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HIFIMAN(海菲曼)的Svanar(天鵝)是其旗下一款廣受好評的HIFI級有線耳機。而如今,“天鵝”又出新作了,不過這次是叫Svanar Wireless,以藍牙發燒耳機的形態出現。不少發燒友可能要問:藍牙由于其帶寬能力限制,不是不能“真發燒”嗎?HIFIMAN有什么自信稱它為藍牙發燒耳機呢?
產品參數
充電盒重量:83.7g,可充電3次
單耳塞重量:8g
頻響范圍:10Hz~35KHz
藍牙版本:5.2
ANC最大降噪:32分貝
ENC封閉降噪:有
內置耳放:有。定制喜馬拉雅R2R架構雙DAC+耳放模組
驅動單元:拓撲振膜單元
HIFI模式續航:約4小時
通透模式續航:約7小時
環境防護性:IPX5生活防水
傳輸距離:最大15米
參考價格:3299元
藍牙不發燒,真的只是帶寬問題嗎?
對于藍牙音頻產品,普通的發燒友的態度大多是“流媒體音頻聽起來方便且夠用”,而對于其在發燒級別上的表現,大多認為是由于目前的藍牙協議的帶寬能力和主流的藍牙音頻codec具有窄帶寬、采用壓縮算法的緣故,即使是碼率能力最高的LDAC(990kbps)和HWA聯盟的LDHC系列(1~1.2Mbps),也距離HIFI、無損級別的高品質音樂有極大差距。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拋卻相對落后的SBC等codec,以LDAC為例,雖然其由于碼率帶寬能力被限制在了990kbps的水平上,但實際上它在算法優化上,通過對人耳感知邊緣和范圍外的波形信號進行大壓縮比壓縮騰出空間,而給人耳主要感知頻響范圍內的信號進行盡可能多的“保真”,以及后期的算法預測補償,能夠實現24bit/96KHz水平的聲音效果。
也就是說,不看信號的碼率,單從位深和采樣頻率來說,它在理論上說具有發燒級的聲音體驗的能力和潛力的。
那為什么大多數的藍牙耳機在面對真正的HIFI級、無損級、Hi-Res級別的音源的時候,表現并不好?
對此,HIFIMAN的創始人邊仿博士經過研究,提出“問題不是在藍牙上”,他認為“問題在于目前使用的大多數藍牙接收器芯片中內置 DAC 的質量。這些 DAC 的音頻性能很差,更不用說通常與傳統發燒級 DAC 相關的過高功耗了。”
因此,只要將過硬且能耗低的DAC和耳放模塊集成在耳機中,那么即使在現有的藍牙音頻codec下,TWS耳機一樣也能擁有發燒級的體驗。
其實,這個道理已經在如今的耳放市場得到了驗證。大量的發燒級藍牙DAC耳放的出現,實際上就是這個理論的逆用。
無線天鵝的殺手锏:R2R架構+拓撲振膜單元
而今天我們拿到的HIFIMAN Svanar Wireless就是將邊博士上述理念落實的重磅產品。這副無線耳機的一切都是在HIFIMAN最熟悉、拿手的技術架構和方案基礎上打造。
大家知道,除了HIFI發燒耳機,HIFIMAN也生產DAC和耳放。而且這些DAC產品大多一開始上來就是采用的以前業界很少使用,只在近一兩年才開始流行的R2R DAC架構,而不是此前流行的串列正弦式或者高端DAC中常見的Delta Sigma架構。
而在HIFIMAN Svanar Wireless上,這次就首次在無線藍牙耳機上也采用了R2R架構的DAC+高端耳放芯片的解決方案。
那么,和傳統藍牙耳機或者普通DAC的兩個流行架構比,為什么Svanar Wireless要采用R2R架構呢?
R2R DAC代表R2R數模轉換器。它使用兩個精密電阻(一個阻值為R,另一個為2R),行成一個線性梯形電路,將數字二進制數轉換為模擬輸出信號。
R2R DAC是一種簡單、有效、準確和廉價的方法,可以從數字值中創建模擬電壓。
R2R DAC在這種梯形狀配置中,還能通過這種簡單的電路結構復制堆疊,從而創建出非常精確的電阻網絡,實現極其精準的轉換精度。
簡單來說,R2R DAC與以前流行的入門級串列架構DAC、高端Delta Sigma 架構DAC相比,有這樣的主要優點:
因此,R2R架構在小型化的同時,還具有精度高、信號噪聲低的特點。而HIFIMAN Svanar Wireless采用了兩顆定制喜馬拉雅R2R架構DAC芯片(實際上,HIFIMAN的EF400 和 EF600 DAC/AMP也是用的喜馬拉雅R2R架構DAC芯片),左右聽筒各一顆,配合高品質低通濾波和耳放模塊,實現了對于藍牙耳機驚人的音質性能指標,而以這樣的失真看,說它能達到發燒級的表現,是完全有資格的:
除了采用了先進的架構,HIFIMAN在Svanar等熱賣耳機中大放異彩的拓撲振膜單元也貢獻不少。它通過在振膜表面使用特殊材料和工藝進行涂覆處理,從而讓振膜形成一定的拓撲形狀,而這種涂層拓撲形狀涂層的變化,就可以讓聲音的調校效果產生變化。通過這樣的工藝,讓HIFIMAN Svanar Wireless雖然采用的動圈單元,但卻獲得了更精細的調整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聲音的細節表現能力。
OK,HIFIMAN Svanar Wireless說“發燒級”的技術底氣何在給大家介紹完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它的實際表現吧!
外形與結構:天鵝歸來,更臻華麗
打開包裝,HIFIMAN Svanar Wireless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其充電盒的設計。多面體皮質外形,鑲嵌金屬框架設計的外觀,具有濃厚的輕奢風,也讓人想起了不少魔幻電影中的“魔盒”,充滿了神秘感,帶著出街無疑將會相當吸睛。
而耳機本身的外觀設計,顯然是之前大賣的有線Svanar的一次“進化”。在外形基礎有濃厚的有線版痕跡的情況下,也做了更多的改進。最大的改進就是外殼的顏色變為了更加冷艷的銀色,而內側則變為了方格紋路的碳纖維材質,取代了有線版的黃銅材質,不僅更輕,也不會屏蔽無線信號,而在外形風格上也更具個性化的“冷淡”風。
整個耳機的佩戴區依然是采用的HIFIMAN非常貼心的仿耳蝸貼合人體工學設計,佩戴起來非常貼合、舒適,長時間聽音基本沒有常見的耳廓疼痛等問題,也沒有部分耳機的過敏問題。
同時,耳機正面的操作區面積非常大,手勢操作的響應非常靈敏,不會出現部分藍牙耳機按個不停卻沒有反應的問題。此外,外部的 ANC/呼叫麥克風與耳朵也通過探桿式設計,保持了一定距離,以提高選擇性,實現更好的ANC和通話質量。以筆者的實際體驗來看,其ANC降噪體驗基本和市面上的幾款知名一線品牌產品是在同一水平上,且沒有某些品牌“高降噪,高底噪”的問題,ANC模式在無播放情況下,底噪幾乎難以察覺,屬于十分優秀的等級。
外形輕奢時尚,佩戴舒適輕松,降噪恰到好處,這就是HIFIMAN Svanar Wireless在外形、佩戴體驗和降噪方面給我們的感受。
對了,包裝內還提供了數個不同尺寸的硅膠帽,十分貼心。
連接:表現穩定
由于蘋果iOS系統對于無線音頻codec基本鎖死在SBC和AAC上,所以這次我們主要采用的是安卓手機作為測試連接端,并適當考察了其與電腦、電視的連接情況下的音質體驗。
作為發燒級無線耳機,HIFIMAN Svanar Wireless默認只要連接的終端設備支持,就一定以高碼率高音質的LDAC無線音頻codec方式連接。
從實際使用看,即使采用最壓榨手機藍牙芯片帶寬和工作負荷的LDAC模式,HIFIMAN Svanar Wireless的連接也非常穩定,沒有出現斷連和突然的卡頓現象。在實際使用距離上,室內無墻體遮蔽情況下,最遠我們走到了距離約13米處,耳機仍在LDAC模式下正常播放。而在有兩重間隔1米5左右墻體(一堵為普通磚混結構,一堵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阻隔的情況下,在8~9米外仍能正常聽音。再遠就會出現偶發性卡頓,不具備實用價值了。總的來說耳機連接性非常出色,這也和其使用CSR旗艦藍牙芯片有關。
音質:精準而有特色,澎湃富有能量
現在來到大家最關心的音質環節了。
首先我們對耳機進行的是量化測試。采用了著名的headphonetest提供的全套帶有頻率數值的測試系統。HIFIMAN Svanar Wireless在這樣的量化環境下,基本達到了所標稱的頻響范圍和聲音定位解析表現,基礎聲學性能過關且優秀。
接下來是使用無損音源對音質進行測試。我們采用了目前安卓平臺最為流行的線上無損音樂播放平臺VIPER HIFI APP進行測試。所有的音源均下載到本地進行測試。我們測試了常用的蔡琴《渡口》、孫露《寂寞情人》、L’Arte Dell’Arco的《維瓦爾第:四季》、張學友、周杰倫諸多經典歌曲、亞蘭知子80年代蒸汽波專輯、當代國風流行歌曲如《牽絲戲》等,流行KPOP如SEVENTEEN的Sara Sara、EXID的《上下》等以及知名的歐美R&B專輯歌曲,盡可能覆蓋各種音樂風格,檢驗這款耳機的“調性”。
音源盡量選擇DSD高碼率位深的優質音源,或次之FLAC等準無損格式
低音方面,HIFIMAN Svanar Wireless給我的感覺是快速、輕巧但沉穩、清晰。它的低音表現延伸較低,雖然它的那種打擊感不是最強的,但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動圈單元的特有觸感和 DD 的良好質感。各個曲目中的重低音緊湊、快速,不會讓你的眼睛睜不開。
這種調音方式非常適合現代流行音樂、爵士樂和搖滾樂等音樂,在這些音樂中,低音通常是配角。
中音表現上,HIFIMAN Svanar Wireless聽起來超級爽快活潑,臨場感非常強。而在其他 TWS 耳機中,這種聲音往往會被過多的低音所掩蓋,或者過于平淡。Svanar Wireless 的主要特質就是這種活潑、自然但中性的聲音處理方式。再加上優美的細節解析表現(后面會提到),可以得到非常出色的中音體驗,甚至可以滿足要求更高的發燒友。
高音表現上,它可以說火花四濺,聲場能量很大!但它的調音很吸引人,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音的表現。這也讓它非常適合搖滾音樂。不過高音也有點 "重底",“沖頂”表現有受到一定限制的感覺,應該是為了避免 TWS 在長時間使用時,尖利聲場過于喧賓奪主。
定位解析和聲場方面,HIFIMAN Svanar Wireless具有非常出色的解析力和音場。例如在嘈雜的快節奏、帶電音元素的K POP歌曲中,能非常明確的分離出人聲、主配器和特效音,分離度和辨識度很高。而在黑人R&B中,你能聽到悠揚配器間隙,錄音棚中的微秒氣流感,以及那種古早的唱片錄音質感。
同樣,它有一個漂亮、通透、寬廣的聲場。調音更加突出了空氣感。聲音很好地向外擴散,不會局限于頭部周圍 5 厘米的范圍。這樣的聲場表現,顯然Svanar Wireless 是為舒適和長時間使用而調音的。
總的來說,音質方面,“自然”“開放”,就是這款耳機的DNA密碼。
總結:開先河的TWS發燒大作
作為全球第一款采用R2R DAC架構的TWS耳機,HIFIMAN Svanar Wireless很好的回答了“TWS耳機是否能有發燒級體驗”的問題,具有比大多數同類產品更輕、更開放、更輕松也更真實精準的調音特點,同時長時間佩戴體驗舒適,工業設計也具有創新性的輕奢簡潔美感,兼具不凡的時尚美感,無論你是追新潮人還是音樂發燒友,它的表現都會讓你滿意。
到標題就點進來的小伙伴們,小雷知道你們想看什么,所以接下來不會有太多的廢話,直接進入主題。
不過開頭先提醒一下大家,618的促銷專題,這是第三個,之前小雷已經陸續發布了手機和PC的推薦指南,都獲得了大家的強烈反響,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往回翻翻。
好了,接下來回歸正題,在大家的強烈呼聲下,無線耳機的618推薦如約而至,還是和以前一樣,無廣告,純良心推薦,只求一個免費的贊就可以啦。
在挑選耳機之前,我想先請大家確認自己的需求:你到底想要一款怎樣的耳機?
一幅音質好的?一幅降噪效果強的?還是一副佩戴舒適的?或者你想來一副耳機新物種——AI耳機?
當然,不管你有什么要求,大概率都是沖著無線而來的,畢竟除了純粹的HiFi愛好者,現在已經沒多少人還關注有線耳機。現如今的無線耳機市場,不能說是卷死人,只能說是打得頭破血流,以至于海外給中國的音頻產品取了個專屬名詞——Chi-Fi。
圖源:eCoustics
最初,Chi-Fi是形容不知名中國廠商生產的不知名音頻設備,這種設備雖然便宜,但是性能、表現、壽命都主打一個未知,就連售后也是未知,所以多少帶點貶義。不過,隨著國產音頻廠商卷成麻花,Chi-Fi的定義逐漸變了,如今已經是物美價廉的代表,讓海外的HiFi愛好者直接感慨:憑啥我們自己的廠商產品賣這么貴?
咳咳,有點跑題了,介紹Chi-Fi其實只是想說明,國產音頻設備對比海外品牌其實并不差,不要看價格便宜就先入為主地覺得是坑。現如今就算是兩三百的無線耳機,表現都可圈可點,有些甚至能給到主動降噪功能,這個功能放兩年前,售價低于五百的耳機基本上都沒有。
圖源:雷科技
聊回耳機選擇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多數人想要的其實只是一款音質過得去,有主動降噪的耳機,這種需求我一般將其歸類為日常派,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和日常夠用。
而日常黨的進階,則分為兩種,一是音質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iFi愛好者,為了音質可以犧牲佩戴、續航和降噪等功能。另一種則是降噪派,大多為商務人士,需要經常應付出差等出行需求,還有就是對噪音十分敏感的人群,他們對降噪的需求大于一切,為此可以犧牲音質。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眾的需求(相對而言),小雷就不單獨拿出來聊了,后續大家可以直接看推薦單來按圖索驥。
日常派的推薦說實話是難度最高的,因為各個品牌在這個需求區間里都打得頭破血流,手機廠商、老牌音頻廠商、新興品牌,各有各的優勢。所以,小雷只能從個人體驗結合產品描述、價格來給大家推薦一些型號。
1、倍思M2:低至179元的低延遲TWS,還要啥「自行車」?
圖源:倍思
雖然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倍思是賣充電寶、充電器的,實際上倍思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入局音頻市場,并且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而倍思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極致的性價比。目前來看,倍思M2可能是正經品牌中,價格最低的主動降噪耳機。
倍思M2的官方降噪數據是-42dB,雖然和動輒-50dB以上的產品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考慮到這款耳機只要179元(618價格),而同價位基本是被動降噪(也就是把你的耳朵塞嚴實些),那么倍思M2的性價比就凸顯出來了。
179元買個有主動降噪、復合振膜單元、藍牙5.3低延遲并支持降噪模式調整的無線耳機,只能說還要啥自行車?
2.vivo TWS 4:抗風噪+3D音頻,289元太超值!
圖源:vivo
如果說有哪個手機廠商對HiFi的鉆研是最深的,那么vivo肯定可以名列前茅,自打入局TWS耳機市場后,vivo的幾款產品確實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用編輯部的幾個HiFi愛好者的話來說就是:挺HiFi的,夠味。
這個評價一方面是對耳機解析度的評價,另一方面也是對vivo的調音技術的肯定,在調音風格上,vivo的耳機普遍雜食,可以很好適應各種類型的音樂風格。而且,在手機廠商的技術加持下,vivo的降噪水平基本就是安卓陣營里的第一梯隊。
最新推出的vivo TWS4,不僅繼承了一貫的調音風格,而且還將降噪性能提高到-55dB,并且針對日常的嘈雜場景,如地鐵、飛機等場景做了針對性降噪優化,并加強了抗風噪的效果,即使在大風環境下也可以無礙使用。
而在音質方面,雖然不能說是秒天秒地,但是同價位而言,中正的調音搭配出色的解析度和聲場,體驗確實不錯,而且還支持3D全景音頻以及LDAC、aptX Adaptive等無損傳輸格式。
可以說,雖然各項都算不上頂尖,但是vivo TWS 4在這個價位的競爭力非常強,音質和降噪的體驗都超出預期,如果你對音質和降噪都有一定要求,這會是不錯的選擇。
“TWS耳機無HiFi。”
說實話,這句話小雷聽到有些耳朵起疹了,雖然有一些道理,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把話說太滿還是得小心被打臉。根據小雷的實際體驗,TWS耳機中其實有不少音質表現出色的產品,如果考慮到“無線連接”這樣的加分項,分數并不比同價位的一些有線HiFi耳機差。
不過,小雷也得事先說明,HiFi在TWS耳機中依然算不上主流需求,所以價格不算低,對音質要求不高的朋友看看就好。
1.漫步者NeoBuds Pro2:989元就能拿下的發燒級TWS耳機
圖源:Headphone
這可能是小雷使用最久的安卓系耳機之一,NeoBuds是漫步者TWS耳機線中的高端專業品類,而NeoBuds Pro2則是去年發布的最新旗艦產品,基本上代表了漫步者在TWS耳機方面的最高成就,作為一個旗艦TWS耳機,該有的體驗都有了。
老樣子,先來看看功能,NeoBuds Pro2支持主動降噪,官方給到的參數是-50dB,勉強是擠進了第一梯隊,不過NeoBuds Pro2的降噪頻率范圍更寬,實際效果其實還要更好一些。
除了降噪外,NeoBuds Pro2還支持空間音頻和頭部追蹤功能,支持LHDC及LDAC等多種無損無線傳輸協議,支持APP自定義三頻和切換音樂風格,利用最新的AI技術,還可以根據你的喜好智能優化三頻,讓耳機的聲音更討好你的耳朵。
音質方面,NeoBuds Pro2采用的是復合振膜動圈單元+動鐵單元的圈鐵結構,并且還用上了數字分頻這樣原本只在音箱系統中應用的技術,讓高中低頻的分配更合理有序,在音樂細節和解析度上明顯優于普通的TWS耳機。
1.BOSE QuietComfort Ultra:1699元的TWS降噪王者
圖源:雷科技
經編輯部一致討論后, 我們確定最佳降噪耳機只有一個選擇——BOSE QuietComfort Ultra。壓倒性領先的降噪性能是它最大的優勢,用小伙伴的話說就是:“戴上去就像聾了一樣”,在強降噪模式下,幾乎會消除背景中的一切噪音,只剩下些許的低語,此時只要打開音樂,那么整個世界就只剩下你自己了。
BOSE QuietComfort Ultra幾乎在任意場景中都能提供穩定的降噪體驗,抗風噪效果甚至優于AirPods Pro2,即使單論降噪深度,AirPods Pro2也比不上它(編輯部小伙伴實測)。
雖然大家都覺得BOSE QuietComfort Ultra僅降噪效果就值回票價,但是在音質方面,BOSE QuietComfort Ultra的表現也不差,只是中低頻較為突出,高頻稍顯不足,整體來說更適合流行樂。
如果說BOSE QuietComfort Ultra對你而言太貴了,那么也有一些備選項,蘋果用戶專屬的AirPods Pro2(1399元),漫步者NeoBuds Pro2和vivo TWS 4在降噪方面的表現都是不錯的。
AI+耳機,會是怎樣的結果?現在,訊飛給出了一個答案,利用AI技術的加持,你會發現一副小小的耳機,居然也可以提供這么多的功能,甚至能夠成為你的“私人助理”。
圖源:京東
iFLYBUDS Pro 2是AI技術爆發式增長后出現的新物種,算是一種“生產力工具”,你可以通俗的將其稱為AI耳機。iFLYBUDS Pro 2的優勢不在于降噪,也不在于音質,而是其利用手機APP和內置硬件的支持,可以為你提供一系列的AI功能。
簡單舉個例子,你的老板叫你去參加一個專業的英文會議,只需要戴上iFLYBUDS Pro 2,它就能夠為你提供實時的同傳翻譯并進行會議紀要,省去你等待翻譯和整理會議記錄的時間。
而且,iFLYBUDS Pro 2除英語之外還支持另外32種語言的實時翻譯,消除你出國旅游、商務出行時的交流障礙。此外還有諸如錄音轉文字、降噪、實時雙語字幕等功能,對于商務人士而言,iFLYBUDS Pro 2除了可以提供情緒價值,還能提供實用價值。
還有很多耳機在618促銷期間都給出了誠意十足的優惠,還有分期免息等活動,讓大家可以更輕松地拿下心頭好。
小雷以上推薦的耳機只是各個價位、需求中評價及個人體驗較好的型號,并不代表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畢竟小雷就兩只耳朵,體驗過的產品雖然不少,但是與耳機市場的產品量來對比,依然是冰山一角。
不過,小雷覺得如果哪款耳機的性價比真的很高,那么肯定不會默默無聞,大家如果在這篇文章找不到心水的推薦,也可以去耳機吧等網絡論壇碰碰運氣,說不定就能遇到同好呢?
最后,如果你有其他的推薦或者建議,不妨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來襲,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六大電商平臺集體“聽勸”,取消預售、瘋狂殺價!
手機數碼、AI PC、智能家電、電視、小家電、空冰洗等熱門AI硬科技品類摩拳擦掌,戰況激烈。
雷科技618報道團將全程關注電商平臺最新戰況,AI硬科技品牌最新動態,電商行業全新趨勢,敬請關注,一起期待。
格參數
佩戴方式:頭戴式
單元尺寸:53mm
響應頻率:15Hz~25000Hz
阻抗:60歐姆
插頭標準:3.5mm
功率:150mW
靈敏度:98±3dB
線材長度:1m + 2m(延長線)
麥克風:有
參考價格:359元
提起金士頓HyperX系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內存、SSD以及U盤等產品。其實金士頓也推出了多款高端HyperX游戲耳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為了填補在中低端市場的空白,金士頓在近期推出了HyperX Cloud Core耳機,價格僅為359元,這款全新游戲耳機有何過人之處呢?
做工未縮水 佩戴很舒適
HyperX Cloud Core其實就是HyperX Cloud的簡化版,雖然少了可更換耳罩、控制盒等配件,但是在做工上,HyperX Cloud Core依然保持了與后者相同的水準,未有縮水。
HyperX Cloud Core整體為黑色,配以耳罩外殼的紅色“HyperX”LOGO以及紅色縫合線,組成了經典的紅色配色。耳機的頭梁和耳罩內側都使用了皮革材質,內部填充海綿,摸上去非常柔軟,佩戴起來很舒適,不會有夾頭和厚重的感覺。特別是尺寸較大的耳罩,可以將耳朵完全包裹住,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不適,而且隔音效果也不錯。耳機頭梁采用經過拉絲處理的金屬支架,既好看又堅固。總的來說,耳機的佩戴體驗是很舒適的。
HyperX Cloud的線材長度達到了3m(1m線+2m延長線),對于普通玩家來說完全夠用了,免去了購買延長線的麻煩。
音量大 音質不錯
小編嘗試將HyperX Cloud Core連接到帶有魔音系統的 G1 Sniper A88X上進行體驗,連上電腦之后,耳機幾乎聽不到底噪。小編戴著耳機體驗了《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英雄聯盟》、《穿越火線》、《巫師3:狂獵》等游戲,耳機音量很大,即便是在激烈的戰斗場景中,各種聲音并未混雜到一起,而是清晰地呈現出來。盡管耳機不是7.1聲道,但是聲音清晰、指向性還算不錯,可以實現聽音辨位。在娛樂影音方面,HyperX Cloud Core的表現也很不錯,聲音清晰,也可滿足日常需求。
耳機采用的是可拆卸式麥克風設計,不用時將麥克風拆下即可,不會礙事。從實際的通話和錄音來看,耳機麥克風人聲清晰、噪音較低,整體很穩定。
工程師總結:游戲玩家的好裝備
作為一款針對入門級用戶的產品,金士頓 HyperX Cloud Core不得不在規格、配件上做出一些精簡。但是對于游戲耳機最為重要的舒適的佩戴感、良好的音質依然保持了較高的水準。與小編之前測試過的300元級游戲耳機相比,無論是佩戴的舒適感還是音質都可排進前列。總的來說,金士頓 HyperX Cloud Core 359元的價格可以讓人接受,是游戲玩家的好裝備。 
本文出自2015-09-21出版的《電腦報》2015年第37期 E.硬件DIY (網站編輯:shix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