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配置的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在性能上可能存在差異,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1. 散熱能力:臺式機通常擁有更大的散熱空間和更高效的散熱系統,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好地處理高負載工作,而筆記本電腦由于體積限制,散熱系統相對較小,可能在高負載時出現性能下降。
2. 功耗和電源管理:筆記本電腦設計時需要考慮電池續航,因此它們的組件(如CPU和GPU)往往采用更低的功耗版本,這可能導致性能上不如臺式機的同類組件。
3. 組件性能:雖然配置相同,但筆記本電腦的CPU和GPU等核心組件可能是為移動設備優化的版本,這些版本在性能上可能不如臺式機的桌面版本。
4. 內存和存儲:筆記本電腦可能使用不同類型的內存和存儲設備,例如低電壓內存(LPDDR)和固態硬盤(SSD),這些設備在性能上可能不如臺式機使用的內存和存儲設備。
5. 擴展性:臺式機通常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可以更容易地升級硬件,如添加更多的內存、更換更快的CPU或更強大的GPU,而筆記本電腦的升級選項通常非常有限。
6. 使用場景:筆記本電腦設計用于便攜性,而臺式機則更注重性能和可升級性。因此,即使配置相同,筆記本電腦在設計時也會考慮到移動性和電池續航,這可能會犧牲一些性能。
7. 屏幕和外設:臺式機可以連接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以及更豐富的外設,如多個USB設備、高性能鍵盤和鼠標等,這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8. 系統優化:臺式機操作系統可能針對桌面使用進行了優化,而筆記本電腦操作系統可能更側重于節能和移動性。
總的來說,盡管配置相同,但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在設計、使用場景和性能優化方面的差異,導致了它們在實際使用中性能的不同。
先提一下,今天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最近這兩個月,無論是修的還是買的,客戶都還是比較多的,也算是我們電腦行業的一個旺季,畢竟6月份高考之后,筆記本的熱度都是在上升的,應該會持續到10月份。
現在大家想查一些資料,或者想要自己動手升級自己的電腦都很容易查找到想要的視頻。然而這些視頻都是經過剪輯的,或者說是對方反復拍攝。
可能一個下午拍了五六遍,經過剪輯加工,最終呈現在大家的眼簾,那像這種視頻一般都會有兩方面內容。
一方面是今天的這個主題他會完整的給到你,比如說清灰的過程,比如說更換硬盤的操作等等之類的,還有另一方面就是推廣收入,在這個視頻中需要用到哪些工具,然后他們提供鏈接讓大家購買他所使用的產品,內容前后也是連貫完整的。當然這個也很正常,畢竟單靠流量的收入也是相當有限的,并沒有什么問題。
今天我想說的是很多朋友看了他的視頻之后,其實還是會卡在一些細節上的。對于普通人來說,大致的操作看了視頻也都了解了。但是細節上有些視頻是直接跳轉,比如說他會告訴你后蓋有多少顆螺絲,哪一些墊片下面有隱藏螺絲,然后告訴你把拆下來的螺絲如何排布,方便安裝回去。接下來他可能直接跳轉到取下后殼的過程。
這里卡點在哪里呢?主要是很多人后蓋都打不開。一方面是不敢太用力怕弄壞自己的電腦,畢竟電腦都是幾千甚至大幾千的。另一方面是對內部結構不是特別了解,也不習慣使用卡扣卡片,怕太往里撬壞元器件。那這里過不去的話,那后面只能是把螺絲上回去送電腦店去操作了,這種情況也遇到了挺多的。
主要現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特別聽話,不像我小時候家里看到帶有螺絲的像玩具,遙控器這些拿來一上手就給拆了。雖然也被教育過幾次,但也是屢教不改,下一次看到還是會繼續拆。
那相比較而言,我看了視頻,我是能拆很多沒有經驗的朋友就卡住了。畢竟里面的技巧需要去感受,卡扣的特性也要熟悉。
還有一些客戶直接卡在擰螺絲的階段。比如前段時間有一個大學生想要升級固態硬盤,購買到貨之后里面還貼心的配有了拆機工具:拆機卡片和螺絲刀。不過這種螺絲刀一般我們不建議直接使用。因為這種工具其實都是很劣質的不好用。既然到我們這里了,大家應該也知道最后他把螺絲擰花了。感謝線上賣家的螺絲刀,給我們掙了一頓飯錢。
還能擰,不是特別嚴重
講了這么多,看著只是舉了兩個例子,其實拆機最重要的幾點上面都提到了。這里就簡單給大家整理一下。
首先要去除手上的靜電,網上推薦是買手環,我的推薦是去洗個手或者摸一下金屬去一下手上的靜電,第2步就是看一下人家怎么拆這個機器的注意螺絲的分布和隱藏螺絲。用螺絲刀直接擰開就好了,但是螺絲刀一定要用帶磁性那種,這點特別重要。接下來就是膽大心細的操作,拆后殼,拔電池之后再按開關兩三下放電,接下來就可以升級內存或者加裝固態硬盤了。不過安裝回去的時候也要細心,不要放松警惕。
其實就是膽大心細再加一把螺絲刀,我知道有很多朋友看了這些,可能還不如看視頻來得清楚。也知道有些朋友已經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了。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在全球最大規模5G網絡之中的朋友,不知有誰注意到最近的一條新聞?對,就是“我國成功搭建國際首個智能與通信融合的6G外場試驗網”。
5G用得正美滋滋,6G就要安排上啦?
是這樣的,其實,全球6G技術的競賽已經如火如荼一段時間了,就像你上面看到的,中國通訊界的表現還很亮眼呢!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6G到底奇妙在哪里,美妙在哪里,為啥說它可不止于5G“+1”?
不只是“快”
從1G到5G,再到初露鋒芒的6G,每一次迭代都不止于數字“+1”,更是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變革。
6G最直觀的升級,大概就是數據傳輸速率“質”的飛躍。“理論上,6G可使數據傳輸速率提升至5G的100倍以上,達到每秒數十GB甚至TB級別。”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專家劉光毅說,下載一部1GB的電影,在5G網絡環境下最快需3秒。到6G時代,這個時間將壓縮至1秒以內,甚至0.03秒。
更低的網絡延遲,也是6G的關鍵進步之一。“5G的標準時延是毫秒級,6G網絡傳輸時延將有望達到微秒級,也就是眨一下眼睛用時的千分之一。”劉光毅說,時延的跨越式提升,將使許多實時應用性能大幅提升。
更令人期待的,大概要數6G不可思議的融合之力——6G將提供三類融合,通信與感知的融合、通信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天地的融合。
相比5G,6G網絡的連接節點數量有極大擴充,連接的終端設備也將呈指數型增加。“未來6G連接的對象不僅是人,更包括無處不在的智能體、機器人等。”劉光毅進一步解釋,6G網絡憑借超高的連接密度,能使每平方米都能連接上百臺設備,從而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深度互動。
語義無人車通信平臺
6G,“6”在哪兒
還記得嗎?4G登場的時候,移動通信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帶來了手機導航、手機游戲、手機購物、手機支付等數不過來的手機應用,從多個維度改變了我們與這個世界連接的方式。
俱往矣!第一代移動通信賦形于笨重的“大哥大”,價格高昂、質量較差;第二代移動通信解決了語音通話的問題,引入Sim卡的手機愈發小巧,打電話的費用便宜了許多,短信也在此時亮相;3G時代擁抱互聯網,手機傳輸圖像和音頻成為可能;迎來4G,人們利用智能手機推開了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大門。
比4G更快的5G,改變的不只是消費互聯網,還有產業互聯網,它培育了新的產業生態、商業模式,加速了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截至今年上半年,5G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74個,行業滲透率超76%。5G商用5年來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5.6萬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14萬億元。
如果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產業,那6G會改變什么?
“6G時代,我們將見證一種前所未有、隨時隨地的連接重構我們的世界,我們稱之為‘萬物智聯’。借助這樣的連接方式,人類社會有望走向‘數字孿生’與‘智慧泛在’,迎來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交互融合。”劉光毅說。
也可以說,第一次互聯網浪潮連接了計算機,第二次互聯網浪潮連接了人。新一代互聯網浪潮則將更加智慧地連接起萬物。
萬物智聯的前提是無處不在的連接。“一直以來,泛在連接都是信息通信網絡演進的核心方向。我們期待在6G時代讓通信網絡觸達所有人,使之成為堪比水電的社會核心基礎設施。”劉光毅說。
如何成為未來社會的“水”和“電”?劉光毅進一步解釋,6G將融合地面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深海遠洋網絡,構建起涵蓋陸基、空基、天基、海基在內的全空間立體通信網絡。
泛在連接帶來的萬物智聯,將實現全息交互、通感互聯、智能交互,塑造生產的智能化、公共服務的普惠化、社會治理的精細化。
更直觀地說,人與外物乃至環境的交互模式將大為改觀。“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喚醒電子設備中的智能助手。未來,我們不僅有空中手勢交互這樣的視覺交互,還會有眼球轉動這樣的體感交互,甚至于情感交互、腦機交互……6G技術可以讓我們的五感都成為交互的起點。”劉光毅說。
如此神奇的“通感互聯網”,不僅讓沉浸式體驗變得如呼吸一般自然,更將改變我們日常的千行百業,大事小情:坐在家里,也能吹上馬爾代夫的海風,觸摸海邊的沙礫;北京的醫生可以為非洲的病患實施手術……
加速刷新“進度條”
6G既然這么“神”,啥時候才能接入我們的生活?
“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是通信行業的發展共識。5G大規模商用之際,也是各國布局6G研發之時。
如劉光毅所言,6G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網絡架構、無線通信、無線組網三大方向:“架構方面,不僅要有可實現智慧內生、算力內生的新型網絡架構,也包括滿足低成本試錯、智能化決策、高效率創新的數字孿生網絡;通信方面,需要在超大規模天線技術和新型無線傳輸技術等多個方面有所突破;組網方面,多頻段融合組網、異構融合組網、新型無源物聯網、網絡化通感一體技術都是必須實現的。”
要實現海陸空全覆蓋的泛在連接,星地網絡的建設部署對6G尤為重要。“首先,衛星與地面站要能夠實現穩定的高效傳輸;其次,優化信號接收和處理能力,加強地面段的接收技術,以應對高頻段通信的挑戰;第三,發展先進的衛星計算技術、增強星間鏈路技術,令衛星之間的高效數據傳輸與協同成為可能;再次,以人工智能技術為網絡自組織賦能,確保星地網絡智能化。”衛星制造企業微納星空副總經理周鑫這樣概括。
建設這樣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不能不把安全作為首要關切。“如今衛星互聯網已應用于智能駕駛、天地測控、物聯網等豐富場景,隨之而來的是包括信號干擾與阻斷、供應鏈攻擊、密碼安全攻擊等多種潛在威脅。”盛邦安全董事長權小文坦言,唯其如此,攻克核心加密技術,對6G組網而言是頭等大事。只有筑牢安全防波堤,6G才可能帶領我們駛向充盈未來感的智能新藍海。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