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小白一鍵重裝軟件的客服。
買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呢?在購買電腦之前,我們都會對電腦配置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在根據自己預算去選擇合適的電腦,那么主要看哪些配置才對呢?下面小白系統帶你看下哪幾個配置比較重要吧。
一、CPU
決定你是玩3D大型游戲還是玩小游戲
電腦的CPU好比人體的大腦,是計算機的運算核心部位。那么如今的CPU主流有兩大品牌商Intel和AMD,以Intel更為主流,下面講解下Intel處理器的命名以及性能。
系列:最常見的酷睿系列i7、i5、i3,分別對應高、中、低。
代數:代表是第幾代CPU,通常來說數字越大,性能越好。
強度:同一代的CPU中,第二和第三位數字越大,代表強度越大,性能越好。
代碼:生產廠商生產代碼和性能無關。
類別:后綴英文字母,同時區分筆記本標壓和低壓重要的指數,看下面的圖。
那么筆記本CPU低壓和標壓哪個好?
標壓CPU:性能強,功耗大,熱量大,續航時間短。
低壓CPU:功耗低,產熱量小,性能略差,續航時間長。
二、顯卡
分核顯和獨顯兩種
核心顯卡:使用最多的顯卡,集成在CPU中的顯卡現在大多達到低端獨顯的水平,可以滿足多數非游戲玩家的需求。型號為HDXXXX,看下面圖是核顯命名規則。
獨立顯卡:非必要部件,主流一線品牌AMD和NVIDIA。但是NVIDIA 比 AMD牛逼點,所以AMD的價格會稍微低一些。
如何選擇顯卡呢?
如果是普通辦公用戶,一般推薦CPU內置的核心顯卡或者APU就可以了。
如果是游戲玩家,需要選擇獨立的顯卡,特別是大型的游戲需要更高的顯卡性能才能正常運行,從低到高推薦GTX1050、GTX1060、RTX級別的。
實在不知道如何挑選可以參考顯卡天梯圖更加直觀。
三、內存
不能雪中送碳,但能錦上添花
很多是用戶反映電腦配置老高,為毛還是卡的跟狗一樣?那有極大概率就是可用內存不足導致的。
如何挑選內存呢?建議按照需求和預算。
普通辦公用戶 4G內存或以上;
中大型游戲用戶 8G內存或以上;
專業設計作圖或大型游戲玩家 16G內存以上。
四、硬盤
儲存文件和信息的地方
硬盤分為機械硬盤、固態硬盤、混合硬盤,我們知道機械和固態,那混合硬盤是什么鬼呢?混合硬盤是基于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傳輸速度能達到固態硬盤的速度。
一般機械硬盤的空間都比固態的大,但是相對讀取速度,固態硬盤遠超機械硬盤,所以固態硬盤的價格會比機械的要高很多。所以我們可以把固態作為系統啟動盤,機械作為存儲盤,達到雙劍合璧的狀態。
五、屏幕
它的輸出是最直觀的,我們眼睛能看到的
我們除了考慮屏幕的尺寸大小之外,還要考慮屏幕分辨率、刷新率、色域、面板材質這些參數。
分辨率:分辨率越大顯示的內容越多,屏幕細膩、顯示效果越好,目前流行4K屏。
色域:決定畫面色彩好壞,低于50色域以下的屏幕還是算了吧,一般70以上色域的屏幕還是較為理想的。
屏幕材質:分為IPS和TN屏幕,TN屏幕可視覺角度較小,亮度相對較低,綜合還是IPS屏好點。
以上就是關于買電腦主要看哪些配置的詳細介紹,不管如何主要都以預算和需求為基本再去考慮電腦配置,這樣才能買到合適自己的電腦哦。
家好,我是城鄉經濟網編輯小蘭。我會為你解答以上問題。最近看到網友在搜索選購電腦時應該看哪些配置參數,的信息,于是小蘭安排了一個關于選購電腦時應該看哪些配置參數的教程,讓大家學習了解。
購買電腦時,聽導購介紹的電腦參數,外行人會感到困惑,可能會被牽著鼻子走。在購買電腦之前,你應該多了解電腦的相關參數。
計算機配置
一、中央處理器
這主要取決于頻率和L2緩存。頻率越高,L2緩存越大,速度越高。目前市場上的CPU也有三級緩存和四級緩存,會影響速度。
二、記憶
內存的訪問速度取決于接口、粒子數和存儲大小(包括內存的接口)。一般來說,內存越大,數據處理能力越強,速度越快。
第三,主板。
主要是處理芯片,處理數據的能力當然是越強越好。
第四,硬盤
首先硬盤的轉速分為高速硬盤和低速硬盤,主要是關于功耗和散熱。高速硬盤一般用于大型服務器,如10000 rpm、15000 rpm。低速硬盤用于普通電腦,包括筆記本電腦。例如,臺式電腦通常以7200轉/分的速度運行,而筆記本電腦通常以5400轉/分的速度運行。
然后就要看硬盤的接口了,因為接口不同硬盤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有IDE和SATA(也叫串口)接口,早期的硬盤大多是IDE接口。相比之下,訪問速度比SATA接口慢。隨著硬盤的不斷發展,緩存從2M增加到了800萬,現在是1600萬或者3200萬。緩存越大,速度越快。
動詞(verb的縮寫)圖形卡
這直接關系到運行非常大程序的軟件的響應速度。顯卡除了硬件層面的差異之外,還有“共享視頻內存”技術,與普通的自帶視頻內存芯片不同的是,“共享視頻內存”技術需要從內存中讀取視頻內存,以滿足相應程序的需求。
不及物動詞電源
要求很簡單,只需要足夠的功率和穩定的電源。
如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品牌型號也很多。買的時候總會虧本,但是電腦的參數逃不過你的眼睛。以上六點是購買電腦時應該注意的參數。電腦的好壞在于配置的不同。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看了會你們有所幫助噢.
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機之家的小牛!
買電腦的時候,配置硬件是我們必須要看的部分,但買電腦也不是單看配置就行。就拿戴爾的XPS 13來說,用的還是低壓的酷睿處理器,性能不比標壓,卻比同級別標壓酷睿筆記本還要貴,你能說什么呢?
當然,要說電腦什么樣的配置好一點,毋庸置疑一定是性能越高的配置就越好了。至于上面為什么要舉那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買電腦時,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是絕對的,還需要參考的是電腦模具設計、品牌定位、做工用料、售后服務等方面。
好了,廢話不多說,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什么樣的電腦配置好一些?根據電腦硬件不同,我將會分為幾個部分去講。
性能篇需要講的幾個部分有:處理器、顯卡、內存、硬盤以及網卡等方面,因為這些個硬件,單純性能越強越好。
處理器是一款電腦最為核心的部分,一般處理器的性能怎么樣,直接在從處理器命名上就能看出來了。現在桌面端處理器最新的是九代酷睿和AMD銳龍3000系列,移動端是十代酷睿和AMD銳龍4000系列。
我們買電腦通常是買新不買舊,也就是說,處理器一般都要買最新一代,比如i5 9400這款處理器,9就代表著它是第九代酷睿處理器。
然后根據定位不同,酷睿處理器又分為i3、i5、i7、i9,銳龍又分R3、R5、R7、R9,其中同代產品之間,數字越大性能越強。
最后就是尾標了,酷睿處理器帶F的是不帶核心顯卡的,K是支持超頻的處理器,H是通常用在筆記本上的標壓處理器,U是低壓處理器,同級別低壓性能次于標壓。AMD銳龍除了APU一般都是不帶核顯的,X代表著有較大的的超頻潛質,H和U和酷睿相同。
終上所述:一款處理器的性能定位,大可根據跑分來判斷,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查看CPU天梯圖。
然后就是顯卡了,顯卡的命名道理跟處理器差不多,一般是數字越大,性能越強,同時具體性能排名可以查看顯卡天梯圖,一目了然。
固態和內存就和上面的不同了,一定要買值得信賴的品牌。固態看顆粒、接口協議(NVMe好于SATA)、讀寫速度等,內存則看代數、頻率以及時序(時序越低越好),最后,兩者的容量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
現在電腦的性能只要不是差得厲害的那種,都還不錯,直觀感受可能感受不出來配置差異。但是有些配置差異確實肉眼可以感覺出來的,比如顯示器的畫質如何、音質如何、續航怎么樣、外觀設計怎么樣!
顯示器屏幕一般要看刷新率、屏幕亮度、色彩覆蓋,這些參數是越高配置就越好,比如現在流行的144Hz屏幕,100%sRGB等等,高端的顯示器還有出廠校色。
然后在電池續航方面,這個一般是針對筆記本。續航一看電池容量,二看平臺,要是輕薄筆記本,作移動辦公用的,當然電池越大越好。但要是游戲本什么的,基本上也就不同考慮續航了。
至于外觀設計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喜歡去選擇,一般越是輕薄的筆記本,他的設計成本肯定是越高。然后還有一些什么鋁鎂合金的主機、RGB燈效多主機,這些雖然不算常規配置,但在無形之中也拉高的電腦的價格,所以我們在選購電腦的時候,還是需要綜合考慮。
電腦最重要是什么?絕對性能還是外觀設計?都不是,除了絕對性能和直觀感受,最重要的第三點是均衡,配置均衡和外觀設計均衡,對于部分人來說是喜歡,千金難買你喜歡!
還在糾結怎么選電腦?要如何學會看電腦配置,看這幾樣配置就夠,但這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明白的。總的來說,只需要喜歡硬件,或者堅持關注電腦硬件配置一段時間,心里大概就有譜了,有譜就好選擇電腦了,這樣也不會多花冤枉錢。
本文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的數碼知識,歡迎點贊收藏加關注,有問題的小伙伴也可以私信我,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分享更多優質的內容!我是小牛,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