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美國“旅行者1號”(Voyager 1)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航天器,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已有240億公里。但在最近,這個在太空中航行了46年的探測器出現故障,與地球的通信遭遇了困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13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透露,“旅行者1號”上個月出現計算機故障,無法將收集的信息正確地傳回地球。NASA技術團隊正在收集有關問題原因的更多信息,將采取進一步的糾正措施。
報道稱,“旅行者1號”有三臺機載計算機,其中包括一個飛行數據系統,可以將科學儀器收集的信息和反映探測器自身情況的工程數據通過二進制代碼發回地球。但從11月14日開始,“旅行者1號”不斷發送重復的“1”和“0”代碼,就像是陷入了“死循環”。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旅行者1號”依然可以接收并執行地面控制中心發送的指令,卻無法將收集的數據發回地球。
“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藝術圖像 圖源:NASA
NASA表示,“旅行者1號”任務團隊已經向探測器發送了重啟飛行數據系統的指令,但探測器還沒有發回任何可用的數據。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媒體關系專家卡拉·科菲爾德(Calla Cofield)告訴CNN,NASA工程師正在嘗試收集有關問題原因的更多信息,以確定下一步可能采取的糾正措施,整個過程可能要耗費數周時間。
科菲爾德表示,此次通信故障似乎與“旅行者1號”最近幾年遭遇的其他故障無關,上一次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故障發生在1981年。任務團隊成員現在只能參考幾十年前編寫的技術手冊,但這無法解決航天器因為老化而帶來的新問題。
由于“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有240億公里之遠,從地球發出的指令需要22.5小時才能到達探測器,任務團隊每次發出指令后需要等待45小時才能收到回應。CNN稱,NASA專家希望在發送后續指令前考慮所有潛在的問題,確保探測器的運行不會受到“意想不到的影響”。
“旅行者1號”于1977年9月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奥眯姓?號”在1979年近距離“訪問”了木星,在1980年飛越土星。此后,“旅行者1號”開始朝著太陽系邊緣前進,并在2012年成為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航天器。
它的同伴“旅行者2號”(Voyager 2)也已在2018年進入星際空間,距離地球200億公里?!奥眯姓?號”于1977年8月20日發射升空,是目前唯一飛掠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器。
在四十多年的太空旅行中,兩個探測器都曾遭遇過意想不到的問題和通信故障。今年7月21日,由于地面控制人員發送的指令出現差錯,“旅行者2號”指向地球的天線偏離2度,導致其無法與地球正常通信。8月4日,NASA通過“深空網絡”設施重新發送指令,要求“旅行者2號”對地定向并反饋操作成功的遙測信息,最終在失聯兩周后恢復了通信。
科菲爾德對CNN表示,“旅行者”探測器執行任務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使命,比歷史上任何其他航天器都要長,“所以,即使工程團隊正努力確保探測器正常運行,我們也預料到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個時期才讓人類真正認識到“四面楚歌”的局面已經到了盡頭,海洋上的無垠空間為人類提供了無限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在這個時期,盡管人們不知道海洋到底有什么,但他們還是洋洋灑灑的寫下了一篇篇關于海洋的著作,這其中就有《海國圖志》記載著南洋群島的風土人情。
而在元末明初時期,有人嘗試利用火箭飛天,這個人就是郭守敬,他身為明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一心想要用火箭飛向太空,探尋宇宙的奧妙。
古代的時候,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方法非常有限,所以郭守敬的這個心愿只能作罷,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未知宇宙的好奇心也在不斷加強。
科學家們在不斷的努力著,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類能夠更加深入的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的奧妙。
這其中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然而,關于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以及人類為什么不再登月,仍然存在很多的猜想和爭議。
1957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蘇聯成功的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尼克一號”發射到了太空。
這一舉動讓世界上的國家都感到了來自蘇聯的威脅,蘇聯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是世界第一,這對于處在冷戰時期的美國來說非常不利。
美國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航天技術方面的落后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科技問題,這涉及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
為了趕上蘇聯,美國在1958年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旨在將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經過了幾年的努力之后,美國終于在1958年成功的將“先驅一號”發射到了太空,這是世界上第一顆由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
盡管美國在航天技術上落后于蘇聯,但是美國同樣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在計算機技術方面非常的發達,20世紀60年代正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時期。
正是憑借著這個優勢,美國在1961年成功的進行了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不僅讓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類航天員謝潑德成功的進入到了太空,也讓美國在美蘇太空競賽中稍微領先了一步。
但是,盡管美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競爭能力有了一點提高,但是美國在登月計劃上依然落后于蘇聯。
為了能夠讓美國在太空探索中趕超蘇聯,美國總統肯尼迪提出了一個更加激進的太空計劃——載人登月計劃。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艾爾德林登上了阿波羅11號登月船,隨后,這艘飛船就離開了月球,返回地球。
這是自1961年以來,美國進行的第八次載人航天任務,隨后幾年,美國還成功的進行了阿波羅12號、阿波羅14號、阿波羅15號、阿波羅16號、阿波羅17號等6次載人登月任務,總共12名美國宇航員在這期間登上了月球。
在這之后,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被美國宣布中止,這是因為阿波羅登月計劃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而且在美國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任務之后,美國對于月球的探索已經基本達到了目的,所以就不再進行登月任務。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盡管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美國政府拍攝的“假紀錄片”。
但是不管外界認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實性如何,都不能否認,美國在這期間所做出的努力,對于人類探索宇宙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是美國宇航員們的努力得到的肯定和認同。
在美國宇航員進行登月的時候,他們在月球上的表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勘探和探索工作,他們利用實驗儀器對月球的表面和空氣進行了檢測。
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就讓人們非常的在意,那就是美國宇航員在登上月球表面之后,利用實驗儀器對月球的空氣成分進行了檢測。
結果發現,月球上的空氣成分和地球上的大氣成分差不多,這就讓人們非常疑惑,因為在之前人們認為,月球上的大氣應該早已被太陽風吹走了。
而月球上的空氣成分和地球上的大氣成分差不多,這就讓人們猜測,兩者之間或許存在著某種聯系。
除此之外,月球上還有一件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進行登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員們看到月球上有很多的“水”。
這些“水”很有可能就是月球上的冰,這或許是自上個世紀50年代,人類開始登月探索的時候,對于月球的探索重要一環。
針對于這一點,自從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后,人類就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這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在美國和蘇聯進行美蘇太空競賽的時期,人類對于月球的探索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當人類登上月球之后,他們發現,月球上的資源價值比人們之前預期的要低很多。
月球上礦產資源豐富,但是對于人類來說,這些資源的價值并不大,而且在進行月球登陸任務的過程中,也耗費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物力。
所以,人類的航天目標就從月球上轉向了火星,美國進行的“火星2020”任務,早已經進入了研究階段,其他的一些國家同樣也在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目前,俄羅斯正在進行的“火星2022”任務,也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這個任務的成功實施,將會為人類登陸火星提供重要的依據。
火星成為人類新的太空探索目標,對于人類來說,火星上的資源價值要遠遠大于月球,所以各國都在為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而努力。
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2021年5月15日,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的降落在火星表面,標志著我國深空探索的新時代的到來。
航天探索不僅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人類對未知的渴望和對自身命運的探尋,是對人類文明的歷史性貢獻。
人類在進行航天探索的過程中,也創造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例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盡管這個計劃存在很多的爭議,但是毋庸置疑,美國宇航員們在這期間的努力獲得了認同和肯定。
他們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探出了一條道路,同時也讓全人類都意識到,在科技進步的時代,只有人類的探索欲望是永遠不會被抹滅的。
航天技術的進步不僅能夠推動科技產業發展,還能夠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激發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