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讓我自己選擇的話,做主盤的SSD,肯定不能將就。因為我重要的資料,一般都會放到主盤上,當然還會做好備份。至于從盤嘛,放的都是不重要的資料,軟件,高清,游戲這些。所以我并不會特意選擇從盤的品牌,而會用心選擇主盤的。
西數藍盤,從定位來看,屬于中端產品。綠盤相對差一些,黑盤嘛,性能最強,不過價格也比較高。對于我這種普通的大眾用戶,還是藍盤比較適合一些。
雖然一步到不了位,但容量大一些總沒有錯,現在網友裝機,SSD一般都是512G或者1T了。記得當年,SSD剛流行那會,一般都是32G、64G,連128G都很少見,更不要說1T這種容量了。這也說明,SSD在容量方面的進步非常明顯。
我手里這個SSD的型號是WD Blue SN550,它采用了目前主流的M.2 2280尺寸規格,單面PCB,M Key接口設計。采用了閃迪的96層TLC顆粒,質量方面有保證,按官方宣稱,標稱寫入壽命為600TBW。
主控方面,采用了西部數據與閃迪共同研發DRAM-less主控,沒有DRAM設計。但擁有HMB技術,HMB全名叫Host Memory Buffer,中文名叫主機內存緩沖技術。通過它,就可以讓主機內存中留出一塊緩存區專門供SSD使用,在固態硬盤進行讀寫工作時,會自動開啟該功能進行性能提升,并且可以在系統內存工作不穩定時自動禁用來保護數據安全。HMB技術可以為SSD加速,提升讀取、寫入性能,從而達到與自帶DRAM緩存SSD相同效果。
其實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節約成本,有DRAM的肯定更好,這個無法否認。
SSD背面展示,這樣的設計,主要還是為了有利于散熱。
裝機完成后的效果,主板是微星Z370,它的接口完全可以滿足WD Blue SN550對通道數量的要求。
Western Digital SSD 儀表板工具,它是西部數據為旗下SSD準備的專用工具,用它來監控SSD的壽命比第三方的更加靠譜。這也是很多小品牌所沒有的,只有大品牌才有的福利。
測試平臺的魯大師信息。
CrystalDiskMark軟件測出的信息展示。
CrystalDiskMark軟件測出的性能,WD Blue SN550讀取速度為2471.0MB/s,寫入速度為2039.7MB/s,相對來說還可以接受,反正比SATA SSD的性能強太多了。現在很多網友要追求讀寫都過3000MB/s的SSD,我覺得大可不必。
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1GB時這款西數藍盤的讀取速度為1994.11MB/s,寫入速度為1768.57MB/s。10GB時讀取速度降為1947.18MB/s,寫入速度降為為1746.76MB/s。
在PC MARK8軟件測試中,西數的實際速度為578.87MB/s,這個更接近正常使用中,產品的讀寫速度。
再寫寫不足,首先數字儀表臺做的一般,沒三星魔法功能多。然后就是500G藍盤與黑盤的價格差距不大,建議選擇黑盤。但1T的藍盤與黑盤價格差距很大,讓我有些搞不清楚。其實,我應當選擇500G版本的,這樣就可以用黑盤了。
在用的電腦,用一段時間發現運行速度明顯變慢,可是如何調高運行速度,下面是我的見解:1、想辦法提高電腦內存條的數值,越大越好。2、定時清理硬盤碎片,3、電腦主盤用固態硬盤。4、對開機進行優化啟動項,5、經常清理電腦垃圾,6、桌面不要存放太多文件,特別是比較大的文件。7、定期清理電腦內部積塵。8、不要同時打開太多文件或網頁。
新舊電腦怎樣遷移數據?#
新舊電腦怎樣遷移數據?首先把舊電腦的主機箱打開,將硬盤拆解下來,然后安裝在新電腦主機內,并舊電腦硬盤設置為“從盤”,將新電腦硬盤設置為“主盤”,詳細操作步驟如下、
方法一:將舊電腦硬盤安裝在新電腦硬盤的“副盤”接口上,例如:新電腦硬盤的接口是SATA1,那么就將舊電腦硬盤連接在SATA2接口上,以此類推就可以。
這樣硬盤的主副就設置好,接下來只需要遷移數據即可,然后打開“DiskGenius"軟件主界面,依次點擊”工具“-”克隆磁盤“選項。
然后出現”克隆磁盤“界面后,依次點擊“源磁盤”-“確定”,接來再依次點擊“目標磁盤”確定“即可,這樣兩臺電腦的數據就可以做遷移了。
方法二:如果只遷移數據的話可以使用局域網,來實現兩臺電腦的數據遷移,首先準備一根網線將兩臺電腦直連,然后依次打開“我的電腦”選擇屬性-“計算機名”-“更改”,將兩臺電腦設置成一個工作組里面。
然后右鍵點擊“網上鄰居”選擇屬性打開“本地連接”窗口,接著右鍵點擊“本地連接”選擇屬性,依次點擊“安裝”-“協議”-“IPX兼容協議”-“確定”。
最后將要傳輸文件所在的硬盤分區做共享,例如右鍵點擊“E盤”選擇“安全和”共享“,在勾選”在網絡上勾選“這個文件夾就可以了,設置完局域網后打開”網上鄰居“就可以實現兩臺電腦之間的數據遷移了。
兩臺電腦做數據遷移,如果不遷移操作系統,可以使用局域網互聯的方法來傳輸數據,換言之想要連操作系統一塊遷移,就參照方法一使用DISKGENIUS來克隆硬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