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1是USB-IF在2021年6月發布的最新協議規范,PD3.1協議規范擴展了28V,36V,48V的多個電壓檔位,輸出功率從最初的PD3.0的100W充電功率提升到了最高48V/5A 240W,目前已有大批產品采用28V/5A 140W快充。筆記本電腦產品集成度高,大功率快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將電池電量充滿,充電頭網匯總了支持PD3.1快充的筆記本電腦,下面來看詳細內容。
截至目前,共統計了5款支持PD3.1快充協議的筆記本電腦,其中包含蘋果、微星、雷神等品牌。
MacBook Pro作為蘋果推出的高端筆記本產品線,自推出以來從不缺熱度,尤其是2021款首次支持140W PD3.1充電,刷新了用戶對于筆記本充電的想象。外觀方面MacBook Pro共有兩款配色,分別為銀色和深空灰色。
16英寸款式搭配了Apple M1 Pro或Apple M1 Max芯片,雖然兩款芯片都采用了5nm制造工藝,但不同的核心數也為用戶帶來不同的使用體驗。屏幕方面采用16.2 英寸Liquid 視網膜XDR顯示屏,搭載了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刷新率最高可達120Hz。充電方面也是pro系列與其他筆記本拉開差距的最大賣點,Pro系列首次搭載140W充電功率并配備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接口支持也十分豐富,擁有三個霹靂4接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耳機輸出口、一個MagSafe3端口以及SD讀卡器。
續作MacBook Pro 16 2023款延續了2021款的佳話,筆記本所搭載的Apple M2 Pro或Apple M2 Max芯片相較于2021款提升較大,更多的核心數以及更強大的圖形處理器真正做到了全面都Pro。
屏幕方面仍舊采用Liquid 視網膜XDR顯示屏,尺寸為16.2 英寸,初始分辨率 3456 x 2234 (254 ppi),在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加持下,刷新率最高可達120Hz。充電方面依舊支持140W快充,100瓦時鋰聚合物電池也能支撐起基本的戶外不插電使用。接口配置與2021款一致,擁有三個霹靂4接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3.5mm耳機輸出口、一個MagSafe3端口以及SD讀卡器。
MacBook Pro 16 M3款于2023年10月發布,搭載全新 M3 系列芯片:M3、M3 Pro 與 M3 Max。M3 系列芯片具備新一代圖形處理器架構和更快的中央處理器,為 MacBook Pro 帶來更強勁性能與非凡新功能。MacBook Pro 不僅能勝任日常任務,更可為專業級 app 和游戲持續輸出澎湃性能。
MacBook Pro 機型均配備絢麗的 Liquid 視網膜 XDR 顯示屏,可使 SDR 內容亮度提升 20%;內置 1080p 攝像頭與沉浸式六揚聲器音響系統,并提供豐富的連接選項。這一系列產品電池續航時間最長可達 22 小時,實現極致專業便攜體驗,無論使用外接電源或電池供電均可提供同等性能表現,助用戶隨時隨地展開工作。
泰坦18 Pro 銳龍版 2024游戲本采用18英寸2.5K 240Hz顯示屏,CPU采用R9-7945HX,GPU采用RTX 4080,至高250W性能釋放。內置微星AI智能引擎,泰坦極光矩陣燈條,刀鋒流線設計,微星酷寒散熱系統,WiFi7連接技術,支持雙PCle 5.0固態,支持至高96GB內存擴展。搭載99.9WHr大電池容量,USB-C接口支持PD3.1快充。
雷神獵刃 16 游戲本延續了雷神一貫的設計語言,鋁合金機身搭配多處鋒利的刻線,輔以一些機甲風元素設計,整體頗具科技感。擁有一塊16英寸的2560*1600分辨率屏幕,支持240Hz刷新率。搭載了 i9-13900HX 處理器和RTX4060獨顯。
在充電性能方面,雷神獵刃 16游戲本內置63Wh容量電池,標配230W電源適配器,并且也是目前市面上為數不多支持PD3.1 140W充電的設備。日常靜置狀態下,原裝230W電源適配器為其充電,充電功率可達183W左右,而第三方PD 3.1充電器功率可達123W+。
充電頭網匯總的支持PD3.1快充協議的筆記本電腦,蘋果首發支持PD3.1標準的140W快充MacBook Pro。微星和雷神兩家知名PC廠商近期也推出了支持PD3.1的筆記本電腦。得益于140W的大功率快充,大大節省了充電等待時間,有效提高用戶快充體驗感。充電頭網會持續關注支持PD3.1協議的筆記本,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老牌PC大廠聯想不僅在筆電端連發新品之外,在快充領域也節節開花。從2023 小新系列筆記本開始,從傳統的大黑磚全面迭代至更便攜的充電器。
聯想小新 105W 氮化鎵充電器是一款以筆記本為出發點打造的充電器,比傳統電源適配器體積更小,接口更。經典的2C1A三端口,可支持PD3.0 100W輸出,一個充電器解決筆記本與其他電子產品的充電問題。下面,就來看看這款充電器的實際表現如何。
包裝盒采用白色背景為底,上方印有聯想小新Logo以及產品名稱“小新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字樣,中間區域為充電器外觀圖示,可以清晰看到插腳端及 USB 端口設計;右下角印有“Lenovo”品牌字樣。
包裝盒背面除相關名稱字樣外,中間區域貼有輸出參數信息及產品條形碼信息等。
取出包裝內所有物品,除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主體外,另擁有說明書以及C to C 充電線材。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采用高阻燃 PC 材質搭配磨砂工藝處理外殼,除了正面帶有小新Logo外,整體純白簡約,邊角圓潤,手感絲滑。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輸出面板配置2C1A三個USB端口,母口膠芯均為黑色,且 USB 端口處均印有相關名稱標識和最大充電功率。
插腳部分采用折疊式設計,可便于用戶出行收納,不易剮蹭其它設備表殼。
插腳端面板印有充電器詳細參數銘文。
型號:XX105G1;
輸入:200-240V~ 1.2A 50/60Hz;
單口輸出:
USB-C1:5V3A、9V3A、12V3A、15V3A、20V5A(100W Max);
USB-C2:5V3A、9V3A、12V2.25A、15V2A、20V1.5A(30W Max);
USB-A:5V3A、9V2.2A、10V1.66A(20W Max);
雙口輸出:
USB-C1+USB-C2:65W+30W(95W Max);
USB-C1+USB-A:65W+20W(85W Max);
USB-C2+USB-A:30W+20W(50W Max);
三口輸出:
USB-C1+USB-C2+USB-A:65W+30W+10W(105W Max);
制造商: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并具備國家 CCC 安全認證。
附贈的線材為 C to C 類型,采用魔術布藝扎帶捆綁固定;線身采用白色TPE材質外被。
線材子端外殼與線身連接處擁有加長加厚注塑設計,更耐彎折,壽命長久。殼體印有小新品牌Logo,注塑處浮印“100W”字樣。
USB-C公頭特寫,滿PIN設計。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線材信息,實測線材具備 E-Marker 芯片,支持20V5A 電能傳輸和USB 2.0 數據傳輸能力。
線材長度約為152cm,可滿足桌面充電連接設備時的長度需求。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長度約為66.0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高度約為65.9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厚度約為30.48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重量約為206.7g。
適配器采用第三代超低阻抗GaN半導體黑科技材料,除了更好的導熱效率、耐高溫特性外,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體積也明顯更小。
充電器約占據成年男性整個手掌區域,但可單手握持,收納無憂。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1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5、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Type-C1 端口實測支持 5V3A、9V3A、12V3A、15V3A和20V5A 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20V5A一組PPS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2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4+、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實測Type-C2端口具備5V3A、9V3A、12V2.5A、15V2A、20V1.5A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11V3A 一組 PPS 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USB-A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0、SFCP、DCP 和 Apple 2.4A 等充電協議。
接下來將從兼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105W適配器,用戶可搭配合適設備,以達到更好的充電體驗。
本次充電兼容性測試,分別從USB-A,USB-C1,USB-C2分別進行單獨測試。下面充電頭網將實測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對各家手機充電兼容性如何。
將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電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9.88V 4.64A 92.32W。
將魅族20 Pro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8.4V 3.57A 65.6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大多數主流手機可握手9V電壓,兼容性較好的設備可握手 15V、20V大電壓,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同樣,對于支持 PD 100W 充電的筆電,其充電功率可達92W左右,充電器的 Type-C1 端口支持 PD 100W 輸出。
繪制出柱狀圖,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實測功率為 92.32W,同時支持大功率 PD 快充的手機、平板和游戲掌機皆擁有不錯的充電表現;此外,該端口支持大功率PPS快充協議,對于支持該協議的終端設備,如 魅族20 Pro手機,其充電功率表現將進一步提升。
將三星S23+ 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2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8V 2.96A 26.0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從上圖可以看出,充電器為各手機設備的充電表現為主流水準,手機、平板、筆電可分別握手9V/15V/20V 電壓檔位;同時,實測 Type-C2 端口最高可支持 PD 30W快充,與標稱一致。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到功率在18-30W區間內浮動;其中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可達 28.84W。
將華為 Mate 40 Pro 手機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USB-A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24V 2.22A 18.33W。
將所測數據匯總成表格,測試手機設備可握手5V、9V電壓檔位,且該端口支持 SCP 快充協議,對華為系設備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出充電功率最高的是華為Mate 40 Pro 手機,功率為 18.33W,與標稱A口最大功率為 20W 相差不大,而其他設備的充電表現與主流百瓦充電器的 USB-A 端口無異。
當用戶擁有更多的智能設備需要同時充電時,這款充電器的功率分配也是需要了解清晰,以便為終端設備進行更快速的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兩個 Type-C 端口同時為筆電、平板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 29.01W。
通過充電器的Type-C1、USB-A 端口同時為筆電、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9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5.55W。
雙端口充電時,Type-C1 端口支持 PD 65W輸出,C2 端口最高支持 PD 30W 輸出,USB-A 端口最高支持 20W 輸出,智能分配功率,可保證兩臺商務本設備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USB端口同時為筆電、兩部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MacBook 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Type-C1)、iPad平板輸入功率為29.01W(Type-C2)和iPhone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3.03W(USB-A),總功率符合官方 65W+30W+15W三口105W描述。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聯想小新Pro 14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20V電壓,功率穩定在51W并持續至12分鐘;隨后功率穩定在31W,并持續至1小時02分鐘;隨后呈“曲線”下降并于2小時03分鐘結束充電。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聯想小新Pro 14充電至50%耗時38分鐘,充至80%耗時1小時06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03分。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 iPhone 15 Pro 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9.5V電壓,前16分鐘功率穩定在21W左右;隨后功率下降至16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2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11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3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7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1小時05分鐘;隨后功率持續下降,直至充電結束,充電全程耗時約2小時。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 iPhone 15 Pro 充電至50%耗時25分鐘,充至80%耗時54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
充電器在插座上插著不使用的情況下是否會浪費電,具體會損耗多少電能,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待機功耗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將充電器插在貝奇功率計的插座上,并讀取功率計上的數據,測試結果如下。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為0.2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2.1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
再來看看在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使用功率計讀取的功耗為0.16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1.4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86元左右。
小結
經過上面的空載功耗測試,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 220V 50Hz 電壓環境下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而在110V 60Hz 的電壓環境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在0.86元左右。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會比充電器標注的功率大一些;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轉換效率測試,下圖是測試結果。
先來看看220V 50Hz電壓下轉換效率如何,整體轉換效率在80.86-90.15%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90.15%;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0.86%。
再來看看110V 60Hz電壓下的轉換效率,整體的轉換效率在82.15-89.27%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89.27%;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2.15%。
整體來看,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兩類電壓下的轉換效率在同類充電器中屬于主流水平,表現不錯。
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行業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2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15V0A、5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0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9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8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檔位是12V0A、5V0A,紋波峰峰值為32mVp-p。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20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8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0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2mVp-p。
小結
YD/T 1591-2009 通信行業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于200mVp-p,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的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不高于120mVp-p,表現優秀。
充電器是一種轉換設備,充電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所以充電器會發熱。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支持 PD 100W 輸出,將充電器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以20V5A負載一小時后采集充電器表面的溫度。
首先看看 220V 50Hz 電壓輸出下充電器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7.1℃。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1.5℃。
再來看看 110V 60Hz 電壓下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8.8℃。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2.7℃。
將溫度數據匯總成表格,可以看出充電器在110V 60Hz 220V 50HZ 電壓下充電器的表面溫度整體高于57.1℃,其中A面最高溫度58.8℃,B面溫度最高溫度62.7℃。
將數據繪制成柱狀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 電壓下的輸出時的最高溫度為62.7℃,兩者均低于GB4943.1-2012中對于溫度的規定限值,同時充電器負載時的最高溫度滿足IEC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2368對電子電氣設備測試中,溫度不高于77℃的要求。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延續簡潔外觀設計,采用純白色高阻燃 PC材料,表面磨砂工藝處理;配置主流2C1A 三個USB輸出端口,可同時為更多設備充電,兼容主流充電線材。
充電性能方面,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Type-C1端口支持 PD3.0 100W ,即可為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記本提供 100W左右的充電功率;其余USB 端口皆能達到標稱 PD 30W 和 20W 輸出,為手機、游戲機充電都可以有不錯的快充表現。
通過功耗、紋波、轉換效率以及溫度測試來體現這款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并在220V50Hz和110V60Hz兩種電壓下分別測試,待機功耗均不超過0.24W;除20V電壓檔位下的負載紋波數值偏高外,其余檔位均不超過42mVp-p,且紋波數值間差異較小,輸出更為穩定;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屬于主流水平,在82%到90%之間,PD 100W 輸出檔位更高效,達到 90.15%。
整體來說,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能效、速率和溫控方面表現出色,它不僅具備 PD 3.0 100W,而且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接口數量更多,體積更小。此外,它在多口快充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能同時給兩臺筆電外加一臺手機充電,且均有比較高的輸出功率。
聯想 ThinkBook 系列是為年輕職場人打造的筆記本電腦系列,外觀時尚兼具商務風與個性化,性能配置豐富能滿足多場景需求,擴展性良好,屏幕素質不錯,還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安全功能受人青睞。這次,筆者就拿到聯想ThinkBook 14+ intel酷睿 Ultra 5 2024版,外觀依舊商務簡約、此次升級了強大的拓展接口;下面就看看聯想ThinkBook 14+ 2024 AI全能本充電兼容性如何。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下原廠充電器以及第三方品牌充電器的充電兼容性表現。充電頭網將通過豐富強大的數據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測試數據。
使用 Lenovo thinkplus GaN 65W Nona 為聯想ThinkBook 14+筆記本電腦充電,POWER-Z KM003C 測試儀實測當前手機輸入端功率為 20.11V 2.64A 53.02W。
將不同功率檔位的充電器進行逐一充電測試,均搭配原裝C to C 充電線材進行連接,實測聯想ThinkBook 14+筆記本電腦的實際充電功率至高可達84W左右。
將各充電功率制作柱狀圖,可以看到,聯想ThinkBook 14+筆記本電腦在搭配自家充電器時,充電功率在53-84W之間,對原廠充電器兼容性優秀。
看完了原廠的兼容性數據,再來看看這款筆記本對于第三方充電器的充電兼容性如何,此次測試選用了多款充電器,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使用Apple 140W充電器為聯想ThinkBook 14+充電,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筆記本當前輸入端功率為20.46V 3.52A 72.01W。
將第三方充電器兼容性測試數據匯總,本次測試的第三方充電器給聯想ThinkBook 14+充電握手20V電壓,電流在2-5A左右;從表格中電壓的部分可以看出,若充電器無法握手20V電壓檔位,則無法正常進行充電,基本無電流通過。
將充電功率數據繪制為柱狀圖,可以看到聯想ThinkBook 14+筆記本電腦的充電功率主要集中在30W、50W、70W、80W四個功率檔位,其中,功率最高的為航嘉100W充電器,功率達到了83.84W;其中功率在45W以下的充電器無法正常進行充電。
聯想ThinkBook系列在筆記本市場中無疑是十分受歡迎的一個系列,而本次聯想ThinkBook 14+使用了酷睿Ultra 5處理器,其性能方面毋庸置疑,對AI的算力也是十分出色;在充電兼容性方面,小功率充電器病不兼容,所以用戶在使用第三方充電器時,需要注意使用功率在45W以上的充電器進行充電,以獲得最佳的使用體驗。
充電頭網兼容性實驗室位于中國深圳,擁有多達194個設備,并且每個月都會進行設備更新,以豐富的設備儲藏量來滿足不同產品的兼容性測試需求,用強大的數據支撐來保證我們測試的產品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