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整理出了一部分大家多多少少都遇見過的問題,下次再碰到這些問題時,就可以迎刃而解啦。
Q&A
Q.Android 微信發朋友圈的照片很模糊是為什么?平時拍的照片都挺清晰的,但只要發朋友圈就模糊了。是有什么地方需要設置嗎?
A.可以嘗試把照片通過微信的文件傳輸助手以原圖發送,然后長按照片收藏。
再打開「我」-「收藏」,然后長按收藏的照片,選擇「分享至朋友圈」就能保持比較高清的圖片不被壓縮。
除此之外,據觀察,如果照片的長寬比超過 2:1 的話,發朋友圈的照片會相對清晰
一點。
Q.朋友圈小視頻自動循環播放會產生額外的流量嗎?
A.據微信的官方解釋,小視頻下載和播放同步進行,循環播放不會再產生額外的流量。
Q.用沒有經過 MFI 認證的數據線真的會對手機造成傷害嗎?
A.只能說有可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看 MFI 認證的數據線和沒有認證的區別在哪:
數據線經過 MFI(Made for iPhone/iPod/iPad) 認證之后,線材的 lightning 的頭會由 Apple 提供。這樣就能在系統升級之后保證不會出現「未驗證的線纜」提示而無法充電,從長遠角度看,保證了可用性。
非 Apple 官方提供的 lightning 頭由于制造成本、工藝等各種原因,拔插過程中可能會對 iPhone 的充電口造成損害。
另外,線纜的材質也非常重要,決定了其可以承受電流的大小,會對充電的速度造成影響,而部分非 MFI 認證數據線的材質不太好。
一些 MFI 認證的線纜價格之所以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 Apple 需要收取高額的認證費以及官方 lightning 頭的費用,但是在質量上也會有所保障,所以在采購時建議盡量選購有 MFI 認證的線纜。
Q.如果說我的手機系統是 YunOS 可不可以刷成 Flyme OS?或者別的手機 rom,但是沒有適配機型,可不可以強行刷機?
A.如果刷入不兼容的 rom 將有可能導致無法撥打電話的問題,如果沒有把手機降級為 MP4 的準備,最好確保刷入兼容的手機 rom 哦。假如國內的論壇中找不到兼容自己機型的 rom,可以爬墻到 XDA 中找找可能就有了。
Q.每次 iPhone 連上電腦時,iTunes 總會彈出來,有辦法不讓它彈出來嗎?
A.可以在電腦上設置關閉。把 iPhone 連上電腦后,在打開的 iTunes 里進入設備的管理頁面,找到選項里的「連接此 iPhone 時自動同步」,取消勾選。下次同樣的 iPhone 連上電腦時,iTunes 就不會冒出來了。
Q. iOS 如何簡便的清理/管理短信?
A.如果想要系統自動刪除一段時間以前的信息,在「設置」中找到「信息」-「保留信息」,選擇想要保留的時間,如果想要刪除信息里的附件或圖片,可以在聊天中按右上角 i 管理,將附件刪除。
在信息的列表頁面里,點擊「右上角」的編輯就可以選擇多個對話,清除短信。批量刪除短信直接長按信息選擇「更多」,在左上角就會看見一個「全部刪除」的按鈕,能批量清除對話短信。
Q.每一個 Android 系統都有不同的彩蛋,我要到哪里去打開呢?
A.打開手機的「設置」-「關于手機」,在里面找到顯示系統版本的地方,多點幾次,彩蛋就會出來啦。
Q.Android 有些應用即使退出了也會在后臺運行,很耗電,有什么辦法能夠徹底阻止它在后臺靜默運行?
A.可以試試綠色守護App。可以在手機閑置時,在后臺自動關閉那些糟糕的應用,并禁止他們以各種理由偷偷啟動,讓內存能更好地為前臺和真正需要后臺應用服務,保證手機時刻流暢以及足夠的續航。
:Bright菌
擁有著致命的優雅和完美的恐怖,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怪物形象之一,由H.R.Giger設計的外星生物異形(Xenomorph)一直在影迷心目中有種重要地位,甚至演化成了獨立的流行文化符號。
這個經久不衰的IP正式跟中國內地觀眾見面的時間并不長,2012年的前傳《普羅米修斯》是系列首次在中國大陸上映,也因為沒有粉絲土壤預冷,但通過其他渠道這個IP還是打下了相當群眾基礎。有沒有入粉布萊特不知道,但看一遍就忘不掉的認知度還是有的。
前些時間火爆B站的“華強賣瓜宇宙”出現了一個極為另類的二創,它的熱門程度一度讓筆者不敢相信是和這個IP有關的創作,本文標題正是取其巧,正是“生異形嗎你哥倆?”。
前面鋪了這么多,也是時候請出今天的主角,解禁于8月24日的三人合作射擊游戲《異形火力小組》。這款由福克斯專門收購來開發《異形》游戲的Cold Iron工作室開發的合作射擊游戲是自2014年《異形:隔離》后該IP游戲系列上最大的制作,但steam上從多半好評一轉跳到特別好評的奇怪操作也讓很多觀望中的玩家看不太懂,筆者今天也會盡量摘下粉絲濾鏡,給各位客官地看一下這款游戲的優劣好歹。
真·老前輩
背景設定
作為二十世紀福克斯游戲部門親自下場支持開發的游戲,本作與整個異形IP的關聯是歷代之最。本作的劇情展開通過關卡內的角色對話,和找到收集品后聽船艦上的相關人士吹比進行。
《異形:火力小組》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202年,即 《異形3》的故事23年后,一艘名為“奮進號”的殖民陸戰隊艦船被發派到位于LV-895行星上空的卡丹加軌道精煉廠,回應一起求救事件,盡管現在的殖民軍對異形的遭遇作戰已經有相當經驗,但他們在登陸行星后也首次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恐怖威脅。
它就是在兩部前傳中由太空種族“工程師”創造的“黑水”,一種可以快速感染、突變非植物生命形式的生物武器,在本作中被卡丹加上駐扎的科學家稱為“病原體”。
這一橋段也直接把《異形》三部曲與兩部前傳聯系在了一起,這也是steam評論區中有玩家稱“打到第三章突然釋懷”的主要原因。維蘭德·湯谷公司對于研究、利用這種異形造物的野心百余年來絲毫不減,但他們顯然低估了異形的威脅性,最終導致了這場星球級的感染。
隨著游戲的進行,本作的敵人種類漸漸拓寬為了三大類,分別是《異形》電影中最為標志性的幾個元素:異形,生化人和“黑水”突變生物。
異形作為寫在標題上的真·主角,它們死亡會留下一些酸液,還有著最多的突變種,俗稱“特感”給玩家們快樂爆漿。這種身形敏捷的致命殺手會從通風管、甲板縫隙等陰暗角落蜂擁而出……然后撞在你的槍口上。他們會爬墻的特性也讓異形可以從一條走道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無死角發動進攻,但這個機制的缺陷筆者會在后面詳談。
生化人是《異形》系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他們是人造的人形工作單元,比較壞的意外是他們失控變成了無情的劊子手,最糟糕的情況是他們覺醒了自我意識,變得比人類更為狡詐。當然,本作的二五仔比較純粹,只是一群持槍的敵對AI,在第二章因為主控AI的失控集中出現。在掩體后方和他們對射會莫名有種《全境封鎖》的既視感。
QE技能埋頭放,《全境封鎖》太空分鎖了屬于是
突變生物在第三章開始出現,深入“工程師”船艦后整齊碼放的“黑水”儲存艙已經出現了不少空罐,隨后出現的通體奶白的扭曲生物,不言自喻了維蘭德公司研究員玩脫了的事實。這種敵人比較脆弱,海量出現的特性也讓他們成為了刷任務的好選擇。
大致背景講完了,我們回到游戲的核心機制上去。
任務流程
游戲目前分為4個章節與通關后追加的生存模式,每章節分三個小節且流程固定。本作被人詬病地最多的地方是玩法的過度單一,本質都是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生存一段時間。乍一聽這個系統貌似是各類COOP游戲的標配,但這個模式的枯燥感在《異形:火力小隊》中被無限放大了,除了底關罕見地給你安排了一次有時間計量的防守&撤離任務外,其他時間基本都是枯燥的殲滅任務。
沒錯,這個游戲中NPC以任何理由讓你“Wait a moment”的防守橋段其實都是殲滅戰,和時間并不掛鉤,這也讓你不可能嘗試殺出血路直取目標或者嘗試更多打法,不是最優解擺在那,是你只有一個解法。
在殲滅敵人之前,這扇其實可以隨時開的門只為異形服務
這個機制最愚蠢的地方是哪怕只有一個怪卡在了莫名其妙的地方沒刷出來你也無法推進任務,偶爾會有殘兵狀態下就放你走的任務,但筆者特意寫下這一段就是親身遭遇了一次卡關,一只信使異形在樓頂卡住下不來,筆者和隊友只能硬著頭皮,盲目對著動作感應器上的信號源丟爆炸物,萬幸這家伙并不耐炸。
但也由于四章中的敵人不盡相同,在初見時這12個戰役任務即使是對于非粉絲群體也會有新鮮感,耐著性子打到第二章會感覺游戲發生了不少的變化,第三章遭遇鋪天蓋地的感染物時,被獵頭蟹僵尸和洪魔混合雙打的奇妙體驗亦可一嘗。
戰斗體驗
對于“射擊手感”這塊筆者一般不會置評,因為品鑒的糞作太多,再“爛”的手感都品不太出來了,只能說見仁見智,只能說“我能接受”,點射式武器的射擊體驗蠻好。
這里再引入另外一個雷點【槍械音效】,對于我這種異形老粉來說老片那種過度電調的槍聲反而更戳自己,脈沖步槍那性感的彈雨聲居然會被噴筆者是沒想到的,但這種主觀判斷的東西也不好說什么,只是作為粉絲而言也有必要提醒大家聲效和主流射擊游戲存在差異。
言歸正傳,本作的動作系統比較接近《全境封鎖》,為什么不是《戰爭機器》?它QE放職業技能,3號切無限子彈的副手武器真的很難不讓筆者往全境想。掩體系統基本只會在遭遇持槍的生化人敵人時用到,這個設計也讓很多人發現可以進入掩體時便猜到了會遭遇生化人敵人。
職業/成長系統
本作分為五大職業(偵察兵通關后解鎖),專精槍械射擊的射手,重火力專家破壞者,布設防御的技師,治療用的醫師和提供支援的偵察兵。
為了支持本作的重玩內容成長樹,白板角色的戰斗力并不出眾,較長的技能冷卻和無加成的武器射擊對抗強大敵人并不理想,即使對抗休閑難度也會陷入窘境。隨著等級提升,武器本身會獲得數值強化,下圖所示的職業技能格也會逐步開放供你安裝強化插件,這些改動也會讓你的裝備評分上升,好吧,萬物皆是弱數值RPG。
空閑的隊伍位置會給你填入兩個無職業的生化人隊友“阿爾法”和“貝塔”,這個游戲的BOT真的是BOT,還算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設計。
和成長系統掛鉤的無疑就是經驗值和購買武器用的游戲幣,想要快速獲取?你可以給自己的旅途加加碼,挑戰卡有純增益但無獎勵的正面卡牌和風險與收益并存的“突變因子”,不知道你有沒有想起最近的另外一款PVE射擊游戲。
一些亮點
《火力小隊》是一部忠實于電影原作的改編作品,很多老影迷熟悉的內容都被一股腦地塞進了游戲里面,包括擊退異形女王的工程外骨骼,戰斗運輸機甚至“工程師”飛船等。
如果你是一位《異形》影迷,在并不算長的戰役流程中你會驚喜地發現很多“熟面孔”
破壞者使用的智能機槍在任何一代作品中都是自帶自瞄,本作也不例外。半自動砍瓜切菜才是真的快樂。
在見了三章的青春版自動機炮后,經典款的也在作為收尾的第四章出現。
生化人隊友并不會觸發抱臉蟲卵,但爬出的抱臉蟲會照常襲擊人形態的生化人,與40周年紀念短片《孤身一人》中一致。同樣出自電影的梗還有指揮官吐槽整齊碼放的“黑水”倉庫“這排玩意一看就是彈匣”,看過《異形:契約》的朋友在看過黑水投放的場面后應該也會會心一笑。
還有
一些槽點
接下來是一些不變歸類的槽點,畫質這點不再提了,和《終結者:抵抗軍》一樣是標準的影改2A制作,優化僅供參考,筆者的2060S在運行170%渲染度的1080p分辨率下會略顯吃力。
意外的是刷怪和開火并不怎么影響幀率
上面“敵人”部分提到了異形是可以附著在任何表面發動攻擊,這是本作與其他PVE游戲做出了差異化的設計,但他們的AI真的很喜歡遵循著似有似無的規律在一個長廊時針式運動,甚至有的場景還出現了幾只異形陸續爬上了同一面墻,沿直線給我排隊槍斃的情景。(請原諒我沒錄下來)
—————尾聲—————
最后的最后,再說會開頭“多半”變“特別”這碼事。這類電影IP其實一直有著很強的改編潛力,但除了他們活躍的年代有發行不少基于街機、主機平臺的舊世代游戲外,到近現代他們的游戲改編和電影的再啟動卻顯得不那么順利。
重啟電影為了順應時代做出錯誤的改變這點我們已經屢見不鮮,而改編游戲這方面則是在全新領域對IP進行的二次演繹,單就《異形》IP而言,專注沉浸恐怖的《隔離》有著優秀的演出和氛圍,但喜好扮演殖民陸戰隊射爆異形的玩家就不那么幸運。十一年前的重啟版《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游戲已經是本世代游戲不可多得的大制作,三條線三種游戲模式并行現在基本沒廠商敢。后面的《殖民軍》大撲街之后本家的射擊類游戲改編進行進入了沉寂。
然而在這兩年,片方似乎都紛紛解鎖了財富密碼,開始重新考慮影改游戲這塊大蛋糕。《鐵血戰士:狩獵場》、《終結者:抵抗軍》、《星河艦隊RTS》,這些熟悉的IP再一次拍去歷史的塵埃,回到了期待更多內容的粉絲面前。
粉絲真的幾乎沒得選,而且他們也端出了“能玩”水平的作品,因為還想這個IP繼續下去,多一分包容并不奇怪,該罵罵該買買,先哄著生怕它沒得再出,是一些玩家包括筆者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是Steam的評價系統只有“推薦”和“不推薦”,讓一些存在爭議但值得鼓勵的作品評價有時會出現偏差,這也是筆者撰寫此文的目的,讓大家盡量不受濾鏡影響認識到這個游戲的優劣,同時不會遺失粉絲才會發掘到的一些閃光點。
【EX內容】
圖實在太多,筆者在截圖庫找圖都翻了巨久。你可能會問“欸Aliens A字打頭還不好找?”
你猜猜它在英偉達shadowplay歸檔的名字叫啥。
Endeavor(奮進號)。行吧,你們這樣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習慣了,習慣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游戲百曉生,不知道有沒有你喜歡或者關注的游戲呢?
有什么想看的內容或者想玩的游戲,歡迎后臺給我們留言哦!
Intruder》是由獨立游戲團隊Superboss Games開發的一款風格另類的潛行題材FPS游戲,近日在Steam平臺上進行搶先體驗,除了游戲風格與一般見面就干的FPS游戲不同外,這款游戲同時主打低畫質,只需要GTX750就能流暢運行。
近幾年,FPS游戲往往在畫面真實度上進行競賽,但凡3A級射擊游戲無一不是畫面一個比一個精良,配置要求也是一個比一個高。而《Intruder》作為一款5V 5的射擊對戰游戲,則是主要以游戲性和干凈的畫面取勝。在游戲中,一方扮演間諜,目標是竊取藏在地圖某處的機密情報,而另一方則是負責守衛的警備隊,兩方勢力在同地圖上展開斗智斗勇。
作為一款獨立開發的游戲,開發者自然不可避免得受到前輩級游戲的熏陶,多少有借鑒的游戲成分,官方也直言游戲受合金裝備、SWAT3、細胞分裂等游戲影響,不過小編體驗下來更覺得像《彩虹六號:圍攻》。
因為還處于測試階段,所以游戲中只有四種槍械和12種戰術道具,比如偵測鏡頭、煙霧彈、防彈盾等等,每張地圖設計不了同戰術風格的進攻和防守路線,而且還有爬墻、地下道、破窗等潛入路線,隨機性更強。
甚至在《Intruder》中,香蕉也成了一種道具,扔在關鍵路口讓敵人踩到滑倒,不過這香蕉可不分敵我,一不心隊友甚至自己也會中招。
《Intruder》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設定,游戲內構建了內置語音,而玩家在通話時游戲角色會暫時放下手里的槍去使用對講機,這就很真實了。而如果你不想使用語音的話,手勢系統也能向隊友傳遞信息,不過這可就得考驗眼力了。
雖然游戲畫面要求低、細膩度也沒法和大作相比,但作為一款獨立游戲在Steam上還是得到了不少玩家的好評,而差評的玩家主要糾結的是游戲內容過少。而實際上,《Intruder》這款游戲開發時間可不短,早在2012年就開始著手設計制作,怎無奈獨立團隊效率很難保障,足足花了數年功夫才得已上線。
本內容由游娛FAN、百度貼吧聯合出品