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一“網癮奶奶”晚上不開燈玩電腦,這是還在叛逆期? 孫女讓她關電腦睡覺,奶奶怒懟“管你啥事”!
據悉網癮奶奶姓劉,人們都叫她劉奶奶。劉奶奶今年80歲了 ,劉奶奶身體非常好,走起路來很多比年輕人都快,做起事來比很多年輕人的麻利。劉奶奶的兒子媳婦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并且現在都已經退休了。唯一的孫女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劉奶奶的老伴前幾年因病去世了,劉奶奶并沒有因此茶不思飯不想,相反的是劉奶奶認為死去的人已經安息了,活著的人要活得更加精彩 。
劉奶奶退休之前是一名小學老師,劉奶奶16歲就開始教書,60歲退休的,她這一輩子整整教了44年的書。劉奶奶把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書上了。劉奶奶說自己非常喜歡教書,要不是因為退休了,自己也不愿意回家帶著。
劉奶奶并沒有因為退休就開始荒廢自己的人生。退休以后,劉奶奶每天都會去廣場跳廣場舞,閑暇之余還會去中國的各個地方旅游。
劉奶奶雖然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他們那個時候是沒有電腦的,所以劉奶奶對電腦不熟悉。劉奶奶看著孫女每天對著電腦噼里啪啦一頓敲,一頁紙就打出來了。劉奶奶說她也想學電腦,她不想當新時代的文盲,她要與時俱進。
在老奶奶的再三勸說下,劉奶奶的孫女決定教劉奶奶學電腦。因為劉奶奶是識字的,所以教起來還是很快的。劉奶奶雖然已經80了,可是她的眼睛還是很好的,劉奶奶對學習電腦這件事非常認真。
劉奶奶還尊稱孫女為老師,她說不管年齡多大,只要是教給她新知識、新技能的 都是她的老師。劉奶奶孫女大概教了劉奶奶三個月 ,劉奶奶對電腦就很熟悉了。孫女告訴老奶奶不能一直玩電腦,要多休息,老奶奶連忙答應。
此后老奶奶對電腦像著迷了一樣,一天除了睡覺的時候沒有在書房以外,其他時間都在書房玩電腦。劉奶奶最近還迷上了一款游戲“開心消消樂”,因為難度一關比一關難,倔強的老奶奶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于是老奶奶經常大晚上熬夜在電腦上打游戲。
劉奶奶的兒子告訴他,游戲雖然好玩,但是還是要控制時間,尤其是還是一個高齡老人,更要注意控制時間。劉奶奶對玩電腦游戲,已經到了癡迷的情況,根本不聽兒子的話。
劉奶奶兒子便打電話給女兒,讓她回來勸奶奶不要經常熬夜打游戲,不要動不動就坐在電腦前。
劉奶奶的孫女晚上加班完就回家了,她到家的時候已經22:30了,但是劉奶奶還是一直在書房里面打游戲 。劉奶奶孫女告訴劉奶奶,奶奶差不多就得了,看電腦時間長了傷眼睛、傷身體哦。劉奶奶為了更加刺激,竟然還喜歡關燈玩游戲,這樣真的很傷眼睛的。
劉奶奶孫女勸劉奶奶不要玩游戲去睡覺,老奶奶根本不聽,孫女就讓老奶奶把燈打開再玩。劉奶奶怒懟“管你啥事,你管得著嗎?我的草原我的馬,我愛誰耍和誰耍”。
劉奶奶的孫女對老奶奶徹底無招了。老奶奶的兒子還責怪女兒為什么要教她一個80歲的老人玩電腦,現在沉迷于打游戲無法自拔,主要是擔心劉奶奶的身體。
劉奶奶變成了小區里面的“網癮奶奶”。因為劉奶奶自從學會玩電腦,打游戲之后,都不去廣場跳舞了,讓她去旅游她都不去了。劉奶奶說有那功夫還不如多玩會電腦,多找幾個游戲來玩。
有人說,老年人都有叛逆期嗎?老奶奶已經80歲了,還跟自己的兒子、孫女反著來。這種癥狀真的好像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時候的樣子哦。
天來十五四二中東邊地里測試一款真全彩攝像頭,看看測試效果什么樣。現在是完全黑了,這是手機展現出來的效果,這是手機拍出來的,就這樣的效果。地里種的什么東西各方面是看不到的,現在就是這款攝像機呈現出來的效果。不亮燈的情況下,這是照出來,就這么黑,照出來就是這種效果。
這環境是這樣的,這是勒中東邊到真龍路,那邊是看到振龍路那邊的路,這邊是地,往這邊看是二中,這邊不是二初中,這邊是兒童中駕駛員。這是實測,實測一下看看到底真全測的效果是什么樣的。測出來還不錯,因為天都這么黑了,呈現出來效果跟白天一樣,完全是彩色的,還是沒生氣。
/學個習
近日,有一個小視頻火了。
事情發生在浙江杭州的某大學宿舍,當時時間已經到了凌晨一點多,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已經進入了夢鄉。
視頻中,整個宿舍卻依舊燈火通明,有一名男生正在玩著電腦。
然后,有室友為了能夠更好入睡,將燈關了,然后,“啪一聲”,這名玩電腦的男生又將燈打開,并且還表示“關燈玩電腦傷眼睛,宿舍又不是你家,不能慣著你”。
還說:“我又不發出聲音,他們(其他室友)都能睡,就你不能睡”(注意這一句,后面有用)。
視頻一經發出,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可以看得出來,碰到類似“奇葩”室友的同學并不少。
所以,下面就來討論一下碰到類似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分析一下類似這種同學,到底是一種什么心理。
俗話說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大學校園,碰到類似“不太正常”同學的概率一點也不低。
所以說,如果能夠碰到三觀正常、又合得來的大學室友,那真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值得好好珍惜。
而像文章開頭這位凌晨一點多還玩電腦不讓關燈的同學,說白了就是過于“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
所謂的“同理心(Empathy)”,也被稱為“共情”或者“設身處地理解”。
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說的“將心比心”。
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就拿寢室晚上睡覺關燈這件事來說吧,有同理心的同學可能會想到燈光太亮,會影響到其他室友休息。
畢竟,我自己開著燈就不容易睡得著。
但是,沒有同理心的同學,可能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關燈玩電腦對我眼睛不好,容易近視,所以,我必須開著燈玩”。
所以,也不是說這位同學真的很壞。
只是他可能壓根就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無法與他人產生“共情”。
而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并不只有這一點,還有其他很多表現。
比如,就拿聊天來說,缺乏“同理心”的人會希望所有話題都圍著TA轉,你一跟他聊天,就發現所有的話題都是與他有關的,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孩子,他的興趣愛好。
當一聊到其他人,瞬間就沒了興趣。
所以,缺乏“同理心”可能也是一種情感障礙,跟家庭氛圍有很大關系。
那么,碰到類似的同學,我們該怎么辦呢?
碰到類似的同學,首先要讓他明白這么做是錯誤的,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或者討厭。
這一點非常重要。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沒人愿意去“出頭”,去告訴他這么做不對。
因為,“出頭”的人反而成了壞人。
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說,碰到類似的情況,其他室友都在忍著,保持沉默,自己“出頭”做了,卻變成了挑起矛盾的那個人,反而變成了壞人。
搞不好,最后還成了多事的人,說不定還會被“孤立”。
而其他室友,卻都在“坐享其成”。
所以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與其他室友統一口徑,最好獲得其他室友的支持。
否則,在缺乏“同理心”同學的眼里,可能還以為你是在挑事,根本意識不到他自己的問題,更不會承認他自己有錯(像文章開頭的那位玩電腦的同學說的話就屬于類似的表達)。
而如果除了他自己外,其他室友都認為他有錯,在你挑明這件事時都站出來發聲,對你表示支持,那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因為,這會給他造成一種“異類”、被“孤立”的感覺。
相信,只要他還沒有過分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有所收斂。
不過,想要得到其他室友的支持,確實也不容易,畢竟,很多人都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就像發布視頻的這位同學一樣,在你與其產生爭執的時候,記得保留證據,然后去找輔導員協調。
如果沒有證據,極有可能還會被“倒打一耙”,那就難受了。
不過,現實中的輔導員,大多也是喜歡“和稀泥”,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去處理這件事。
最后的效果可能并沒有那么好。
所以,你可能需要做的就是給輔導員多發幾次,比如,每天晚上凌晨關燈的時候,順便將證據發給輔導員。
相信,不用幾次,輔導員肯定會出面處理這件事,最好的結果就是能夠調換宿舍。
如果,這一舉措并沒有什么用,那只能選擇躲遠一點了。
對于這種人,即使到了毫無辦法的地步,也不推薦很多人建議的“暴力解決”。
在你沒有動手之前,你可能是占理的一方,但是,在你揮起拳頭的那一刻起,你就理虧了,無論最終怎么處理,你都是吃虧的一方。
說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一位同學,就因為有室友凌晨1點多放低音炮打擾其睡覺,繼而與這位室友發生口角,并且動手把人打了,直接把人打進了醫院。
最后,賠了人家20萬,并且還背了個留校察看才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真是“血虧”,教訓非常深刻。
所以,希望大家無論到了何種程度,都不要動手。
那么,怎么辦呢?
惹不起,咱還能躲得起,不過就是費點錢而已,可以聯系宿舍的其他關系好的室友,一起去校外(校內)租房住。
住得舒心,心情好,學習也好。
以上,一些處理宿舍矛盾的小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大學宿舍,說白了就是睡覺的地方。
所以,睡覺休息理應排在最高級,其他所有事情都應該為其讓步。
什么意思?
只要宿舍有一位同學在睡覺(正常作息),其他同學就應該自覺照顧到他,不能打擾其睡覺休息。
如果,大家都能夠遵循這一條原則的話,我想,每一個大學宿舍都將會變得非常和睦。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