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聯想在北京召開了2018年度的創新科技大會,本次大會聯想提出的主題為“智能變革開放賦能”,聯想希望提供給開發者加智能、能夠無縫連接到云平臺的智能物聯設備和完整接入方案,從而搭建智能物聯SIoT生態平臺,助推整個行業Slot生態的全面發展。
在27日下午舉辦的SIoT平臺及開發者大會上,本來計劃1個半小時的大會,由于參會者關注度太高,會議幾乎延時了一個小時。這次Slot大會干貨滿滿,聯想Slot負責人不但向參會者現場演示了聯想Slot快速高效的部署過程,同時還借助案例分析、技術講解和深入分析,傳遞出聯想在SIoT戰略布局上的特點和領跑優勢。電腦報記者參加了這次開發者論壇大會以及后續的高層專訪。
聯想中國SIoT業務CTO & UDS平臺高級總監張德魁發表演講
Slot2.0:從設備智能到場景智能的升級
大會一開始,聯想中國SIoT業務CTO & UDS平臺高級總監張德魁就提到聯想Slot已經從以前的設備智能過渡到了場景智能的物聯升級階段,也就是大會提到的Slot2.0。在過去的一年多,聯想構建的UDS平臺,聚合足夠的內容、平臺以及設備生態伙伴以后,接下來的SIoT2.0設備智能階段,將會通過5大基石——IoT設備引擎、智慧聯想、LCUI語音引擎、“紅盾計劃”安全體系、服務體系對智能物聯領域進行新的布局,在構建多設備協同感知場景的同時,用嵌入AI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智能服務,從而確保聯想在SIoT2.0時代的領跑地位。
張德魁分享聯想布局智能物聯的五大基石
毫無疑問,未來SIoT2.0時代,場景交互中語音交互講成為常態,為此聯想在去年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立了第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廣納包括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近30年的經驗和成果的徐飛玉博士這樣的高尖人才,這些人才的引入,極大地豐富了聯想的技術和賦能能力,尤其是在智能助手,對話系統、多語言處理等方面。在現場聯想安全模式啟動以后,聯想還介紹在語音和自然語言領域,聯想的專利數量中國排名第三,世界排名19,而第一名和第二名是在此行業浸潤許久的科大訊飛和百度。
張德魁講解UDS云平臺
Slot時代聯想對安全的關注
隨著物聯應用的場景和連接的設備越來越豐富,安全問題也變得十分突出。對此,聯想集團安全實驗室總監耿晶鑫表示,如今IOT設備面臨的問題在于惡意騷擾、人身傷亡、財產損失、信息盜竊等隱患,為了最大限度的確保IOT設備的安全,在國內聯想執行與歐美一致的國際安全標準,同時構建了聯想紅盾安全防御體系對設備安全進行全方位保障。
同時,針對目前大部分Slot企業都處于初創階段的現狀,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服務業務總經理戴煒表示,聯想服365×24不間斷的服務,在中國100%行政區和在全球28種語言、16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無死角覆蓋,同時形成了8大核心線上平臺、45個呼叫中心、5000+服務站以及40000+認證技術人員的全通路服務體系,并且借助AI完成了70%+的線上服務。
另外,聯想集團中國區戰略與業務拓展副總裁、SIoT云平臺及內容運營總經理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還表示,聯想將針對合作伙伴提供千萬獎勵計劃,全力助推聯想Slot2.0平臺的發展。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安全模式啟動以后,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SIoT云平臺及內容運營部總經理地阿木帶來聯想千萬獎勵計劃
人物專訪:
阿木: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
SIoT云平臺及內容運營部總經理(左上)
張德魁:SIoT業務CTO&UDS平臺高級總監(右上)
陳訓遜: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左下)
印少榮:聯享智云CEO(右下)
?提問:聯想在做SIoT平臺的時候一直在強調“開放”,我們是否有一些硬件和一些課程或者一些戰略上的培訓;面向個人的開發者,在硬件和課程方面,是否有一些政策?
阿木:其實你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建議,我們從去年開始專門成立了一個賦能中心,是聯想研究院與中國區共同成立的。我們給賦能中心賦予了三項使命,第一是面向社會合作伙伴來去做早上所介紹的五大賦能所有的資源協調和輸出,并且成為所有合作伙伴的接口。第二是建立起廣泛賦能合作的體系,而這個體系當中包括了要交流和指導,也包括給他們輸出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經驗,這里面還會有一些資本的動作跟進。賦予的第三個使命不斷豐富SIoT構建場景體驗,不斷補充產品幻想,選擇合適的伙伴引進來。
第二個使命之前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中小型的合作伙伴,剛才您提的個人的產品設計者我覺得現在也可以嘗試性地把他們納入到這個體系里面,至少也作為一個選品的來源,作為一個指導、交流、學習的對象,同時也作為我們的五大賦能對象,這更像是一個建議。
?提問:在論壇上講到聯想不僅擁有針對智能設備與平臺的連接,其針對傳統設備也能夠聯動,這個會通過什么形式來實現?另外,我們接入的模塊是通過怎樣的技術實現的?
張德魁:兩種方式,一個是通過聯想的免開發模組,尤其是對于一些相對簡單的設備,比如說開關的設備,或者開關上簡單的一個設備,這時候通過模組能直接把設備連接到智能設備,還有一種方式業界有類似于萬能搖控器的方式,通過萬能搖控器的智能化從而實現遙控器對于傳統可以遙控設備智能化的改造。
首先我們在選定的設備領域里面,其實是和人工智能比較像,我們很多設備的開發工作都通過在體系里面實現了,這對設備開發來說真的很簡單,實際上有很多活兒我們已經干過了,但是這種361的目標還是有一些前提條件的,比如說做一些燈泡開關當然是沒有問題;要做特別復雜的事兒,比如說做一個帶有算法的機器人,這種不可能一天就能介入的。
?提問:今天在展臺的時候看到的智能設備有品牌的還有等賦能品牌的,這兩條線分別由什么定位,有什么區別?
阿木:我們的設備按照大的類別有三類,都是智能設備。第一類是少數的核心產品,培育周期更長,技術投入更多,而且市場處于培育期,需要聯想這個大體量的企業去建設和推動,這類我們一般用品牌來去推動,因為我們要自主研發、投入比較多的市場費用和培養周期,包括上流的供應鏈也會做更多資源上的保障。
對于更豐富的碎片化的這些設備,不論是新奇的還是已經大眾化的,不論是創新的智能設備還是傳統設備智能化的設備,這種我們會更傾向于賦能合作的方式,這類方式有兩個品牌形象,一個叫Lecoo,一個叫,來酷更偏向于消費時長,偏年輕化,更新穎的智能生活體驗,以及產品的創新。更強調商務和辦公場景,既面向商務人士推出的個人設備,包括旅途出行可能需要一個耳機,需要進行電腦和手機的切換,中間可能需要一些輔助設備,這些是基于商務生活環境這個調性來覆蓋這部分人的需求,也同時覆蓋中小企業的需求,會建設很簡單的辦公方案。
智選設備保留了合作伙伴自有的品牌,進入到我們的營銷體系,銷售體系承載到服務體系上,加快它的發展速度,當然我們會盡量地在背后打通智慧聯想的云平臺,讓它的產品不會孤零零地賣出去,用戶一旦買了就可以進行更多設備的聯動,大家是這樣分配不同品牌的使命,大家也在探索到底什么是穩定的,也在不斷迭代。
?提問:咱們會像小米一樣通過投資來構建一些生態鏈企業嗎?
阿木:我們也有這樣的計劃,今天早上劉軍所講的成立10億的生態基金,加磅對智能開放生態的支持,就是一種資本運作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尤其是成長期的企業,要在一開始要產品化并且走向市場,占領一席之地他們缺的很重要的資源是現金,他們需要完成產品的開發并且走向市場的投入,用資本的加持也是希望他們能在這方面,但是也不限于此,我們還有云端直接合作的,不光是設備級別的,甚至是友商投資的企業,他們出于自己的發展來跟聯想合作,我們也都歡迎。
?提問:印總,聯想智能門鎖以后有沒有跟聯想其他設備聯動的計劃,因為目前我知道門鎖和攝像頭都是不能聯動的,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什么地方?
印少榮:今天上午張總講的產品我們已經基本上快開發完了,聯盟版10月底上市,有了聯盟版之后可以跟其他的智能家居聯動,使整個智慧聯想SIoT可以形成一些場景化的引領,比如說離家模式,離開家以后你的這些攝像頭啟動,一些設備會啟動,回到家以后,也可以針對于我們的智能門鎖識別不同的用戶,到底是孩子回來了,還是父親回來,母親回來,針對不同的個人都會形成一個不同的回家場景模式,包括回到家里面小孩兒關了電視,在和智能門鎖網絡版推出以后和這些設備聯動都可以聯動。像原先的藍牙版智能門鎖提供升級包就可以升級了。
?提問:今天我們四大場景發布了十多款的SIoT的產品,按照我們聯想統一調配智能要素資產的能力來講,您覺得這些產品在未來,或者未來的產品里面哪些最能體現我們核心價值的?哪些是最能代表我們聯想核心的技術的?
阿木:應該都可以代表,現在在1-3線城市的SIoT設備認知度已經比較高了,購買嘗鮮的用戶也比較高的,4-6線用戶,我們叫地級市往下的市場其實認知度都沒有達到水準,就都沒有用過就更不要提反饋了,整個產業目前所處的階段整個是處于起勢的初期。為什么這么多年聯想才掃地機器人和空氣凈化器,問題不在這里,問題是你如何讓大家認為這個產品是對生活有價值的。
第二點,就像張華所介紹的這四大場景當中,其中家居場景和網絡安防場景在當下這個階段我們會傾注比較多的精力,這兩個場景使用的需求是比較明確的,而且它的認知基礎也更好一些,有的智能化的技術應用到這些設備當中,尤其是在跨設備的聯動當中用戶可以感知到它給生活帶來的好處,這個好處也能夠促成用戶愿意可經常性使用,所以在這個領域當中會先讓勢起得更快一些,同時在娛樂和學習當中做布局。還有第五個場景是可穿戴場景,一共有五大場景,可穿戴場景我們手表跟手機一起做了嘗試,已經銷售了四五十萬臺了,一直在熱銷,我們還會繼續迭代,繼續探索。
?提問:最后是關于信息安全的,今天在SIoT的戰略里,講了大數據的引入,包括精準營銷,包括之前在論壇上面涂鴉科技也在說的定位問題,我想問一下在精準營銷中,這種客戶的隱私安全是怎么樣得到保證的?聯想有什么策略?
張德魁:其實在保護隱私和提供一些便利性上,某種程度上是有些矛盾的,還是要在某些矛盾中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點,就是說你一點點信息都不使用不搜集,肯定做不到對客戶越來越深的了解和下一步的精準營銷,但是為了精準營銷的目的肆無忌憚地搜集用戶數據,并且把這個數據泄露到外面去這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其實我們現在的做法是說在兩個極端中間找一個平衡,我們在用戶允許并且知情的情況下獲取一些用戶使用設備和消耗互聯網的行為數據,我們會根據這些行為數據做一些群體的用戶畫像分析以及個體用戶行為特征的分析,根據這些分析做下一步的精準營銷,我們肯定不會是把用戶尤其是跟個人直接相關的數據泄露給任何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可能會基于一些群體信息做一些群體營銷,個人的話更多是通過算法通過系統做一些運算,并不會保證人員肆無忌憚看這些信息,這是我們現在的做法,我們還在精準推薦和保護隱私之間做探索。
另外,陳訓遜也提到:隨著物聯網的發展,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視,國家對這方面也很重視,去年發的文件明確寫明了,網絡運營者不能夠私自篡改泄露用戶的隱私數據,并且要對收集到的數據負有主體責任,這是安全法里明確的。另外個人作為網絡數據安全體系的行為機構,也應該配合國家網信部門起草的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條例,也在針對企業做隱私保護方面的分析、上報、核查等等,同時我們也在國際上申請關于數據保護、隱私防護、物聯網安全、互聯網安全等等的標準,并且在國際平臺上進行立項,這是在內部上如何防護。
在外部上我們和聯想實驗室合作,以數據方式從產品上幫助聯想建立國家級的數據庫,通過應急監測能力來發現產品當中的漏洞,提早解決一些安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