度激烈到AMD去年的顯卡產品僅有一款RX 5700XT留在top 30內,接下來顯卡市場最大的看點莫過于大喊“狼來了”的Intel Xe獨顯。
超高頻內存對于內存的性能提升稍顯疲態,3600MHz的中高頻內存開始上位并占據了內存性能榜8成席位。Pcie 4.0固態硬盤性能爆發強勢占據top 3位置,但并未與頭部廠商的上一代NVME硬盤拉開較大差距,Pcie 4.0的潛力還有待廠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