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幾年時間里,我在做筆記本體驗的時候,一直很在乎一個點:那就是接口全不全。
之所以有這么一個小執念,大概還是多年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某次出差,拍完照片想導到電腦,卻發現電腦沒有 SD 卡槽,我也沒帶讀卡器,好在附近有小米之家,于是在一臺小米游戲本上插卡上傳云盤,再在自己電腦上下載。
許久之前這次照片的奇幻漂流讓我充分認識到,接口不全帶來的不便。
但時移世易,見的機器多了,對技術和設計了解多了之后,又在反思,對接口的執念是否可以放寬點兒。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由于 ThinkPad X1 Nano 這款筆記本,為了極致輕薄,它采用了碳纖材料,也只保留兩個雷電 4 接口??吹竭@款設備的時候,我也產生了一種,其實接口少也可以接受的想法。
進一步地,我也開始考慮,如果我可以接受接口少接口種類單一,是否可以考慮以接口為線索,升級工作設備?
還沒想明白這事兒,然后啪的一聲,蘋果更新了 MacBook Pro,把 MagSafe 和 HDMI 接口還有 SDXC 卡插槽給加回來了。此所謂,編輯思考未半而中道崩殂。
于是乎,這份思考也出了岔路:為什么接口先進和接口全,不能兼而得之呢?
當然,岔路也有交匯口,那就還是雷電 4 接口。
現在售價在 5000 元以上的電腦當中,90% 的都至少有一個雷電接口(雷電 3 或者雷電 4)。不過由于現在 USB Type-C 接口混亂的局面,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電腦其實已經擁有了非常先進的雷電接口,還把它當做一個普通的 USB Type-C 接口。
雖然雷電 4 接口和 USB4 標準接口,都使用 USB Type-C 的形狀,但是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的區別:那個閃電標志。
即便形狀一樣,但雷電 4 和 USB4 等接口的區別還是相當大。甚至有些時候我們在買廉價充電器附帶的充電線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這根充電線只能充電,卻不能進行數據傳輸。
此外,有的接口與線纜在傳輸數據的時候,也有速率和種類的區別。
與其千言萬語去解釋幾乎沒法解釋清楚的 USB 接口名稱與規范的歷史與現狀,不如直接給一張表,來展示什么叫做「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為什么在此強調雷電 4 是對的呢?
因為它是最省心的,一個接口一根線可以幾乎所有連接需求。
比如得益于雷電 4 的最高 100W 的雙向供電能力,我們完全可以用一根線搞定筆記本與顯示器的連接,以及筆記本的供電。也就是如果顯示器有雷電 4 接口且內置電源的情況下,顯示器接插座,然后用支持雷電 4 的數據線連接筆記本,此時顯示器給筆記本供電,筆記本給顯示器傳輸影像信號,全都通過 2 個接口一根線完成。
得益于高達 40Gb/S 的帶寬,以及多合一的能力,雷電 4 除了方便之外,也有非常優秀的拓展能力,比如外接顯卡塢,讓輕薄本變成游戲本;或者外接支持雷電 4 接口的硬盤,讓視頻工作者享受更好的存儲和傳輸體驗。
菊花鏈和支持雙 4K 顯示,也方便了諸如證券從業者,游戲玩家,視頻剪輯師還有攝影師等對超清多屏有需求的群體。
這里可以總結一下雷電 4 的諸多特性:
當然,在消費電子領域,又強又省心基本上等于貴,所以如果以雷電 4 為線索,去升級設備的話,就會發現,無論是線纜,拓展塢,或者硬盤,都并不便宜。不過愿意花錢升級的人,其中有很多是能夠從設備升級,效率升級當中獲益的從業者。
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產品選購上,盡可能選購帶雷電 4 接口的產品肯定是有益無害,同時不少產品也會主動去接入新接口標準,比如要想通過英特爾 Evo 認證,那么就必需帶有至少一個雷電 4 接口,蘋果的新款 Mac 產品,也都支持雷電 4 接口(蘋果將其命名為雷靂 4)。
所以,在電腦端,選購帶雷電 4 接口的產品并不難,我甚至可以在此建議大家優先選擇。
從產品形態變遷的角度來看,消費電子產品的進化方向,肯定是朝著一體化無孔化的目標走的。當然,并非所有廠商和消費者都會接受這個方向,比如日系的 VAIO 就很喜歡保留多種接口,這當然有非?,F實的因素,那就是舊技術在日本社會淘汰得非常慢,以至于現在還有不少人在使用 VGA 接口的顯示器。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也有一個「又不是不能用」的現實問題:是一個設備壞了卡了才換,還是一個設備不先進了才換?
如果以網友的論調,那當然是設備不先進就需要換了;但是現實卻是設備壞了,或者實在不好用了才需要換。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由于網課和居家辦公這樣的強需求,才促使很多人換掉已經使用了五年以上的筆記本電腦。
到這里其實我們也可以下一個不太像結論的結論,或者說更像是一個建議:先進的接口不是大眾消費者換機的強驅動力,但是消費者換機的時候,需要留意一下,能選雷電 4 接口設備,就別選普通的 USB Type-C 口,畢竟買新不買舊,買強不買弱。另外,如果是對傳輸速率要求很高,靠生產效率賺錢的人,那未必需要等到設備到了卡頓階段才更換。
卡車之家 原創】公路之王斯堪尼亞,你喜歡嗎?全新斯堪尼亞登陸中國后,我們越來越容易在公路上見到這款車。外觀嘛,因人而異,我個人覺的新款更好看,當然肯定有不少卡友會反駁我,那么今天咱們不說外觀,一起來看看實用的儲物空間。
通過首圖的這張工作臺照片,你能夠在可視范圍內找到多少處儲物空間?而且這些儲物空間分別是用來裝什么的,你知道嗎?
一、卡片槽
無論大車小車,在主駕駛左右兩側都會設置卡槽,就是方便放置高速公路卡、油卡等物品。
新斯堪尼亞的卡槽里面低外面高,卡片放進去不會因為車輛晃動而輕易掉出來,并且還做了防滑設計,非常貼心。方向柱左右兩側都有設計卡槽,不同種類的卡片可以分開儲放。
除了卡槽,在右側卡槽的右邊還有一個豎置的儲物格,里面也不深,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是用來放什么的,有卡友們知道的嗎?
二、存儲格
第一處就是車門儲物格。新斯堪尼亞的車門看起來非常厚實,不過這會犧牲掉一部分的儲物空間,所以車門上的儲物空間并不是特別充裕,每側車門放個瓶子,再放雙手套應該就塞滿了。
第二處是中控臺儲物格。左側是個帶有12伏電源的儲物格,可以儲放手機或者剃須刀,還能給這些小設備充電。旁邊是兩個帶有限位器的杯座,主副駕駛的水杯可以很穩的放置。最小的凹槽,外國人應該是用來放咖啡的吧,咱們中國人要是不喝咖啡,放小袋裝的茶葉也不錯。
第三處在主副駕駛的車門的上側,有一個加固并且帶有兩個掛鉤的儲物格。這個儲物格在國產卡車上也很常見,這個地方一般都是放一些不太常用的小零碎。
第四處就是臥鋪儲物格。上層可以儲放一些常備的藥品等,下層可以放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停車休息、睡前可以看看書,有助于睡眠。并且在臥鋪前后都設計有儲物格。
第五處就是臥鋪旁邊的網兜。放手機、錢包、鑰匙非常合適,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
三、置物平臺
首先就是副駕駛座椅左前方,一個很大的置物平臺,右上角還有一個杯座,左側在中控臺下方還有擋板,以防小東西滾進中控臺底下拿不出來,很細心的設計。這個平臺非常大,就算寒暑假你兒子非要跟車玩,在這里寫作業都沒問題。
在手套箱位置,新款斯堪尼亞的設計更加人性化,直接設計成一個可以推拉折疊的小桌板,做工比波音747上的小桌板做工還精細,而且非常堅固。歐洲司機一般會在停車休息的時候,喝喝咖啡玩玩電腦,咱們沒那么講究,但是在這里吃飯還是非常方便的。
四、儲物箱
中間置物平臺下面是兩個抽屜,車輛手續、保險單、貨單等文件可以放在這里。
然后就是臥鋪下方中央的兩個大抽屜儲物箱,可以在里面分別放置一個車載冰箱和小微波爐,這樣在路上就可以吃到新鮮可口的飯菜,就算是家里打包的飯菜,在微波爐里加熱也比服務區的好吃太多。
駕駛室前上方是三個大的儲物箱,可以用來存儲衣物、被褥等。
因為左側儲物箱外面是斯堪尼亞的頂部示廓燈,所以燈盒占據了一定的儲物箱空間,所以這里適合放一些小件的衣物。
中間則是分層的,如果需要也可以把中間的隔板取掉,這樣放一床被子應該沒問題。
右側跟左側一樣,燈盒占了一定的空間,空間也算不錯,放置衣物或者其他物品沒什么問題。
頂部儲物箱有一個小鎖,放好東西行車的時候可以將這個鎖子鎖止,這樣也比較安全。
最后,就是可以從車外開門的大行李箱,這個就完全是放置隨車工具的,什么阻車器、三腳牌、反光衣、千斤頂,空間特別大。
這個工具箱從駕駛室內也可以開啟,比較方便司機從車內拿物品。
工具箱的開關在主駕駛座椅的左側,是一個鐵質的拉環,往外一拉行李箱門就能打開。
其實新斯堪尼亞的儲物空間,我們乍一看感覺國產車上都能夠實現,的確,這樣的儲物空間在大部分國產平地板卡車上也非常普遍,但是新斯堪尼亞在做工的精細程度上,以及一些細節設計的拿捏上,的確要比國內卡車做得好。
本文編輯:李鵬飛
?關注卡車之家,網聚卡車人的力量
設備連接、數據交互頻繁……在提倡無紙化辦公的現下,像我這樣電腦是主要工作設備的上班族,都要面臨著這些問題。為了能更便捷地辦公,我還專門準備了一臺筆記本,可追求輕薄的筆記本攜帶上倒是減負了,功能口不多、內存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辦公效率。
當然,對于有經驗的朋友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給筆記本選個好點的HUB拓展塢就行;但只有集線器的HUB拓展塢固然能幫助筆記本增加USB口,卻無法解決內存不足;難道,得給筆記本隨時配個大容量移動硬盤或者對筆記本硬盤升級?
最近,我拿到ORICO一款型號為 CDH-9H的typec硬盤盒拓展塢,它就很好的解決了“集+存”的問題。其不僅具備了常見HUB拓展塢的功能口拓展,還把M.2 SSD硬盤盒功能融入其中,使之獲得更豐富的“集線+存儲”拓展,簡直是筆記本這類接口少、存儲有限的電腦設備的最佳伴侶。
先來看看這個typec硬盤盒拓展塢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CDH-9H除了硬盤盒拓展塢主體外,還配備了C to C數據線、螺絲刀、SSD固定螺絲、SSD固定膠塞和導熱硅膠,相應的說明書、三包憑證等紙質卡片就不用多說了。
雖說是九合一,但它的體積與常見的2.5英寸移動硬盤相差無幾,整體為鋁合金材質的外殼既堅固耐用,也能夠提升散熱效率,令長時間工作能夠保持穩定的效率。來看看它提供的功能口都有哪些,數量最多的一面提供了6個拓展口,分別為“DMI接口、Type-C PD充電接口、SD/TF讀卡器和2個USB-A 3.1接口”。
正面(ORICO logo面)的右側則看到了用于傳輸的Type-C接口和3.5mm AUX音頻口。對于很多超薄筆記本來說,這個拓展塢在內存、網口、3.5mm AUX音頻口上的拓展是真的實用;就拿這段時間電信線路改造,全公司上下的無線網絡幾乎處于癱瘓來說,不帶網口的筆記本電腦相當于單機,極大地影響辦公效率;且在如今的大環境下線上會議頻繁,既不想影響同事還要聽得清,接個耳機真不能避免,除非壕一些上藍牙無線耳機。
正面(ORICO logo面)的左側則是USB-A 3.1+支持千兆傳輸RJ45網口。除了豐富的功能拓展口外,其頂面魚鰭紋設計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不僅能夠進一步增加散熱面積提升散熱效率,還增加了整體顏值與質感,而非平板一片的乏味。
筆記本內存不足直接升級更大容量的硬盤,這個解決方式的確有效,可超薄型筆記本的硬盤口是有限的,如果想著保留原硬盤數據增加被動盤,兩相抉擇下就會顯得很尷尬。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就充分地考慮到這樣的尷尬環境,其腹部巧妙地將M.2 SSD硬盤卡槽隱藏在內,只需要用附帶的螺絲刀把倉蓋螺絲擰下后將M.2 SSD裝入即可,且為免驅安裝使用。
此外,它兼容2280、2260、2242、2230的NVMe SSD(B&M或M key)規格,最大支持2TB容量;除了2280規格需要用上硬盤固定螺絲(附帶),其他規格則使用硬盤固定膠塞,安裝好硬盤后把散熱硅膠貼加上,實現SSD的芯片與倉蓋“親密接觸”,把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傳導至鋁合金外殼實現物理高效散熱,從而解決讀寫時產生的巨大熱量導致傳輸變慢的問題。
對于手殘黨來說,無需安裝驅動直接使用,且兼容常見的Windows、Mac OS、Linux等操作系統,即插即用的便利性很明顯。就拿我日常工作常見的環境表現來說,一個用于存儲備份重要數據的固態移動硬盤、一個小容量U盤和一個密鑰,在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上都能得到滿足。它的SD/TF讀卡器更是方便了我平時單反拍攝后的數據導入/導出,不用再經過讀卡器,一塢整合了所有的功能口需求。
附帶的C to C線與拓展口的速率相呼應,都支持10Gbps,在存儲媒介傳輸速率可達10Gbps的環境下,可實現10Gbps高速傳輸。我的常備移動硬盤是ORICO炫彩RGB固態移動硬盤,接口為USB 3.1 Gen2 Type-C,與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一樣支持10Gbps,筆記本則為雷電接口。三者結合后我用常見的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進行了測試,從結果不難看出,在所有硬件配置滿足要求的前提下,ORICO炫彩RGB固態移動硬盤的讀取速度直接跑滿,達到1060.48MB/s,寫入速度雖然沒跑滿,但與跑滿成績相差不大,為980.2MB/s。而在整個測試表現也能夠看出,其不管是讀取還是寫入,全程表現得極為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數據軌跡。
對于我個人而言,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高速率傳輸只是一個縮影,日常環境中它的多功能拓展口令我辦公室面對多個設備能夠獲得滿足才是頻繁出現的場景。我能夠把工作與個人數據分開,如“工作數據存儲與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M.2 SSD中,個人數據存儲與筆記本,結合實際情況可對換”。
我還能夠將之作為手機快速備份,手機通過OTG與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連接,把手機上的資料轉移到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M.2 SSD,讓手機得以釋放內存。同時,它的Type-C PD充電口最高支持100W,與我手上這臺筆記本的充電功率一致,日常使用足矣滿足;但要注意的是“需要搭配支持100W PD充電頭和充電線”才能得到滿功率效果。
此外,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HDMI拓展口可以實現4K @60Hz信號輸出(向下兼容),意味著我除了得到筆記本HDMI的信號輸出,還能用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HDMI再增加一個屏,獲得更多的分屏效果。
雖說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主要是給筆記本用的,可如果將C to C線換為C to A線,與電腦主機進行連接使用。從實際使用的情況來看,其接入主板帶C口的主機能夠輕松實現內存拓展和HUB功能,但RJ45網口無法使用;而主板不帶C口的主機,則會根據主板USB口配置降速至USB 2.0/3.0,內存拓展正常使用,RJ45網口同樣無法使用。
相對于輕巧便攜方向設計的拓展塢而言,這款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個頭略大,并不適合在差旅途中使用。但在日常生活與辦公環境中,如果是長時間的固定環境下,它有著遠超輕巧便攜拓展塢的效率,其不管是豐富的拓展口還是為筆記本拓展內存,都表現出了穩定、高效的一面,能有效地解決筆記本“拓展口少、內存不夠”的問題;而相比較于塑料材質的拓展塢,其金屬材質+物理被動式散熱能夠帶來更佳的散熱表現,但也比帶有散熱風扇的主動式散熱要差一些。
總的來說,ORICO 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9合1接口非常豐富,并創新地在其中增加了M.2 SSD硬盤卡槽,很好地解決了我日常生活環境中的筆記本電腦功能口和內存不足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ORICO CDH-9H typec硬盤盒拓展塢的上手體驗分享,對于這款功能豐富的拓展塢,你有什么想問或想進一步了解的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