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三方路由器固件 DD-WRT 配置簡介

    前言

    之前我海淘了一臺Linksys的EA6500,然后曬了一單

    專為小白:Linksys EA6500 AC1750簡單開箱與使用感受追加修改(2015-06-0210:09:12):追加:通過廣大網友的評論,補充和糾正以下內容,1.路由器在原版固件下可以工作在Router(WAN口連接外網)、AP(WAN口不連接)、Bridge(WAN口連接... 12429190bc_corp

    在此文的評論中,有TX要求介紹一下配置的,例如@濠鬼要求NAT的配置,然后也有很多TX對刷第三方固件感興趣,于是答應大家我刷成功了一定共享經驗,于是有了刷機分享

    說好的刷機來了:EA6500 v2刷DD-WRT特別提示:本文系介紹路由器的刷機步驟,刷機存在較大風險,刷機存在較大風險,刷機存在較大風險,非常不建議小白嘗試?。。τ跊Q定嘗試的朋友也請注意,即使完全按照本文方法刷機... 259010bc_corp

    原本也不想再折騰了,家里斷個網也挺難受的,但是這次被我抽中了小米路由的眾測

    看來再次折騰已經在所難免,那么這次一并響應配置講解的要求,在為測試小米路由做準備工作的同時寫下此文,來簡單說一下路由器的配置。但先說明,都只是簡單的基本配置,有高階要求的我想能力應該也不低,自行學習研究吧。當然并不是來騙金幣的,殺手锏還是要有的,有興趣的直接拉到最后看高階設置部分就好。

    首先說明:全文配置都基于Linksys EA6500 的DD-WRT的固件,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微小,不論是什么牌子的路由器,只要是刷了DD的固件,能找到的項目都可以通用。其他的固件,例如OpenWRT、Tomato、原生固件等也只是配置界面和菜單不同,相同的項目配置起來大同小異,可以參考本文內容。

    基礎配置篇

    懂行的請繞道,本章節專為入門生。

    考慮到DD基本都是需要自己刷機才有的系統,所以接著刷機篇來說吧,刷完機后第一件事就是將界面語言改成中文 Administration頁面下部

    每次修改配置之后都要點擊頁面最下方的“保存設置”或者“應用”,兩者的差別是:保存設置只是保存到了閃存里面,但并未生效,只有到下一次點擊應用或者重啟路由器才會生效;應用就是保存后并立即生效。保存會相對快些,應用會花些時間讓設置生效。點擊哪個都可以,并沒太大關系,只要完成了全部配置后重啟一次路由器就好了,確保所有配置都能生效。

    設置撥號連接,我想國內90%的用戶應該還是PPPoE的方式,用戶名和密碼請在寬帶申請受理單上找,真不行就打客服。其他項目不用改。

    然后頁面下方可以設置本地IP,DHCP,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不改也沒問題啦,我就不解釋每個設置是干啥的,實在涉及到太多專業知識,不明白的也沒啥必要搞明白,反正這些不改動也是沒關系的。真想要自己家網絡和別人有點不同的,就把“本地IP地址”的第三個數字改一下,1-254隨便挑個喜歡的數字好了。

    然后設置無線,注意管制范圍選擇China,因為默認的USA其實可用的頻段比中國少!別以為啥都是國外的好

    這里可以分別設置2.4G和5G頻段的無線,我建議是將2個名稱取成不一樣的,這樣支持雙頻的手機可以人為選擇連接哪一個。如果不是很懂每一項設置是干啥的,請按上圖設置,只要改動“無線網絡名稱(SSID)”的名稱就好了,最好用英文。

    然后設置“無線安全”,安全模式建議選擇下圖提供的兩種中的任意一種就好了,密碼自己填。

    然后,喜歡“穿墻”的TX一定不要錯過,在WL0-Advanced(2.4G)和WL1-Advanced兩個頁面里,有“傳送功率”可選范圍是1-1000mw,可以根據需要改動。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1. 功率越大發熱越厲害; 2. 功率越大設備壽命越短; 3. 功率越大輻射越大; 4. 這只是發射功率,接收沒有功率,接收情況是看你手機的發射功率,所以這里的發射功率越大,并不代表“信號越好,速度越快”因為只解決了一半的問題,除非你能解決另一半(也就是你手機或者pad或者筆記本的發射功率)才能真正的“信號好,速度快”

    到這里最基本的配置已經結束了,如果要上網已經沒啥問題了,懶癌終期患者到此可以結束了。

    便利共享篇

    接下來設置在路由器的USB上接外置移動硬盤共享的問題

    找到服務 - USB 按照下圖設置,其中最后一項設置的目的是用路由器上藍色的WPS按鈕來彈出移動硬盤用的。

    當你想要拔下移動硬盤時先按一下WPS鈕,至少等待1分鐘,然后再拔插頭,確保數據不會丟失。

    然后拿一個移動硬盤,格式化成NTFS格式(建議),預先創建幾個目錄,例如Moive,Photo,Music之類的,最好是英文,再到NAS頁,按下圖設置

    其中,中間紅框的“Shares”里面通過“Add Share”按鈕將剛才創建的電影、音樂、照片的目錄添加進去,后面勾選相應的類型。這里是用于DLNA協議共享影音的,設置完后存放在相應目錄里的影音內容可以很方便的被ipad、各種盒子、各種智能電視識別和播放,非常方便。

    DLNA協議現在用的相當廣泛,基本上智能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機、OTT盒子、多媒體功放等等都支持,只要有下面那個圖標的設備都可以哦。使用非常簡單,DLNA設備會自行查找網絡中的其他設備,然后根據配置情況來播放各類影音文件。所以上面的配置做好后,文件也要相應的存放進去放亂了就不能播放咯。當然你也可以在一個文件夾里把所有東西放進去,然后上面的設置里面把三個勾都打上,但并不建議這樣。

    另外提醒一句,DLNA的更新不是實時的,所以如果你剛把一個視頻文件放到硬盤里,這時在電視機上可能還找不到,需要過一會兒才行,這不是故障哦!

    下部的“Shares”里面是類似電腦中網上鄰居的文件共享,可以根據需要自己添加,后面的“public”如果勾選那么就不需要密碼就能訪問,如果不勾選則需要密碼(下面設置),后面的“Access”里面可以選擇“Read”和“Read&Write”,就是只讀和可讀寫的意思。下一欄“Users”可以增加用戶,“Access Shares”可以勾選該用戶能夠訪問的目錄,后面“samba”必須勾上。

    其實這里的設置就像是電腦上的網上鄰居和文件夾共享,并不太復雜,稍微研究一下應該就能明白:

    samba是否啟用就相當于是否開啟共享;

    Path和Subdir就是共享文件夾的位置,在那個一分區上的哪一個目錄;

    Public相當于是否允許匿名共享;

    Access就是共享權限。

    NAT設置篇

    接下來設置NAT,其實端口轉發、端口范圍轉發、端口觸發、UPnP、DMZ都屬于NAT。

    先來簡單解釋一下什么是NAT(為了簡明扼要,很多概念會被簡化,所以不要用專業的眼光來審視,并不是我說錯了,而是為了能簡單的說明主要問題),看下圖,假設我們家里有一臺電腦和一臺服務器,當路由器撥號上網之后就會得到IP1,我們稱為公網IP,自己的電腦通過手工設置成了IP2和IP3,我們稱為私網IP。公網IP是任何一個互聯網用戶都能訪問和連接的地址,而私網IP只有我們自己能訪問和連接。

    但這個時候電腦和服務器都能上網,而上網的時候主要就是通過IP地址+端口號來完成連接的(表示方式是“IP地址:端口號”),路由器會自動的將來自IP2的連接做一個NAT(端口轉換),將來自IP3的也做一個NAT,這樣就將我們私網向公網的訪問做了兩個轉換連接,那么即使電腦和服務器訪問的都是SMZDM網站,但是可以看不同的商品頁面,不會干擾。

    問題來了,上面的自動轉換僅限于私網向公網的訪問,如果我們想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做一個網站對外發布,讓別人也能訪問,這時候路由器就不會自動做轉換了,這就需要我們手工做NAT,也就是下面的設置。

    注意:設置端口轉發之前,必須手動設置服務器或者電腦的IP地址,使之成為固定的IP,不要使用DHCP功能。

    端口轉發主要用于一對一,目的明確的轉發項目,假設我們在電腦和服務器上分別做了兩個不同的網站,希望別人都能訪問,那么可以像下面這樣配置。第一列自己取名字,2、3列不用改,來源端口是你要告訴別人的訪問端口,IP地址就是IP2或者IP3,目的端口就是這個應用默認的端口(例如網站就是80,ftp就是21,ssh是22,Telnet是23等等)

    這個時候別人想要訪問你電腦上的網站就是http://IP1:81,想要訪問服務器上的網站就是http://IP2:82

    范圍轉發就是將連續的一批端口號從公網IP轉為私網IP上,這種轉換其實端口號是不變的,舉個栗子,參考之前的網絡情況示意圖和下圖的配置就是 IP1:2100=IP2:2100,這個功能一般用在給服務器開放一批端口。

    端口觸發現在已經不太用了,基本被UPnP所代替,或者可以看成UPnP就是自動端口觸發。這個功能只要啟用即可,無需過多設置,建議不論你是否需要該功能都將他啟用,因為其實很多應用程序都會默默的用到,例如迅雷……

    DMZ相當于把所有的外來訪問請求都轉給了一臺指定的服務器,按照上面的情形來說就是把IP3的地址填進去。

    高階設置 —— 訪客網絡(初學勿入)

    我可不是來騙金幣的,以為只有上面那些水貨嗎,哈哈,下面才是高端貨?。?/p>

    警告:本章節專為中高級TX介紹,初學、入門生請勿嘗試。本章節是基于您能很好的理解各項參數含義的基礎之上的,只輔以少量文字介紹,更多的請看配圖設置。本節內容請勿提問,不做解釋。

    Linksys原廠ROM里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就是訪客網絡,當你家頻繁有客人來訪,但你卻又不想告訴他們你的無線網絡密碼,這是訪客網絡就很好用,但是很遺憾DD-WRT沒有提供簡單易行的設置來實現這一功能,如果還想要原廠的Portal那更是麻煩。

    不過,我們至少能將訪客網絡建立起來,將訪客和我們的內網獨立分開,訪客只需要能訪問外網即可。

    首先建立虛接口(甚至可以將自己的主用網絡SSID廣播關閉 )

    設置虛接口安全,因為沒有Portal,所以不能open

    到設置 - 網絡中新建網橋br1,然后指派wl0.1到網橋br1

    在網絡配置里面設置br1的IP地址,注意不要在上面的網橋處設置(這是一個BUG),然后需要為虛接口上的用戶做DHCP,所以開啟DHCPD,單獨為br1創建一個DHCP服務

    然后到管理 - 命令中添加防火墻命令,保存后重啟路由器,搞定!

    因為代碼不能直接寫,所以只能提供圖片,請務必絲毫不差的錄入!

    保存后重啟一次路由器。完成!

    重啟后會多出一個網絡信號,告訴客人連接這個網絡,告訴他這個網絡的密碼,連接后會得到一個不同于主用網絡的IP地址,并且可以訪問公網。

    最后

    所有配置都完成之后,建議備份一下你的配置,以便今后需要的時候馬上能夠恢復,省去了再次配置的麻煩。

    管理 -> 備份 ,直接點擊備份按鈕就好了,然后會有一個文件要求下載保存。

    如果以后由于某些原因導致配置丟失了,那么就在這里點擊選擇文件,然后選擇之前備份的文件,點擊恢復,路由器自動重啟之后就OK啦!

    【特別提示:不同的DD-WRT版本之間不建議使用恢復配置的操作!可以在固件升級時選擇保留配置來達到同樣目的,升級固件后請重新再次備份配置以便使用】

    The END. Thank you for read.

    什么不一樣呢?

    上次我們《在朋友圈發視頻,怎樣才能更高清?》有很多小伙伴很喜歡這樣的科普形式,也有小伙伴反應實在太太太太長了...


    差不多也就這么長吧...


    長是有點長,不過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能夠帶給大家一些真正的知識點,保證大家可以學到更多有用的內容。當然,我們文章最后一如既往會為大家做好總結,放心食用 ~


    在上一次推文后,后臺的留言收到了很多問題,放心,我們會一一為大家解答,今天要解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么 同一張照片

    在不同的手機上看 不一樣?


    其實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來給大家簡單做一個示范


    通過無壓縮的方式將同一張照片傳至iPhone11與另一臺手機,同時在相冊打開,然后大家可以看到對比:


    區別不言而喻


    姑且先不討論哪臺手機顏色更準,今天的內容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來介紹這種「色差」:


    ● 一是找到原因:為什么會不一樣;


    ● 二是解決方法:怎么樣能盡可能避免出現這種差異,因為完全避免確實做不到。


    老樣子,困的小伙伴可以先去文末看結論,然后記得點個收藏下次看,或者幫忙點個分享奧??!



    為什么會不一樣?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簡單來復現一下影像從拍攝到導出分享的整個過程:



    這樣一看是不是就很清晰了,問題根源就在于中間兩個環節。只要這兩者中一個出現差異那么整張照片就會出現最終的色彩偏差。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這兩個環節分別對應到一個更具體的問題:


    ● 你能顯示多少顏色

    ● 顯示的顏色準不準



    OK,先介紹今天第一個名詞 —— 色域


    色域這個詞,大家在買手機買顯示器時經常會看到,比如NTSC 96%、100%DCI-P3色域等等。


    書面釋義:它是指某種表色模式所能表達的顏色構成的范圍區域。其實就是指具體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等)所能表現的顏色范圍和區域,是不是很好理解~


    下面重點來了!


    自然界中,可見光譜的顏色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間,這個色域空間就是包含了我們人眼所能見到的所有顏色,具體如下圖所示。


    人眼可見色彩范圍的國際標準 CIE1931 色域色度圖

    我們的眼睛是厲害的,不僅擁有5.76億的像素,還能看到數千萬種顏色。


    所以,要好好愛護眼睛啊!


    但問題是,所有顯示設備(包括手機屏幕、掃描儀、顯示器和照片打印機等)的色域空間大小與設備、介質和觀察條件有關,他們都只能產生(重現)其中的一部分顏色(色彩子集),這個"子集"稱為色域。


    簡而言之,所有的顯示設備能顯示的顏色都沒有人眼能看到的多,同時,不同的顯示設備能顯示的色彩范圍還不一樣。


    所以,色域越大,表明這臺設備能夠還原出的顏色也就越多。



    這也是為什么有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看到的是一些美麗顏色比如夕陽西下,但怎么拍都少了一些層次感...


    這不是你的眼睛出問題了,而是設備做不到?。ó斎唬孙@示問題,當然也和相機模組本身的記錄能力有關




    既然顯示設備能夠顯示的色彩都不一樣,那豈不是亂套了?


    別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整個行業早就開始尋找或者創造不同的色域標準,以此來統一色彩的管理。


    有了標準大家都跟著做,你我看的色彩就能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不同色域標準在人眼所見色域 覆蓋的范圍不同


    不過,色域標準的統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領域與不同的技術背景下先后誕生了幾種不同的色域標準。


    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色域標準:


    I sRGB


    1996年,惠普與微軟一起開發了sRGB色彩空間,當時主要用于電腦顯示器、打印機以及互聯網。


    這種標準一出來,就得到了英特爾、Exif、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許多業界大佬的支持,這也是目前最普及的色域標準。


    SRGB色域 在人眼可見范圍內的覆蓋

    如圖所示,以sRGB色域標準來顯示,只能還原近三分之一的顏色,尤其缺乏綠色覆蓋


    sRGB雖然普及了,但缺點依然存在,主要就是對與森林樹木等場景色彩還原是遠遠不夠的...


    I Adobe RGB


    為了解決sRGB色域問題,兩年之后的1998年,AdobeRGB出現了。


    關于Adobe,大家都很熟了,不用太多解釋~


    如你所見,AdobeRGB相比sRGB囊括更多的顏色,尤其是在青綠色范圍!


    Adobe RGB色域覆蓋范圍 覆蓋50%人眼可見范圍


    I P3


    P3 色域廣義上包含了 DCI-P3 和 Display P3。


    前者DCI-P3 是影視行業標準,而Display P3 是蘋果在 DCI-P3 基礎上參考了sRGB而修訂出的自己的標準,在白點和伽馬上與DCI-P3 不同,但是能覆蓋的顏色相同,相對于 sRGB 除了藍色都有較大提升。


    雖然DCI-P3并不是色域最廣的標準(目前最新的標準為Rec.2020,先不展開介紹),但是業內認為DCI-P3更多的是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導的色域標準,盡可能匹配電影場景中能展現的全部色域,也擁有更廣闊的紅色/綠色系范圍。


    DCI-P3色域 在人眼可見范圍內的覆蓋


    蘋果從iPhone7開始使用P3,以iPhone 11 Pro Max為例,它支持兩個非常重要的行業標準色域︰適用于大多數sRGB(前面已提到),及用于4K超高清電視所用的DCI-P3廣色域。


    I NTSC


    NTSC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在 1953 年訂制,目的是為了給當時剛出現不久的 CRT 彩色電視定制一套標準,由于實在是太過于古老(Apple DOS 3.1 誕生于 1978 年, MS-DOS 誕生于 1980 年)早已不適用于現代顯示器...


    更最重要的是對于 PC(廣義的)和移動設備來說,幾乎沒有內容創作者是以 NTSC 為工作空間的...


    雖然沒有人實際用它,但一直有廠商以這個標準來換算,用于比較其他的色彩空間。


    NTSC 1953色域覆蓋范圍


    既然沒有人用,為什么廠商還要以NTSC來標注其色域呢?


    這是一個很又有趣的現象,一部分是為了隱藏自己實際的水平(很差),一部分是為了變相夸自己。


    因為一部分屏幕就算達到了72%的NTSC覆蓋,也無法實現100%的sRGB

    覆蓋,就算其實際所覆蓋區域也許更大,但與色域標準顏色存在偏差一樣會出現色彩不準。


    做不到嚴格按照標準來調教,只能換算NTSC色域,總的來說,就是想讓數據更漂亮!


    I 江湖人稱的“廣色域”是什么?


    大家買手機時如果稍微關注手機屏幕性能的話,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詞:DCI-P3廣色域。



    其實廣色域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一般業內色域換算后超過80%NTSC覆蓋就可以叫廣色域屏幕。(你看NTSC色域的價值體現之一就是“換算”)


    同樣一張圖,如果你是廣色域屏幕,發給朋友的非廣色域手機上顯示的話,某些色彩就顯示不出來,也就會導致「顏色不準」。



    如果說能顯示多少顏色是基礎條件, 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色彩準不準!


    很多品牌的安卓手機雖然也采用了一流的三星AMOLED屏幕,基本上都能做到100%sRGB,但缺少了色彩管理,和iPhone、三星一比就顯得遜色很多。


    這就需要先引出兩個我們介紹過的關鍵詞: JNCD與△E


    I △E (Delta-E 色彩偏離度)


    色彩偏離度,一般讀“德爾塔E”,是定義手機、PC、平板設備顏色精準度的一個重要參數。


    它指的是在均勻顏色感覺空間中,人眼感覺色差的測試單位,理論上這個數值越小越好。


    平常買手機、顯示器或筆記本電腦時,大家都可以重點依據這個參數來判斷屏幕的好壞。


    一般來說,△E<2就屬于不錯的顯示器水準。


    I JNCD( 全稱: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


    可以理解成剛好可以感覺到的色差。同樣用來表示色彩偏移程度,數值越小越好。


    舉一些例子,華為Mate30Pro<1,iPhone11 Pro Max的JNCD<0.8。



    一般來說,這個數值<1,人眼就不容易區分色彩變化了,也就說這塊屏幕還不錯~當然,這個數字也是越小越好!


    綜合來說,這兩個指標都是表達屏幕色彩的準確度,只不過算法不同罷了。


    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以上這些參數的不同呢?



    顯示設備(屏幕)的材質區別是不同手機顯示不一致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手機上,屏幕主要分LCD與OLED兩種材質,兩者主要的區別就是發光原理不同,對比度不同等。


    就在兩年以前, 大部分手機依然還是LCD屏幕材質,LCD屏幕本身并不發光,需要借助額外的光源,背光層發出白光,經過紅綠藍三色的濾片進而顯示出不同的色彩。


    沒錯,就是基于普通的三原色原理。



    這種材質的屏幕有一些天然的缺點,比如容易出現漏光,另一方面黑色顯示不夠純粹。


    圖來自網絡


    而OLED的屏幕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發光,不需要背光層,所以理論上相比LCD屏幕會有對比度高、亮度更高、色域更廣的優勢


    其中因為是自發光,黑色就可以單獨選擇不顯示狀態,這樣的黑就是純黑。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就算是LCD屏幕的iPhone11,蘋果把它調教的很優秀...某些方面甚至優于一些其他手機的OLED屏幕。



    至于電腦端,目前的主要都是LCD屏幕,但根據面板的不同主要有IPS、TN、VA等,其中:


    ● TN面板:響應速度快,適合游戲電競,同時價格便宜,缺點是可視面積小。


    ● IPS面板:色彩好,有著光寬廣的可視角度,更高的對比度,同時理論上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缺點是響應速度稍慢,價格稍高。



    在設計界與攝影界,很多人都會認為「蘋果顯示設備的顏色準」,而Pc(其他的個人電腦)的顏色稍遜色一些。


    其實,蘋果的顯示硬件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就像iPhone的屏幕一樣需要從三星購買。


    更大的原因在于,蘋果的「 ColorSync 色彩管理」


    / 圖來自網絡


    有了這個色彩管理系統,你的蘋果設備可以從系統底層支持對ICC文件的處理功能,因此不論相機采用哪種色彩空間輸出的ICC文件,采用怎樣的圖形軟件來打開,系統都能夠將其與顯示器進行很好的匹配。


    基于ICC自動色彩管理,把顯示圖像內容自動切換到適當的色域,讓圖像可以依照正確的顏色顯示,不會導致過飽和或欠飽和,這就是色彩管理


    而一般沒有做色彩管理的PC電腦和安卓手機,就會經常出現過于濃艷或者過于暗淡的情況,相對顯示效果沒有那么穩定...


    所以,想要「色彩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色彩管理,而這是真正的內功,需要時間和決定去做。



    當然啦, 除了以前提到的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也還有一些“小誤會”。


    比如很多我身邊的很有親友經常會抱著手機來問我,為什么我的手機顏色這么奇怪。


    其實當你覺得自己的手機顏色很奇怪,可以先檢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默認打開了夜覽、護眼模式、原彩顯示等功能。



    因為這一類的功能都會直接影響屏幕的色溫,降低藍光的呈現等。


    右側手機打開了夜覽模式 整體畫面偏暖


    當然,類似iPhone的「原彩顯示」這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建議開啟,當你拍照修圖時可以考慮關閉 ~


    因為它可以自動根據環境色溫來調節屏幕色溫,讓屏幕在日常使用時看起來更自然,不會與環境格格不入。



    既然明白了手機屏幕之間不同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斷什么樣的屏幕是好屏幕,那接下來就要來看如何盡可能避免這種色彩的偏離。


    必須先說明,就和文章開頭說的一樣,目前并沒有徹底的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做到盡可能避免...


    I 讓自己的屏幕先盡可能準確


    這一點很好理解,想要減少差別,首先咱們得讓自己這邊盡可能準確,一般有兩種方式:


    ● 選擇色彩準確的設備


    這一點大家可以根據色域、△E、JNCD三個數值去選擇設備,如果你是iPhone用戶,那么還有一個自動色彩管理;


    ● 給自己的設備做色彩校正


    這一點,相信很多小伙伴沒有試過,其實有一些安卓手機擁有類似專業模式、大師模式等選項,可以去嘗試調整。


    再者, 安卓手機可以在系統設置中找到色彩校色功能,不過一般效果并不明顯...


    最有效的方式,是配合硬件「校色儀」來校色,效果比較顯著,當然這玩意兒需要購買,如果你對照片色彩顯示有不小的追求,可以考慮 ~



    在電腦端,除了專業的校色儀,有一個「土辦法」,依據參照物去逐步校準顏色,上一代設計們應該都懂,一聽可樂就夠了


    I 將圖片設置成色域較小的sRGB


    因為sRGB最為常見,同時色域空間較小,如果在電腦修圖后保存為sRGB再分享,就可以較大程度避免因為色域標準不同而產生的色彩偏差。


    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需要避免萬一的點,比如前面提到的注意夜覽、原彩顯示、護眼模式等功能性色差,同時千萬注意不能存錯圖片格式


    一般手機上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主要發生于電腦端修圖,所以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聊 ~



    最后,同樣為大家帶來小結


    1/ 因為屏幕材質與系統色彩管理等不同,不同手機的色彩就是不同的,手機上主要是LCD與OLED的區別,就色彩顯示方面而言,兩者基礎表現相差不??;


    2/ 要判斷一塊屏幕色彩準不準,可以從色域、 JNCD與△E等指標去判斷。色域廠商標注方法不同,一般用NTSC80%來換算即認為是廣色域屏幕,后兩者指標數值越小越好;


    3/ 注意夜覽、護眼模式、原材顯示等功能性色差的可能,這些功能會改變屏幕色溫,使屏幕變得更暖,修圖時可關閉這些功能;


    4/ 若非商業性需要,在電腦修圖保存圖片時一般選擇最普及也是最小的sRGB色域標準,避免因為廣色域圖片在低色域屏幕顯示而出現偏差;


    5/ 專業需求較高,可以針對屏幕進行校色,由軟件和硬件兩種校色方式,硬件校色效果更加可靠。



    其實,解決色彩在不同設備之間的色差,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重視起來。


    以往之所以會出現之前很多手機色彩顯示不準,就是因為普通的用戶對此感知并不明顯,而廠商當然更愿意投入到那些更容易被宣傳和推廣的功能上,比如一億像素、比如5G~


    而針對色彩,他們有著更簡單討巧的方式:提高照片飽和度,這會讓你覺得這臺手機拍的照片顏色真好看!


    但色彩好看與色彩準,是兩回事。


    單以屏幕色彩而言,像蘋果這般軟硬件結合,不僅始終用最高水平的硬件規格,還潛心研究ICC系統自動色彩管理,讓圖片色彩顯示始終保持一致,這類愿意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的廠商真的還不夠多。


    你和我,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視也許就能換來他們的改變,如果每一臺設備都能擁有更準確的色彩顯示,那么今天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了這里,如果能對你有那么一點點點的幫助,我們會很榮幸,如果你愿意分享、在看,那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哈!


    晚安~


    / 參考文獻資料

    Enfocu/ https://www.enfocus.com/manuals/ReferenceGuide/PS/11/zhCN/zh-cn/topic/scolor.html

    知乎/Navis L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37649/answer/655284153


    什么不一樣呢?


    上次我們《如何讓朋友圈發視頻更高清》有很多小伙伴很喜歡這樣的科普形式,也有小伙伴反應實在太太太太長了...


    差不多也就這么長吧...


    長是有點長,不過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能夠帶給大家一些真正的知識點,保證大家可以學到更多有用的內容。當然,我們文章最后一如既往會為大家做好總結,放心食用 ~


    在上一次推文后,后臺的留言收到了很多問題,放心,我們會一一為大家解答,今天要解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么 同一張照片

    在不同的手機上看 不一樣

    其實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來給大家簡單做一個示范

    通過無壓縮的方式將同一張照片傳至iPhone11與另一臺手機,同時在相冊打開,然后大家可以看到對比:


    區別不言而喻


    姑且先不討論哪臺手機顏色更準,今天的內容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來介紹這種「色差」:


    ● 一是找到原因:為什么會不一樣;


    ● 二是解決方法:怎么樣能盡可能避免出現這種差異,因為完全避免確實做不到。


    老樣子,困的小伙伴可以先去文末看結論,然后記得點個收藏下次看,或者幫忙點個分享奧!!



    為什么會不一樣?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簡單來復現一下影像從拍攝到導出分享的整個過程:



    這樣一看是不是就很清晰了,問題根源就在于中間兩個環節。只要這兩者中一個出現差異那么整張照片就會出現最終的色彩偏差。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這兩個環節分別對應到一個更具體的問題:


    ● 你能顯示多少顏色

    ● 顯示的顏色準不準



    OK,先介紹今天第一個名詞 —— 色域


    色域這個詞,大家在買手機買顯示器時經常會看到,比如NTSC 96%、100%DCI-P3色域等等。


    書面釋義:它是指某種表色模式所能表達的顏色構成的范圍區域。其實就是指具體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等)所能表現的顏色范圍和區域,是不是很好理解~


    下面重點來了!


    自然界中,可見光譜的顏色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間,這個色域空間就是包含了我們人眼所能見到的所有顏色,具體如下圖所示。


    人眼可見色彩范圍的國際標準

    CIE1931 色域色度圖


    我們的眼睛是厲害的,不僅擁有5.76億的像素,還能看到數千萬種顏色。


    所以,要好好愛護眼睛??!


    但問題是,所有顯示設備(包括手機屏幕、掃描儀、顯示器和照片打印機等)的色域空間大小與設備、介質和觀察條件有關,他們都只能產生(重現)其中的一部分顏色(色彩子集),這個"子集"稱為色域。


    簡而言之,所有的顯示設備能顯示的顏色都沒有人眼能看到的多,同時,不同的顯示設備能顯示的色彩范圍還不一樣。


    所以,色域越大,表明這臺設備能夠還原出的顏色也就越多。



    這也是為什么有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看到的是一些美麗顏色比如夕陽西下,但怎么拍都少了一些層次感...


    這不是你的眼睛出問題了,而是設備做不到?。ó斎?,除了顯示問題,當然也和相機模組本身的記錄能力有關




    既然顯示設備能夠顯示的色彩都不一樣,那豈不是亂套了?


    別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整個行業早就開始尋找或者創造不同的色域標準,以此來統一色彩的管理。


    有了標準大家都跟著做,你我看的色彩就能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不同色域標準在人眼所見色域

    覆蓋的范圍不同


    不過,色域標準的統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領域與不同的技術背景下先后誕生了幾種不同的色域標準。


    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色域標準:


    I sRGB


    1996年,惠普與微軟一起開發了sRGB色彩空間,當時主要用于電腦顯示器、打印機以及互聯網。


    這種標準一出來,就得到了英特爾、Exif、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許多業界大佬的支持,這也是目前最普及的色域標準。


    如圖所示,以sRGB色域標準來顯示

    只能還原近三分之一的顏色

    尤其缺乏綠色覆蓋


    sRGB雖然普及了,但缺點依然存在,主要就是對與森林樹木等場景色彩還原是遠遠不夠的...


    I Adobe RGB


    為了解決sRGB色域問題,兩年之后的1998年,AdobeRGB出現了。


    關于Adobe,大家都很熟了,不用太多解釋~


    如你所見,AdobeRGB相比sRGB囊括更多的顏色,尤其是在青綠色范圍!


    Adobe RGB色域覆蓋范圍

    覆蓋50%人眼可見范圍



    I P3


    P3 色域廣義上包含了 DCI-P3 和 Display P3。


    前者DCI-P3 是影視行業標準,而Display P3 是蘋果在 DCI-P3 基礎上參考了sRGB而修訂出的自己的標準,在白點和伽馬上與DCI-P3 不同,但是能覆蓋的顏色相同,相對于 sRGB 除了藍色都有較大提升。


    雖然DCI-P3并不是色域最廣的標準(目前最新的標準為Rec.2020,先不展開介紹),但是業內認為DCI-P3更多的是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導的色域標準,盡可能匹配電影場景中能展現的全部色域,也擁有更廣闊的紅色/綠色系范圍。


    DCI-P3色域

    在人眼可見范圍內的覆蓋


    蘋果從iPhone7開始使用P3,以iPhone 11 Pro Max為例,它支持兩個非常重要的行業標準色域︰適用于大多數sRGB(前面已提到),及用于4K超高清電視所用的DCI-P3廣色域。


    I NTSC


    NTSC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在 1953 年訂制,目的是為了給當時剛出現不久的 CRT 彩色電視定制一套標準,由于實在是太過于古老(Apple DOS 3.1 誕生于 1978 年, MS-DOS 誕生于 1980 年)早已不適用于現代顯示器...


    更最重要的是對于 PC(廣義的)和移動設備來說,幾乎沒有內容創作者是以 NTSC 為工作空間的...


    雖然沒有人實際用它,但一直有廠商以這個標準來換算,用于比較其他的色彩空間。


    NTSC 1953色域覆蓋范圍


    既然沒有人用,為什么廠商還要以NTSC來標注其色域呢?


    這是一個很又有趣的現象,一部分是為了隱藏自己實際的水平(很差),一部分是為了變相夸自己。


    因為一部分屏幕就算達到了72%的NTSC覆蓋,也無法實現100%的sRGB

    覆蓋,就算其實際所覆蓋區域也許更大,但與色域標準顏色存在偏差一樣會出現色彩不準。


    做不到嚴格按照標準來調教,只能換算NTSC色域,總的來說,就是想讓數據更漂亮!


    I 江湖人稱的“廣色域”是什么?


    大家買手機時如果稍微關注手機屏幕性能的話,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詞:DCI-P3廣色域。



    其實廣色域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一般業內色域換算后超過80%NTSC覆蓋就可以叫廣色域屏幕。(你看NTSC色域的價值體現之一就是“換算”)


    同樣一張圖,如果你是廣色域屏幕,發給朋友的非廣色域手機上顯示的話,某些色彩就顯示不出來,也就會導致「顏色不準」。



    如果說能顯示多少顏色是基礎條件, 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色彩準不準!


    很多品牌的安卓手機雖然也采用了一流的三星AMOLED屏幕,基本上都能做到100%sRGB,但缺少了色彩管理,和iPhone、三星一比就顯得遜色很多。


    這就需要先引出兩個我們介紹過的關鍵詞: JNCD與△E


    I △E (Delta-E 色彩偏離度)


    色彩偏離度,一般讀“德爾塔E”,是定義手機、PC、平板設備顏色精準度的一個重要參數。


    它指的是在均勻顏色感覺空間中,人眼感覺色差的測試單位,理論上這個數值越小越好。


    平常買手機、顯示器或筆記本電腦時,大家都可以重點依據這個參數來判斷屏幕的好壞。


    一般來說,△E<2就屬于不錯的顯示器水準。


    I JNCD( 全稱: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


    可以理解成剛好可以感覺到的色差。同樣用來表示色彩偏移程度,數值越小越好。


    舉一些例子,華為Mate30Pro<1,iPhone11 Pro Max的JNCD<0.8。



    一般來說,這個數值<1,人眼就不容易區分色彩變化了,也就說這塊屏幕還不錯~當然,這個數字也是越小越好!


    綜合來說,這兩個指標都是表達屏幕色彩的準確度,只不過算法不同罷了。


    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以上這些參數的不同呢?



    顯示設備(屏幕)的材質區別是不同手機顯示不一致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手機上,屏幕主要分LCD與OLED兩種材質,兩者主要的區別就是發光原理不同,對比度不同等。


    就在兩年以前, 大部分手機依然還是LCD屏幕材質,LCD屏幕本身并不發光,需要借助額外的光源,背光層發出白光,經過紅綠藍三色的濾片進而顯示出不同的色彩。


    沒錯,就是基于普通的三原色原理。



    這種材質的屏幕有一些天然的缺點,比如容易出現漏光,另一方面黑色顯示不夠純粹。


    圖來自網絡


    而OLED的屏幕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發光,不需要背光層,所以理論上相比LCD屏幕會有對比度高、亮度更高、色域更廣的優勢。


    其中因為是自發光,黑色就可以單獨選擇不顯示狀態,這樣的黑就是純黑。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就算是LCD屏幕的iPhone11,蘋果把它調教的很優秀...某些方面甚至優于一些其他手機的OLED屏幕。



    至于電腦端,目前的主要都是LCD屏幕,但根據面板的不同主要有IPS、TN、VA等,其中:


    ● TN面板:響應速度快,適合游戲電競,同時價格便宜,缺點是可視面積小。


    ● IPS面板:色彩好,有著光寬廣的可視角度,更高的對比度,同時理論上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缺點是響應速度稍慢,價格稍高。



    在設計界與攝影界,很多人都會認為「蘋果顯示設備的顏色準」,而Pc(其他的個人電腦)的顏色稍遜色一些。


    其實,蘋果的顯示硬件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就像iPhone的屏幕一樣需要從三星購買。


    更大的原因在于,蘋果的「 ColorSync 色彩管理」


    / 圖來自網絡


    有了這個色彩管理系統,你的蘋果設備可以從系統底層支持對ICC文件的處理功能,因此不論相機采用哪種色彩空間輸出的ICC文件,采用怎樣的圖形軟件來打開,系統都能夠將其與顯示器進行很好的匹配。


    基于ICC自動色彩管理,把顯示圖像內容自動切換到適當的色域,讓圖像可以依照正確的顏色顯示,不會導致過飽和或欠飽和,這就是色彩管理


    而一般沒有做色彩管理的PC電腦和安卓手機,就會經常出現過于濃艷或者過于暗淡的情況,相對顯示效果沒有那么穩定...


    所以,想要「色彩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色彩管理,而這是真正的內功,需要時間和決定去做。



    當然啦, 除了以前提到的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也還有一些“小誤會”。


    比如很多我身邊的很有親友經常會抱著手機來問我,為什么我的手機顏色這么奇怪。


    其實當你覺得自己的手機顏色很奇怪,可以先檢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默認打開了夜覽、護眼模式、原彩顯示等功能。



    因為這一類的功能都會直接影響屏幕的色溫,降低藍光的呈現等。


    右側手機打開了夜覽模式

    整體畫面偏暖


    當然,類似iPhone的「原彩顯示」這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建議開啟,當你拍照修圖時可以考慮關閉 ~


    因為它可以自動根據環境色溫來調節屏幕色溫,讓屏幕在日常使用時看起來更自然,不會與環境格格不入。



    既然明白了手機屏幕之間不同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斷什么樣的屏幕是好屏幕,那接下來就要來看如何盡可能避免這種色彩的偏離。


    必須先說明,就和文章開頭說的一樣,目前并沒有徹底的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做到盡可能避免...


    I 讓自己的屏幕先盡可能準確


    這一點很好理解,想要減少差別,首先咱們得讓自己這邊盡可能準確,一般有兩種方式:


    ● 選擇色彩準確的設備


    這一點大家可以根據色域、△E、JNCD三個數值去選擇設備,如果你是iPhone用戶,那么還有一個自動色彩管理;


    ● 給自己的設備做色彩校正


    這一點,相信很多小伙伴沒有試過,其實有一些安卓手機擁有類似專業模式、大師模式等選項,可以去嘗試調整。


    再者, 安卓手機可以在系統設置中找到色彩校色功能,不過一般效果并不明顯...


    最有效的方式,是配合硬件「校色儀」來校色,效果比較顯著,當然這玩意兒需要購買,如果你對照片色彩顯示有不小的追求,可以考慮 ~



    在電腦端,除了專業的校色儀,有一個「土辦法」,依據參照物去逐步校準顏色,上一代設計們應該都懂,一聽可樂就夠了


    I 將圖片設置成色域較小的sRGB


    因為sRGB最為常見,同時色域空間較小,如果在電腦修圖后保存為sRGB再分享,就可以較大程度避免因為色域標準不同而產生的色彩偏差。


    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需要避免萬一的點,比如前面提到的注意夜覽、原彩顯示、護眼模式等功能性色差,同時千萬注意不能存錯圖片格式


    一般手機上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主要發生于電腦端修圖,所以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聊 ~



    最后,同樣為大家帶來小結


    1/ 因為屏幕材質與系統色彩管理等不同,不同手機的色彩就是不同的,手機上主要是LCD與OLED的區別,就色彩顯示方面而言,兩者基礎表現相差不??;


    2/ 要判斷一塊屏幕色彩準不準,可以從色域、 JNCD與△E等指標去判斷。色域廠商標注方法不同,一般用NTSC80%來換算即認為是廣色域屏幕,后兩者指標數值越小越好;


    3/ 注意夜覽、護眼模式、原材顯示等功能性色差的可能,這些功能會改變屏幕色溫,使屏幕變得更暖,修圖時可關閉這些功能;


    4/ 若非商業性需要,在電腦修圖保存圖片時一般選擇最普及也是最小的sRGB色域標準,避免因為廣色域圖片在低色域屏幕顯示而出現偏差;


    5/ 專業需求較高,可以針對屏幕進行校色,由軟件和硬件兩種校色方式,硬件校色效果更加可靠。



    其實,解決色彩在不同設備之間的色差,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重視起來。


    以往之所以會出現之前很多手機色彩顯示不準,就是因為普通的用戶對此感知并不明顯,而廠商當然更愿意投入到那些更容易被宣傳和推廣的功能上,比如一億像素、比如5G~


    而針對色彩,他們有著更簡單討巧的方式:提高照片飽和度,這會讓你覺得這臺手機拍的照片顏色真好看!


    但色彩好看與色彩準,是兩回事。


    單以屏幕色彩而言,像蘋果這般軟硬件結合,不僅始終用最高水平的硬件規格,還潛心研究ICC系統自動色彩管理,讓圖片色彩顯示始終保持一致,這類愿意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的廠商真的還不夠多。


    你和我,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視也許就能換來他們的改變,如果每一臺設備都能擁有更準確的色彩顯示,那么今天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了這里,如果能對你有那么一點點點的幫助,我們會很榮幸,如果你愿意分享、在看,那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哈!


    晚安~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