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善變的,可能前一秒說自己抵觸燈紅酒綠,下一秒就在舞池里狂扭腰肢。我的裝機歷程也是如此“蒙太奇”——在忍受了全黑無光效的靜音機箱幾個月之后,我還是覺得側透+RGB燈效才符合我的審美,于是一番折騰,將“悶不吭聲的大壯黑”拋棄,下面這臺比較招搖的“燈效主機”滿臉媚態(tài)的出現(xiàn)在桌旁。嘖嘖,光效不敢說多炫,但我骨子里的“愛慕虛榮”可見一斑。
坦白講,TT挑戰(zhàn)者H3機箱是朋友送的,市售新品359大洋,表面看是賺了;6個TT玲瓏RGB機箱散熱風扇是狗東入手,其中3個一組是帶專用控制器的套裝,由于所在地只有這么一件,另外3個只能買單件,總價336快抵上H3機箱了;如果加上同樣為了湊齊7個風扇燈效而入手的是TT彩虹D400P CPU散熱器,那就是“燈比箱貴系”,機箱少花的錢都被RGB散熱器扣掉了,然后我還得請朋友吃飯,喵喵喵?
書歸正傳,開箱體驗。膠帶有開封,但箱子全新。挑戰(zhàn)者H3標準版就是無自帶風扇,所以我算是被“無扇”給套路了。
還記得B站裝機猿大神曾說過,送風扇的機箱才是真良心,因為即使是最平價的風扇三四個也要八九十,更何況我這一套干掉將近400塊。
所以這一套無論如何我也要邊裝邊記錄,細數(shù)我的裝機經(jīng)歷,真沒有這么敗家過,我可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而且家里還有沒挖完的礦。
玲瓏RGB全套6個,12cm直徑,異形導光燈圈內有15個LED燈珠,4角均有減震軟墊,可以通過專屬控制器實現(xiàn)主板聯(lián)動和20種燈光模式。
每只風扇都帶4個螺絲,套裝內附一個風扇控制盒、三根不同主板接供電線(我的華碩主板用上12V、5V各1根)控制盒兩側各4個4pin插孔,一共可以同時控制8個TT玲瓏RGB風扇,我這次裝機帶上六個綽綽有余。
散熱器選彩虹D400P暴露了我不甘平庸的背后那費力掙扎的錢包,與玲瓏類似的LED導光圈,但光效同步是奢求。選它的主要原因跟我上次裝機類似:備用電腦CPU是自帶核顯的AMD Ryzen 5 2400G,散熱要求沒那么高,滿足“壓住”的基礎需求即可,跟6個玲瓏RGB一起假裝是“炫彩葫蘆七兄弟”勉強夠格。
大面積細密鋁鰭片+6mm直觸式純銅熱管x4根構成核心散熱通路。
裝機實踐證明,AMD平臺扣好鎖扣要“大力出奇跡”,總之處理器散熱器的減震靜音基本到位。
再來看被風扇兄弟們“反客為主”的本尊機箱挑戰(zhàn)者H3。它是TT星脈推出的一款白色中塔側透機箱,前面板呈現(xiàn)一個凹陷式的“波浪”造型,有鏡面反射效果,官方稱很耐磨;由于它以棕色高透光有機玻璃展現(xiàn)出前置3個風扇位,裝RGB風扇是首選。
開箱后前面板有覆膜保護,側透鋼化玻璃也有前后兩層塑料貼膜保護,前面板的我膜嫌丑已經(jīng)揭掉,鋼化玻璃先護著吧。
側面鋼化玻璃是后折頁+前磁吸的固定方式,與大部分側漏鋼化玻璃需要擰螺絲拆卸相比,打開TT H3機箱使用控制盒等操作要方便許多。
H3的前面板進風口分別在頂端和底部,頂部有防塵網(wǎng),頂置風扇位也有磁吸防塵網(wǎng);二者之間的部分橫向安置了按鍵、插孔,包括2個USB3.0接口。頂部黑白配布局看著蠻舒服,Thermaltake星脈的LOGO也不突兀,給設計師加雞腿。
除電源、重啟鍵外,TT H3專為機箱風扇設置了一個外置LED控制按鍵,主板控制盒接線啥的可以少一些燒腦過程。
這只機箱的“黑白配”設計也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比如鋼化玻璃黑邊框與機箱的純白色鋼板交界處,下圖可以看到電源倉有側透視窗。
折頁開合角度很大,可以折到機箱背面。
當然在裝機過程中,直接拆掉玻璃更放心,可拆卸式設計是靠譜的。端住玻璃順著折頁向上一提即可取下。
0.8mm厚度鍍鋅鋼板白得養(yǎng)眼,用手上下左右加死角都摸索一遍,無鋒利端面和毛茬,做工到位。從下圖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機箱有獨立的理線空間,同時把兩個2.5英寸硬盤位安置到電源倉頂棚。
另一側側板拆掉,走線槽位的空間很大,且自帶魔術捆扎帶;電源倉和3.5英寸硬盤倉基本無隔離,TT H3也為硬盤倉專配了裝卸附件,最多可以裝2個3.5英寸硬盤。
電源倉后部無擋板結構,安裝電源時直接從側面塞入再固定即可。
換個角度看,幾乎整個機箱底部都是散熱孔。
翻到機箱底部拍一張,4只圓柱防滑支腳之間,有一整塊塑料防塵板,可以整體抽拉出來除塵清理。因此H3除后部出風孔外,頂、前、底部全防塵,拯救跟我一樣的灰塵潔癖癥患者。
原來機箱拆下來的主板+SSD+內存+CPU+散熱器,以及電源已經(jīng)就緒,準備挪窩。
順序應該是先把6個散熱風扇逐一裝好再裝主板,并更換CPU散熱器,但我先裝主板了,這讓我在安裝前置三個散熱風扇時,螺絲刀不太好下手(需要在機箱內側擰螺絲,與CPU散熱器略沖突),要不說裝機時請別熬夜呢,腦子鈍,步步臭。
拆前擋板不要擔心用力過猛,一次卸下。隨后固定另外3只風扇,提醒大家玲瓏風扇側面有TT的鏤空字樣,為保證裝機美觀,線纜出線端應朝著同一個方向。
電源塞入,玩家風暴金牌全模組DQ650-M,功率完全夠用,勝在全模組,扁線更適合走背線。
風扇一多就愁理線,此前裝機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接線、理線之上。這次由于6風扇同接一個控制盒,省心許多。下圖是我一開始采用“對稱式”插接的錯誤示范,后來接電發(fā)現(xiàn)第6、7、8三個風扇(對應前面板3個風扇)無燈光同步,看了說明書才知道要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接插,調整后一邊1-4插滿,一邊插5和6,最后把控制盒用扎線固定在SATA硬盤位上,剛好平整到令我這個“整潔強迫癥患者”恢復平靜。
深度近3cm、空間寬裕的獨立理線槽讓這次走背線干得輕車熟路,下圖為證,2根魔術捆扎帶物盡其用,讓諸多線纜既沒有在機箱內部礙眼,也沒有在電源和3.5英寸硬盤倉附近躺尸,你說清爽不?
接好之后嘗試上電,周星星踩著七彩祥云來了。糟了,頂置位靠后的風扇好像朝向不對,鏤空LOGO沒漏出來,先這么地吧,布線一次好辛苦,改天換CPU、加新獨顯時再改不遲。
沒錯,2400G無需獨顯支撐,目前這套主機作為我的備用PC主機完全夠用。
其實要說全套玩光,TT最近新出了一款RGB電源,我曾吐槽了電源帶燈會被關在電源倉啥也看不到,但那是沒選匹配的機箱;以我已經(jīng)裝好的TT挑戰(zhàn)者H3來說,如果想讓機箱燈效炫麗一點,內存條、顯卡、顯卡支撐柱等都可以靈活布置。不過目前我無此打算。我是個要做富一代的人,裝燈,我點到為止;但即使這樣,我也裝了一整套玲瓏呀。
控制盒連接妥當后,點按機箱頂部LED燈控鍵,即可切換各種Color Mode;由于6個風扇有線序,部分燈效可以實現(xiàn)交替閃亮、變色等效果,有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因此我還給20種燈效模式分別錄了像,想剪輯一段視頻給大家看,但時間所限,這一篇就不展開了。
附一張雙顯示器桌面照。兩臺顯示器都是明基BL2480T,一臺去年某平臺體驗留下的,今年新入一臺組雙屏。
“主機換殼”我已經(jīng)干了好幾次了,聲明一下,我可真不是閑的。跟換著衣服穿不一樣,選擇新的機箱一定是因為舊機箱在裝機時遇到了一些硬件安裝沖突或糟坑,你會記著這些煩人的地方,并在下次拆裝硬件時提前“預支”頭疼。
而對于我來說,理線簡單、機箱內部布局清爽是一極為個重要的追求,也是玩出高品質光效的裝機基礎。從這個角度講,TT星脈挑戰(zhàn)者H3的獨立理線槽設計實用且好用——小小的理線扎帶魔術貼作用最大,這次裝機也是我背線走得最漂亮的一次。即使今后裝上獨立顯卡,從側漏玻璃望進去,機箱內部也足夠清爽,而這些布置并不需要我像之前幾個機箱裝機那樣既費腦子、又費扎帶。
顏值方面各花入各眼,但0.8mm厚鋼板、前頂?shù)兹较蛉缐m、頂部按鍵+雙USB3.0接口布局都很到位。最后,讓人感到踏實的裝機成果,還得依靠高透波浪前面板+折頁開啟式側透鋼化玻璃的設計。這種設計擺明了是在蠱惑“玩燈患者”,也讓我耗費了比機箱價值更貴的銀子去入手6個玲瓏風扇及CPU散熱器。讓我多花400塊,送我機箱的朋友是在下很大的一盤棋吧?
個是網(wǎng)上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老師,變頻電機應該怎么接線?多出來的兩根線怎么接?我也沒搞明白是什么意思。一開始他給我發(fā)了這個小視頻,變頻電機這里是后邊帶的風扇,這里是電機的接線柱。
變頻電機說:知道冷卻風扇要單獨用一個小電機,帶著冷卻風扇變頻電機和普通電機。從外觀上第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區(qū)別,普通電機冷卻風扇在電機后面軸上連著電機轉的時候也轉,給電機的降溫。普通電機可能比如用接觸器驅動,驅動就是五十赫茲,就是五十赫茲來旋轉,所以旋轉速度比較快,后邊冷卻風扇跟著轉的也比較快。
變頻電機有可能一開始輸出頻率比較低,電機轉速比較慢。這個時候如果直接帶到電機軸上跟著電機轉,風扇是不是轉的很慢?風量就不足,起不到降溫的作用。所以變頻電機就為了防止低轉速的時候保證降溫效果,后面風扇單獨用一個小電機來帶著它。
這個是電機的接線柱,當然肯定是接到變頻器上的。電機上帶了一個模塊,這個是整流模塊,整流模塊就是爆炸,給爆炸是供電的。這里輸入是這兩根紅線,這個線不是,是忘電機引的線。后面這兩根紅線輸入給模塊,模塊輸出是直流的,應該是九十多伏、一百伏的電壓給爆炸。像這種錐形電機的都是。
這樣接就用的變頻器驅動電機就不能這樣接了,是不是因為變頻器一開始頻率低,電壓肯定是不能保證三百八十伏。所以接線的時候說:風扇三根線已經(jīng)接好了,電機放過來五根線還有抱閘。但是又給我發(fā)了電路圖,也就是圖紙雖然不太清楚,但是也能看看差不多。有了圖以后肯定就明白了。
五根線不夠,放過來五根線,最起碼電機需要三根,風扇電機也需要三根。這三根接主電源,剩的兩根并風扇上,或接零保護也就這個pe線。我說pe線包含在這個八根里面沒有,他說主要是放了八根線屏蔽弄成地線了,所以九相當于九根。
他說廠子里邊不會,廠子里面人說多出來兩根讓我病風事上還是沒明白什么意思。我說除了你這個pe線,也就是說剩下六根就夠了,讓你就是給電機接個pe線這個就是外科,剩下就是說電機給他接三根,然后風扇再接三根,然后爆炸兩根來說并到這個風扇上是吧?
那咱們看他給我發(fā)的這個圖,也就是說為什么要報并到這個風扇上的,因為這個默認的說這個是他是并到這個電機上的,咱們應該把這兩根線給他拆下來,拆下來以后說給他并到風扇上。
為什么要并到風扇上?因為說這個風扇的咱們看這個是風扇,風扇用接觸器是來驅動的也就是要保證他轉速是必須快,所以說接觸器來驅動的。那這個電機是變頻器驅動的,所以說爆炸咱們看也就說他畫的圖,這個是爆炸這個模塊應該是并到風扇這個上面,那這兩他是保證他五十赫茲輸出就是三百八十伏,所以說要把這兩根線的給他拆掉。
然后從這個后邊這個風扇這里,是不是從這個接線柱上,然后給他接兩根線,就從這里也就是接上三相電源以后再從這里給他接兩根線,給他接過來以后接到這個風扇這這個電機這個模塊的兩根上,然后我就保證這個爆炸的能夠這個打開,就說只要一運行,那肯定是變頻器一運行,那這個風哨這個接觸器也吸合,一吸合以后這個爆炸也得電,因為爆炸的這個兩根線接在這個風手上,所以說這個就可以打開這個爆炸,然后就可以轉動。
那他還是不明白,也就是說我說如果主電機是接觸器驅動的話,說可以直接說并上去,你這個主電機是變頻器驅動的,所以不行,所以改并到豐壽電機上因為豐壽電機是接觸器驅動的原因就在這里,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就是很簡單也就是說,你這個變頻器然后輸出這三根線的說給這個主電機,那后邊這里是接觸器,接觸器直接到這個,這個是風射電機。
那你這個里邊原來這里這個電機后面帶著這個爆炸,用一個整流模塊,這整流模塊輸入的是三萬八十伏輸出給這個爆炸,這里是直流一百伏,那你這兩根線原來是默認是接在這個主電機是這兩個接線柱上的,但是他是變頻器驅動的。
那你這個時候一開始變頻器比較頻率比較低的話,那他這個電壓可能就不夠三十八點伏,那這個爆炸就打不開,所以說咱們不能往這里接。如果這里要是接觸器就直接這里沒問題,這里是變頻器,所以把這兩根線拆了,接到風扇電機這兩個接線柱上。因為這個是接觸器帶的,因為是一輸出就是五十赫茲,因為控制肯定是這兩個變頻器和接觸器是同時運行的,也就說一啟動,電機也啟動,接觸器吸合,風哨開始轉,爆炸也打開,就是這樣一個接線。
其實搞清楚了很簡單,很多朋友問這個問題,像這些技術知識對老電工來說都非常簡單,可能初學電工的朋友剛開始沒有接過一頭霧水,等接一遍以后就明白了,所以電工知識需要積累,干的越多經(jīng)驗越多,慢慢技術水平就增長起來了。
如果完全零基礎純小白也想做電工,也想學習電工知識,可以點擊下方裝欄卡片學習我根據(jù)自己作業(yè)電工實驗經(jīng)驗制作這套零基礎電工入門速成筆記的課程。這套課程是帶紙板教材的,也就說拍了這套課程以后有一百一十節(jié)視頻可以永久觀看。
另外在學習資料那里填寫收貨地址,看到以后會將這本價值五十的紙板配套的零基礎電工入門做成筆記,免費的按照地址郵寄給你。這套課程非常實用而且通俗易懂,是從最簡單什么是三百二十伏,什么是二百二十伏電壓開始講,所以完全零基礎純小白想學電工,學這套課程肯定沒問題,肯定能讓你學得懂,學得會,看得懂。
包括先教會各種常見電器元件結構原理接線方法,包括教會怎么看電路圖,怎么畫電路圖,各種電工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排查電路故障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如果完全零基礎純小白也想做真正有技術的電工,可以學習一下這套課程。
年六月份,Thermaltake(曜越)宣布,推出新款鋼影TOUGHFAN 12/14 Pro風扇,其風扇葉片不僅采用了特殊設計,而且為堅固穩(wěn)定的LCP材質,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緊湊高效,能夠提供更強的氣流和靜壓,以加強整體進氣效率。
近日,Thermaltake在鋼影TOUGHFAN 12/14 Pro風扇的基礎上增加了SWAFAN EX的磁吸拼接和可替換式扇葉設計打造出新款鋼影TOUGHFAN EX12/14 Pro風扇,進一步提升產(chǎn)品的設計美學與安裝靈活度,現(xiàn)已上線官網(wǎng)頁面,具體售價暫時未知。
鋼影TOUGHFAN EX12/14 Pro采用新版MagForce 2.0磁吸拼接設計,并且將Pogo pin磁吸觸點的接觸面積增加了兩倍,無論是拼接風扇還是磁吸線,都能更加方便牢固,擺脫繁瑣線材的束縛。三聯(lián)包中提供了三條磁吸連接線。同時,風扇還采用可替換式扇葉設計,玩家可根據(jù)自身裝機需要安裝正葉或反葉,不僅能夠更好地釋放風扇性能,還能保證極佳的正面觀感。此外,可替換式扇葉設也使得扇葉能輕松被拆出后用水沖洗,清灰維護同樣十分方便。
鋼影TOUGHFAN EX12/14 Pro搭載了與TOUGHFAN 12/14 Pro相同的九個的加寬風扇葉片,最高轉速可達2000 RPM±10%,最大風量為70.8/119.6 CFM,最大風壓為3.19/3.57 mmH2O,對應的噪音值分別為22.6/31.6 dB dB(A)。替換反葉之后,各項指標有所降低,最大風量為64.21/102.3 CFM,最大風壓為2.60/2.95 mmH2O,對應的噪音值分別為29.8/34.1 dB dB(A)。
全新的方形風扇框架設計讓鋼影TOUGHFAN EX12/14 Pro有著極窄間隙,后部的斜角邊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空氣泄漏,更能貼合機箱或水冷排。風扇葉片材質為堅固穩(wěn)定的液晶聚合物(LCP),能夠減少全速旋轉時的振動,保持了極低的噪音。此外,風扇的四角都配有防震橡膠墊,采用不易剝落的橡膠軟性材質,減震效果優(yōu)秀,使機箱內部運轉順暢,降低風扇與機箱間共振產(chǎn)生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