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AMD強勢回歸 Intel兵來將擋】

    因為種種原因,PC DIY市場已經(jīng)沉寂多年,各種出貨量、銷量數(shù)據(jù)一直都是慘不忍睹,很多人也直言PC已死,令人嘆息。

    尤其是在CPU處理器領(lǐng)域,AMD、Intel上演了多年的雙雄會之后,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局面。AMD因為“推土機”架構(gòu)的失敗而徹底沉淪,幾乎完全放棄了高端市場。

    Intel則憑借“酷睿”架構(gòu)獨步天下,Tick-Tock架構(gòu)、工藝逐年交替前進戰(zhàn)略堪稱雷厲風行,但是失去挑戰(zhàn)之后,巨頭也逐漸意興闌珊,再加上半導體推進挑戰(zhàn)越來越大,新產(chǎn)品的提升幅度越來越小。

    不過進入2017年之后,隱忍十年之久的AMD放出了驚天炸雷,全新設(shè)計的“Zen”架構(gòu)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yù)料,性能、功耗都表現(xiàn)堪稱完美,價格也一如既往地“良心”。

    Intel這邊就像一頭沉睡已久的雄獅,突然受到刺激之后立刻重新煥發(fā)了精神,開始了從高到低的全線反擊,畢竟雄厚的技術(shù)實力在那兒擺著。

    服務(wù)器領(lǐng)域,AMD拿出32核心64線程的EPYC,Intel則馬上帶來28核心56線程、全新網(wǎng)格架構(gòu)的可擴展Xeon。

    桌面主流領(lǐng)域,AMD Ryzen 7/5/3系列相繼出擊,Intel第八代酷睿Coffee Lake則立刻提速,全面普及6核心,甚至傳聞連i3都要上4核心8線程。

    桌面發(fā)燒領(lǐng)域,AMD Ryzen ThreadRipper直接堆出16個核心32個線程,Intel Skylake-X立刻還以顏色,從原來的10核心20線程一下子進步到18核心36線程。

    筆記本領(lǐng)域,AMD APU、Zen架構(gòu)也都蓄勢待發(fā),Intel也要全面提升,游戲本全面上6核心,輕薄本都要推廣4核心。

    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shù)底蘊,顯然不可能在幾乎所有產(chǎn)品線上展開針鋒相對的對戰(zhàn),Intel從奔騰4泥沼中走出、酷睿強勢反擊之后AMD幾乎立刻墮落下去就是明證。

    今天我們就重點聊聊桌面發(fā)燒領(lǐng)域。這里總是讓人激動萬分,因為它引領(lǐng)著潮流,總是站在消費級產(chǎn)品的最前沿。

    Intel HEDT高端桌面平臺之前都是一年多更新一次,代號都是以-E結(jié)尾,而今年一下子同時帶來了兩個平臺Skylake-X、Kaby Lake-X,而且改成-X結(jié)尾,寓意著全新的開始。

    甚至在產(chǎn)品命名上,Intel也終于祭出了Core i9系列——早在Intel HEDT平臺誕生的時候,大家就猜測Intel會將其劃歸到更高大上的Core i9系列,但是Intel一直沒有這么做,直到如今才拿出這個大殺器,足可見Intel對高端市場的重視。

    同時,Intel也為發(fā)燒級處理器開辟了一個特殊的Core X序列,型號命名全部以X(或者XE)結(jié)尾,更方便用戶識別,但這個序列和Core i5/i7/i9序列有很大的交錯,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混淆,也希望Intel未來的產(chǎn)品線劃分能夠更加明晰。

    【Skylake-X平臺詳解:不一樣的加速、緩存】

    在進入測試之前,首先來聊聊Core X系列的一些主要新變化。

    這一次,Intel同時帶來了兩套發(fā)燒平臺,不過Kaby Lake-X其實算不上太發(fā)燒,更像是一個入門級的發(fā)燒平臺,所以我們重點來看Skylake-X。

    和以往的發(fā)燒平臺一樣,Skylake-X也是源自于服務(wù)器產(chǎn)品,本質(zhì)上就是Skylake-SP Xeon Scalable(可擴展至強)重新修正后,降臨到桌面平臺,規(guī)格上自然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尤其是依然基于全新的網(wǎng)格式多核心架構(gòu),CPU核心與諸多功能模塊之前的通信聯(lián)絡(luò)更加高效。

    Skylake-X依然采用Intel 14nm工藝制造,提供6-18個不同數(shù)量的CPU核心,搭配重新設(shè)計、更加平衡的智能緩存系統(tǒng),并支持新的睿頻加速技術(shù)Turbo Boost Max 3.0。

    內(nèi)存通道依然是四個,不過頻率提高到了2666MHz,PCI-E 3.0通道也增加到了最多44條(最低的6核心i7-7800X、8核心i7-7820X僅有28條)。

    熱設(shè)計功耗方面,截止到10核心的i9-7900X,依然都控制在了140W,不過更高核心的達到了165W,但12-18核心的具體指標均未公布。

    封裝接口從LGA2011-3改成了新的LGA2066,搭配芯片組也升級為全新的X299,不過良心的是,由于安裝孔位沒變,現(xiàn)在的散熱器依然兼容新平臺,無需升級。

    Turbo Boost睿頻技術(shù)第一次讓CPU的主頻不再那么死板,尤其是多核心處理器中,可以根據(jù)實際負載需要,針對不同數(shù)量核心進行不同程度的加速,可以說大大提高了多核心處理器的執(zhí)行效率,兼顧單線程與多線程性能。

    睿頻技術(shù)已經(jīng)發(fā)展了三代,Skylake-X又迎來了加強版的睿頻Max 3.0,但是注意6核心的i7-7800X不支持。

    簡單地說,該技術(shù)終于用來提升單個、兩個核心的性能,但不是固定提升某一個或兩個核心的頻率,而是針對不同處理器、不同核心的體質(zhì),每次都找出最好的一兩個核心來加速,從而獲得更高頻率。

    如今,處理器的三級緩存容量越來越大,但執(zhí)行效率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尤其是命中率、延遲兩項指標。

    為此,Skylake-X重新設(shè)計了更加平衡的緩存系統(tǒng),容量更小了,每個核心從2.5MB減小到1.375MB,這主要是因為三級緩存從包含式(inclusive)變成了非包含式(non-inclusive),也就是說三級緩存內(nèi)不再保存一份二級緩存內(nèi)容的備份,所需空間自然更小。

    作為彌補,每個核心獨有的二級緩存則從256KB增大到1MB。

    可以理解為,Skylake-X將原來的部分共享式三級緩存,變成了獨享式二級緩存。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每個核心可以獲得更大的自主活動空間,效率更高,同時所有核心依然有充足的共享空間。

    Skylake-X、Kaby Lake-X雖然都是發(fā)燒級平臺,共享LGA2066封裝接口和X299主板,但規(guī)格相差很大,前者更加發(fā)燒一些,后者相比主流的Kaby Lake其實變化并不是特別大。

    Kaby Lake-X、Skylake-X系列型號規(guī)格表,目前已上市的只到10核心i9-7900X,12核心的i9-7920X開始具體規(guī)格還沒有完全公布,但價格已定,將在最近兩個月陸續(xù)推出。

    i9-7900X/i7-7820X因為支持睿頻Max 3.0,可以在睿頻2.0 4.3GHz加速的基礎(chǔ)上, 單個或兩個核心能進一步跑到4.5GHz。

    尤其是頂級的18核心36線程Core i9-7980XE,將是史上最強大的消費級處理器,可以提供TFlops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

    從內(nèi)核圖片上就可以看出,它和服務(wù)器上的Xeon Scalable是一家人,內(nèi)部布局進行了重新設(shè)計,支持網(wǎng)格式互連,不過從目前的情報,16/14/12核心型號都是在它的基礎(chǔ)上演變而來,10核心開始往下則是另外一顆Die,原生10核心。

    X299芯片組作為Skylake-X、Kaby Lake-X的御用座駕,可提供多達30條高速輸入輸出通道HSIO,包括最多24條PCI-E 3.0、8個SATA 6Gbps、10個USB 3.0,還支持最多三個RST PCI-E 3.0 x4存儲設(shè)備、Intel I219千兆網(wǎng)卡。

    另外,它也支持Optane傲騰存儲技術(shù),并且通過更快的DMI 3.0總線和處理器互連。

    【測試平臺配置:兩代十核的PK】

    本次的測試主角是Core i9-7900X,是全新Core i9序列中的起步型號,10核心20線程,二級緩存10MB,三級緩存13.75MB,基礎(chǔ)頻率3.3GHz,睿頻2.0可以加速到4.3GHz,睿頻Max 3.0可以進一步達到4.5GHz。

    Intel上一代發(fā)燒平臺的旗艦型號Core i7-6950X就是10核心20線程,熱設(shè)計功耗也是140W,所以拿來和Core i9-7900X作對比再合適不過。

    不過注意,Core i7-6950X的頻率較低,只有3.0-3.5GHz,而三級緩存較大,擁有25MB。

    同時我們也加入了AMD主流旗艦Ryzen 7 1800X作為參考對比,畢竟此前測試表明,8核心16線程的它經(jīng)常有實力挑戰(zhàn)Core i7-6950X,頻率為3.6-4.0GHz。

    主板采用華碩PRIME X299-A,雖然不是玩家國度,但釋放Core i9-7900X的性能絕對不是問題。

    散熱器采用酷冷至尊提供的水冷版冰神G240,完全支持LGA2066,一體式設(shè)計,雙腔水冷頭+高效方形水冷排鰭片+雙風扇設(shè)計,并有更多微通道、FEP高分子水冷管,號稱散熱性能比上代提升40%。

    內(nèi)存是金邦的四條DDR4 8GB,頻率設(shè)定在2666MHz,組成四通道。

    CPU-Z 1.80已經(jīng)可以完全識別Core i-7900X

    每核心1MB二級緩存、共享13.75MB三級緩存:大家要習慣這種特殊的容量了

    華碩Prime X299-X主板

    金邦四通道DDR4-2666 32GB

    顯卡是一塊超頻版GTX 1080

    【CPU基準性能測試:這提升太猛了】

    測試分兩大部分,首先是CPU基準性能考察,可體現(xiàn)一款產(chǎn)品的理論性能水準。

    CPU-Z自帶了一個簡單的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工具,非常簡單實用,不過CPU-Z 1.80版本開始改變了評分標準,為了便于對比這里我們?nèi)圆捎?.78版本的成績,后續(xù)逐漸統(tǒng)一到1.80版本。

    測試中,i9-7900X相對于i7-6950X提升明顯,尤其是單線程提升多達16%,更高的頻率和睿頻發(fā)揮了作用,多線程則只提升了6%,畢竟都是10核心20線程。

    同時,i9-7900X也完全追平了Ryzen 7 1800X,不過CPU-Z作者曾經(jīng)指出,舊版對于Ryzen的評判過高,僅供參考。

    CineBench是考驗處理器基準性能的最典型代表。i9-7900X單線程得分已經(jīng)接近200,比上代提升足有18%,多線程更是提升了23%,效率高的多,而頻率偏低、核心偏少的Ryzen 7 1800X只能陪太子讀書了。

    憑借極高的頻率,i9-7900X SuperPI 1M最快只需8.469秒即可完成,比上代提速17%,Ryzen 7 1800X更是還在10秒開外。

    wPrime對多線程支持良好,i9-7900X成績很優(yōu)秀,32M只需4.5秒多一點,提速28%,1024M也不過78秒,提速35%!

    國際象棋最高只能支持到16個線程,i9-7900X依然有進步,提升了約5%。

    HandBrake轉(zhuǎn)碼測試中,我們將一段1080p視頻轉(zhuǎn)為720p,i9-7900X依然搶眼,不到1分鐘搞定,加快了6秒鐘。

    3DMark物理測試,i9-7900X表現(xiàn)驚人,兩個項目居然分別暴漲了26%、38%!

    小結(jié):憑借更新的架構(gòu)、更高的頻率、更合理的調(diào)度,Core i9-7900X的性能表現(xiàn)相當突出,對比上代Core i7-6950X提升十分明顯,單線程輕松有10-20%,多線程更猛,令人驚喜。

    【游戲性能測試:意外翻車】

    對于如今的大型PC游戲,瓶頸主要在顯卡,處理器只要不低于主流檔次,都不會明顯拖后腿,測試成績也相差不會太多。

    其實關(guān)于高端處理器的游戲性能測試,一直有兩種聲音:一是將游戲分辨率和畫質(zhì)設(shè)到相當?shù)偷某潭龋瑥氐妆苊怙@卡瓶頸,完全靠處理器去發(fā)揮;二是游戲分辨率和畫質(zhì)都調(diào)到很高的檔次,模擬實際環(huán)境。

    二者都沒錯,一個是考察理論性能,一個是看實際表現(xiàn),但普通人更在意的肯定是后者,所以我們也采取了這種測試方法。

    如此頂尖的產(chǎn)品測試中,游戲畫質(zhì)選項都調(diào)到最高級別,但抗鋸齒基本關(guān)閉,分辨率如無特殊說明都是和系統(tǒng)相同的3440×144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測試環(huán)節(jié),i9-7900X表現(xiàn)有點反常,圖形得分和綜合得分都比其他兩位低了100多分。難道是3DMark還不適應(yīng)新的架構(gòu)和加速技術(shù)?

    Unigine Heaven大家表現(xiàn)都差不多,Ryzen略高一點點但無足輕重。

    《古墓麗影:崛起》i9-7900X平均幀率并不低,但三個項目不是很均衡,有的偏高有的偏低。

    《文明6》測試,i9-7900X的速度有點慢,比上代低了14%之多,也不如Ryzen 7 1800X。

    《GTA5》中i9-7900X也有點奇怪,平均幀率非常高,遠遠領(lǐng)先其他兩位,但最低幀率又低得多,不是太穩(wěn)定。

    小結(jié):不知道是不是還不適應(yīng)新的互連架構(gòu)、緩存結(jié)構(gòu)、加速狀態(tài),Core i9-7900X的游戲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雖然保證流暢性絕無問題,但并不是很穩(wěn)定,波動較大,不過還好Core i9-7900X這樣的處理器定位主要不是游戲,而是設(shè)計、內(nèi)容創(chuàng)作方面,影響不大。

    【溫度功耗測試:水冷已成標配】

    功耗部分考察待機、OCCT拷機兩個極端,一個最低,一個最高,不過注意都是除顯示器外的整機功耗。

    i9-7900X依然是14nm工藝、熱設(shè)計功耗也保持在140W,但是實際測試中功耗相當驚人,對比i7-6950X竟然猛增了足足100W,顯然水冷是十分必要的。

    待機功耗控制倒是不錯,降低了一些。

    由于不同平臺、不同散熱器沒有可比性,溫度方面我們只看i9-7900X自己的。

    在水冷壓制下,i9-7900X的溫度依然不算很低,極限拷機的時候達到了75℃,而如果使用普通風冷的話,可以輕易突破100℃。

    【總結(jié):有競爭就是好 未來還會更精彩】

    作為x86處理器市場上多年穩(wěn)固的領(lǐng)頭羊,Intel的地位已經(jīng)沒啥可說的,而做到這一點,憑借的自然是無可比擬的技術(shù)實力,從服務(wù)器到桌面再到筆記本,從高端到主流再到入門級,莫不如此。

    HEDT桌面高端平臺,一直是Intel獻給發(fā)燒友玩家的大禮,也一直是Intel技術(shù)實力的展現(xiàn)。今年,Intel更是帶來了HEDT領(lǐng)域最大的飛躍,各種產(chǎn)品令人眼花繚亂。

    作為史上第一款打著Core i9名號的處理器,Core i9-7900X雖然還是10個核心20個線程、14nm制造工藝,但是憑借全新的網(wǎng)格式互連架構(gòu)、更深度的睿頻Max 3.0深度加速技術(shù)、更平衡的緩存架構(gòu)設(shè)計、更豐富的擴展輸入輸出,性能依然比上代旗艦Core i7-6950X有著極為明顯的進步。

    游戲方面表現(xiàn)有點意外,并不是很穩(wěn)定,看來還需要繼續(xù)優(yōu)化完善,不過影響也不大,畢竟這種旗艦產(chǎn)品的主要目的不是玩游戲,而是設(shè)計與內(nèi)容創(chuàng)作。

    當然了,如此高端的處理器,功耗、發(fā)熱和溫度一直都是個頭疼的問題,Core i9-7900X必須搭配設(shè)計到位的水冷散熱器方可。隨著Intel即將轉(zhuǎn)入10nm工藝,相信未來這個問題會得到很大緩解。

    而這個10核心的Core i7-7900X,還只是Intel高端發(fā)力的中途站,后續(xù)我們會陸續(xù)迎來12核心Core i9-7920X、14核心Core i9-7940X、16核心Core i9-7960X、18核心Core i9-7980XE。

    尤其是Core i9-7980XE,作為新的頂級至尊版,將徹底壓制AMD 16核心32線程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牢牢穩(wěn)固Intel的王者地位。

    我們常說有競爭的市場才會有進步,才能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福祉,而今年的處理器市場,徹底證明了這一點。

    由于長期缺乏競爭對手,Intel已經(jīng)有些太過于寂寞,產(chǎn)品定價也可以隨心所欲,比如說上一代發(fā)燒平臺Broadwell-E,頂級十核心Core i7-6950X的定價一下子飆升到了1723美元,而以往歷代的這種至尊版產(chǎn)品可都是固定在999美元。

    結(jié)果現(xiàn)在,即便是次旗艦8核心的Core i7-6800K,也要1089美元之多。

    AMD Ryzen的到來改變了一切,10核心的i9-7900X瞬間回歸到標準的999美元,8核心的Core i7-7820X則下降到599美元。

    當然了,18核心的頂級Core i9-7980XE依然有點高不可攀,1999美元的天價讓人望而卻步,而在AMD方面,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則定在了999美元,直面10核心的Core i9-7900X。

    所以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應(yīng)該就是最后一代14nm制程的處理器了,至少英特爾在紐約是這樣講的。在紐約,英特爾表示全新的第九代酷睿處理器是最后一代采用14nm制程的處理器,同時這也是Intel時隔多年再一次使用釬焊進行散熱。

    在N重改良的14nm以及釬焊的加持下,看起來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十分地完美,同時面對AMD來勢洶洶的二代銳龍大軍,Intel也算是祭出了自家的殺手锏。當然和以往一樣,Intel處理器的規(guī)格以及參數(shù)早就漫天飛了,甚至連跑分都已經(jīng)出來。從之前偷跑的情況來看,首發(fā)的三款處理器還是9900K最強,畢竟擁有8核16線程的規(guī)格嘛,不過價格倒是上漲了不少。而這一次IT之家也拿到了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款14nm末代皇帝的性能吧。

    和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差不多的是,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尤其是i7與i9處理器在規(guī)格上有著很大的變化,而i9處理器也算是首次來到消費級的發(fā)燒處理器市場。另外i7處理器也采用了8核心的架構(gòu),只是Intel把i7-9700K處理器的超線程給閹割了,只留下i9大哥采用了超線程架構(gòu)。于是我們看到了6核12線程的i7-8700K,8核8線程的i7-9700K以及8核16線程的i9-9900K處理器。

    對于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的參數(shù)相信大家已經(jīng)十分熟悉了,畢竟在發(fā)布之前這款處理器就受到了大量用戶的關(guān)注。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采用14nm制程工藝,主頻3.6GHz,最高睿頻可以達到5.0GHz,TDP為95W,緩存為16MB,同時支持40條PCI-E通道,還支持DDR4-2666內(nèi)存。從紙面性能來看,這應(yīng)該就是一款面向發(fā)燒友的處理器,只不過AMD以及銳龍大軍來勢洶洶,Intel不得已才將這顆處理器進行下放。

    當然這一次除了Core i9-9900K、i7-9700K、i5-9600K處理器之外,Intel也發(fā)布了全新的Z390芯片組,為九代酷睿處理器量身打造。支持24條PCI-E 3.0通道,14個USB接口,6個SATA接口,同時還可以支持3個M.2接口,還擁有6個USB 3.1原生接口。當然和Z370相比,Z390芯片組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變化,9代酷睿處理器仍然能夠在300系主板上使用,只要你更新BIOS就行,于是理論上H310就可以讓i9-9900K正常運行。

    那么作為14nm最后的勇士,Intel Core i9-9900K的性能有多強悍?現(xiàn)在該告訴大家答案了。

    圖賞

    IT之家這一次拿到的是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和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

    和之前流傳的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一樣,IT之家這一次拿到的是媒體測試版本的9900K,和零售版相比簡略太多了,基本上幾個紙殼子里面包裹著今天的主角,和玻璃包裝的零售版相比實在是有點寒磣。

    和簡單的處理器相比,9900K的座駕也就是Z390主板就豪華多了,例如IT之家使用的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其用料就十分出色,保持了技嘉堆料的傳統(tǒng)美德。

    為了應(yīng)對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巨大的功耗,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搭載了12+1相IR數(shù)字供電設(shè)計,輔以DrMOS。

    而在散熱設(shè)計方面,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則使用了雙大型酷冷散熱片,此外還搭載了擁有1.5mm厚的散熱熱管,導熱系數(shù)相當?shù)馗摺?nèi)存通道的話,內(nèi)建了四個搭載合金裝甲的內(nèi)存插槽。

    擴展性方面,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擁有2組M.2插槽,搭載了PCI-E 3.0 x4 雙模式,還擁有雙散熱裝甲。當然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也支持流光溢彩的RGB燈光,例如 2個數(shù)字(可控制式)LED燈帶電源插座 · 2個RGB LED燈帶插座。

    對于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來說,出色的座駕是十分必要的。

    性能測試:比8700K強了不少

    我們先來看下Intel Core i9-9900K的實際參數(shù)。Intel Core i9-9900K擁有8核心16線程的規(guī)格,16MB的L3緩存,基準頻率3.6GHz,睿頻可以達到4.7GHz,看起來參數(shù)十分地強悍,畢竟這一代可是采用了釬焊進行導熱。

    CPU-Z參數(shù)

    那么實際上Intel Core i9-9900K性能和上一代的8700K有多大的區(qū)別呢?畢竟目前推出的三個九代處理器中,Intel Core i9-9900K的參數(shù)提升最為明顯。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國際象棋軟件自帶的電腦棋力測試程序,由于支持CPU多線程,而且它做的是大量科學計算,所以經(jīng)常用來測試電腦的科學運算能力,它通過模擬AI思考國際象棋的算法來測試被測電腦的國際象棋運算能力,分數(shù)越高代表性能越強。

    CPU-Z Benchmark

    CPU-Z是一款家喻戶曉的CPU檢測軟件,是檢測CPU使用程度最高的一款軟件,支持的CPU種類相當全面,軟件的啟動速度及檢測速度都很快。

    3DMark測試

    3DMark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款測試軟件。這款軟件不但能夠測圖形性能,還可以測試CPU的性能。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中文版是一款基于Cinem4D引擎的處理器測試軟件,它可以同時測試處理器子系統(tǒng)、內(nèi)存子系統(tǒng)以及顯示子系統(tǒng)。和大多數(shù)工業(yè)設(shè)計軟件一樣,CineBench可以完善地支持多核/多處理器,它的顯示子系統(tǒng)測試基于OpenGL。

    SuperPI

    SuperPI是一款計算圓周率的軟件,本體很小只有幾百KB,能力卻是非常強,一般我們選擇計算小數(shù)點后一百萬位來測試處理器的單核運算能力及穩(wěn)定性。

    SuperPI是一款非常經(jīng)典的測試軟件,只考驗處理器的單線程計算能力,使用時間越短代表其單線程計算能力越強。

    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zhì)數(shù)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件(特別是并行能力),但與Super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多個線程,也就是說可以支持多核心處理器,并且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Pi更準確。

    可以看到,在這些理論測試中,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大約領(lǐng)先Intel Core i7-8700K在18%-20%之間,比Intel Core i9-7900X略低,畢竟一個是10核20線程,一個是8核16線程,當然有很大的因素是IT之家這一次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有限,通過CPU-Z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款處理器在部分測試中會出現(xiàn)降頻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科學計算中,從滿載頻率4.7GHz會降低至4.3GHz,這樣子就拖累了這款處理器的實際性能表現(xiàn),因此如果按照頻率來算,Intel Core i9-9900K的性能應(yīng)該是8700K的125%。

    同時在單線程性能上,Intel的這幾代處理器都是拼單核頻率,而得益于出色的架構(gòu)以及更加先進的工藝,AMD的銳龍?zhí)幚砥骱虸ntel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當然和之前的AMD處理器相比優(yōu)秀太多了。

    實際游戲應(yīng)用

    IT之家選擇了幾款比較主流的游戲進行測試,其中不但包括3A大作,也包括超人氣網(wǎng)游。

    和理論測試相比,實際游戲就完全不是一個情況了,游戲幀率在1080Ti和2K的條件下,兩者都沒有拉開太大的距離,Intel Core i9-9900K僅僅比8700K提升了4-5幀,相比較也就是提升5%,畢竟現(xiàn)在的游戲瓶頸完全不在CPU,而是在GPU也就是顯卡。換個好顯卡遠比CPU有效得多。

    功耗和溫度:狂暴的野獸不好駕馭

    Intel表示Core i9-9900K處理器在單核心情況下可以達到5GHz,而滿載全核心可以達到4.7GHz,顯然在8核16線程的情況下會散發(fā)出巨大的熱量,同時睿頻的存在也讓TDP沒有什么參考價值,那么Intel Core i9-9900K能夠達到怎樣的狂暴水平呢?

    在使用功耗儀來測試9900K處理器在運行3DMark物理測試的時候,我被實際的功耗嚇了一跳,因為經(jīng)過我們的測試,這套系統(tǒng)在3DMark物理測試的時候達到了257W,而顯卡的負載為5%,整套系統(tǒng)的空載僅為65W,也就是說其中相差的192W差不多都是CPU貢獻的。而滿載情況下也就是實際游戲,整機功耗更是達到了435W之巨,這個成績十分地嚇人,可見對于發(fā)燒級CPU來說,TDP完全不能當做參考,只能說電源真的是越大越好,尤其是這樣的發(fā)燒級處理器。

    狂暴的Intel Core i9-9900K不但是一位電老虎,更是散熱殺手,在測試中,溫度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85度以上,由于散熱器的限制,9900K不得不降頻,以滿足CPU的散熱。我們承認這一次的散熱器對于狂奔狀態(tài)下的Intel Core i9-9900K束手無策,因此價值300元以上的散熱器或者說水冷散熱是必要的。

    總結(jié):14nm已經(jīng)被壓榨到極致,是時候進行架構(gòu)革命了

    不斷改良的14nm制程,釬焊的加入讓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毫無疑問成為當代的主流級處理器的性能王者,畢竟完整的8核16線程讓9900K處理器在性能上沒有絲毫的妥協(xié),同時出色的工藝也可以讓這款處理器在日常應(yīng)用中保持一個相當出色的頻率。

    只不過即使使用了釬焊,狂暴的野獸仍然難以馴服,無論是功耗還是溫度,Intel Core i9-9900K還是給了我們極大的“驚喜”,雖然從理論上H310就可以帶動這款處理器,不過高達195W的處理器功耗還是讓瘦弱的H310望而卻步。

    作為14nm的最后的勇士,Intel Core i9-9900K已經(jīng)做得足夠出色,不過接下來哪一位才是新的勇士,Intel已經(jīng)表態(tài)9代酷睿處理器將會是14nm最后的輝煌,在拿出了釬焊之后,Intel下一步應(yīng)該怎么走?是指望襁褓之中的10nm,還是指望新的架構(gòu),甚至革命X86,建立新的指令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最后還是要說下這款處理器高昂的售價,4999元的售價顯然讓普通玩家望而卻步,而Intel Core i9-9900K在游戲性能和8700K也不相上下,如果你是為了專業(yè)應(yīng)用購買9900K,那么還是比較值得的,畢竟多線程領(lǐng)先于8700K,如果您是為了游戲打算入手9900K。說實話,還是更換RTX 2080 Ti對于游戲的提升更加顯著。

    年這個時候,13 代酷睿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和去年一樣酷睿 14 代依舊沒有更換插槽,無論是 600 系還是 700 系的芯片組主板都能無縫兼容,這對廣大 DIY 玩家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在有升級需求的前提下,能夠省下更多預(yù)算。

    新款 i9-14900K 的表現(xiàn)究竟如何呢?它能否取代 13 代酷睿 i9 成為新的消費級處理器霸主呢,IT之家就給大家?guī)碓敿殰y試。

    架構(gòu)介紹

    自從英特爾在 12 代酷睿上推出混合異構(gòu)設(shè)計以來,這套方案對于性能和能效雙雙巨幅提升可謂是有目共睹。酷睿 14 代 i9 依舊采用了性能核(P 核)與能效核(E 核)的混合異構(gòu)設(shè)計,Raptor Cover Refresh 的微架構(gòu)在 13 代基礎(chǔ)上小改。能效核和性能核的最大睿頻保持 4.4GHz 和 5.6GHz 不變,但提升了兩者的最高超頻頻率,也就是 6GHz。L2 和 L3 緩存依舊是 32MB 和 36MB。

    英特爾這次還優(yōu)化了多線程處理能力,多線程性能提升 18%。對于游戲玩家來說,英特爾通過線程管理器和架構(gòu)優(yōu)化,提升了游戲?qū)τ?CPU 依賴部分的性能體驗,還有更低延遲的連接,或者是超頻能力的提升,而且專門推出了一款用于游戲性能的優(yōu)化技術(shù),應(yīng)用優(yōu)化器。它同樣是通過對線程調(diào)度的優(yōu)化,進一步榨取游戲性能的提升,這點我們之后也會進行測試。

    這次酷睿 14 代首發(fā)的產(chǎn)品型號為 i9-14900K,i7-14700K、i9-14900K 以及對應(yīng)的無核顯 F 版本。

    700 系列芯片組主板

    從 13 代酷睿開始,英特爾就開始向下兼容芯片組平臺,去年由于 700 芯片組增加了很多新特性,追求一步到位的用戶自然會優(yōu)先選擇新的 700 系列芯片組搭配裝機。但是今年,700 芯片組和 600 芯片組主板老當益壯,無論性能特性還是價格都相對成熟,消費者無需顧慮兼、適配和短期內(nèi)的價格波動,完全按照自己的預(yù)算和實際需求選擇主板就好。不過,基于實際測試的需求,我們這次采用了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作為硬件測試平臺之一。

    既然芯片組沒換,那么 CPU 針腳自然還是 LGA1700,配套的散熱器和扣具等零配件也都是完全通用的,老用戶可以無縫更換芯片。

    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采用 16+1+2 項供電,供電規(guī)格給得很足,無論是 i9-14900K 還是 i9-14900K 都能確保提供充足電力。2 盎司的銅 PCB 采用了低損耗設(shè)計,可降低高達 56% 的損耗,讓 CPU 運行更加穩(wěn)定。

    酷睿 14 代對 DDR5 內(nèi)存的超頻性能進一步優(yōu)化,DDR5 XMP 速度最高可超過 8000MT/s,而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提供了 4 條 DDR5 內(nèi)存插槽,最高可將內(nèi)存頻率超到 8200+MT/s,完美契合 CPU 能力。主板 BIOS 中還提供了一整套內(nèi)存優(yōu)化技術(shù),如 DDR5 自動超頻,高帶寬低延遲技術(shù),小白也能通過一鍵配置快速且顯著提升內(nèi)存性能,省時省力。

    在 PCIe 和 M.2 固態(tài)插槽上,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也堪稱豪華,1 個 PCIe5.0 x16 和 2 個 PCIe4.0 x16 的 PCIe 插槽,均采用超耐久加固設(shè)計,承重高達 58KG;CPU 區(qū)域下方是 1 個獨立 PCIe4.0 M.2 插槽,頂部覆蓋超厚散熱金屬片。下面還有 3 個并列的 M.2 插槽,表面覆蓋超大快拆式散熱擋板,拆裝方便,后期加裝毫無壓力。

    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背面采用特殊優(yōu)化的背鉆孔技術(shù),可以減少信號反射和時序問題,增強高速 PCB 的信號完整性,從而提升系統(tǒng)性能和硬件可靠性。

    接口方面,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提供了豐富的接口配置,包括 Wi-Fi7 無線網(wǎng)絡(luò),2.5G 千兆網(wǎng)口,USB 3.2 Gen2*2 接口等,能夠?qū)⒖犷?14 代的周邊配置能力盡數(shù)發(fā)揮。

    測試平臺

    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 i9-14900K 的性能,我們這次的測試平臺會盡量將能拉滿的配置都拉滿,具體配置如下,這套配置應(yīng)該不會對 i9 構(gòu)成瓶頸了。

    性能測試

    本次測試的 i9-14900K 配備了 24 核心 32 線程,包括 8 個高性能 P 核心和 16 個高能效 E 核心。打開 CPU-Z 查看更具體的參數(shù)信息,i9-14900K 的基礎(chǔ) TDP 為 125W,L2 緩存為 32MB,L3 緩存為 36MB,與前代保持一致。P 性能核心最高頻率范圍是 3.6-5.6GHz,E 能效核心則擁有 2.4-4.4GHz 頻率,兩個核心均支持超頻。

    在 CPU-Z 自帶的跑分測試中,i9-14900K 取得了單核心 980.1 分,多核心 17667 分的成績,相比上一代 i9-13900K 分別提升了 8% 和 6%。

    在 CineBench R23 的測試中,i9-14900K 獲得了單核心 2365 分,多核心 41975 分的成績。

    在 3D Mark CPU PROFILE 的跑分成績上,i9-14900K 的全核心最大線程分數(shù)為 17848 分,單核心分數(shù)也有 1347 分。

    除了 CPU 本身,我們也對內(nèi)存性能進行了測試,前面提到酷睿 14 代對于 DDR5 的內(nèi)存性能進一步優(yōu)化,而且本次測試所采用的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也支持自動超頻和高帶寬低延遲技術(shù)。通過與IT之家評測 13 代酷睿 i5-13600K 時所采用的另一品牌 DDR5 主板相比,同樣的內(nèi)存條跑出的分數(shù)差別如下。我們看到在第一行的讀取、寫入和拷貝速度的提升幅度分別達到了 37%,30% 和 35%,延遲更是由 86.5ns 降低到了 67.5ns,L3 延遲也降低了 2.3ns,技嘉的高帶寬低延遲技術(shù)和自動超頻所帶來的內(nèi)存性能提升非常可觀。

    游戲測試

    游戲測試環(huán)節(jié)這次有點特別,前面提到英特爾這次推出了一項用于游戲性能的優(yōu)化技術(shù),應(yīng)用優(yōu)化器。它可以通過對線程調(diào)度的優(yōu)化,進一步榨取游戲性能的提升。目前,應(yīng)用優(yōu)化器支持的 2 款游戲,分別是《彩虹六號:圍攻》和《地鐵:離去》,所以本次測試會加入這兩款游戲,大家也可以重點關(guān)注一下它們的表現(xiàn)。另外,為了減小過高分辨率對 CPU 性能測試的影響,以下測試均采用 1080P 高畫質(zhì)進行,部分游戲有參數(shù)調(diào)整的會單獨說明。

    首先測試 2 款在線競技游戲,由于V社官方最近對《CS:GO》這款游戲進行了全面升級,現(xiàn)在簡稱 CS2,對硬件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設(shè)備性能壓力明顯提升,因此舊版游戲的數(shù)據(jù)缺乏對比參考價值。本次我們采用 1080P 分辨率 + 默認畫質(zhì)(高),創(chuàng)建一個練習機器人房間,地圖選擇遠古遺跡,采用 Xbox 自帶幀率監(jiān)控工具,實測平均幀數(shù)為 391 幀。

    在另一款競技游戲《彩虹六號:圍攻》中,我們使用自帶基準測試工具進行跑分,其平均幀率達到了 714 幀,1% Low 幀為 528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彩虹六號:圍攻》平均幀率為 661 幀,1% Low 幀為 491 幀。

    然后是幾款單機游戲,在《古墓麗影:暗影》中,i9-14900K 平均幀率 328 幀,1% Low 幀為 238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古墓麗影:暗影》平均幀數(shù) 303 幀,1% Low 幀為 210 幀。

    《荒野大鏢客:救贖 2》i9-14900K 平均幀數(shù) 202 幀,1% Low 幀為 99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荒野大鏢客:救贖 2》平均幀數(shù) 193 幀,1% Low 幀為 91 幀。

    《地鐵:離去》i9-14900K 平均幀數(shù)為 180 幀,1% Low 幀為 119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地鐵:離去》平均幀數(shù) 153 幀,1% Low 幀為 100 幀。

    《賽博朋克:2077》i9-14900K 采用 1080P 超級畫質(zhì),平均幀數(shù)為 229 幀,1% Low 幀為 85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賽博朋克:2077》平均幀數(shù) 211 幀,1% Low 幀為 77 幀。

    通過以上游戲測試的表現(xiàn),i9-14900K 相比 i9-13900K 在單機游戲中的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平均幀數(shù)提升大約是 5%-8%。前面我們提到英特爾性能優(yōu)化器專門優(yōu)化的兩款游戲,《彩虹六號:圍攻》的提升幅度也來到了 8%,而《地鐵:離去》的提升幅度高達 17.6%。

    創(chuàng)意生產(chǎn)

    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生產(chǎn)力辦公及創(chuàng)意工具的表現(xiàn),首先是代表綜合性能的 PC Mark10,它的成績高達 11094,再次刷新了IT之家評測室有史以來所有 PC 的測試記錄,三個子項分數(shù)在千位數(shù)字上也都“喜加一”,辦公性能非常出色。

    在另外一款代表綜合辦公性能的軟件 CrossMark 中,我們這臺配置拿下了 2745 分,相比 i9-13900K 有 500 分左右的提升,可以流暢運行所有的日常辦公軟件。

    在 3D 渲染軟件 V-Ray 的 CPU BenchMark 中,i9-14900K 達到了 28745 分的成績,同樣是歷史最高。

    在視頻剪輯測試插件 PugetBench For Pr 和 Ae 中,i9-14900K 的表現(xiàn)同樣不俗:其中 Pr 測試得分為 1666 分,AE 測試得分為 1658 分,這個生產(chǎn)力表現(xiàn)在消費級電腦中堪稱無敵,流暢運行大部分特效和剪輯不在話下。

    官方聲稱,本次 i9-14900K 在多線程性能上最高提升了 18%,從實際的生產(chǎn)力測試部分,我們確實能看到多核在性能表現(xiàn)上的再突破,所以 i9-14900K 的辦公效率無疑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AI 超頻

    在這部分測試之前,我們先看看 i9-14900K 的烤機穩(wěn)定性和功耗表現(xiàn),模擬極限壓力自然是選擇 AIDA64 的 FPU 單烤測試,一點開始按鈕,CPU 溫度瞬間飆到了 101℃,直接撞到了溫度墻,CPU 瞬時功耗最高來到了 310W,然后緩慢下降,10 分鐘后功耗穩(wěn)定在 295W,溫度依舊為 100℃,此時 P 核最高頻率為 5.5GHz,E 核則保持在全核 4.4GHz,雖然功耗這次沒有繼續(xù)增加,但是對水冷的散熱壓力依舊非常大。

    除了上述常規(guī)的性能和游戲測試外,我們也借助 Stable Diffusion 簡單測試了一下 i9-14900K 的 AI 性能,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創(chuàng)作者都開始借助 AI 進行文章和圖片創(chuàng)作,主流的內(nèi)容平臺比如B站、小紅書等,也有很多 AI 生成的作品。

    裝好 Stable Diffusion 后,我們打開配套的 AI 繪圖工具,在生成引擎一欄選擇 CPU 渲染,其它保持默認設(shè)置。

    然后啟動 Stable Diffusion 操作臺,借助一個 5GB 的訓練模型,以文生圖的方式,輸入 3 個關(guān)鍵詞,并生成一張 512*512 分辨率大小的 AI 圖,通過自帶時鐘記錄時間,最終僅需 1 分 52 秒便完成了 AI 圖片的生成和渲染。

    酷睿 14 代 K 系列同樣可以用自帶的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工具進行自定義超頻,是發(fā)燒友們的好玩具。新版的 XTU 工具選項更多,我們照例先通過自帶的一鍵超頻試試看能否再提升一點點性能。

    實測超頻前使用 XTU 自帶的 BenchMark 跑分,最終分數(shù)為 13833 分,一鍵超頻后分數(shù)提升到了 14033 分,看來確實能再優(yōu)化出一點性能。

    與此同時,CPU-Z 在超頻前后的單核和多核分數(shù)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另外,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工具還提供了一個新功能 AI ASSIST(AI 助理),它可以通過 AI 智能檢測當前設(shè)備的配置,溫度和功耗情況,智能給出超頻建議,幫助不會超頻的小白用戶輕松設(shè)置超頻,享受更強的性能。

    點開 AI 助理選項卡后,它會自動開始 30 秒的智能檢測,然后給出超頻建議結(jié)果,用戶只需點擊 Apply 即可生效。

    在通過應(yīng)用 AI 助理提供的超頻建議后,XTU BenchMark 再次給出了 14198 分的新高成績,CPU-Z 的分數(shù)繼續(xù)水漲船高,對于小白用戶來說,這個功能確實非常友好,畢竟免費提升性能誰不愛呢?

    總結(jié)

    酷睿 14 代這次屬于是常規(guī)升級,性能上主要的提升在于主頻的提升,而架構(gòu)、功耗的緩存方面沒有明顯區(qū)別,所以在測試結(jié)果上不再像酷睿 12 代、13 代的提升那樣驚艷。不過在官方對多線程的持續(xù)優(yōu)化和系統(tǒng)支持下,i9-14900K 的多線程性能依舊可以達到 18% 的提升,新的應(yīng)用優(yōu)化器也針對特定游戲的多線程性能進行再次榨取,讓游戲幀數(shù)和體驗更加出色。

    另一方面,酷睿 14 代在接口和內(nèi)存支持上的變化不大,而在內(nèi)存超頻上限、Wi-Fi7 等周邊配套的技術(shù)上繼續(xù)提升,不僅給了玩家更大的升級空間,也減少了換機成本。AI 助理功能則幫助用戶更加方便、省心地實現(xiàn)處理器超頻,獲得免費的性能提升,種種細節(jié)無疑都是利好于消費者的。綜合來看,i9-14900K 依舊是目前的消費級處理器王者。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wù)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