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已經結束了,看到很多高三同學也在準備大學生活了。其中比較多人問到的是,什么樣的筆記本電腦適合。對于高中畢業生來說,準大學生挑選款喜歡和需要用到的筆記本電腦也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不少新款筆記本電腦也出來了,所以我這里整理一下這段時間比較熱門的輕薄本為主,價位主要是4000~6000的。
不管是自己想要購買,還是姐姐哥哥,或者爸媽想要挑選款電腦送給準大學生的,都是很值得關注的了。
宏碁非凡S3采用12代i5-1240P處理器,獲得Evo平臺認證。屏幕是2.5K分辨率的IPS屏幕,100%sRGB高色域。輕至1.25kg,薄至15.9mm,電腦續航時間10小時左右。而且有雙銅管雙風扇,想要性價比比較高的輕巧筆記本電腦的話,這款還是很值得考慮的。
和上面這款類似,這款戴爾13pro5320靈越也是很輕薄的款式,對于女生來說挺適合的實用,顏值非常高。它采用i5-1240P處理器,2.5K分辨率的13.3英寸屏幕。屏幕是16:10黃金比例的,電腦重量只有1.25kg而已,滿足想要超輕薄電腦的朋友用了。它各方面配置都挺好的,顏值也很高。
如果想要款小屏幕獨顯版的話,可以考慮這款惠普戰66五代,她是14英寸大小的12代酷睿i5-1235U處理器。還搭載了MX570獨立顯卡。屏幕有400尼特亮度,它搭載了雙內存和雙固態硬盤,滿足想要擴展的朋友挑選了。還搭載了WIFI6E,藍牙5.2,還配置了跨屏協同的軟件,用起來方便很多了。接口方面除了網線接口外,還有多功能USB-C接口,HDMI2.1接口,方便你更好擴展使用。以及1.5mm鍵程,這些設計就是針對辦公用的。
如果你是想要比較省心使用,這款挺值得考慮的,它接口齊全,不用轉接器。而且還有獨立顯卡,12代酷睿處理器等都是挺好的配置了。
聯想小新Air14Plus去年就是一個很熱門的款式了,這款是升級款,采用12代i5-1240P處理器,加上16GB雙通道LPDDR5-4800內存。屏幕素質也挺高的,2.2K分辨率16:10黃金比例。14英寸IPS霧面屏,全段DC調光,硬件級低藍光認證。接口也挺齊全的,有全功能USB-C接口,方便使用的。
聯想ThinkBook 14p也是一款高性能筆記本電腦,14英寸大小的銳龍標壓款。采用R7-6800H處理器,14英寸的屏幕,16:10黃金比例,91.1%屏占比。有100%sRGB廣色域,X-Rite Pantone專業級色彩校準。R7-6800H處理器性能很好的了,能直接玩比較大的網游了。散熱有雙風扇雙導熱管,和三通風口設計,散熱能力挺好的。
這款算是一款設計類型的全能本,設計專業的同學,可以考慮這款,能應付各種場景了。
這款聯想小新Pro14采用的是12代標壓i5-12500H處理器,如果日常需要用到大型軟件,這款相當值得挑選的。內存是LPDDR5-4800內存,配置比較好的。屏幕素質也很高,2.8K分辨率,120Hz高刷屏幕,400尼特亮度。整個電腦1.3kg重量,提供50W性能釋放。接口也很齊全的,有兩個滿速雷電四接口,61Wh大容量電池。
這是一款小屏幕高配置全能本了,想要處理器比較好的電腦的話,這款相當值得考慮了。
小米Redmi BookPro 14,是銳龍版,有兩個版本可選,像這個是R5-6600J標壓處理器,性價比很高的款式了。還搭載了16GB的LPDDER5-6400MHz內存,以及PCle4.0的512GB固態硬盤。14英寸2.5K分辨率屏幕,有120Hz高刷,△E<1.5顯示器級色準,100%sRGB高色域。16:10黃金比例的屏幕也是挺好的了,屏占比到87.73%。
如果想要挑選款性價比高,而且配置比較好的款式的話,這款紅米銳龍本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也是四千多而已。
聯想ThinkBook 14+是一款熱度很高的全能本,14英寸大小,它有很多個規格可選,除了這款i5-12500H處理器,加上RTX2050獨立顯卡外,還有銳龍R5-6600處理器和銳龍版獨顯本可選,能滿足你不同預算和需求挑選了。
除了處理器和顯卡外,還搭載了很好的屏幕,14英寸2.8K分辨率,有400尼特亮度。屏幕有90Hz刷新率,如果預算夠多,而且想要小屏幕全能本的話,可以考慮下這款。
如果想要銳龍版,可以看看這里
這個系列是14+的大屏款,所以很多地方是類似的,比如也有獨顯版,也有銳龍版,以及12代酷睿版,如果想要大屏幕款式的話,可以考慮下這個16英寸系列。像這款銳龍版,采用R5-6600H處理器,四千多可以入手了,性價比還是很高的。有Radeon 660M集成顯卡,性能還是很多人認可的。當然還搭配了新一代LPDDR5-6400MHz高速內存,它強化了開機、軟件啟動和數據讀寫方面的速度。
聯想小新Pro16也是非常熱門的系列,他有12代酷睿獨版,也有銳龍版,我覺得銳龍版吸引力更大。銳龍版也有這個RTX3050獨顯版,也有GTX1650獨顯版,像我現在用的就是GTX1650版本,還能玩吃雞游戲。可以說配置夠高,而且性價比也是很高的了。
因為小新Pro16沒有固態硬盤擴展,它是給獨顯騰空間了,所以一般建議挑選獨顯版的。而且屏幕素質也很高,16英寸大屏幕,2.5K分辨率120Hz高刷。接口散熱各方面都很優秀。算是一款大屏全能本了,玩游戲,和日常工作用的都挺好的了。
如果要酷睿版的話,去店鋪搜一下,或者看看這里:
這款聯想小新Air15 2022采用的是12代英特爾酷睿P系列移動處理器,具有12核心16線程,睿頻到4.4GHz。而且還內置了獨顯級別的英特爾銳炬Xe顯卡。屏幕方面,采用的是15.6英寸1920*1080分辨率的大屏幕,還通過了TUV低藍光認證,配合DC調光,減少日常用眼疲勞問題。這是一款霧面屏,100%sRGB高色域覆蓋,300尼特亮度,能滿足日常辦公使用了。
如果想要游戲本的話,可以考慮這款戴爾游匣G15,采用的是R5-5600H標壓處理器,加速頻率到4.2GHz。而且還有95W公號的RTX3050獨立顯卡。屏幕有120Hz刷新率。造型端正,做工很好,屏幕雖然不是高色域,但是也很清晰,和之前買的戴爾的顯示器一樣,感覺非常完美,戴爾的顯示器感覺非常不錯的。
除了戴爾游匣G15外,想要性價比款游戲本的話,也可以考慮這款小米RedmiG款。銳龍R7-5800H標壓處理器,提供了70W性能釋放。此外還搭載了130W功耗的RTX3060獨立顯卡,130W滿功耗。屏幕有16.1英寸,144Hz刷新率,6K多預算的朋友可以考慮下這款RedmiG,也是挺熱門的款式了。
對于游戲本來說,也少不了聯想拯救者系列,像這款2022款的Y7000P款,采用12代i5-12500H處理器,95W滿功耗RTX3050獨立顯卡。15.6英寸屏幕,有165Hz刷新率,杜比視界高動態顯示,3ms響應速度。此外還有80Wh大電池,DDR5-4800MHz內存PCle 4.0固態硬盤。雖然獨立顯卡在同等價格里面,比不上一些款式的游戲本,但是綜合配置沒有明顯短板,日常用起來能充分發揮游戲本的各方面性能。
上面這些筆記本電腦是今年比較熱門的款式,而且整體評價也是比較受到認可的。有針對不同方向的,比如女生喜歡的超輕巧小屏幕款式,也有14英寸全能本,或者16英寸款式,甚至游戲本。這些電腦對于準大學生來說,可以根據你的預算閉著眼睛買的了。
陽極氧化+鉆石切割打造閃亮的Yoga回頂部
【PConline 單機評測】ThinkPad S1/S3 Yoga兩款產品的出現都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3 Yoga在S1 Yoga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變,尤其是膚色從黑變成了銀,這種改變無疑是巨大的,不過S3 Yoga仍然繼承了“小黑”的優良血統,無論是做工還是細節方面的設計均保持了超高的水準。
聯想ThinkPad S5 Yoga 20DQ002BCD圖片系列評測論壇報價網購實價
時隔數月,ThinkPad S5 Yoga橫空出世,它幾乎就是大號版的S3 Yoga,同時在配置方面也進行了再次升級。ThinkPad S5 Yoga采用了英特爾酷睿第五代i7-5500U處理器(主頻2.4GHz),顯卡方面依舊選用了與S3 Yoga相同的NVIDIA GeForce 840M獨立顯卡,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圖形處理能力,除此之外S5 Yoga還擁有16GB DDR3L內存以及512GB SSD固態硬盤的配置組合。這樣的配置選擇和S3 Yoga一樣奢華,而且15.6英寸的IPS顯示屏可以給用戶帶來絕佳的視覺體驗,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這無疑是商務人士所看重的。
■ ThinkPad S5 Yoga:陽極氧化+鉆石切割打造閃亮的Yoga
ThinkPad S5 Yoga依舊選擇了通體銀色的配色風格,連續兩代產品的改變讓我們似乎忘記了以前的“小黑”,那么“小銀”會成為以后的發展趨勢嗎?無論怎樣,對于這一改變消費者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很多朋友對于黑色的ThinkPad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而這一改變恰恰迎合了大家的這一心理。盡管顏色變了,但是ThinkPad S5 Yoga依舊保持了高水準的做工。
ThinkPad S5 Yoga頂蓋部分采用了全新電解整體著色陽極氧化及噴砂工藝打造,不但引人注目而且還解決了指紋所帶來的困擾。在頂蓋上我們還可以看到ThinkPad標志性的Logo,它使用了鉆石切割工藝來打造,十分閃亮。除了全銀色的版本外,ThinkPad S5 Yoga哈有石墨黑的版本可供選擇,對于喜愛小黑本色的消費者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
ThinkPad S5 Yoga采用了一塊15.6英寸IPS廣色域觸控屏,分辨率為1920×1080,亮度最高可達300nit,無論在昏暗的環境下還是戶外的陽光下都有著不錯的顯示效果。ThinkPad S5 Yoga屏幕表面采用OGS全貼合玻璃觸控技術,通過優化觸點直徑和響應速度,用戶在觸控操作時可以得到更好的體驗。超輕薄Gorilla NBT Glass全新金剛玻璃的使用則讓ThinkPad S5 Yoga觸屏具有的更好抗刮擦、防炫光和抗污能力。
ThinkPad S5 Yoga率先采用英特爾實感技術,它重新定義新世代的人機交互界面。通過手勢控制、3D掃描,電腦將捕捉、聆聽、遵從您的每一個動作,讓使用者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工作成就和游戲快感。目前適配3D攝像頭的軟件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未來會有更多更好的軟件會出現在PC端。
雖然是一款15.6英寸的超極本產品,但是ThinkPad S5 Yoga在厚度以及重量方面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僅21mm的厚度在這個尺寸的產品中并不多見,同時2.273kg的整機重量的表現也是相當驚艷的,對于喜歡大尺寸筆記本辦公的消費者來說,ThinkPad S5 Yoga的出現打消了他們在重量方面的顧慮。
2呼吸鍵盤顯靈性 感受高品質音效回頂部
■ ThinkPad S5 Yoga:呼吸鍵盤顯靈性 感受高品質音效
ThinkPad S5 Yoga在內飾方面同樣以銀色為主,鍵盤部分以黑色為主,整個C面沒有設置任何的獨立快捷按鍵,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個橡膠墊腳,這樣可以大幅減少產品在變形使用時帶來的磨損。ThinkPad S5 Yoga配備了杜比數字+技術以及獨家定制的JBL音箱,并針對人耳聽力特點配置非對稱超大音盆,它隱藏在了轉軸內側。通過實際使用后,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所帶來的震撼音效,相信它可以滿足絕大消費者對于音質方面的需求。
ThinkPad筆記本在告別七排鍵盤后受到了不少粉絲和消費者的“抨擊”,但這一切似乎已經沒有了回旋的余地。雖然告別了七排鍵盤,但是全新的鍵盤設計并沒有讓小黑粉失望,它提供了相當棒的感受,適中的鍵程與回彈力,讓每位用戶都能迅速適應。標志性的小紅點依舊亮眼,觸控板除了擁有多手勢操作外,還回歸了傳統的三按鍵設定,對于喜歡各種微操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而且這樣的改變會不會預示著將來七排按鍵的回歸?我們姑且YY一下吧!
ThinkPad最早的鍵盤設計要追溯到701C身上,這個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產品擁有在當時甚至在現在都“匪夷所思”的設計,它獨特的鍵盤設計也是為了盡力完成全尺寸配備。在ThinkPad S5 Yoga上我們同樣看到全新的變形鍵盤設計——會呼吸的鍵盤。這一設計是根據變形本的特性而開發出來的,在站立、平板模式下鍵盤會過于暴露,有可能會造成磨損甚至丟失鍵帽的情況,而這一設計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當打開屏幕超過180°的時候,ThinkPad S5 Yoga的鍵盤支撐板逐步上升到鍵帽平行的一個高度,也就是說在站立已經平板模式下,每一個鍵帽都被物理鎖定,這樣就杜絕了誤按、摩擦等損壞,C面的膠質墊腳也可以保護機器在站立模式下C殼不受傷害。這樣的設計無疑對模具的精確性要求更為嚴格,也一定成都上增加了產品的成本,雖然變形范圍較701C大幅度的減少,但其機械構造仍然避免不了日常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所以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還需多加注意,最基本的就是在翻轉屏幕之前先確定鍵盤縫隙中不要有提機較大的雜質。
背光鍵盤目前已經成為商務型產品的標配之一了,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依然可以讓使用者操控自如。
3360°任你玩轉 豐富接口應對商務辦公回頂部
■ ThinkPad S5 Yoga:360°任你玩轉 豐富接口應對商務辦公
ThinkPad S5 Yoga依舊延續了翻轉的傳統,同時它所擁有筆記本模式、站立模式、帳篷模式以及平板(可充電)模式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展示出最強的戰斗力。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這幾種模式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方式以及優勢,在此也不再贅述。全鋁合金框架的設計讓ThinkPad S5 Yoga的機身更加堅固可靠,同時鋅合金的轉軸可以令其360度任意角度翻轉。
ThinkPad S5 Yoga綜合了筆記本和平板的雙重按鍵與接口,所以相比普通的超極它的接口和按鍵顯得更多,尤其是開關鍵被設計在了機身右側邊框上。此外,ThinkPad S5 Yoga還設置有1個USB2.0接口、2個USB3.0接口(左側的支持關機充電)、HDMI、耳機麥克風接口、simi卡槽以及讀卡器,而且通過電源接口旁邊的Onelink擴展塢接口,還能夠擴展更多的接口,已達到與傳統筆記本一致的桌面體驗。
ThinkPad S5 Yoga同S3 Yoga一樣將散熱窗設置在了機身后端,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在機身底部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些鏤空的部分,它們也起到了一定的散熱作用。當然,ThinkPad S5 Yoga的散熱表現到底如何呢?我們在后面會為對其進行嚴苛的測試!
4散熱表現優異 續航中規中矩回頂部
■ ThinkPad S5 Yoga:散熱表現優異 續航中規中矩
極限測試:
我們使用Furmark拷機軟件對ThinkPad S5 Yoga進行極限測試,Furmark會將整機的兩大發熱部件CPU與顯卡全運轉起來,運行60分鐘后溫度會上到一個極限的高度,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出每臺機子在運行時的散熱情況,我們還使用了FLUKE紅外熱成像儀,分別觀察各個位置的溫度升溫情況。
我們對ThinkPad S5 Yoga進行了極限拷機的測試,通過測試結果來看,它的表現還是相當喜人的。從鍵盤區的狀況來看,ThinkPad S5 Yoga的最高溫度為52℃,這部分區域為散熱窗附近,而對于用戶經常使用的鍵盤部分,它的最高溫度僅為41.2℃,觸控板以及掌托部分的溫度更是控制在了35℃以下。
ThinkPad S5 Yoga機身背部的最高溫度為58.6,這個點溫度已經觸碰到內部核心元件,而機身背殼的最高溫度為38.7℃。ThinkPad S5 Yoga不但搭載了獨顯,同時在滿負載狀態下可以達到如此的溫控表現,一方面得益于其寬大的機身,而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Think Cool散熱系統。
續航測試:
為了迎合全新Windows 8操作系統,我們也對續航軟件測試進行了升級,新版MobileMark 2012在測試中采用的軟件與之前版本相比做出了大量升級。例如將Microsoft Office更新成Office 2010版,此外,MobileMark 2007在更新軟件版本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些用戶經常使用的軟件作為測試負載,例如:Adobe Reader、Illustrator、Microsoft Project等等。
相比之前版本的測試軟件,MobileMark 2012在測試環境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在測試之前必須重做系統,而且在驅動方面也要合理安裝,否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ThinkPad S5 Yoga超極本采用了一塊66Wh的鋰離子電池,通過新版MobileMark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ThinkPad S5 Yoga的續航時間為266分鐘,折合下來有4個多小時,144的效率值表現算是相當不錯了。
5基準測試及總結回頂部
■ ThinkPad S5 Yoga:基準測試及總結
基準測試
NVIDIA GeForce 840M+Intel HD Graphics 5500
■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
ThinkPad S5 Yoga延續了S3 Yoga的優秀做工,同時還保持了360°翻轉以及四種不同的使用模式,讓用戶可以輕松應對不同的辦公環境。全銀色的“小黑”大家已經不再陌生,除此之外ThinkPad S5 Yoga仍然有石墨黑的辦公可供選擇。全新電解整體著色陽極氧化及噴砂工藝打造的頂蓋配上鉆石切割工藝制成的Logo讓ThinkPad S5 Yoga奪目耀眼,同時鋁合金的設計讓ThinkPad S5 Yoga的機身更加堅固可靠。
OGS全貼合玻璃觸控技術+超輕薄Gorilla NBT Glass全新金剛玻璃的IPS顯示屏不但可以帶來絕佳的視覺體驗,同時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新一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使用令ThinkPad S5 Yoga的性能更加強勁,同時16GB DDR3L內存以及256GB固態硬盤的組合可以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Hello大家好我是尤娜,硬件數碼愛好者一只。本次開箱機器為自費購買(京東自營)。
文章結尾,我都會給出該產品的推薦指數,以及在這個測評時間點的購買建議。如以后有修改,請以本文的創作時間為準,是2022年4月25日。
今天的開箱主角是一臺高性價比輕薄本——宏碁非凡S3 2022。這臺年輕的機器去年春天剛誕生,當時以4K出頭的價格拿下了Intel EVO認證,且標配PCIe4.0硬盤,一度成為入門價位的絕對爆款。來到2022年,大多數同類競品都是常規升級,但非凡S3仍不甘落后的更新了2.5K屏幕與散熱設計,與此同時仍維持相同的首發價。
這輛去年頗受好評的“平民法拉利”,今年能否繼續“真香”?今天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我手中這臺是屬于較低配的i5-1240P核顯版,此外還有較高配的i7-1260P核顯版可選。
包裝整體和上一代相當,兩層紙盒(下圖是內盒)且都有防拆封口條。
慣例曬可能一輩子不會看的說明書。65W電源來自群光,體積十分小巧,用保濕霜對比一下大小。
銀白色的機器很是輕巧,A面為簡約設計風格。
D面做工不錯,螺絲孔排布和上一代有區別,模具應該是有改進的。
機器可以比較勉強的單手開合了(C面基本每次都會被帶起來一下,但上一代是完全不行),不過依舊不支持180°開合,最大開合角度如圖。
左側接口從左到右分別為雷電4*2(上一代只有一個,電源是DC)、HDMI和一個USB-A。
右側是先進的3.5mm耳機耳麥二合一、USB-A和防盜鎖孔。和上一代相同,開蓋后會適當墊起機身,這樣有助于整機散熱。
C面細節,鍵盤和觸控板手感似乎是要比上一代更好了,雖然肯定還不算輕薄本里頂級,但鍵盤的敲擊回饋感、觸控板的順滑感都不輸前兩天測過的戰66,宏碁還是做了相當投入的。注意右上角還有一個指紋模塊。
開機實拍,在有保留攝像頭前提下,邊框寬度控制得仍然很漂亮。
非凡S3 2022通過了Intel EVO認證,它的網卡Killer AX1675i,其實就是Intel AX211。
CPU是此前見過一次面的i5-1240P,主流移動端平臺上首批基于大小核異構設計,定位移動端高性能處理器。基于Intel 10nm工藝(官方命名Intel 7),12核16線程(4個具備超線程的性能核+8個不含超線程的能效核),12MB三級緩存,性能核最大加速頻率為4.4/3.5GHz,能效核則為3.3/3.1GHz。
顯卡大家比較熟了,i5-1240P集成核顯,酷睿i5家族如i5-12500H、i5-1235U也都是用的它。
今年Intel在核顯這一塊選擇了待機,仍是80EU共640個執行處理器,最大加速頻率為1300MHz(GPU-Z分別錯識別為96EU和2195MHz)。
內存和上一代相同,為4266MHz的LPDDR4X,降低入手成本同時,它對核顯的助益也比傳統3200MHz DDR4強。板載式設計,顆粒為三星M-die。
硬盤是之前大家見過不少次的鎂光2450,今年流行的PCIe4.0*4工包盤代表之一。
屏幕為14英寸的霧面屏,面板是來自友達的AUO0BA2,相比上一代升級到了2560*1440分辨率,很可惜依舊是16:9的傳統比例。使用紅蜘蛛X結合SpyderXElite,測得其sRGB、AdobeRGB、P3、NTSC色域覆蓋分別為99%、75%、75%和69%。
色差最大的3F黃色為3.63,平均值為1.59,屬于尚可的水平。有平面設計需求建議進一步校色。
非凡S3 2022支持“安靜”“均衡”“性能”三檔性能模式,按Fn+F組合鍵切換即可,屏幕上會有懸浮圖標提示,分別是“月亮”“指針中”“指針右”。
下列跑分均在“性能”模式下進行,Win11電源模式也調節為“最佳性能”。干凈后臺(跑之前關閉其它可見軟件),跑分時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我加入了兩個對比項,一個是惠普戰66五代酷睿版(i5-1240P+Xe80EU核顯),另一個則是惠普戰66五代銳龍版(R7-5825U+Vega8核顯)。這三臺機器價格、定位均相近,都是入門價位的選購熱門,許多小伙伴應該都糾結應該買哪款,今天正好讓它們較量一番。
CPU-Z屬于負載較輕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輕度單核表現(如開關軟件、網頁瀏覽);多核分數則關系輕度多核表現(如壓縮軟件、多任務辦公)。
同樣是i5-1240P,非凡S3 2022的多核分數比戰66酷睿高出一小截,單核分數倒是怎么跑都要差一點。相比戰66銳龍的R7-5825U自然是完勝了,單核/多核分別有11%/18%的優勢。
Cinebench R23屬于負載較重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重度單核表現(如UI刷新、渣優化游戲);多核分數則關系重度多核表現(如視頻轉碼、程序編譯)。
由于測試時間加長且負載變大,非凡S3 2022的多核相比戰66酷睿優勢縮小了。戰66銳龍的R7-5825U倒是后來居上,提到了兩臺i5-1240P之間,不過單核仍然有相當差距,來到14%。
3DMark Time Spy屬于圖形性能測試,它的物理分數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現,不過其實和游戲關聯不大;圖形分數則能比較好的反映顯卡游戲性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由于搭載了4266MHz的LPDDR4X內存,非凡S3 2022的核顯表現相比戰66酷睿有一定提升,不過幅度很小。看來80EU核顯的上限基本也就如此了,要略弱于2年前的MX350獨顯,相比戰66銳龍的Vega8核顯也沒多大優勢。
AIDA64主要測的是內存與緩存性能。這塊跟品牌廠商調校關系很小了,基本就看CPU還有內存本身的性能。
有得必有失,非凡S3 2022的內存延遲被拉高了很多,即便相比戰66銳龍(低壓銳龍是強制跑分頻的)依然更高——當然這個其實并不影響核顯玩游戲,只是影響搭配獨顯的表現。此外不清楚為啥L3緩存分數比戰66酷睿差了這么多……
Crystal Disk Mark主要測的是硬盤性能,但在筆記本圈子里混用同級別硬盤是慣例,這個測試僅能當作入手批次的參考。
可能因為SLC緩存空間小,我習慣跑的16GiB模式下,鎂光2450的連續讀寫分數要比三星PM9A1、西數SN810等人氣PCIe4.0盤小不少。不過最影響日常使用體驗的4K讀寫分數,依然能看出來是PCIe4.0的水平。
首先看插電時的PCMark10現代辦公表現。測試時選擇“性能”模式,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兩個對比項依舊是戰66酷睿(i5-1240P+Xe80EU核顯)和戰66銳龍(R7-5825U+Vega8核顯)。
非凡S3 2022的表現有些失望,相比上一代i5-1135G7的版本,只提升了15%多一點;相比理論跑分勝出的兩臺戰66則都不敵,雖然差距也都不大,在10%以內。仔細和戰66酷睿比較發現,開關軟件、瀏覽器和Word是明顯落后的項目,有可能是CPU體質問題,也可能是宏碁在睿頻響應這一點調教不如惠普。
戰66銳龍總分最高,主要是因為Vega核顯在OpenCL一塊的先天優勢,得以在Excel/渲染兩塊明顯占先;剪視頻則還是Xe核顯的主場。整體看來如果做日常辦公,三臺機器還是基本同級的,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體驗差距。
然后是離電時的表現。選擇“均衡”模式,Win11電源設置為“最佳性能”,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離電性能是Intel EVO認證的強調重點,這方面非凡S3 2022表現倒是不錯,基本每一項都小幅反超了戰66酷睿;戰66銳龍則因為還是5000系的上一代架構,悲劇了。
不過性能提升的代價是功耗起飛,99%電量起跑,歷時25分鐘的測試消耗了足足17%的電量。反推得非凡S3 2022重度使用的續航也只有2小時27分鐘,屬于12代酷睿的不能承受之重了。
中/輕度使用下的續航測試,從本期開始更改流程:選擇“安靜”模式,Win11電源設置為“最佳能效”,屏幕亮度設置為50%。首先打開TIM、Word和Excel窗口各一,再用Edge瀏覽器打開嗶哩嗶哩首頁,Steam+PCMark10的窗口維持,之后停留在瀏覽器界面靜置20分鐘。
99%電量起跑,這個過程一共耗電4%,目前剩余95%。推得在有后臺應用開啟時,每待機1小時約掉電12%。
之后并不關閉上述內容,在30%音量下,用PotPlayer默認設置播放總共21分鐘的1080P 30FPS H.264本地視頻。
再后關閉上述除Steam+PCMark10以外的全部內容,跑PCMark10現代辦公里,前4項偏日常使用的項目(視頻聊天、瀏覽器、開關軟件、Word)。
總共61分鐘的測試一共掉電19%,推算得非凡S3 2022中度使用的續航為5小時21分鐘;如果操作頻度再低一些,再加上1小時后臺靜置,那相當于總共121分鐘掉電31%,輕度使用的續航為6小時30分鐘。
Adobe三件套成績由于核顯性能的提升均有上漲,尤其PR一項的表現冠絕目前所有核顯本,即便天選3的R7-6800H開啟核顯模式也不如它。
不過非凡S3 2022終究還是一臺傳統輕薄本,有16G板載內存不可擴這一硬傷,如果是PS和輕度AE的需求,個人還是更推薦購買戰66酷睿版。
SPECviewperf我沒有跑最后一項solid works,這個項目堪稱Intel核顯的噩夢,全程幻燈片。前面的項目基本也不堪用,整體相比戰66酷睿版還更弱,工科小伙伴僅建議用它來畫CAD,而且同預算戰66銳龍版更適合。
雖然非凡S3 2022的游戲性能稍強于兩臺戰66,但受限核顯上限仍然不高。本段也僅展示一下它在這一塊的上限,就不再作對比了。
游戲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后臺開啟TIM、微信和3個瀏覽器頁面,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FF15基準測試1080P+標準畫質分數2165,剛好及格但絕不能算流暢玩。這個成績與上一代非凡S3區別很小,畢竟瓶頸肯定在圖形部分,而它的核顯和內存(顯存)并沒有變。
駕馭LOL當然仍不成問題,1080P最高畫質平均幀數128,分別比戰66酷睿/銳龍版多出6/3,激烈團戰時的1%最低幀數也能維持在90+。個人建議在2560*1440的原生分辨率下繼續開最高玩。
原神1080P+極低畫質可以大部分時間跑滿60幀,中畫質也有40幀出頭,分別比戰66酷睿/銳龍版多出3/6。但最低幀數仍會偶爾掉到25左右。輕度游玩還是可以的,個人建議在2560*1440的原生分辨率下開啟中畫質+0.8倍渲染精度+30幀模式(不用開啟垂直同步)。
其它游戲和視頻硬解從略,基本上非凡S3 2022圖形性能和上一代區別很小,但要略好于兩臺戰66。優化好的項目當MX350或GTX960M,優化不好的項目當MX150或GTX765M看待即可。
正常而言,CPU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PU,GPU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urmark。但筆記本在游戲、視頻渲染等雙負載場景,CPU和GPU之一(往往是CPU)溫度可能會超過雙烤。
散熱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室溫為23℃。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單烤AIDA64 FPU,CPU功耗一瞬間來到了64W(此為P28系列CPU的上限),之后逐漸下降,約30秒來到35W,性能核/能效核頻率分別從峰值3.5/2.9GHz下降到2.4/2.2GHz,溫度最大93℃要低于戰66。約4分鐘后再進一步下降到25W,2.2/1.85GHz并一直維持,溫度只有63℃極其涼快……宏碁這個調教實在是有些保守了,上一代明明都還有28W啊。
單烤Furmark,核顯頻率穩定在1297MHz,功耗18W,溫度較低69℃。
雙烤,CPU峰值功耗仍然達到64W,但僅過了10秒就直接下降到25W并一直維持;性能核/能效核分別從3.0/2.45GHz,下降到1.47/1.27GHz。和戰66的分配情況相似,核顯分到了9W功耗,但可能是因為體質的原因,頻率在900MHz之下——對比之前戰66的表現不難看出,非凡S3 2022的硬件散熱條件是要更好的,只是調教保守,關鍵風扇其實不如戰66安靜。
機器重1.25kg比上代稍高一點,加上電源(稱“旅行重量”)約等于小新Air14plus的重量,仍然非常輕巧。接口補齊到商務本標配的2C(還都是雷電)+2A+HDMI非常良心,演示投屏不需要額外買小尾巴。
機器做工比上一代有進步,用料雖仍不突出(否則成本控制不住了)但品質感不差,邊緣圓潤不割手,許多細節均有提升,如果把180°開合加上就很完美了。
散熱純看規模,已經提升到輕薄本里最好一檔,但長時性能釋放竟然才25W比上一代還低,著實搞不懂為什么要這么設計。風扇噪音雖然不高,但還是比戰66要高,且“平衡”模式轉動仍很頻繁,夜深人靜時還是有一定存在感。
因為性能調教得著實保守,硬件溫度和表面溫度都相當低,單/雙烤CPU最終溫度都沒有超過65℃,整個機器表面只有C面右上方超過30℃。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同學,可以考慮用XTU拉高它的功耗墻以提升性能。
雖然短時性能釋放做得比戰66更高,但似乎是CPU體質抑或是宏碁調教的原因,最終吃單核的應用表現并不如戰66。不過整體而言,非凡S3和兩臺戰66日常辦公仍然是一個級別,玩游戲雖然都很菜但還是要略強一點。不考慮內存拓展的話,它的性價比優于戰66。
續航仍然是12代酷睿最為頭疼的問題,目前看只能依靠加大電池/換用低功耗屏幕的策略解決,即便壓低CPU釋放成效可能依舊不大。如果實在是看重續航,那同價位更推薦戰66銳龍版。
拓展性方面,機器支持補一塊M.2固態硬盤,但不支持擴展內存。如果有PS、后端開發等大內存需求,則更推薦購買可擴內存的戰66。
較為主觀,大家也不一定完全信奉。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外形:★★★★☆,除去三圍略大,機器顏值相當在線,希望能像2021版那樣多給點配色,要是有一個類似傳奇X的粉色就更好了。
做工:★★★★,材質視覺和邊緣都不錯,用料不算缺點,但一些細節還可以提升。
性能:★★★,長時釋放壓縮到25W還不如上一代實在是很費解,尤其定位是家用本,不少人買它應該還沖著可以玩一些游戲,結果25W玩游戲的體驗實在是不太好,原神戰斗時掉幀率明顯更高。
散熱:★★★★☆,本來應該是同價位散熱最好的本子,結果調教實在太保守了扣了半分……而且私認為“均衡”模式下的風扇沒必要轉那么頻繁。
價格:★★★★★,可能還是今年最便宜的EVO認證本子,雖然今年EVO的光環退卻,但同價位它升級了屏幕這點依舊足夠良心。
時段:★★★☆,它主要的挑戰對手是搭載R5-6600H+高頻LP內存的新機型,以及16:10屏幕的機型。
整體推薦指數:★★★★。本來可以得更高分的,但“技能點”似乎加偏了。不過只要維持價格與供貨,依舊真香!
建議入手人群:預算4000+元的學生、網課教師以及Office人士。上一代就目前看如果足夠便宜(低于4000)也同樣值得購買,玩游戲表現基本與2022版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