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氮化鎵市場的發展越來越激烈,繼火爆的65W氮化鎵充電器之后,眾廠家也是紛紛推出多款百瓦級氮化鎵充電器,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接口、外觀以及百瓦以上的不同功率等等方面給用戶帶來更多的選擇。
而在100W以上的氮化鎵快充產品方面,Anker也是不甘落后,并且自研PowerIQ功率分配技術。近期,充電頭網收到一款Anker GaNPrime 全氮化鎵家族? 120W 充電器,擁有PowerIQ 4.0技術以及ActiveShield 2.0技術,雖在外觀方面與 Nanoll 65W 充電器相差不大,但性能究竟如何呢?
按照慣例,先看包裝。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外包裝盒正面即為充電器外觀圖示;左上角為ANKER(安克)品牌Logo外,最顯眼的為上方的“GaNPrime”字樣,底部為充電器英文型號:ANKER 737 CHARGER,以及充電器三大特色:PowerIQ4.0、2 USB-C、1 USB-A。
背面為充電器所搭載的技術圖示及英文釋義。
充電器深受8000W全球用戶的喜愛以及擁有領先的高速充電技術、24個月的保修期;GaNPrime 包含GaN(氮化鎵)技術、創新堆疊設計、自研PowerIQ? 4.0充電技術以及ActiveShield (智能溫控)2.0技術。
包裝盒側面表格內印有充電器的規格參數銘文。
輸入功率:100-240V~ 50/60Hz,1.9A;
輸出功率:
USB-C1/C2:5V3A,9V3A,15V3A,20V5A;
USB-A:4.5V5A,5V4.5A,5V3A,9V2A,12V1.5A;
USB-C1+USB-C2+USB-A:120W Max;
以及印有TUV認證、VI級能效標識。
打開包裝,除充電器外,另附贈說明書、保修卡等手冊以及吸盤固定底座。
充電器依舊采用航空級標準手感漆,常見于鋼琴、飛機等外層保護膜,并且擁有親膚磨砂手感;插腳輸出端與本體拼接設計,本體正面清晰可見“ANKER”、“GaNPrime”字樣。
充電器的輸出面板設計造型源于宇航服頭盔面罩,底部選用太空銀裝飾蓋,側邊為凹槽條紋設計,具有速度感;搭載2個USB-C及1個USB-A共三個USB接口,并且USB-C接口印有相關識別字樣;USB-A接口內部兩側均有加寬 PIN 腳,以便通過5A電流。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采用折疊插腳設計,可輕松裝入口袋、收納包,輕便出行不剮蹭其它設備外殼.
大多數充電器插腳一側均印有多語規格參數銘文,這款也不例外。
名稱:Anker 737 Charger;型號:A2148;
輸入功率:100-240V~ 50/60Hz,1.9A;
輸出功率:
USB-C1/C2:5V3A,9V3A,15V3A,20V5A;
USB-A:4.5V5A,5V4.5A,5V3A,9V2A,12V1.5A;
USB-C1+C2:120W;USB-C1+USB-A:120W;USB-C2+USB-A:24W;
USB-C1+USB-C2+USB-A:120W。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長度約為80.53mm。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高度約為43.08mm。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寬(厚)度約為32.44mm,整體體積約為112.54cm3,以120W的輸出功率計算,功率密度約為1.07W/cm3。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的重量約為195.1g,與194g的iPhone 11手感相當。
放在成年男性手掌中對比,體積略顯精致小巧。
與Apple原裝的87W充電器同插在插座上,也不會發生爭搶位置的現象。
并且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自帶吸盤式硅膠固定底座。
拼接后可從底部連接插座,對于隱藏式桌面插座來說,這款充電器可以更加穩定地固定于桌面之上。
由于充電器所標注的充電協議并不完整,此項測試為了解全面支持項,方便用戶與手中設備相比較,以擁有更好的充電體驗為目的進行測試。(實測USB-C接口規格相同,因此僅闡述其一)
使用 POWER-Z KM002C測得USB-C端口支持FCP、SCP、AFC、QC3.0、QC4+、PD3.0和PPS等快充協議,覆蓋面較為豐富,理論可實現市面主流設備快充,兼容性部分也將進行實測。
PDO報文方面,實測USB-C端口支持5V3A,9V3A,15V3A,20V5A四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3.3-11V5A一組PPS電壓檔位,與參數銘文一致,并無虛標。
使用 POWER-Z KT002測得USB-A端口支持Apple 2.4A、Samsung 5V2A、QC2.0、QC3.0、AFC、FCP、SCP等充電協議。
接下來就帶大家看一看這款充電器的具體使用體驗。充電頭網會從充電兼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轉換效率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充電器。
兼容性測試環節可以清楚的得知充電器為各個設備的充電情況,充電頭網會使用數十款設備搭配充電器進行測試,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測試數據。
這款ANKER 120W充電器(型號:A2148)USB-C支持100W快充,使用充電器為iPhone 13 Pro Max充電,功率為8.98V 2.93A 26.35W,可以輕松滿足iPhone 13 Pro Max的快充需求。
使用充電器為iPad Air 5充電,功率為15.02V 2.15A 32.30W。
使用充電器為MacBook Pro 16 2019充電,功率為19.34V 4.52A 87.40W。
Switch底座TV模式支持PD快充,但想激活底座TV模式需要PD充電器支持15V3A及以上的PD快充檔位,也就意味著充電器最低也要支持45W快充。使用ANKER 120W充電器為Switch底座TV模式供電,充電器輸出功率為15.09V 0.42A 6.28W,成功點亮底座TV模式。
得益于USB PD快充與USB-C物理接口的大范圍普及,這股風同樣也吹到了電動工具上面,充電頭網入手的這臺米家手槍鉆就配備了USB-C的充電接口,并支持USB PD快充協議,使用USB-C為米家手槍鉆充電,功率為9.07V 0.87A 7.93W。
將兼容性測試數據匯總,可以看出這款ANKER 120W充電器(型號:A2148)支持筆記本在最高功率檔位充電,針對其他設備的快充兼容性表現也不錯。
柱狀圖部分,筆記本的功率自然最高,其他設備的功率依次遞減。
這款ANKER 120W充電器(型號:A2148)USB-A接口支持22.5W快充,使用充電器為華為P40 Pro充電,功率為8.07V 2.31A 18.68W。
將兼容性測試數據匯總,可以看出,這款充電器支持大部分設備在9V 2A檔位充電。
柱狀圖部分顯示,紅魔和部分魅族設備功率較高,其他設備的功率依次遞減,整體來看,這款充電器針對各設備的充電兼容性差距不大。
ANKER的這款充電器支持120W的輸出功率,為了將充電器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此次選擇為Macbook Pro 16 2021 充電,以下是實測全程。
這是使用ANKER 120 W充電器的USB-C接口為Macbook Pro 16 2021充電全程的數據,整個過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在52分24秒之前,功率是84W左右,在1小時01分時,功率降至70W,隨后功率以46W的功率為設備充電18分鐘左右,而后功率逐步下降,于2小時04分充電結束,最高功率為84W。
將充電全程繪制成曲線圖,從曲線圖中可以得知,充電器為Macbook Pro 16 2021 半小時充電為39%,1小時充電76%,完全充滿大概需要2小時04分。
現如今,用戶使用充電器為設備充電結束后,不再從插座拔掉已成為常態。很多讀者都想知道充電器如果一直插在插座上是否浪費電,待機功耗測試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的空載功耗為0.1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876KW·h,若市價電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53元左右。
110V 60Hz時的空載功耗為0.026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228KW·h,若市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137元左右。
小結
待機功耗測試的就是充電器插在插座上不用的話,一年會耗電多少,對于數值的話自然是越低越好。首先經過上面的測試,ANKER 這款充電器的待機功耗完全小于GB20943-2017標準的不應高于0.5W的規定值。
在符合標準的前提下再來算算錢,實測,在220V的市電環境下在插座上不用,一年用掉的電費僅5毛錢左右;而在110V的市電環境下不用,一年用掉的電費僅1毛錢左右。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我們平時看充電器上面的參數輸出100W或者65W是充電器可以為設備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要更大一些,下面是充電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220V 50Hz下,將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五個檔位測得插線板AC端輸入功率和USB端輸出功率,通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85.35%到91.86%不等。
110V 60Hz下,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81.86%到91.26%不等。
小結
轉換效率可以反應出充電器的質量,從數據上來看百分比自然是越高越好。從上面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在多個功率輸出時的效率達到了90%以上,這個效率在一些大功率PD充電器的陣營里面都是排在前面的。聯想到充電器的大功率快充面向的是為筆記本電腦充電,對于用戶來講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為筆記本充電的時候效率高,發熱自然就低了。
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國家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紋波測試分為空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0A)和重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非0A)兩種。空載部分,充電器在220V 50Hz交流輸入下,處于20V0A空載狀態時紋波最高,為40mVp-p;處于9V0A空載狀態時紋波最低,為10mVp-p。
充電器在110V 60Hz交流輸入下,處于20V0A時紋波最高,為34mVp-p;處于9V0A空載狀態時紋波最低,為10mVp-p。
重載部分,充電器在220V 50Hz交流輸入下,處于20V5A輸出狀態時紋波最高,為100mVp-p;處于5V2A和5V3A輸出狀態時紋波最低,為10mVp-p。
充電器在110V 60Hz交流輸入下,處于20V5A輸出狀態時紋波最高,為52mVp-p;處于5V3A輸出狀態時紋波最低,為10mVp-p。
前面提到充電器工作時會涉及到效率轉換的問題,其中的損耗電量絕大多數以熱量散發,所以充電器長時間工作的發熱情況也是測試的重要一環。讓充電器以20V5A 100W的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采集充電器表面溫度,實驗全程將充電器置于25°C恒溫箱當中。
首先來看看在 220V5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1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兩個側面表面的最高溫度為68.4℃。
另外兩側的最高溫度為66.1℃。
再看看 110V 6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1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兩側表面的最高溫度為68.8℃。
另外兩側的最高溫度為65.9℃。
將4個溫度數據匯總, 整體來看溫度在61℃到69℃左右。
柱狀圖部分,可以輕松的看出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在110V市電環境下溫度較高,為68.8℃;在220V市電環境下溫度較低,為66.1℃,完全低于GB4943.1-2011中對于溫度的規定限制。
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不僅具備主流2C1A接口配置以及強悍輸出性能,并且從拆解評測中可得知,全球獨家首發HFB 架構和 iGaN 結合的全新技術,做到了行業首創。采用PFC+HFB 電路架構,并內置英飛凌氮化鎵器件,配合安克自主開發的迷你變壓器通過高密度堆疊排布設計,做到體積與性能再升級。
性能方面,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最高支持PD 100W的輸出功率,在110V、220V兩類市電下,與空載功率標準對比,充電器待機功耗均不超過0.1W;并且實測轉換效率在81.86%到91.86%之間,對Macbook Pro 16 2021 進行滿電測試,從0至100%用時2小時4分鐘,充電體驗方面與Apple原裝百瓦充電器無明顯差距。
在充電器的質量方面,以紋波測試和溫度測試展示,考慮到國際市電不同,測試220V50Hz和110V60Hz兩種電壓,在空載狀態和重載狀態下,除20V電壓檔位下紋波數值偏高外,其余檔位紋波數值均在18mVp-p以下,輸出質量直接拉滿;并且轉化效率可在工作溫度方面體現,通過國家的標準要求,國內市電下,25℃環境中以20V5A 100W的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溫度均不超過68.4℃,溫控同樣表現優異。
整體上來看,Anker 737 120W 氮化鎵充電器采用PFC+HFB 電路架構,實現三口自適應充電功率獨立快充、高轉化率和多設備兼容,即使是商務筆記本,也能回復滿血;而對于多陣營多智能設備用戶無論在家庭還是旅行出差上,同樣可靠;安克作為第一個將氮化鎵引入消費電子充電領域的品牌,現今搭載氮化鎵技術又迭代至新高度,再度引領未來市場風向。
機選電源,對于初級DIY用戶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功率選小了可能會造成PC主機不定時重啟或者過載保護,選大了會浪費錢。雖然各個型號的獨立顯卡都已經給出了建議的電源功率,但我們后續可能會有升級或擴展設備的可能,因此明白各個配件的大概功率也是很有必要的。
電腦主機里面,有兩個超級“電老虎”,第一個是CPU,通常廠商發布的時候都會公布他們的TDP,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CPU的真實功耗已經遠遠偏離其TDP的值,例如Intle酷睿i9 13900K的TDP是125W,但是滿載功耗卻直逼300W大關,因此選購電源的時候一定要按照CPU的滿載功耗來計算。
另一個“電老虎”就是顯卡,熱功耗方面廠商引入了TGP的概念,通常來說相同核心GPU的顯卡,TGP和真實功耗比較接近,但是一些OC版的顯卡,會將GPU超頻,以及使用頻率更高的顯存,這都會使得顯卡的真實功耗相對于TGP有所提升,尤其是例如RTX 4090的TGP是450W,但是一些非公版可能會將功率釋放到600W,所以就跟CPU一樣,不要把TGP當做真實功率。
主板方面基本沒有廠商公布它的功率,畢竟在主機中它只是一個承載平臺,上面沒有耗電量巨大的芯片。不過畢竟還有一個南橋,以及CPU的供電模組,因此主板的實際功耗可能會在30--50W左右。
至于內存,不要看它們經常身披散熱馬甲,實際上它應該是整機耗電最少的部件之一,耗電量在5--8W左右。
然后就是存儲設備,先看機械硬盤。通常廠商在標簽上都會標注詳細的信息,包括容量、轉速和緩存大小等,同時也會標注工作電壓和電流,例如下面這款西部數據的3TB的3.5寸機械硬盤,它有12V和5V兩組電壓輸入,電流分別是0.45A和0.6A,因此它的總功率就是8.4W。
相對于機械硬盤,固態硬盤不僅容量開始向機械硬盤看齊,性能更是它的十幾倍甚至幾百倍。我們看一下性能最強的PCIe4.0消費級固態硬盤三星990 PRO,它的標簽上標注工作電壓3.3V,電流為2.2A,因此功率也有7.26W。
最后就是光污染愛好者和散熱不足恐懼癥患者所惦記的散熱風扇,根據轉速的不同它們的工作電壓和電流也不一樣,不過總體來說功率都不大,例如主流的12cm或者14cm的風扇,電壓都是12V,工作電流通常在0.25--0.5A,因此單個風扇的功率就在3--6W左右。
總體來說,PC主機除了CPU和顯卡,其余的配件功率都不大。不過畢竟積少成多,選購電源的時候一定要估計好功率的余量。
(8153249)
T之家 12 月 30 日消息,今天聯想中國區消費客戶營銷總監 @胖大乖兒 預熱了正在規劃中的拯救者 135W 單 USB-C 接口充電器,這意味著聯想新款拯救者筆記本可能將支持 PD 3.1 充電協議。
IT之家了解到,2021 年 5 月,USB-F 協會公布了全新快充標準 USB PD3.1。新的標準增加了擴展功率范圍(EPR),可使充電器的充電功率從 PD3.0 最高的 100W,提升到最高 240W。
支持 135W 供電后,聯想一些配備 RTX 3050 系列顯卡的高性能輕薄本和輕薄本游戲本可能會取消傳統的方口充電接口,用戶出門只需要帶一個 USB 充電器即可。支持 240W 供電的 USB-C 充電器可能會在明年晚些時候推出,屆時大量高性能游戲本都可擺脫傳統的供電接口。
稍早前,閃極發布了旗下首款 PD 3.1 協議充電器,單口最高 140W,配備兩個 USB-C 接口和一個 USB-A 接口,首發 399 元。
《閃極發布 140W PD 3.1 充電器:2C1A 三口,首發 3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