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是我們一直說個不停地話題,每次顯卡的出現都會有一次話題的風波,但是今天我們不說那些有的沒的,我們說說怎么一眼看出顯卡的價位,下面給大家分享N卡和A卡的命名規則。
這些大廠都有自己嚴格的命名規則,比如N卡里面,GTX>GTS>GT>GF,其中GTX是高端顯卡的代表,GTS是簡化版的代表,GT是低端顯卡的代表,GF所示入門級顯卡的代表。
一般顯卡的第一位數是代表制程、架構和制造工藝,數字越大,顯卡就擁有越高的架構和工藝,這樣也代表著性能更強勁,功耗也會更低。
比如我們看GTX1080,用GTX1080舉個例子,GTX代表這款顯卡是高端顯卡,而10是代表是第十代的顯卡,而80是在十代顯卡里面最高端的代表,數字越大越好,還有1060、1050等等的顯卡。
說完顯卡的前綴,我們說說后綴,后綴里面一般會出現三種,一種是Ti,一種是M,一種是沒后綴,等級劃分是Ti>無后綴>M,還是用GTX1080作為例子,比如GTX1080Ti是標準版上面進行加強,各方都加強了,性能能提升20%左右。而GTX1080M是移動版,一般我們用在筆記本上面,性能也會相對降低一些。
所以我們要買顯卡的時候先確保開頭是GTX,然后看看最近出來了第幾代的產品,比如現在的十代,我們就選擇GTX10開頭的,然后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自己的性能要求選擇一款,比如GTX1050、GTX1060、GTX1070等等。
說完N卡之后我們來說說A卡,A卡里面R9是高端,R7是中端,R5和R3是入門級別,后綴里面X代表完整核心,X2代表雙芯,NO-X代表簡化版。
我們用R9 390做一個例子,R9代表高端顯卡,3代表第三代顯卡,而90代表是比較高端的顯卡型號。
顯卡大致都是這么一個分法,價格一直在波動,但是通過這個判斷方法就可以知道顯卡大概在哪個位置,是高端還是中端一眼便知。
還有就是這些顯卡很強,建議大家獲取莫回首的win10系統才能體驗這些顯卡最強的功能。
天給大家分享幾條顯卡選購法則:三不選,兩要點,五步驟。
電腦獨立顯卡
三不選:
不選之一:低端產品一般不選。低端產品雖然只有2XX元的價格,但性價比低,如花200多元買個GT610顯卡就太不值了,因為目前的核心顯卡性能也達到這個級別,如i5-8400內置的HD 630核心顯卡,性能超過了GT710/GT720 ,接近GT730K 1G D3的性能,因此i5-8400加獨顯GT710會導致性能下降,最少應該搭配GT730K 1G D5(如果不玩游戲可以不需要上顯卡,如果需要顯卡最低可以考慮GTX1030)
當然現在找到GT710 720 很少,小編提一下避免小白被不良商家坑!!
低端老顯卡
不選之二:不選老型號。例如:GTX950和GTX660,二者屬于一個檔次,GTX950性能略強,但價格也貴一些,而GTX660屬于老一代產品,不僅功耗發熱高,也很容易買到返修品。這種情況下應首選GTX950。另外GTX1060和GTX970,后者已經老了,就算一樣的價格也不值得選購。
不選之三:畸形顯卡一定不選、縮水版本一般不選,如GT730K 4G顯存屬于典型畸形卡。
二要點:
第一要點:相同性能下應盡量選功耗低的產品。由于N卡和A卡沒有性能完全一樣的產品型號,可以這樣計算:R9 380的雖然性能比GTX960強大概10%,但價格也貴大概10%,這種情況就要比功耗了,優選功耗低的產品。例如:GTX1060的TDP功耗為120W,而R9 380的TDP功耗為190W,相同平臺上二者的實際功耗也相差大概50-60W,功耗高不僅僅是費電,最主要是溫度高,會加速元器件老化,穩定性和壽命都不及低功耗產品。
第二要點:優選一線品牌、準一線品牌的產品。做商業的都知道,雖然雜牌看起來很便宜,實際上,牌子越雜利潤越高。N卡中,國際一線品牌的代表有:華碩和技嘉。一線品牌全部產品都質保三年。一些雜牌外觀看起來很霸氣,大型PCB,弄個很大的散熱器,加上雙風扇,可以肯定質量不如一線知名品牌的單風扇產品。
一線品牌
普通品牌
五步驟:
第一步:相信品牌效應,卡還是一線好。
雖然大廠生產出來的顯卡不一定都是好卡,但八九不離十。系出名門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能有足夠的保障。說得再俗點品牌也是一種無形的資本。所以把目光投在一線大廠是選好顯卡的第一步。
第二步:高頻注定稱雄,軟件貼身輔佐。
辨別使用相同核心的不同產品之間的性能,比較核心頻率的高低顯然是最直觀也是最便捷的方法,頻率更高性能當然也更加的好??赡苡胁糠窒M者存有這樣的顧慮,與公版相比頻率提升了這么多,會不會對壽命有影響?功耗會不會大很多,電源是否能帶得起?對于這些顧慮我們試著往相反的方向思考,正是優秀的硬件電路和扎實的用料才能保證顯卡在高頻的情況下長時間穩定的運行,廠商也不會隔三間五的就弄張花屏卡來毀自家名聲。所以出廠便具備超高默認頻率的顯卡當然就是超公版的一大特點。
此外部分品牌還會隨顯卡推出自家的超頻軟件,除了幫助用戶更方便細致的調節顯卡參數和做超頻動作外,各種人性化和極具特色的實用功能的加入,同樣使用戶在實際的使用中獲得額外的體驗增值。所以選擇高出廠頻率,關注顯卡軟件支持成為簡易選好卡的第二個步驟。
第三步:散熱YY無罪,冷酷靜音必備。
對硬件了解不深的用戶,就硬件層面上說再多的技術特點也沒用,但就散熱部分來說只需通過常識就能很容易的區分那款散熱好那款不好。舉個例子,散熱架大的熱管多的怎么也比小的少的要好,風扇大的多的同樣要比小的少的要好。再者有前面兩步的把關,篩選至此的產品散熱當然也不會差。但有點需要重視的便是噪音部分,散熱好并不代表工作的時候靜音,誰都不想顯卡買來像在房間里放了臺發電機,所以最好是選擇配備靜音風扇的產品。
第四步:料件焊接整齊,空缺焊盤稀少。
第四步到了顯卡的最關鍵部分,也就是PCB部分。不夸張的說,一塊好的顯卡PCB起碼占八成的功勞。拋開過去聽說過的包括日系固態電容,封閉電感,低內阻晶體管等等的原件類別吧!那是采購和工程師管的,只要顯卡能穩定高效的工作誰還管是哪國產的原件和多少相的供電。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只需要把PCB上面的原件認真的過目一遍,看是否排放整齊,焊點是否飽滿厚實,空缺的焊盤數量是否稀少。如果以上兩點都能滿足,那很高興地告訴你,你手上的正是一塊好的PCB。
第五步:一分錢一分貨,性價比是關鍵。
本文旨在教大家選購好卡而不是最低價顯卡,性價比才是關鍵。而性價比的高低無非取決于是否能用最合適的價錢買到最合適的產品。脫離產品自身談價格是沒意義的,所以價錢作為其中的考慮因素應該在通過前面等的步驟對產品有了了解后再考慮。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顯卡產品的階梯性導致了同階梯的產品價差一般不會超過兩百元,如果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售后等方面能滿足你的要求,那在同個價格層次中的那一百幾十的差價還是至關重要的嗎?只要不是個別品牌為宣傳造勢所推出的各種“火星卡”的話,價格部分大多數用戶都是能接受的。所以關于價格只能說,只要在可接受范圍內哪怕多花點錢也要把好卡拿下。
通過以上法則,相信在你的預算范圍內,是可以選購到一款八九不離十的顯卡的,希望對你有用。
解電腦的每個配件:顯卡篇。
一分鐘讓你知道如何選擇顯卡。顯卡總共有三個品牌:英偉達、AMD和英特爾。沒錯,英特爾也出顯卡了。英特爾顯卡性能還是不錯的,對目前的新游戲優化的很好,玩老游戲的慎選。選擇什么樣的顯卡完全取決于你的預算。
·4000以下預算有這五張顯卡可選:Intel、A750、A770、RX6500XT=1650Super、RX6650XT、RX7600。最便宜的是6500XT,千元內的價格性能相當于1650Super。另兩張更推薦RX7600,價格差不多,但是RX7600使用的是最新架構。
·英特爾顯卡更推薦使用A770,雖然兩卡游戲性能差不多,但是A770在生產力方面表現更強,顯存更高,驅動再優化優化有戰未來的可能性。
·6000以下預算有這兩張顯卡,在1K分辨率下暢玩市面所有游戲,即便是2K分辨率降低下畫質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是目前大部分玩家首選卡。
·7000左右預算有這兩張顯卡,可以在2K分辨率暢玩所有游戲了,屬于平民玩家的天花板顯卡。
·8000以上預算4070這張卡性價比不高,建議直接上4070Super,4K分辨率也可以達到50~60幀率,再往上的顯卡都是土豪們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