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蘋果電腦進行工作和學習。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需要錄制屏幕的情況,例如錄制教程、游戲解說、會議記錄等。可是蘋果電腦怎么錄視頻呢?本文將介紹兩種蘋果電腦錄視頻的方法,為廣大蘋果電腦用戶提供一些參考。
視頻錄制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蘋果電腦用戶來說,錄制屏幕視頻是至關重要的。可是你知道蘋果電腦怎么錄視頻嗎?下面我來告訴您。
蘋果電腦怎樣錄視頻?其實它內置了一款多媒體播放器,具備播放和錄制視頻的功能。以下是使用QuickTime Player錄制視頻的詳細步驟:
第1步:首先,點擊屏幕底部Dock欄上的“啟動臺”圖標,然后在搜索框中輸入“QuickTime Player”并雙擊打開。
第2步:打開QuickTime Player后,點擊菜單欄上的“文件”,然后選擇“新建屏幕錄制”選項。
第3步:屏幕錄制窗口將出現在屏幕上。您可以拖動鼠標以調整錄制區域,或單擊右上角的“選項”按鈕以設置更多參數,如幀率、音質等。
第4步:調整好錄制區域后,點擊屏幕右上角的“錄制”按鈕開始錄制。錄制過程中,您可以使用快捷鍵“Command + Shift + 5”顯示或隱藏控制欄。
第5步:錄制完成后,點擊屏幕右上角的“停止”按鈕,QuickTime Player將自動保存錄制的文件。
除此之外,蘋果筆記本可以錄屏嗎?如果您想錄制更優質的視頻文件,推薦使用專業的蘋果電腦錄視頻軟件——數據蛙錄屏軟件,它適用于各種場景和需求的錄屏,擁有豐富的功能選項和高度自定義的錄制設置,能夠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錄屏需求。
軟件支持定時錄制功能,可以預設錄制開始時間和時長,方便進行定時任務錄制。以下是使用數據蛙錄屏軟件錄制視頻的詳細步驟:
數據蛙錄屏軟件下載鏈接:https://luping.shujuwa.net/
演示機型:MacBook Pro
系統版本:Windows 10
軟件版本:數據蛙錄屏軟件1.1.10
第1步:首先,從官方網站下載適用于蘋果電腦版本的數據蛙錄屏軟件,并按照提示進行安裝,安裝成功后打開軟件,在首頁選擇“視頻錄制”模式。
第2步:在視頻錄制界面,可以設置錄制區域、音頻來源等參數,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獲得最佳的錄制效果。
第3步:此外,在錄制窗口的正下方,您可以設置錄制的視頻時長,并指定完成時的響應動作,設置好后,點擊“開始錄制”按鈕進行錄屏。
第4步:錄制完成后,軟件會自動彈出視頻預覽,你可以選擇保存的電腦位置,或者直接在當前頁面對視頻進行簡單的修剪。
通過閱讀全文,相信您已經知道了蘋果電腦怎么錄視頻。無論是基本的錄屏需求還是高級的專業錄制,這兩種方法都能滿足您的要求。在實際使用中,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場景選擇合適的錄屏工具,輕松實現屏幕錄制的目標。希望本文能為您的蘋果電腦使用帶來便利和樂趣!
文章推薦:
游戲視頻怎么錄制?超實用的干貨來了!
電腦怎么強制關機?讓電腦不再“任性”!
蘋果怎么錄屏?簡單步驟教你一鍵搞定
果宣布,本周開始將陸續在 Apple Vision Pro 獨家首播以 Apple 沉浸視頻格式拍攝的全新系列片與電影。
這些影片都通過8K 3D 視頻與 180 度視域和空間音頻的配合,以Vision Pro獨特的沉浸式視角,給觀眾以身臨其境之感。
新系列片《Boundless》將于 7 月 19 日上午 9 點播出首集《Hot Air Balloons》。在《Hot Air Balloons》里,觀眾將搭乘熱氣球,俯瞰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的奇異地貌。第二集《Arctic Surfing》將于今年秋季發布,觀眾將跟隨一群勇敢的沖浪者前往北極圈內的區域,找尋冰洋巨浪。
今年 8 月,Apple 將發布《Wild Life》第二集,帶觀眾前往肯尼亞的大象孤兒院。失去父母的小象在這里得到悉心照顧,在泥坑中嬉戲,與彼此和人類伙伴及野象組建新的家庭。今年晚些時候,觀眾將跟隨一群勇敢的潛水員在巴哈馬潛入深海,他們將直面頂級掠食者,發現遠比人們印象中更加復雜的生物。
空中旅行系列片《Elevated》將于 9 月首播。在首集中,觀眾將飛躍火山、翻越瀑布,發現全球最長島鏈夏威夷不為人知的自然奇觀。在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播出的下一集里,觀眾將赴新英格蘭體驗秋日風光,沿著蜿蜒的海岸線飛行,欣賞美不勝收的河川。
《Submerged》是以 Apple 沉浸視頻格式拍攝的首部劇情短片,將于今年秋季首播。這部動作冒險故事片以二戰為背景,將帶觀眾登上潛水艇,見證船員們如何在被魚雷擊中后求生。《Submerged》由奧斯卡獎得主 Edward Berger 編劇并執導,展示了唯有 Apple 沉浸視頻與 Apple Vision Pro 結合方可實現的獨特敘事能力。
今年秋天,籃球迷將能以獨特視角欣賞于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 2024 年 NBA 全明星周末,通過沉浸式短片觀看新秀賽、扣籃大賽、Sabrina Ionescu 和 Stephen Curry 帶來的史上首次 NBA 對 WNBA 3 分挑戰賽,以及全明星正賽。
Apple Music Award 得主、獲 7 次鉆石銷量認證的藝人 The Weeknd 攜沉浸式表演體驗華麗回歸,演出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 Apple Vision Pro 獨家發布。
《Red Bull: Big-Wave Surfing》中,觀眾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海洋的力量,見證沖浪高手在塔希提的提阿胡普海岸試圖征服滔天巨浪。影片于今年夏天拍攝,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播出。
“Apple 沉浸視頻是敘事藝術的突破性進步,為 Apple Vision Pro 用戶帶來卓越體驗與無與倫比的真實感和沉浸感。”Apple 營銷傳播副總裁 Tor Myhren 表示,“飛躍夏威夷的火山,在塔希提踏巨浪而行,以全新視角欣賞全球頂級藝人和運動員的表演,Apple 沉浸視頻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顛覆了人們對風景、故事、運動等內容的體驗。這是新一代的視覺敘事手段,我們非常高興能把它帶給全球各地更多用戶。”
Apple 和 Blackmagic Design 將為專業影視工作者賦能,通過支持 Apple 沉浸視頻的新制作工作流幫他們將藝術構想化為現實。這些工具包括全新 Blackmagic 攝影機 URSA Cine Immersive 及更新版的 DaVinci Resolve Studio 和 Apple Compressor。這套全方位的工具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將助力更具沉浸感的電影和系列片制作,以饗全球各地的 Apple Vision Pro 用戶。以 Apple 沉浸視頻格式拍攝的更多系列片、電影、音樂會和體育賽事將于今年陸續發布。
果給 Mac 電腦用觸屏這事兒,一直以來在 Mac 的用戶中都有很大的討論度。
有人覺得說,隔壁 Windows 的觸控屏體驗做了這么多年,做的一直磕磕絆絆的,也都沒人說不好。
Mac 先把觸屏功能加上唄,體驗可以慢慢優化。
也有人覺得說,Mac 就應該保留傳統筆記的交互模式。
想要觸屏交互,這不還有 iPad 么?不同需求交給不同設備來干不也挺好嘛,沒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我全都要。
這兩個觀點托尼覺得各有道理,然而可以觸屏的 Mac,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過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蘋果的 Mac 在早期的產品中,曾經有過一批改裝了觸控屏的 Mac 。
油管有一個叫 Michael MJD 的博主,最近在 ebay 上撿漏的時候,淘到了一臺 1999 年生產的觸屏版 iMac G3 電腦。
這玩意兒可比三條腿的蛤蟆稀罕多了。
據他介紹說,他手上淘來的這臺可以觸控的 iMac G3 是一臺工程樣機。
實際上蘋果官方并沒有推出過 iMac G3 的觸屏版本,這些有觸控功能的 G3 電腦,是一家叫做 elo 的觸控設備公司整的一波活。
他們從蘋果手里采購回來一批 iMac G3,改裝上了觸屏功能之后,再重新出售給商場、或是機場車站充當導覽器以及信息臺的查詢設備。
這么做的理由也非常合理啊,一方面當時iMac G3 的彩色半透明外殼設計,放在公共場所確實相當的引人注目。
試問有哪個路過的人不想摸摸蘋果發布的新電腦呢?
但就這么把 iMac G3 放在公共場所,鍵盤和鼠標使用的損耗會是一個大問題,壞了之后的維護成本會很高。
這樣一來,elo 公司的觸屏方案就顯得很有噱頭了,它能直接用手指戳屏幕進行交互,省去了額外添置外設的成本。
然而托尼發現一個問題。
iMac G3 在當時還是大腦袋的 CRT 顯示器啊,elo 是怎么把觸控功能直接做在 CRT 顯示器上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 elo 他們自己命名的這個叫作 “ iTouch ” 的技術了,elo 在 CRT 上用了一種很巧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elo 采用了一種叫做聲表面波的技術,他們在 CRT 里塞了兩組聲波傳感器,一組用來發出聲波,一組用來接收信號。
當手指按到屏幕上的時候,手指會吸收一部分的聲波能量,被按下去的屏幕區域的聲波就會產生變化。
接收信號的傳感器收到這個變化的信息之后,會將它傳遞給 CRT 背后的外掛控制板。
然后再從控制板拖出一條 USB 線連接到電腦處理,就可以完成觸屏在屏幕上的定位了。
大家發現沒有,elo 的這個觸屏方案本質上還是外接設備,它沒有直接在電腦的主板上做改動,但卻實現了最貼近原生體驗的觸屏操作。
其他公司也有做觸屏方案,但都需要加裝一個大到離譜的觸屏組件。
更騷的是,elo 的觸屏方案還支持 Z 軸方向上的壓力感應,手指壓在屏幕上的力度有多大,電腦也都能感知到。
這不就是后面 iPhone 上的 3D Touch 功能么!
而在使用上,這款可以觸屏的 iMac 上的大部分軟件,都可以不錯的兼容觸控操作。
特別是打開一些電子百科全書、電子漫畫這些以瀏覽為主的軟件時,除了電腦的反應速度慢點,這交互體驗和現在的 iPad 真還挺像的。
不過因為是單點觸控,在游戲的操作上,就有些為難它了。
在老游戲 Doom 中,觸控的交互只能點擊屏幕開槍,移動的操作還是得回歸鍵盤上的 WASD。
很難想象,在 20 多年前,蘋果電腦就已經能做到這些富有未來感的操作了。。。
但說到底,這觸屏方案也不算是蘋果第一方的想法。
自己對于 Mac 上觸屏這事兒,一直以來都是不太感冒的,老喬還在的時候就正面回答過大家這個問題。
在 2010 年的蘋果發布會上,喬布斯在介紹新 MacBook 的時候表示,蘋果的設計團隊已經做了大量的實驗和用戶測試,認為觸摸屏的筆記本就是人體工程學的災難。
因為手臂在和電腦屏幕垂直的情況下,胳膊是沒有支撐的,這種情況用不了多久,手就會酸。
蘋果的想法是,與其想著做觸屏,不如把觸控板的面積做大,這樣在使用體驗上要友好很多。
但蘋果也沒有因此完全放棄觸屏,其實一直都在做類似的嘗試。
比如像之前在 MacBook 上推出過,現在又被砍掉的 Touch Bar,就是一次對觸屏交互的不錯試水。
它很好的拓展了一部分 MacBook 的按鍵功能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功能按鍵一鍵多用的問題。
奈何軟件開發者對 Touch Bar 的開發熱情確實也沒那么高,可以用到的軟件少了,大部分用戶也會更偏向原有的鍵盤使用習慣。
不過有一說一啊,托尼覺得 Touch Bar 用來發表情包和拖動視頻的進度條還是蠻爽的。
有意思的是,今年年初彭博社有消息爆出,蘋果現在正在為它的 Mac 電腦開發觸摸屏,并很有可能在 2025 年推出帶觸屏的 Mac 電腦。
蘋果具體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推出這臺觸屏 Mac,確實不好猜。
但托尼隱隱覺得,如果真的要推,它會和今年推出的 Vision Pro,在生產力上會有某種巧妙的關聯。
除此之外,現在的 iPad 做的也是越來越向 Mac 靠攏了,不僅性能越來越靠近,在生產力的使用場景上也越來越接近。
而 iPad 近兩年在銷量方面,一直被 Mac 壓過一頭,不排除蘋果真的有可能把觸屏功能加到 Mac 上,增加產品競爭力。
總的來說, Mac 和觸屏交互之間,并非一直劃著一個不等號。
至少從 24 年前推出的這款可觸控 iMac G3 來看,蘋果 Mac 的觸屏體驗,在當時確實已經領先同類產品一大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