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整個蘋果的發展史,Mac產品無疑占據了重要地方,它成就了蘋果的今天。如今,OS X已經更名為macOS,這個時間點非常適合回顧一下蘋果的電腦發展史,一起來看看Mac們是如何進化的。
【Apple I(1976)】1976年,史蒂夫 喬布斯、史蒂夫 沃茲尼亞克和羅 韋恩三人創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同年推出首款產品Apple I,售價500美元,最終生產了200臺。毫無疑問,這部電腦在今年看上去就像是復古打字機,絲毫看不到精湛的工業設計等蘋果元素。不過,它是傳奇的開始。
【Apple II(1977)】相比打字機一樣的Apple I,Apple II無疑更像一臺電腦,事實上它也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早于IBM的產品在1977年推出。雖然定價高達1300美元,但Apple II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推出了眾多后續升級版本,全球銷量破百萬。得益于Apple II的成功,蘋果也迅速實現擴張,成為IT領域的新貴。
【Lisa(1983)】隨著Apple II的成功,蘋果也開始加緊研發,1983年Lisa作為世界首款圖形化電腦問世,售價高達9998美元。雖然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但Lisa的意義還是非常巨大的,基本上奠定了Macintosh的形態和操作系統的發展方向。
【Macintosh(1984)】筆者出生的這一年,蘋果Macintosh上市,這無疑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其操作系統延續Lisa的圖形化設計,雖然仍是個黑白系統,但光標、窗口等元素一應俱全,對之后的桌面操作系統起到了巨大影響。硬件方面,也領先于時代,同時也推出了Macintosh 128K、Classic、LC等多個版本,直到1990年。而此時,喬布斯已經被逐出蘋果。
【PowerBook(1991)】1991年,蘋果發布PowerBook,期間蘋果還向微軟開放了圖形界面授權,Windows和PC產品也在高速發展。世界首款筆記本電腦由東芝發明,所以PowerBook并非創新產品,但它的確是首款便攜式Mac。
【iMac(1998)】在1990至1997年之間,蘋果推出了多款Mac產品,如Macintosh TV、PowerBook新型號、Power Macintosh等等,但均沒有獲得巨大成功。其市場份額一度下滑至5%,Windows PC則開始普及,蘋果失去了個人電腦領域的主導地位。1997年,喬布斯回歸,并大膽啟用新銳設計師喬納森 伊夫,帶來了驚為天人的iMac首款產品。將CRT顯示器、機箱融為一體,配以半透明外殼,現代蘋果電腦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在市場中備受追捧。
【iBook(2000)】千禧年,iBook閃亮登場,采用了iMac般的果凍外殼設計,深受年輕用戶、藝術及設計工作者喜愛,同時它也是首款支持WIFI的電腦。另外,Mac OS X也終于成型,隨iBook一同登場,Aqua界面如其硬件一樣漂亮清新,實現了高度的硬軟件契合感。此時,蘋果市場份額雖遠落后于Windows,但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
【PowerBook G4(2001)】2001年,PowerBook G4上市,采用金屬機身和寬屏設計,硬件性能也更為強大,并且搭載最新版的Mac OS X。可以說,PowerBook G4是MacBook Pro的前身,奠定了蘋果筆記本電腦日后的設計風格。
【iMac G4(2002)】iMac G4無疑又是Mac工業設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至今仍被很多用戶珍藏、甚至是改造成為臺燈,作為一個獨特的家居裝飾品。iMac G4采用了超薄的液晶屏幕,在一票CRT顯示器PC中無疑非常搶眼。
【Power Mac G5(2003)】Power Mac G5采用了充滿未來感的塔式設計,同時超酷的陽極氧化鋁機箱再次彰顯了蘋果的工業設計能力。事實上,它對日后的Mac Pro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蘋果專業級個人電腦的風格:精干、簡練、強大。
【iMac G5(2005)】顯然,你會在iMac G5上看到近代iMac的影子。蘋果在這款電腦上明確了iMac系列的發展方向:大屏幕多媒體一體機,棄用了臺燈設計,改為更簡約的平面式風格,但在當時能夠將所有組件都集成在屏幕后面也是非常驚人的。另外,它還內置了iSight攝像頭,鼠標和鍵盤也經過重新設計。
【Mac mini(2005)】蘋果基本上不做低端電腦,Mac Mini是一個例外,當然,它比同配置的迷你PC還是要貴一些。它就像一個便當盒般大小,同時也采用了鋁合金機身,小巧、精致,并提供體面的性能,成功地吸引了一些中低端用戶。
【MacBook Pro(2006)】2006年,蘋果放棄IBM的Power PC處理器,轉而使用英特爾產品,所以一個沿用至今的系列誕生了:MacBook Pro。英特爾處理器為其帶來了強大的性能,設計上也采用全金屬機身突出質感,另外接口也非常全面。MacBook Pro在2011年進行了一次重新設計,主要增加了Thunderbolt接口,并更改了鍵盤設計。2012年,又配備了Retina超高清屏幕。今年,MacBook Pro極有可能采用全新的OLED觸摸條設計,值得期待。
【MacBook Air(2008)】毫無疑問,2008年問世的MacBook Air是近代最偉大的電腦,其超輕薄設計影響力巨大,幾乎所有的Windows超極本都借鑒了它的概念。它是蘋果第一款一體化設計的筆記本,實現了超輕薄機身和出眾的質感,徹底改變了移動電腦的體驗。可能是設計太過經典,MacBook Air至今也沒有改善模具,也沒有獲得Retina屏幕,用戶迫切希望能夠看到MacBook Air再一次進化。
【iMac(2013)】2009年的iMac基本上是放大版、金屬化的iMac G5,模具沿用多年,并增加27英寸機型。而2013款的iMac,則將機身厚度縮減到最薄處僅為5毫米,這對于一款一體機臺式電腦是非常驚人的。同時,它也擁有Retina屏幕配置,實現超清晰的視覺體驗。
【Mac Pro(2014)】2014年,Mac Pro的到來是令人稍感意外的。它的“垃圾桶”造型極為前衛,并采用了精湛的陽極氧化鋁工藝,看上去像是一個藝術品。性能方面,它配置了專業級處理器及工作站顯卡,并擁有極強的擴展能力,昂貴的價格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MacBook(2015)】2015年,當眾人猜測蘋果是否會更新MacBook Air的設計時,蘋果則出人意料地發布了一款全新MacBook。它采用12英寸屏幕,超薄機身僅有3.5毫米、重0.9公斤,更夸張的是機身僅有一個USB-C接口,這也是被眾多用戶吐槽的部分。今年,它升級了處理器、新增了玫瑰金配色,設計并未大變,但依然是市場中最受關注的超輕薄筆記本。
【全新MacBook Pro(2016?)】今年,關于蘋果會推出新款MacBook Pro的傳聞不斷,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新特性便是OLED觸摸條,它極有可能取代原本的功能鍵,實現更豐富的定制性和操作性。顯然,MacBook Pro模具已經使用多年,需要一些新的變化,OLED觸摸條無疑是一個有趣的亮點。
前些天,日本媒體為了“自夸”一下自己國家在技術上的領先和對待事情的認真態度,就再一次曬出了一些令日本引以為傲的發明。真是不看不知道,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些食品、用品,竟然都是日本發明出來的!今天料醬就和米娜桑一起來圍觀一下,日本的一些改變人們生活的發明!
?
首先,料醬要來說一說咱們中國人做飯中常見的一個調味品——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作用是增加食物的鮮味。
?在1908年,日本東京大學池田菊苗進行了這樣的試驗,他從海帶中分離出L—谷氨酸結晶體,這個結晶體和從蛋白質水解后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樣的物質,而且都是有鮮味的。
?在1909年,日本味の素公司將味精申請為專利,提鮮調味品味精就此問世。
?其次,就是料醬之前提到過的方便面,安藤百福想要制作方便面的靈感早在1945年就已萌生。
?在二戰后,日本食品嚴重不足,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安藤百福路經一處拉面店,看到店外忍受著寒風而排隊的人們長達二、三十米,于是他便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制作一款不需要排隊,人們隨時都可以食用的拉面。
?到了1958年,用心鉆研、反復試驗的安藤百福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就是“雞肉拉面”。此后成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打開了全世界制作、食用方便面的熱潮。
?
雖然筆記本電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提出來的,但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日本東芝公司創造的。
?1985年,日本東芝在歐洲發布了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東芝T1100。
?它搭載Intel 80C86處理器、256K內存、分辨率為640*200的9英寸單色顯示屏、配置3.5英寸軟驅、沒有硬盤、厚25.4mm、重6.8公斤。它的出現拉開了人類歷史上移動計算的序幕,開創了計算機產品的新紀元,也開啟了東芝公司在筆記本業界的20年風雨路程。
?
因為拖鞋在日語中是外來語的寫法,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拖鞋是外來的鞋類。其實在日本所謂的“slipper”則是日本發明的室內鞋。
?明治時期日本因門戶開放,有很多西洋人來到日本,但西洋人沒有進屋脫鞋的習慣,一時間很令日本人頭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的手工匠人得野利三郎在1907年發明了拖鞋,也就是現在拖鞋的原型。
?我們現在常見的人字拖,其實也是從日本發源的,而且世界上第一雙人字拖就是在兵庫縣明石市的橡膠制品廠家“內外橡膠”中誕生的。當時主要是面向夏威夷等地區輸出,一時間大獲好評,成為了非常有人氣的商品,此后人字拖也就遍布全球了。
?除了料醬上述的這些日本發明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常用到的物品也是日本發明出來的,在這里料醬就不一一詳聊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查找一下相關資料,看看還有哪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日本發明出來的吧!
?每日一本料,挖掘日本冷知識!
國《時代》周刊12月2日一期評出2019年100個最佳發明,其中包括聯想集團的ThinkPad X1可折疊電腦。
報道稱,聯想集團的ThinkPad X1可折疊電腦半是筆記本電腦半是平板電腦,它擁有13.3英寸2K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觸摸屏對折顯示器,可以像平板電腦一樣擺放,可以在上下班路上像書一樣折疊,可以像傳統筆記本電腦一樣打開處理公務。觸摸屏占據整個表面,但用戶可以上拉或下拉虛擬鍵盤進行打字。ThinkPad X1可折疊電腦也可以連接實物鍵盤和鼠標使用。這款電腦折疊起來只有9英寸大小,比大多數小型筆記本電腦更為便攜。Thinkpad X1可折疊電腦將于2020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