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旭微博公告。
根據公告,由于業務調整,騰訊微博將于2020年9月28日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屆時將無法登錄。如有需要,可在停止服務前,備份自己的相關信息。
面對這條消息,很多網友除了驚訝“騰訊微博還活著”,然后就是回憶青春。
新浪微博上的網友評論。
不過,也有不少年輕網友表示,“并沒有聽說過騰訊微博這個產品……”
其實,騰訊微博早已處在基本廢棄的狀態,通過QQ掃碼登陸發現,頁面長時間停留加載狀態,十分卡頓。頁面簡陋無比,主功能只剩“首頁”和“看視頻”兩個。首頁已經沒有任何瀑布流信息。全部廣播只剩下一句話:這里會顯示你收聽的人的廣播,去找找感興趣的人。當點擊“去找找感興趣的人”時,會跳轉到空白頁面,什么都沒有顯示。
騰訊微博頁面已是一片空白。
無數的跡象都在告訴人們:屬于騰訊微博的時代,其實早就已經過去了。
用戶數曾最高3.1億,超越新浪微博
2010年的愚人節當天,騰訊微博開始小范圍內測,5月正式啟動。當時僅支持文字形式,圖片功能暫未對用戶開放,字數限制為140字。
比新浪微博晚啟動8個月,騰訊微博不是沒想過彎道超車。為爭奪名人入駐,騰訊使出渾身解數說服各路明星轉投自己,不惜以千萬價格簽下劉翔、韓寒、徐靜蕾等明星。就連馬化騰也一度親自上陣,邀約熟人入駐騰訊微博。
2010年12月10日20時53分,劉翔的騰訊微博聽眾人數突破800萬,比Lady Gaga的Twitter粉絲還要多7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大微博賬號。
劉翔騰訊微博截圖。
但絕大多數明星基本已被新浪搶走,騰訊只勉強抓到一些體育明星,已經在新浪微博“安了家的”,大多也沒再挪窩。
雖然棋差一招,但靠著QQ產品的導流,騰訊微博用戶仍在增長。2011年2月5日騰訊宣布,歷經十余月的潛心發展,騰訊微博注冊用戶突破一億大關。2011年9月30日,騰訊微博平臺上的注冊用戶數超過3.1億。
當年11月,新浪微博宣布注冊用戶數達到2.5億。但騰訊內部架構的調整則給了騰訊微博沉重的一擊。
客戶端停更近三年,一度被認為已“死掉”
在2011年的“3Q”大戰、米聊與微信之戰中,騰訊微博被逐漸戰略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的崛起。騰訊微博運營部門開始轉投到對微信公眾賬號的維護中。
2012年6月1日,微信之父張小龍在騰訊微博上發表了他的第5187條微博,也是他在騰訊微博的最后一條原創微博——“連沙特阿拉伯人都在狂用微信。微信在多個地區SNS類下載第一了”。
到了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正式更名為微博——因為這時國內微博市場幾乎已經沒有其他玩家了。很快,2014年4月17日晚,新浪微博登陸納斯達克。
反觀騰訊微博,則是頹勢盡顯。2014年3月,騰訊在新浪微博開了官方賬號;7月,騰訊微博產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
騰訊也放棄了對微博的導流。2014年11月,QQ空間說說發布框下方原有的分享“同步至騰訊微博”功能悄悄消失,只剩下“同步至QQ簽名”的選項。這意味著騰訊微博最大的流量來源之一被關閉。
QQ空間取消了同步到騰訊微博選項。
2014年11月7日16時,騰訊微博會員暫停開通和續費,已開通的用戶可以繼續享受相關服務。騰訊微博會員主要有微博裝扮、會員勛章、會員圖標、中文賬號、自動換膚、心情解鎖和經驗加速等功能,每月會員費10元。
同時,由于產品功能調整,騰訊微博每日任務于2014年11月21日17時起下線。
2015年開始,騰訊微博客戶端陷入停更,一度被認為已經“死掉”,但期間也出現幾次小高潮。
謝杏芳回應首發于騰訊微博。
2016年11月,謝杏芳在騰訊微博首發對林丹出軌事件的回應,18分鐘后才同步到新浪微博。此時距離她上一次更新騰訊微博已有一年零三個月,有人據此認為騰訊微博或許要有“大動作”。但熱度過去,什么都沒有發生。
直到2018年5月,在停更三年之后,騰訊微博客戶端再次更新,然而僅僅是修復了一些BUG。此后騰訊微博再無動作,直到今年突然到來的停止運營通知。
騰訊微博曾停更近三年。應用市場截圖
微博之戰塵埃落定,新浪成大贏家
雖然各家微博見證了互聯網從PC到移動端的變遷,記錄了無數人的生活點滴,但隨著騰訊的退出,新浪成為微博賽道唯一的大玩家。
其實,最早推出微博產品的是美團創始人王興。2007年5月,王興創立了飯否網,這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
2009年上半年,飯否的用戶數從年初的30萬左右激增到了百萬。飯否吸引了一大批名人入駐,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就是飯否的資深用戶,發布過上千條動態。但2009年7月8日,飯否網突然關閉,故事戛然而止。
同樣誕生于2007年的,還有騰訊的微博類產品“滔滔”,足足比新浪微博早了兩年。但由于產品定位不明,與QQ空間和“說說”等產品產生直接競爭,運營三年始終沒有太大水花,被騰訊微博取代,最終黯然退場。
其他幾個門戶網站的微博產品同樣敗下陣來。2014年11月4日,網易微博宣布將正式關閉,將用戶遷移到其輕博客LOFTER上。
2014年11月,搜狐微博進入“半放棄”狀態,雖然官方并未就此發表公告,但搜狐微博的服務器進入崩潰狀態。張朝陽也公開宣稱“微博的三分鐘熱度過去了”。此后搜狐微博只能瀏覽已有內容,不能發布新內容,其它功能也不再可用。
現在搜索“搜狐微博”,結果會導向“狐友”App,這是一個張朝陽主導設計的新社交產品。
2020年9月28日,這場歷經13年的微博之戰將正式落幕。你的青春回憶都備份好了嗎?(完)
起現在國內最流行的社交媒體,除了 QQ 和微信之外,應該就是微博了。
作為新浪旗下最重要的一項業務,微博也是眾多網友網上沖浪的快樂源泉之一,熱搜更是群眾吃瓜看戲的絕佳地點。
然而前幾天的一個微博熱搜卻格外顯眼,那就是騰訊微博宣布即將于 9 月 28 日停運。
盡管官方表示在此之前可以備份數據,但是差評君發現騰訊微博的官網已經打不開了,會自動跳轉到騰訊網或者騰訊視頻頁面。
即使 iOS 客戶端還能夠正常下載,但是已經無法用 QQ 賬號登錄了。
酷安上面的網友也表示還沒等自己備份數據就上不去微博了,就算登進去數據也沒了。。。
兄弟息怒▼
不過其實大家只要去網上搜一下,就會發現騰訊微博在前幾年已經登錄不上去了。
所以差評君覺得,盡管還沒到 9 月 28 日,但是騰訊微博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差評君作為資深網上沖浪用戶,使用微博的時間也差不多有十年了,最初使用的也不是新浪微博,而是騰訊微博。
聽說認識這個圖標的人現在都已經。。。▼
有許多年輕的網友和不怎么用微博的網友聽到這件事第一反應都是:什么?騰訊竟然還有微博?!
騰訊當年何止有微博,用戶數量曾經一度比新浪微博還要高。。。
差評君這次就自愿暴露年齡一次,在這里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騰訊微博的興衰史,順便懷念一波曾經百花齊放的互聯網。。。
現在提起微博,大家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大眼仔 LOGO :
但是我們回到八年前,大家估計根本想不到還有一個叫做 “ 微博通 ” 的軟件!
這個軟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管理多個微博賬號,是的,當年的微博平臺那叫一個百花齊放,就連網易和搜狐也有自己的微博平臺哦 ~
時間再往前幾年,騰訊微博在 2010 年 5 月上線,比新浪微博晚了大半年。
雖然說晚了點,但是好在沒有落下太多,而且憑借著初期還不錯的運營,劉翔等當年家喻戶曉的運動員和明星都入駐了騰訊微博。
到了 2010 年年底,劉翔的騰訊微博粉絲數量達到了 800 萬,比當時 Twitter 粉絲最多的用戶 Lady Gaga 還要多。。。
對了,騰訊微博的 “ 粉絲 ” 有另一個叫法 —— 聽眾。
到了 2011 年,騰訊微博的用戶數量超過了三億,還在 2018 年推出了 Windows 8 客戶端。
這么看的話,騰訊微博的勢頭很猛啊?
但是隔壁新浪微博也不弱,各種大牌明星紛紛入駐,勢頭同樣猛的一批。
當年微博之間的競爭關系,就像現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間的競爭一樣。
然而從 2013 年開始,騰訊微博員工轉崗、騰訊內部傳出微博部門已被撤銷等消息一個一個傳了出來,其他公司的微博也開始走下坡路。
到了 2014 年,新浪微博直接更名為微博,你看看這陣勢,多少都有點要壟斷市場的意思。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新浪微博一家獨大,但是使用體驗卻越來越差,而用戶們沒有替代品,只能一邊罵一邊用。。。
一家獨大的局面就很容易讓產品走歪路,比如忽視用戶體驗,不僅有 “ 圖片被夾 ” 這種奇怪的說法,客戶端上面錯亂的時間線簡直堪比諾蘭的新電影 《 信條 》 。。。
沒有競爭對手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于是在今年三月份,微博上面一個叫做 “ 騰訊微博 ” 的話題火了,大家紛紛開始走起了文藝復興路線,希望騰訊重振自家的微博,和新浪好好打一架。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微博的體驗實在是太差了,而騰訊無論是從財力還是經驗上面來看,都是讓市面上出現第二個微博的最佳企業。
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騰訊并沒有對大家的呼吁做出回應,半年過去了,大家得到的是一個停止運營的官宣。
對于騰訊微博的老用戶來說,曾經的記憶已經不復存在,而對于喜歡在微博沖浪的網友來說,一個有可能帶來使用體驗轉機的機會也破滅了。
那為啥騰訊微博當年好端端的,就是沒干過新浪微博呢?
差評君覺得,這可能和兩家微博的內容有關系。
對于騰訊來說,一般別人有什么東西,那我騰訊也要有,畢竟騰訊隨便引個流都是成千上萬人一涌而上,所以當新浪微博誕生后,騰訊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微信朋友圈和 QQ 空間的說說都有同步功能,只要點擊你想同步的社交媒體的圖標,就能一次發送到多個平臺。
QQ 空間網頁版還可以同步到 QQ 簽名,但騰訊微博的圖標已經沒了 ▼
當初朋友圈和說說是可以同步到騰訊微博的,但是現在騰訊微博的圖標早就沒了蹤影。
于是當年在 QQ 空間等強勁的引流能力下,騰訊微博的用戶數量蹭蹭往上漲,再用 “ 鈔能力 ” 請幾個名人入駐也不是什么難事。
但是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在騰訊微博看到的內容全是我認識的人已經發過的東西啊。。。
簡單來講就是騰訊微博依靠自家的用戶數量先把數據給撐起來,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內容產出。
本來想開開心心刷個微博,結果發現騰訊微博上面的全是認識人,發的微博也是驢唇不對馬嘴,完全就是搬運過來的。。。
而新浪微博就不一樣了,除了新浪博客之外,新浪微博幾乎沒有舊的流量池來撈人,來到新浪微博的都是新人。
有人會問,難道這就是導致騰訊微博打不過新浪微博的原因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微信最開始誕生的時間,微信也是在 2012 年前后迅速成長起來的,其實它和騰訊微博的輩分差不多。
微信的用戶逐漸遍布全國甚至全世界,騰訊絕對不會讓別人搶占微信的地位,但新浪微博的勢頭又很猛,這可咋辦?
反正騰訊用戶多,于是就憑借自己的傳統藝能整了個微博出來,一度讓新浪微博的第一位置不保。
就這樣,新浪要全心全意把微博搞好,而騰訊也只是在做一個防御性措施,反正我憑借自家的底子把騰訊微博給做起來了,把新浪給支走就可以全心全意去搞微信了。
但是結局嘛,大家已經知道了。。。
騰訊微博已經徹底倒下,新浪微博也早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 微博 ” 。
然而在維基百科上,微博指的是一種特定形式的博客,它并不代表 “ 新浪微博 ” ,微博這個詞代表 Facebook 、Twitter 、新浪微博和 LOFTER 等各種各樣的輕型和迷你博客。
現在大家沒得選了,刷微博這個日常活動也會被默認為是去刷新浪微博。
盡管還是有很多人希望有新產品能和新浪微博打一架,但是差評君想問問大家:如果真的有新的微博出現了,沒有互相關注的好友,沒有喜歡的博主,沒有大量的用戶,換來的是良好的體驗和氛圍,你會選擇去使用這樣的微博嗎?
微信同樣如此,為啥你在用微信?因為大家都在用,所以你不得不用,差評君覺得微博也是同樣的道理,除非所有人一致決定丟下新浪并全都去新的微博上面玩耍。。。
所以微博這個體量的東西不是說換就換的,除非有騰訊這個級別的公司出來競爭,但是目前為止,我們好像真的別無選擇。
018年5月30日,新京報記者在Google play應用商店發現停更三年的騰訊微博迎來了一次bugfix(修復漏洞)。而上一次的更新時間則為2015年9月18日,版本停留在6.1.2。不過,國內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IOS版本尚未更新。
全文約2571字,閱讀約需5分鐘
▲5月30日,新京報記者發現Google play應用商店騰訊微博發布bugfix(修復漏洞)
騰訊微博已經老了,上一代的社交產品在如今顯得不合時宜,但它依然在社交江湖留存自己的傳說。
如果它蘇醒的話,足以讓老牌社交產品新浪微博為之一振。如果騰訊拿它去“戰斗”,搶回社交失地,它仍將是一個令競爭對手不容忽視的強敵。
2018年5月30日,新京報記者在Google play應用商店發現停更三年的騰訊微博迎來了一次bugfix(修復漏洞)。而上一次的更新時間則為2015年9月18日,版本停留在6.1.2。不過,國內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IOS版本尚未更新。
這是騰訊復活微博的先兆嗎?新京報記者就此求證騰訊集團,及騰訊微博原所屬部門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OMG),雙方均表示不予置評。新京報記者就此求證谷歌中國,對方稱,更新原因由開發者做出解釋。
一位應用軟件開發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即使產品停止更新也會有用戶留存,企業也會留一些人員進行維護,遇到重大漏洞會進行修復。
事實上,騰訊微博并不是首個被復活的老產品,早在今年4月初,也曾于3年前被棄掉的微視產品也被復活,被視為迎戰抖音的利器。
無論是微博還是微視,這兩塊曾被稱為“防守型”的產品正在被復活,騰訊面臨被侵蝕的社交市場,是時候出擊了。兩款老產品能否煥發新的活力,迎戰新世界?
江湖已遠 微信干掉微博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線,以輕便的140個字使得微博像輕騎兵一樣迅速崛起,成為一款現象級產品。
2010年5月,以QQ為拳頭產品的騰訊坐不住了,正式上線了騰訊微博,狙擊新浪微博在社交領域的強勢崛起。這比新浪微博整整遲了8個月,對于一個戰略性產品來說,幾乎難以追趕。
吳曉波在《騰訊傳》記載,為了說服各路明星和意見領袖們轉投騰訊微博,騰訊上上下下使出各種招數,從送蘋果手機到支付高額的“創作費”。馬化騰一度親自上陣,硬著頭皮邀約他熟悉的人成為騰訊微博的用戶。
2011年2月5日,騰訊微博宣布其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甚至劉翔等體育明星的粉絲數超過了1000萬。但是,每個人都明白,這是QQ導流和僵尸粉的成就。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給出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9月,騰訊的用戶數達1.78億,新浪微博用戶數為1.43億。不過,有分析認為,新浪微博上活躍著各類KOL展現出了強大的媒體功能,而騰訊微博偏向于鼓勵用戶個人化記錄,強化社交屬性。相比之下,后者保守和遜色不少。
在白熱化的微博一戰中,騰訊對新浪的勝算率十分渺茫。此時,“能夠戰勝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微博”。
在2011年初,微信的誕生意外地改變了社交媒體的格局。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戶破1億;同年9月,用戶數迅速突破2億。此后,不僅新浪微博的用戶群紛紛轉移陣地至微信,騰訊微博的活躍度更是節節走低。
2013年4月,新浪微博接受了阿里巴巴5.86億美元的投資,后者在新浪微博中占股18%。同時,雙方宣布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加強合作。
2013年11月,有傳騰訊微博內部進行人員調整,部分員工被調至別的團隊,這被看作是騰訊微博失敗的前兆。而馬化騰也將微博稱之為“防守型”產品。
2014年,騰訊宣布調整網絡媒體事業部(OMG),將微博產品運營團隊合并至新聞團隊,原騰訊微博事業部也不存在。此后,騰訊只對微博進行基本維護,再無新產品的開發或功能更新。外界均認為,微博已被騰訊事實性放棄。
而在iOS商店和安卓應用商店里,騰訊微博的更新時間停留在2015年9月18日,版本停留在6.1.2。
微視“重生”斗抖音 戰況升級
相比微博的低調修復漏洞,另一款被“停更”三年的產品——微視高調重生。
這款昔日的短視頻在沒有像騰訊視頻在長視頻領域殺出一片天地,后被棄用。如今,高調復活是面臨一個火熱的短視頻市場,直面抖音、快手等。
今年兩會期間的3月7日,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談到,游戲在騰訊贏利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而社交、效果廣告將成為騰訊未來比較大的增長點。騰訊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社交,“像現在的短視頻非常火,我也想注意一下。”
4月2日晚間,騰訊旗下短視頻應用程序——微視迎來2018年首次重大更新,正式復活。其新上線的4.0版本推出視頻跟拍、歌詞字幕、AI(人工智能)塑型等功能,并與QQ音樂曲庫打通。
但事實上,騰訊早在2013年便開始布局短視頻。
早在2013年9月28日,騰訊就上線了自己的8秒短視頻App微視。其在App Store的下載量一度沖到免費榜前五的位置,日用戶數激增至4500萬人。然而2015年3月,騰訊宣布戰略放棄微視。
在此后的兩年內,騰訊缺席短視頻的紅利,不過,騰訊在2017年3月領投短視頻平臺快手。隨后的4月,騰訊宣布微視正式停止運營。
業內人士認為,騰訊在長視頻領域已經有騰訊視頻占據市場前兩名,不過,自2015年以來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尚無建樹。微視這款主打短視頻的產品被視為反擊抖音的利器,同時更新了logo和slogan,短視頻領域的抖音反擊戰或已開始。
5月7日晚間,張一鳴在朋友圈發文慶祝稱,抖音海外版Tiktok在蘋果商店取得全球下載第一。在該條朋友圈下,他說:“微信借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
5 月 8 日凌晨,明里暗里因為視頻和內容斗爭多次的“移動互聯網新秀”張一鳴與“互聯網王者”馬化騰終于在微信朋友圈正面開懟。針對所謂“微信封殺抖音”,馬化騰在張一鳴朋友圈下留言,“平臺一視同仁,你過敏了”。
張一鳴與馬化騰在朋友圈的針鋒相對背后,是微視與抖音的競爭逐步升級。
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李永林分析指出,所有內容產品的核心都是爭奪用戶時間。“快手、頭條等獨角獸是屬于進攻型的,騰訊、百度、微博來說屬于防守型,被搶時間最厲害的是傳統巨頭。”
如今,騰訊重啟微視,在短視頻領域繼續搏殺。但重生的微視不僅要面臨強大的勁敵,還要面臨嚴厲的平臺監管環境。
那么,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的短視頻風口在2018年將走向何方?微視、抖音、快手,短視頻之爭誰能笑到最后?
2014年3月,為了淡化母公司色彩,顯示出社交獨立性,新浪微博更名為“微博”。不過,這三年多來,新浪微博屢屢遭受用戶體驗方面的詬病,比如信息流廣告繁多,用戶“被買粉”等,低俗信息和過度娛樂化的問題也曾被網信辦要求整改。
業內人士認為,騰訊如果此時復活微博,必將挑戰新浪微博的地位,社交地位再次鞏固。
作者 白金蕾 梁辰 實習生 劉成碩 編輯 陳維城
值班編輯 胡爾康 吾彥祖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