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為整潔、易用性高的桌面電腦,一體機已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商用領域,但多年來在家用領域卻鮮有爆款產(chǎn)品。直到前兩年,聯(lián)想YOGA 27一體機登場,攜出色的4K超清屏、強悍的銳龍H處理器,強大的連接性和舒適的體驗,以及低廉的價格,迅速竄紅,成為家用電腦市場的熱門和熱議產(chǎn)品。


    而進入2022年,搭載銳龍6000H平臺的YOGA 27價格走高,很多消費者感嘆,“這唯一的好產(chǎn)品也快買不起了!”但實際上,如今還有一款好選擇,它的起價更低,賣點也相當豐富。它,就是聯(lián)想小新Pro 27——目前看來,它似乎也是市面上唯一能叫板YOGA 27的一體神機!

    評測款配置與規(guī)格

    ■屏幕:27英寸100%sRGB色域2560×1440分辨率100Hz高刷低藍光可俯仰

    ■處理器:i7 12700H(6+8/20,3.5GHz/4.7GHz)

    ■內(nèi)存:雙通道2×16GB DDR5 4800

    ■顯卡:Iris Xe集顯+Arc A370M獨顯

    ■硬盤:1TB PCIe SSD

    ■網(wǎng)絡:千兆有線+英特爾AX201 WiFi6無線+藍牙

    ■機身左側接口:5Gbps USB大口

    ■機身右后按鍵:電源鍵、一線連/一體機模式切換鍵

    ■背部接口:電源接口、3.5mm復合音頻接口、HDMI視頻輸入口、RJ-45網(wǎng)線口、HDMI2.0視頻輸出口、USB2.0一線連鍵鼠共享口、10Gbps USB大口、10Gbps USB Type-C口、USB Type-C一線連接口

    ■其他:標配無線鍵鼠,機身頂置隱藏式2.5K攝像頭、2×5W JBL揚聲器

    ■供電:內(nèi)置230W電源適配器,方型電源接口

    促銷價:8999元

    ·i7 12700H/16GB/1TB/集顯 拼多多價:7099元

    ·i5 12500H/16GB/1TB/集顯 拼多多價:6099元


    賣點一:

    更有“時代特征”的2.5K高刷屏

    同樣是“極具競爭力”的一體機,小新Pro 27與YOGA 27有個非常大的區(qū)別就是屏幕的選擇。YOGA 27一直采用4K屏,而小新Pro 27采用的是2560×1440分辨率的100Hz高刷屏。前者在分辨率上規(guī)格更高,更加適合圖像編輯、視頻編輯,以及其他設計類應用。而后者則偏向于“年輕化”,在同為“高清”的基礎上,兼顧了“視覺流暢性”(很多日常應用,如網(wǎng)頁、文檔的滾屏會更流暢)和一定的娛樂特性。

    如果讓我“站隊”,我會站2.5K高刷屏,因為它不僅是兼顧了視覺流暢性并具備一定的娛樂特性,更重要的是,它無需像27英寸4K屏那樣要進行顯示放大才能看清圖標和文字(不然文字會太小,看起來很吃力),2.5K分辨率27英寸,100%標準顯示就能確保文字、圖標和各種應用界面清晰可見,且不會有顯示放大帶來的界面字體模糊問題(注意,這個問題如今出現(xiàn)概率已大幅降低,但依然有個別應用匹配得不好)。


    還有一點,兩款一體機雖都是高性能標壓處理器平臺,但主打款型都是集顯配置(畢竟價格更便宜),4K分辨率在進行游戲娛樂時,硬件壓力更大,相對來說2.5K分辨率是折中的好選擇。


    而正如前面說的,屏幕選擇的不同,也就帶來了應用形態(tài)的不同——小新Pro 27的娛樂特性更強,更適合年輕人選擇。


    賣點二:

    高功率釋放12代酷睿H性能強勁

    有硬件常識的讀者應該已經(jīng)看出來了:YOGA 27是AMD獨占機型,2022年款更為明顯,不僅處理器,連獨顯都是AMD的;而小新Pro 27則是英特爾獨占機型,采用的是12代酷睿H,獨顯款搭載的是英特爾最新的Arc(銳炫)獨顯A370M。


    那么,小新Pro 27上的12代酷睿H是啥水平呢?三個字:相當猛!

    ▲Fn+Q切換到“野獸模式”,單考處理器,可穩(wěn)定輸出100W封裝功率,大核頻率4GHz左右,小核頻率3GHz左右,整機電表功耗175W。處理器的內(nèi)部溫度是比較高的,95℃~101℃,但一體機內(nèi)部溫度高無所謂啊,并不會像筆記本那樣導致C面溫度提升進而影響使用體驗。


    大家可能會問:咦?聯(lián)想為什么會“讓溫度這么不好看”呢?我不打算為它辯解,但有兩個客觀事實得說:

    ●在考機時,整機的噪音極低,“使用安靜”,依然是聯(lián)想的電腦秉承得比較好的特性;

    ▲小新Pro 27背部巨大的散熱槽。該機即便在持續(xù)高負載下也非常安靜,用戶位幾乎聽不到風扇噪音。


    ●另外,小新Pro 27其實提供了一個“更猛的模式”——在BIOS開啟風扇的“全速模式”(Full Speed),這時,處理器的考機功率可達穩(wěn)定的109W,與此同時,溫度會更低,高點93℃左右,大核頻率穩(wěn)定4.1GHz,小核頻率穩(wěn)定3.3GHz▼。

    然而,開啟風扇全速模式也是有代價的,其風扇噪音大幅提升,多多少少有些影響使用體驗。另外,整機電表功耗飆高到212W。


    你可能會問:處理器封裝功率提升了10W,為什么整機功耗提升那么多。答案是:包括風扇在內(nèi)的其他組件的功率增加了21W。我們實際進行了測試,同樣的空負載下,關閉全速模式設置為野獸模式,整機功率頓時降低了21W。


    因此,出于安靜和“節(jié)能增效”考慮,下面所有的應用測試,我們都回到正常的使用形態(tài),也就是Fn+Q設置為“野獸模式”,不再采用風扇全速模式。


    ▼下面是性能測試▼。相信大家都很好奇:YOGA 27(70W功率釋放的R7 6800H)和小新Pro 27(100W功率釋放的i7 12700H),誰的性能更強呢?而答案毫無懸念,小新Pro 27的12代酷睿H i7要猛不少。

    ▲CPU-Z的單核多核成績分別是762和8134分。

    ▲Cinebench R15/R20/R23的渲染基準得分為2940/7383/18833,而YOGA 27的R7 6800H得分為2358/5715/14702,的確有較大差距。其實先前我們就已通過評測證明:R7 6800H的CPU部分性能只能與滿功率的i5 12500H抗衡,與滿功率的i7 12700H有明確差距。這里再次證明一下,后面就不再比較了。


    ▲測試CPU日常應用性能的CrossMark,小新Pro 27的這顆i7 12700H可拿下1765分,放在這里方便后續(xù)機型對比。


    下面來個檢測CPU多核性能的最佳測試:Cinema 4D動畫渲染——這是真正考驗處理器中CPU部分持續(xù)性能輸出的應用。不過這次我們引入了兩個版本,分別是老版本的R19和新版本的R26。

    ▲渲染一個汽車旋轉動畫中的2秒畫面,共計51幀,Cinema 4D R19版,總耗時15分21秒。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研究其他機型表現(xiàn)。簡單說就是:快得夸張!只有自家的滿功率款i9 12900H,以及核心數(shù)量更多的滿功率款酷睿HX i7/i9能超越它了。


    ▲同樣的負載,使用Cinema 4D R26版,由于渲染細節(jié)變少,所以耗時大幅縮短,只用了9分13秒就完成了全部渲染。之前很多人問我們i7 12700H和蘋果的M1 Pro處理器跑渲染誰厲害,這里也有了明確答案:M1 Pro耗時為11分27秒,比這顆100W的i7 12700H多耗時24%。


    兇猛的35W Iris Xe集顯

    帶來專業(yè)應用效率大增

    講完了處理器里面的“純CPU部分性能”,下面要請出Iris Xe集顯了。先給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小新Pro 27里面的這款Iris Xe集顯由于功率釋放充足,所以比筆記本尤其是“輕薄/輕便高能本”里的Iris Xe強不少。

    ▲這是集顯模式下(屏蔽了獨顯)單考Iris Xe的狀況,其功率近35W,比筆記本里面常見的22.5W要高許多。

    ▲且即便在雙負載考機時,Iris Xe集顯的功率釋放也保持了35W(處理器整體封裝功耗115W,其中CPU部分72W左右,Iris Xe集顯35W),正因為如此,它的性能表現(xiàn)在同類產(chǎn)品中算是“拔尖”的——筆記本中的96EU款Iris Xe跑Unigine Valley基準,最高55.3fps,而小新Pro 27里的這款96EU Iris Xe可跑到夸張的59.7fps,鶴立雞群▼。


    而這顆“高功率輸出”的Iris Xe為我們帶了什么價值呢?答案是:有效地加速了各類專業(yè)應用▼:

    ▲Pr有兩種應用類型,其中一種是“無中生有”型,即用高清圖片組合成視頻,比如本案例,是用一堆食品的超清圖片制作一個帶轉場特效的宣傳視頻。相比“視頻素材的剪裁和組合”(也就是常見的視頻剪輯),這種方式更吃GPU資源。而在高功率Iris Xe的幫助下,總耗時竟然只要了49秒,這一成績是我們目前測試過的集顯平臺中最好的(含AMD和英特爾),甚至接近i5 12500H與RTX 3050的CUDA方案的效率了,非常厲害。


    ▲另外,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處理器方案(僅Mercury Playback Engine軟件),能同時充分調(diào)用CPU資源和GPU資源——而在這個應用中,Media Encoder僅調(diào)用了Iris Xe這顆GPU的資源,以61秒完成了4K《烤鴨》→FHD@24fps的轉換。這個效率也和很多RTX 3050獨顯(CUDA)方案持平了。


    ▲體現(xiàn)Ps和Lr照片特效處理、批處理性能的UL Procyon測試,得分過8000就已是相當高的分數(shù)了,而小新Pro 27得分高達8175分——注意,它也是利用Iris Xe進行加速的!


    Arc A370M獨顯:

    部分應用加分,尚有較大完善空間

    可能有讀者不解——測試機帶有英特爾Arc銳炫獨顯,為何我們先講Iris Xe集顯呢?

    答案是:Arc A370M雖能提升個別應用的效能,但總體上,能順利調(diào)用它,且起到“正面作用”的應用還不算多,驅(qū)動的完善還要假以時日。另外,這款Arc A370M的功率輸出也不算高,和Iris Xe并未拉出差距。

    ▲這是i7 12700H的Iris Xe集顯和Arc A370M獨顯的規(guī)格對比。


    ▲這塊Arc A370M的功率也就36W左右,和Iris Xe在功率層面也沒能拉開實質(zhì)性差距。即便在雙考時,能跑出CPU 90W+GPU 36W的不錯高功率組合,但在大部分應用下,尚難以體現(xiàn)明確優(yōu)勢。


    目前我們觀測到的“能正常調(diào)用,且能起到正面作用的常見應用”有兩個,第一是Pr的視頻剪輯,第二個網(wǎng)游《英雄聯(lián)盟》▼:

    ▲Pr最常見應用就是視頻剪輯,這方面,Arc獨顯應該與Adobe合作進行了優(yōu)化。采用OpenCL方案,Pr可同時調(diào)用Iris Xe和A370M兩顆GPU的資源,總體耗時23秒完成導出,比部分i5 12500H+RTX 3050平臺采用CUDA方案還快。若屏蔽獨顯僅使用Iris Xe集顯加速,耗時為27秒。


    ▲《英雄聯(lián)盟》大亂斗模式,2.5K分辨率最高畫質(zhì),后期大團戰(zhàn)階段特效滿天飛(上圖),這時使用Arc A370M獨顯幀數(shù)可達84fps~110fps;而“人少跑路階段”,幀數(shù)可高達185fps+(下圖)。若是Iris Xe,對應幀數(shù)分別是75fps~105fps,以及145fps。雖然都流暢,但A370M的幀數(shù)的確更高一些。


    賣點三:

    方便易用的一線連功能

    和很多大屏一體機僅能簡單地當作筆記本或其他小型電腦的“外接顯示器”不同,小新Pro 27可以像YOGA 27一樣,提供完善的“一線連”功能,而這,也是它的第三個核心競爭力。

    比如,一根Type-C線連接筆記本和小新Pro 27,就能在擴展筆記本圖像的同時,為筆記本提供45W的反向充電(只是,在12代酷睿和銳龍6000系這一波,45W功率似乎有些“不夠看”了。當然,滿足一般性的網(wǎng)頁瀏覽、辦公、多媒體娛樂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筆記本的音頻輸出會自動切換到小新Pro 27,這可是2×5W的JBL揚聲器系統(tǒng)!而小新Pro 27還提供了方便的鍵鼠共享接口,將標配的無線鍵鼠USB Key插接在機身后背這個USB2.0接口上,當處于一線連模式時,小新Pro 27的鍵鼠也能同時控制筆記本電腦——怎么樣,相當方便吧^__^。

    ※不過要注意:若要連接Type-C高速設備,比如Type-C擴展塢,或插接SSD移動硬盤,一定要連在右側數(shù)起第二個10Gbps的USB Type-C口上,不能連在“一線連Type-C口”上,因為這個Type-C口的帶寬絕大部分給了視頻,數(shù)據(jù)傳輸帶寬很低,傳輸速度只有40MB/s了。


    ▲用戶要享受一線連的種種便利,只需按一下“一線連模式切換按鈕”。注意,一線連也適用于平板、游戲主機等設備。


    可圈可點的細節(jié)

    細節(jié)見真章,我們說小新Pro 27是絕對值得購買的“一體神機”,不僅于它有三個大的賣點,還因為該機的細節(jié)也考慮得很周到。下面說三處細節(jié):

    ●接口/按鍵布局合理。很多筆記本和臺式機用戶都抱怨接口布局不合理,影響使用,操作不易。可見,接口布局這事兒,要設計好并不簡單——它不僅是“哪種接口放哪里”的位置問題,還有內(nèi)部走線、供電等一堆設計問題。要做到各方面合理是頗需實力的。


    小新Pro 27的接口布局就相當合理。先說機身左右側:機身左側僅一個5Gbps USB大口,插接U盤和移動硬盤皆可,不存在“選擇問題”;機身右側后部就兩個按鈕,大圓凹陷按鈕是電源鍵,小個頭突起是一線連切換按鍵,根本不用看,僅憑觸感差異就能判斷。

    所有“粗線纜接口”和“固定連接接口”則置于機身后部,不干擾用戶視線,保持桌面的整潔。而這些接口中,相對來說,一線連接口和高速Type-C數(shù)據(jù)口是較常用的,它們都位于右側(對用戶來說就是背部的左側),用戶的手從機身左側繞后就能快速摸到,并能通過觸感確認。


    總之,使用小新Pro 27時,絕大部分接口和機身按鍵,用戶都能“盲操”,不用扭身去看,也不用把機器翻過來視覺確認,不會出錯——的確在設計上相當考究。

    ●2.5K攝像頭可升降。小新Pro 27提供了一個最大分辨率2592×1944(4:3比例)的高清攝像頭,攝像頭素質(zhì)是高于目前筆記本系統(tǒng)主流水平的(720P和1080P)。而該攝像頭采用了可升降設計,不用的時候用手壓下去,保護隱私。需要使用時,直接“提起來”即可,方便實用。


    要注意,如果你使用Win11的“相機”應用,會發(fā)現(xiàn)最高分辨率只有1920×1080。只有使用OBS(視頻采集和推流軟件)調(diào)用該攝像頭時,才能選擇2592×1944分辨率——實際上,以該機強勁的處理器性能,做直播推流啥的也是綽綽有余的。但還是之前提醒大家的——要補光!補光,才能“創(chuàng)造畫質(zhì)奇跡”▼^__#。

    ●可“發(fā)揮想象力”的底座。小新Pro 27的底座非常簡約,但卻有個不錯的小設計:一根細槽。用戶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決定它的作用,比如,可將手機橫向放入,這樣屏幕直接對著用戶,不會漏接電話了,也能“橫屏看劇”^__#。另外,也可放入一支筆,或是其他常用小物件。


    唯一遺憾:

    2×5W揚聲器優(yōu)勢未能充分發(fā)揮

    人無完人,機無完機。盡管小新Pro 27在自己的定位內(nèi)做到了“近乎完美”,但有個點還是被挑剔的牛大叔我給“挖了出來”:盡管該機的2×5W JBL揚聲器系統(tǒng)“體質(zhì)好”,聲音洪亮,但應該是缺乏獨立的音頻芯片,沒能達成音質(zhì)和推力的最佳表現(xiàn)。這一點也得到了聯(lián)想相關人員的確認,由于全球性的芯片短缺,其音頻芯片的供貨也受到了影響。總體來說,如果音頻部分滿分是100分,小新Pro 27可以打85分——但大家也得明白,即便如此,也別拿筆記本電腦的揚聲器和它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上的較量(筆記本揚聲器功率要小不少)。


    兩點購買建議

    ●盡管小新Pro 27的集顯款和獨顯款在熱管數(shù)量上有差異(3根和5根),但給處理器部分的散熱能力是類似的,最高都能到100W;再考慮到小新Pro 27的Iris Xe集顯足夠強悍,且Arc銳炫獨顯尚不成熟,所以,當下,i5 12500H和i7 12700H集顯款是更好選擇,目前拼多多的售價是6099元和7099元,性價比不錯。


    ●若有視頻編輯、三維設計和渲染等專業(yè)應用需求,可購買以上官方標配后自行升級內(nèi)存到2×16GB。替換下來的2×8GB內(nèi)存可二手出掉抵消部分成本。如自己動手能力差,可申請聯(lián)想售后上門代勞——該機帶有三年上門服務。

    編輯: 牛大叔

    著電腦硬件技術的不斷完善,筆記本與臺式機雖然在散熱等各方面功能上的距離不斷縮小,但臺式機有一點筆記本永遠也無法超越,那就是外接顯示器,它的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效果遠遠是筆記本所給不了的,再加上取消了傳統(tǒng)臺式機笨重機箱的一體機的出現(xiàn)也讓凌亂的桌面變得更加整潔。

    今天筆者給大家?guī)淼氖呛瓿炄峦瞥龅姆澍BC24-710S一體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一體機的表現(xiàn)如何吧。

    蜂鳥C24-710S一體機給人的第一眼感覺是非常驚艷的,整機正面是一塊采用了窄邊框設計屏占比高達90%的全高清顯示屏,在屏幕熄滅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它的一體感十分強。

    不僅如此,這款蜂鳥C24-710S一體機同樣繼承了蜂鳥系列的輕薄特性,整機的重量僅有3kg,厚度與手機差不多,僅有8mm。而電腦所有的部件都被壓縮在這塊小巧的機身當中。

    雖然輕薄,但該有的接口蜂鳥C24-710S一體機一樣沒少,并且為了能夠讓機身正面看起來更加簡潔美觀,宏碁將所有的接口均設置在機身背部,從左至右依次是電源接口、網(wǎng)線接口、HDMI接口、2個USB2.0接口、2個USB3.0接口以及一個耳機接口跟麥克風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攝像頭的設計蜂鳥C24-710S一體機配備了一個可拆卸式攝像頭,它通過磁吸方式來固定在顯示器上面。

    并且在機身后面還專門為攝像頭配備了一個2.0USB接口,我們不僅可以根據(jù)實際的使用情況來調(diào)整攝像頭的位置,還可以將攝像頭連接其他設備使用。

    電源鍵被單獨放置在屏幕正面方,跟市面上的獨立顯示卡的電源鍵位置相同,可以說這個設計還是非常符合用戶習慣的。

    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可以通過蜂鳥C24-710S一體機內(nèi)置的無線網(wǎng)卡進行聯(lián)網(wǎng)使用,它采用了802.11ac 高速無線技術,讓我們徹底擺脫傳統(tǒng)臺式機需要網(wǎng)線而出現(xiàn)“蜘蛛網(wǎng)”現(xiàn)象,并且蜂鳥C24-710S一體機的屏幕還支持可傾斜-5°到20°角的調(diào)節(jié),雖然僅是25°的角度調(diào)節(jié)卻可以讓我們能更加舒適的靠躺在椅子上觀看電影。

    看完外觀,我們再來看一下硬件配置方面。這款宏碁蜂鳥C24-710S一體機搭載了搭載最新第八代英爾酷睿四核處理器,8GB DDR4內(nèi)存,以及1TB+128GB的固態(tài)硬盤,顯卡方面配備的是2GB的NVIDIA GeForce MX130獨立顯卡。

    具體表現(xiàn),我們通過詳細的測試來來進一步看看這款宏碁蜂鳥C24-710S一體機的實際性能表現(xiàn)。

    從AIDA64 CPUID可以看到蜂鳥C24-710S一體機搭載的酷睿i5-8250U 處理器,基于14nm制程,采用四核設計,默認主頻為1.60GHz。

    顯卡為NVIDIA GeForce MX130獨立顯卡,通過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MX130的表現(xiàn)并不突出,屬于入門級顯卡,但對于蜂鳥C24-710S一體機家庭娛樂休閑的定位,應對用戶日常瀏覽網(wǎng)頁、觀看視頻以及一些小游戲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硬盤方面,蜂鳥C24-710S一體機采用的是固態(tài)硬盤,相對于機械硬盤來說它具有讀取速度快、運行噪音小等多重優(yōu)點,那我們通過AS SSD固態(tài)硬盤測試軟件也可以看出,蜂鳥C24-710S一體機在文件讀取的速度跟軟件的啟動速度上面都非常的迅速。

    另外,筆者還通過PCMark來對該機進行了測試,結果可以看到,蜂鳥C24-710S一體機的綜合性能則拿到了3096的分數(shù),可以看得到,不管是日常的網(wǎng)頁瀏覽,還是圖像處理,它的效率還都是非常不錯的,這個分數(shù)對于家用電腦來說,應對日常的使用來說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最后再來一次綜合跑分,通過魯大師的整體跑分情況來看,這款宏碁蜂鳥C24-710S一體機總分為131945,處理器性能跑分97420,顯卡性能跑分14263,內(nèi)存性能跑分9282,磁盤性能跑分10980。

    雖然從各項測試以及跑分情況來看,蜂鳥C24-710S一體機確實是在日常使用中沒有任何問題,那在游戲方面表現(xiàn)如何呢?筆者最終還是決定選擇了最近比較熱門的吃雞游戲來進行測試一下。玩了兩局下來,發(fā)現(xiàn)蜂鳥C24-710S一體機的表現(xiàn)還算滿意,整個游戲下來并沒有出現(xiàn)卡頓的現(xiàn)象,并且游戲幀數(shù)也都基本保持在60幀以上。

    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可以看出蜂鳥C24-710S一體機主要還是針對對產(chǎn)品外觀設計、風格以及配置有較高要求的用戶群,而它所搭載的超窄邊框設計讓我們在日常使用中得到了更大更廣的視野空間,以及輕薄的機身設計,讓這款宏碁蜂鳥C24-710S一體機從外到內(nèi)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表現(xiàn),可以說它是家用臺式電腦的不二之選!

    處信息化時代,PC電腦毫無疑問是釋放個人創(chuàng)意,提高企業(yè)效率,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價值的重要生產(chǎn)力工具。而隨著科技進步,電腦的外形、種類也更加細分化,根據(jù)需求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往往會事半功倍,比如對那些經(jīng)常出差辦公的人群來說,輕薄便攜且續(xù)航時間長的筆記本就是最佳的選擇。

    然而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如果是長期需要駐場辦公,那么臺式電腦仍然還是首選,不過臺式機在如今有限的辦公空間里,實在是顯得過于臃腫。這種時候,將主機部分、顯示器部分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態(tài)電腦:一體機就體現(xiàn)出了優(yōu)勢,得益于內(nèi)部元件的高度集成,一體機沒有雜亂的線路連接,占地面積小,而且能提供臺式機一樣的大屏辦公體驗,但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一體機仍然處于相對小眾的領域,更多的人對一體機的印象還停留在配置弱、散熱差、擴展性差等固有印象之上,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好筆者最近拿到了聯(lián)想的ThinkCentre neo S760,它不僅解決了空間占用和大屏辦公的基礎問題,還在數(shù)據(jù)運算能力、多屏擴展、散熱、安全等方面實現(xiàn)了突破,可謂是完完全全突破了傳統(tǒng)一體機電腦的局限,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實際評測,來領略這款產(chǎn)品的魅力所在。

    性能:12代酷睿加持,高效辦公好幫手

    對大多數(shù)打工人來說,性能的好壞決定著工作效率的高低,畢竟誰都不想遇到電腦卡頓、軟件崩潰等問題,那么ThinkCentre neo S760的表現(xiàn)究竟如何呢?

    這里也帶大家快速過一遍筆者手中這臺ThinkCentre neo S760的配置:英特爾酷睿i5-12500H處理器、英特爾Iris Xe集成顯卡、16GB DDR5 4800MHz內(nèi)存,KIOXIA 512GB PCIe Gen 4 SSD

    眾所周知,12代酷睿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高性能混合架構,這一架構主要由P-Core性能核以及E-Core能效核組成,前者主要負責提升單線程處理能力,后者主要負責提升多線程性能吞吐與承載能力。拿ThinkCentre neo S760搭載的i5-12500H處理器來說,它擁有4個性能核和8個能效核共12個核心和16線程,最大可睿頻至4.5GHz,標稱TDP為45W,根據(jù)聯(lián)想官方的說明,在經(jīng)過聯(lián)想專業(yè)調(diào)優(yōu)后,這款處理器可實現(xiàn)最高約65W的性能釋放,帶來超越臺式機的性能表現(xiàn),讓專業(yè)數(shù)據(jù)軟件運行不再成為難題。這里也通過CPU-Z進行跑分測試,單核得分713.4,多核得分為6000.3。

    通過Cinebench R23對CPU進行一般建模,動畫和仿真性能(單核)以及標準渲染器或物理渲染器的運行速度(多核)的測試,可以看到的是,在單輪測試中,單核得分1667,多核得分為11904,而在十分鐘循環(huán)測試中,單核得分1312,多核得分10282,只是略有下滑,總體還是十分穩(wěn)定的。

    作為量化CPU性能的指標,CPU的整數(shù)性能和浮點性能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在生產(chǎn)場景中的表現(xiàn),整點運算性能影響如壓縮與解壓縮,計算機進程調(diào)度等操作,而浮點運算性能則主要影響科學計算方面的能力,如音視頻的編解碼,圖像處理等操作,這里筆者通過Geekbench 5來測試ThinkCentre neo S760的整數(shù)和浮點運算性能,可以看到其單核分數(shù)為1658,多核分數(shù)則達到了10222分,整體居于中上水平。

    GPU方面,ThinkCentre neo S760集成了英特爾Iris Xe核顯,擁有最高96個執(zhí)行單元和最大16MB的三緩,為使用者帶來優(yōu)秀的圖形表現(xiàn)。

    這里通過3D Mark對GPU進行測試,其中Time Spy是DX12環(huán)境評估顯卡性能的項目,Night Raid則是在DX12環(huán)境中對集成顯卡進行測試的項目,ThinkCentre neo S760在前者斬獲了1412的顯卡分數(shù),在后者的得分則為17824,雖然就ThinkCentre neo S760本身的定位而言,玩游戲不是最佳的選擇,但這樣的圖形性能也足夠支撐大部分圖形軟件的流暢運行了。

    內(nèi)存方面,則通過AIDA64對ThinkCentre neo S760的內(nèi)存進行測試,其內(nèi)存讀取速度為64470MB/s,內(nèi)存寫入速度為58404MB/s,內(nèi)存復制速度為55808MB/s,內(nèi)存延遲93.3ns,整體還是十分優(yōu)秀的,在高速運行大型運算軟件和處理海量文件時也能游刃有余。

    硬盤方面,ThinkCentre neo S760搭載了一塊KIOXIA 512GB SSD,這里也對其進行讀寫測試,其讀取速度為2360.48MB/s,寫入速度則為2755.29MB/s,無論是快速讀取大型數(shù)據(jù)還是文件傳輸,都毫無壓力。此外ThinkCentre neo S760還支持HDD的擴展,讓使用者無需為高速存儲和大容量空間犯愁。

    最后,筆者也對ThinkCentreneo S760的散熱能力進行了一番測試,在對CPU進行10分鐘左右的單烤后,CPU溫度始終穩(wěn)定在82度左右,散熱還是很給力的。

    外觀:簡約設計豐富接口,讓辦公更優(yōu)雅

    如上文所說,一體機最大的特點就是極高的集成度,即便對電腦一竅不通,相信在拆開ThinkCentre neo S760的外包裝盒以后,也會對其簡約的設計風格所吸引,在安裝好底座,連接電源,插上無線鍵鼠套裝的接收器之后,就可以開啟愉快的辦公體驗了——沒錯,就是這么簡單。

    外觀設計方面,ThinkCentre neo S760采用了經(jīng)典的黑色商務風外觀,機身背部則有Lenovo和ThinkCentre的字樣,標志著自己的身份,底座部分的紅色凹槽則充當了手機支架的功能,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支架部分采用了免工具的卡扣設計,可以實現(xiàn)快速組裝與拆卸。

    在設計思路方面,ThinkCentre neo S760還融合了綠色節(jié)能的設計理念,屏幕下邊框和機身后部采用65%PCC回收材質(zhì)打造而成,并加入了獨特的星空斑點紋理,同時使用免涂漆的邊框設計,可以有效減少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危害。

    如果說一般的一體機會給人留下擴展性不佳,接口稀缺的印象,那么ThinkCentre neo S760絕對會讓人改觀,其豐富的接口甚至讓部分臺式電腦都“自愧不如”。可以看到的是,在電源接口之外,ThinkCentre neo S760在機身背部還提供了一個耳麥接口、一個HDMI-IN接口、RJ45網(wǎng)線接口、HDMI-OUT接口,兩個USB-A接口(其中一個支持Smart Power On)和三個USB-C接口(其中一個支持PD快充),在內(nèi)置180W大功率電池的加持下,一體機連接電源以后,可在工作狀態(tài)和微軟Modern Standby待機模式下為手機及電腦等設備提供45W快充,在關機狀態(tài)下則能提供100W高速快充,方便使用者利用午休等休息時間為其他設備充能,有效節(jié)省辦公空間。

    消費者可以通過HDMI-OUT接口,為其外接另外的顯示屏(最高支持4K),實現(xiàn)雙屏協(xié)作,讓辦公更加高效。而HDMI-IN接口的存在,意味著它不但是一臺一體機電腦,也能當作外接顯示器使用,使用者只需要通過HDMI連接線將筆記本與ThinkCentre neo S760連接,它就能化身筆記本的第二塊大屏顯示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通過機身右側的HDMI Switch Key按鍵,就可以快速控制HDMI-IN的輸入,在不插拔連接線的情況下斷開或連接畫面輸入,方便又快捷。

    機身左側則提供了一個USB-A 3.2接口,方便連接其他設備。

    屏幕方面,ThinkCentre neo S760配備了一塊23.8英寸的FHD高清屏幕,采用三面窄邊框設計,具備相當高的屏占比,屏幕素質(zhì)方面,色域高達72%,可以為使用者提供開闊清晰的視野和細膩真實的畫質(zhì)。此外,ThinkCentre neo S760還通過了萊茵低藍光和無頻閃的雙重認證,可以有效降低長時間辦公帶來的用眼疲勞。

    這里筆者也測試了ThinkCentre neo S760的色域和色準,從結果來看,屏幕素質(zhì)這方面確實相當不錯。

    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注意到?jīng)]有,這乍一眼看上去,ThinkCentre neo S760的大屏幕雖然很吸睛,但這時候恐怕就有人要問了:我用電腦是為了辦公,現(xiàn)在視頻會議這么流行,沒有攝像頭怎么辦?

    別急,ThinkCentre neo S760實際上在機身頂部搭載了一個500W像素的高清攝像頭,使用時拉出即可,這樣的設計不僅讓整個屏幕更加美觀,也是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而雙陣列麥克風配合哈曼音響系統(tǒng),以及支持杜比音效的揚聲器,則能為線上會議帶來更加清晰真切的體驗。

    生產(chǎn)力與安全兼得,ThinkCentre neo S760還能做到更多

    相信看完ThinkCentre neo S760的理論性能測試和外觀之后,屏幕前的你已經(jīng)大概了解到了這臺一體機的強大之處,但理論終歸還是理論,在面對真實辦公場景時的表現(xiàn)才決定了電腦的上限,ThinkCentre neo S760的上限,也確實很高。

    作為PC上安裝與使用率最高的辦公套件(沒有之一),Office三件套幾乎承包了每個上班族的辦公內(nèi)容,作為我們每個人的忠實伴侶,一臺電腦在運行Office三件套這件事上,是萬萬不能掉鏈子的。ThinkCentre neo S760預裝了全新Windows11家庭中文版系統(tǒng)和Office家庭和學生版,讓效率的創(chuàng)造始于打開電腦的一刻。這里通過UL Procyon來進行Office三件套的測試,該基準測試使用微軟Office應用程序來衡量電腦的辦公生產(chǎn)力工作性能。基準測試工作負載的特點是使用微軟Word、Excel、PowerPoint的相關真實任務。結果顯示,ThinkCentre neo S760的Word分數(shù)為6605,Excel分數(shù)為5762,PowerPoint分數(shù)則為6759,可以說是輕松拿捏。

    而對創(chuàng)意工作者而言,Adobe的表現(xiàn)則決定了創(chuàng)作周期的長短,也就是工作效率的高低,這里也通過UL Procyon來進行測試,在照片測試的部分,將數(shù)字負片(DNG)圖像文件導入Adobe Lightroom Classic,然后應用各種預設。一些圖片被裁剪、拉直和修改。在測試的第二部分中,將多個編輯和圖層效果應用于Adobe Photoshop中的照片上。基準測試分數(shù)用來衡量電腦執(zhí)行這些任務的速度。而視頻基準測試環(huán)節(jié)會首先導入兩個視頻項目文件。項目時間表包括各種編輯、調(diào)整和效果。每個視頻項目以H.264編碼的全高清格式導出,并再次以HEVC(H.265)編碼的4KUHD格式導出,基準測試分數(shù)基于導出所有四個視頻所用的時間,最終ThinkCentre neo S760在照片編輯基準測試中拿到了6521分,在視頻編輯基準測試中則拿到了2564分。

    那么上網(wǎng)部分又如何呢?WebXPRT包含了基于HTML5、JavaScript和WebAssembly的場景,可以反映設備瀏覽器在照片增強、加密等方面的性能,這里也對ThinkCentreneo S760進行了一番測試,可以看到其分數(shù)為258分,在上網(wǎng)體驗這方面還是杠杠的。

    最后通過PCMark 10對ThinkCentre neo S760進行現(xiàn)代辦公測試,得分為5785分,綜合性能十分優(yōu)秀。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當然不是,現(xiàn)如今數(shù)據(jù)安全的重要性已經(jīng)被無限放大,對于普通人來說,數(shù)據(jù)即隱私,而對于那些從事數(shù)據(jù)處理的人群來說,數(shù)據(jù)安全關系著企業(yè)的未來,ThinkCentre neo S760內(nèi)置聯(lián)想安全套件,這個套件是聯(lián)想基于安全硬件、BIOS、加密算法等技術開發(fā)的數(shù)據(jù)守護模塊,涵蓋了文件保險箱、云盤數(shù)據(jù)保護、安全U盤、智能USB保護、數(shù)據(jù)粉碎、系統(tǒng)一鍵恢復六大功能,專注使用者的隱私和數(shù)據(jù)安全。

    拿文件保險箱功能來說,該功能可對數(shù)據(jù)加密后存儲于安全分區(qū),隱藏不可見,僅可在文件保險箱中通過密碼、指紋身份認證訪問,即使電腦丟失也不必擔心數(shù)據(jù)安全。

    而智能USB保護則能設置USB端口訪問權限,設置只讀或禁止訪問模式。只讀模式下主機數(shù)據(jù)無法寫入USB設備,禁止訪問模式下則無法訪問和使用USB設備。有效保護數(shù)據(jù)安全,防止他人惡意導入或竊取重要文件。

    而其他安全功能也都如同字面意思所言,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護功能。

    在完善的數(shù)據(jù)保護功能外,ThinkCentre neo S760還內(nèi)置了聯(lián)想智能會議助手,雖說看似不太起眼,但它能實現(xiàn)的功能可不少,如一鍵轉寫、實時翻譯、字幕助手等,值得一提的是,聯(lián)想智能會議助手可以實時翻譯中、英、日、韓四種語言并生成相應字幕,讓跨國會議也能輕松應對。此外,結合內(nèi)置的智能降噪軟件,無論是單人還是共享模式下,都能為使用者帶來最佳的視頻會議體驗。

    除了軟硬件方面的優(yōu)勢之外,ThinkCentre neo系列還擁有著獨特的專屬服務,通過Think服務專線或電腦管家,無論工作日還是節(jié)假日,都能通過專業(yè)的工程師提供全天候的在線服務和遠程在線技術支持,以及上門維修(7*9小時)和服務站(7*9小時)的多方位高效服務體驗。

    結語

    伴隨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可以看到的是,人類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復雜,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辦公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一體機在性能、散熱、擴展性方面有所缺失,通過本次對聯(lián)想ThinkCentre neo S760的全面評測,可以看到的是,它不但結合了臺式電腦的高性能表現(xiàn),還由于極高的集成度、強大的數(shù)據(jù)保護能力等方面,能為消費者帶來普通電腦產(chǎn)品無法帶來的好處,對于那些金融、數(shù)據(jù)分析、財務會計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ThinkCentre neo S760無疑是提升辦公效率,創(chuàng)造數(shù)據(jù)價值的不二之選。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